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的自然地理環境
❶ 韶關的介紹
韶關市地處廣東省的北部,廣東省轄市,,重工業城市,粵北地區經濟中心。位於省境北部、北江上游、湞、武二水交會處。西北面、北面和東北面與湖南郴州市、江西贛州市交界,東面與河源市接壤,西連清遠市,南鄰廣州市、惠州,市南連珠江三角洲,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城市歷史,是粵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現轄湞江區、武江區、曲江區、仁化縣、始興縣、翁源縣、新豐縣和乳源瑤族自治縣,代管樂昌市、南雄市兩個縣級市。全市9個街道辦事處,94個鄉鎮,1204個行政村,總人口286.7萬,總面積1824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約153人,每行政村約1645人,14.1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856平方千米,人口99.15萬。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韶關古稱韶州,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有著2100多年的城市歷史,歷史上的韶州被譽為「嶺南名郡」,孕育了以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學家廖燕為傑出代表的大批歷史名人。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華寺因此成為禪宗的「南宗祖庭」。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造就了韶關良好的人文環境,民風淳樸,社會安定,是全省社會治安最好的地區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韶關全景(16張)區位優越,交通發達。韶關自古以來就是華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與華南沿海之間最重要的陸上通道和關口,粵湘贛交界地區商品集散中心,粵港澳輻射內陸腹地的「黃金通道」。韶關是國家規劃發展的一級鐵路樞紐和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全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區位交通綜合優勢十分明顯。武廣客運專線、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生活圈」,區位交通優勢大大提升。 資源豐富,生態優越。韶關是廣東省旅遊資源最豐富、旅遊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區之一,擁有世界級、國家級景區景點17處和省級及以下景區景點100多處。包括丹霞山、南華禪寺、珠璣巷、馬壩人遺址、梅關古道、廣東大峽谷、滿堂客家大圍、必背瑤寨等大批旅遊景區,成為無數海內外遊客嚮往的旅遊休閑目的地。韶關物種資源豐富,森林資源居廣東省首位,是全國重點林區,被譽為華南生物基因庫。人均擁有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居全省地級以上市第一位。土地面積1.8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十分之一強。韶關的林地面積、林木綠化率、活立木蓄積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韶關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49種,其中儲量位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5種,居第一位的有23種。 基礎厚實,保障可靠。韶關是廣東老工業基地,擁有較好的研發基礎和製造技術,形成了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煙草、機械製造、制葯、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韶關又是特色鮮明的農業大市,已形成優質稻、優質蔬菜、優質畜禽、優質魚、煙草、特色水果、竹類等七大主導產業,每年生產大量的優質農產品和輕工業原材料。韶關是廣東省重要的電力生產基地。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400萬千瓦,供電可靠率達100%。韶關是廣東省重要的技工教育培訓基地,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規模在全省地級市中名列第一,技工學校在校生佔全省的十分之一強,還擁有大量技術熟練的產業工人。 改革開放以來,韶關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雄厚的經濟基礎,穩步推進各項改革,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增長質量不斷提高。 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71.73億元(當年價),同比增長10.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312元,增長9.7%。全年接待旅遊者人數1226.0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1.38億元,分別增長17.4%和35.7%。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❷ 急尋關於韶關地理的資料!!!
說到韶關,可以用12個字來概括——「歷史名城、山青水秀、民族風情」,它的歷史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 這里原先被稱為韶州,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底」形城市,在軍事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勢;在商貿上則是「一吏當關,萬物難出」,各種商品貨物,均有東、西、北三關把守,後來商賈們就將這里稱為韶關。
由於韶關地處山區,因而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加之韶關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因而當地的旅遊景觀十分多姿多彩,是粵北的旅遊中心。韶關有國家級風景區丹霞山,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南華寺,著名的「馬壩人」出土處、「石峽文化」遺址獅子岩,有「地下宮殿」之稱的古佛岩,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梅嶺古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珠磯巷,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獵場乳源南水狩獵場,乳源的必背瑤寨等等。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0751
郵編:512000
面積:1.86萬平方公里
人口:310多萬
位置:廣東省北部,北江中上游,與清遠相鄰,北部與湖南和江西交界。
區劃:下轄曲江區、湞江區、武江區、始興縣、南雄縣、仁化縣、翁源縣、新豐縣、乳源瑤族自治縣、樂昌縣。
景觀:丹霞山、乳源大峽谷、南華寺等。
韶關市位於廣東省北部,東與江西緊鄰,西與廣西接近,北與湖南連壤,現轄樂縣市(縣級)、曲江、仁化、乳源、南雄、始興、翁源、新豐1市7縣及北江、武江、湞江3個區。全市擁有142個鄉(鎮),總面積1859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44.75平方公里,建成區47.48平方公里。市花為杜鵑花。
韶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10萬年前,人類祖先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躬耕勞作。舉世聞名的「馬壩人」,便是因其在韶關馬壩發現而得名。韶關是歷史上嶺南有名的重鎮,三國時吳主孫皓於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設始興郡,治所在曲江(今韶關市區),為韶關立郡之始。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取韶石山的「韶」字改設韶州府。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縣武水邊開設稅關。清康熙九年(1870年),將原設在南雄的太平關移至曲江縣。以後又在曲江城北門增設旱關,往來商賈必經韶州,人稱之為「過關」。「韶關」之名由此而得,並沿用至今。
韶關市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礦產資源蘊藏量大,擁有礦床、礦點1200多處,是全國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現已發現的礦種有70多種,佔全省的三分之二,其中鉛、銀、鋅、儲量分別居全國二、三位,鎢、銻、銅、鉍、鈾、煤、砷、鐵和石灰岩、白雲石等儲量居全省的前茅,大理石、花崗岩石、輝綠石、重晶石等也十分豐富。
韶關還是全國的重點林區和廣東省的林木基地,1992年全市實現綠化達標。全市山區野生動物繁多,野生植物2000多種,野生菌種500多個,經考察發現屬國內新紀錄的169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韶關市的經濟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韶關堅持改革開放,打開山門,先後同歐洲、亞洲、美洲、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
韶關是廣東省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基礎原材料生產基地,也是工業門類較為齊全的新興工業城市,擁有機械、紡織、煤炭、電力、冶金、鑄鍛、建材、森工、輕工、化工、醫葯、電子、食品等工業。
全市機械工業力量雄厚,擁有各類機床及鑄壓設備,加工生產能力在省內僅次於廣州市。紡織工一已形成服裝、棉紡織、印染、毛紡、針織、復制等較強的綜合生產能力格局。輕工、森工、食品等行業也已自成體系,發展較快。冶金工業在全省占舉足輕重的位置。紡織業是廣東的四大基地之一,紡織能力雄厚,擁有現代先進的氣流紡1600頭,紗錠近20萬錠。韶關醫葯工業已成為廣東最大的葯源生產基地。
韶關盛產糧食、花生、茶葉、水果、煙葉、甘蔗、黃豆、蠶繭、葯材、毛竹等,其中仁化的「白毛尖」茶葉,始興的花菇、樂昌的馬蹄、香芋等遠近聞名。近幾年來,韶關大力發展「三高」農業,農業經濟正朝商品化、基地化方向發展。
❸ 韶關的環境有何變化
說的空氣環境嗎,其實韶關的空氣質量在廣東還是很高的,因為是三江六岸,多水,專所屬以很好的空氣質量,而且是在山區,韶關市區的空氣比廣州的好,除了韶關西聯那邊的工業區,韶關的環境還是很好的,一些縣區的空氣也是的,比如乳源,那裡的旅遊區很多,所以空氣很好,新豐有個大水庫,仁化有個丹霞,始興有個車八嶺,那裡比較少人,所以很清靜,水也是很清澈冰涼,還有南雄,去梅關,馬壩就要去沙溪那邊,那邊的大山也是很可以的,比如那裡的南華寺,可是千年古寺,挺靈驗的,而且深林也是很好,樂昌我就比較少去了,希望能幫到你哦
❹ 韶關地理資料
說到韶關,可以用12個字來概括——「歷史名城、山青水秀、民族風情」,它的歷史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 這里原先被稱為韶州,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底」形城市,在軍事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勢;在商貿上則是「一吏當關,萬物難出」,各種商品貨物,均有東、西、北三關把守,後來商賈們就將這里稱為韶關。
由於韶關地處山區,因而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加之韶關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因而當地的旅遊景觀十分多姿多彩,是粵北的旅遊中心。韶關有國家級風景區丹霞山,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南華寺,著名的「馬壩人」出土處、「石峽文化」遺址獅子岩,有「地下宮殿」之稱的古佛岩,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梅嶺古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珠磯巷,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獵場乳源南水狩獵場,乳源的必背瑤寨等等。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0751
郵編:512000
面積:1.86萬平方公里
人口:310多萬
位置:廣東省北部,北江中上游,與清遠相鄰,北部與湖南和江西交界。
區劃:下轄曲江區、湞江區、武江區、始興縣、南雄縣、仁化縣、翁源縣、新豐縣、乳源瑤族自治縣、樂昌縣。
景觀:丹霞山、乳源大峽谷、南華寺等。
http://www.rrly.com/attraction/guangdong/shaoguan/
http://www.eq521.com/luyou/dhl/saoguan/sgjj.asp
韶關市位於廣東省北部,東與江西緊鄰,西與廣西接近,北與湖南連壤,現轄樂縣市(縣級)、曲江、仁化、乳源、南雄、始興、翁源、新豐1市7縣及北江、武江、湞江3個區。全市擁有142個鄉(鎮),總面積1859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44.75平方公里,建成區47.48平方公里。市花為杜鵑花。
韶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10萬年前,人類祖先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躬耕勞作。舉世聞名的「馬壩人」,便是因其在韶關馬壩發現而得名。韶關是歷史上嶺南有名的重鎮,三國時吳主孫皓於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設始興郡,治所在曲江(今韶關市區),為韶關立郡之始。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取韶石山的「韶」字改設韶州府。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縣武水邊開設稅關。清康熙九年(1870年),將原設在南雄的太平關移至曲江縣。以後又在曲江城北門增設旱關,往來商賈必經韶州,人稱之為「過關」。「韶關」之名由此而得,並沿用至今。
韶關市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礦產資源蘊藏量大,擁有礦床、礦點1200多處,是全國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現已發現的礦種有70多種,佔全省的三分之二,其中鉛、銀、鋅、儲量分別居全國二、三位,鎢、銻、銅、鉍、鈾、煤、砷、鐵和石灰岩、白雲石等儲量居全省的前茅,大理石、花崗岩石、輝綠石、重晶石等也十分豐富。
韶關還是全國的重點林區和廣東省的林木基地,1992年全市實現綠化達標。全市山區野生動物繁多,野生植物2000多種,野生菌種500多個,經考察發現屬國內新紀錄的169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韶關市的經濟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韶關堅持改革開放,打開山門,先後同歐洲、亞洲、美洲、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
韶關是廣東省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基礎原材料生產基地,也是工業門類較為齊全的新興工業城市,擁有機械、紡織、煤炭、電力、冶金、鑄鍛、建材、森工、輕工、化工、醫葯、電子、食品等工業。
全市機械工業力量雄厚,擁有各類機床及鑄壓設備,加工生產能力在省內僅次於廣州市。紡織工一已形成服裝、棉紡織、印染、毛紡、針織、復制等較強的綜合生產能力格局。輕工、森工、食品等行業也已自成體系,發展較快。冶金工業在全省占舉足輕重的位置。紡織業是廣東的四大基地之一,紡織能力雄厚,擁有現代先進的氣流紡1600頭,紗錠近20萬錠。韶關醫葯工業已成為廣東最大的葯源生產基地。
韶關盛產糧食、花生、茶葉、水果、煙葉、甘蔗、黃豆、蠶繭、葯材、毛竹等,其中仁化的「白毛尖」茶葉,始興的花菇、樂昌的馬蹄、香芋等遠近聞名。近幾年來,韶關大力發展「三高」農業,農業經濟正朝商品化、基地化方向發展。
Copyright ? 2006 金農網,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agri.com.cn/maps/agri_com_cn_small_map_440200.html
一、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1、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2、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
3、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
4、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5、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1、197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最發達、具市場活力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 。
2、廣東文化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的主體。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3、嶺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語言認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遷的中原漢文化)、海外文化(即舶來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組成,其內涵豐富多彩。
4、廣東文化涵蓋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畫派、戲曲音樂、工藝美術、民俗節慶、宗教文化、飲食文化、語言文化、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又分為廣府文化、廣東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5、廣東語言狀況復雜,除粵北、粵東、粵西有瑤語、壯語、畲語、標話及歸屬不明的漢方言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粵北土話)等,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廣東本土漢語方言粵語(包括能古話)、客家語(包括涯話)、閩語。
(5)韶關的自然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廣東省行政規劃特徵為:
1、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粵西: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粵北:韶關、清遠、梅州、河源。
2、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 ,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3、廣東省下分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
❻ 韶關國家森林公園的地理環境
該區是進入公園大門後的第一個景區,有蓮池映月,鵑山響水,玉蘭香醉,珍木盆專景等屬四個景點。
蓮池中生長著睡蓮和各種各樣的蓮花,池岸婉然曲折。大門後左側山坡沿小徑向上攀登即進入一片以木蘭科樹木組成的香花林。香花林下山腳一片平緩山坡是森林燒烤場,蓮池之水源頭就在這里。在這一景區還設有山泉游泳池。 韶陽樓共五層,高42.8米,五層取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為中國傳統哲學構成世界精華元素之精蘊,寓意人們憑欄樓上,發思古之幽情,觀今朝之昌盛,暢未來之美景。門票3元/人
❼ 韶關的區位優勢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韶關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這里有12.9萬年前的早期智人代表馬壩人化石和新石器時代石峽文化遺址,有溝通嶺南與中原的第一通道——梅關古道,有被珠三角人稱為「七百年前桑梓鄉」的珠璣巷。
今天,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框架下,韶關由小珠三角的邊緣地帶一下子成為泛珠三角的中心地帶。韶關正發揮這一區位優勢,建粵北特色文化大市,打造粵湘贛邊的經濟中心乃至泛珠三角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旅遊基地。
京珠高速公路的投入使用,對於發揮韶關的區位優勢,開發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工業、農業、第三產業,促進全市經濟的快速、高效 ... 京珠高速公路建成後,能夠充分發揮「承南啟北」的韶關區位優勢,實施「南延北拓」戰略,形成「境外市場境內開發,境內市場南北。
文化方面: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ly/dlzz/200406280636.asp
經濟方面:
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ptbweb/three/one/200606060909.htm
綜合產業: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zt/rdzt/040329gd/200406280006.asp
❽ 韶關的地形地貌是怎樣的
韶關的地質地貌 :
地處南嶺山脈南部,全境在大地構造上處於華廈活化陸台的湘粵褶皺帶。地質構造復雜,火成岩分布極廣,地層發育基本齊全,岩溶地貌廣布、種類多樣,岩類以紅色砂礫岩、砂岩、變質岩、花崗岩和石灰岩為主。在地質歷史上屬間歇上升區,流水侵蝕作用強烈,造成峽谷眾多、山地陡峻以及發育成各級夷平面,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構成粵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為蔚嶺、大庾嶺山地,長140公里;中列為大東山、瑤嶺山地,長250公里;南列為起微山、青雲山山地,長270公里。其間分布兩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樂昌盆地、韶關盆地和翁源盆地。紅色岩系構成的丘陵、台地分布較廣,特徵顯著。仁化丹霞山一帶以獨特的紅岩地貌聞名於世,2010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面積約280平方公里,山群呈峰林結構,有各種奇峰異石600多座。南雄、坪石等盆地屬紅岩類型,南雄盆地幅員較廣,岩層有十分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全市境內山巒起伏,高峰聳立,中低山廣布。北部地勢為全省最高,位於乳源、陽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為廣東第一高峰。南部地勢較低,市區海撥在最低35米。
❾ 韶關的地理位置、地形概況、氣候情況、著名景點、主要物產
位於廣東北部比較山位於南嶺南坡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雪旅遊資源比較豐富南華寺六祖慧能師前修行植物資源豐富韶關的地理位置、地形概況、氣候情況、著名景點、主要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