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近西北的地理環境

近西北的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5 18:02:36

『壹』 我國大西北自然環境

西部一直是中國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尤其是大西北。中國近千年的歷史上,一直傾東南之富,填西北之貧,長期依賴中央政府的救濟與補助,從來沒有辦法實現大西北的自我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開發大西北的口號提出十幾年,也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那麼在西南設立重慶之後,在西北也設立一個直轄市,帶動大西北的經濟騰飛,也未嘗不是良策。
但是西安是決對不能脫離陝西省,成為直轄市的。理由如下。
西安把陝西全省稍有經濟發展餘地的地區全部劃為已有,作為自已的一個縣或者區。臨潼本屬渭南,只因有了秦始皇陵與驪山等旅遊資源,被西安納為臨潼區。遠在千里之外的陝北閻良,因為有國家的飛機製造基地,也早被西安納為閻良區。陝西全省的經濟拳頭都被西安收編了,西安脫省,等於扶持一個直轄市而消滅了一個省,剩下的陝西只能跟非洲國家相提並論。這樣既不符合設立直轄市的目的,也對陝西四千萬人民太不公平。
而且,西安脫省之後,陝西根本沒有合適的城市作為省會。寶雞太偏,不足以帶動全省,咸陽太近,一直作為西安的衛星城市,西安國際機場就在咸陽。如果西安做為直轄市,市區稍一擴張,咸陽就在西安的三環以內了。陝西的南北中三大版塊地形地貌區別太大,根本找不到一個新的省會,西安無論如何是不能脫省建市的。
更何況,陝西雖然號稱西北六省區之一,但是請大家看一下中國地圖,西安是中國中心地區的中心位置,完全是西部資源區與中東部發達較發達地區的傳承地帶。西安不能做為直轄市,與華中地區不能設立直轄市一樣。除了思想,西安從來不是落後地區。
還要說明,也不要指望蘭州成為直轄市。甘肅省西部走廊與東部山區之間,同樣找不到足以帶動全省的中心城市了,甘肅離開蘭州,正如陝西離開西安。加之蘭州狹長的地形限制,根本不可能做為一個帶動全西北的直轄市。
西北的直轄市應該選在哪裡呢?一個無人注意的城市,已經在大西北靜靜的躺了近千年,等待著國人去開發,去建設。只有這個城市,才是大西北的中心,才是大西北經濟騰飛的希望----那就是銀川。
銀川平原自古塞外江南,地形條件優越,城市發展空間巨大,西靠賀蘭山脈抵禦風沙,東面黃河水源豐富,地形上儼然一個西部的北京城。地理位置適中,東有陝北地區資源豐富,北有河套平原經濟相對發達,近有蘭州與平涼,輻射關中與陝南,就近直通青海,西向遙控新疆。假設寧夏的河南地區劃與甘肅,而銀川成立直轄市,有了國家政策與資金的扶持,吸引國際資本的投入,完全可以帶動大西北經濟騰飛。
其實,這也是行政區轉換,由假想的銀川直轄市取代原來的寧夏自治區。但是對於寧夏來講,一來河南地帶純屬山區,劃歸甘肅之後,無損於寧而有利於甘,兩省之間不難協調。二來銀川平原全歸直轄市,所有居民全為市民,初期投入國家承擔,民眾思想不難動員。對於國家,一者東部地區重復建設浪費投資,不如開發西部,平衡全國。二來既使不設直轄市,每年西部補貼也不在少數。與其補助,不如開發。
不要說銀川城市規模太小,經濟基礎薄弱,不具備作為直轄市的條件。如果西部自身能有一個現成的超級城市,就不需要討論直轄市了。正是因為大西北的經濟落後,現在單靠自身已經無法形成龍頭城市,無法實現區域經濟騰飛,才會出現西部大開發的話題,才會出現西北設立直轄市的話題。
對於帶動經濟發展,直轄市的設立不是變魔術,不一定會有神奇的變化,還要看國家的經濟政策與投入,還要看直轄市的發展戰略與策略。但是無論如何,在西北地區打造一個適宜的經濟中心,資本中心,總比由東部資本進入西部開發,然後攜帶巨額利潤離開,更有利於大西北的發展。就是因為大西北沒有一個經濟中心,所有資源大開發的紅利都不會留在西北。大西北需要一個資本大本營,而西北各個城市之中,無論如何找不到比銀川更合適的地方了。
在大西北設立一個直轄市,在大西北實現資本本地化,在大西北實現經濟騰飛而不是資源輸出,才有可能實現國家的總體經濟平衡,才有可能改變上千年的傾東南之富填西北之貧的失衡格局,才有可能實現國家的全面繁榮與真正富強。

『貳』 分析西北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你好~
中國西北地區:
1.位置與范圍: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專阿爾金山——祁連屬山一線以北。
2.乾旱為主的自然環境
(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主要包括第二級階梯的內蒙古高原、准格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2.)氣候:a.成因,深居內陸,距海遠。山嶺阻隔。導致海洋濕潤氣流難以深入。b.特徵,以乾旱為主,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太陽輻射強,多大風。
(3.)植被,以草原為主,由於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漸減少,植被自東向西依次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體現了地理環境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差異。
(4.)河流,河流流程短,流量小,多為內流河,流經本區的外流河主要有:額爾齊斯河、黃河。
3.農牧業
(1)畜牧業:半乾旱地區以草原牧場為主,主要分布在賀蘭山以東,如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等。乾旱地區以高山牧場為主,集中在天山、阿爾泰山、祁連山等山脈的山麓和山坡地帶。
(2)灌溉分布:被譽為「塞外江南」的內蒙古河套平原、寧夏平原,以及甘肅的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綠洲。
特色農產品: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新疆的長絨棉。

『叄』 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我國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突出的特徵是乾旱。
這里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空氣乾燥,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河流稀少;植被稀疏;土壤發育差。

『肆』 西北地理環境文化經濟等

從新時代起,一直到夏,商,周三代,統治者都是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究其原因,地理,氣候環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這在很大成度上決定了了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文化,並由此帶來了中國文化的一系列有別於游牧文化和商業文化的基本特徵。

從整體地理環境說,按其地理環境的差異,人類可以粗略區分為大陸民族和海洋民族。典型的海洋民族國家,人們生活的空間相對狹小,利用海洋漕運之便,往往商業比較發達,人員交往和流動方便。又因為內地活動空間有限,迴旋餘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動機。而中國整體地理環境的格局恰與海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相反。

西北有極為廣袤的疆土,其內部平原廣闊,特別是黃河,長江兩流域平原毗連,沒有明顯的天然的屏障可以析劃,因此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上都較海洋諸島易於統一,所以歷史上強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國縱使喪失了首當其沖的的黃河流域,仍有廣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區淪亡於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獨中國能對邊族潛移默化,始終保持著自己文化的獨特風格和完整系統,並使之綿延不絕。

西北有較易於隔離的地理環境。西北橫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達四,五千公尺。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絕地帶,給予農業民族無法突破的限制。這種一面臨海,其它三面陸路交通極不便利,而內部迴旋餘地又相當開闊的環境,形成一種與外部世界半隔絕的狀態,使中國沒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養成了獨自經營,和平溫順的國民性格。所以,中國文化大體上是在本土獨自醞釀成長,雖偶有外來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傳入,皆能雍容消納,使中國文化的發展穩定而富於自信。

西北地理環境也影響文明拓展的方向。古代巴比倫,埃及,羅馬,印度等文明,都發源於暖溫帶逐漸向寒冷地帶發展,中國則相反,由於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雨量由東南至西北遞減,而地勢由由東南至西北逐漸增高,多數河流由西向東或由北向南注入大海,這種自然條件,往往決定收獲的豐欠,再加上南暖北寒的氣溫,造成南長北短的農作物生長季節,這些條件對農民的墾殖發生吸引,所以形成人口南移,文化南進的趨勢。

早在秦漢時期,就擁有六千萬人口,而耕地面積卻遠遠不足。再加上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兼並,這樣不得不使農民在所分得的狹小的土地上精耕細作,對土地作最精濟的利用。在生產力十分落後的的條件下,雖然忙碌辛苦,也僅能糊口,這便養成了安土重遷,樂知天命,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對他們來說,土地就是生命,離開或失去土地,就意味著貧窮與死亡。

這種經濟上對土地的依賴,反映到民族心理上則表現為對鄉土的無限眷戀和對故國的深厚情懷。這種文化特色,形成中華民族最大的凝聚力。

『伍』 西北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1.西來北地區大體位於大興源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西北部;
2.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乾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徵(為半乾旱、乾旱氣候);
3.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及其中的呼倫貝爾高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鄂爾多斯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境內山脈和盆地相間;
4.西北地區地面植被由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呼倫貝爾草原、石質戈壁、沙丘.內流河、內陸湖、綠洲。

『陸』 說明西北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西北地區自復然地理環境的整制體性: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氣候乾旱氣溫年日較差大;河流多為內流河;土壤發育差,有大面積荒漠土;地表面以草原和荒漠為主.
西北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突出的表現就是乾旱.

『柒』 中國西北部地區在自然地理環境方面的特徵是什麼

1 、中國歷史地襲理環境的基本特徵包括:疆域、政區、民族、人口、地形、地貌、氣候等。

2 、中國歷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體在公元前2 世紀遷到中亞了,其他各民族都沒有完全離開過中國。

3 、從境外遷入中國的民族是朝鮮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

4 、中國歷史上,除漢族以外,匈奴、鮮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滿族都曾經建立過統治中原地區的政權,其中蒙古、滿族還統治過整個中國。

5 、商和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從上到下「分土而治」。秦以後,郡縣制基本上推行到了全國。

6 、元朝的中央政府稱為尚書省。

7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級台階,慣稱為三大階梯。

8 、我國最低的內陸盆地是吐魯蕃盤地。

9 、中國疆域的基礎是在乾隆年間最終確定的。

10、中國的氣候有三個特點:一是季風氣候明顯;二是大陸性氣候強;三是氣候類型多種多樣。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