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地理知識的方法和技能
❶ 如何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與基本技能
地理學科高考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考核目標與要求如下: 1.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准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能夠准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2.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徵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 ·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斷和識別,不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 3.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徵,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要點。 ·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4.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 ·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❷ 如何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1.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 的主要特徵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
2.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
3.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 問題。
4.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讀和識別,不 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 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 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就是知識遷移運用能力,通常表現 為能將接收到的信息迅速與相關的知識內容建立准確而有效的 聯系,並自如地調用或駕馭有關知識、規律、原理等完成任務, 解決問題。 考查學生對地理概念、原理、規律、理論的表述狀況;學 生能否激活所儲存的已學知識,能否將相關知識遷移到具體情 境之中。 核心要求是明確試題的形式,解讀試題的內容,根據形式 和內容的信息對接知識點,正確地界定知識。
1.將所學知識與試題的形式(呈現方式)和內容(考核重點)建 立正確的聯系。例如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知識點的考查,呈現 方式有數據表格、地形圖等,考核重點是自然帶的名稱及分布 規律。只要把握三大地域分異規律的特徵,就抓住了問題的實 質,並能將試題形式與所學知識快速聯系起來。
2.准確地運用相關知識和有關信息,認識和說明問題。「認 識」和「說明」是試題的有關規定和
要求,它決定了應用知識和相 關信息的角度、廣度和深度。如設問中有:「是什麼」「為什麼」 等問題,「是什麼」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原理和技能的掌握, 而「為什麼」則強調如何運用知識,所以在認識和說明問題時應准 確的運用相關知識和有關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回答。
❸ 學習地理的好方法,技巧
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❹ 學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有些同學認為,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還有的同學認為地理課沒意思,除了背還是背。其實不然,地理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一、培養空間概念,正確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大量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二、學會閱讀課本,掌握科學方法。
地理課本是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使用好地理課本呢?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其次還要注意讀出知識網路。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學習地理應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最後還要學會梳理知識。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信息產業得到了迅速發
❺ 在日常生活中獲取地理知識的方法
多觀察分析,找到方法。
舉例如下:
衣食方面:
一般與農業相關,要考慮溫度,降水,土壤肥力狀內況,市場等。容具體點就看看當地產什麼作物,小麥還是水稻,為什麼適合種植這些作物,一年幾熟,與氣候聯系起來,看看當地屬於什麼氣候,位於哪個地帶,在地球位於哪個區等等
住:
城市的建設規劃,要考慮到交通,河流,氣候,各種自然和人文資源,看看你居住地方有什麼河流,是什麼地形,風向什麼的有關工農業的
行:
出去遊玩去之前要選擇去哪裡,怎麼去,有什麼好玩的,當地天氣狀況,選什麼交通工具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迷向,這時地理知識就可以用上了,比如說利用太陽,月相,樹木,還指南針等等;
(交通設施的建設與地理密不可分,公路要考慮到是否通過主要居民地,當然,過境干線就不要通過城區,鐵路干線建設要考慮是否對沿線的經濟帶來發展,還有的是專門來運輸資源的,如煤,鐵等;機場的建設要求就更高了,要與城區保持一定距離,以免雜訊污染,場地一定要寬廣,平坦,同時要考慮到排水等)
看一些地理頻道,看一些書籍,你會越來越有興趣的
❻ 如何培養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技能
我國古代有「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至理名言。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僅僅教給學生教材中的一點基礎知識是不夠的,若能教給學生獨立獲取地理知識的技能,那麼學生就會終生受用了。
1、運用地圖獲取知識初中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地理事物、現象的空間形象,如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輪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區、氣溫的高低變化等,它們是難以用語言准確無誤地表達出來的。藉助於地圖,便能一目瞭然,要求學生身邊時常備有地圖,對各地理事物、現象能形成准確、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諸如世界各國名稱、氣候類型等的混淆現象,嘗到運用地圖好處的同學是對地圖常看常新,新知越積越多。地理學科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它的綜合性,我們可以從一張地圖中採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個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自然知識,再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區人口、工農業、交通、商業等人文狀況,從整體上把握該區域的綜合特徵。因此,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就應該多運用地圖來指導學生獲取知識。2、聯系實際內化知識
把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一節時,記住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非常困難的,新授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辨認車輛牌碼上的字,由此說明學習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實際用途。然後讓全班同學各說出自己知道的車牌上的字,教師寫到黑板上(不重復),問:「在全國范圍內,還可能有哪些字出現在車輛牌上呢?」學生此時急切地想知道,翻開書細細地找,並且已經體驗到它在實際中的應用,找到後積極主動地結合省級輪廓、簡稱由來去記憶,誰也不甘落後,學習氣氛非常濃厚。這樣不僅順利地解決了教學難點,同時使學生學會了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這種方法就是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地理法。
3、分析-歸納-綜合升華知識
學生的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歸納與綜合,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緊密結合的,為此,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分析-歸納-綜合」的規律,使所學知識得以活用。分析應從各類地理事物本身內容的系統性入手,從個別到一般,把個別分散的地理事物聯系在一起,找出它們的共性,總結出規律,再從部分到整體把具有相關信息歸納綜合起來,這樣能加深理解各地區域的特徵,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新授完初中地理教材後進入復習階段,師生先一起研討,將初中地理知識歸納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類,自然地理再劃分為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等,人文地理可劃分為人口、民族、工農業生產、交通、商業等;有的專題還可分為若干項,如地理位置可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分項,氣候可以從氣候名稱、分布地區、氣候特徵以及對當地植被、農業的影響分項,工農業可分別從各自發展的條件、分布地區、生產的產品(工業部門、農作物)分項;工業發展的條件又可從資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項,農業發展的條件可以從地形、氣候、勞動力等分項。再運用整體指導局部的學習方法,大到國家,小到鄉鎮、村莊都要從上面這一知識結構中進行系統地回顧、整理、探討。學生自己完成復習任務的過程中,對書本上的知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去認識,體現了知識的分析-歸納-綜合過程的特點。
總的來說,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新課改所要要求的。
❼ 怎樣學好初中地理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學會閱讀地理教科復書,包括了制解地理教科書的一般表述層次,會區分教材的重點和非重點,會運用課本插圖、練習題和地圖冊去理解教材;獨立地運用地圖,包括會在地圖上查找地理事物和地理區域的方位、范圍和基本環境狀況;會通過地圖上反映的地理事實數據、掌握地理事實的特徵、分布規律和因果關系;會填繪簡單的地圖,反映地理事實的分布和聯系概況;閱讀和繪制簡單的示意圖和統計圖,表述一般地理問題;能夠表述地理知識及其聯系;運用地理知識的邏輯結構去分析地理事實材料和表述地理課題;在復習中概括知識體系,對所學知識進行檢查。
❽ 地理學習方法
對於課本,首先得弄懂理解地理上的基本原理,然後加強識記,包括地圖,可版以說在高考前,權地理課本基本要全文背誦,尤其是人文地理部分。(有點苛刻哦~)
識記老師每節課的教學思路,你能將老師所有上課的思路標題背下來,可以說你的功夫長進了,這是個「由厚變薄」的過程,我認為這個過程最重要。
當「由厚變薄」後,還要進行「又薄變厚」,深化知識的理解。知識就是在這樣的反復過程中得到提升的。
應對考試,當然要做練習題。對於典型的題目,要識記,想想答案是怎樣組織的,出題人的考察意圖是什麼,考書本的哪一部分。
學著當地理老師,你應該想,如果我是地理老師,我該怎樣教學,會使學生們更好理解?(這是較高的層次啦)學會幫助其他同學解決難題,提升自己的水平。
等等等等,一言難盡,願你盡快喜歡上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