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好嘛
國土面積301338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以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全境4/5為山丘地帶。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Alpi)中部有亞平寧山脈。意、法邊境的勃朗峰(Monte Bianko)海拔4810米,居歐洲第二;多火山和地震,亞平寧半島西側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西西里島上的埃特納火山是歐洲最大的活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po),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蘊藏豐富。較大湖泊有加爾達湖(Lago di Garda)、特拉西梅諾湖(Lago Trasimeno)馬焦雷湖(Lago Maggiore)、科摩湖(Lago di Como)等。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義大利存在著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的劣勢。但義大利注意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重視研究和引進新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礦產資源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還有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義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 義大利浪漫之旅——情迷Amalfi
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製革、製鞋、紡織、傢具、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農業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0%。義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發達,公路四通八達,旅館多為中小型。
2. 你認為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優越嗎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沿岸,東、西、南三面被地中海包圍,由北部的阿爾俾斯山把它與歐洲大陸分開。由於地形狹窄,宛如一隻長靴子插入地中海,故又被稱為「靴國」;義大利承歐、亞、非三大洲交匯處,其領土最南端幾乎接近非洲大陸海岸,北部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毗鄰,東北部與克羅埃西亞接壤;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像一個弧形的屏障,橫亘在整個義大利的北部,與上述國家隔開;義大利的東、西、南三面臨海,東面亞得里亞海與斯洛維尼亞相望,東南長靴形角處外面是愛奧尼亞海,西面從北至南是利古里亞海和第勒尼安海,這些內海都是地中海的組成部分,亞平寧半島和西西里島一起,幾乎把浩瀚的地中海分成兩個相等的部分;這兩個相等部分把大約150公里寬的突尼西亞海峽連接起來,西西里島南面是馬爾他海峽,瀕臨地中海中的島國馬爾他,義大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不僅是歐洲的南大門、歐亞非三大陸的橋頭堡和跳板,還是義大利境內兩個主權袖珍國,聖馬利諾共和國和梵蒂岡教皇國的棲歇地,這兩個國家的面積為61平方公里。義大利不僅是個半島國家,而且也是名副其實的山國和島國,山地和丘陵占國土面積的80%。亞平寧半島周圍的大島嶼有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在其地中海海域內,小島嶼星羅棋布;亞平寧半島北部是阿爾卑斯山山脈,在法、意邊境的阿爾卑斯山山脈上有歐洲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第二高峰,而亞平寧山脈自北朝南斜穿整個半島。
3. 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及氣候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維尼亞接壤,邊境線為1900公里;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由於三面環海,義大利的海域邊境線遠長於陸地邊境。與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交界於亞得里亞海;與希臘交界於愛奧尼亞海;與馬爾他、利比亞和突尼西亞交界於西西裏海;與阿爾及尼亞和西班牙交界於撒丁海峽。
面積:301279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7200公里
氣候: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和少部分溫帶海洋性氣候。
山脈: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多洛米蒂山,勃朗峰,埃特納火山,維蘇威火山。全境百分之八十為山丘地帶。
冰川:威德萊塔德福尼亞冰川,米亞傑冰川
平原:波河平原(又稱波河-威尼托平原),坎帕尼亞-迪羅馬平原
海洋:愛奧尼亞海、第勒尼安海、利古里亞海、亞得里亞海
北部阿爾卑斯山脈,有許多山口,是中歐通往地中海要道。阿爾卑斯山脈南面的波河平原是主要農業區。亞平寧山脈縱貫半島南北。南部多火山和地震。北部山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半島和島嶼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最大的河流是波河,全長 652 公里;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和歐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納火山;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素有"歐洲花園"、"陽光之國"、"航海之國"等美稱。
4. 義大利 地理環境
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其領土還有地中海的西西里島、撒丁島及其附近的許多小島。總面積30.1 萬平方公里,1982 年底共有人口 5,633 萬,是歐洲人口較多的國家之一。首都羅馬,283 萬人,全國最大城市。
亞平寧半島連同西西里島一起伸向地中海中部,構成了由中歐到達非洲的天然陸橋。這種靠近並伸入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時期對義大利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在古代,當國際貿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時,古羅馬時代的義大利曾經是東西方交通、貿易的中心。公元二至三世紀為羅馬帝國的全盛時期,其版圖擴大到整個地中海沿岸,對外經濟的聯系也非常頻繁,這對於處在古羅馬核心的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很有利。中世紀後期,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區迅速發展,威尼斯和熱那亞等成為世界著名的商業港市,是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和通商口岸。地理大發現後,世界航路和國際貿易中心逐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在國際交通貿易方面的有利地位也日漸衰落。然而,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蘇伊士運河通航,開辟了大西洋經地中海到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捷徑,地中海在國際貿易與航運中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復和提高,義大利的地理位置也隨之愈加重要了。
義大利在大陸上占據阿爾卑斯山南坡山地和波海平原,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國接壤。北部阿爾卑斯山的幾個重要山口,從古代起就是中歐通往地中海的必經之地。近代又修築了鐵路、公路,開通了幾條隧道,更方便了義大利與歐洲腹地的聯系,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義大利資源貧乏,主要的工業原料和燃料均需進口,而工業製成品又有三分之一以上供出口。對國際市場的嚴重依賴,更進一步提高了義大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義大利是古羅馬的發祥地,原意為牧羊場,是個美麗而古老的國家。
公元 2 至 3 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
中世紀是義大利歷史上的黑暗時期。羅馬帝國的衰亡,封建領主的統治,外族的入侵,領土被早期的歐洲國家所瓜分。義大利分成許多小的自由城邦。此期間威尼斯獲得獨立,建立威尼斯城,主要從事海上貿易,並最終壟斷了東地中海上的交通。
14 至 15 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當時在義大利,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取得了突出成就。詩人但丁、彼特拉克和作家薄伽丘是義大利文學的奠基人,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此外還有畫家達芬奇、拉斐爾、喬托、提香和雕刻家米開朗琪羅等。
此後義大利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 年 3 月成立王國。1870 年實現統一,資本主義開始迅速發展。
1946 年 6 月 2 日成立義大利共和國。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維尼亞接壤,邊境線為1900公里;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由於三面環海,義大利的海域邊境線遠長於陸地邊境。與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交界於亞得里亞海;與希臘交界於愛奧尼亞海;與馬爾他、利比亞和突尼西亞交界於西西裏海;與阿爾及尼亞和西班牙交界於撒丁海峽。
面積:301279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7200公里
氣候: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山脈: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多洛米蒂山,勃朗峰,埃特納火山,維蘇威火山。全境百分之八十為山丘地帶。
冰川:威德萊塔德福尼亞冰川,米亞傑冰川
平原:波河平原(又稱波河-威尼托平原),坎帕尼亞-迪羅馬平原
海洋:愛奧尼亞海、第勒尼安海、利古里亞海、亞得里亞海
北部阿爾卑斯山脈,有許多山口,是中歐通往地中海要道。阿爾卑斯山脈南面的波河平原是主要農業區。亞平寧山脈縱貫半島南北。南部多火山和地震。北部山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半島和島嶼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最大的河流是波河,全長 652 公里;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和歐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納火山;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素有"歐洲花園"、"陽光之國"、"航海之國"等美稱。
義大利的風俗習慣
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宴會時,要讓女士先吃,只有女士先動刀叉進餐,先生們才可用餐。進出電梯時,要讓女士先行。
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爾維!」意思是說:「祝你健康!」究其原因,據說歐洲人十分害怕感冒,在歐洲發生過重感至死的事情,所以人們特別小心,千萬不要感冒。如果有一點感冒,希望馬上就好。此外,當著別人打噴嚏或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和討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馬上對旁邊的人表示「對不起」。
義大利習慣對死者進行土葬。各地都有公墓。大城市的公墓十分講究,就像一座花園,裡面還有許多精美的雕刻。
赴宴遲到是常事。義大利人時間觀念不強,特別是出席宴會、招待會等活動時,經常遲到。他們晚到15或20分鍾是司空見慣的事。如果遲到時間過長,他們常常會說:「交通太擁擠了,真是對不起。」
商店門口有插葡萄枝的習慣。義大利是盛產葡萄酒的國家。許多小城鎮甚至鄉村農戶也會釀酒。過去,有些農民家裡釀了許多酒,自給有餘,便打算出售一些。他們將葡萄枝掛在自家門口,過路人一看便知道這家有酒賣。一旦酒已售完,綠枝就被取下。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有些商店門口仍然掛起葡萄枝。
在義大利進餐時,義大利人的習慣是男女分開就座。進餐順序一般來講,是先上冷盤,接著是第一道,有麵食、湯、米飯或其它主食;第二道有魚、肉等,然後是甜食或水果、冰淇淋等,最後是咖啡。 用餐時要注意禮節,不要一次要的太多吃不下。在用餐過程中,不要把刀叉弄的叮鐺作響,在吃面條時,用叉子將面條捲起來往嘴裡送,不可用嘴吸,尤其是在用湯時,不要發出響聲。每道菜用完後,要把刀叉並排放在盤里,表示這道菜已用完,即使有剩的,服務員也會撤走盤子。
義大利人喜歡喝酒,而且很講究。一般在吃飯前喝開胃酒,席間視菜定酒,吃魚時喝白葡萄酒,吃肉時用紅葡萄酒,席間還可以喝啤酒、水等。飯後飲少量烈性酒,可加冰塊。義大利人很少酗酒,席間也沒有勸酒的習慣,隨意。
應邀到朋友家作客時,特別是逢年過節,應給主人帶點禮品或紀念品。禮品的包裝要講究。收到禮品後,主人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並說一些客套或感謝的話。另外,到義大利人家作客,不要早到,稍晚點為好。
義大利人熱情、開朗。談問題一般都單刀直入,不拐彎抹角。談話富於表情和手勢,幾種常見的手勢是:1、用大姆指和食指圍成圓圈,其餘三指向上翹起,表示「好」或「一切順利」。2、豎起食指來回擺動表示「不」、「不行」。3、聳肩攤掌,有時還加撇嘴,表示「不知道」。4、用食指頂住臉頰來回轉動,意為「味道鮮美」。5、五指並攏、手心向下、對著胃部來回轉動,表示「飢餓」。6、用食指側面碰擊額頭,是罵人「笨蛋」、「傻瓜」。
義大利盛產葡萄酒,酒的名目繁多,是家庭中必備飲料。午飯和晚飯時,不論男女老少,很少不喝葡萄酒。客人來了也以酒相待。就是喝咖啡也要摻上些酒,認為這樣才香。喝酒的方式也有講究,一般在飯前喝開胃酒,席間視菜式或飲紅葡萄酒,或飲白葡萄酒,餐後用少量加冰塊的烈性酒。義大利人均年飲酒量大約120升,但人們很少酗酒,席間也不勸酒,各人量力而為。因此醉漢很少見到。義大利人習慣吃西餐,以法式菜為主,大多數人也都喜歡中國飲食。他們-般重視晚餐,用餐時往往邊喝酒,邊聊天,一頓飯往往要吃-、二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義大利人時間觀念不強,赴約常常遲到,認為這是風度;會議不準時開始,教授上課晚到10~15分鍾是常事。遲到者往往以交通擁擠等為理由,無須多做解釋,人多時連這些解釋都可免去,只要說聲「對不起」就夠了。在北方,一切商業信件都應當簡明扼要。在南方則比較注重人的接觸,從羅馬往南,會感到氣氛比較隨便。北方人比較保守,南方人則比較開放,比較友好,不過不論在哪裡,禮貌都要講的,大多數義大利商人對外來人的態度嚴肅甚至冷淡,但一旦他們接受了你,他們是非常友好並富有人情味的。午餐是一天的主餐,往往要拖兩三個小時,連續拒絕生意夥伴共用午餐或晚餐的邀請,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義大利人善於社交,總能與人談得十分投機。不要把他們的禮貌語言誤解為對你的產品或建議感興趣。義大利人熱衷與國內企業打交道,而對與外國人做生意的熱情不高,因為他們覺得與本國企業之間存在共性。但在那裡仍能發現大量商業機會。
5. .義大利的地理位置特徵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中部到北部,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 大部分地區位於亞熱帶帶。
6. 義大利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飲食文化,半球位置,主要工業,地勢,屬於什麼氣候。盡量簡短一些,好的追加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主要由靴子型的亞平寧半島和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大島西西里島和薩丁島組成。義大利在北方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
義大利的飲食文化受到幾個世紀的政治及社會改變的影響,歷史可以追溯至4世紀。新大陸的發現對於義大利料理產生重大的影響,一些蔬菜因此可以取得,其中包括蕃茄、馬鈴薯、玉米及辣椒。不過現代義大利料理的核心架構直到18世紀後才逐漸發展出來。
許多義大利料理及成分因不同的區域而有所變化。但是許多區域性的料理逐漸散播到國外,因此產生不同的變化。起司與葡萄酒是義大利料理重要的一環,並隨著不同的變化及葡萄酒定級規則(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在不同的地區及國家扮演不同的角色。咖啡(特別是濃縮咖啡)在義大利飲食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比薩餅、意式麵食及調味飯都是聞名世界各地的義大利料理。
義大利的氣候相當多樣,有些地區的氣候可能會與地中海型氣候相去甚遠。義大利北部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濕潤副熱帶氣候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例如都靈、米蘭及波隆納等地。利古里亞的沿海地區及大部分佛羅倫薩南方的義大利半島地區都是屬於地中海型氣候。半島沿海地區的氣候會隨著海拔及地勢的改變而大幅變化。高海拔地區在冬季時呈現寒冷、濕潤及多雪的氣候。海岸地區冬季溫暖,而夏季通常是相當乾燥,地勢較低的谷地在夏季是相當炎熱的。
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義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製革、製鞋、紡織、傢具、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農業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0%。義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公路四通八達,旅館多為中小型。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旅遊業發達,旅遊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重要來源。旅遊業營業額達150萬億里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里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對外貿易是義大利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連年順差,是繼日本、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大貿易順差國。進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為主,出口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皮鞋、金銀首飾等輕工產品為主。國外市場主要在歐洲,進出口主要對象為歐盟和美國。
希望採納
7. 義大利在地球上的位置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緯36°28′~47°6′,東經6°專38′~18°31′之間。其領土包括阿爾卑屬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亞平寧半島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義大利陸界北部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
8. 義大利南方地理位置那麼好,怎麼這么落後
義大利南部大多屬丘陵和山巒地帶,但其間高原的高度恰恰於農業不利。一方回面這些高原太高且崎嶇不平,答所以不宜種莊稼,另一方面卻又太低,因為無法積雪。除了缺乏歐洲其他某些國家普遍存在的有利條件之外,義大利南部農田的土壤在冬天也得不到大自然的恩賜,因為沒有嚴寒去形成次第的結冰和解凍,從而使土質松軟。義大利南部的農民完全憑人力及耕畜來完成鬆土的繁重勞動。
義大利南部長期是列國爭霸的戰場。(伊庇魯斯和羅馬,拜占庭和東哥特、倫巴第,回民海賊、諾曼冒險家羅伯特·吉斯卡爾和當地小諸侯,安茹的查理和霍朝的曼弗雷德、康拉丁,等等......)「各民族的鮮血融匯在河條流里」,正因為地利豐厚、位置顯耀,才會因此屢遭兵災,無法長足發展。
9. 義大利的地形特點有何優勢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沿岸,東、西、南三面被地中海包圍,由北部的阿爾俾斯山把它與歐洲大陸分開。由於地形狹窄,宛如一隻長靴子插入地中海,故又被稱為「靴國」;義大利承歐、亞、非三大洲交匯處,其領土最南端幾乎接近非洲大陸海岸,北部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毗鄰,東北部與克羅埃西亞接壤;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像一個弧形的屏障,橫亘在整個義大利的北部,與上述國家隔開;義大利的東、西、南三面臨海,東面亞得里亞海與斯洛維尼亞相望,東南長靴形角處外面是愛奧尼亞海,西面從北至南是利古里亞海和第勒尼安海,這些內海都是地中海的組成部分,亞平寧半島和西西里島一起,幾乎把浩瀚的地中海分成兩個相等的部分;這兩個相等部分把大約150公里寬的突尼西亞海峽連接起來,西西里島南面是馬爾他海峽,瀕臨地中海中的島國馬爾他,義大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不僅是歐洲的南大門、歐亞非三大陸的橋頭堡和跳板。
由於三面為地中海所包圍,北部又有天然屏障阿爾俾斯山阻擋住冬季寒流對半島的影響,所以義大利氣候呈典型的地中海氣候,溫和宜人;冬天暖和多雨,降水量多,夏天涼爽少雲。地中海型氣候、充沛的雨水與充足的陽光,孕育出義大利酒的優良特性及其獨特風味。因此,義大利一年四季陽光明媚,鳥語花香,鮮花盛開,水果新鮮;義大利充足的陽光、宜人的氣候和美麗的海灘每年為義大利國庫「候」進成千上萬的遊客和上億的美鈔。
10. 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及經濟發達原因
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其領土還有地中海的西西里
島、撒丁島及其附近的許多小島。總面積30.1 萬平方公里,1982 年底共有
人口 5,633 萬,是歐洲人口較多的國家之一。首都羅馬,283 萬人,全國最
大城市。
亞平寧半島連同西西里島一起伸向地中海中部,構成了由中歐到達非洲
的天然陸橋。這種靠近並伸入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時期對義大利的經
濟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在古代,當國際貿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時,古羅馬
時代的義大利曾經是東西方交通、貿易的中心。公元二至三世紀為羅馬帝國
的全盛時期,其版圖擴大到整個地中海沿岸,對外經濟的聯系也非常頻繁,
這對於處在古羅馬核心的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很有利。中世紀後期,義大利北
部和中部地區迅速發展,威尼斯和熱那亞等成為世界著名的商業港市,是東
西方貿易的中心和通商口岸。地理大發現後,世界航路和國際貿易中心逐漸
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在國際交通貿易方面的有利地位也日漸衰落。然
而,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蘇伊士運河通航,開辟了大西洋經地中海到印度洋、
太平洋的海上捷徑,地中海在國際貿易與航運中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復和提
高,義大利的地理位置也隨之愈加重要了。義大利在大陸上占據阿爾卑斯山
南坡山地和波海平原,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國接壤。北部阿
爾卑斯山的幾個重要山口,從古代起就是中歐通往地中海的必經之地。近代
又修築了鐵路、公路,開通了幾條隧道,更方便了義大利與歐洲腹地的聯系,
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義大利資源貧乏,主要的工業原料和燃料均需進口,
而工業製成品又有三分之一以上供出口。對國際市場的嚴重依賴,更進一步
提高了義大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