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古木鎮地理位置

古木鎮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5 06:32:02

㈠ 中國十大危險公路,你都知道有哪些嗎

308國道河北新河境內572公里到573公里路段,國家級黑點,被司機形象地稱作「死亡之路」。

㈡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詳細資料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深度、長度)峽谷。

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體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麋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稱世界之最。
雅魯藏布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9公里,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處達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峽谷。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後的秘境」,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
《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已於2000年4月通過專家評審。這標志著雅魯藏布大峽谷即將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總體規劃》中,西藏的有關專家和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對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帶的動植物保護、地質地貌保護等都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劃,劃分了各個保護區域和保護物種,制定了完美的保護措施,擬議中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自然保護區,總面積9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9萬人。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以其深度、寬度名列世界峽谷之首,更以其豐富科學內涵及寶貴資源而引起世界科學家的矚目,世界最大降水帶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熱帶氣候帶和自然帶分布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上瀕臨絕種的古老物種生息繁衍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上最豐富的水能資源、稀有生物資源分布在雅魯藏布大峽谷……

【發現與命名】
雅魯藏布江下游,江水繞行南迦巴瓦峰,峰迴路轉,作巨大馬蹄形轉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峽谷。1994年,中國科學家們對大峽谷進行了科學論證,以綜合的指標,確認雅魯藏布幹流上的這個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據國家測繪局公布的數據:這個大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長504.6公里,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曾被列為世界之最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1880米,長400公里)和秘魯的科爾卡大峽谷(深3203米),都不能與雅魯藏布大峽谷等量齊觀。新華通訊社向全世界及時報道了這一消息,全球為之轟動。
1998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大峽谷的科學正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
【旅遊指南】
先從拉薩乘坐班車到林芝,班車的首發時間為上午8:00,拉薩到林芝的八一鎮633公里,票價155元,然後從八一到排龍,之後,徒步由排龍到札曲游覽雅魯藏布江大轉彎和世界上最深的峽谷,再由札曲到排龍,途中可以訪問門巴族村落,欣賞原始森林,最後可以乘車由排龍到米林,由米林到山南地區的加查,途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風光。
【科學考察】
大峽谷地區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區,因其獨特的大地構造位置,被科學家看作「打開地球歷史之門的鎖孔」。因此,大峽谷地區的地質調查是青藏高原地質大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是青藏高原地質大調查的主力軍之一。1999年以來,先後承擔和完成了西藏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項目和青藏高原空白區地質填圖、青藏鐵路沿線資源礦產基地調查評價、西南三江有色金屬基地調查評價項目中的部分子項目。其中在大峽谷地區開展的1:20萬波密幅、墨脫幅區域地球化學測量項目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被科學界稱作是本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發現之一。它是中國幾代科學家經過長期艱辛努力後驀然發現的。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間,眾多學科的中國科學家曾先後8次進入該地區進行綜合性科學考察。
1998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由科學家、新聞工作者和登山隊員組成的科學探險考察隊,歷時40多天,穿行近600公里,在深山密林、懸崖陡峭、水流湍急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區域開展了異常艱辛的科學探險考察活動,獲取了大量科學資料,領略和探索了世界第一大峽谷的奇觀,實現了人類首次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壯舉。
在40多天的徒步穿越考察中,有關專家在大峽谷地區精確測繪了大峽谷的深度和谷底寬度,掌握了極為重要的實測數據。地質、水文、植物、昆蟲、冰川、地貌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和數千種標本樣品,為大峽谷的資源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此次考察中不僅確認了雅魯藏布江幹流上存在的瀑布群及其數量和位置,而且發現了大面積瀕危珍稀植物——紅豆杉、昆蟲家族中的「活化石」——缺翅目昆蟲。
科學考察證實,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帶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山地,是「植物類型天然博物館」、「生物資源的基因寶庫」。同時,大峽谷處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俯沖的東北擠角,地質現象多種多樣,堪稱罕見的「地質博物館」。
雅魯藏布大峽谷對世人有著神奇的魅力,獨特的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我們祖國的珍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珍貴自然遺產。
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後,大峽谷地區的科學考察、資源勘測工作正式列入議事日程。1999年中國地調局面向全國公開招標,拉開了該地區大規模、深層次、全方位的資源大調查序幕。河南省地調院以其在西藏十餘年奮戰的良好信譽和高原工作經驗及雄厚的技術人才優勢,在眾多競標者中一舉奪魁,承擔了國家地質工作重大專項——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核心部位《1:20萬波密幅、墨脫縣幅區域地球化學測量》。
河南地調院38名地質工作者組成的赴雅魯藏布大峽谷科考隊自2000年3月20日出征後,發揚「三光榮」、「四特別」精神,克服了許多無法想像的艱難困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大峽谷全區進行了網格式全面考察。他們行程26000餘公里,完成測量面積7938平方公里,系統採集各類地球化學樣品2102件,測試分析化學元素達42種之多,獲得基本數據63252個,首次獲得了程度最高的地質資料。這是我國乃至人類歷史上首次對大峽谷進行大規模、深層次、網格式、系統性地質大調查的國家級科學考察。
通過考察,新發現綜合地球化學異常因。並初步查明了大峽谷地區生態地球化學背景,為防治地方病,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及制定大峽谷護開發規劃提供了依據。
河南地質健兒在圓滿完成科考任務的同時,還拍下了4000餘張大峽谷風景照片、工作照片和數十盤珍貴錄像資料,並從中篩選出精華部分,編輯出版了《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精美畫冊。畫冊真實記錄了地質科考隊員在大峽谷的生活、工作情景和大峽谷地區特有的自然地理景觀,以地質隊員特有的眼光從藝術角度對大峽谷地區的科考報告作了重要補充。

地理環境
年輕的青藏高原何以形成如此奇麗、壯觀的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直接原因與該地區地殼3百萬年來的快速抬升及深部地質作用有關。15萬年以來,大峽谷地區的抬升速度達到30毫米/年,是世界抬升最快的地區之一。最新地質考察獲得的證據表明,大峽谷形成的根本原出是該地區存在著軟流圈地幔上涌體。 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地質特徵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基本相似。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地幔上涌體可能是大峽谷水汽通道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可能是以該地區為中心的藏東南成為所謂「氣候啟動區」的原因,還可能是該地區生物緯向分布北移3至5度的重要原因。以地幔上涌體為特徵的岩石圈物質和結構調整對地球外圈層長尺度制約作用在大峽谷地區有十分明顯的表現,因此這里是地球系統中層圈耦合作用研究最理想的野外實驗室。
高峰與拐彎峽谷的組合,在世界峽谷河流發育史上十分罕見,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奇觀。其實,大拐彎峽谷是由若干個拐彎相連組成的。 峽谷北側的加拉白壘峰也是冰川發育的中心,其東坡列曲冰川是一條大型的山谷冰川,從雪線海拔4700米延至海拔2850米。
在大峽谷水汽通道北行的當口部位念青唐古拉山脈東段北坡,有卡欽冰川,長達33公里;帕隆藏布上游的來姑冰川,長達35公里。它們部是我國海洋性溫性冰川中較長的山谷冰川,冰川末段伸入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最低可以達到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方,構成奇特的自然景觀。

【形成原因】

第四紀中,這里的山地發育過多次冰川作用,遺留下完整的古冰川U形谷,谷底平原密集的冰丘陵像一座座墳冢,這正是水汽通道特定環境下古冰川作用的堆積遺跡。 在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條綠色通道沿著布拉馬普特拉河一雅魯藏布江河谷一直向東南方向伸展,雅魯藏布大峽谷就是這綠色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切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宛如青藏高原東南部的一個綠色門戶,面向著孟加拉灣和印度洋,為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提供了一條天然的通道。

【氣候條件】
這條天然水氣通道使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帶,年降水量達4500一10070毫米;就是這條水氣通道使大峽谷積蓄了巨大的水能資源;就是這條天然水氣通道使熱帶氣候帶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向北推移了五個緯度;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發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縮小了南北自然帶之間的明顯差異,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推動許多熱帶動、植物分布向北推移;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促進了喜馬拉雅山脈南北生物的混合與交流這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為許多古生物物種提供了安全庇護,不至滅絕。雅魯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峽谷地區齊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帶分布,由高向低,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風雨林帶,宛如從極地到赤道或從我國東北來到海南島一樣。
高山雪線之下是高山灌叢草甸帶,再向下便是高山、亞高山常綠針葉林帶,繼續向下便是山地常綠、半常綠闊葉林帶和常綠闊葉林帶,進入低山、河谷是季風雨林帶。這里的季風雨林不同於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它是在熱帶海洋性手風條件下形成的有明顯季節變化的雨林生態系統。這里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帶最齊全豐富的地方,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之地。
雅魯藏布江是西藏最大河流,居中國河流的第五位但其蘊藏的水力資源僅次於長江居中國第二位,單位面積水能的蘊藏量居世界之冠。

【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大峽谷地區是西藏自治區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地區維管束植物約3500餘種,其中有利用價值的經濟植物不下千種,具體可分為:葯用植物、油料植物、纖維植物等。特別要提到的是高山杜鵑,因為大峽谷的高山灌叢主要由常綠杜鵑組成。這一區域內有154種杜鵑,佔世界杜鵑總種數(約600種)的26%。
大峽谷地區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叢草甸棲息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其中不少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如皮毛動物水獺、石貂、雲豹、雪豹、青舢、白鼬,豹貓和小熊貓;葯用動物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銀環蛇、眼鏡王蛇;醫用動物獼猴;觀賞動物:長尾葉猴、棕頸犀鳥、紅胸角雉、紅腹角難、排陶鸚鵡、大緋胸鸚鵡、藍喉太陽鳥、火尾太陽鳥、紅嘴相思鳥、白腹錦雞、藏馬鳴、黑頸鶴、蟒蛇和羚羊等。由於遭到長期大量捕殺,許多已瀕於滅絕。

【環境特點】
大峽谷地區個同類型的自然帶,除海拔4200米林線以上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叢外,幾乎都被森林占據著,大然林區面積廣、森林資源豐富,僅次十中國東北和西南兩個林區,居全國第二位。
大峽谷有兩個基本特點:奇特的大拐彎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這兩大特點本身構成廠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觀,構成廠最有特點的生態旅遊資源。壯觀、奇特、雄偉、秀美、原始、自然、潔凈、環境獨特、資源豐富無與倫比。前者最好從空中來立體觀賞它,特別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壯觀和秀麗後者的水汽和熱量為大峽谷地區生態旅遊帶來山地齊全的垂直自然帶,生物的多樣性和季風型海洋性溫性冰川、高山湖泊的無窮魅力和神奇壯秀以及變化無窮獨特壯麗的萬千氣象。
考察多年的研究表明: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該地區的地殼在近3百萬年以來的快速抬升,並與深部地質作用過程有關。利用裂變徑跡方法獲得15萬年以來大峽谷地區的抬升速度達到30毫米/年,是世界上抬升最快的地區之一。氣候證據表明大峽谷地區是一個「熱點」 ,推斷是有類似於地幔羽的熱源存在,但缺乏直接的地質證據。最近的地質考察獲得了完整的岩石學和構造地質學證據,表明大峽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該地區存在著軟流圈地幔上涌體。
最有意義的是,在上述退變高壓麻粒岩地體和兩大陸接合帶附近,沿著近東西向韌性構造帶,侵入了一套由超基性鹼性雜岩-碳酸岩組成的完整岩石系列(鍾大賚(lài)等,1998)。侵入岩為岩筒、岩脈產狀,寬度30厘米-12米。超基性鹼性雜岩脈體邊緣相或小規模岩筒中為角閃橄欖石岩,中央相為角閃金雲母橄欖輝石岩。金雲母、斜方輝石、單斜輝石和角閃石、尖晶石等是主要礦物相,並能發現文石、霞石和橄欖石等。碳酸岩圍岩中出現強烈的地幔熱液蝕變或交代,在脈體的中央鑲有結晶的塊狀碳酸岩。主要的碳酸鹽礦物是文石,有含量不等的霞石、金雲母、橄欖石、斜方輝石、單斜輝石、石榴石等。還發現具有碳酸岩火成岩判別意義的、過去已有報道的礦物星葉石。這樣的岩石組合通常來自地幔,多是響應軟流圈的上涌和熱力作用、岩石圈減薄中地幔岩石發生減壓增溫溶融形成。火成碳酸岩是地幔溶體結晶分異作用晚期階段的產物,碳酸岩與超基性鹼性雜岩成分和礦物的含量呈過渡特徵也說明了這一點。地質推斷它們的形成時限很年輕,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學結果證明是5-8百萬年以來形成的。這套岩石組合的發現為論證大峽谷的形成是由於該地區存在地幔上涌體而引起的熱力抬升提供了充分的岩石學證據。因此,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與峽谷形成相關的地質特徵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基本相似,是地幔上涌體或地幔熱點作用的結果,引起岩石圈的減薄和類似的岩漿作用,相應地殼的快速抬升形成了大峽谷。

㈢ 中國最美的十個地方

依我看,中國大多數的景觀和古跡早已經被商業和旅遊開發變質了,什麼蘇杭,什麼五嶽,水鄉周庄 去了你會發現跟想像的差很遠。西湖美景,春雨如酒柳如煙啊,如果沿街小路都是酒吧咖啡廳,相信你也不會想像到當然許仙和白素貞西湖相遇的浪漫。 所以我推薦的地方都在我們祖國最美的西藏。那裡天高雲淡,一塵不染。如果有幸去一次,那會終生難忘的。
1.林芝
林芝被稱為西藏的江南,以世界上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著稱於世。林芝稱得上是世界僅存的絕少為人類所涉足的凈土之一,一直是旅遊考察、探險的聖地。

位於西藏東部的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莽莽林海,花之海洋,從高寒地帶生長的雪蓮花,到亞熱帶盛產的香蕉、棕櫚,物產資源豐富,自然風貌保存完好。此處景色與西藏其他地區迥然不同,一派森林雲海風光。藍天白雲、冰川襯森林、碧湖映雪山、風景絕倫。 這里的湖水清澈見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沙鷗、白鶴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見游魚如織,情趣盎然。每到春季,湖四周群花爛漫,雪峰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極。秋季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天空碧藍如冼,火紅的楓葉折射燦爛的陽光,倒影在碧藍的湖面,景色美不勝收。林芝屬藏東南河谷地帶,冬季平均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上,夏季平均溫度為攝氏20度,冬暖夏涼,氣候宜人。

林芝縣首府八一鎮位於尼洋河畔,是該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主要景區有尼洋河谷經濟區、帕隆藏布江景區。

去林芝,於山寨竹屋棲身,於白雲山際放歌,於溫泉花海沐浴、是你融入自然、盪滌塵垢的夢幻旅途,亦是你攝影、科考、探險的絕佳去處。
2.稻城
稻城位於四川省西南邊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橫斷山脈東側,屬康巴藏區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的地理、地貌都較特殊。它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群山起伏,逶迤蒼莽。山脊河谷相間,形成既有終年積雪的高海拔山嶺,又有幽深詭秘的低海拔河谷,還有寬闊的草場,潺潺的溪流,景色變幻多姿、十分迷人。境內河水清澈秀麗,群魚穿梭。河畔草場廣袤,溪流交錯,森林一望無際。山勢雄秀,四季景色分明;冬日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春夏,杜鵑遍開,爭芳斗艷;秋天紅葉似火,盡染層林,分外妖嬈。最令人陶醉的是這里的秋色:紅的嬌艷,黃的明麗,綠的柔和,五彩繽紛,漫山遍野,「濃妝淡抹總相宜」。東義河如一匹駿馬自俄初山飛馳而下,兩岸石木參天,巍岩嶙峋,濤聲隆隆,瀑布層疊,山水相映,妙趣橫溢。五色海七彩斑斕,變化無窮,山下草原,珍禽異獸與人和諧相處。

1928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陸續刊登了美國植物學家、探險家洛克博士在中國滇、川、藏科考的照片和文章,其中部分內容就源自稻城。這些照片和文章後來成了英國作家希爾頓1933年發表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的創作素材。此部小說的暢銷,令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稻城被認為是「香格里拉」的中心,被譽為「最後的香格里拉」。
3.察隅
從川藏線進藏的人,到瞭然烏,便可到察隅觀光一番。察隅一年到頭,氣候溫和,風景優美,一派江南景色,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察隅,在西藏高原的東南部,是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交界的地方,由於地勢北高南低,河流密布,雨量充沛,所以察隅又稱為「水鄉」。這里有肥沃的平原,有層層梯田,水稻、蔬菜、水果等,應有盡有。察隅像一支紅花、一幅剪貼畫,鑲嵌在雪域高原之上。

察隅境內崇山峻嶺,峽谷深切,高差達千米以上,海拔最低還不到1400米。由於這里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季風的影響,氣候溫和潮濕,年平均氣溫都在5度以上,年降雨量更是高過1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7%,氣候,生物等自然條件的垂直變化十分顯著,優越的自然條件給察隅地區帶來了一派江南風光。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這里物產特別豐富,各種蔬菜瓜果及稻米都能在這里生長。聞名的西藏珠峰茶就是首先在這里培植的。

著名的梅里雪山位於察隅境內,每年觀者甚眾。
4.波密
在穿越川藏公路南線上,波密的出現會使你眼前一亮,驚喜地發現它獨特的美。波密縣位於西藏東南部,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與喜瑪拉雅山交界處。這里雪山環抱,湖泊迷人,是我國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卡欽冰川的發源地。整條冰川長達19公里,面積約90平方公里。波密平均海拔4200米,而縣城所在地扎木鎮的海拔則為2750米。在年平均氣溫攝氏10度左右的波密停留,你會發現西藏江南的秀麗景色。這里位於雅魯藏布江東岸,3、4月份為桃花盛開的季節,四周高聳的雪山包圍著波密的小村莊,大片的桃花、油菜花、青稞把田野染得紅、黃、綠一片。這種韻味獨特的美,令人欣喜若狂。

到了波密就一定要去然烏,這里雪山環繞,湖泊眾多,是帕龍藏布江的發源地,有「西藏的瑞士」之稱;也有「西天瑤池」之譽。然烏距離扎木鎮129公里,是川藏公路拐進察隅的唯一通道。然烏湖小鎮緊挨著然烏公路邊,湖的北面是一座長列雪山,眾多的冰川從山上一直延伸到湖中,湖面海拔3800多米,湖中小島長滿一片雲杉,與雪山遙相呼應。太陽升起時,晶瑩透綠的湖水變得深藍,如明鏡將雪山、白雲和周圍的森林倒映在湖面上,繞湖走一圈,彷彿回到了夢中的童話世界。

波密另一好去處就是崗鄉自然保護區,位於帕隆藏布江邊,被雪山、冰川包圍,森林垂直分布在峽谷中。每當雲海出現,雪山下的村莊如同天外仙境,此時、此刻,你的心靈會有觸電的感覺。
5.理塘
「潔白的仙鶴啊,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僅到理塘轉一轉,就飛回來。」倉央嘉措的情歌數百年來傳唱著這片潔白仙鶴留戀的凈土,這里就是理塘。

理塘,藏語意為平坦如銅鏡的草壩,因縣內有廣袤無垠的毛埡大草原而得名。縣城海拔4014米,素有「世界高城」之稱。東距州府康定285公里,川藏國道公路橫穿縣城,理(塘)鄉(城)至雲南省的公路亦由此始。

這片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聖地」孕育了濃厚的民族風情,人文和自然景觀,融「險、峻、高、雄」於一爐,集「奇、偉、雅、秀」於一體。這里既有康南第一峰格聶聖山,廣闊無垠的毛埡大草原,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奇峰異洞的扎嘎山和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元素的帽盒山溫泉群等;又有馳名中外、康區最大的黃教寺廟科爾寺,享譽世界的白教發祥地冷谷寺;還有歷史悠久盛況空前的賽馬會,獨具濃郁民族風情的帳篷城,擁有淵源歷史、現代技術與民族工藝相結合而建成的康區第一個「白塔公園」等。無論從山川地貌、自然資源講,還是從歷史沿革、民風民俗看,理塘都是藏區的縮影,對整個藏區都有深遠的影響。這個藍色星球上最後的游牧部落,無不令中外遊客神往心馳,留連往返。

理塘城內街道清潔寬闊,市容整潔,城外有遼闊的草原,夏秋季節,綠草茵茵,百花盛開,溪水彎曲流經草原。每年8月在草原上舉行「理塘八一賽馬節」,搭在草原上的數千頂帳篷,形如一座城,場面十分壯觀。縣城附近的毛埡溫泉為大型地熱溫泉,可盡情沐浴的室內和露天溫泉不計其數。
6.丹巴
丹巴,被譽為「深藏在橫斷山脈中的世外桃源」,它距成都368公里,是嘉絨藏族風情文化的中心。地處甘孜州東大門,屬岷山、邛崍山高山區,是川西高山峽谷的一部分。

在丹巴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群峰高聳、峽谷縱列、河流湍急、森林密布、草原遼闊、以及眾多的冰川、湖泊、溫泉等有機地組成了這里獨具特色、雄偉綺麗的自然景觀。 這里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4.2℃,夏季最熱時的平均溫度也只有22.4℃。

丹巴的文化積淀深厚,中路古遺址表明數千年前嘉絨藏族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舉世罕見的石室建築文化,自古便有「千碉之國」的美譽。嘉絨藏寨依山而卧,白色主調與綠茸般的背景巧妙搭配,把神秘的古老風水學說與濃厚的宗教文化底蘊融為一體,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深厚的文化積淀、秀麗的山水,養育了丹巴一代又一代玉雕佳麗,因此丹巴又稱「美人谷」。西夏皇族後裔的血質稟賦,唐代「東女國」的遺風流韻,明清宮廷服飾的濃妝素裹,嘉絨藏族傳統歌舞的錦上添花,使丹巴姑娘與眾不同。山水間嘉絨鍋庄的悠悠長調、曬場里丹巴藏戲的古老神秘、古碉下成人儀式的莊重典雅、草甸上賽馬盛會的粗獷豪放,香噴噴的青稞酒、酥油茶……構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嘉絨藏族風情圖。

其實在丹巴,讓你驚嘆的不只是這些,還有很多:景色壯麗的黨嶺景區、美不勝收的天堂谷、嘉絨藏區最著名的墨爾多神山、奇峰如林的東谷天然盆景、雄奇壯觀的大渡河大峽谷、險峻幽幻的大金川河谷、旖旎迷人的莫斯卡草原、奇異獨特的天然石英「壁畫」……都會讓你流連忘返。
7.米林
米林縣地處西藏東部高山峽谷區域,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與喜瑪拉雅山之間的河谷地帶,平均海拔3700米。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眾多的山川河流,復雜的地形地貌,構成了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尼洋河水碧綠清澈,河岸有鮮艷的杜鵑花叢,花瓣落在河中,隨水流漂浮,成群的魚兒追逐著游動的花瓣,恍若夢中。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繚繞在輕薄的霧中,幽藍色的霧靄給人夢幻般的遐想,令人思緒飛揚。念青唐古拉與喜瑪拉雅山之間夾峙著山間谷地,潔白的雪峰與翠綠的森林相映,山間有亂雲飛渡。霞光照射,層林盡染,雪山、飛雲、翠林無不發出令人難以描摹的瑰麗光彩,絢麗奪目。

米林境內群山環抱,森林茂密,青山黛綠,雪山綿延;奔騰的江河,縱橫交錯,一瀉千里,沿江怪石險灘引人入勝;陡峭險峻的高山峽谷,秀美獨特。這里有被稱為人類最後一處秘境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有美麗神話傳說終年雲遮霧繞難以征服的世界十五高峰南迦巴瓦峰,有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匯合後形成的倒流景觀,有祛病養身的格嘎天然溫泉,有保護完好的南伊扎貢溝原始森林和植被,有著名的扎西繞登、羌納寺兩大宗教文化景觀,當地「工布節」、「薩嘎達瓦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民族舞蹈、民族服飾、民族飲食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更是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
8.墨脫
藏東南邊陲,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懷抱中,是至今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墨脫,藏語之意是「鮮花盛開的壩子」,在西藏佛教經典中被稱為「蓮花聖地」,被世人譽為西藏的「西雙版納」,是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及探險者們神往之地。

墨脫遍地是寶,處處風光秀麗,植被覆蓋率達百分之八十以上,西藏原始森林主要分布於此。可以說,這塊神奇的土地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動植物寶庫,是科普考察探險旅遊的絕佳場所。

墨脫意為「花朵」,又名白馬崗,意為「隱秘的蓮花」。它所處之地山高谷深,交通極為不便。藏傳佛教中稱「佛之凈土白馬崗,聖地之中最殊勝。」歷史上這里曾為眾多的佛教徒所嚮往,信徒們均把一生中能去一次白馬崗視為最大幸事。
9. 普蘭
普蘭縣城位於納木那尼雪峰和阿比峰之間的孔雀河(馬甲藏布)谷地,與尼泊爾、印度相鄰,是阿里之圍中「雪山環繞的地方」。

孔雀河谷地帶景色優美,四周雪峰峻峭,雪峰下是風化的礫石和黃沙形成的堆積層,起伏有序,溝壑縱橫。來自孟加拉灣的海洋季風越過喜馬拉雅山吹到這里,形成了青藏高原難得一見的濕潤氣候,大片的綠洲似翡翠般鑲嵌在孔雀河谷,錯落有序的村莊,繚繞的炊煙,趕著牛羊的牧童和轉經的老人,使人彷彿到了一個世外桃源,就像傳說中的香格里拉。

普蘭自古以來就是高原西部的重要對外貿易通道,現為國家二類口岸。來到普蘭,就不要漏游具有普蘭民俗代表性的科迦村。沿村走8公里,便是中尼邊境的協爾瓦。協爾瓦村隔河與尼泊爾相望。每年夏、冬季,尼泊爾商人在普蘭「國際市場」逗留做生意,夏季,尼泊爾商人拉著泊來品如法國香水、印度香等從這里入境,在冬季前,再將收購的羊毛和羊帶回尼泊爾。衣著艷麗的尼泊爾姑娘堪稱普蘭一景。這里既能看到尼泊爾、印度有錢的朝聖人,也能看到衣衫襤褸的尼泊爾背夫,使普蘭具「國際性」色彩。
10.亞東
亞東,藏語意為「漩谷」或「急流的深谷」。 西臨錫金,東臨不丹,正前方離印度噶倫堡只有80公里,是西藏南面真正的門戶。由於受印度洋暖流的影響,這里冬天也吹東南風,四季常青。這里的雪峰高聳雲霄,似橫空出世,氣勢磅礴;山谷間的冰川,在陽光照耀下,似一條條銀龍飛舞;而在山腰繚繞的雲朵,亦不甘寂寞,變幻著各種舞姿,把雪山妝點得楚楚動人。最高的那座山峰,名叫卓姆拉里,海拔7364米,是民間傳說的喜瑪拉雅山七仙女之一,與珠穆朗瑪峰並列橫亘在喜瑪拉雅中段,其山勢險峻,吸引了眾多的登山者,但至今尚未被人類征服。雪山下是一個長形的高山湖泊,湖水由雪山融雪供給,清澈透明,在陽光、藍天、雪山的映襯下,呈現出淺藍、深藍、淺綠、深綠、墨綠等多層顏色,給人神秘莫測的感覺。湖面不時掠過不知名的水鳥,湖上黃鴨雙雙對對在水中嬉戲。而湖岸,綠草如茵,開滿了各色小野花,牛、羊、帳篷、牧人散落其間,悠然自得,形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沿亞東河谷南行,一邊是湍急的溪流在奔騰,卷出層層疊疊的飛瀑和浪花,一邊是雲霧繚繞的高山,覆蓋著青翠茂密的叢林。越往南走海拔越來越低,迎面撲來的是吹自印度洋的陣陣暖風,空氣也濕潤起來,植物也越來越豐富,山上河邊長滿了奇花異草,山也成了五彩繽紛的花山。初夏的亞東溝,山間全開滿了黃色的、紅色的、桔黃色的、淡紅色的、淡紫色的杜鵑花以及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鋪天蓋地,這天地簡直像用花毯包裹似的,成了花的世界。任你有多少隻眼睛,此時也彷彿不夠用了。

亞東小鎮,漂亮得像個未經世事的姑娘,卻寧靜祥和得猶如世紀老人。悠長河谷里,靜靜散布的幾十個村莊以河谷最開闊處為中心,那是鎮政府所在的下司馬鎮。從帕里和溫泉流來的兩條河流,在這里匯合,穿城而過,流入不丹,兩岸青山中,一棟棟房屋時隱時現。與西藏其它口岸不同,在亞東,雖有其他民族在此營生,卻仍以藏族居民為主,因此這里的民宅多是兩層松木藏式閣樓,油漆得花花綠綠,房頂喜歡用亮閃閃的鐵皮,在陽光下耀眼得很。也有藏式石砌樓房點綴其間,房屋的門窗、欄桿和屋檐等處往往有手工雕刻或繪制的藏族風俗圖案,色彩艷麗。當地居民看來大多愛花,屋前的小院、樓上的陽台,抑或是窄窄的窗檯和居民家中,到處都是盛開的鮮花。不經意間會發現連後院的柵欄門上,還有幾枝花朵探出頭來。

與許多小巧的邊城一樣,這里也只有一條南北向主要街道,一頭通往錫金的首府甘托克,另一邊則朝向印度大吉嶺和尼泊爾的加德滿都。每逢風和日麗的日子,南亞各國的商人像工蜂一樣聚集在這里,各國俚語方言嗡嗡地響成一片。這座漫山遍野全是杜鵑花的邊陲小城亞東就在這種奇異的融合中寧靜安祥地微笑著。

㈣ 雅魯藏布大峽谷資料

【簡介】
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體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麋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稱世界之最。
雅魯藏布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9公里,平均深度2800米,最深處達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峽谷。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後的秘境」,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
《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已於2000年4月通過專家評審。這標志著雅魯藏布大峽谷即將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總體規劃》中,西藏的有關專家和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對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帶的動植物保護、地質地貌保護等都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劃,劃分了各個保護區域和保護物種,制定了完美的保護措施,擬議中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自然保護區,總面積9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9萬人。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以其深度、寬度名列世界峽谷之首,更以其豐富科學內涵及寶貴資源而引起世界科學家的矚目,世界最大降水帶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熱帶氣候帶和自然帶分布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上瀕臨絕種的古老物種生息繁衍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上最豐富的水能資源、稀有生物資源分布在雅魯藏布大峽谷……
[編輯本段]【發現與命名】
雅魯藏布江下游,江水繞行南迦巴瓦峰,峰迴路轉,作巨大馬蹄形轉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峽谷。1994年,中國科學家們對大峽谷進行了科學論證,以綜合的指標,確認雅魯藏布幹流上的這個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據國家測繪局公布的數據:這個大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長504.6公里,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曾被列為世界之最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2133米,長370公里)和秘魯的科爾卡大峽谷(深3203米,長90千米),都不能與雅魯藏布大峽谷等量齊觀。新華通訊社向全世界及時報道了這一消息,全球為之轟動。
1998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大峽谷的科學正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英文字母拼為Yarlung Zangbo Daxiagu。
[編輯本段]【旅遊指南】
交通:
先從拉薩乘坐班車到林芝,班車的首發時間為上午8:00,拉薩到林芝的八一鎮633公里,票價155元,然後從八一到排龍,之後,徒步由排龍到札曲游覽雅魯藏布江大轉彎和世界上最深的峽谷,再由札曲到排龍,途中可以訪問門巴族村落,欣賞原始森林,最後可以乘車由排龍到米林,由米林到山南地區的加查,途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風光。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旅遊小貼士
適宜的旅遊時間: 5-10月
徒步區域氣候:林芝地處西藏南部,受亞熱帶及高寒帶等多種類型氣候影響,不同地帶的氣候也各異。錯高湖春天比較潮濕寒冷,夏天涼爽,秋天是最美麗的季節。
最佳徒步時間:6月初—10月中旬是能夠徒步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時間,10月以後由於大雪,墨脫會封山至來年6月,無法進出。4月和10月是進入墨脫的最好季節,這兩個月里在大峽谷一帶雨水較少,無塌方、泥石流的危險。而6月至8月的雨季中,進出墨脫的一些小路卻是危機四伏。
推薦線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六條路線可以選擇 美景提示!(前往西藏大峽谷徒步探險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以下路線行程介紹僅供您參考。)
第1條路線:米林縣派區—多雄拉—拿格—汗密—馬尼翁—背崩。這是一條傳統的大道,也是一條從喜馬拉雅山北坡高原上到大峽谷下遊河谷的道路。通常行走需經三天時間,中間帶要翻越海拔4200米左右的多雄拉山口,過山口經拿格到汗密、馬尼翁則是一路下坡。其中,汗密以下的老虎嘴一帶,山路懸在陡崖上,十分險峻難行。歷年運輸發生事故皆在此處。從馬尼翁走過鋼架鐵索吊橋,到達對岸的背崩區,海拔已降到700米左右。
第2條路線:從米林縣派區經大渡卡、格嘎到加拉,順江而下進入大峽谷的小道。由加拉往下進入無人區,無路可走。沿江大概走一星期方可到達白馬狗熊,沿江皆為刀削般的基岩陡壁。新中國建立以前,傳統的通行是從白馬狗熊上山,離開峽谷經西興拉山口(海拔4400)米沿一條支溝直下,到達大峽谷,經進大拐彎後的江邊魯古村,過溜索到甘代(東岸),由甘代順而下經加熱薩區直奔墨脫。
第3條路線:從川藏公路上的帕隆起程,沿帕隆藏布江下遊河谷下行,三天的騾馬大道可直達大峽谷的頂端扎曲村,過新建的鐵索橋(原為溜索)至達波,離開大峽谷橫切過去,一路經原始森林和山樑,三天可到大峽谷拐彎下方的江邊八玉村,然後經魯古、甘代、加熱薩到墨脫。
第4條路線:從波密縣的古鄉渡過帕隆藏布江的古鄉湖,上山翻過隨拉山口(海拔4400米左右),西南下,直達大峽谷江邊的加熱薩區。沿途山路曲折,行程三天。
第5條路線:從波密縣扎木鎮南行沿嘎隆拉北曲直上,越過海拔4200米的嘎隆拉山口,西南下,沿嘎隆拉南河經64公里、86公里(「64公里」、「86公里」皆為波墨公路上的地段專用名,也稱為64道班、86道班,到達大峽谷畔的達木。這條線路經過多次修築,步行道比較好走,開山季節甚至可沿公路開汽車直達63公里一帶。順利的話,一般兩天時間可進入大峽谷到達墨脫。
第6條路線:從波密往東不遠到達興,過帕隆藏布江沿達興河上溯到源頭,由盤山小道上金珠拉山口(海拔5030米),越過金珠拉沿金珠曲下行,經提琴到金珠區(格當),由金珠區往下過螞蟥山經達木到大峽谷江邊,一般步行需四五天時間。
[編輯本段]【科學考察】
大峽谷地區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區,因其獨特的大地構造位置,被科學家看作「打開地球歷史之門的鎖孔」。因此,大峽谷地區的地質調查是青藏高原地質大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是青藏高原地質大調查的主力軍之一。1999年以來,先後承擔和完成了西藏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項目和青藏高原空白區地質填圖、青藏鐵路沿線資源礦產基地調查評價、西南三江有色金屬基地調查評價項目中的部分子項目。其中在大峽谷地區開展的1:20萬波密幅、墨脫幅區域地球化學測量項目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被科學界稱作是本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發現之一。它是中國幾代科學家經過長期艱辛努力後驀然發現的。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間,眾多學科的中國科學家曾先後8次進入該地區進行綜合性科學考察。
1998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由科學家、新聞工作者和登山隊員組成的科學探險考察隊,歷時40多天,穿行近600公里,在深山密林、懸崖陡峭、水流湍急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區域開展了異常艱辛的科學探險考察活動,獲取了大量科學資料,領略和探索了世界第一大峽谷的奇觀,實現了人類首次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壯舉。
在40多天的徒步穿越考察中,有關專家在大峽谷地區精確測繪了大峽谷的深度和谷底寬度,掌握了極為重要的實測數據。地質、水文、植物、昆蟲、冰川、地貌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和數千種標本樣品,為大峽谷的資源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此次考察中不僅確認了雅魯藏布江幹流上存在的瀑布群及其數量和位置,而且發現了大面積瀕危珍稀植物——紅豆杉、昆蟲家族中的「活化石」——缺翅目昆蟲。
科學考察證實,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帶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山地,是「植物類型天然博物館」、「生物資源的基因寶庫」。同時,大峽谷處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俯沖的東北擠角,地質現象多種多樣,堪稱罕見的「地質博物館」。
雅魯藏布大峽谷對世人有著神奇的魅力,獨特的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我們祖國的珍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珍貴自然遺產。
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後,大峽谷地區的科學考察、資源勘測工作正式列入議事日程。1999年中國地調局面向全國公開招標,拉開了該地區大規模、深層次、全方位的資源大調查序幕。河南省地調院以其在西藏十餘年奮戰的良好信譽和高原工作經驗及雄厚的技術人才優勢,在眾多競標者中一舉奪魁,承擔了國家地質工作重大專項——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核心部位《1:20萬波密幅、墨脫縣幅區域地球化學測量》。
河南地調院38名地質工作者組成的赴雅魯藏布大峽谷科考隊自2000年3月20日出征後,發揚「三光榮」、「四特別」精神,克服了許多無法想像的艱難困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大峽谷全區進行了網格式全面考察。他們行程26000餘公里,完成測量面積7938平方公里,系統採集各類地球化學樣品2102件,測試分析化學元素達42種之多,獲得基本數據63252個,首次獲得了程度最高的地質資料。這是我國乃至人類歷史上首次對大峽谷進行大規模、深層次、網格式、系統性地質大調查的國家級科學考察。
通過考察,新發現綜合地球化學異常因。並初步查明了大峽谷地區生態地球化學背景,為防治地方病,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及制定大峽谷護開發規劃提供了依據。
河南地質健兒在圓滿完成科考任務的同時,還拍下了4000餘張大峽谷風景照片、工作照片和數十盤珍貴錄像資料,並從中篩選出精華部分,編輯出版了《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精美畫冊。畫冊真實記錄了地質科考隊員在大峽谷的生活、工作情景和大峽谷地區特有的自然地理景觀,以地質隊員特有的眼光從藝術角度對大峽谷地區的科考報告作了重要補充。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年輕的青藏高原何以形成如此奇麗、壯觀的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直接原因與該地區地殼3百萬年來的快速抬升及深部地質作用有關。15萬年以來,大峽谷地區的抬升速度達到30毫米/年,是世界抬升最快的地區之一。最新地質考察獲得的證據表明,大峽谷形成的根本原出是該地區存在著軟流圈地幔上涌體。 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地質特徵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基本相似。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地幔上涌體可能是大峽谷水汽通道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可能是以該地區為中心的藏東南成為所謂「氣候啟動區」的原因,還可能是該地區生物緯向分布北移3至5度的重要原因。以地幔上涌體為特徵的岩石圈物質和結構調整對地球外圈層長尺度制約作用在大峽谷地區有十分明顯的表現,因此這里是地球系統中層圈耦合作用研究最理想的野外實驗室。
高峰與拐彎峽谷的組合,在世界峽谷河流發育史上十分罕見,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奇觀。其實,大拐彎峽谷是由若干個拐彎相連組成的。 峽谷北側的加拉白壘峰也是冰川發育的中心,其東坡列曲冰川是一條大型的山谷冰川,從雪線海拔4700米延至海拔2850米。
在大峽谷水汽通道北行的當口部位念青唐古拉山脈東段北坡,有卡欽冰川,長達33公里;帕隆藏布上游的來姑冰川,長達35公里。它們部是我國海洋性溫性冰川中較長的山谷冰川,冰川末段伸入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最低可以達到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方,構成奇特的自然景觀。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第四紀中,這里的山地發育過多次冰川作用,遺留下完整的古冰川U形谷,谷底平原密集的冰丘陵像一座座墳冢,這正是水汽通道特定環境下古冰川作用的堆積遺跡。 在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條綠色通道沿著布拉馬普特拉河一雅魯藏布江河谷一直向東南方向伸展,雅魯藏布大峽谷就是這綠色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切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宛如青藏高原東南部的一個綠色門戶,面向著孟加拉灣和印度洋,為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提供了一條天然的通道。
[編輯本段]【氣候條件】
這條天然水氣通道使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帶,年降水量達4500一10070毫米;就是這條水氣通道使大峽谷積蓄了巨大的水能資源;就是這條天然水氣通道使熱帶氣候帶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向北推移了五個緯度;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發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縮小了南北自然帶之間的明顯差異,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推動許多熱帶動、植物分布向北推移;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促進了喜馬拉雅山脈南北生物的混合與交流這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為許多古生物物種提供了安全庇護,不至滅絕。雅魯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峽谷地區齊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帶分布,由高向低,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風雨林帶,宛如從極地到赤道或從我國東北來到海南島一樣。
高山雪線之下是高山灌叢草甸帶,再向下便是高山、亞高山常綠針葉林帶,繼續向下便是山地常綠、半常綠闊葉林帶和常綠闊葉林帶,進入低山、河谷是季風雨林帶。這里的季風雨林不同於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它是在熱帶海洋性手風條件下形成的有明顯季節變化的雨林生態系統。這里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帶最齊全豐富的地方,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之地。
雅魯藏布江是西藏最大河流,居中國河流的第五位但其蘊藏的水力資源僅次於長江居中國第二位,單位面積水能的蘊藏量居世界之冠。
[編輯本段]【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大峽谷地區是西藏自治區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地區維管束植物約3500餘種,其中有利用價值的經濟植物不下千種,具體可分為:葯用植物、油料植物、纖維植物等。特別要提到的是高山杜鵑,因為大峽谷的高山灌叢主要由常綠杜鵑組成。這一區域內有154種杜鵑,佔世界杜鵑總種數(約600種)的26%。
大峽谷地區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叢草甸棲息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其中不少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如皮毛動物水獺、石貂、雲豹、雪豹、青舢、白鼬,豹貓和小熊貓;葯用動物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銀環蛇、眼鏡王蛇;醫用動物獼猴;觀賞動物:長尾葉猴、棕頸犀鳥、紅胸角雉、紅腹角難、排陶鸚鵡、大緋胸鸚鵡、藍喉太陽鳥、火尾太陽鳥、紅嘴相思鳥、白腹錦雞、藏馬鳴、黑頸鶴、蟒蛇和羚羊等。由於遭到長期大量捕殺,許多已瀕於滅絕。
[編輯本段]【環境特點】
大峽谷地區個同類型的自然帶,除海拔4200米林線以上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叢外,幾乎都被森林占據著,大然林區面積廣、森林資源豐富,僅次十中國東北和西南兩個林區,居全國第二位。
大峽谷有兩個基本特點:奇特的大拐彎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這兩大特點本身構成廠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觀,構成廠最有特點的生態旅遊資源。壯觀、奇特、雄偉、秀美、原始、自然、潔凈、環境獨特、資源豐富無與倫比。前者最好從空中來立體觀賞它,特別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壯觀和秀麗後者的水汽和熱量為大峽谷地區生態旅遊帶來山地齊全的垂直自然帶,生物的多樣性和季風型海洋性溫性冰川、高山湖泊的無窮魅力和神奇壯秀以及變化無窮獨特壯麗的萬千氣象。
考察多年的研究表明: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該地區的地殼在近3百萬年以來的快速抬升,並與深部地質作用過程有關。利用裂變徑跡方法獲得15萬年以來大峽谷地區的抬升速度達到30毫米/年,是世界上抬升最快的地區之一。氣候證據表明大峽谷地區是一個「熱點」 ,推斷是有類似於地幔羽的熱源存在,但缺乏直接的地質證據。最近的地質考察獲得了完整的岩石學和構造地質學證據,表明大峽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該地區存在著軟流圈地幔上涌體。
最有意義的是,在上述退變高壓麻粒岩地體和兩大陸接合帶附近,沿著近東西向韌性構造帶,侵入了一套由超基性鹼性雜岩-碳酸岩組成的完整岩石系列(鍾大賚(lài)等,1998)。侵入岩為岩筒、岩脈產狀,寬度30厘米-12米。超基性鹼性雜岩脈體邊緣相或小規模岩筒中為角閃橄欖石岩,中央相為角閃金雲母橄欖輝石岩。金雲母、斜方輝石、單斜輝石和角閃石、尖晶石等是主要礦物相,並能發現文石、霞石和橄欖石等。碳酸岩圍岩中出現強烈的地幔熱液蝕變或交代,在脈體的中央鑲有結晶的塊狀碳酸岩。主要的碳酸鹽礦物是文石,有含量不等的霞石、金雲母、橄欖石、斜方輝石、單斜輝石、石榴石等。還發現具有碳酸岩火成岩判別意義的、過去已有報道的礦物星葉石。這樣的岩石組合通常來自地幔,多是響應軟流圈的上涌和熱力作用、岩石圈減薄中地幔岩石發生減壓增溫溶融形成。火成碳酸岩是地幔溶體結晶分異作用晚期階段的產物,碳酸岩與超基性鹼性雜岩成分和礦物的含量呈過渡特徵也說明了這一點。地質推斷它們的形成時限很年輕,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學結果證明是5-8百萬年以來形成的。這套岩石組合的發現為論證大峽谷的形成是由於該地區存在地幔上涌體而引起的熱力抬升提供了充分的岩石學證據。因此,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與峽谷形成相關的地質特徵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基本相似,是地幔上涌體或地幔熱點作用的結果,引起岩石圈的減薄和類似的岩漿作用,相應地殼的快速抬升形成了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基本特點】
其基本特點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高、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
高: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兩側,壁立高聳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峰(海拔7234米),其山峰皆為強烈上升斷塊,巍峨挺拔,直入雲端。峰嶺上冰川懸垂,雲霧繚繞,氣象萬千。
壯:從空中或從西興拉等山口鳥瞰大峽谷,在東喜馬拉雅山無數雪峰和碧綠的群山之中,雅魯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條筆陡的峽谷,穿越高山屏障,圍繞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大拐彎,南瀉注入印度洋,其壯麗奇特無與倫比。
深:在南迦巴瓦峰與加拉白壘峰間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深處達5382米,圍繞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平均深度也5000米左右,其深度遠遠超過深2133米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深3200米的科爾卡大峽谷和深4403米的喀利根德格大峽谷。
潤: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大峽谷南段年降水量高達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2000毫米之間,故整個大峽谷地區異常濕潤,布滿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樣最豐富的峽谷。它與發育著荒漠植被的乾旱的科爾卡大峽谷、與發育著單一松林的比較乾旱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都是不同的。
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林木茂盛。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人煙稀少,而且許多河段根本沒有人煙,加上大峽谷雲遮霧罩、神秘莫測,所以環境特別幽靜。這也是上述三個大峽谷所無法比擬的。
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以連續的峽谷繞過南迦巴瓦峰,長達496.3公里,比號稱世界「最長」的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還長56公里。
險: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中許多河段兩岸岩石壁立,根本無法通行,所以至今還無人全程徒步穿越峽谷。相比其他三條大峽谷,谷地中都有路相通;科羅拉多大峽谷,遊人可乘牲畜在谷地中穿行游覽;科爾卡大峽谷,遊人可徙步沿谷地旅遊;喀利根德格大峽谷,谷地中村莊星羅棋布,沿谷地的小路是當地發展徒步旅遊的主要路線。就水道而論,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達4425立方米/秒,遠遠超過67立方米/秒的科羅拉多河和另外兩條河流,其河流流速高達16米/秒,水流湍急,跌水相連,至今未有人能漂流進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其水流的險惡程度也遠在諸峽谷之上。
低:系指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低處的巴昔卡,海拔僅有155米,遠遠低於上述三個峽谷的任何一個最低點。
奇: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為奇特的是它在東喜馬拉雅山脈尾閭,由東西走向突然南折,沿東喜馬拉雅山脈南斜面奪路而下,注入印度洋,形成世界上最為奇特的馬蹄形的大拐彎。它不僅在地貌景觀上異常奇特,而且又成為世界上具有獨特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峽谷,造就了青藏高原東南緣奇特的森林生態系統景觀。
秀:整個大峽谷的自然景觀可以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秀甲天下」概括。謂其秀甲天下,主要是指無論在秀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上都獨領風騷。就廣度而論,大峽谷是山秀、水秀、樹秀、草秀、雲秀、霧秀、獸秀、鳥秀、蝶秀、魚秀、人秀、村秀……不僅如此,大峽谷的秀還有其深遠和雄偉的內涵。例如大峽谷之水,從固態的萬年冰雪到沸騰的溫泉,從涓涓溪流、簾簾飛瀑直至滔滔江水,固態、液態、氣態、雪花、溪流、大江、秀麗深入到水的各種形態、各種尺度規模。而從力度來看,數百米的飛瀑,16米/秒的流速,4425立方米/秒的流量,其力度甚為壯觀。再如大峽谷之山,從遍布熱帶季風雨的低山一直到高入雲天有皚皚雪山無一不秀;茫茫的林海及聳入雲端的雪峰給人秀麗的感受更如神來之筆。生於斯長於斯的眾多的生靈,更以其獨特的形體和生命的活力迸發出秀麗的光彩。

㈤ 關於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資料

1.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最長的峽谷,位於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全長504.9公里。雅魯藏布大峽回谷許答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後的秘境」,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1998年10月19日,國務院批准同意將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
2.雅魯藏布大峽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為6009米。雅魯藏布江下游,江水繞行南迦巴瓦峰,峰迴路轉,作巨大馬蹄形轉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1994年,中國科學家們對雅魯藏布大峽谷進行了科學論證,以綜合的指標,確認雅魯藏布幹流上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
3.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體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匯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

㈥ 郎木寺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郎木寺的海拔高度是3337米。

郎木寺是甘肅省和四川省交接處的居民點,是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共同下轄的一個小鎮。

一條寬不足2m的小溪從鎮中流過,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如按藏文意譯作「白水河」。清澈見底的白龍江水把小鎮一分為二。江北是賽赤寺屬於甘肅碌曲縣,又叫「安多達倉郎木賽赤寺」,江南是格爾底寺屬於四川若爾蓋縣,又叫「安多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均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

(6)古木鎮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郎木寺,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的軍用地圖上。因為這里是四川、甘肅兩省交界的樞紐,又是從青海去甘肅的要塞,古時就有「南番中心」之稱。

鎮南屬川北若爾蓋縣的轄區,川北名寺格爾底寺就坐落在這里。鎮北則是甘南碌曲縣的領地,有郎木寺、曬佛台、白塔、天葬台等。一鎮分兩省,不僅語言有差異,而且習俗也有區別,甚至連兩省居民的住宅和寺院的建築風格也大相徑庭。

「金盆養魚」是對郎木寺古鎮地理環境的形象概括。東南面是嶙峋光禿的紅色石山;西南面是林木森森、四季常青的大峽谷;西面是山丘;北面則是岩石裸露的高山,著名的有桑吉拉木色山、曲布瑪山、扎布山、念青山。郎木寺便處在這山、丘合圍的一片狹長的河谷地上。

213國道若爾蓋段便修建在始於唐朝的「茶馬互市」的古道上。茶葉是藏族人生活的必需品,而良馬又是中原所缺的,特別是戰亂頻繁時期,馬匹消耗很大,這就要用茶葉與吐蕃的馬匹互換。

公元1047年,宋朝正式在四川設茶司,在甘南設馬司,管理茶馬貿易之事:「凡市馬於四夷,率依茶易之。」

㈦ 海城的具體位置在哪

海城位於遼東半島北端,地處東經122°18′~ 123°08′,北緯40°29′~ 41°11′之間。

海城位於遼東半島北端,是沈陽經濟區和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節點,素有「渤海奧區」之稱。全境面積2732平方公里。

海城扼守遼南交通要沖,境內沈大高速、哈大高鐵、中長鐵路、黑大公路、沈西工業走廊出海大道等縱貫南北,京丹高速、盤海高鐵、溝海鐵路、海岫鐵路、大盤公路等橫亘東西,哈大高鐵海城西站是遼南進京的門戶,境內擁有9個高速公路出口。

海城距沈陽桃仙機場100公里,境內擁有騰鰲機場可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南京;距營口港、鮁魚圈港僅1小時車程。

(7)古木鎮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海城的歷史沿革:

海城在中華民國初期,劃屬奉天省遼沈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海城縣隸屬遼寧省為一等縣。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侵佔東北後,偽滿政府改遼寧為奉天省,海城縣遂改屬奉天省。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海城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在縣境地內另置牛庄縣,縣政府設在今牛庄鎮;年底,牛庄縣撤銷。11月 東北全境解放後,海城縣劃屬遼東省管轄(省會在今丹東市)。

1954年,遼東、遼西兩省合並為遼寧省,海城縣歸遼寧省遼陽專署領導。1959年改屬鞍山市。1965年又轉屬遼南專屬(專署駐今蓋州市)。1966年,「文革」期間,海城縣人民委員會(即縣政府)被撤銷,於1967年3月成立海城縣革命委員會,隸屬於營口市。

1973年隸屬於鞍山市。1980年7月,縣革命委員會改稱縣人民政府。1985年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海城縣,成立海城市(縣級市),隸屬於鞍山市。

㈧ 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之最地方

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體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麋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稱世界之最。
雅魯藏布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9公里,平均深度2800米,最深處達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峽谷。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後的秘境」,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
《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已於2000年4月通過專家評審。這標志著雅魯藏布大峽谷即將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總體規劃》中,西藏的有關專家和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對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帶的動植物保護、地質地貌保護等都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劃,劃分了各個保護區域和保護物種,制定了完美的保護措施,擬議中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自然保護區,總面積9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9萬人。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以其深度、寬度名列世界峽谷之首,更以其豐富科學內涵及寶貴資源而引起世界科學家的矚目,世界最大降水帶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熱帶氣候帶和自然帶分布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上瀕臨絕種的古老物種生息繁衍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上最豐富的水能資源、稀有生物資源分布在雅魯藏布大峽谷……
[編輯本段]【發現與命名】
雅魯藏布江下游,江水繞行南迦巴瓦峰,峰迴路轉,作巨大馬蹄形轉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峽谷。1994年,中國科學家們對大峽谷進行了科學論證,以綜合的指標,確認雅魯藏布幹流上的這個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據國家測繪局公布的數據:這個大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長504.6公里,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曾被列為世界之最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2133米,長370公里)和秘魯的科爾卡大峽谷(深3203米,長90千米),都不能與雅魯藏布大峽谷等量齊觀。新華通訊社向全世界及時報道了這一消息,全球為之轟動。
1998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大峽谷的科學正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英文字母拼為Yarlung Zangbo Daxiagu。
[編輯本段]【旅遊指南】
交通:
先從拉薩乘坐班車到林芝,班車的首發時間為上午8:00,拉薩到林芝的八一鎮633公里,票價155元,然後從八一到排龍,之後,徒步由排龍到札曲游覽雅魯藏布江大轉彎和世界上最深的峽谷,再由札曲到排龍,途中可以訪問門巴族村落,欣賞原始森林,最後可以乘車由排龍到米林,由米林到山南地區的加查,途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風光。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旅遊小貼士
適宜的旅遊時間: 5-10月
徒步區域氣候:林芝地處西藏南部,受亞熱帶及高寒帶等多種類型氣候影響,不同地帶的氣候也各異。錯高湖春天比較潮濕寒冷,夏天涼爽,秋天是最美麗的季節。
最佳徒步時間:6月初—10月中旬是能夠徒步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時間,10月以後由於大雪,墨脫會封山至來年6月,無法進出。4月和10月是進入墨脫的最好季節,這兩個月里在大峽谷一帶雨水較少,無塌方、泥石流的危險。而6月至8月的雨季中,進出墨脫的一些小路卻是危機四伏。
推薦線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六條路線可以選擇 美景提示!(前往西藏大峽谷徒步探險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以下路線行程介紹僅供您參考。)
第1條路線:米林縣派區—多雄拉—拿格—汗密—馬尼翁—背崩。這是一條傳統的大道,也是一條從喜馬拉雅山北坡高原上到大峽谷下遊河谷的道路。通常行走需經三天時間,中間帶要翻越海拔4200米左右的多雄拉山口,過山口經拿格到汗密、馬尼翁則是一路下坡。其中,汗密以下的老虎嘴一帶,山路懸在陡崖上,十分險峻難行。歷年運輸發生事故皆在此處。從馬尼翁走過鋼架鐵索吊橋,到達對岸的背崩區,海拔已降到700米左右。
第2條路線:從米林縣派區經大渡卡、格嘎到加拉,順江而下進入大峽谷的小道。由加拉往下進入無人區,無路可走。沿江大概走一星期方可到達白馬狗熊,沿江皆為刀削般的基岩陡壁。新中國建立以前,傳統的通行是從白馬狗熊上山,離開峽谷經西興拉山口(海拔4400)米沿一條支溝直下,到達大峽谷,經進大拐彎後的江邊魯古村,過溜索到甘代(東岸),由甘代順而下經加熱薩區直奔墨脫。
第3條路線:從川藏公路上的帕隆起程,沿帕隆藏布江下遊河谷下行,三天的騾馬大道可直達大峽谷的頂端扎曲村,過新建的鐵索橋(原為溜索)至達波,離開大峽谷橫切過去,一路經原始森林和山樑,三天可到大峽谷拐彎下方的江邊八玉村,然後經魯古、甘代、加熱薩到墨脫。
第4條路線:從波密縣的古鄉渡過帕隆藏布江的古鄉湖,上山翻過隨拉山口(海拔4400米左右),西南下,直達大峽谷江邊的加熱薩區。沿途山路曲折,行程三天。
第5條路線:從波密縣扎木鎮南行沿嘎隆拉北曲直上,越過海拔4200米的嘎隆拉山口,西南下,沿嘎隆拉南河經64公里、86公里(「64公里」、「86公里」皆為波墨公路上的地段專用名,也稱為64道班、86道班,到達大峽谷畔的達木。這條線路經過多次修築,步行道比較好走,開山季節甚至可沿公路開汽車直達63公里一帶。順利的話,一般兩天時間可進入大峽谷到達墨脫。
第6條路線:從波密往東不遠到達興,過帕隆藏布江沿達興河上溯到源頭,由盤山小道上金珠拉山口(海拔5030米),越過金珠拉沿金珠曲下行,經提琴到金珠區(格當),由金珠區往下過螞蟥山經達木到大峽谷江邊,一般步行需四五天時間。
[編輯本段]【科學考察】
大峽谷地區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區,因其獨特的大地構造位置,被科學家看作「打開地球歷史之門的鎖孔」。因此,大峽谷地區的地質調查是青藏高原地質大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是青藏高原地質大調查的主力軍之一。1999年以來,先後承擔和完成了西藏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項目和青藏高原空白區地質填圖、青藏鐵路沿線資源礦產基地調查評價、西南三江有色金屬基地調查評價項目中的部分子項目。其中在大峽谷地區開展的1:20萬波密幅、墨脫幅區域地球化學測量項目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被科學界稱作是本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發現之一。它是中國幾代科學家經過長期艱辛努力後驀然發現的。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間,眾多學科的中國科學家曾先後8次進入該地區進行綜合性科學考察。
1998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由科學家、新聞工作者和登山隊員組成的科學探險考察隊,歷時40多天,穿行近600公里,在深山密林、懸崖陡峭、水流湍急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區域開展了異常艱辛的科學探險考察活動,獲取了大量科學資料,領略和探索了世界第一大峽谷的奇觀,實現了人類首次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壯舉。
在40多天的徒步穿越考察中,有關專家在大峽谷地區精確測繪了大峽谷的深度和谷底寬度,掌握了極為重要的實測數據。地質、水文、植物、昆蟲、冰川、地貌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和數千種標本樣品,為大峽谷的資源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此次考察中不僅確認了雅魯藏布江幹流上存在的瀑布群及其數量和位置,而且發現了大面積瀕危珍稀植物——紅豆杉、昆蟲家族中的「活化石」——缺翅目昆蟲。
科學考察證實,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帶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山地,是「植物類型天然博物館」、「生物資源的基因寶庫」。同時,大峽谷處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俯沖的東北擠角,地質現象多種多樣,堪稱罕見的「地質博物館」。
雅魯藏布大峽谷對世人有著神奇的魅力,獨特的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我們祖國的珍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珍貴自然遺產。
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後,大峽谷地區的科學考察、資源勘測工作正式列入議事日程。1999年中國地調局面向全國公開招標,拉開了該地區大規模、深層次、全方位的資源大調查序幕。河南省地調院以其在西藏十餘年奮戰的良好信譽和高原工作經驗及雄厚的技術人才優勢,在眾多競標者中一舉奪魁,承擔了國家地質工作重大專項——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核心部位《1:20萬波密幅、墨脫縣幅區域地球化學測量》。
河南地調院38名地質工作者組成的赴雅魯藏布大峽谷科考隊自2000年3月20日出征後,發揚「三光榮」、「四特別」精神,克服了許多無法想像的艱難困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大峽谷全區進行了網格式全面考察。他們行程26000餘公里,完成測量面積7938平方公里,系統採集各類地球化學樣品2102件,測試分析化學元素達42種之多,獲得基本數據63252個,首次獲得了程度最高的地質資料。這是我國乃至人類歷史上首次對大峽谷進行大規模、深層次、網格式、系統性地質大調查的國家級科學考察。
通過考察,新發現綜合地球化學異常因。並初步查明了大峽谷地區生態地球化學背景,為防治地方病,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及制定大峽谷護開發規劃提供了依據。
河南地質健兒在圓滿完成科考任務的同時,還拍下了4000餘張大峽谷風景照片、工作照片和數十盤珍貴錄像資料,並從中篩選出精華部分,編輯出版了《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精美畫冊。畫冊真實記錄了地質科考隊員在大峽谷的生活、工作情景和大峽谷地區特有的自然地理景觀,以地質隊員特有的眼光從藝術角度對大峽谷地區的科考報告作了重要補充。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年輕的青藏高原何以形成如此奇麗、壯觀的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直接原因與該地區地殼3百萬年來的快速抬升及深部地質作用有關。15萬年以來,大峽谷地區的抬升速度達到30毫米/年,是世界抬升最快的地區之一。最新地質考察獲得的證據表明,大峽谷形成的根本原出是該地區存在著軟流圈地幔上涌體。 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地質特徵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基本相似。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地幔上涌體可能是大峽谷水汽通道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可能是以該地區為中心的藏東南成為所謂「氣候啟動區」的原因,還可能是該地區生物緯向分布北移3至5度的重要原因。以地幔上涌體為特徵的岩石圈物質和結構調整對地球外圈層長尺度制約作用在大峽谷地區有十分明顯的表現,因此這里是地球系統中層圈耦合作用研究最理想的野外實驗室。
高峰與拐彎峽谷的組合,在世界峽谷河流發育史上十分罕見,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奇觀。其實,大拐彎峽谷是由若干個拐彎相連組成的。 峽谷北側的加拉白壘峰也是冰川發育的中心,其東坡列曲冰川是一條大型的山谷冰川,從雪線海拔4700米延至海拔2850米。
在大峽谷水汽通道北行的當口部位念青唐古拉山脈東段北坡,有卡欽冰川,長達33公里;帕隆藏布上游的來姑冰川,長達35公里。它們部是我國海洋性溫性冰川中較長的山谷冰川,冰川末段伸入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最低可以達到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方,構成奇特的自然景觀。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第四紀中,這里的山地發育過多次冰川作用,遺留下完整的古冰川U形谷,谷底平原密集的冰丘陵像一座座墳冢,這正是水汽通道特定環境下古冰川作用的堆積遺跡。 在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條綠色通道沿著布拉馬普特拉河一雅魯藏布江河谷一直向東南方向伸展,雅魯藏布大峽谷就是這綠色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切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宛如青藏高原東南部的一個綠色門戶,面向著孟加拉灣和印度洋,為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提供了一條天然的通道。
[編輯本段]【氣候條件】
這條天然水氣通道使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帶,年降水量達4500一10070毫米;就是這條水氣通道使大峽谷積蓄了巨大的水能資源;就是這條天然水氣通道使熱帶氣候帶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向北推移了五個緯度;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發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縮小了南北自然帶之間的明顯差異,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推動許多熱帶動、植物分布向北推移;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促進了喜馬拉雅山脈南北生物的混合與交流這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為許多古生物物種提供了安全庇護,不至滅絕。雅魯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峽谷地區齊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帶分布,由高向低,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風雨林帶,宛如從極地到赤道或從我國東北來到海南島一樣。
高山雪線之下是高山灌叢草甸帶,再向下便是高山、亞高山常綠針葉林帶,繼續向下便是山地常綠、半常綠闊葉林帶和常綠闊葉林帶,進入低山、河谷是季風雨林帶。這里的季風雨林不同於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它是在熱帶海洋性手風條件下形成的有明顯季節變化的雨林生態系統。這里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帶最齊全豐富的地方,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之地。
雅魯藏布江是西藏最大河流,居中國河流的第五位但其蘊藏的水力資源僅次於長江居中國第二位,單位面積水能的蘊藏量居世界之冠。
[編輯本段]【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大峽谷地區是西藏自治區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地區維管束植物約3500餘種,其中有利用價值的經濟植物不下千種,具體可分為:葯用植物、油料植物、纖維植物等。特別要提到的是高山杜鵑,因為大峽谷的高山灌叢主要由常綠杜鵑組成。這一區域內有154種杜鵑,佔世界杜鵑總種數(約600種)的26%。
大峽谷地區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叢草甸棲息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其中不少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如皮毛動物水獺、石貂、雲豹、雪豹、青舢、白鼬,豹貓和小熊貓;葯用動物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銀環蛇、眼鏡王蛇;醫用動物獼猴;觀賞動物:長尾葉猴、棕頸犀鳥、紅胸角雉、紅腹角難、排陶鸚鵡、大緋胸鸚鵡、藍喉太陽鳥、火尾太陽鳥、紅嘴相思鳥、白腹錦雞、藏馬鳴、黑頸鶴、蟒蛇和羚羊等。由於遭到長期大量捕殺,許多已瀕於滅絕。
[編輯本段]【環境特點】
大峽谷地區個同類型的自然帶,除海拔4200米林線以上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叢外,幾乎都被森林占據著,大然林區面積廣、森林資源豐富,僅次十中國東北和西南兩個林區,居全國第二位。
大峽谷有兩個基本特點:奇特的大拐彎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這兩大特點本身構成廠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觀,構成廠最有特點的生態旅遊資源。壯觀、奇特、雄偉、秀美、原始、自然、潔凈、環境獨特、資源豐富無與倫比。前者最好從空中來立體觀賞它,特別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壯觀和秀麗後者的水汽和熱量為大峽谷地區生態旅遊帶來山地齊全的垂直自然帶,生物的多樣性和季風型海洋性溫性冰川、高山湖泊的無窮魅力和神奇壯秀以及變化無窮獨特壯麗的萬千氣象。
考察多年的研究表明: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該地區的地殼在近3百萬年以來的快速抬升,並與深部地質作用過程有關。利用裂變徑跡方法獲得15萬年以來大峽谷地區的抬升速度達到30毫米/年,是世界上抬升最快的地區之一。氣候證據表明大峽谷地區是一個「熱點」 ,推斷是有類似於地幔羽的熱源存在,但缺乏直接的地質證據。最近的地質考察獲得了完整的岩石學和構造地質學證據,表明大峽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該地區存在著軟流圈地幔上涌體。
最有意義的是,在上述退變高壓麻粒岩地體和兩大陸接合帶附近,沿著近東西向韌性構造帶,侵入了一套由超基性鹼性雜岩-碳酸岩組成的完整岩石系列(鍾大賚(lài)等,1998)。侵入岩為岩筒、岩脈產狀,寬度30厘米-12米。超基性鹼性雜岩脈體邊緣相或小規模岩筒中為角閃橄欖石岩,中央相為角閃金雲母橄欖輝石岩。金雲母、斜方輝石、單斜輝石和角閃石、尖晶石等是主要礦物相,並能發現文石、霞石和橄欖石等。碳酸岩圍岩中出現強烈的地幔熱液蝕變或交代,在脈體的中央鑲有結晶的塊狀碳酸岩。主要的碳酸鹽礦物是文石,有含量不等的霞石、金雲母、橄欖石、斜方輝石、單斜輝石、石榴石等。還發現具有碳酸岩火成岩判別意義的、過去已有報道的礦物星葉石。這樣的岩石組合通常來自地幔,多是響應軟流圈的上涌和熱力作用、岩石圈減薄中地幔岩石發生減壓增溫溶融形成。火成碳酸岩是地幔溶體結晶分異作用晚期階段的產物,碳酸岩與超基性鹼性雜岩成分和礦物的含量呈過渡特徵也說明了這一點。地質推斷它們的形成時限很年輕,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學結果證明是5-8百萬年以來形成的。這套岩石組合的發現為論證大峽谷的形成是由於該地區存在地幔上涌體而引起的熱力抬升提供了充分的岩石學證據。因此,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與峽谷形成相關的地質特徵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基本相似,是地幔上涌體或地幔熱點作用的結果,引起岩石圈的減薄和類似的岩漿作用,相應地殼的快速抬升形成了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基本特點】
其基本特點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高、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
高: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兩側,壁立高聳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峰(海拔7234米),其山峰皆為強烈上升斷塊,巍峨挺拔,直入雲端。峰嶺上冰川懸垂,雲霧繚繞,氣象萬千。
壯:從空中或從西興拉等山口鳥瞰大峽谷,在東喜馬拉雅山無數雪峰和碧綠的群山之中,雅魯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條筆陡的峽谷,穿越高山屏障,圍繞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大拐彎,南瀉注入印度洋,其壯麗奇特無與倫比。
深:在南迦巴瓦峰與加拉白壘峰間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深處達5382米,圍繞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平均深度也5000米左右,其深度遠遠超過深2133米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深3200米的科爾卡大峽谷和深4403米的喀利根德格大峽谷。
潤: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大峽谷南段年降水量高達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2000毫米之間,故整個大峽谷地區異常濕潤,布滿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樣最豐富的峽谷。它與發育著荒漠植被的乾旱的科爾卡大峽谷、與發育著單一松林的比較乾旱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都是不同的。
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林木茂盛。由於地勢險峻、交通不便、人煙稀少,而且許多河段根本沒有人煙,加上大峽谷雲遮霧罩、神秘莫測,所以環境特別幽靜。這也是上述三個大峽谷所無法比擬的。
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以連續的峽谷繞過南迦巴瓦峰,長達496.3公里,比號稱世界「最長」的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還長56公里。
險: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中許多河段兩岸岩石壁立,根本無法通行,所以至今還無人全程徒步穿越峽谷。相比其他三條大峽谷,谷地中都有路相通;科羅拉多大峽谷,遊人可乘牲畜在谷地中穿行游覽;科爾卡大峽谷,遊人可徙步沿谷地旅遊;喀利根德格大峽谷,谷地中村莊星羅棋布,沿谷地的小路是當地發展徒步旅遊的主要路線。就水道而論,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達4425立方米/秒,遠遠超過67立方米/秒的科羅拉多河和另外兩條河流,其河流流速高達16米/秒,水流湍急,跌水相連,至今未有人能漂流進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其水流的險惡程度也遠在諸峽谷之上。
低:系指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低處的巴昔卡,海拔僅有155米,遠遠低於上述三個峽谷的任何一個最低點。
奇: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為奇特的是它在東喜馬拉雅山脈尾閭,由東西走向突然南折,沿東喜馬拉雅山脈南斜面奪路而下,注入印度洋,形成世界上最為奇特的馬蹄形的大拐彎。它不僅在地貌景觀上異常奇特,而且又成為世界上具有獨特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峽谷,造就了青藏高原東南緣奇特的森林生態系統景觀。
秀:整個大峽谷的自然景觀可以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秀甲天下」概括。謂其秀甲天下,主要是指無論在秀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上都獨領風騷。就廣度而論,大峽谷是山秀、水秀、樹秀、草秀、雲秀、霧秀、獸秀、鳥秀、蝶秀、魚秀、人秀、村秀……不僅如此,大峽谷的秀還有其深遠和雄偉的內涵。例如大峽谷之水,從固態的萬年冰雪到沸騰的溫泉,從涓涓溪流、簾簾飛瀑直至滔滔江水,固態、液態、氣態、雪花、溪流、大江、秀麗深入到水的各種形態、各種尺度規模。而從力度來看,數百米的飛瀑,16米/秒的流速,4425立方米/秒的流量,其力度甚為壯觀。再如大峽谷之山,從遍布熱帶季風雨的低山一直到高入雲天有皚皚雪山無一不秀;茫茫的林海及聳入雲端的雪峰給人秀麗的感受更如神來之筆。生於斯長於斯的眾多的生靈,更以其獨特的形體和生命的活力迸發出秀麗的光彩。

㈨ 芒康縣城海拔有多高

4317米

芒康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東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98°00′內-99°05′,北緯28°37′-30°20′。東與四川巴塘縣容隔金沙江相望,南與雲南省德欽縣毗鄰,西與左貢縣相連,北與貢覺、察雅兩縣交界。總面積11431平方公里。

芒康縣平均海拔4317米,橫斷山脈由北向南縱貫縣境。寧靜山脈是境內主要山脈,呈南北走向。主要山峰有達拉涅峰、達馬壓山、卡孜西卡沖山、達拉涅峰、旺秋占堆山等。

(9)古木鎮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芒康縣主要旅遊景點以茶馬古道為主線,上鹽井境內有被當地人稱為文成公主的吐蕃時期摩崖雕塑,有古井田、天主教堂、雪山、大峽谷、曲孜卡溫泉休閑中心、芒康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莽錯風景區和尼果寺等。

尼果寺為縣內主要寺廟。曲孜卡鄉境內有大小溫泉近百眼,其流量大小和溫度不同,最高溫度可達70℃,每年春季吸引當地和雲南德欽人前來溫泉沐浴。

2003年1月24日,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成立西藏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至2018年5月,保護區滇金絲猴數量已由原來的500餘只增加到目前的1500餘只。

㈩ 旅遊:中國最世外桃源的地方

瀘沽湖。我覺得最符合你的要求。有山--格姆女神山,有水---瀘沽湖那一汪清澈碧藍的水,內有人---神秘的摩梭人容,獨特的走婚習俗。(他們也屬於少數民族,我看到身份證上寫的蒙古族)有陽光,有白雲,有山花,有草海。不過最好去四川段的瀘沽湖,雲南段的有點商業化,喧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