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統核心部分是
Ⅰ 地理信息系統(GIS)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計算機科學、地理學、測量學、地圖學等多門學科綜合的技術。目前國際上普遍承認。雖然GIS是一門多學科綜合的邊緣學科,但其核心是計算機科學,基本技術是資料庫、地圖可視化及空間分析,是處理地理數據的輸入、輸出、管理、查詢、分析和輔助決策的計算機系統。地質環境評價主要是綜合考慮影響環境地質諸多方面的要素,藉助恰當的數學模型和專家經驗,對研究區的環境地質進行分區。
利用GIS可以實現地質環境信息的管理、可視化、查詢、輸出等功能,操作簡單、移植性強。把GIS技術應用在地質環境評價與災害預測中,其優點固然很多,但總的說來也存在如下的一些問題:
(1)在生態環境評價中,一般的GIS軟體雖然都能夠提供諸如數據檢索、疊加分析、屬性統計分析、數字地面模型(DTM)等各種空間分析功能,但是要想滿足為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的專業分析的數據要求,僅僅依靠這些空間分析方法往往還很不夠,這就要求我們在GIS基礎軟體平台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拓展其空間分析功能,提取我們感興趣的信息,但是具體如何操作,目前仍是一個亟需與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們相互協作、共同探討的問題。
(2)地質環境評價具有多因素、多層次、不確定性強等特點,目前在利用GIS眾多的評價預測模型中,不管是多災種還是單災種評價,人們都在努力尋求一種普遍適合的模型來解決地質環境的評價。雖然普遍的評價模型在宏觀決策中有重要的意義,適合建立面向大眾和政府的決策支持系統,但對中小尺度范圍的評價時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尋求特定地區特定的地質環境評價模型很有必要。
(3)地質環境評價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數據採集和處理的工作量非常大,會涉及到地層、水文、地震及人類活動等各個方面,對於這些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必然會涉及輸入到GIS中資料的准確性問題,因為GIS所能完成的工作只是依據所得到的資料,對其作出相應的處理,也就是說「如果輸入GIS的數據是『垃圾』,輸出的結果也只會是『垃圾』,這不會因昂貴的設備和高級技術人才而改變」。因此,我們必須對所有的資料做出必要的、合理的取捨,以保證輸入GIS的數據合理。
(4)從GIS在地質災害研究中的應用來看,就兩者的結合方式而言,大部分應用都集中在將GIS用於數據的前後期處理和結果的顯示輸出方面,兩者的結合還處於低階水平。作為緊緊追隨工業標准化要求發展的GIS技術,標准化適當數據的缺乏也構成其廣泛應用的桎梏;此外,GIS軟體處理分析能力以及對於數據誤差分析能力的不足、GIS處理包括時間在內的四維能力的不足、災害模型建立的高難度性以及機構間協調不夠而造成的成果用戶面太窄等因素都暫時限制了GIS在地質災害研究中的應用。
Ⅱ 在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中,屬於GIS核心的是 [ ] A、計算機系統B、地理數據C、GIS人員D、應
A |
Ⅲ 地理信息系統解決的五大核心問題是什麼
科學調查、資源管理、財產管理、發展規劃、繪圖和路線規劃。
Ⅳ GIS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1、人復員,是GIS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開制發人員必須定義GIS中被執行的各種任務,開發處理程序。 熟練的操作人員通常可以克服GIS軟體功能的不足,但是相反的情況就不成立。最好的軟體也無法彌補操作人員對GIS的一無所知所帶來的負作用。
2、數據,精確的可用的數據可以影響到查詢和分析的結果。
3、硬體,硬體的性能影響到軟體對數據的處理速度,使用是否方便及可能的輸出方式。
4、軟體,不僅包含GIS軟體,還包括各種資料庫,繪圖、統計、影像處理及其它程序。
5、過程,GIS 要求明確定義,一致的方法來生成正確的可驗證的結果。
(4)地理信息系統核心部分是擴展閱讀
特點: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4、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是一個人機互動式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Ⅳ 地理信息系統分為哪幾個模塊
完整的GIS主要來由四個部自分構成,即計算機硬體系統、計算機軟體系統、地理空間數據和系統管理操作人員,其核心部分是計算機軟硬系統,空間資料庫反映了GIS的地理內容,而管理人員和用戶則決定系統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更詳細的在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96cdeb830101e24v.html
Ⅵ 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構成是 主要包括幾個部分
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構成是 系統軟體(核心部分) 系統硬體 空間數據
Ⅶ GIS的核心是什麼
GIS核心是對地理數據的採集,編輯,存儲,管理,以及地圖的出圖
核心主要是空間資料庫
利用什麼原理工作的這個問題還是很難一兩句話說的清楚
長話短說,把平時管理系統里的數據換成地理數據就是一個GIS系統了
Ⅷ GIS包括哪些組成部分
GIS系統由什麼組成從計算機的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統(GIS系統)是由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和用戶4大要素組成。
1.計算機硬體系統;
2.計算機軟體系統;
3.地理空間資料庫;
4系統管理操作人員;
其中, 軟硬體系統是GIS系統的核心,地理空間資料庫反映了GIS的地理內容,而系統管理操作人員則決定GIS系統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①硬體包括各類計算機處理機及其輸入輸出和網路設備,計算機硬體是GIS的物理外殼。GIS的規模、精度、速度、功能、形式、使用方法,甚至軟體等都受到硬體指標的支持或制約。GIS的硬體配置一般包括計算機主機、 數據輸入設備、數據存儲設備和數據輸出設備4個部分。
1.計算機主機:包括機箱內部的各種硬體;
2.數據輸入設備:包括數字化儀、圖像掃描儀、手寫筆、光筆等;
3.數據存儲設備:包括光碟刻錄機、磁帶機、磁碟陣列、光碟塔、移動硬碟等;
4.數據輸出設備:包括筆式繪圖儀、噴墨繪圖儀(列印機)、激光列印機等。
②軟體是支持信息的採集、處理、存儲管理和可視化輸出的計算機程序系統;
計算機軟體系統:
1.計算機系統軟體:計算機系統軟體是GIS日常工作所必需的,是由計算機廠家提供的、為用戶開發和使用計算機提供方便的程序系統,通常包括操作系統、匯編程序、編譯程序、診斷程序、庫程序,以及各種維護使用手冊、程序說明等。
2.GIS軟體和其他支撐軟體:該部分既包括通用的GIS軟體包,也可以包括資料庫管理系統、計算機圖形軟體包、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CAD軟體等,用於支持對空間數據的輸入、存儲、轉換、輸出和與用戶介面。
3.應用分析程序:應用分析程序是系統開發人員或用戶根據地理專題或區域分析模型編制的用於某種特定應用任務的程序,是系統功能的擴充與延伸。應用程序作用於地理專題數據或區域數據,構成GIS的具體內容,這是用戶最為關心的真正用於地理分析的部分,也是從空間數據中提取地理信息的關鍵。用戶進行系統開發的大部分工作是開發應用程序,而應用程序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系統的優劣與成敗。
③數據則包括圖形和非圖形數據、定性和定量數據、影像數據及多媒體數據等;
地理空間資料庫:地理空間資料庫主要用於儲存、管理和檢索地理空間數據。地理空間數據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間位置為參照的自然、社會和人文景觀數據,可以用圖形、圖像、文字、表格和數字等表示,由系統建立者通過數字化儀、掃描儀、鍵盤或其他通信系統輸入GIS,是系統程序作用的對象。不同用途的GIS,其地理空間數據的種類和精度都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包括以下3種互相聯系的數據類型。
1.某個已知坐標系中的位置:即幾何坐標,用於標識地理景觀在自然界或某個區域的地圖中的空間位置,可以是經緯度、平面直角坐標、極坐標等,也可以是矩陣的行、列數等。
2.實體間的空間相關性:即拓撲關系,表示點、線、面實體之間的空間聯系,如網路節點與網路線之間的樞紐關系、邊界線與面實體之間的構成關系、面實體與點的包含關系等。空間拓撲關系對於地理空間數據的編碼、錄入、格式轉換、存儲管理、查詢檢索和模型分析等都有重要意義。
3.與幾何位置無關的屬性:即通常所說的屬性或非幾何屬性,是與地理實體相聯系的地理變數或地理意義,可分為定性屬性和定量屬性兩種。其中,定性描述的屬性包括名稱、類型、特性等,如岩石類型、行政區劃等:定量描述的屬性主要是數量和等級,如面積、長度、河流長度、水土流失土量等。
④用戶是地理信息系統所服務的對象,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主人,GIS的用戶分一般用戶和從事系統的建立、維護、管理和更新的高級用戶。
系統管理操作人員:人員是GIS的重要組成要素。GIS從設計、 建立、運行到維護的整個生命周期,都離不開人的作用。除了系統軟硬體和數據之外,GIS系統還需要相關人員進行系統組織、管理、維護和數據更新、系統擴充完善、應用程序開發,並靈活應用地理分析模型提取多種信息,為研究和決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