遼寧重要地理位置
⑴ 我國的城市遼寧在中國的地理位置是什麼方向
這幾個字打的看著這個別扭,從語法上來講很是矛盾,還是把「我國的城市」去掉吧
⑵ 遼寧省地理位置最高點的是哪個市縣
遼寧省地形概貌大體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勢大致為自北向南,自東西兩側向中部傾斜回,山地答丘陵分列東西兩廂,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馬蹄形向渤海傾斜。遼東、遼西兩側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為平均海拔200米的遼河平原,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峰有老禿頂子山(1325米)和花脖子山(1336米,為省內最高點)
⑶ 遼寧的優勢 特色在哪
遼寧作我國三大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地理位置優越,人口眾多,並且是我內國重要的飛機零部件的容生產地,人才汲汲,可以說上有歷史,下在譜史,是一個集人口智慧與數量的超大級城市,由於最些年來的製造業南移,給遼寧這樣的城市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但絲毫沒有影響到作為一坐歷史悠久古城和近代工業城市的榮譽,在今年的國家大力政策指引下,我相信,遼寧省一定會作為此次的東北三龍頭之一,重振雄風,再次恢得曾經所丟失的。並將引領東北整個經濟地位的抬高。
⑷ 遼寧地理位置最低點
中部來和南部沿海
遼寧省地自形概貌大體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勢大致為自北向南,自東西兩側向中部傾斜,山地丘陵分列東西兩廂,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馬蹄形向渤海傾斜。遼東、遼西兩側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為平均海拔200米的遼河平原;遼西渤海沿岸為狹長的海濱平原,稱「遼西走廊」。
⑸ 遼寧的地理位置如何
遼寧,戰國時屬燕國,秦屬遼東、遼西等郡,漢屬幽州,遼金時屬東京,回元置遼陽行省,清初為盛京答,後改奉天省,1929年改為遼寧省。吉林,古為肅慎地,漢屬夫余,唐為渤海地,遼為上京、東京等道,金為上京,元屬遼陽行省,明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黑龍江,古為肅慎地,漢屬夫餘地,遼屬東京、上京道,金屬上京路,元屬嶺北和遼陽行省,明為女真地,清末置黑龍江省。
⑹ 遼寧省的地理位置
地理坐標處在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東西端直線距離最寬約550公里,南北端直線距離約550公里。遼寧省陸地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1.5%。陸地面積中,山地面積8.72萬平方公里,佔59.8%;平地面積4.87萬平方公里,佔33.4%;水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佔6.8%。海域面積15.02萬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萬平方公里,北黃海7.19 萬平方公里。遼寧省共轄14個地級市,其中計劃單列市1個(大連),副省級城市2個(沈陽、大連),57個市轄區、5個開放先導區(均在大連)、17個縣級市、27個縣(其中8個少數民族自治縣)。 遼寧省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1]岸線全長2178公里,佔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里佔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布大小島嶼 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里。沿黃海的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里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和大、小鹿島等;沿渤海主要島嶼有菊花島、大小筆架山、長興島、鳳鳴島、西中島、東西螞蟻島、虎平島、豬島和蛇島等。 遼寧省東北與吉林省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 西南與河北省毗連,與山東省隔海相望。以鴨綠江為界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瀕浩瀚的渤海和黃海。 地形地貌該省地勢大體為北高南低,從陸地向海洋傾斜;山地丘陵分列於東西兩側,向中部平原傾斜。地貌劃分為三大區。 1.東部的山地丘陵區。此為長白山脈向西南之延伸部分。這一地區以沈丹鐵路為界劃分為東北部低山地區和遼東半島丘陵區,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6%。東北部低山區,此為長白山支脈吉林哈達嶺和龍崗山之延續部分,由南北兩列平行的山地組成,海拔500~800米,最高山峰鋼山位於撫順市東部與吉林省交界處,海拔1347米,為本省最高點。遼東半島丘陵區,以千山山脈為骨幹,北起本溪連山關,南至旅順老鐵山,長約340公里,構成遼東半島的脊樑,山峰大都在海拔500米以下。區內地形破碎,山丘直通海濱,海岸曲折,港灣很多,島嶼棋布,平原狹小,河流短促。 2.西部山地丘陵區。由東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魯兒虎山、松嶺、黑山、醫巫閭山組成。山間形成河谷地帶,大、小凌河發源地並流經於此,山勢從北向南由海拔1000米向300米丘陵過渡,北部與內蒙古高原相接,南部形成海拔50米的狹長平原,與渤海相連,其間為遼西走廊。西部山地丘陵面積約為4.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29%。 3.中部平原。由遼河及其30餘條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為3.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25%。地勢從東北向西南由海拔250米向遼東灣逐漸傾斜。遼北低丘區與內蒙古接壤處有沙丘分布,遼南平原至遼東灣沿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另有大面積沼澤窪地、漫灘和許多牛軛湖。 氣候特點遼寧省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雨熱同季,日照豐富,積溫較高,冬長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東濕西干。全省陽光輻射年總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間,年日照時數2100-2600小時,其中朝陽地區最多為2861小時,丹東地區最少為2120小時。春季大部地區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後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區偏多;冬季光照明顯不足。全年平均氣溫在7-11℃之間,最高氣溫零上30℃,極端最高可達40℃以上,最低氣溫零下30℃。受季風氣候影響,各地差異較大,自西南向東北,自平原向山區遞減,其中,最高為大連,最低為西豐。年平均無霜期130-- 200天,一般無霜期均在150天以上,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多。遼寧省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間。東部山地丘陵區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區與內蒙古 高原相連,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區;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較適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 水文狀況河流:境內有大小河流390多條,總長約16萬公里。主要有遼河、渾河、大凌河、太子河、繞陽河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國共有的界河鴨綠江等,形成該省的主要水系。境內大部分河流自東、西、北三個方嚮往中南部匯集注入渤海;鴨綠江、大洋河、英那河、庄河、碧流河等注入黃海。 海洋:海域廣闊,遼東半島的東側臨黃海,西側環渤海,是中國水溫最低,緯度最高的海域。海域面積15萬平方公里,沿海灘塗26.8萬公頃。陸地海岸線東起鴨綠江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
⑺ 遼寧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遼寧的地理位置: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
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南內臨黃海、渤海,容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中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也是東北地區及內蒙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
⑻ 遼國的地理位置
遼朝(公元907年~1125年)或稱遼國、大遼、契丹,簡稱遼,是中國五代十國兩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
遼國的原名為契丹,後因其居於遼河上游之故,遂稱「遼」,「遼」字在契丹語是鑌鐵的意思。[編輯本段]疆域區劃 契丹國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阿保機及德光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阿保機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渤海國。德光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
遼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日本海黑龍江口,北至蒙古國中部的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江南的宋朝相對峙。
遼國的體系大體上是道、府(州)、縣三級。共有5京、6府,156州、軍、城,309縣(根據《遼史·地理志》。
遼分5個道,每個道有一個政治中心,稱為京,並以京的名稱來命名道。
上京道 治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東南波羅城),轄以西拉木倫河流域為中心的契丹本土。
中京道 治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轄原奚族本土。
東京道 治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轄原東丹國地區。
南京道 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轄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長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
西京道 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轄今山西和內蒙古交界處。
1007年遼聖宗建中京大定府,自臨潢遷都於此。1044年遼興宗升雲州為西京大同府。
道下設府、州、軍、城4種政區,為同一級別。
府 (1)京府:臨潢府、大定府、遼陽府、析津府、大同府。(2)率賓府、定理府、鐵利府、安定府、長嶺府、鎮海府、興中府(1041年升霸州置,今遼寧朝陽),這7府的地位比京府略低。
州 分等,從高依次為:節度州、觀察州、防禦州、刺史州。
縣 遼國還設有與縣同級的州、軍、城
⑼ 東北地理位置
就在中國的東北。東北地區指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以及內蒙古東四盟構成的區域,簡稱東北。東北,古稱營州、遼東、關外、是中國東北方向國土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