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的鐵路樞紐地理環境
⑴ 蘭州的鐵路樞紐圖
蘭州樞紐
⑵ 蘭州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海陸位置、經緯位置、資源、人口
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處在東經102°30"-104°30"、北緯35°5"-38°之間,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在大西北處於「座中四連」的獨特位置。市 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層巒疊嶂,既體現了大西北的渾壯雄闊,又展現了江南的清奇秀麗。 蘭州,在西北地區處於「座中四聯」位置,是黃河上游經濟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和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的支撐點和輻射源,是我國東中部地區聯系西部地區的橋梁和紐帶,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樞紐。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於此,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貨運站和新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集配箱轉運中心,也是西部地區通信樞紐和信息網路中心。 蘭州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市區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氣溫11.2℃,年均降水量327mm,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蘭州市 面積132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32.18萬人(2009年)。 目前蘭州境內已探明各類礦床、礦點156處,35個礦種.非金屬礦相對豐富,有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石英岩、硅鐵石英岩、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岩儲量集中,運量儲量達3億噸,為硅鐵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後備資源。煤炭保有儲量為9.05億噸,主要開采地為窯街和阿干鎮兩礦,基本滿足蘭州的近期要求,水電資源,黃河上游甘肅段積石峽至黑山峽有8個梯級電站可供開發,此外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也可供開發。 蘭州市域內水資源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資源豐富,貫穿市域的黃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達337億立方米,且水量穩定,各季不封凍,含沙量也較小,可滿足城市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測全市每年地下水9.6億立方米。 全市有林業用地182550公頃,占總面積13.46%,其中有林空地90157公頃,進一步植樹造林潛力較大。天然草場面積為77萬公頃。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亦較豐富。野生植物總數約600種,有明顯經濟利用價值的種類占總數的40%,飲譽全國的甘肅特產甘草、當歸、黨參、麻黃、秦艽、鬼臼、祖師 麻等中葯材,在蘭州地區均有分布。野生動物有187種,珍稀動物有:黑鸛、藏雪雞、金錢豹、藍馬雞等。 全市土地面積為135.3公頃。其中,耕地21.9萬公頃,林地7.6萬公頃,牧草地76.5萬公頃,未利用的荒草地,鹽鹼地,沙地等近23.5萬公頃。土地資源可分3個類型,即:中低山林牧區,位於蘭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台蔬菜瓜果區,位於各河流的河谷階地;低山丘陵糧油區,分布於榆中北山,皋蘭縣西北部,永登縣秦正川等地帶。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5業開發潛力較大
⑶ 蘭州的地理區位優勢有哪些請從歷史、政治、自然環境等各方面因素作答
蘭州位於甘肅省中部,是甘肅省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也是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旅客集散地。是歷史上的軍事要塞,又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之一,古稱"金城為固若金湯之意"。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古代蘭州,是中國人民與亞、非、歐三大洲人民友好往來的交通要道,是長安進入西域的黃河三渡口之一,也是河西走廊的起點。古「絲綢之路」,唐僧玄奘(見西安大雁塔玄奘介紹)西去印度,馬可·波羅探險游歷,成吉思汗南征北戰,蘭州都是必經之路。
蘭州現轄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西固區、紅固區五區,及皋蘭、榆中、永登三縣,總面積13,086平方公里,有人口283萬,其中城市人口148萬。
蘭州地處中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有「陸都心臟」之說;蘭州盛產瓜果,有「瓜果城」之稱,鮮桃、白蘭瓜、黃河密瓜、麻皮醉瓜、籽瓜等二十多種瓜果都久負盛名。
蘭州市是沿絲綢古道尋古訪勝旅遊的熱點城市,文物古跡眾多,風景名勝各異。市內有黃河穿境而過,可沿濱河路綠色長廊欣賞黃河、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像,並參觀白塔山、中山鐵橋、省博物館、五泉山等景點;郊縣有興隆山、魯土司衙門、吐魯溝等景點。遊客可以在蘭州當地參觀游覽,也可從這里中轉到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青海塔爾寺及天水麥積山旅遊。
⑷ 在蘭州交匯的鐵路線
包蘭線從包頭到蘭州,隴海線從連雲港到蘭州,蘭新線從蘭州到烏魯木齊,因此鐵路樞紐蘭州經過的主要鐵路線是包蘭線、隴海線、蘭新線.根據題意.
故選:D.
⑸ 成蘭鐵路的地理環境
成蘭鐵來路位於四川省和自甘肅省境內,起於成都青白江區,經成都彭州市、廣漢、什邡、綿竹、安縣、茂縣、松潘至九寨溝縣,向北延伸連接在建蘭合鐵路的合作站。項目地處四川西北部和甘肅南部的龍門山、岷江、秦嶺三大斷裂帶,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較大。
為此,中鐵二院在設計時選擇相應的地震參數進行抗震設計和驗算。較其他運輸方式的抗震能力顯著提高,能夠為災後救援提供強大的運輸保障,是地震等特大自然災害發生時不可缺少的生命救援通道。繞避了嚴重不良地質區域和較大的地質斷裂帶,工程抗震標准也按照新的區域地震烈度等級劃分,並加強構造物抗震設計,採用了眾多抗震工程措施,能夠抵禦各種中小型規模的地質災害,較其他運輸方式的抗震能力顯著較高。
⑹ 寫出經過蘭州的鐵路樞紐的鐵路干線
蘭州鐵路樞紐,屬環形鐵路樞紐,通過環線連接隴海鐵路、蘭新鐵路、包蘭鐵迴路、蘭青鐵路、蘭渝鐵答路、成蘭鐵路、青藏鐵路、蘭新第二雙線、寶蘭客專線等9條鐵路干線,以及蘭合、蘭張、蘭天3條城際鐵路,形成一環十二射的樞紐格局。蘭州鐵路樞紐是以特大型客運站蘭州站、蘭州西(客)站和路網性編組站蘭州北(編組)站為主,輔之以秦川站、榆中站等客運站和蘭州西(編組)站、河口南站等樞紐輔助編組站,以及集裝箱中心、青白石站、大沙坪站、蘭州東站等貨運站組成,是中國西北最大的路網性鐵路樞紐。
⑺ 蘭州鐵路局的地理位置
蘭州鐵路局位於全國鐵路網西部東端,西北路網樞紐,跨越甘肅、寧夏兩省(區),處內於亞歐大陸容橋在中國境內的重要區段,東連西安,西通烏魯木齊,南接西寧,北往銀川,是西北交通運輸和經濟建設的大動脈。
全局管轄范圍地理坐標北緯34°20』(天水站)至北緯40°24』(柳溝站),東經105°32』至96°15』。蘭局中心辦事處所在地(蘭州市城關區和政路385號金輪大廈)
⑻ 試分析蘭州成為交通樞紐的區位條件
近年來,蘭州經濟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是目前蘭州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物流規模、物流質量與發展水平極不相稱。企業對交通的重視和開發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與交通密切相關的物流企業本身也處於物流低級水平,對現代物流要達到的效率與效益的「雙贏」效果還有較大距離。發揮蘭州鐵路樞紐的區位與交通優勢,構建以蘭州鐵路樞紐為核心的區域物流市場群落,是加快蘭州交通和物流業發展,提升蘭州區域水平,規范蘭州的交通和物流市場的有效途徑。
蘭州自古就是中國東西交流的中轉站。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使蘭州成為國內外客商西進東出的橋頭堡。1994年被國家確定為第一個商貿中心改革試點城市,蘭州市已形成了以4個功能區、10大區域性批發市場、8個繁華商業中心、4條商業街和遍布全市的居民購物中心為重點的多層次市場體系。貿易輻射陝、寧、青、新、藏等省區,去年,分布在四個功能區內的16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年成交額達到130.4億元。蘭州居於西隴海蘭新蘭青經濟帶中段的中心,又處於該帶與蘭青一包蘭發展軸線的交匯處,是西北地區發展的戰略性節點和西部開發的關鍵地之一。同時以蘭州為中心的都市圈是西北整個發展帶的中心支點。蘭州市地理位置優越,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基本形成了以鐵路為骨幹、公路為基礎、民航和黃河水運綜合發展的對外交通體系。處於新亞歐大陸橋中心位置的蘭州,在陸橋上位於隴海,蘭新,包蘭,蘭青四大鐵路干線交匯之處,「東接陝西,北通寧夏,西到青海、新疆、西藏,將西北六省區聯為一體,有利的時機和獨特的地理位置,為蘭州鐵路樞紐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前景」。蘭州市現有干線公路和縣鄉道路58條,總里程1952公里。其中國道6條,分別為109、212、213、309、312、和316,總長604.51公里,公路網密度14.64公里/百平方公里。
蘭州中川的二級民用機場是我國西北重要的航空港之一,2006年機場旅客吞吐量完成231萬人,完成貨郵吞吐量15010噸,成為西北地區第二航空運輸樞紐。蘭州市黃河航運初具雛形,現有渡口兩處,各類機動船舶73艘,其航道和基礎配套設施正在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間,甘肅省將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七百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建設兩條國際運輸線路,此舉意味著地處西北內陸的甘肅省將通過路網建設打通連接國際的通道。蘭州地區具有「亞歐大陸橋」的天然優勢,建成了較為完善的鐵路交通運輸網路,亞洲第一長隧道烏梢嶺隧道的貫通,使亞歐大陸橋上的最後一個障礙已不復存在。青藏鐵路也於2006年7月順利通車。如此規模的交通建設,使得省會蘭州市形成了對甘、寧、青、新、藏快速輻射及經濟帶動的基本有利條件。蘭州在經濟、地理、交通樞紐等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如何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把這些優勢資源強聯合,建立能夠迎頭趕上東部發達地區、帶動西部甘、寧、青、新、藏經濟發展,輻射華中、西南等地區的大型信息化管理的區域物流市場群落將更加強化蘭州西部商貿物流中心地位,並將會帶動物流產業的發展,形成運輸、倉儲、工業產品、商業貿易等等巨大的市場,對西部地區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⑼ 蘭州鐵路樞紐有哪些鐵路干線在此交匯
蘭州鐵路樞紐位於全國的幾何中心,有隴海、蘭新、包蘭、蘭青四條鐵路干線在此交匯,客貨周轉量很大,是連接內地與邊疆的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⑽ 蘭州的地理概況
蘭州,甘肅省省會,中國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本部所在地,中國18個鐵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本部,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3℃,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蘭州是唯一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
地理氣候
蘭州市[1]位於北緯36°03′,東經 103°40′,中國大陸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被稱為中國「陸都」,距西北其他四省(自治區)的省會平均距離最近。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流而過,枕山帶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徵。
蘭州地處內陸,大陸性特點明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潛力大,氣候乾燥,年平均氣溫10.3℃。年溫差、日溫差均較大,夏季稍熱,最高溫約30℃左右,冬季寒冷但並不奇冷,最低溫約-10℃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46小時,無霜期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
自然資源
目前蘭州境內已探明各類礦床、礦點156處,35個礦種.非金屬礦相對豐富,有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石英岩、硅鐵石英岩、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岩儲量集中,運量儲量達3億噸,為硅鐵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後備資源。煤炭保有儲量為9.05億噸,主要開采地為窯街和阿干鎮兩礦,基本滿足蘭州的近期要求,水電資源,黃河上游甘肅段積石峽至黑山峽有8個梯級電站可供開發,此外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也可供開發。
新落成的金城皇冠假日酒店
蘭州市域內水資源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資源豐富,貫穿市域的黃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達337億立方米,且水量穩定,各季不封凍,含沙量也較小,可滿足城市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測全市每年地下水9.6億立方米。
全市有林業用地182550公頃,占總面積13.46%,其中有林空地90157公頃,進一步植樹造林潛力較大。天然草場面積為77萬公頃。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亦較豐富。野生植物總數約600種,有明顯經濟利用價值的種類占總數的40%,飲譽全國的甘肅特產甘草、當歸、黨參、麻黃、秦艽、鬼臼、祖師麻、玫瑰等中葯材,在蘭州地區均有布。野生動物有187種,珍稀動物有:黑鸛、藏雪雞、金錢豹、藍馬雞等。
全市土地面積為135.3萬公頃。其中,耕地21.9萬公頃,林地7.6萬公頃,牧草地76.5萬公頃,未利用的荒草地,鹽鹼地,沙地等近23.5萬公頃。土地資源可分3個類型,即:中低山林牧區,位於蘭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台蔬菜瓜果區,位於各河流的河谷階地;低山丘陵糧油區,分布於榆中北山,皋蘭縣西北部,永登縣秦正川等地帶。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5業開發潛力較大。
蘭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的省會,西北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處在東經102°30″-104°30″、北緯35°5″-38°之間,具有「座中連六」的獨特位置,輻射陝、甘、寧、青、新、藏等省區,區域優勢明顯,經濟腹地廣闊,交通便利條件得天獨厚。市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層巒疊嶂,體現了西北邊關的渾壯雄闊。
蘭州,是黃河上游經濟區經濟中心之一和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的支撐點和輻射源,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蘭州、徐州、鄭州、西安、烏魯木齊)。是我國東中部地區聯系西部地區的橋梁和紐帶,是西北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科研教育中心。隴海、蘭新、青蘭、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於此,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貨運站和新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集配箱轉運中心,也是西部地區通信樞紐和信息網路中心。
蘭州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乾燥,市區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氣溫10.3℃,年均降水量327mm,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是西北比較理想的居住和投資創業之地。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絲綢之路也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使蘭州成為橫跨2000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張掖大佛寺、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遊區的中心。隨著新歐亞大陸橋的開通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重新構築起現代絲綢之路,蘭州作為我國東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正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濟北的重要作用。國家對蘭州的定位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2011年,蘭州市生產總值達1360.03億元,增長15%,按當年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匯率計算,蘭州人均GDP為5989美元,2011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497.25億元,增長1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0.57億元,增長57.21%,增速位列全國所有直轄市、省會、計劃單列市第一位。2011年,蘭洲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9.7億元,增長17.4%;地區性財政收入達到350.63億元,增長17.26%。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150億元,增長18%;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6.49億元,增長27.84%。
2010年,蘭州被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蘭州拉麵之鄉」稱號。中國烹飪協會於2010年6月28日~7月1日,派出專家組前往蘭州市進行了實地考察。結合專家建議,中國烹飪協會研究決定,命名甘肅省蘭州市為「蘭州拉麵之鄉」。蘭州市人民政府擁有這一稱號的使用權和管理權。
蘭州人口
據《蘭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常住人口為3616163人,2010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112369戶,家庭戶人口為3138817人, 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2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849809人,佔51.15 %;女性人口為1766354人,佔48.85%。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8.56下降為104.72 。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05月31日,蘭州市轄5個市轄區、3個縣。
蘭州市 面積132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61.61萬人(2010年11月六普數據)。
城關區面積 220平方千米,人口127.87萬,大部分省級和市級行政單位機關均在城關區,是全省和全市的首善之區,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七里河區面積 397平方千米,人口56.10萬。老國有企業眾多,商貿發達,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西固區面積 385平方千米,人口36.40萬。中西部最大的石化企業中石油蘭州石化所在地,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安寧區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28.85萬。是國家級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區內高校雲集,是蘭州的科教區,未來蘭州市級行政中心所在地,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紅古區面積 575平方千米,人口13.61萬。白銀區單獨劃出成立白銀市之後成為蘭州僅剩唯一的遠郊區。
永登縣面積6090平方千米,人口50萬。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境內的秦王川是「蘭州新區」的主戰場,發展前景巨大。
皋蘭縣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13.18萬。縣人民政府駐石洞鎮。蘭白都市圈和蘭白經濟區蘭州白銀兩城市的銜接地帶。
榆中縣面積3362平方千米,人口43.71萬。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蘭州市的東大門,國家級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未來發展的主要區域,高原夏菜是榆中的招牌和特色產業。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7年12月;面積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10年11月,數據來自甘肅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
區域人口
全市現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5個區和永登,榆中、皋蘭3個縣。土地面積為13085.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2萬,常住人口361.18萬人,其中,建成區內非農業常住人口261萬人,外來流動人口50餘萬。全市有漢族、回族、蒙古族、壯族、苗族、瑤族、土家族、朝鮮族、藏族、彝族、裕固族、侗族、布依族、土族、滿族、哈尼族、等36個民族,(除回族外)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佔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