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傳統川西建築與地理環境

傳統川西建築與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5 16:29:08

A. 川西民居的特點是什麼

川西民居是漢族民居建築流派之一。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境觀。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設計,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牆有磚牆、土牆、石塊(石板)牆、木牆(木板或原木)、編夾壁牆等;屋頂用小青瓦、草、穀草、山草、石板瓦、樹皮瓦等;還有用青廠條子作梁和門杠的。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經濟節約,又與環境十分協調,相映成趣,鄉土氣息格外濃郁。呈現出一種相互的質感美、自然美。


它不同於北京之貴、西北之硬、嶺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實飄逸的風格。

一,它體現在住宅布局中的開敞自由。漢族民居建築特徵是以庭院式為主要形式,基本組合單位是「院」,即由一正兩廂一下房組成的「四合頭」房,立面和平面布局靈活多變,對稱要求並不十分嚴格。院內或屋後常有通風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風」,並用檐廊或柱廊來聯系各個房間,靈巧地組成街坊。

二,這種風格表現在建築造型上是輕盈精巧。

為適應炎熱潮濕的氣候,漢族民宅建築多為木穿斗結構,斜坡頂、薄封檐,開敞通透,輕巧自如。建築的樑柱斷面較小,外牆體的高勒腳、半樁台,室內加木地板架空。

三,川西民居的飄逸風格,表現在建築色彩上是樸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築色彩十分樸素,多以冷色調為主。瓦為青色、牆為粉色(或灰磚色、樑柱為茶褐色、門窗多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點裝修部分是小門樓,俗稱「龍門(或門道)」,但仍是以冷色調為至,常常「雕而不畫」。

參見:http://ke..com/view/392290.htm

B. 有誰知道川西民居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一、獨特的地域風格。
它不同於北京之貴、西北之硬、嶺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實飄逸的風格。
首先,它體現在住宅布局中的開敞自由。民居建築特徵是以庭院式為主要形式,基本組合單位是「院」,即由一正兩廂一下房組成的「四合頭」房,立面和平面布局靈活多變,對稱要求並不十分嚴格。院內或屋後常有通風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風」,並用檐廊或柱廊來聯系各個房間,靈巧地組成街坊。
其次,這種風格表現在建築造型上是輕盈精巧。
為適應炎熱潮濕的氣候,民宅建築多為木穿斗結構,斜坡頂、薄封檐,開敞通透,輕巧自如。建築的樑柱斷面較小,外牆體的高勒腳、半樁台,室內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川西民居的飄逸風格,表現在建築色彩上是樸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築色彩十分樸素,多以冷色調為主。瓦為青色、牆為粉色(或灰磚色、樑柱為茶褐色、門窗多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點裝修部分是小門樓,俗稱「龍門(或門道)」,但仍是以冷色調為至,常常「雕而不畫」。
二、融環境為一體。
川西民居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境觀。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設計,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牆有磚牆、土牆、石塊(石板)牆、木牆(木板或原木)、編夾壁牆等;屋頂用小青瓦、草、穀草、山草、石板瓦、樹皮瓦等;還有用青廠條子作梁和門杠的。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經濟節約,又與環境十分協調,相映成趣,鄉土氣息格外濃郁。呈現出一種相互的質感美、自然美。
「天人合一」的環境觀把周圍的大環境引入封閉的小環境中,形成了人與住宅、環境的和諧統一。
三、親情味濃厚。
川西人講究禮節,喜好聚集娛樂,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國內外首屈一指的茶館文化也因此而繁榮。這一特點也突出地表現在居住方式和鄰里關繫上,有一種田園詩歌式的詩意。
這種親情味,還表現在川西民居的建築上。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與寬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鋪外的檐廊,便為居住者創造了一個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間」,供家人納涼、婦女手工、小孩嬉戲、鄰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來客之用,使鄰里間得以充分交流對話,使蜀人深感「遠親不如近鄰」。
四、兼容性較強。
四川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區域,據有關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後發生過幾次。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種兼容性較強的融合文化,其許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礎上兼收並蓄的結果。並未因吸收外來文化而丟失傳統,而是在兼容先進文化因素的過程中,形成了適合本地自然與

C. 川西民居風格是什麼特點有什麼

川西民居是傳統民來居建築流源派之一。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境觀。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設計,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牆有磚牆、土牆、石塊(石板)牆、木牆(木板或原木)、編夾壁牆等;屋頂用小青瓦、草、穀草、山草、石板瓦、樹皮瓦等;還有用青廠條子作梁和門杠的。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經濟節約,又與環境十分協調,相映成趣,鄉土氣息格外濃郁。呈現出一種相互的質感美、自然美。

D. 川東和川西的自然環境地理差異

川西人口稀少,川東人口稠密。
原因:川西自然條件差,以高山、高原地形為主,
氣候惡劣;川東為四川盆地,自然環境優越,地勢平坦,亞熱帶氣候,水熱充足。

E. 川西民居的地理位置

川西指川西平原,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又稱成都平原,當地稱之為川西壩子。廣回義的川西平答原介於龍泉山和龍門山、峽山之間,中部的眠江、沱江沖積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等,三平原之間有丘陵台地分布,總面積2.3萬平方千米。狹義的川西平原僅指都江堰、金堂、新津、鄧峽為邊界的眠江、沱江及其支流的沖積平原,面積約8000平方千米,是構成川西平原的主體部分。傳統的川西民居就是誕生於這個特定區域的民居樣式。

F. 地理環境與建築風格的關系

地理環境與建築風格的關系

我國的氣候與民居建築

住房是人類生活與棲息的主要場所,為抵禦自然界中的寒冷酷署、
風霜雨雪等對人體的不良影響而營造的人工環境。有了住房, 人們便
能生活在一個相對舒適,獨立而安靜的環境中,避免了風吹日曬, 洪
水猛獸的襲擊,我國民居的分布,建築設計與氣候有著密不可分聯系。
合理的布局與設計,會使人感到溫暖舒適、心情舒暢; 不合理的布局
與設計,因採光條件、通風性能差,室內陰暗潮濕,使人感到不舒服,
容易生病、心神不寧等。因此、要使我們人類都能安居樂業, 認識民
居與氣候條件的關系,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氣候與座北朝南的傳統建築布局
只要你留心地觀察一下,我國的民居建築大多是座北朝南, 門窗
朝南開放,陽台多設在南面, 這種布局有兩個方面好處:一是南面陽
光充足,便於曬衣採光。二是朝南溫暖舒適, 這種布局是由我國特定
的緯度位置與氣候特點所決定。
首先,我國地處北半球, 而且絕大部分陸地處在北回歸線以北的
北溫帶地區。北回歸線是太陽直射的北界, 由於太陽直射點以一個回
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因而, 在北溫帶地區一年到頭太
陽總是偏南,南面是向陽面,凡是座北朝南的房屋陽光充足; 同時氣
溫較高,冬季較溫暖舒服。
其次,我國屬東亞典型的季風氣候。夏季、天氣酷熱之時, 有來
自南面海洋上的習習涼風,即夏季風;冬季、嚴寒之時, 有來自北方
的蒙古-西伯利亞寒流,即冬季風。在我國北方, 強勁的北方常帶來
降溫、霜凍等天氣。採用座北朝南的建築布局, 不僅夏季能夠通風納
涼,冬季還能躲避寒流襲擊(見圖1)
我國北方城市,凡房屋朝北朝西的門,都裝「暖閣」(門斗)。
使門口向東向南開,以避免寒風直入室內。 北京四合院也是一種躲避
寒風的好建築形式,緊湊的四合院中,盡管院外北風怒吼, 院內都有
風平浪靜之感。

G. 川西民居設計需要注意哪些人文特點

川西民居是傳統民居建築流派之一。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境觀。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設計,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牆有磚牆、土牆、石塊(石板)牆、木牆(木板或原木)、編夾壁牆等;屋頂用小青瓦、草、穀草、山草、石板瓦、樹皮瓦等;還有用青廠條子作梁和門杠的。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經濟節約,又與環境十分協調,相映成趣,鄉土氣息格外濃郁。呈現出一種相互的質感美、自然美。遠景設計指出其人文特點:
親情味濃厚
川西人講究禮節,喜好聚集娛樂,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國內外首屈一指的茶館文化也因此而繁榮。這一特點也突出地表現今居住方式和鄰里關繫上,有一種田園詩歌式的詩意。
這種親情味,還表現在川西民居的建築上。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與寬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鋪外的檐廊,便為居住者創造了一個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間」,供家人納涼、婦女手工、小孩嬉戲、鄰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來客之用,使鄰里間得以充分交流對話,使蜀人深感「遠親不如近鄰」。
兼容性強
四川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區域,據有關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後發生過幾次。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種兼容性較強的融合文化,其許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礎上兼收並蓄的結果。並未因吸收外來文化而丟失傳統,而是在兼容先進文化因素的過程中,形成了適合本地自然與經濟條件的,獨立形態的文化體系。

H. 四川的建築特點

1、注重環境,利用自然地形,做到人、環境、藝術的結合。四川民居極其注意與環境的融合,大多是依山臨水,後高前低,層層拔高,與四鄰環境協調,並用古林修竹、挖池堆石加以點化,使之具有特殊的韻味。

2、平面布局靈活,空間變化有序。四川民居有明顯的中軸線,而又不受中軸線的束縛,體現著一種自由靈活的平面布局,打破了對稱謹嚴的格局。利用曲軸、副軸,使建築隨地形蜿蜒多變,曲折迭進,宜左宜右,忽上忽下,充滿自然情趣。空間大、中、小結合,層次豐富,有小中見大的效果。

3、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簡潔朴實的建築外貌。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建築文化,這種文化與歷史、人文等因素息息相關,不僅表達了民居主人的文化品位、社會地位,同時也包涵著人們的祈求和願望,以及在滿足居住功能之外的追求。

(8)傳統川西建築與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川西建築結構通常採用「穿斗」結構(又叫「穿斗式木結構」),這種結構工藝簡單,施工方便,使用的材料一般來自房前屋後或田間地頭,體現了川西民居建築就地取材、自然生態的特點。更重要的是,這些穿斗式木結構建築的木製構件均可以循環使用。

川西建築的牆體無定規,有磚牆、土牆、石塊(石板)牆、木牆(木板或原木),還有四川特有的竹編夾泥牆(先用竹片編織,現敷上泥巴,既透氣,又吸潮,新津觀音寺著名的明代壁畫就是畫在這樣的竹編夾泥牆上,讓壁畫修復專家們瞠目結舌,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選擇眾多,以經濟、廉價、易得的材料為主。

住宅外牆多採用利於陽光反射的白色為基色調,或者夯土原本的黃色,以解決四川地區陰雨天氣多而日照不足引起的採光問題。

I. 特色建築與當地地理環境以及歷史文化的關系

地理環境決定(造復就)制特色建築,特色建築是一地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歷史文化的傳承變遷也會產生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築,可以說,特色建築是地理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的結果。
如中原地區與蒙古地區因為地理環境的差距而產生土木建築和蒙古包這樣的具有特色的建築;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與中國地理環境相適應的土木結構相結合,形式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建築。(自己寫的)

J. 中國民居建築的地域特徵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所有的建築都是跟,當地的氣候和土質,習慣而建造的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 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 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築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http://cache..com/c?word=%D2%A4%B6%B4&url=http%3A//ke%2E%2Ecom/view/77383%2Ehtm&p=87759a46d2d01bfc57eecd121754&user=

傣家竹樓的造型屬干欄式建築,它的房頂呈「人」字型,西雙版納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頂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一般傣家竹樓為上下兩層的高腳樓房,高腳是為了防止地面的潮氣,竹樓底層一般不住人,是飼養家禽的地方。上層為人們居住的地方,這一層是整個竹樓的中心,室內的布局很簡單,一般分為堂屋和卧室兩部分,堂屋設在木梯進門的地方,比較開闊,在正中央鋪著大的竹席,是招待來客、商談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設有陽台和走廊,在陽台的走廊上放著傣家人最喜愛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這里也是傣家婦女做針線活的地方。堂屋內一般設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個三角支架,用來放置鍋、壺等炊具,是燒飯做菜的地方。從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圍子或木板隔出來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鋪上竹席,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個竹樓非常寬敞,空間很大,也少遮擋物,通風條件極好,非常適宜於版納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http://cache..com/c?word=%D6%F1%C2%A5&url=http%3A//ke%2E%2Ecom/view/586052%2Ehtm&p=987fdd16d9c011a05be9df2c555d&user=

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http://cache..com/c?word=%CB%C4%BA%CF%D4%BA&url=http%3A//ke%2E%2Ecom/view/13973%2Ehtm&p=c07fe71386cc42ab02be9b7d475f&user=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首唐詞,總是把人們的思緒牽到風景如畫的江南。長江以南的江浙兩省,自古就有人間天堂之美譽。這里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古鎮小城、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古典園林、曲徑迴廊、魅力無窮;吳儂細語、江南絲竹、別有韻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