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區域地理位置
㈠ 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相關背景
域內蘊藏著來豐富的水資源、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具有極大的經濟潛能和開發前景。 連接中國和東南亞、南亞地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貫穿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瀾滄江-湄公河是亞洲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中國境內段稱為瀾滄江,中國境外段稱為湄公河。瀾滄江-湄公河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經中國青海、西藏、雲南三省區和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於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國海,全長4880公里。
大湄公河次區域涵蓋了多種氣候類型,又兼具多種地理特徵,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經濟潛能和開發前景巨大。次區域內居住著多個民族,建築、風情、服飾、宗教習俗各不相同。次區域各國還擁有不少名勝古跡,包括中國的麗江古城,緬甸的仰光大金塔,寮國的琅勃拉邦古都,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的大王宮和越南的下龍灣等。
㈡ 地理問題。 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
1東亞:
(1)位置范圍
位置
緯度位置:絕大部分在北溫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臨海國:中國(首都北京)
內陸國: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第二大內陸國(第一為哈薩克)
半島國:朝鮮(首都平壤),韓國(首都漢城)
島國:日本(首都東京)
(2)地形、河流
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線曲折,多半島(朝鮮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島嶼(日本四島、台灣島等)
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
半島、島嶼河流短促
(3)氣候
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 西部內陸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2東南亞:
1.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1)范圍
中南半島:有6個國家,寮國是惟一內陸國
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群島(我國習慣稱南洋群島)6個國家和地區,印尼在東南亞面積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首都雅加達是東南亞最大城市,東帝汶2002年5月獨立
(2)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於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在馬亞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本區的咽喉,載重通過能力25萬噸
(3)地形
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上海河段切割作用顯著,下遊河段泥沙沉積,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區最大平原
馬來群島:多山、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
(4)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馬亞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類型為對流雨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南部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每年分旱雨兩季
(5)主要農產和礦產
農產:世界最大天然橡膠、油棕(馬來西亞最多),椰子、蕉麻產地(菲律賓最多)。稻米主要食糧(泰國出口最多)
礦產;世界最大錫礦帶,馬來西亞最多,印尼、汶萊主要石油出口國
(6)迅速發展的工業和旅遊業
初級產品為主,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利用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發展工業,旅遊業迅速發展
3南亞:
位置范圍: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區,大部分位於10°N~30°N之間
內陸國:尼泊爾、錫金、不丹(均與中國相鄰)
國家 臨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巴與我國相鄰)
島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斯里蘭卡以佛教為主;印度、尼泊爾以印度教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伊斯蘭教為主。居民為白色人種
(2)自然條件
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河流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恆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內,下游流經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
熱帶季風:全年高溫,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西南季風容易引起水旱 氣候
災害,孟加拉國受影響最大。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處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世界降水最多
熱帶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壞形成
4中亞:
(1)自然環境
位置:亞歐大陸中部,距海部遠。重要的陸上交通要道(古、今)。第二條亞歐大陸橋通過這里,在阿拉山口與我國北疆線相接。
地形:丘陵、平原(圖蘭平原和裏海沿岸平原)為主,天山山脈由我國新疆中部橫跨中亞東部地區。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植被為草原、荒漠。卡拉庫姆世界著名大沙漠
河流:多為內流河(阿姆河、錫爾河等)外流河有額爾齊斯河
湖泊:多為內流湖,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裡海,中部有鹹海
(2)居民與經濟
民族:多民族地區,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
農業:耕地面積廣大,牧場遼闊。依靠灌溉種植小麥、棉花。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棉花產區,烏茲別克被物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
資源:煤、鐵、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豐富
工業: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發達,木材缺乏,機械、輕工製品進口
5.西亞
55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溝通大西洋、印度洋,聯系亞歐非三洲,位於地中海、紅海、黑海、阿拉伯海、裏海(湖)之間,還有蘇伊士河和士耳其海峽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2)高原為主的地形
平原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及兩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有世界陸地表面最低處死海(-400米)
(3)炎熱乾燥的氣候
大部分屬熱帶沙漠氣候,乾燥少雨,河流稀少
地中海沿岸地區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屬地中海氣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豐富
無流國——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國降水很少,地面沒有河流。
(2)世界最大的石油庫和磷礦庫
西亞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石油以波斯灣為中心,儲量佔世界的1/2,產量佔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為主要產油國,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為主要產油國
油田特點: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大淺多好)
輸出:輸出量占生產量的90%,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油管
A油田油管 地中海、紅海沿岸
路 線 B波斯灣 西歐、北美(運輸量最大)
C波斯灣 日本
(3)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畜牧業:比較發達,游牧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種植業: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綠洲地區,棗椰是代表植物,椰棗是伊拉克特產
㈢ 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合作項目
亞行次區域合作項目簡介
1.大湄公河次區域(GMS)
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雲南省。作為一個在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方面具有可觀潛力和互補性的自然經濟區,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同時也代表了各發展夥伴與私人投資方之間日益加強合作夥伴關系的巨大機遇。該次區域總面積230萬平方公里(約為歐洲大陸的大小),2.5億人民共同居住在世界第12大河瀾滄江—湄公河畔,文化與歷史的淵源將他們緊密連接。大湄公河次區域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原油、天然氣、寶石以及供水電開發的水資源,巨大的年輕、勤勞而富有競爭力的勞動力資源。大湄公河次區域地理位置具有戰略意義,並有潛力成為東南亞、南亞和東亞間重要的大陸橋。
盡管具有如此的潛力,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的大部分地區的發展程度仍較低,而貧困現象也還十分普遍。人均收入從25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平均約為800美元,與世界人均GDP的平均值5000美元和亞洲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的平均值1000美元相比較,這個數值顯得黯然失色。此外,城鄉之間還存在巨大的差異。獲得基本保健和教育的機會仍然十分有限,貧富差距非常嚴重。有必要對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進行可持續性的管理。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認為更加密切的區域合作對滿足其發展需求十分關鍵。在過去十年間,由總體上積極的宏觀經濟和財政政策所支持的政治和經濟發展已在該次區域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同時,從前的中央計劃經濟已經向更為開放的市場經濟轉化,從而導致了次區域各國的經濟合作顯著增強,而跨境貿易和投資也明顯發展起來。
2.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計劃回顧
自1992年來,次區域各國開始了一項旨在通過更緊密的聯系來促進其發展的經濟合作項目(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該合作計劃的「硬體」和「軟體」方面由亞洲開發銀行和其它捐助方進行支持,涉及交通、能源、通訊、環境、人力資源開發、旅遊、貿易和私營部門投資等領域的眾多次區域優選項目的實施。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立足於各國間部長級和具體實施層次上的持續的磋商和對話。在便利客貨過境運輸和發展電力聯網和貿易方面已達成了一些主要的次區域協議。
GMS計劃的一大重要成果是促進形成了成員國間良好願望的洪流,從而有助於提高相互間信任並形成更好的合作關系。由於該計劃6個成員國中的5國同時也是東盟成員國,次區域合作計劃已成為減小東盟新老成員國之間發展差距的一個重要手段。過去10年的成就和次區域各國高層對合作所作出的承諾實際上已經為進一步發展和增強夥伴關系創造了新的機遇。
在過去10年間,次區域各國在實施次區域項目方面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耗資2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優選項目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其中包括金邊(柬埔寨)到胡志明市(越南)的公路改造項目,聯系泰國東北部、寮國和越南中部的東西走廊項目。次區域各國政府已進行了約10億美元的區域性投資。同時亞行也已進行了7.7億美元的貸款,並促成了2.3億美元的共同融資。總計4.9億美元的贈款對人力資源開發、旅遊、環境、貿易投資方面的聯合倡議進行了支持。
除此之外,圍繞所有基礎設施項目,都有細致的考察和廣泛的可行性研究活動,成立了有關機構並簽署了客貨運輸和電力資源共享方面的協議、協定。
3.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峰會:未來方向和機遇
對於今後10年,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已同意繼續追求其共同目標:建設更加一體化的、繁榮的、公正合理的次區域。2001年底,次區域戰略框架獲批准,該框架主要針對加強基礎設施聯系、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加強私營部門參與、開發人力資源、保護環境和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使用。他們同時也期望加強與湄公河區域發展夥伴的合作關系。
10個「旗艦項目」,代表了次區域合作中多領域、大規模倡議所取得的主要進展,已被列為今後三年的優選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需要次區域各國政府、捐助者、私營部門和民間社團的緊密合作。這些優選投資項目包括公路、通訊、電力項目以及人力資源開發、貿易、投資和環保。總耗資約為10億美元,其中2.5億美元已經落實。
不斷增長的融資需求成為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的持續的主要困難。盡管次區域各國已在相當高的層次上作出了財政方面的承諾,但優選項目所需的資金已超出了他們的財政能力范圍。捐助者和私營部門投資者由此將對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的成功與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計劃10周年之際,首屆大湄公河次區域領導峰會將於2002年11月3日在金邊舉行。該峰會將在各政府最高層次上對次區域合作的加速增長和發展作出政治性的承諾。
㈣ 西雙版納地理位置
雲南-西雙版納-地理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南部,面積約兩萬平方公里,距昆明740公里,有航班直達自治州首府景洪市。這里是傣族自治州,聚居著十多個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波濤滾滾的瀾滄江斜貫境內,茫茫林海遮天蓋地,是個繁榮的生物世界。植物學家把這里譽為「植物王國皇冠上的綠寶石」。西雙版納風光綺麗,物產豐富,是四季鮮花怒放的游覽勝地。
「西雙版納」是傣語。在自治州成立之前,這里有十二個自然行政區。傣語把「十二」念作「西雙」。「版納」是傣語行政區域的名稱。因此,「西雙版納」就是十二個行政區域的意思。現在全州設景洪、勐海、勐臘三個縣。
西雙版納地處橫斷山脈南端,東部是哀牢山脈的尾部,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大多在一千米左右。在山地、河谷之間鑲嵌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盆地,當地人稱壩子。因北有高原作屏障,擋住了寒流,南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故氣候冬春無寒潮大風,夏季無台風暴雨,終年溫暖濕潤,旱雨兩季分明,是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有人說,西雙版納兼有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優點,而沒有兩者的缺點,這是十分恰當的。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這里蘊藏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繁多的植物種類,成為聞名中外的熱帶植物寶庫。
西雙版納風景區包括景洪市風景片區、勐海風景片區、勐臘風景片區三大塊,每一塊內又有若干景區,共有19個風景區,800多個景點,總面積1202.13平方公里。景觀以豐富迷人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溝穀雨林風光,珍稀動物植物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為主體。該區景觀獨特,知名度高,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西雙版納是世界北回歸線上僅存的一片綠洲,是中國唯一保存的一塊熱帶森林區。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西雙版納有996公里的國境線分別與寮國、緬甸接壤,與泰國鄰近,具有面臨南亞的區位口岸優勢。現有磨憨、景洪兩個國家級口岩和打洛省級口岸。又有瀾滄江-湄公河與老、緬、泰、越、柬水路相連,是打開南門、面向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瀾滄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瀾滄江-湄公河被美譽為"東方多瑙河",是條經濟貿易的黃金水道,地理優勢、自然優勢得天獨厚。
西雙版納,群山高聳,雄偉壯觀,森林密布,山丘綿延。全州總面積19112。5平方公里,平壩面積僅佔5%。轄一市二縣40多個鄉鎮,總人口82萬餘人,居住著傣、漢、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諾、瑤等13個民族 。傣族是主體民族,近30萬人。
西雙版納,歷史悠久,古時稱勐泐,漢代時期屬永昌郡(今保山)管轄,到三國時設置過南涪縣,到唐宋時期分歸"南詔國"統治,元朝於公元1296年設置徹里路軍民總管府。1327年改置徹里軍民宣撫司。隨後又改成車里軍民府,車里宣慰使司,直到民國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邊行政總局,隸屬普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西雙版納有橡膠、茶葉、甘蔗、香料、南葯、熱帶水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旅遊資源更富有特色,令人陶醉,目前,已開辟了""713原始森林公園、野象觀察台、植物園、熱帶雨林奇觀、民族旅遊村等景點120多個,被國務院落列為我國旅遊資源特別豐富的三個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現已與老、緬、泰等國開通了邊境旅遊,並即將開通國際航班。西雙版納將成為與東南亞旅遊市場接軌的中心樞紐。
當你邁進西雙版納在域 的時候,首先感到是進入了一個綠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膠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構成了一幅幅綠海、淥浪的畫面,綠濤將涌進你的心裡;身材苗條的傣家少女,秀麗清純,披著美麗的長發,風姿翩翩;還有那豐富獨特的民族風俗,使外來遊客嘖嘖贊美。
"九五"期間,西雙版納將實施科教興州和開放兩大戰略目標,積極爭取昆明-曼谷的公路,鐵路建設,盡快開通瀾滄江-湄公河全年水運能力,做好資源利用,經濟留易,跨國旅遊等,跨入21世紀西雙版納將更加繁榮和美麗。
西雙版納簡介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雲南省南端,是中國大地上一塊屈指可數的綠色寶地,境內保持完好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舉世聞名。以傣族為主的十多種世居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燦爛的民族文化,與綠色世界渾然一體,構築了蜚聲海內外的自然人文景觀,自八十年代初國家批准為對上開放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以來,西雙版納正向著建成「全國最大的熱帶森林公園」目標邁進。
西雙版納東、西、南三面與寮國、緬甸接壤,與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鄰近,6條公路通向境外,被譽為「東方多瑙河」的瀾滄江——湄公河與老、緬、泰、越、柬水路相連,是我國進 入東南亞各國最便捷的水陸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西雙版納正以它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旖旎神奇的熱帶、亞熱帶自然景光、濃郁多彩的民俗風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便捷順當的跨境出國通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朋友,歡迎你來西雙版納來!
㈤ 東南亞次區域具體指那些國家
應該是指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五個國家,也叫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
㈥ 北部灣的具體位置和情況介紹
中文名稱:北部灣(舊稱東京灣)
英文名稱:BeibuGulf
范圍:中國雷州半島、海南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及越南之間的海灣,全部在大陸棚上。大陸棚寬約260里,水深由岸邊向中央部分逐漸加深,最深處達80公尺。有南流江、紅河等注入,由於沿岸河流不多,帶入海灣中的泥沙較少。冬季及夏季表層水溫相差10℃以上。魚類以暖水性種類為主,是捕撈緋鯉、紅笛鯛、金線魚、藍圓鰺等魚類的優良漁場。主要港口有中國的北海市和湛江市以及越南的邊水、海防。
地理位置:位於我國南海的西北部,是一個半封閉的大海灣。東臨我國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臨我國廣西自治區,西臨越南,南與南海相連。
氣候類型:北部灣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冬季受大陸冷空氣的影響,多東北風,海面氣溫約20℃;夏季,風從熱帶海洋上來,多西南風,海面氣溫高達30℃,時常受到台風的襲擊,一般每年約有5次台風經過這里。
地質地貌:北部灣三面為陸地環抱,水深在10~60米,海底比較單純,從灣頂向灣口逐漸下降,海底較平坦,從陸地帶來的泥沙沉積在上面。屬於新生代的大型沉積盆地,沉積層厚達數千米,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沿岸河流:有南流江、紅河等注入。
洋流水溫:北部灣的海流,在冬季沿反時針方向轉,外海的水沿灣的東側北上,灣內的水順著灣的西邊南下,形成一個環流;夏季,因西南季風的推動,海流形成一個方向相反的環流。這里,1天內只有一次潮水漲落,叫全日潮。漲落的潮差,從灣口向灣頂逐步增大,在北海附近海域,最大潮差可達7米。潮流大體上沿著海岸方向,一來一去地流淌,這叫往復流。年平均水溫高達24.5℃。
自然資源:北部灣的資源豐富,因餌料豐富,盛產鯛魚、金線魚、沙丁魚、竹英魚、藍圓鰺、金槍魚、比目魚、鯧魚、鯖魚等50餘種有經濟價值的魚類,及蝦、蟹、貝類等,是我國優良的漁場之一。沿岸淺海和灘塗廣闊,是發展海水養殖的優良場所,貝類有牡蠣、珍珠貝、日月貝、泥蚶、文蛤等,馳名中外的合浦珍珠(又稱南珠)就產在這里。潿洲島、鶯歌海等海底石油、天然氣資源也很可觀。沿岸河口地區有許多紅樹林。
重要數據:面積接近13萬平方公里,比渤海面積略大。平均水深42米,最深達100米。
戰略地位:北部灣是我國大西南地區出海口最近的通路。重要港口有北海、防城港、欽州和洋浦等。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位於北部灣畔的我國港口城市廣東的湛江,廣西的北海、欽州、防城港等,都是重要的港口城市。
合浦縣現在屬北海市,早在2000年前。就以採珠業聞名。到明朝洪武年間,在合浦西南的營盤鄉,專門有「白龍」珍珠城。珠城南北長300多米,東西寬200多米,以磚石為牆,高約6米。城門上有瞭望台,可以看到遠近采運珍珠的情況,城內有採珠太監公館,珠場巡檢司和鹽運使等衙門,專門用來監督、采辦珍珠,給皇帝、大臣進貢的。可見當時的採珠業已很發達。在北海合浦一帶,采撈珍珠是當地人民生活的主要來源。這里的合浦珍珠品質優良,遠近聞名。
--
北部灣,特別是廣西北部灣地區,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而廣西提出的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更是激起了千重浪,引起了國家乃至世界的注意。北部灣,未來中國—東盟經貿一體化的前沿陣地,必將讓北部灣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北部灣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北部灣經濟區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地區唯一的沿海區域,也是我國與東盟國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陸地接壤的區域,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北部灣經濟區岸線、土地、淡水、海洋、農林、旅遊等資源豐富,環境容量較大,生態系統優良,人口承載力較高,開發密度較低,發展潛力較大,是我國沿海地區規劃布局新的現代化港口群、產業群和建設高質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區域。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總量占廣西全區比重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過5000萬噸,集疏運條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發揮;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一批國家重大項目已經建成或將開工建設;開放水平不斷提高,與國內其他地區的經濟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東盟開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國家貫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我國與東盟等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將得到進一步加強。這些為北部灣經濟區營造了和平穩定發展的周邊國際環境。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鼓勵東部產業和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重大項目布局將充分考慮支持中西部發展,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發展,支持西南地區經濟協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以及國內其他區域合作,為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實施,深化了中國-東盟合作,為北部灣經濟區發揮面向東盟合作前沿和橋頭堡作用奠定了基礎。國家高度重視廣西沿海地區發展,明確將北部灣經濟區作為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提出新要求,賦予新使命。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的機遇已經來到,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目前,北部灣經濟區總體經濟實力還不強,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現代大工業少,高技術產業薄弱,經濟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幹企業和中心城市帶動;港口規模不大,競爭力不強,集疏運交通設施依然滯後,快速通達周邊省特別是珠三角大市場以及東盟國家的陸路通道亟待完善,與經濟腹地和國際市場聯系不夠緊密;現代市場體系不健全,民間資本不活躍,創業氛圍不濃;近海地區生態保護及修復壓力較大;社會事業發展滯後,人才開發、引進和儲備不足等。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既關繫到廣西自身發展,也關繫到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有利於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民族地區發展水平,振興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有利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進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形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有利於完善我國沿海沿邊經濟布局,使東中西部發展更加協調,聯系更加緊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有利於加快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化中國與東盟面向繁榮與和平的戰略夥伴關系,北部灣有望成為中國的第二香港。
㈦ 初中地理__湄公河和瀾滄江是不是一條河的支流
瀾滄江——湄公河是亞洲唯一的一江連六國的國際河流,它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我國境回內稱瀾滄答江,出境後稱湄公河,境外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後注入南海,全長4880公里,流域面積81萬平方公里,被譽為「東方多瑙河」。
它不是長江的支流。
它與怒江,金沙江在雲南境內並行170餘公里,稱為「三江並流」。其中金沙江就是長江的上游,怒江是另外一條獨立的河流。
長江、黃河、瀾滄江同發源在青藏高原,它們發源在31.8萬多平方公里的地區,這個地區叫做「三江源」,位於青海省。
㈧ 柬埔寨地理位置
柬埔寨位於亞復洲中南半制島,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寮國交界,東部及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則面向暹羅灣。
柬埔寨領土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闊而富庶的平原,佔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
境內有湄公河和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又稱金邊湖),首都金邊。
(8)大湄公河次區域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柬埔寨的文化:
1、語言
高棉語為柬埔寨通用語言,與英語均為官方語言。
2、宗教
佛教為柬埔寨國教,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徒占人口的2%,其他佔3%。
3、服飾
由於地處熱帶,柬埔寨人的服裝很單薄。他們的民族便服是「紗籠」或「山朴」。
「紗籠」是由數尺印有各種美麗圖案的布兩邊縫合,圍系腰間,狀似裙子。「山朴」是用長條布,不加縫合,從腰中往下纏繞至小腿,再從胯下穿過,在背後緊束於腰部,剩餘部分伸出如魚尾。
4、餐飲
柬埔寨人以大米為主食,喜食素菜,但逢年過節,他們的餐桌上還是有魚有肉,菜餚十分豐富。他們偏愛辣、甜、酸的味道,辣椒、蔥、姜、大蒜是不可缺少的調料。他們很欣賞中國的廣東菜和雲南菜。飲酒較普遍,水果亦可作下酒物。他們飯後有漱口的習慣。
㈨ 雅瀘高速公路的地理位置
地處四川省西南部的雅安市、涼山州境內,是西部大通道甘肅(蘭州)至雲南(磨憨)公路四川境內的一段,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簡稱「7918」網)七條主幹線第四條首都放射線北京-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途徑雅安市雨城區、滎經縣、漢源縣、石棉縣和涼山州冕寧縣。建設意義
交通部批准雅瀘高速公路初設概算為163.77億元人民幣,建設工期5年。北京-昆明高速公路成都-雅安、瀘沽-西昌段已建成通車,西昌-攀枝花、攀枝花-田房(川滇界)段也將於2007年、2008年建成,屆時雅瀘段將成為交通運輸的瓶頸地段。
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目標,「十一五」末七條主幹線全部貫通,因此,雅瀘高速公路盡早建成,不僅對國家高速公路網北京-昆明高速公路四川境南段的早日貫通具有決定性意義,也將進一步貫通中國和東南亞經濟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開發區交流渠道;不僅有利於加強四川省攀西地區和成渝經濟圈的聯系,而且對完善國家和四川省總體路網規劃布局,促進項目區域經濟發展,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建設雅瀘高速公路是國家實現中西部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將對國家推動西部大開發,縮小東西部差距起到積極作用
●建設雅瀘高速公路是完善四川省高速公路網和地方公路網的需要,將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和社會效應。
●建設雅瀘高速公路是開發攀西地區資源、振興山區經濟的需要,將對地方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建設雅瀘高速公路是落實國家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政策的需要,將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建設雅瀘高速公路是發展旅遊事業的需要,將推動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紅色旅遊熱線發展。
㈩ 寮國國立大學的地理位置
學校於抄1995年由九個獨立學院合並而成。襲九個學院分別是萬象教師培訓學院、國家理工學院、醫科學院、電子科技學院、萬象交通與通訊學院、萬象建築學院、Tad Thong灌溉學校、東都林學院、Nabong農學院、溫卡姆農業中心。寮國國立大學辦學宗旨為促進寮國高等教育更為合理化,有效為國家培育人才。 寮國國立大學與130多所外國大學、培訓機構以及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探討培訓、交流講座、交換生、合作研究及研究生項目。學校隸屬東盟大學聯盟(ASEAN University Network) 、法語大學組織(AUF)、大湄公河次區域學術與研究聯合會(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cademic and Research Network )以及東盟大學網路工程教育發展學會(AUN-SEE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