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凱湖有關的地理知識
1. 關於中國湖泊之最,難道網上告訴我們的常識是錯誤的
你好!興凱湖整體的面積確實是最大的,但由於它屬於中國和俄羅斯共同擁有,中國僅擁有它5分之2的面積,所以,國內真正面積最大的淡水湖還是屬於鄱陽湖,至於海拔最高的將弄錯丁湖,應該不存在爭議吧!
2. 興凱湖最早是哪個國家的
歷史沿革大興凱湖由650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造成地殼陷落而形成。小興凱湖在大湖20萬年以後變遷過程中湖水退縮形成。興凱湖原為我國內湖,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定後,變成了中俄界湖。
史書記載,興凱湖在唐代稱為湄沱湖,以盛產「湄沱之鯽」馳譽。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遼金代有「北琴海」之稱,清代改為興凱湖。又稱興開湖,是當地赫哲語肯卡的偕音,意為水從高處向低處流。「興凱」是滿語,「興凱」的意思為「水耗子」,說明當時興凱湖中水鼠很多。興凱湖北面有小興凱湖,又名達巴庫湖,滿語意為「水從高處往低處流」。
6000多年前,滿族祖先肅慎人在興凱湖繁衍生息,創造了獨特的漁獵文明。興凱湖作為滿族的龍興之地,清初曾被「禁封」200多年。清末解禁後,陸續有墾荒者來到這里。20世紀50年代,王震將軍率領十萬官兵在此開發北大荒。時至今日,因為地處邊境,人煙稀少,加之保護力度的不斷提高,興凱湖保持了較為原始的自然生態。
195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10萬官兵集體轉業到東北開荒種地,將北大荒建成了新中國的大糧倉。10年後,大批的城市知識青年中學畢業後,又來到興凱湖,與轉業的官兵一起進行農業建設,中國的許多藝術家也曾在這里生活和勞動,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因此這里成為屯墾文化的發源地。為了紀念建設吝們,人們修建了「北大荒開發紀念碑」和「北大荒書法藝術長廊」。書法長廊里薈萃了中國許多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及在這里生活過的作家們的手跡。由幾百塊大理石、花崗岩、漢白玉雕刻的碑林,折射著北大荒的精神。
1985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禽。2008年12月19日上午,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頒證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會上喜摘金桂,成為該組織在中國至目前所接納的28個成員之一。這不僅是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晉升國家地質公園、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後獲得的最高榮譽,更為雞西增添了一張足金的旅遊名片。如今已有531個成員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發起的一項科學計劃。它的鮮明特徵是,這一計劃不僅僅是科學家的計劃,而是強調當地人民、管理者和政府共同參與實施的一項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計劃,強調人與生物圈和諧共處的理念。興凱湖位於我國東北邊陲,水域遼闊,濕地廣袤,是三江平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保存最為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是東北亞最大的鳥類遷徙通道和停歇繁殖地;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1986年,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在興凱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
興凱湖是黑龍江省繼豐林和五大連池以後第三個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作為被拉姆爾國際濕地公約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東北亞鶴類保護網路組織成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凱湖以其卓有成效的生態保護工作和保護區內獨有的生物多樣性魅力,這次同廣東省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雙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新成員。
在頒證大會上,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主席許智宏院士說,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是責任。他希望興凱湖和車八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管理者、當地居民和所在地的各級政府肩負起使命,以自己的實踐去實施並且豐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理念,為維護地球的健康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努力,提供範例。最早是中國的
3. 有關興凱湖的詩歌
興凱湖的書(詩歌)
簽發時間: 2008-07-16
一
哦 興凱湖,
好大的書。
方圓四百三十八平方公回里,
滋潤著中俄兩國疆土。
你有答編有卷,
有章有目。
博大精深,
底蘊豐富。
書中選有珍奇的影像,
更有四季變幻的插圖。
遠古的遺址,
今人的建築。
中國的口岸,
異國的商品。
都在這里匯集、承接交流。
都在這里展現引進輸出。
4. 自然地理及中國地理基礎知識
中國
國土面積:國土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略相當於除前蘇聯之外的歐洲各國的總面積,僅次於俄羅斯聯邦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東部地區佔10.5%,中部地區佔25.3%,西部地區佔64.2%。土地資源中,山地320萬平方公里,高原250萬平方公里,盆地180萬平方公里,平原115萬平方公里,丘陵95萬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疆界和四鄰:中國陸上疆界從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起,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止,總長2萬多公里,與14個國家相鄰:東為朝鮮,東北為俄羅斯聯邦,北為蒙古,西北為俄羅斯聯邦、哈薩克,西為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為印度、尼泊爾、不丹,南為緬甸、寮國、越南。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自北而南依次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
陸地領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台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12海里。中國的毗連區寬度為24海里。
中國氣候: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類型。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從南到北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寒帶等氣候帶。中國位於北半球,穿過南部,大部分地區位於暖溫帶和亞熱帶,屬東亞季風氣候。南北溫差懸殊。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刮冬季風,大部分地區寒冷乾旱;4-9月刮夏季風,大部分地區高溫多雨。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異亦大,東南沿海為1500毫米,西北部在500毫米以下。 二十四節氣 。
中國地理
中國地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西部有世界上最高 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中國山脈: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脈多成東西和東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脈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祁連山脈、岡底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陰山山脈、太行山脈、秦嶺山脈、大興安嶺山脈、長白山脈、台灣山脈等。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國境內和國境線上的就有7座,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著許多高大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最高大雄偉的山脈,它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此外,還有黃山、泰山、華山、嵩山、衡山、恆山、峨眉山、廬山、武當山、雁盪山等名山。?
中國河流:主要有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淮河、海河、遼河、雅魯藏布江、塔里木河、瀾滄江、怒江、閩江、錢塘江、韓江、鴨綠江、圖們江、濁水溪、南渡江、灤河、弱水、疏勒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及京杭大運河、靈渠、膠萊運河、里下河等運河。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公里,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長河。黃河系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西藏高原的雅魯藏布江上有全長504.6公里、深6009米的世界第一大峽谷。
中國湖泊:主要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青海湖、洪澤湖、高郵湖、南四湖、興凱湖、呼倫湖、貝爾湖、博斯騰湖、羅布泊、納木錯、色林錯、羊卓雍錯、滇池、洱海、撫仙湖、日月潭、洪湖、西湖、千島湖、白頭山天池、天山天池、五大連池等。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面積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4583平方公里。
中國海岸:中國大陸海岸線,北起遼寧鴨綠江口,南達廣西的北侖河口,全長18000多公里。(截至1997年)?
中國島嶼:主要有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舟山島、平潭島、東海島、東山島、金門島、玉環島、廈門島、上川島、洞頭島、釣魚島、南澳島、潿洲島及長山群島、廟島群島、舟山群島、南日群島、萬山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東沙群島、中沙群島、澎湖列島等群島。在中國海域上分布著5400個島嶼,總面積3.87萬平方公里。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島,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島嶼海岸線14000公里(截至1997年)。
近海及毗鄰海域:毗鄰中國大陸邊緣及台灣島的海洋有黃海、東海、南海及台灣以東的太平洋,渤海則是伸入我國大陸的內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海,東西橫跨經度32度,南北縱越緯度44度。另外有渤海海峽、台灣海峽、瓊州海峽等三大海峽。海域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中國行政區劃:截至2004年底,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全國鄉鎮總數37334個,其中:鎮19883個;鄉17451個。全國共有街道辦事處5904個。全國設有居委會(社區居委會)7.8萬個;居民小組129.6萬個。村委會64.4萬個;村民小組507.9萬個
5. 求有關興凱湖的英文介紹
以下這些足夠七分鍾了,按你語速快慢,自己在內容上做些刪減吧。
Khanka Lake was once an inner lake in China. After the signing of Sino-Russia Convention of Peking in 1860, the lake became Sino-Russian Boundary Lake. As history recorded, Khanka Lake was called Meituo Lake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was called Beiqin Sea in the Jin Dynasty. In the Qing Dynasty, it renamed again to Khanka Lake. In Manchu language, Khanka means the water flowing down from a higher to a lower place.
Khanka Lake is composed of one large lake and one small one which are divided by a sandy hill. The trees on the hill are luxuriantly green and elegantly beautiful. The small lake is quiet and peaceful with fish swimming around and birds flying. Occasionally, there』re some sailboats traveling on the lake. The larger lake is with vastly mist-covered water and the boundless water seems blending with the sky. It was praised as the emerald of north China as its vigorous and boundless water. Since 1996, Khanka Lake became a Nature Reserve protected by our government and Russian government. In spring, Khanka Lake is a paradise for migrants. As it is the main route of migrant in the east, every spring, thousands of migrants fly past here, take a break and look for some food. In summer, the lake is a summer resort owing to the fantastic scenery. The lakeshore is a vast sand beach continuing hundreds of miles. You can paddle in the lake and fight against the storming waves. You can enjoy the cool in the umbrage on the sandy hill; feel the wind breezing near your face; taste the delicious roasted fish while appreciate the wonderful scene which will make your mind suddenly enlightened. It will be a great experience if you could drive a boat floating on the lake, look over Bee Mountain and look down the plains and villages on the foot of mountain. All these euphoric view will make you seem to be in a dream. In autumn, Khanka Lake is really colorful. Take an overlook from the top of a hill, green water, white clouds in the sky, red autumnal leaves and trees will come into your eyes immediately. On the sides of road leading to Khanka Lake, plump paddy lows down their hands in the farmland stretching to the horizon. Taking a walk in the woods, you will hear the fallen leaves rustling under your feet. The red leaves of wild grapes and hawthorns will enchant you deeply with the sweet, lightly acid smell of the fruit. You may encounter with Khanka spotted deer in the forests along the lake. The voice of deer, companied with the autumn wind, sounds melodious. In winter, Khanka Lake is covered by thick ice and looks like a silver kingdom. On the vast lake, ice covers with snows and expresses an extensive atmosphere.
At the mouth of Khanka Lake, you can find that the Songacha River, with the contrast of the sunrise, the steam of the river water wanders like a giant dragon in the air. The fog on the trees along the riverbank is transparent, crystal and exquisite which forms a fabulous world for you.
6. 初二地理關於黑龍江省的知識
黑龍江省
Heilongjiang Sheng
位於中國最東北部,中國國土的北端與東端均位於省境。因省境東北有黑龍江而得名,簡稱黑。東部和北部以烏蘇里江、黑龍江為界河與俄羅斯為鄰,與俄羅斯的水陸邊界長約3045公里;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連吉林省。介於北緯43°26′~53°33′,東經121°11′~135°05′,南北長約1120公里,東西寬約930公里,面積約45.39萬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3521.4873萬。 轄4地區、10地級市、15縣級市、53縣、1自治縣。 省會。
[黑龍江省政區簡圖] 自 然 條 件
地質 全省地質構造單元主要屬於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以及濱太平洋褶皺區的一部分。具體劃分為:上黑龍江冒地槽褶皺帶、那丹哈達嶺褶皺帶位於省境的北、東邊緣;西部為大興安嶺褶皺帶;東部為吉黑褶皺系,由幾個性質不同的Ⅲ級構造單元組成,包括佳木斯隆起、張廣才嶺優地槽褶皺帶、松遼拗陷。佳木斯以東的同江凹陷一部分覆蓋在佳木斯隆起的基底上,另一部分覆蓋在那丹哈達嶺燕山褶皺帶基底上。華力西運動有廣泛的花崗岩侵入,生成金、鐵、銅、鉛、鋅等多種金屬礦。燕山運動主要表現為斷裂運動,同時伴有岩漿活動與褶皺運動。那丹哈達嶺地槽褶皺隆起,東部山地與大興安褶皺帶亦有造山作用,並有褶皺與斷裂活動,松遼拗陷與同江凹陷強烈下沉,松嫩盆地堆積了巨厚的白堊系含油岩系,構成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東部山地地塹盆地中生成豐富的侏羅紀煤田,如雞西、鶴崗、穆棱、密山、林口、雙鴨山等地。同時沿斷裂帶有火山岩噴出和花崗岩侵入,形成許多有色金屬礦,有金、銅、銀、鉛、鋅等。燕山運動奠定了全省地貌輪廓的構造基礎。老第三紀初,進入凌夷堆積時期,山間盆地堆積作用盛行,其中夾有很厚的煤層,如依蘭、五常等地。喜馬拉雅運動,主要表現為撓曲與斷裂運動,山地撓隆上升,並沿斷裂發生火山活動,形成大面積玄武岩台地及五大連池、鏡泊湖等火山群。三江平原與松嫩平原繼續下沉,形成河湖相堆積平原。[] 地貌 全省山地平原交叉分布,地勢大體西北高,東南略低,西南、東北低平。
山地 又可分為東部山地、、三部分。
①東部山地(張廣才嶺、老爺嶺、太平嶺等)。屬華夏系與新華夏系隆起帶。地貌屬中山、低山和丘陵。海拔多在800~1000米左右,最高峰為張廣才嶺主峰大禿頂子,海拔1690米。地面組成物質以花崗岩為主體,並有大面積玄武岩分布。山文走向與構造方向一致。地形較破碎,多平行山脈與谷地,著名者為張廣才嶺與老爺嶺之間的牡丹江谷地,老爺嶺與太平嶺之間的穆棱河谷地。
②小興安嶺。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地勢比東部山地為低,平均海拔500~1000米,基本屬於低山丘陵區。地勢和緩,河谷寬廣。地面組成物質除前震旦紀的結晶岩、古生代沉積岩、花崗岩外尚有大片玄武岩分布,構成熔岩台地。
③大興安嶺。屬新華夏系隆起帶。大部分海拔千米左右,呼瑪縣境內的大白山海拔1529米左右,東坡陡西坡緩。地表切割較輕,山勢渾圓,保留有古夷平面形成明顯的平頂山,並有寬谷。永久凍土分布廣泛,並有融凍泥流、凍裂作用等明顯的冰緣現象。地面組成物質以花崗岩、石英面岩、安山岩為主。
平原 可分為、松嫩平原(見)兩部分。
①三江平原。由、、沖積而成。其中的興凱湖平原為湖積平原。平原地勢低平,海拔僅50~60米。沼澤佔全區面積50%。第四紀地層厚達110~200米左右。
②松嫩平原。物質組成以沖積物為主,其周圍為洪積物所組成的台地,中間部分是松花江、嫩江形成的沖積平原,第四紀地層深厚,海拔110~150米,地勢平坦。境內西部有沙丘及廣布的鹽鹼泡和沼澤。周圍是山前台地,北部為剝蝕堆積台地,呈丘陵狀,頂部平坦,海拔180~350米;東南部為沖積洪積台地,呈波狀起伏,海拔180~250米。
氣候 省境位於中國最北部,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氣溫最低的省份。冬季漫長、嚴寒、乾燥,1月均溫-31~-15℃,極端最低溫-52.3℃(漠河)。夏季溫暖、短促、多雨,7月18~23℃,極端高溫41.6℃(泰來)。10℃以上活動積溫1400~2700℃。 年降水量400~650毫米,可以滿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長之需。 省內南北溫度差異明顯,大興安嶺北部屬寒溫帶,凍土深厚,無霜期不足3個月,南部氣溫較高,無霜期100~140天。東西降水差異也甚明顯,東部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向西遞減,平原西南部僅400毫米左右。從而影響自然景觀緯度地帶與經度地帶的明顯差異。
水
[page_break]文 省內河流密布,水量充足。河流主要屬於黑龍江水系。黑龍江南北二源在漠河鎮以西的恩和哈達附近匯合後,流經省境北部邊緣,是中國北方重要的邊境河流,沿途接納松花江、烏蘇里江等支流後,流入俄羅斯境內。黑龍江幹流江寬水深,自漠河鎮以下可通輪船,冰期長達6個月。 松花江為黑龍江在中國境內之最大支流,主要流經省境中部地區,最終於同江縣注入黑龍江。河水含沙量小(0.1千克/立方米),礦化度低(小於0.5克/升)。松花江水量豐富,在省境流域面積廣闊且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富航行之利,是重要水運航道,主要支流有、、湯旺河等。嫩江是松花江最大支流,流經黑龍江省西部,富航運、灌溉之利,並盛產魚類;牡丹江流經東南部,水流含沙量小;湯旺河流經東部。烏蘇里江的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棱河、撓力河等,從松阿察河注入烏蘇里江之點起,到烏蘇里江與黑龍江匯合點止,為中國、俄羅斯界河,江面寬闊,水流緩慢,冰凍期約5個月,水產豐富,可通航。是省內最大湖泊,位於省境東南,中國、俄羅斯兩國邊境上,北部屬中國,南部屬俄羅斯,面積438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米,最深達10米。是中國最大的堰塞湖,系火山熔岩壅塞牡丹江河床而成,位於寧安縣境,面積9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50米,最深達62米。
土壤 省境東部山地的地帶性土壤為暗棕壤,此外還有白漿土、草甸土及沼澤土;小興安嶺地帶性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大興安嶺地帶性土壤為漂灰土,表層腐殖質多呈泥炭狀。此外有暗棕色森林土、沼澤土等。三江平原土壤肥沃,類型多樣。在低平地區分布有白漿土、草甸土;低窪地區有沼澤土;崗地上為黑土和草甸黑土;局部的低山丘陵為暗棕色森林土。松嫩平原主要土壤為黑土及黑鈣土,其他土類有草甸土、沼澤土、白漿土、鹽土、鹼土等。黑土肥力高,黑土分布地帶是本省糧食生產基地。
動植物 黑龍江省東部山地的地帶性植被為針闊混交林,樹種較多。主要針葉樹有紅松、魚鱗松、沙松、紅皮臭,並有第三紀的活化石紫杉;闊葉樹有水曲柳、胡桃楸、黃菠蘿等,林中還有藤本植物。動物種類較多,珍貴動物有東北虎、紫貂、馬鹿等。小興安嶺較東部山地冷濕,地帶性植被為針闊混交林。其樹種組成與東部山地相似,但樹種較少,缺少沙松及某些闊葉樹。西北部混有東部山地缺少的興安落葉松。闊葉樹有青楷槭、紫椴等。在東南部常形成紅松純林,素有「紅松故鄉」之稱。小興安嶺是中國開發較早林區,因森林採伐,生態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在五營建有紅松林保護區(見)。大興安嶺地帶性植被為興安落葉松林。植物種類比小興安嶺及東部山地少,興安落葉松林從海拔1000~1400米都有分布。分布最廣的是落葉松―杜鵑林。1100米以上的石質山地出現落葉林―偃松林,山地下部較緩和的坡地為落葉松―草類林。河谷溪旁有成帶狀的溪旁落葉松林。樟子松林也是大興安嶺主要林型之一,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山脊和南坡,多呈小塊純林或與興安落葉松混交。此外,在河谷中還有分布不廣的紅皮雲杉。野生動物種類較多,有駝鹿、榛雞等。
三江平原植物種類豐富,初步估計超過千種。其原始地帶性植被是分布在低山丘陵區的針闊混交林,現多為次生闊葉林。三江平原多為低平原,多漫灘、湖泊、沼澤,排水不良,形成大面積的沼澤植被,此外,還有草甸及水生植被等。松嫩平原主要植被類型是羊草草甸草原,局部地區還有榆樹疏林地、荒山、荒地;鹽鹼土分布區為鹽生草甸草原。主要植物種有羊草。在齊齊哈爾市東南部,烏裕爾河下游的扎龍地區有中外馳名的丹頂鶴自然保護區(見)。
自然地理區 在中國綜合自然區劃中,黑龍江省隸屬於中國東部季風區東北濕潤、半濕潤溫帶地區的大興安嶺針葉林區、東北東部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區和東北平原森林草原區。
針闊葉混交林區 包括小興安嶺亞區和三江平原亞區。①小興安嶺亞區。 以海拔600~1000米溫帶紅松闊葉混交林中、低山丘陵景觀類型為主。是中國重要林業基地。②三江平原亞區。地勢最低,濕地廣布。以草甸沼澤低地景觀類型為主。是中國墾荒重點區,重要商品糧基地。
東
[page_break]北平原森林草原區 包括山前台地和松嫩平原兩個亞區。①山前平原亞區。以溫帶森林草原黑土台地平原景觀類型為主。地勢波狀起伏,土壤肥沃,是中國重要商品糧基地。②松嫩平原亞區。以溫帶草甸草原平原景觀類型為主,草場廣闊,農牧業發達。地下石油、天然氣蘊藏極富。
大興安嶺針葉林區 黑龍江省東北部屬本區北部亞區。以海拔1000~1200米的山地為主,分布大面積落葉松,為中國多年凍土分布區。森林、礦產資源豐富。
發 展 簡 史
黑龍江省開發較晚,但東北地區各族先民很早就在此勞動生息。近年「哈爾濱人」的發現,證實2.2萬年前後黑龍江地區已有了原始先民的活動。商、周以後這里的肅慎人即與中原王朝建立了隸屬關系。東胡人曾建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其後,夫余奴隸制政權臣屬於兩漢王朝。北朝時黑龍江各族加強了同中原的聯系。唐時在今省境設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室韋都督府。居住於松花江一帶的歷史的起源。沿江依蘭、湯原、撫遠等地均建有城堡。元代屬遼陽行省,分設開原路、水達達路等行政區,開辟了通往黑龍江下游和呼倫貝爾一帶的驛道。明時屬遼東指揮使司和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因長期戰亂及民族遷徙,幾經興衰,經濟發展緩慢。16世紀末~17世紀初努爾哈赤及皇太極以征剿和招撫的手段逐漸統一黑龍江地區女真族各部。清政權建立後,先屬寧古塔將軍(1757年後改稱吉林將軍)管轄。康熙二十二年(1683),為抗擊不斷南侵的沙俄擴張勢力,清廷於(黑龍江北)璦琿設黑龍江將軍,後將軍衙門逐漸南遷至新璦琿城(今璦輝鎮)、墨爾本(今嫩江鎮)、齊齊哈爾。黑龍江、吉林兩將軍轄區以松花江、混同江(松花江、黑龍江匯合後至海一段)為界。公元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疆界,北到外興安嶺,東至大海,包括庫頁島。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由於清政府的腐敗,沙俄強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強行侵佔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餘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土地。
為充實邊疆,抵禦沙俄繼續南侵,並為緩和華北地區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清政府於咸豐末年被迫放棄封禁政策,逐漸放荒,從此山東、河北各地農民大舉移入,1903年中東鐵路及其他鐵路修建後,移民益增。鐵路沿線的土地、森林和礦山陸續開發,工商業城鎮不斷出現與發展,各地區間聯系日益加強,逐漸形成了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和佳木斯等經濟中心,在俄、日勢力影響下,殖民地半殖民經濟日趨突出。
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廷廢東北三省將軍,改設行省,各省置巡撫。黑龍江省松花江以北屬黑龍江省管轄,松花江以南屬吉林省管轄。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黑龍江先後設都督府、 行政公署 、巡按使公署、省長公署及省府。1932年日本侵佔黑龍江後,劃該地區為七省,發展殖民性的采礦業、伐木業、加工業和農業。,抗日戰爭勝利後,黑龍江境內設立黑龍江省、松江省、合江省、綏寧省、嫩江省、黑嫩省、牡丹江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已合並為黑龍江、松江兩省。1954年松江省撤銷,並入黑龍江省,省會駐哈爾濱。
人 文 概 況
人口與民族 黑龍江省在百年前人煙稀少 黑龍江省人口分布一般是南部多於北部,如哈爾濱及其周圍各縣,每平方公里平均500多人,而伊春市僅33人,黑河地區22人,大興安嶺地區不足6人。
1949年全省城鎮人口佔24.2%, 現上升到47.17%,是中國人口城市化水平較高省份。
[
[page_break]赫哲族漁民] 全省總人口中漢族人口佔95%,少數民族佔5%。共有35個少數民族,主要有滿、朝鮮、回、蒙古、達斡爾、錫伯、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柯爾克孜族等。滿族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牡丹江流域的寧安、五常、雙城、阿城、呼蘭、 依蘭、綏化、 望奎、哈爾濱和黑河等地,主要從事農業;朝鮮族主要分布在牡丹江流域、穆棱河流域和松花江中游各縣,多從事水田生產;回族多分布於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多從事工商業和服務行業;蒙古族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各縣,以從事牧業或半農半牧業為主;達斡爾族分布嫩江流域各縣市,以農牧漁業為主;錫伯族分布在雙城、五常、呼蘭、嫩江等地,以農業生產為主;鄂倫春族分布在塔河、呼瑪、黑河、遜克和嘉蔭等地,以從事狩獵業和農副業為主;赫哲族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東北部的同江和饒河兩縣,以從事漁獵業為主,兼營農、副業;鄂溫克族聚居在訥河縣團結鄉,從事農、牧、漁業;柯爾克孜族聚居在富裕縣的友誼鄉,以從事農牧業為主。
經濟概況 黑龍江省土地遼闊,自然條件優越,石油、煤炭、森林等自然資源豐富。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建成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農林牧業基地,並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與俄羅斯毗鄰城鎮近百個,除已開放的綏芬河、黑河、遜克口岸外,1989年哈爾濱、佳木斯、富錦亦已開放。
農業 黑龍江省土地資源豐富。平原面積遼闊,耕地佔全省土地的19.6%,林地面積達48.85%。還有大面積草原草坡和水面。
黑龍江省現有耕地中半數為50年代以來所開墾。已建有百餘大型農牧場,國營農場耕地面積佔中國農場系統的1/2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機耕面積佔耕地面積2/3,為中國平均數的一倍。荒涼的「北大荒」已建成中國的「北大倉」。在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的同時,林、牧、副、漁各業也同步增長,農林牧趨向協調發展。
此外,全省尚有待墾土地400萬公頃。
[黑龍江友誼農場收割小麥] ①中國重要的大豆、糧食產區。主要糧食作物有大豆、玉米、 小麥、水稻、 穀子、高粱和馬鈴薯,玉米、穀子和高粱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南部,小麥、大豆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及黑河地區。大豆產量約佔全國1/3,居首位。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多或灌溉條件較好的沿江河地帶,較集中於牡丹江、穆棱河和松花江流域各支流,黑龍江及其各支流沿岸也有零星分布,是世界水稻分布最高緯度地區。馬鈴薯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區。
[黑龍江省農、林、牧業及農業區] ②經濟作物在種植業中佔次要地位,但發展迅速。主要有甜菜、亞麻、向日葵和煙草等,是中國最大的甜菜、亞麻和葵花籽產區。
③林業生產地位重要。森林面積佔全國13.3%,木材畜積量佔全國17%,森林覆蓋率達35.7%,三者均居全國各省區首位,是中國最大的林區。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東部山區。松嫩平原西部有著名的東北西部防護林,為中國「三北」防護林的組成部分。廣大山區和草原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和食用菌資源。全省蘆葦面積26萬多公頃,已開辟蘆葦生產基地。省境又為世界著名的黑加侖產區,1990年產黑加侖5200噸。位於「北大荒」的世界最大的山葡萄生產基地,1990年總產
達1200噸。
④畜牧業佔一定地位,西部有遼闊的優質草原,北部和東部山區有面積較大的荒坡草甸,發展畜牧業條件優越。以飼養牛、馬為主。其中奶牛飼養量和產奶量均居中國第1位。養羊200多萬只,多為優良的東北細毛、半細毛羊。奶山羊發展很快,成為中國重要基地之一。生豬和家禽飼養量較多。在濱洲鐵路沿線的松嫩草原區已建立奶牛生產基地,在中西部草原區建立牛、羊基地,在東部山區建立半細毛羊基地,在中部糧食生產區建立商品豬生產基地,在濱北鐵路沿線及其附近地區建立奶山羊基地,在各大中城市郊區建立家禽生產基地。
⑤全省江河沼澤湖泊水面大,部分可利用養魚。松花江的鰲花、哲羅、鯿花,鏡泊湖的鯉、鯽,興凱湖的大白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鰉魚、大馬哈魚等都是著名珍品。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了人工養殖。
農
[page_break]業區 因氣候、地形等的地域差異,形成6個農業生產類型區:
①松嫩平原地區。 包括綏化、松花江2地區及哈爾濱、齊齊哈爾和大慶3市。 是黑龍江省光、熱資源較豐富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土地墾殖率高。為黑龍江省糧食、大豆、甜菜、亞麻、油料和畜牧、水產基地。農田防護林具一定規模。
②三江平原地區。 包括佳木斯和鶴崗、雙鴨山3市。除西北和西南為山地外,均為低窪平坦的沖積平原。水土條件較好,但熱量條件較差。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建立40多個大型穀物農場,是中國最大的墾區。農林牧副漁的發展潛力都很大,又是中國大馬哈魚和鰉魚的唯一產區。
③東部山區。包括松嫩平原以東,三江平原以南的牡丹江市、雞西市和佳木斯市,松花江地區部分山區縣。是重要的林業基地,農牧業發展條件亦較好。東部密山―虎林一帶是重要墾區。鏡泊湖與興凱湖的水產業亦佔一定地位。
④小興安嶺地區。包括伊春市及其所轄各縣。除河谷盆地外,多為山地。降水較多而積溫較少。森林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林業基地。林副業和農業亦相應發展。
⑤黑河地區。包括黑河地區各市縣。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積溫較少,無霜期較短,是以小麥、大豆和馬鈴薯為主的農業區。
⑥大興安嶺地區。位於黑龍江省最北部,大部分處於寒溫帶,氣溫低,積溫少,農業種植業受到一定限制,但森林資源豐富,是中國農業人口比重最小,林業比重最大地區。
工業 黑龍江省資源豐富,但原有工業基礎薄弱。20世紀50年代以來石油、煤炭、機械、森林工業、化工和輕紡、食品工業均有較大發展。重工業產值已居中國第6位,成為中國重要工業基地。原油、木材、鐵路貨車、膠合板、纖維板、亞麻布、乳製品等產量均居中國第 1位。天然氣、 黃金、汽油、 柴油、軸承、聯合收割機、食糖、煤炭、輪胎和化纖等產量在中國亦占重要地位。黑龍江省輕紡工業雖有所發展,但仍較薄弱。輕工業產值不到工業總產值的1/3。
①能源工業。 比較發達。 原油年產量佔中國的近40%,石油工業產值居各工業部門之首,大慶原油除供應全國外,並有出口。在大慶、哈爾濱和牡丹江等市建有規模較大的煉油和石油化工企業。黑龍江省煤炭資源豐富,原煤產量僅次於山西、河南兩省, 居中國第3位。有雞西、鶴崗等大型煤礦。現正大力開發雙鴨山附近的東榮煤田。黑龍江省已成為東北地區煤炭工業重點建設地區。電力工業發展很快,先後興建了哈爾濱、富拉爾基、佳木斯、牡丹江、雞西、大慶、北安和亮子河等大中型火力發電站和鏡泊湖水電站。全省發電量居中國第10位。
②機械工業。省內主要工業部門,產值僅次於石油工業。目前擁有動力設備、機床及鍛壓設備、軸承、工具設備、化工設備、礦冶設備、輕工設備、交通運輸設備、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儀器儀表及國防設備等部門。其中重型機床、動力、軍工、飛機、軸承、電表、電影機械等廠均為中國骨幹企業。
③木材采運及加工業。20世紀50年代其產值占各部門之首,現居第4位。原木與木材產量均居全國第1位。伊春、大興安嶺、牡丹江和合江等林區為主要採伐基地。木材加工和林化工業亦較發達,有規模較大的制材、膠合板、 [大慶石化總廠] [黑龍江省主要工礦業] ④化學工業。原料豐富,但基礎薄弱,經多年發展,化學工業已初具規模。擁有基本化工、化肥、基本有機化工、橡膠、塑料和制葯等部門,大慶石油化工總廠、大慶30萬噸乙烯廠、哈爾濱化工總廠、阿城黑龍江滌綸廠、牡丹江樺林橡膠廠等均為國內重要化工企業。
⑤冶金工業。具有相當基礎。齊齊哈爾建有大型特殊鋼廠,伊春西林等建有小型鋼鐵廠,哈爾濱的軋鋼工業已有一定規模。黑龍江省有色金屬豐富,黃金開采規模較大,主要分布在漠河、呼瑪、黑河、嘉蔭、樺南和穆棱等地,是中國五大黃金生產基地之一,中國以砂金為主的黃金生產基地。哈爾濱建有中國最大的鎂鋁加工廠,鎂鋁合金產量佔中國的一半以上。
⑥紡織工業。省內盛產石油、木材、亞麻和羊毛,具有發展紡織工業的三大資源優勢。已建成擁有毛紡、麻紡、棉紡、化纖紡和印染相配套的紡織工業體系,哈爾濱和蘭西亞麻紡織廠是全國最大的亞麻紡織企業。哈爾濱、肇東、安達的毛紡企業規模較大,大慶、哈爾濱等地的化纖紡織工業日益壯大。
⑦食品工業。基礎較好,產值長期占工業中的第3位。擁有發展乳製品、製糖、糧油加工和釀酒等食品工業的四大資源優勢。全省擁有60多家乳製品企業,產量佔全國1/4以上,其中以安達乳製品廠規模最大。全國最大的甜菜糖產區,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產糖省。哈爾濱、齊齊哈爾、拉哈、阿城和佳木斯為主要製糖中心。
⑧造紙工業。黑龍江省為中國造紙工業重點發展地區,佳木斯造紙廠是全國最大的造紙廠之一。
交
[page_break]通運輸 省境地處中國東北邊陲,國內與國際的運輸地位重要。已初步形成以鐵路為骨幹、聯系公路、內河、航空和管道運輸的交通運輸網。
①鐵路是省內運輸網的骨幹 ②公路里程4.7萬公里,居全國第6位,其中高級和次高級路面約佔1/8。 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公路運輸網輻射全省,公路有京哈(北京―哈爾濱)、哈綏(芬河)、哈同(江)、哈蘿(北)、哈伊(春)、哈黑(河)、哈滿(洲里)、哈大(連)等干線。
③內河航運條件較優越,通航里程達4776公里,居中國北方各省區之首。黑龍江有1890多公里航道,可通航大型江輪,漠河、呼瑪、黑河、遜克、嘉蔭、肇興和撫遠為沿江重要港站。松花江幹流928公里,全線可通航大型江輪,肇源、哈爾濱、通河、沙河、依蘭、佳木斯、富錦和同江等為沿江重要港站。其支流嫩江自齊齊哈爾以下396公里可通航大型江輪;呼蘭河自蘭西以下,牡丹江自長江屯以下可通小汽船。烏蘇里江自松阿察河口至與黑龍江匯合處全長495公里,其中虎頭以下400公里可通航大型江輪。此外鏡泊湖、興凱湖亦有航運之便,但因冬季封凍時間長,通航期只有六七個月,故水運作用受到限制。
④管道運輸隨大慶油田的發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 省境內有原油、 成品油和天然氣管道共長約300公里。原油管道直通大連、秦皇島和北京,承擔原油外運的主要任務。貨運量佔全省貨運總量1/4以上,僅次於鐵路,成為省內運輸系統的主力。
⑤航空運輸發展迅速。哈爾濱機場為全國八大機場之一。先後開辟了許多中、近程和遠程航線。以哈爾濱為中心,有通往長春、沈陽、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大連、西安、佳木斯、牡丹江和黑河等省內外航線。
7. 面積最大的興凱湖為什麼不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
現在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之前是洞庭湖,後來它的湖面縮水,現已退居第二。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283平方公里,而在我國的東北興凱湖南北長達100多公里,東西寬達60多公里,面積4380平方公里,比鄱陽湖要大一千多平方公里,但是我們現在的最大淡水湖仍然是鄱陽陽,按照面積的話應該是興凱湖,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在清之前,我們是雖然把興凱湖作為蠻荒之地對待,但是那是親生的,自己的孩子咋樣都成,但是在清朝時期,想起了興凱湖這個親生孩子,想好好的給予關愛,卻被無恥的沙俄給掠去了大部分,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當時清政府的無能,由此可見想要不被欺辱,就得變得強大,不然拿什麼去保護自己的東西。
8. 關於黑龍江的常識有哪些
簡稱「黑」,黑龍江省因邊境的黑龍江而得名,現全省行政區劃分為13個地市。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邊陲一東北地區北部。
黑龍江省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重要的農產品有大豆、甜菜、亞麻等。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林區是中國最重要的林區和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黑龍江省主要工業城市有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鶴崗、雙鴨山、雞西等。黑龍江有白山黑水之譽,旅遊資源極具特色。有五大連池、溫泉及熔岩地貌。以及鏡泊湖的吊水樓瀑布等著名的景點。
地理概況
黑龍江省位於我國東北部。東起烏蘇里江與黑龍江匯合處,西至大興安嶺北部的大林河源頭,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南至東寧縣南端,是全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黑龍江地域遼闊。地形可以分為四部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東南山地、北部山地(包括小興安嶺、伊勒呼里山等)。境內河流有黑龍江(中俄界河)、松花江及其北源嫩江、牡丹江(松花江支流)、烏蘇里江(中俄界河)。主要湖泊有興凱湖(中俄界湖)、鏡泊湖、五大連池等。
氣候特點
黑龍江省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中國大陸氣溫最低的省份。冬季漫長、嚴寒、乾燥,極端最低溫-52.3℃(漠河)。夏季溫暖、短促、多雨,極端高溫41.6℃(泰來)省內南北溫度差異明顯,年降水量400~650毫米。
自然資源
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全省已發現的礦產有130多種,已探明儲量的有5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有20多種。優勢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黃金、石墨、鉛鋅等。其中石油儲量高居首位,產量佔全國的1/2。植被種類繁多,生物資源豐富,生長量大。黑龍江森林面積2007萬公頃,林木總蓄量15億立方米,其木材蓄積量木材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在森林中和沼澤地帶棲息繁衍的動物資源也極其豐富,有東北虎、丹頂鶴、猞猁、紫貂、馴鹿等數十種珍稀動物。
交通運輸
黑龍江省目前公路運營里程達13.9萬多千米。以哈爾濱為中心。形成了20多條通往滿洲里、綏芬河、黑河等地及嫩江至漠河等干線公路。此外,有9條國道和哈爾濱至大慶、伊春、佳木斯、雞西等多條高速公路。黑龍江全省有鐵路26條,干支線通過國際干線和國內干線外接俄羅斯、朝鮮,內聯吉林、遼寧和內蒙古。黑龍江現有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4個民用機場。有定期航班飛往國內外各大城市。
經濟概況
黑龍江的石油儲量高居全國首位,佔中國原油產量的1/2。除原油生產之外,還相繼建成了國家大型石油化工總廠、乙烯聯合化工廠,並且已成為國家大型石油化工骨幹企業。黑龍江是中國重要的大豆、小麥、玉米等商品糧基地。大豆產量約佔全國的1/3。境內草原廣闊,畜牧業發達,森林覆蓋率達43.6%,森林面積約佔全國森林總面積的11.5%。省內交通發達。
文化習俗
黑龍江省是多民族省份。有漢、滿、回、朝鮮、蒙古、達斡爾、錫伯、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柯爾克孜等40多個民族的人民。各個民族呈現出濃郁的文化特色。
「冰城」:哈爾濱
「冰城」指的就是哈爾濱,是黑龍江的省會。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南與吉林省為鄰,面積約53796平方千米,人口974萬,以漢族為主,還有滿、朝鮮、回、蒙古等少數民族。哈爾濱屬於東北三省的老工業區,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以機電工業為主體,石油化工、紡織、建材、食品等工業為支柱。哈爾濱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5條鐵路干線交會於此,此外哈爾濱太平機場也是東北地區第二大的國際機場。
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位於松遼平原中部,2007年產原油4170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基本自給起了決定性作用。截至2005年年底,大慶油田累計開采原油18億多噸。大慶油田的發現和開發,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落後的局面。
「金雞冠上的綠寶石」:北極村漠河
漠河在明朝時屬木河衛,1981年5月設置漠河縣。漠河縣位於黑龍江省黑龍江上游南岸,大興安嶺北麓。地處中國極北部邊陲,是中國緯度位置最北的縣,面積約1.85萬平方千米,被譽為「金雞冠上的綠寶石」。漠河擁有許多獨特的北極自然風光,如白夜、極光等。夏至是漠河縣的北極光節。這一天,海內外將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歡聚北極村。點燃篝火,觀賞神奇的北極光,度過難得的白夜。
烏蘇里江
烏蘇里江是黑龍江右岸的一大支流,也是中國東北部中俄邊境上的一條重要界河。整個河道穿行於中國的完達山脈和俄羅斯的錫霍特山脈之間廣闊的縱谷。全長890千米,其中流經中國邊境的大約500千米。流域面積5.66萬平方千米,大部分的河段都是在低平的平原上流動,穿行於低窪、沼澤濕地之中。烏拉河口以下可通航,航運條件優越。烏蘇里江沿岸風景秀麗,保持了較為原始的自然風貌。
林海雪原
牡丹江流域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由於受日本海暖濕氣流的影響,降雨降雪都比較多。特別是在張廣才嶺和老爺嶺森林地帶,冬季積雪厚度常達1米,積雪期長達半年。這期間每逢大雪漫天時,路徑埋沒,千里林海顯得幽深莫測,因此被人們稱為林海雪原。
珍寶島
由於該島形似元寶,故稱珍寶島。珍寶島是烏蘇里江江中小島,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該位置原是烏蘇里江中國一側的江岸部分,後因低窪地段不斷受江水和山洪的沖刷,而形成江中島嶼。島嶼形成後。中國邊境地區有年老居民上島蓋房搭棚,從事漁獵生產,稱為翁島。
太陽島
哈爾濱太陽島位於松花江北岸,為一處江心島,是聞名中外的游覽區,面積380萬平方米。全島碧水環抱,花木繁茂,幽雅靜謐。野趣濃郁,具有質朴、粗獷的北方原野風光特色,沿岸是帶形沙灘,白沙碧水,陽光充沛,是天然的日光浴場,這里是城市居民進行野遊、野浴、野餐的極好樂園。哈爾濱太陽島游覽區內建有水閣雲天、青年之家、太陽湖、太陽山、金河水榭等游覽場所。
哈爾濱東正教堂
坐落於哈爾濱市市區內。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整座教堂為拜占庭式建築,位於中央的主體建築有個標準的大穹隆,巍峨寬敞。東正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其餘兩派是天主教和新教。東正教傳入中國,是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以後,俄國的東正教教士便開始進入中國東北邊區傳教。1903年,以哈爾濱為起點的中東鐵路通車,哈爾濱便成為中國東北的重鎮,也威了東正教教士傳教的中心。
五大連池火山群
位於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北部,訥謨爾河支流白河上游。五大連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及大面積的熔岩台地構成。區內的五大連池是老黑山和火燒山噴發溢流的熔岩在四個地方阻塞了區內的石龍江而形成的五個火山堰塞湖。這里火山地貌奇麗多姿。或孤山聳立自賞,或雙峰對峙為娛。素有火山博物館之稱。老黑山和火燒山常年冒熱氣,冬季火山口也不積雪。到了夏季,更是樹木蔥郁,花草芬芳,湖光山色,相映成畫。
扎龍自然保護區
扎龍自然保護區的大部地區為沼澤蘆葦叢和草甸草原,面積約為1000平方千米。保護區內資源豐富,水生植物更是多種多樣。扎龍被稱為「鶴的故鄉」,全世界丹頂鶴僅有1000多隻,其中扎龍就有700多隻。世界上只有15種鶴被保存了下來,在我國境內生活著9種,而6種就生活在扎龍自然保護區內,即丹頂鶴、灰鶴、白枕鶴、白頭鶴、白鶴、蓑羽鶴。
9. 關於俄羅斯的地理知識
俄國全稱為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它地跨亞歐兩大洲,領土包括歐洲的東部和亞洲的北部,面積為111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8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其領土呈長方形,東西跨經度170多度,最長距離達1萬多公里,南北跨緯度約40度,最寬距離達4000多公里。疆界長約5萬公里,其中海岸線長約4萬公里,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三大洋和多個邊緣海;在1萬多里的陸上疆界中,與我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省區有幾千公里邊界線。
中俄兩國地理位置上是近鄰,為兩國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俄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全境設有16個自治共和國、5個自治州、10個民族區、6個邊疆區、49個州、 1836個區、1033個市。全國劃分為自治共和國--自治州邊疆區、州--區三級行政區。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的北部,領土包括歐洲的東半部和亞洲的西部。是世界上 國土最遼闊的國家。國土占原蘇聯總面積的76.3%,大體呈長方形。位於北緯35° 08′到北緯81°49′之間。疆界長達6萬里,其中2/3為海疆,1/3為陸界。海岸 線長達4.3萬公里,瀕臨3大洋的12個海。陸界長達1.7萬里,與14個國家接壤, 即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白俄羅斯、烏克蘭、中國、蒙古、朝錢。中蘇邊界線長達7300公里。隔海還與日本 相望,北部領土中36%在北極圈內。俄羅斯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低地和丘陵占國土總面積60%。其歐洲領土大 部分為東歐平原和烏拉爾以東西西伯利亞平原,這是俄羅斯兩大著名平原。前者面積400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在俄羅斯境內;後者面積300萬平方公里。東南緣是阿爾泰山脈。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的中西伯利亞高原、圖爾蓋高原、帕米爾高原 是俄羅斯三大著名高原。俄羅斯山脈眾多,大部分分布在邊緣地區,可分為高加索 山帶、東部山帶和斜交山帶。高加索山脈的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峰高達5642米,是 歐亞兩洲分界線的一部分。東部山帶海拔4750米的克留赤夫火山是歐亞大陸最高的 火山。斜交山帶斜著縱貫俄羅斯東半部。整個斜交山帶的山體不高。俄羅斯聯邦境內自北向南為北極荒漠、凍土地帶、草原地帶、森林凍土地帶、 森林地帶、森林草原地帶和半荒漠地帶。 瀕臨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的12個海,遠東包括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西面是波羅的海。南部包括黑海、亞速海。北麵包括巴倫支海、東西伯利亞海、 喀拉海、拉普帖夫海、楚科奇海和白海。境內有300餘萬條大小河流,280餘萬個湖泊。 河流總長度為960萬公里,但占總長度90%以上的河流均是長度不到100公里的小河流。長度超過500公里的大河有254條左右,其中超過1000公里的有58條, 在蘇聯歐洲部分18條,西伯利亞和遠東有40條。 歐洲部分的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頓河、北德維納河、烏拉爾河。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長3530公里,流域面積達136萬平方公里,佔俄羅斯平原面積的 1/3以上。西伯利亞的主要河流有鄂畢河、勒拿河和葉尼塞河。其中鄂畢河是俄羅斯最長(連同支流額爾齊斯河為5410公里)和流域面積最大(299萬平方公里)的河流。 遠東的主要河流有阿穆爾河(黑龍江),長達4400餘公里,流入太平洋,是遠東的主要河遠干線。上游和中游為中俄界河,下游在俄羅斯境內。俄羅斯湖泊眾多,但分布極不均勻。在歐洲部分的西北部和西西伯利亞,湖泊 最多,而俄羅斯的森林草原地帶幾乎沒有湖泊。 在西北部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拉多加湖,其次是奧涅加湖。拉多加湖是歐洲第一大湖,水面面積1.77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米,最大深度230米,蓄水量為 908立方公里。是白海—波羅的海及伏爾加河—波羅的海兩水道的重要航道。 荒漠和半荒漠地帶也有不少湖泊,巴爾喀什湖是這一帶的大湖。其水面面積達 1.83萬平方公里,湖水很淺,最大深度為26米,蓄水量112立方公里。高山湖也較多,最有名的湖泊是貝加爾湖、興凱湖。貝加爾湖是俄羅斯最大的湖,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它位於東西伯利亞南部,水面面積3.15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30米,最大深度為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公里。南北長 600多公里,東西寬25~80公里。共有336條河流注入該湖,而湖水只由一條安加拉河泄出,該湖可以通航,結冰期長約5個多月。興凱湖位於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和中國黑龍江省之間,大半在俄羅斯境內,水面面積為419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為10.6 米,蓄水量為16.5立方公里。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湖。該湖原為中國的內湖,沙俄依據《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割佔大半,劃為界湖。該湖可以通航。 俄羅斯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多樣,但總的來說基本屬於北半球溫帶和亞寒帶的大陸性氣候,依其大陸性程度的不同,以葉尼塞河為界分為兩部分,西部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西伯利亞屬強烈的大陸性氣候。西北部沿海地區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而遠東太平洋沿岸則帶有季風性氣候的特點。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溫暖,春秋兩季很短。就全俄而言,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為530毫米。 俄羅斯國土位於寒帶、亞寒帶、溫帶幾個氣候帶上。1月份平均氣溫為-1~50 ℃,7月份平均氣溫為1~25℃。礦物資源十分豐富。鐵礦、石油、天然氣、銅、森林和水力資源等,均居世界前列。僅西伯利亞能源儲量就佔世界儲量的1/3。煤儲量占原蘇聯的70%。非金屬礦藏也極為豐富,石棉、石墨、雲母、菱鎂礦、剛玉、冰洲石、寶石、金鍘石的儲 量及產量都較大。寶石和金剛石的主要產地在雅庫特自治共和國西部。鉀鹽儲量與加拿大並列世界首位,鉀鹽產地遍布全國各地。 水力資源也相當豐富。技術上可利用的水力資源,亞洲部分佔81.7%。僅西伯利亞水力資源就占原蘇聯水力資源的61.8%。 森林覆蓋率為35%,木材的總積蓄僅西伯利亞和遠東就達600億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占原蘇聯的77%。 漁業資源更為豐富,生物資源總量有2580多萬噸,魚類為2300萬噸。
地形
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其地勢是西低東高,大致形成三大地形單元。其西部分布有東歐平原一部分(又稱俄羅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其平原面積約佔全俄面積的1/2;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為中西伯利亞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中西部的烏拉爾山、東部山帶和斜交山帶等組成的山地面積約佔全俄面積的1/4。
俄羅斯有數條長度超過2000公里的河流,其中幾條被列為世界長河的均分布在國土的東部地區,如葉尼塞河、勒拿河等。由於地形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東部地區的河流多發源於南部山地,向北、向東注入大洋;歐洲地區河流多發源於中部丘陵地帶,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
由於俄羅斯地域遼闊,地勢大部平坦,而且不少地區開發較晚,因此依緯度而變化的水平地帶性特點十分明顯。俄聯邦從高緯向低緯分布有極地荒漠帶、苔原帶、森林苔原帶、森林帶、森林草原帶、草原帶等自然景觀帶(或自然地帶),在山地則按高度變化形成垂直分布的景觀特徵。
氣候
俄羅斯大部分領土屬於溫帶和寒帶氣候。氣溫從北向南逐漸升高,東北高原、山地氣溫最低,年溫差較差大,是氣候條件最嚴酷的地區。由於受西風帶、大西洋暖濕氣團的影響以及西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外加東部山地的屏障作用,太平洋的水氣難以進入,導致俄羅斯的降水量的分布大致由西向東和由森林帶向南北兩側呈遞減的趨勢。太平洋沿岸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量較大。
10. 地理教科書中博斯騰湖和興凱湖為什麼沒有列入中國的五大淡水湖
博斯騰湖
英文名稱:Yanqi Basin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於焉(Yan)耆(qi) 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位於焉耆盆地的一個山間陷落湖。又稱巴喀赤湖,匯入湖泊的河流主要來自西北的開都河、馬拉斯台河等,多年平均入湖徑流量為26.8億立方米,經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為12.5億立方米,穿鐵門關峽谷,進入庫爾勒地區,最後匯入羅布泊。在鐵門關建有新疆最大的水電站。20世紀60年代後,由於庫爾勒地區工農業用水量不斷增加,每年要求加大出湖水量,已引起湖水位下降,湖面縮小,湖水礦化度逐年升高,今已演變成一個微鹹水湖泊。
綜上所述:博斯騰湖因水質發生變化,故不能成為我們國家的五大淡水湖。
興凱湖
興凱湖,為滿語,原為中國內湖,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定後,變成了中俄界湖。在黑龍江省東南部,北部屬中國,南部屬俄羅斯。面積4,380平方公里。12月開始封凍,10∼15天內湖面全部凍結。2月底到3月初冰層厚達0.9公尺。4月中、下旬解凍。環湖多沼澤,湖底多淤泥和腐殖質。湖水混濁,透明度僅60公分。湖水從東北部龍王廟附近流出為松阿察河,注入烏蘇里江。富產魚類。是國家(AAAA級)度假、養生、旅遊勝地,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美稱。
興凱湖在唐代稱為湄沱湖,以盛產「湄沱之鯽」馳譽;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稱;清代後改為興凱湖,興凱湖是中俄邊界上的淺水湖。為中俄界湖。在黑龍江省東南部,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東部,距密山市35公里,北三分之一的面積為中國,南部屬俄羅斯。大興凱湖南北長達100多公里,東西寬達60多公里,面積4380平 方公里 ,湖面海拔69米,最深處10米,總儲水量約240~260億立方米;小興凱湖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4.5公里,面積140平方公里,最深處4~5米。北緯45°20′東經132°40′。12月開始封凍,10~15天內湖面全部凍結。2月底到3月初冰層厚達0.9公尺。4月中、下旬解凍。
興凱湖本來是我們國家境內的一大淡水湖之一,由於歷史原因,成了一個中俄兩國的邊界湖泊,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故不能稱為我國的五大淡水之一。
興凱湖要成為我們國家的五大淡水湖之一,除非我們收復失地,打敗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