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地理位置分析
『壹』 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相關數據。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其位於我國南部,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具體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
2、海南氣候。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4、海南雨水情況。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水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節,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節乾旱常常發生。
5、海南日照情況。海南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終年太陽高度角大。夏至前後有兩次太陽位於天頂,正午時,太陽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時,太陽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各地夏至與冬至的晝長相差很小,因而,太陽輻射能相當豐富,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在1793~2590小時.為熱帶氣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海南島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季風影響較為明顯。東風帶系統和西風帶系統對其均有影響。
6、海南氣溫。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2.5~25.6℃,以中部的瓊中最低,南部的三亞最高。等溫線向南彎曲呈弧線分布,從中部山區向四周沿海遞增,23℃等溫線在中部山區閉合。由於海洋的調節,海南氣溫年變差普遍較小,多數地區為8~10℃,三亞最小(7.6℃)。普遍比中國大陸地區低5~10℃。
『貳』 海南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位於海南島北部;地跨北緯19°23'――20°0',東經109°――110°15'。北部瀕臨瓊州海峽,隔海與雷版州半島相望,海域面權積1100平方公里。毗鄰省會海口市,東接瓊山市、定安縣,西靠臨高縣、儋州市,南與屯昌縣、瓊中縣接壤,總面積2067.6平方公里。東西寬56.25公里,南北長70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山地,中部為河積平原,北部為台地和海積平原。
『叄』 海南的地理位置 自然 人文特徵
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位於東經108°37′-111°05′,北緯3°30'~20°18',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自然特徵:
海南地處熱帶,土地總面積35354平方千米.森林面積171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 達51%。熱帶天然林約佔全省森林面積一半的。
年平均氣溫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熱的8月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地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長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長230千米;東部的萬泉河長162千米。海南島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
人文特徵:
海南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為864.73萬人,有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 ,五指山區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充滿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肆』 海南省地圖的地理位置
海南省,簡稱瓊,別稱瓊州,位於中國南端。海南省是中國國土面積(陸地面回積加海洋面答積)第一大省,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島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海南省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伍』 海南島地理位置的主要特徵
海南島應該是熱帶季風氣候,那裡熱帶季風發達,一年內風向變化明顯。當熱帶版大陸氣團權控制時氣候少雨,而當赤道低壓氣團控制時,降水充沛,那裡還有熱帶氣旋雨,所以年降水量較大,海南降雨從3,4月開始10月才結束那。那裡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20度以上。
海南島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四面環海,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是我國難得的一塊熱帶寶地。這里光熱豐富,濕熱同季,雨量充沛,夏長無冬,終年宜農。具有發展橡膠等多種熱帶作物,多層熱帶林木,多種熱帶魚類,多熟熱帶農業的得天獨厚條件。盡管有些不利因素,但只要按照自然規律,趨利避害,合理調控,熱帶土地資源的優勢就能
『陸』 關於海南島的地理區位優勢!
海南島近似橢圓,五指山為最高峰。北面與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向望。
1.位於華南和西南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的結合部
2.靠近港澳台及東南亞,離珠江三角洲近。
3.位於西太平洋重要國際深水航線上
4.連接亞洲和大洋洲,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中轉站。
1.改革開放前的國防前哨,經濟發展較落後。
2.改革開放後,依託區位、資源、政策等方面的優勢:
A.經濟發展迅速,成為我國最南端的開放窗口。
B.1988年建省,海南島成為中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
海南省於1988 年3月成立,是我國最南的一個省份。海南省轄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陸地面積3.4萬平方公里,人口601萬人。海南島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島。主要少數民族為黎族等。海南是黎族唯一的聚居地,建立經濟特區後,依託政策優勢,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經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工、農、貿、旅均得到迅速發展。發展最快行業是國內旅遊業。
1987年:經濟以農業為主(佔一半)
1999年:第三產業特別是旅遊服務業比重增長迅速、農業比重下降,工業比重變化不大。
海南現有787萬人口,而在台灣幾乎與海南相同的面積有2000多萬人口,海南的人口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台灣十分之七是山地,海南十分之七是耕地,如果再將沿海灘塗利用起來,海南熱帶農業土地資源的前景非常廣闊。
『柒』 說說海南島地理位置特點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版頃的南海之上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捌』 海南島 地理分析
海南島是僅次於來台灣島的中國第二自大島。
海南省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海南省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
『玖』 海南島地理位置的主要特點分析海南島的自然地理條件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海南島在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位於大陸東岸受季風控制明顯,緯度低,年均氣溫高,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自然資源及礦產資源都十分豐富,交通便利,適合旅遊業的發展。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拾』 海南地理概況有哪些
海南省簡稱瓊,省會海口。位於東經108°37『—117°50',北緯3°58』—20°20『,面積3.4萬多平方千米。地處我國最南部的南海之中,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領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嶺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寬窄不等的平原。本區屬於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熱的8月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里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有漢、黎、回、苗、壯等民族。本區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
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相望,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領海。1988年是由廣東省設海南省。全省面積34萬多平方千米。人口724萬。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中部為五指山,沿海平原佔全島面積2/3。
海南屬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長夏無冬,青山綠野生機盎然,森林覆蓋率高達50%。熱帶雨林鬱郁蔥蔥,藤蔓交錯。海水中的紅樹林猶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態。濱海大道椰樹搖曳,熱帶風情濃郁。海南屬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長夏無冬,青山綠野生機盎然,森林覆蓋率高達50%。熱帶雨林鬱郁蔥蔥,藤蔓交錯。海水中的紅樹林猶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態。濱海大道椰樹搖曳,熱帶風情濃郁。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理氣候,清新的空氣使海南島有「百果園」、「南葯寶庫」、「長壽島」、「綠島」的美稱。遊客可觀賞熱帶作物,探險熱帶森林,游覽火山口,觀賞海上紅樹林,並且攀登石林。
海南島有長達1580多公里的海岸線,其中沙岸佔50%-60%,沙灘寬數百米至上千米不等,海的坡度一般為五度左右,平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雪。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18℃至30℃,海邊陽光充足,太陽光照很厲害。海南島也是我國熱帶作物基地。橡膠產量佔全國60%以上。此外還有劍麻,咖啡,椰子,菠蘿等熱帶作物,熱帶雨林中盛產貴重木材,藤類,南葯及珍貴鳥獸。海域盛產石斑魚,海龜,龍蝦等。海南資源豐富,正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是建設中的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海南是一座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島嶼,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有著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其中非常有特色的旅遊資源包括:熱帶海濱、民族風情、地熱溫泉、文化古跡、珍稀動植物等。特別是海南島海岸線漫長,海灣眾多,海邊大都是優質沙灘,椰風海韻為國內外旅遊者所贊美。
海上交通和旅遊業發展前景廣闊。環行線沿途經過多個自然保護區。東北部遍布椰林,田野泛綠,中部是熱帶雨林地帶,東南部是椰林地帶,西部多為橡膠林地帶,熱帶水果終年不輟,有椰子、香蕉、菠蘿等。
前往島上各旅遊景區,可以沿東、中、西三線公路,東線海岸區為富於熱帶情調的椰林及海灘,中線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西線則可參觀鹽場、自然保護區和水庫。有海口、三亞、八所、清瀾等海港。新建了洋浦,馬村深水港。重要城市有省會海口,海島港城三亞。名勝古跡有海口的五公祠、海瑞墓、三亞的天涯海角、大東海旅遊中心、儋州東坡書院等。
海南被譽為「東方夏威夷」,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之中。
海南,是東方的夏威夷。人們這里盡情的享受陽光、沙灘、大海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你在海南可以參加各種海上娛樂活動。夜晚的海南更是具有海島特色的美麗風景。海南的各種娛樂場里精彩的演出會令遊人賞心悅目。東山還有更讓你感到休閑娛樂的活動高爾夫球場,綠草如菌,環境幽雅在此足可以好好享受這個高雅的運動。瓊海官塘溫泉,還有一流的溫泉,和完善的康樂設施。
旅遊資源:海南島的海岸線長達1584.8千米,適宜的氣候和優良的沙灘,使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濱浴場和避暑勝地,如三亞市的鹿回頭、牙籠灣、大東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縣的清瀾灣,瓊海市長坡,銅鼓嶺南北海岸,陵水縣猴島,東方縣魚鱗洲等。沿海還有火山爆發奇觀(如瓊山縣「水下村莊」和馬鞍嶺熔岩洞穴等)和紅樹林海岸景觀。陵水縣南海猴島常使人津津樂道。五指山為海南島主峰,氣勢格外磅礴。瓊中的瓊崖縱隊舊址則為現代革命紀念地。黎族惟獨分布在海南島,海南人善紡織、印染、服飾,飲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成為海南最主要的民俗風情旅遊資源。
地方文藝:有瓊劇和黎族、苗族歌舞。
飲食文化:著名菜餚有文昌雞、嘉積鴨、東山羊(萬寧縣)、曲口海鮮(瓊山縣)、萬泉鯉魚、五指山金錢龜和鱉、福山乳豬、東方白切羔羊、那犬狗肉等。海南粉則各地都有。到黎家品嘗香飲則是一種難得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