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船地理位置
① 渭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在陝西省中部。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南接秦嶺版,北到陝北權高原,平均海拔約500米,東西長300 公里,西窄東寬,成三角形,西窄東寬,渭河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是斷層陷落區,後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沖積而成。這里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這是網路里的內容~)
簡單來說,渭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在中國西北。
② 黑龍江的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
地處祖國東北隅,東、北依鄰俄羅斯,邊界長達三千千米.古為肅慎地,漢朝屬夫餘地,遼屬東京、上京道,金屬上京路,元屬嶺北和遼寧行省,明為女真地,清初為黑龍江將軍轄區,清末置黑龍江省.
現轄一地區、十二地級市,二十縣對外開放.
全省面積四六萬多平方千米.
黑龍江省簡稱黑
省會在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有10個世居少數民族,赫哲、鄂倫春、朝鮮、蒙古等少數民族風情濃郁;上京龍泉府和上京會寧府分別是唐代渤海國和金代早期的都城,是當時黑龍江省經濟和文化繁盛的標志;哈爾濱、大慶等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北疆現代都市特色鮮明;與俄羅斯水陸相連的3000多公里邊境線,是中俄間開展各種交流的通道.另外,黑龍江省還有著別具一格的產業文化和外來文化,這些都是黑龍江省發展特色旅遊的重要基礎.
自然環境:
1.地形
黑龍江省的地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一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土地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帶約佔全省的35.8%;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佔全省總面積的37.0%,海拔高度為50---200米.
2.土地
全省土壤面積4437萬公頃(摺合6.7億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3%.全省耕地和林地面積居全國第1位,牧草地面積居第7位.待開發土地居第4位,可墾後備耕地居第2位.2004年末,全省耕地990.5萬公頃(1.49億畝),人均3.9畝.黑龍江土地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宜農土壤佔全省土壤總面積的40%,黑土、黑鈣土、草甸土面積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67.6%,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全省農業後備資源面積479.3萬公頃(7200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0.5%,土地待開發面積僅次於新疆、內蒙古和四川省,居全國第4位.
3.氣候
黑龍江屬中溫帶到寒溫帶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4~5攝氏度.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南北差近10攝氏度.夏季氣溫高,降水多,光照時間長,適宜農作物生長.太陽輻射資源豐富,年日照時數一般在2300-2800小時.春季大風日最多,多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風能資源豐富.
黑龍江省屬寒溫帶——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沒有夏天.全年平均氣溫零下6—4攝氏度,一月零下32—零下17攝氏度,七月16—23攝氏度,西北部氣溫最低.溫帶、寒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無霜期3—5個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全年無霜期多在90—120天之間.年平均降水量50--700毫米之間,以小興安嶺、張廣才嶺迎風坡最多.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6—8月份,1957年7月15日克山降水177.9毫米,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春旱、夏澇、秋霜凍為主要自然災害.是中國最冷的省份.
自然資源:
山脈覆蓋全省60%的面積,山體坡度適中,雪質好,降雪量多,適於建中高級滑雪場的地方有100多處;林地面積二千多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3.6%,居全國之首,且大多為天然林;省內江河縱橫,水資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嫩江和綏芬河構成全省五大水系,興凱湖、鏡泊湖、連環湖等景色怡人,氣勢宏大;扎龍、三江以及興凱湖濕地面積遼闊,生物多樣性保護完好;五大連池火山地貌獨特,礦泉蘊藏豐富,是最有開發潛質的世界級資源.
耕地資源:
黑龍江省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總耕地面積和可開發的土地後備資源均佔全國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農民人均經營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現有耕地990.5萬公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於全國其它地區,黑土、黑鈣土和草甸土等佔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黑龍江省盛產大豆、小麥、玉米、馬鈴薯、水稻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亞麻、烤煙等經濟作物.
全省草原面積約433萬公頃、草質優良、營養價值高,適於發展畜牧業.其中松嫩草場是世界三大羊草地之一.
礦產資源:
已發現的礦產達131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74種.石油、石墨、矽線石、鑄石玄武岩、石棉用玄武岩、水泥用大理岩、顏料黃土、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和鉀長石等.10種礦產的儲量居全國之首,煤炭儲量居東北三省第一位.黑龍江省現已開發利用的礦產達39種,各類礦產年產值居全國第二位.
森林資源:
全省林業經營總面積3175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的2/3.有林地面積2007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3.6%,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和木材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國家最重要的國有林區和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森林樹種達100餘種,利用價值較高的有30餘種.黑龍江省是全國最大的林業省份之一,林業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資源是黑龍江省森林資源的主體,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及完達山.
能源:
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2004年全省生產原煤7116.9萬噸,是主煤炭調出省之一.除此之外,電力和燃氣也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前,黑龍江僅有一座鏡泊湖水電站.幾十年來,水火電站有了同時發展.至1999年省內大小電站電廠近200個,裝機總容量近千萬兆瓦.全省水電發電量達14億兆瓦小時.哈爾濱燃氣化工總公司所屬哈依煤氣工程,日產煤氣189萬立方米,建設總規模為"亞洲之最".
生物資源:
野生動物獸類6目20科、88種,佔全國種數的21.6%,其中一級重點保護種類有紫貂、貂熊、豹、虎、梅花鹿、原麝6種.鳥類19目57科361種,佔全國種數的29%.屬一類重點保護的有丹頂鶴、中華秋沙鴨、白鸛、金雕等12種.野生植物2100餘種,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屬、17種,被子植物107科、636屬、1747種,種子植物111科、644屬、1764種.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蘊藏量約250萬噸,可食用的在25萬噸以上,野生條草造紙原料100多萬噸,各種葯材125萬噸.
全省已建自然保護區163個(其中國家級14個,省級40個).
水資源:
全省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現有湖泊、水庫6000餘個,水面達80多萬公頃.黑龍江省是中國水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農作物生長期,雨熱同季,生物生長環境良好.
旅遊資源:
黑龍江省旅遊資源比較豐富且特色鮮明.
經濟發展:
黑龍江林礦產資源豐富,工業以石油、煤炭、木材、機械、食品為主體,原油、木材、發電設備、鐵路貨車、膠合板、纖維板和天然氣、汽油、柴油、軸承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一、二位.本省鐵路、公路分別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五位.
主要糧食作物為雜糧,以玉米、水稻、高粱較多.黑龍江為全國重要小麥產區,主要分布在北部.黑龍江大豆在全國居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北緯五十度以南的平原地區,每年大量外運.經濟作物以甜菜、亞麻、向日葵為主,產量常居全國第一位.
大、小興安嶺森林茂密,為我國最重要林業基地,木材畜積量、採伐量均居全國首位,以紅松、落葉松為主要樹種,是全國最重要的木材供應基地.本省礦產以煤、石油、金為最主要.松嫩平原有相當豐富的石油,以大慶油田最有名.煤分布很廣,以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煤礦著名.
環境和問題:
2004年年末全省環境保護系統共有職工4090人,各級環境監測站106個.建成煙塵控制區288個,總面積1068.9平方公里;建成噪音達標區301個,達標區面積898.9平方公里.工業廢水處理率、煙塵排放達標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為92.0%、90.0%和72.0%.年末全省有自然保護區163個,比上年增加12個.
③ 中國的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3)棉船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理特點:
地形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
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④ 地理 棉花
種 類棉花花卉
粗絨棉--也叫亞洲棉,原產印度。由於產量低、纖維粗短,不適合 機器紡織,目前已被汰。
長絨棉--也叫海島棉,原產南美洲。纖維長、強度高是其特點,適合於紡高支紗。目前我國只有新疆生產。
細絨棉--也叫陸地棉,原產中美洲,所以又稱美棉。適應性廣、產量高、纖維較長、品質較好是其特點,可紡中支紗。
世界主要棉花產區
中國、美國、印度、烏茲別克、埃及等。其中中國的單產量最大,烏茲別克有「白金之國」之稱。
生長環境
1、棉花生長的光照條件
新疆棉花多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種,對光照長度反應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棉花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據測定,棉花單葉的光補償點為750 ~1000 lx,光飽和點為7~8萬lx。一般情況下,棉花葉片對光強的適宜范圍為8000~70000 lx ,此范圍下,光合強度隨光強增加而提高。
2、棉花生育的水分條件
水分是棉花體內的重要組成成分,棉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棉花各生育階段生理需水要求為:播種至出苗,0 ~2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 ~ 80%為宜;苗期,0 ~4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0 ~ 70%為宜;初蕾期,0 ~6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5 ~ 75%為宜;盛蕾期後,0 ~8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不能低於60~65%;吐絮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55 ~ 70%為宜。根據有關研究,棉田在整個生育期約有2/3的水分消耗於蒸騰,1/3消耗於土地蒸發。
3、土壤條件對棉花生長發育的影響
棉花生長發育需要水分和養料,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獲得,所需的溫度和空氣部分取自土壤,同時需要土壤的機械支撐才能生長。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屬性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空氣、鹽鹼含量、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⑤ 江蘇省的地理位置
江蘇省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和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西北與河南接壤,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介於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海岸線長1000多千米。江蘇,得名於清朝江寧府和蘇州府二府之首字,簡稱「蘇」。省會城市為南京。江蘇傍江臨海,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11%的土地上,全省常住人口7600.1萬人。連綿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擁抱著約980萬畝的黃金灘塗。江蘇境內平原遼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在此橫卧,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江蘇歷史悠久。這里是中國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數十萬年前南京一帶就已經是人類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現了原始村落,開始了原始農業生產。3000多年前,江蘇青銅器的冶煉和鍛造,已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公元3-6世紀,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紀以後,全國經濟重心南移,有所謂「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的說法,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公元14-17世紀中葉以後,蘇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祥地。19世紀末葉,繅絲、紡織、麵粉、採煤等近代工業,在無錫、南通、蘇州、常州、徐州等地陸續興起。此後,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在中國一直名列前茅。
⑥ 地中海的地理環境
地中海的沿岸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氣候。
地中海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區域,夏季乾熱少雨,冬季溫暖濕潤,這種氣候使得周圍河流冬季漲滿雨水,夏季乾旱枯竭。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氣候溫和,最冷月均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乾燥,雲量稀少,陽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約佔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乾的氣候特徵,在世界各種氣候類型中,可謂獨樹一幟。
植被葉質堅硬、葉面有蠟質、根系深,有適應夏季乾熱氣候的耐旱特徵,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這里光熱充足,是歐洲主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無花果和葡萄等,還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欖 。 地中海中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大島嶼有馬略卡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克里特島、塞普勒斯島和羅得島等。
地中海中的群島: 巴利阿里群島、艾奧尼亞群島 地中海中的島嶼: 馬略卡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克里特島、塞普勒斯島、羅得島、馬爾他島 地中海中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大島嶼有馬霍卡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克里特島、塞普勒斯島和羅得島。其中西西里島是地中海上的第一大島,撒丁島排位第二,塞普勒斯第三,科西嘉島第四,克里特島列第五。
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是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島國,位於土耳其以南。至少在公元前800年腓尼基人就在此定居,後來相繼被亞述人、埃及人、波斯人、馬其頓希臘人、埃及人、羅馬人(58 公元前)佔領。拜占庭從公元395年-1191年統治該地,並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被英格蘭理查德一世佔領。1489年被威尼斯兼並。1571年被土耳其征服。1914年大不列顛宣布擁有其統治權。1960年塞普勒斯獨立。尼科西亞是其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人口642731。塞普勒斯的居住主要分為兩大人群:土耳其人與希臘人。
科西嘉島
科西嘉島距離海岸193千米,在法國東南海岸,島面積為8480平方千米,是地中海群島中第4大島,居民約55萬人。在蔥翠高山和湛藍大海之間科西加島為一絕佳度假勝地。科西嘉島與其他幾個島嶼一樣充滿了動盪,這里最先是腓尼基人的殖民地,曾經被羅馬人占據,然後又被比薩與熱那亞共和國佔領,1769年又成為法國領土,這一狀態一直保留到今天。這個島嶼不僅產生了著名的政治人物拿破崙,而且產生了許多航海家與地圖製作者,其中不乏阿拉伯人。
馬爾他島
馬爾他也是個不能忽視的小島。全境由五個島嶼組成,其中馬爾他島面積最大,面積316平方千米,它處在地中海東西方的交界處。馬爾他位於地中海中部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臟」之稱。海岸線長180千米。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氣溫21.3℃,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5℃。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該島人口主要組成為阿拉伯人、西西里人、(法國)諾曼地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以及英國人。當地人說英語和一種帶有閃族特點的馬爾它語,也有很多人說義大利語。所有人信仰羅馬天主教。歷史上馬爾他曾經最先被腓尼基人佔領,後來是希臘人,再後來迦太基人,最後是羅馬人。後來阿拉伯人、諾曼地地人、土耳其人,最後是拿破崙。19世紀初期英國人驅逐了法國人這里成為英國殖民地。
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提升了馬島的戰略地位,這里成為蒸汽船到印度與東亞的裝煤加運站。
二戰中間,這里是德國與義大利轟炸最為徹底的一個區域。上個世紀該島獲得獨立,成為一個憲政國家。
西西里島
西西里島(英語:Sicily義大利語:Sicilia;法語:Sicile)是地中海最大和人口最稠密的島。它屬於義大利,位於亞平寧半島的西南。東與亞平寧半島僅隔寬3公里的西西里島衛星圖片墨西拿海峽。公元前八世紀至前六世紀希臘人在島東岸建立殖民地。公元前241年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以後歷經汪達爾、拜占庭、諾爾曼人等統治,1442年並入西西里王國,不久又分裂,改受西班牙統治,1861年並入義大利王國。1946年5月起西西里島獲得自治權。
境內多山地和丘陵,沿海有平原。多地震。地中海式氣候,北部、西部較濕潤,南部較乾燥。西西里島最高的山是埃特納火山(3323米),它也是歐洲最大、最活躍的火山。墨西拿北部的斯特朗博利島上的斯特朗博利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農業以小麥、蔬菜、葡萄、棉花為主,並多柑橘、檸檬等亞熱帶果品。西海岸漁業發達,產沙丁魚和金槍魚。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此發現石油和天然氣,從而促進了地區工業的發展,還有硫黃等礦藏和鹽場。
由於許多世紀以來與不同血統和身體型態的種族相接觸,西西里人成了一個多樣化的民族。盡管處於地中海許多種文明的交匯點,但由於遠離義大利半島,所以西西里仍舊保留著許多較為農村化地區的特點。大多數西西里人說義大利語的西西里方言。有時這個方言也被認作是一個獨立的語言。少數人說阿爾巴尼亞語或希臘語。大多數人信天主教。社會問題嚴重,例如:人口過度密集、浪費、貪污、環境污染、缺水和國際性的非法組織(黑手黨)。
地中海曾被認為是以前環繞東半球的特提斯海的殘留部分。知道它是在結構上較為年輕的盆地。其大陸棚相對較淺。最寬的大陸棚位於突尼西亞東海岸加貝斯灣,長275千米。亞得里亞海海床的大部分亦為大陸棚。地中海海底是石灰、泥和沙構成的沉積物,以下為藍泥。海岸一般陡峭多岩,成很深的鋸齒狀。隆河、波河和尼羅河構成了地中海中僅有的幾個大三角洲。大西洋表層水的不斷注入是地中海海水的主要補充來源。其海水循環的最穩定組成部分為沿北非海岸經直布羅陀海峽注入的海流。整個地中海海盆構造活躍,常有地震發生。是世界上強地震帶之一。這里水下地殼破碎、地震、火山頻繁,世界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即分布在本區。
西西里島與非洲大陸之間有一海嶺將地中海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西地中海中有3個由海嶺隔開的主要海盆。由西向東分別為:阿爾沃蘭海盆、阿爾及利亞海盆和第勒尼安海盆。地中海東部為愛奧尼亞海盆(其西北為亞得里亞海)和勒旺海盆(其西北為愛琴海)。地中海中的大島嶼有馬略卡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克里特島、塞普勒斯島和羅得島。海域中的南歐三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科西嘉島等島嶼,將地中海分成若干個小海區:利古利亞海、第勒尼安海、亞得里亞海、伊奧尼亞海、愛琴海等。地中海海底起伏不平,海嶺和海盆交錯分布,以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到非洲突尼西亞一線為界,把地中海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地中海要比西地中海大得多,海底地形崎嶇不平,深淺懸殊,最淺處只有幾十米(如亞得里亞海北部),最深處可達4000米以上(如愛奧尼亞海)。有的地方,一條航行著的船隻,船頭與船尾之間,水深相差竟有四五百米之多。
1970年,地理學家Kenneth J. Hsu 和 William B.F. Ryan曾在海洋調查船Glomar Challenger號上致力收集調研資料。這次特別巡航的一個目的是調查地中海的地層以及解決關於其地質歷史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有關地中海地區無脊椎動物(沒有脊椎的動物)600百萬年前發生劇變的證據。大部分古老的生物都幾乎滅絕了,盡管一些頑強的種類得以生存。一些動物成功地遷移到了大西洋。不久後,這些動物又回來了,並帶回來新的物種。為什麼這最近的動物滅絕和遷移會發生呢?
Glomar Challenger號上科學家們的另一個任務是嘗試去確定深埋在地中海海底穹頂狀巨塊的起源。這些結構在早些年被回聲探測器探測過,但是它們在探測過程中從未被穿透。它們是像美國海灣海岸一帶的含鹽圓頂狀巨塊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在地中海海底之下會有這么多堅硬的結晶鹽呢?
帶著這些清楚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科學家們登上Glomar Challenger號前往地中海尋找答案。1970年8月23日,他們恢復了一個樣本。這個樣本由石膏鵝卵石和火山岩碎塊組成。周圍沒有鵝卵石被發現,這可能說明這些小石頭不來自附近的大陸。接下來的日子裡,隨著海底岩層穿透實驗的進行,石膏固體樣本被不斷地放在甲板上。而且,這些膏狀物的組成和結構特性表明它們形成於沙漠。在石膏層上下的沉積物中包含了微小的海洋生物化石,這說明了是開放性的海洋環境。當鑽到地中海盆地中心的最深處時,科學家們從鑽管中獲得了堅實的、光亮的結晶鹽。跟結晶鹽相互嵌在一起的薄層像是被風吹起的泥沙層。
時間明確地闡明了一個假設。調查者們構思了這樣的理論:大約2000萬年前,地中海是一條寬闊的航道,它通過兩條狹窄的海峽與大西洋連接。地殼運動封閉了海峽,被陸地包圍的地中海也開始蒸發。由蒸發引起的越來越高的鹽度造成無脊椎動物種類的滅絕。只有一些能抵抗高鹽度條件的物種保留下來。隨著蒸發的繼續進行,鹽水濃度太高以致硬地層的硫酸鈣發生沉澱。在盆地的中間深處,剩餘鹽水的持續蒸發形成更多的可溶的氯化鈉(鹽)。後來,在上層沉澱物的重壓下,鹽向上形成了含鹽的圓頂。然而在這之前,地中海是一個3000米深的大沙漠。然後,550萬年前發生了洪水。作為地殼調整和斷層作用的結果,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羅陀海峽打開了,水流像瀑布一樣壯觀地涌回地中海。湍急的水流沖擊並摧毀了堅硬的含鹽層,使把它們磨成了Challenger號獲得的第一份樣品中所觀察到的鵝卵石。隨著盆地的填充,普通的海洋生物又回來了。不久後海洋軟泥層開始在老的硬地層上堆積。
鹽、石膏、動物區系的變更,還有不尋常的沙礫層都為地中海曾經是塊沙漠的理論提供了充分的證據。
⑦ 密西西比河的地理位置
密西西比河地理位置:北美洲。
密西西比河發源於落基山脈東部的最大支流密蘇里河的源頭起算,長6020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的艾塔斯卡湖,南達墨西哥灣,東接阿巴拉契亞山脈,西至落基山脈,流域面積322萬Km²,約佔北美洲面積的1/8。
密西西比河匯集了共約250 多條支流,西岸支流比東岸多而長,形成巨大的不對稱樹枝狀水系。水量豐富,近河口處年平均流量達1.88萬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為北美洲河流之冠,與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積計算,是僅次於南美洲亞馬遜河和非洲剛果河,位居世界第三流域面積(約310萬Km²)的大河。
(7)棉船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密西西比河的上中下游:
1、源頭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聖保羅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密西西比河上游也包括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密蘇里河的河口以上幹流部分,實際上是包括整個密蘇里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本身的上游流域,全長達4300多千米。它首先流經落基山地,河流分割山地,水系復雜,支流如辮,形成許多風景秀麗的峽谷。
2、密西西比河的中遊河段比較短,一般從密蘇里河與密西西比河匯合處算起,到俄亥俄河河口為止,全長320千米。主要包括如果加上兩岸先後匯入奇珀瓦河、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諾伊河、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的長度,則總長度可以達到1373千米。
3、在地理學家看來,密西西比河下游長期以來便是一個曲折蜿蜒、泥沙淤積的河流典型;河道在氾濫平原上形成無數彎曲,結果留下許多曲流遺跡、弓形湖、牛軛湖和沼澤回水。密西西比河的下遊河段是從俄亥俄河河口起一直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河口部分,全長1570千米。主要支流有懷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
⑧ 10.韓國和日本各自的主要造船基地的名稱和地理位置。
找五個農產品出口國,並說出他們出口什麼
1,美國 60%的農產品加工後外銷,是世界第一 大出口國 棉花 糧食
2,法國 畜產品 水果產 品 食糖
3,荷蘭 花卉出口佔世界總出口的 51%, 具有支配性地位 蔬菜產品出口
4,澳大利亞 糧食 棉花
5,巴 西 畜產品 食糖 棉花
五個向我國大量出口原油的國家,並說出他們的運輸方法和路線
伊朗:海運、伊朗-馬六甲-南海-中國
伊拉克:同上
俄羅斯:管道、俄羅斯-新疆
奈及利亞:海運、奈及利亞-好望角-印度洋-中國
委內瑞拉:海運、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中國
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主要的工業基地和經濟方位
((閉卷根據分值語言自己組織,開卷就照抄))
(簡單的回答)
印度:1.印度東北鋼鐵和機械中心:東北錳,煤,鐵豐富
2.孟買棉紡織剛業中心:德干高原棉花產區
3.加爾各答麻紡織工業中心:恆河三角洲黃麻產地
4.班加羅爾軟體工業中心:交通,自然,人才優勢
(復雜的)
印度
1)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工業區。這里是全國最早形成的工業區,是印度鋼鐵、印度最大的麻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2)以孟買—浦那為中心的工業區。工業產值佔全國1/6,已顯著領先於其他工業區。棉紡工業長期居優勢地位,佔全國30%。此外,機械、化工、煉油等部門在國內均有突出地位,已成為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以阿默達巴德為中心的工業區。周圍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產地。以傳統工業為主,棉紡織業和油脂工業在國內居首位,水泥、化工兩部門地位突出。
(4)以馬德拉斯—班加羅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發展最快的工業區,規模已接近於加爾各答區。區內集中了電力、飛機製造、造船、煉油等工業部門,以及航空、電子、電機等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
(5)以那格浦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區,有印度的「魯爾區」之稱。它接近主要煤炭產地,煤和鋼鐵產量均佔全國的3/4,電力、重型機械、化工、非金屬產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內地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巴基斯坦
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託港口卡拉奇出口農產品
巴基斯坦主要工業區
一、旁遮普省境內工業區
二、信德省境內工業區
三、西北邊境省境內工業區
四、俾路支省境內工業區
亞洲五條主要大河,並說出它們的經濟地理意義
長江 農業灌溉,航運 水力發電
黃河 農業灌溉,航運 水力發電
恆河 農業灌溉,航運
印度河 農業灌溉,航運
湄公河 農業灌溉,航運
歐盟五個主要海港,並說明各自經濟地理意義
荷蘭鹿特丹 (世界第一大港 區位十分重要)
法國馬賽 (地中海大港)
英國愛丁堡 (北海原油的輸出基地)
德國漢堡 (扼守波羅的海 北海)
義大利那不勒斯 (老牌地中海港口
五個主要農產品消費國和主要的農產品種類. (我找不到)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小麥、玉米、豬肉、油籽、植物油和棉花消費國
美國 水果、蔬菜、花卉
日本 水果
例舉五個向我國出口大量文化產品的國家並說明他們文化遺產的品種 (汗,什麼叫文化遺產的品種?是種類吧,種類只分精神和物質)
日本 影視,歌曲,加工技術 創意產品 精神文明
美國 信息產品 精神文明
義大利 服裝 物質文明
德國 汽車 物質文明
俄羅斯 高端技術 理論 精神和物質文明
韓國和日本主要造船基地,名稱,位置
韓國幾大造船企業——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現代尾浦造船、韓進重工、STX造船等都集中在韓國東南角沿海地帶的蔚山、釜山、鎮海和巨濟島三角沿海一線,形成了韓國船舶工業中心基地,大量的船機、船舶配套設備製造企業也集中在這一三角地帶。
橫須賀、神戶、長崎、大阪是日本的主要造船工業中心。2008年01月13日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說,日本JFE集團和IHI(原石川島播磨重工業)開始就年內合並造船業務開始進行談判。如果雙方實現合並,將打造出日本最大的造船公司
六個地方對中國經發展的意義(北美貿易區、歐盟、東盟、拉美、非洲等)
看不懂,只有5個……你自己找找吧,這些題瞎說都有分
馬六甲海峽的困局(被封鎖,有無其他的路線到印度洋)
路線之一:雲南——緬甸——印度洋
路線之二:西藏亞東——印度——孟加拉——印度洋
路線之三:新疆——巴基斯坦——印度洋
路線之四:南海航運通過爪哇海,往西到達印度洋
索馬裏海盜的猖獗,中國海軍派兵護航,這件事情影響中國和哪些地區(以色列、埃及、約旦、地中海周圍、大西洋東岸)
???????他問什麼?都有影響……..
高速鐵路系統的經濟地理意義 (自己組織)
高速鐵路在客運市場有四大優勢:一是速度快。在旅行距離1000公里范圍內,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二是安全可靠。日本新干線自運營以來,幾十年沒有發生過列車顛覆和旅客傷亡事故,法國高速鐵路10多年來始終保持安全運營的良好紀錄。三是經濟實惠。選擇高速鐵路旅行比乘坐飛機和汽車更經濟劃算。四是運載量大。一條四車道高速公路年運量最大不超過8000萬人,一條雙線高速鐵路年運量可達1.5億人。特別是高速鐵路在城際間開行高密度、公交化、編組靈活的動車組列車,其載客量是公路、民航無法比擬的。
我國人口眾多、內陸深廣,解決大規模人口流動問題,最安全、最快捷、最經濟、最環保、最可靠的交通方式是高速鐵路。中國鐵路決定把發展客運高速作為實現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方向。
港珠澳大橋對廣東省的影響
建設直通的港珠澳大橋,既使珠江東西兩岸、澳門和香港連成一線,更使天塹變通途,為泛珠江三角洲地區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拓展腹地資源利用、發展與國際市場的經濟貿易往來等方面奠定重要的交通基礎條件。將有效完善交通網路結構,提高城市通達度。
將加速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提升泛珠江三角洲綜合競爭力。
不僅有利於香港西部地區的開發和新的交通網路的建設,而且對保持香港經濟繁榮,強化亞太地區金融、貿易、信息、航運等中心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支撐推進作用,並且對縮短珠江西岸和澳門地區與香港的距離,發揮珠江西岸廣闊腹地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優勢,增強香港對其輻射影響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徹底改變三地之間過分依賴水運通道的被動局面,這不僅將大幅度提高香港與澳門、珠海間運輸能力,而且增強了運輸通道抵禦惡劣天氣的能力,提高了運輸通道的保障率。
斯里蘭卡政府軍消滅了蒙古組織對中國的經濟的影響 (被驢壩和諧了)
沒影響………..
⑨ 寧波在浙江的地理位置
寧波在浙江的地理位置如下所示:
寧波地處我國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位於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寧波市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千米(統計年鑒公布的陸域面積是以0米等深線起算),其中市區面積為3730平方千米。全市海域總面積為8355.8平方千米,岸線總長為1594.4千米,約佔全省海岸線的24%。全市共有大小島嶼614個,面積255.9平方千米。
(9)棉船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寧波市域內植被分布南北差異不大,而東西方向差異明顯。主要森林植被為馬尾松,市域南北皆有分布,栽培經濟作物則大都適應性較強。
隨海拔差異,自西向東依次分布有針葉林、闊葉林、栽培植物和濱海植被。針葉林分布於山頂,多為次生演替形成,部分保護較好地區也有針闊混交林。750米以下山地、丘陵分布有闊葉林,相當一部分為人工造林形成。
天童森林公園、瑞岩寺林場、寧海南溪溫泉等處保存有闊葉林原始群落。栽培植物多位於海拔50米以下,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人工栽培林木。灘塗和濱海荒地則分布有鹽蒿、蘆葦等耐鹽植物。
⑩ 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處在亞洲的東部專,太平洋的西屬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日本地形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拓展資料:
日本(英語:Japan),全稱日本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國土被海完全包圍,並無與任何國家的陸地相連。西面的日本海對岸是俄羅斯、北朝鮮及韓國,西南面的東海面向中國大陸及台灣,南面面向菲律賓海的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