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虞城地區地理位置
㈠ 山東省虞城縣是哪個市
截至2019年12月,虞城縣不屬於山東省,虞城縣屬於河南省商丘市。
虞城縣,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位於北緯33°43'~34°52'和東經114°49'~116°39'之間。縣境東西寬47.5公里,南北長67.6公里,面積1485平方公里,周邊與4區3縣相鄰。西靠梁園區、商丘新區和睢陽區,北鄰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東接夏邑縣、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南連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
虞城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高程在39m~58m之間,自然坡降為1/5000~1/6000。因黃河決口、泛濫,形成三種明顯的微型地貌。在區域性地質構造上,位於華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緣,為巨厚的新生界鬆散沉積物覆蓋。
(1)商丘虞城地區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12月,虞城縣轄城關鎮、界溝鎮、站集鎮、營郭鎮、杜集鎮、木蘭鎮、谷熟鎮、大楊集鎮、利民鎮、張集鎮、鄭集鎮、田廟鎮、劉店鎮、沙集鎮、聞集鎮、大候鎮、李老家鎮、稍崗鎮、古王集鎮、芒種橋鎮、喬集鄉、鎮里固鄉、劉集鄉、黃冢鄉。具體介紹以下鄉鎮:
1、界溝鎮位於虞城縣最南端,兩省三縣結合部,南臨華佗故里安徽省亳州市,東襟孔子故里河南省夏邑縣,西毗京九鐵路木蘭站和商荷、商亳高速。
2、沙集鎮位於徐州市睢寧縣東部,總面積65.18平方千米,東臨宿遷,西靠徐州,南接安徽,北望山東。
3、鎮里固鄉位於商丘市虞城縣東北部,兩省三縣結合處,東與安徽碭山接壤,南與夏邑毗鄰,亞歐大橋—隴海鐵路與310國道橫穿境內,分別與京九鐵路、105國道構成兩個黃金十字架。
㈡ 虞城縣在哪個市
河南省商丘市
虞城縣,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豫、魯、皖三省交界處,地處商丘市區東部,西鄰商丘新區,是全市距離商丘中心城區最近的縣。
虞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境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橫穿東西,京九鐵路、濟廣高速公路、105國道、豫203省道縱貫南北。
(2)商丘虞城地區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1、地質地貌
虞城縣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中部,位於華北平原南部,舊有「三崗,十八固,二澤」,「一故堤」。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高程在39m~58m之間,自然坡降為1/5000~1/6000。因黃河決口、泛濫,形成三種明顯的微型地貌。在區域性地質構造上,位於華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緣,為巨厚的新生界鬆散沉積物覆蓋。
2、氣候特點
河南省虞城縣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無霜期216天。虞城縣地處中緯度,屬於東部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和雨量變化顯著,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溫潤,冬季寒冷乾燥。
年平均風速3.1m/s,年均氣溫為14.1℃,年均降水量726.5mm。1988年虞城縣氣象局被河南省氣象局評為優秀縣局。2002年被商丘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同年被河南省氣象局評為「十佳」縣局。
㈢ 虞城在哪省
虞城縣 郵編476300 區號0370
位於河南省東部,和山東、安徽二省相鄰,屬商丘市。面積1558平方千米,人口106.78萬。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C,年降水量為726.5毫米,無霜期271天。區內已形成以腸衣、汽車配件、機械製造等為主體的工業生產體系;主要土特產有總統粉皮、豆腐乾、山羊板皮、安哥拉兔毛等。旅遊景點有木蘭祠、伊尹墓、商均墓、金樓白蓮教等。
河南省虞城縣地處中華民族發祥地的中原腹地,建縣已有1400餘年。這里自古人才輩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奴僕出身的宰相、最早發明湯葯的伊尹,號稱字聖的造字鼻祖倉頡,最早發明秫酒的造酒鼻祖杜康,巾幗英雄花木蘭等,都赫然寫在虞城的史冊上。虞城現有人口108萬,總面積1558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無霜期216天,是一天充滿希望和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熱土。
虞城區位優越,十縣通衢,投資環境優良。境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豫36公路、豫04公路橫穿東西,京九鐵路、商亳高速公路、 105國道、豫203公路縱貫南北。京九鐵路在虞城縣境內建有虞城、李新集、木蘭、伊尹四個火車站。西距商丘僅20公里、鄭州220公里,東距徐州120 公里,北到北京700公里,南到深圳1400公里,東南到南京400公里、到上海700公里,區位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國道、省道以上干線公路200多公里,縣、鄉村公路1100多公里,已實現了行政村通油路。縣內建有11萬伏變電站3座,3.5萬伏變電站12座,年供電能力6億千瓦時。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已達9萬門,移動通信和無線尋呼實現系統實現了無縫覆蓋,可通達世界各地。開通了網際網路、寬頻網,有線電視已進入鄉村。城區規劃面積15 平方公里,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工業園以其優越的區位吸引著廣大客商,2002年初被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東西部合作示範區"。縣城區內文化、衛生、金融、保險、賓館、餐飲等各種服務設施齊全,因距商丘僅20公里,有4條交通干線相連,還可方便利用商丘市的各種服務設施。
虞城縣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逐步向名優產品規模化、商品生產基地化、科技服務網路化、社會服務系列化、農村經濟現代化方向發展。縣委、縣政府提出"優化農業"發展戰略,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做活農村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為了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2000年初縣委、縣政府引導幹部走出機關,帶領農民奔小康,干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搞高效農業示範開發,成立農業綜合開發公司27個,充分發揮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和區位優勢,機關幹部示範帶動搞營銷,形成千軍萬馬出虞城,風風火火闖市場的局面。同時,強力扶植龍頭企業,增強其帶動能力,形成"舞動龍頭闖天下,龍頭連著千萬家"的農村產業化發展新格局。省、市領導曾多次親臨虞城考察並予以贊揚,《河南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介紹了虞城縣、鄉機關幹部領辦高效示範園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的經驗,河南省委主要領導號召在全省推廣虞城經驗。
農業產業化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開創了新天地,已形成"三線""八園""十基地"產業化經營的新格局,現在虞城縣是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商品糧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優質紅富士蘋果基地、優質無籽西瓜基地、瘦肉型生豬生產基地。全縣糧食麵積110萬畝,年產糧食6億公斤。棉花面積30萬畝,年產優質棉45.5萬擔。果園面積30餘萬畝,年產優質果2億公斤。在中國1999昆明世博會中,"虞國花木蘭牌"紅富士蘋果獲得蘋果類大獎,"虞國花木蘭牌"酥梨、"虞國花木蘭牌"紅桃獲得銅獎。蔬菜面積26萬畝,年產蔬菜1.2億公斤。蘆薈、山葯、煙草、西瓜、大蔥等已形成規模。森林覆蓋率21%,被評為全國首批平原綠化達標縣。養殖專業戶1萬多戶,肉、禽蛋、奶產量分別為9萬噸、1.8萬噸、0.8萬噸。為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品位,虞城還強力實施無公害農業、有機農業和標准化生產,成為"河南省首家無公害水果標准化示範基地縣"。現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1家,市級5家,縣級16家。全縣已形成了一路一景、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特色產業群,集種植、觀光於一體的高效農業格局已經形成。
民營工業發展勢頭強勁。虞城縣發揮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現已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500多家,其中科迪集團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具有5萬噸罐頭、5萬噸方便麵、5萬噸速凍食品、10萬噸鮮奶加工生產能力。縣里以此為龍頭,實施奶業工程,現已有優質高產奶牛 6000多頭。商丘市木蘭棉紡織有限公司、虞城縣新世紀實業公司、萬新公司等一批企業集團迅速發展壯大,其中有8家企業成為創匯企業,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虞城縣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發展。是全國最大的腸衣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產品遠銷日本、美國、西歐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羊腸衣生產和出口量均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這里還是全國最大的鋼捲尺生產基地之一,固定資產千萬元以上的3家,固定組裝戶300多戶,年產鋼捲尺 1.5億個,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俄羅斯、韓國、緬甸、瑞士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豬毛加工業已成規模,從事豬毛加工業人數達2萬多人。還有張集鎮豫騰獸葯廠、界溝鎮的篩板加工、杜集鎮的鐵業加工等,在全國都擁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還涌現出了30多個各具特色的專業村。賈寨豆腐乾、界溝粉皮、劉店粉條等一批名優土特產採取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加工而成,以其獨特的風味享譽海內外。
燦爛的文化為虞城留下了豐富的旅遊資源,諸多歷史名人如司馬相如、高適、李白、蘇軾等都曾來虞城游覽,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在這里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著名的有杜康造酒發祥地、魏徵墓、倉頡墓、伊尹墓等,現已成為十分壯觀的旅遊景點,距京九鐵路木蘭站僅2公里的木蘭祠更是名揚海內外。2000年5月,國家郵政總局在商丘隆重舉辦了《木蘭從軍》系列郵票首發式,商丘市舉辦了兩屆木蘭文化節,花木蘭祠已收入《中國名勝詞典》,成為全國聞名的旅遊景點。現存黃河故道長堤在境內綿延近百里,春天鳥語花香,秋季碩果累累,地上果木蔥郁,水中蓮魚肥碩,更有田廟萬畝梨花開似雪,張集萬畝果園紅似火,與縣內的觀賞農業聯為一體,構築而成生態旅遊的新格局。
虞城熱忱歡迎國內外投資者來虞城投資興業,這里正努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和團結鼓勁的輿論環境,已形成講求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發展氛圍。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和工作環節,在全市率先成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實行一條龍服務,項目辦理手續由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一個部門承辦到底。對外來投資者的企業注冊登記和生產經營環境實行領導責任制;對投資企業建設,實行全方位服務。企業開工投產後,實行經常化服務。來虞城參與投資的管理人員及一切隨員,可免費辦理入戶手續。外來投資者,無論興辦哪種形式的企業,都依法享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目前,虞城縣有待投資的主要項目有:花木蘭風景區、工業園區道路、水廠等基礎設施建設;紡織、服務、箱包、電子組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蘋果、山葯、糧食、棉花、蘆薈、肉類等農副產品加工業;高效農業開發、黃河故道開發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虞城得天時而佔地利,享政通而悅人和,成為一片資源豐富、商機無限、充滿希望的熱土。
㈣ 虞城在商丘哪
虞城縣 郵編476300 區號0370 位於河南省東部,和山東、安徽二省相鄰,屬商丘市版。面積1558平方千米權,人口106.78萬。 虞城區位優越,十縣通衢,投資環境優良。境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豫36公路、豫04公路橫穿東西,京九鐵路、商亳高速公路、 105國道、豫203公路縱貫南北。京九鐵路在虞城縣境內建有虞城、李新集、木蘭、伊尹四個火車站。西距商丘僅20公里、鄭州220公里,東距徐州120 公里,北到北京700公里,南到深圳1400公里,東南到南京400公里、到上海700公里,區位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國道、省道以上干線公路200多公里,縣、鄉村公路1100多公里,已實現了行政村通油路。
採納哦
㈤ 商丘地理位置以及信息介紹!
商丘位於中國中東部、河南省東部,是中原地區東部門戶和特大城市 ,簡稱商或宋。回商丘是華夏文明答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中國著名古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商丘東臨黃海、西扼中原、北接齊魯、南襟江淮,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國家促進中部崛起的兩縱兩橫經濟帶的四大交匯城市之一。隴海鐵路、京九鐵路、鄭徐高鐵、商杭高鐵、連霍高速、濟廣高速、310國道、105國道等國家交通主幹道交匯處,是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㈥ 河南省虞城縣是哪個地區的
屬於河南省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和山東、安徽二省相鄰,屬商丘市。面專積1558平方千米屬,人口106.78萬。河南省虞城縣地處中華民族發祥地的中原腹地,建縣已有1400餘年。這里自古人才輩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奴僕出身的宰相、最早發明湯葯的伊尹,號稱字聖的造字鼻祖倉頡,最早發明秫酒的造酒鼻祖杜康,巾幗英雄花木蘭等,都赫然寫在虞城的史冊上。
㈦ 商丘市虞城有多少人口地理位置在哪
候鄉 代碼:411425208 26165 50平見米左右
2006轄36村委:候東村、候西村、張菜園村、張樓村、西劉樓內村、彭樓村、顧樓容村、湯樓村、花寺村、王莊村、張集村、周庄村、趙樓村、郭良庄村、張平樓村、宋集村、余樓村、姜樓村、聶樓村、馬各村、張庄村、營盤村、呂樓村、楊樓村、劉三樓村、李樓村、張洪樓村、王家村、王水坑村、劉庄村、謝家村、謝樓村、任樓村、竟樓村、韓樓村、東劉樓村
均收入5000左右 劃鎮能性太合並能太
㈧ 虞城縣有幾個鄉鎮說出來名字
截止2013年底虞城縣下轄19個鎮4個鄉:
19個鎮分別是:城關鎮、站集鎮、界溝鎮、木蘭鎮、杜集鎮、谷熟鎮、大楊集鎮、利民鎮、張集鎮、鄭集鎮、田廟鎮、沙集鎮、劉店鎮、聞集鎮、大候鎮、李老家鎮、稍崗鎮、古王集鎮、芒種橋鎮。
4個鄉分別是:喬集鄉、鎮里固鄉、劉集鄉、黃冢鄉。
虞城縣,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位於北緯33°43'~34°52'和東經114°49'~116°39'之間。縣境東西寬47.5公里,南北長67.6公里,面積1558平方公里,周邊與4縣1區相鄰。西靠睢陽區和梁園區,北鄰山東單縣,東接夏邑,南連安微亳州。
虞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境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橫穿東西,京九鐵路、濟廣高速公路、105國道、豫203省道縱貫南北。
(8)商丘虞城地區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虞城,為虞舜子商均封地,迄今已有4000餘年歷史。公元前21世紀,夏禹封舜子商均於此,稱有虞氏,後稱虞國;周時,虞屬東周,後屬魏地;秦設虞縣,屬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碭郡為梁國,虞縣屬梁國。
王莽新朝時期稱陳定亭。
三國、晉時屬魏地梁國。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縣。唐分全國為15道,虞城初屬河南道宋州睢陽郡。
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升虞城縣為東虞州。五代後梁時屬輝州。
後唐、晉、漢、周時屬歸德軍,宋時屬應天府。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改稱南京,虞城屬南京。
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年)沒於黃水,縣廢。
元憲宗二年(1252年)復立為縣,隸中書省,屬東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屬開封府歸德州。清代,虞城屬河南歸德府。
1914年6月虞城屬開封道。
1937-1945年日本侵華期間,屬日偽河南省豫東道。
1946年日本投降後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
1949年,虞城屬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8年商丘、開封二專區合並,屬開封專區。
1961年復置商丘專區(1969年改稱商丘地區),1997設商丘市,虞城屬商丘市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虞城縣
㈨ 河南虞城縣屬於哪個市
河南虞城縣屬於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豫、魯、皖三省交界處,位於北版緯33°43'-34°52'和東經114°49'-116°39'之間權,縣境東西寬47.5千米,南北長67.6千米,面積1485平方千米。
虞城縣地處中緯度,屬於東部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虞城縣境內地勢平坦,自然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率53%,
虞城縣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中部,位於華北平原南部,舊有「三崗,十八固,二澤」,「一故堤」。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因黃河決口、泛濫,形成三種明顯的微型地貌。在區域性地質構造上,位於華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緣,為巨厚的新生界鬆散沉積物覆蓋。
(9)商丘虞城地區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河南省虞城縣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無霜期216天。虞城縣地處中緯度,屬於東部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虞城縣氣候和雨量變化顯著,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溫潤,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風速3.1米/秒,年均氣溫為14.1℃,年均降水量726.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