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高考題
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試題答案
環境的整體性包括內在聯系性、空間組合性、動態演變性;差異性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內部的分異性,主要表現為緯向地帶性差異和非緯向地帶性。
㈡ 專題五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五年高考第6題
沒圖怎麼做題?
㈢ 高中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知識點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1、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通過水循環、大氣循環、生物循環和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
2、生物循環: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及無機鹽合成為貯藏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糖類),並且釋放出氧,同時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又成為動物的食物。植物和動物的有機殘體被微生物分解後,又以無機物的形式歸還到周圍環境中。這種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稱為生物循環。
生物循環促使自然界物質和化學元素不斷地遷移運動,能量不斷地流動、轉化,從而把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起來。
3、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又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創造者。
(1)現今地球大氣組成,是生物生命活動參與的結果。大氣中的氧主要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氣中的氮也有一部分來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陸地水的化學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風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對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而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1、生產功能: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主要依賴於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大氣本身不具備減緩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環境中通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卻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一、空間尺度劃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異: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
2、 區域性的地域分異: 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
二、自然帶
1、概念:陸地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互不相同,水熱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不同的氣候類型,又對應了與之統一的植被類型和土壤類型。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
2、自然帶的劃分(北半球為例)利用氣候圖對照分析自然帶的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帶(薩瓦納帶)(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熱帶荒漠帶(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熱帶季雨林帶(北緯10°—25°之間的亞洲大陸東部)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部)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35°—50°之間的大陸東部和40°—60°之間的大陸西部)
亞寒帶針葉林帶(北緯50°—70°之間)
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苔原帶、冰原帶
㈣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怎麼答大題
自然地理的整體性是指同一個地域內部,地理環境在系統上的整體性。內
也就是說不同地理系統上容的緊密聯系,使一個地域構成一個整體:地理位置可以決定一個地方的氣候環境,地形和氣候的的相互作用,影響一個地方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影響居民的生產生活活動,居民的生產生活活動會反過來影響這個地方的地形、氣候和水(資源的一種)環境,並進而影響地區的未來(可持續發展)。
自然地理的差異性是指地域之間的區別,有系統的差別和整體的差別。地域分異既有系統的分異,也有整體的分異,這需要根據具體的地域與地域的比較去討論。
㈤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怎麼考
地域分異規律又稱空間地理規律,指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因素在某個確定方向上保持特徵的相對一致性,而在另一確定方向上出現差異性,因而發生更替的規律。包括維度地帶性和非維度地帶性兩類,分別簡稱地帶性規律和非地帶性規律。
1)地帶性分異規律
由於太陽輻射隨緯度的不同而變化,導致地球表面的熱量由赤道向兩極變小,因而產生的地球表層熱量分帶: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由於這些熱量帶平行於緯度呈東西向分布,而且隨著緯度的增大呈南北向交替變化,稱之為緯度地帶性。
2)干濕度分帶性
來自海洋的濕熱氣流,隨著深入內陸距離的增大,使得海陸間的水汽交換減弱,導致了大部分陸地上的干濕度由海岸線附近向大陸內部發生規律性的變化,稱之為干濕度分帶性。其特點為基本與海岸線平行、沿海地區濕度大於陸地內部、在季風大陸區明顯。
3)垂直地帶性
隨著海拔的增大,氣溫逐漸降低,降水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因而導致了氣候、植被、土壤、自然景觀呈現垂直方向上的帶狀變化,這就是垂直地帶性。簡而言之,垂直地帶性就是自然景觀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現出帶狀分布和變化規律。垂直帶性出現在山區或高原邊緣,是地區尺度的地域分異規律。只要山地有足夠的高度,相對高差足夠的大,就可以自下而上而形成一系列垂直自然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