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古城地理位置
⑴ 商丘古城在什麼地方我想去看看
商丘火車站到商丘古城路線:
一、在火車站乘坐1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北門專口即是。
二、屬您可以在商丘火車站乘坐9路公交車到五洋集團站下車,步行約200米即可到達商丘古城;
三、您也可以在商丘火車站乘坐23路公交車到煙草局(中山街)站下車,步行至商丘古城;
除了以上的公交路線,還可以打車去,大概15塊錢到北門口。
商丘古城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歸德古城
⑵ 商丘名勝古跡具體資料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河南省商丘縣城。建於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建於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古城南門外東側,便是著名的河南應天書院,它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並稱北宋四大書院。
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 每年春節,商丘最熱鬧的地方數火神台廟會,老商丘人稱「台會」,火神台即閼伯台,又稱火星台,台高11.30米,周長300米,為夯土堆積而成。中國社科院、國家文物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單位的30多位專家確認,此處是我國最早的觀星台遺址。現有一組完整的古建築,有大殿、拜殿、東西配殿和鍾鼓樓。傳說農歷正月初七是閼伯的生日,屆時,豫、魯、蘇、皖交界處群眾紛紛朝台,形成規模盛大的古廟會,延續一月有餘。 火神台正對著是一座戲樓,古已有之,近年又重新修建。火神台前看大戲也是當地重要的民俗。豫劇不僅老年人愛聽愛看,年輕人甚至娃娃也不例外。娃娃們也許聽不懂看不明白,但他們同樣喜歡這分熱鬧。 廟會時間「華商文化廣場」每天上午各有演出,以雜技為主,包括高車踢碗、大型輕氣功表演、硬氣功表演等。花戲樓前每天上午、下午也有演出,主要以魔術表演為主。「火文化廣場」有吳橋雜技團、飛車團、訓獸團、兒童游樂設施等。廟會期間,還有商丘各特色小吃,傳統名吃、商丘土特產等布置名吃一條街,同時規劃布置的還有旅遊紀念品一條街、攝影畫像一條街等。
芒碭山歷史悠久,文物薈萃。孔夫子避雨處、夫子廟、陳勝墓、張飛寨、漢高祖斬蛇碑等不勝枚舉。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西漢梁國陵墓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復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其中梁孝王王後墓長2l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漢墓中出土的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桶、精美玉器等眾多文物,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富有神奇色彩的漢高祖斬蛇起義紀念碑,夜間光照顯現劉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稱天下奇觀。目前,芒碭山文物旅遊區建設初具規模,永城人民簞食壺漿以待賓朋,熱誠歡迎國內外遊客 到此觀光,共沐古代文化之露潤,飽覽旅遊景區之名勝。
以上三個景點是商丘最著名的,其他的還有,商丘古城,名符其實的!
⑶ 商丘古城的來歷
商丘的由來源於閼伯,閼伯為帝嚳高辛氏之子,相傳為帝嚳後妃簡狄吞燕卵而生,故《詩經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左傳》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閼伯在公元前2800年,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在管火的同時曾築台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我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貢獻。
閼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來。
(3)河南商丘古城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古城景點
1、歸德府城牆
元代歸德府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時被淹,次年築土圍城。正德六年(1511)在舊城北重築新城,以元代城牆為南城牆。嘉靖三十七年(1558)包磚建成。
南牆長950.6米,北牆長993.4米,東牆長1210米,西牆長1201米,周長4355米。高6米,頂闊6米,址闊9米。南為拱陽門,拱券式建築,門洞全長21米,台高8米。東為賓陽門,西為垤澤門,南為拱陽門,北為拱辰門。
2、應天府書院
即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其前身為南都學舍,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辦,位於商丘古城南湖畔,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為應天府書院。
慶歷三年(1043年)改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為北宋最高學府。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位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3、宋國故城
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歸德府古城西南隅,是西周周天子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也是我國歷史上商周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宋國是周代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諸侯國,為周朝三恪、春秋五霸之一,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宋國故城西牆的大部分以及南牆和北牆的西段至今保存較好,城牆頂部距地表最淺處約一米左右。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總面積10.2平方公里,其面積約相當於今商丘古城的10倍。
2000年,宋國故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⑷ 中國古城眾多,商丘古城因什麼大放異彩
商丘古城是中國有名的古城之一。如果說世界上哪一個地方的古城最多,那麼我想中國肯定是能排上名的。中國作為一個千年古國,是不缺少的,就是它的歷史文化積淀。就中國的古城來說,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北京的故宮了,商丘古城的排名在故宮靠後一點。商丘古城能在中國這個古城眾多的國家偉大放異彩,肯定是有他的特點和長處的。
商丘古城有很多的景點都是免費的,只有少數景點是收費的。我覺得在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商丘古城吸引了遊客增加了他的知名度。
⑸ 商丘地理位置怎麼樣能成為直轄市嗎
商丘位於黃河南岸,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26.3萬,是河南東部工業中心.商丘工業有機械,冶金、電力、化工、紡織、煙草、造紙、玻璃、醫葯等行業、輕、農產品加工業基礎較好.毛紡、酒類也在省內有市場.
商丘是中國重要的糧食、棉花、山羊皮、桐木生產基地,是河南的小麥主產區.蔬菜、林果、畜產也有很大發展.
東部的永夏煤田是我國六大優質無煙煤基地之一,面積1000平方公里,儲量100億噸。國家正在建設年產1000萬噸的大型煤炭基地,現已形成年生產能力400多萬噸。國家投資80億元興建的120萬千瓦大型火力發電廠—坑口電廠正在建設之中;商丘土壤肥活,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蘋果、葡萄、梨等,是著名的「泡桐之鄉」,國家黃淮海平原重點開發區,河南省糧、棉、油、畜產品主要產區之一,全國重要的糧、棉、山羊板皮、優質桐木等生產基地。
商丘交通發達,京九、隴海鐵路干線在商丘交匯,是中原地區的特大交通樞鈕,京九鐵路的商丘北火車站是亞洲第二大鐵路編組站,105、310國道在商丘交匯,形成輻射全國的公路網路,商丘空港距市區20公里.
商丘能源充足,除原有的煤炭電力生產外,新建的四個煤礦年產煤炭800萬噸.商丘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進行城市綜合開發,已開通行動電話和萬門程式控制電話,1993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04個,引進資金4億6千萬元,批准三資企業14個.開發區內31項目已投產見效.
為擺脫原有經濟模式的禁錮,商丘利用京九鐵路開通帶來的機遇,制定了三位一體的發展規劃,大樞鈕:利用商丘優越的交通地位,成為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界處的流通中心,大中心使商丘成為經濟、貿易、金融、旅遊的中心城市,大都市:使商丘在2010年成為擁有食品、紡織、機械、生物工程、電子、醫葯工業為支柱的60-80萬人口的大城市,在原有城市基礎上,向西南發展市區,西北部為機械工業區,東北部為食品工業區,東南部為輕工業區,西部為紡織工業區.
商丘是一片豐饒而充滿希望的熱土。她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物產豐富,是國家著名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 , 被國務院定為「全國農村流通體制改革試驗區」、「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被河南省政府定為「河南省綜合改革特別試驗區」 , 並成為河南省三大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
商丘古城 1986 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蘊涵著歷史的滄桑,在她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記載著中華民族歷史的悲壯與輝煌。
連雲港至荷蘭鹿特丹的新歐亞大陸橋和北京至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在商丘交會。北京至珠海的 105 國道與連雲港至天水的 310 國道和東營至香港、連雲港至霍爾果斯的高速公路也在商丘交會。民用機場正在興建,空中航道即將開通。使商丘通達南北、連接東西,成為我國集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為一體的重要交通樞紐。
商丘的歷史悠久,許多偉大人物在商丘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業績。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是中國最早的帝王,而「三皇」中的兩皇——燧人氏和炎帝、「五帝」中的兩帝——顓頊和帝嚳都曾在商丘這塊土地上留下足跡並和這里的人們一起創造了古老的文明。
面 積: 10704 平方公里
人 口: 人口 810 萬。
氣 候: 屬北溫帶季風氣候
地理位置: 商丘處於東經 115 ° 39' ,北緯 34 ° 25' ,與舊金山、華盛頓、東京處在同一緯度線上。地處黃河南岸,黃淮海平原腹地。平均海拔 60 米。
行政區域: 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豫、魯、蘇、皖四省結合處。轄夏邑、虞城、柘城、寧陵、睢縣、民權、梁園區、睢陽區、永城市六縣、二區、一市。
⑹ 河南古城都有哪些
1、「文化聖城」——洛邑古城
洛邑古城被譽為「中原渡口」,「洛邑」系內洛陽古時的舊稱,由古至容今是華夏文明的代表,歷經十三朝古都,其被喻為「文化聖城」。
2、「七朝古都」——安陽古城
安陽古城,也稱彰德府城。宋景德三年,增築安陽城周長19里。金代將安陽改為彰德府。明洪武元年,將安陽城改築為彰德府城。
3、「絕版古城」——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它像一顆明珠,鑲嵌在豫東大地上。據說,這座古城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甚至更加久遠。商丘古城的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範之作,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現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住建部專家說:「這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絕版古城」。
4、「天下第一城」——南陽古城
南陽古城,是我國著名的古城之一,又古宛城/建國前的南陽城。古宛城為夏,周、秦歷朝興建,兩漢時代盛極一時,距今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夏朝時代南陽曾作為夏朝的都城,西漢時南陽為天下五大都會之一,東漢時南陽曾作為陪都為中國第二大城市,漢末時期一躍為天下第一大城市。
⑺ 商丘古城佔地面積
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 、國家AAAA級旅容游景區、中國十大古城之一、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潛力十大古城之首、中國十佳古城、中國十大最有投資潛力旅遊目的地、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
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現存地上的歸德府城於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
佔地面積 1.13平方公里(內城)
⑻ 商丘古城的位置寫詳細點
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從商丘火車站坐一路公交車,終點站為商丘古城北城門,可由北向南橫穿古城。坐九路車可以到古城南關,綠地和城湖很漂亮。
歷史記載,商丘古城在歷朝歷代均為名
商丘古城旁的燧人氏陵
都大邑。甲骨文中有「商」、「丘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地名,都是指的商丘這個地方。
史載一萬多年前的遠古時代,燧人氏在商丘建立燧明國,發明了鑽木取火,使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尊為三皇之首。
公元前24世紀,五帝之中的顓頊高陽氏曾遷都商丘 ,五帝之中的帝嚳高辛氏都亳(商丘)。
⑼ 商丘古城是那朝代的
中國有多少年的歷史,商丘就有多少年的歷史
商丘傳為上古帝王之都,約在公元前24世紀,帝顓頊曾建都於商丘。帝嚳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為商族人的始祖。約公元前16世紀,契的13世孫成湯,滅夏稱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約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後,成王封殷商後裔微子啟於商丘,稱宋國。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齊、楚、魏滅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屬魏。
秦時,本地分屬碭郡與陳郡。西漢高祖五年(前202)改為梁國,屬豫州。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將梁國改為梁郡。後乳癌吧管理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時仍為梁郡。南朝宋、齊為南梁郡,屬南徐州。北魏為梁郡,屬南兗州。隋開皇初梁郡廢,十六年(596)置宋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梁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為宋州,天寶元年(742)置睢陽郡,屬河南道,乾元元年(758)復為宋州。五代梁三年(909)升為宣武軍,五代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改為歸德軍,五代周時仍為宣武軍。北宋初復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為應天府,屬京東西路(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路治,後為京東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詔升為南京。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更名為歸德府,屬南京路。元為歸德府,屬河南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降府為州,屬開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州為府。清沿明制,仍為歸德府,屬河南省。
民國2年(1913)裁歸德府,所屬各縣劃歸豫東道。1914年改豫東道為開封道。1932年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直到1948年。
1948年11月全區解放後為豫皖蘇第一行政區,1949年3月改為河南省商丘專區,轄睢縣、民權、寧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7個縣及商丘市。1950年5月商丘縣城關區改建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為朱集市。1951年7月設立谷熟辦事處(縣級),同年8月朱集、商丘二市合並為商丘市,市治朱集。1952年1月,永城縣(現在的永城市)由皖北專區劃歸商丘專區,同年8月撤谷熟辦事處正式建谷熟縣。1953年1月,裁淮陽專區,其所屬淮陽、鹿邑、太康、沈丘、項城、鄲城等6縣劃歸本區。1958年12月,商丘專區並入開封專區,1961年12月恢復商丘專區,1965年6月,淮陽、鹿邑、太康、沈丘、項城、鄲城等6縣劃歸周口專區。1968年改為商丘地區。1977年10月蘭考縣由開封地區劃歸本區,1980年8月蘭考重歸開封地區。1997年6月撤地設市,為目前的商丘市,轄梁園、睢陽2區,虞城、夏邑、民權、寧陵、柘城、睢縣6縣,代管縣級市永城市。總面積10704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8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