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湖的地理位置
㈠ 洞庭湖的地理位置
洞庭來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自,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4-09/27/content_61359.htm
㈡ 安大略湖的地理位置
安大略湖(Ontario,Lake)是世界第十四大湖,北鄰加拿大安大略省,南毗尼亞加拉半島和美國紐回約州。答安大略湖的地理坐標為北緯43.7° 西經77.9° ,海拔高度為75米。湖岸線長1380千米,最深處有244米,最寬處為85千米,最大的流入河流是尼亞加拉河,最大的流出河流是聖勞倫斯河,是北美洲五大淡水湖之一,屬於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它是五大湖中面積最小的(19554平方千米),但是蓄水量(1688立方公里)超過伊利湖(1,639立方公里)。「安大略」這個名字來自易洛魁語Skanadario,意思是「美麗之湖」或「閃光之湖」,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就因此湖而得名。
㈢ 中國五大淡水湖的地理位置及其周邊城市
鄱陽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洪水位21.69米時,湖長170.0公里,平均寬度17.3公里,面積為293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149.6×108立方米。鄱陽湖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
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游以南,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積在枯水期約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為3900多平方公里,湖區總面積達18000平方公里。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
太湖
太湖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是中國東部近海地區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的第三大淡水湖。湖區總面積約為3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為2420平方公里。流入太湖的河流主要有東茹溪等。
洪澤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區總面積為2069平方公里。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
巢湖
巢湖位於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總面積為753平方公里。其源頭起自英、霍二山,主要入湖河流有豐樂河、杭埠河、兆河等。
㈣ 基姆湖的地理位置
基姆湖位於阿爾卑斯山麓,靠近奧地利,是德國巴伐利亞州最大的湖,素有「巴回伐利亞之答海」的稱號。在國境東南端特勞恩施泰因以西10公里處,湖面海拔518米。湖區面積為8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6米,最深處73.4米,產生於1.5萬年前,是一個冰蝕湖。北、南岸平坦,東、西側崗陵起伏。湖水北流經阿爾茨河注入多瑙河右支流因河。盛產鮭、鯉等魚類。湖中3個小島上建有修道院等古跡。可通航。設有汽挺,為旅遊服務。
基姆湖的美在於靠近山麓,湖區風景與周邊山巒環境完全融合,不分彼此。由於近山而成,最宜夏天前往,租條電動船,任它輕輕飄盪——湖半周為阿爾卑斯所圍,有奇峰高絕,有緩峰雲繞,身畔水波盈盈,波下碎石清清,水草嬈嬈,陽光暖醉,心曠神飄……天氣宜人之時,許多帆船愛好者在此盪舟。風輕動,湖面上白帆點點,的確是脫俗之美。
㈤ 滆湖面積在中國排名
滆湖是蘇南地區僅次於太湖的第二大湖泊,是江蘇省排名第7的湖泊,滆湖面積約25萬畝(約166.7k㎡)。
滆湖,俗稱沙子湖,滆湖位於太湖上游,縱跨武進區和宜興兩市(區),東臨太湖,西接長盪湖,南連宜興氿湖,北經扁擔河、德勝河通長江。它是蘇南地區僅次於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江蘇五大湖泊之一。
滆湖南北長25公里,東西平均寬6.6公里,現有水面積24.9萬畝(約166.7k㎡),常年平均水深約1.3米。滆湖湖面狀如一長茄形,湖岸圓滑整齊。湖體呈淺碟型,湖底平坦。沿湖河港縱橫,水網交錯,池塘星羅棋布,自然環境優美。
(5)隔湖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滆湖的取名由來:
關於滆湖的取名由來,在常武地區的地方誌中找不到相關的記載,宋《祥符經》中卻有一段與此相關的記載,《祥符經》雲:「(滆湖)多白魚,南連沙子,昔有滆姓人攜龍殼歸,地遂陷。」
宋《祥符經》這段記載,雖並沒有明確地說滆湖取名與該處昔有滆姓人居此有關,但似乎也有這個意思在內。從現有的史料來看,說滆湖取名與該處昔有滆姓人居此有關是不能成立的,其不能成立的理由有二。
一是古代沒有滆族人,沒有滆族人當然也就不會有滆姓人;二是在公元100年許慎《說文解字》成書時還沒有「滆」字,「滆」字是後起字,是東漢中晚期滆湖形成後為取滆湖名所創。
古代沒有滆姓人和東漢早期前還沒有「 滆」字,說滆湖取名與該處昔有滆姓人居此有關當然也就不成立。依筆者之見,滆湖取名應與「淹城」之名有關,同時也有「因水阻隔」和「地陷成湖」之意,這可通過下面的考證得到證實。
參考資料:網路-滆湖
㈥ 馬拉倫湖的地理位置
在瑞典首都斯德歌爾摩附近
㈦ 湖泊的地理位置
裏海:亞洲
蘇必利爾湖:北美洲
貝加爾湖:亞洲
㈧ 柴窩堡湖的地理位置
柴窩堡湖旅遊區位於新疆烏魯木齊市南40公里,正當烏魯木齊市通往吐魯番之天山大峽谷中,南面高山屏列,雪峰照面。北為柴窩堡林場,湖東岸土丘壘壘,為漢、晉時期古代游牧民族古家。柴窩堡湖為烏魯木齊市郊最大的淡水湖,湖呈圓形,面積約為28平方公里,似核桃狀,平均水深4米,最深處約7米,湖水稍咸,是由湖北面的博格達峰融雪及湖南面的公格爾峰融雪匯集而成,水平如鏡,清可鑒人。
由於柴窩堡湖水溫低,湖中盛產鯉魚、草魚、鰱魚、青魚,移植大量螃蟹,魚類和蟹類生長周期長,故味道鮮美,質量上乘,同時適合引進高檔冷水性魚類。
關於柴窩堡湖的形成,民間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王母娘娘壽辰,玉皇大帝派金童玉女送兩顆明珠作為賀禮,行至半路,一陣大風吹來,金童玉女盤中的兩顆明珠落了下來,一顆落在山南,化為天池,一顆落在山北,化為柴窩堡湖。
距柴窩堡湖東南僅5公里,面積47平方公里的鹽湖是一座鹹水湖。由於鹽湖地勢低於柴窩堡湖,周圍山上、高地的鹽份被河流、洪水、地下水沖下之後,經過兩湖相通的湖底,逐漸沉積於鹽湖之中,因而形成了這種淡水湖、鹹水湖緊緊依鄰的奇觀。
由於鹽湖地勢低於柴窩堡湖,周圍山上、高地的鹽份被河流、洪水、地下水沖下之後,經過兩湖相通的湖底,逐漸沉積於鹽湖之中,因而形成了這種淡水湖、鹹水湖緊緊依鄰的奇觀。
柴窩堡湖為新規劃建設的旅遊基地。游覽區辟有垂釣區、游泳場、娛樂場、休息室等,岸邊開闊的草坪上可開展賽馬、叼羊,姑娘追等活動。
柴窩堡大閘蟹、大盤雞、四國魚宴,魚蟹美名揚,風景也十分迷人。2003年,它被評為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之一。在柴堡湖附近,有美麗的鹽湖,還有令人神往的達坂城。
㈨ 念湖的地理位置
念湖是位於曲靖市會澤縣大橋鄉和昭通交界處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它原本是雲南高回原中一個不起眼答的鄉鎮。後來,這里扎壩建了水庫,取了一個頗具時代特徵的名字,叫躍進水庫 。這個高原湖泊的形成,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資源環境。每年年末年初,大批的黑頸鶴、白頭雁飛到這里越冬。寧靜的水面,又吸引了國家皮劃艇的運動員到這里集訓。靜寂的山巒、深深的湖水、紅色的土地,在靈動的候鳥引領下,展現開動感的畫卷,成為攝影家和驢行者的天堂。
「念湖」這個詞,常在網上看到,一個美麗的名字,但不知道來自何處。私底下想,一個令人想念的湖泊在網路上被人們廣泛傳播,應該是一個美麗的幻想吧。也許,風景總會在那裡,有沒有人去看,對風景而言,都是沒有分別的,最美的風景只會在你我的心中。這個幻想,是一個關於愛的美麗傳說。而這個美麗的傳說竟在現實中找到了注腳!在離昆明200公里的會澤縣大橋鄉,有一片美麗又神奇的紅土地,一汪湛藍碧綠的湖水。
㈩ 中國主要淡水湖在地圖上的具體位置
1.鄱陽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洪水位21.69米,湖長170.0公里,平均寬度17.3公里,面積為396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276億立方米。鄱陽湖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時湖面面積32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蓄水量約276億立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鄱陽湖是一個季節性變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與枯水期面積、蓄水量差異懸殊。年內水位變幅在9.79~15.36米,絕對水位變幅達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漲,水面迅速擴大,煙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劇降,洲灘裸露,湖面僅剩幾條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線」的景觀。
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現在(1998年7月31日),面積達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億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現在(1963年2月6日),面積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億立方米。
2.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游以南,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積在枯水期約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為3900多平方公里,湖區總面積達18000平方公里。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在岳陽樓上可以俯瞰洞庭湖的景色。
由東、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個較大的湖泊組成。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4口(1958年堵塞調弦口)引江水來匯,南和西面有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注入。湖水經城陵磯排入長江。通常年分4口與4水入湖洪峰彼此錯開。因而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調節作用,減輕了長江中游的洪水壓力。若出現「江湖並漲」,就易泛濫成災。
由於4水和4口攜帶大量泥沙,每年約有1.28億噸泥沙淤積湖底。1825年時湖水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1890年為5,400平方公里,1932年為4,700平方公里,1962年已減為3,141平方公里。現在以湖面高程34.5米計,湖水面積為2,820平方公里。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為許多大小湖泊。
水位變幅達13.6米,有「霜落洞庭乾」之稱。1952年興建荊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墾殖區,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區,並整修了湖區堤垸水道,減輕了洪水對洞庭湖區的威脅。洞庭湖湖濱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盛產稻米、棉花。湖內水產豐富,航運便利。
洞庭湖現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湖因泥沙淤積嚴重,現已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個部分。
洞庭湖為典型的吞吐調蓄性湖泊,同時還具有灌溉、航運、漁業生產、供水、納水、調節氣候和美化環境等多種功能。湖區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淡水魚、棉、麻生產基地。
3.太湖
太湖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湖區屬江蘇省。是中國東部近海地區最大的湖泊,是中國的第三大淡水湖。湖區總面積約為3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為2420平方公里。
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在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湖區屬於江蘇省。古稱震澤、具區、笠澤、五湖。過去認為是由長江、錢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灣而成,有一種說法是近一萬年前隕石撞擊形成的湖盪區,產生了太湖、陽澄湖、澱山湖、金雞湖、獨墅湖、汾湖等眾多湖盪,天體猛烈撞擊而產生了一次較強大的地震等破壞,故古人稱太湖為震澤。正常水位3米時湖面積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米,蓄水27.2億立方米。
主要水源有二︰一為來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為70多條漊港注入;另一來自江蘇宜溧山地北麓的荊溪,分由太浦、百瀆等60多條港瀆入湖。太湖水由北東兩面70多條河港下泄長江,以婁江(下游稱瀏河)、吳淞江(下游稱蘇州河)、黃浦江為主(「三江」)。黃浦江為最大洩水河道,約占總出水量的80%。其餘諸河港流量較小,每因海潮頂托或江水上漲而倒流。
整個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個,連同進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組成一個密如蛛網的水系。對航運、灌溉和調節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太湖平原舊河網大都河道淺窄多曲、排灌系統紊亂,洪漬仍是潛在威脅。現已進行統一規劃,禁止盲目圍墾,並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4.洪澤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區總面積為2069平方公里。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
由於洪澤湖發育在沖積平原的窪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成為一個"懸湖"。在治淮以前,洪澤湖汪洋一片,既無固定湖岸,又無一定形狀。參照對淮河的治理,對洪澤湖也進行了整治。現在湖區的東部大堤寬50米,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岩的條石砌成。這條長堤不僅保護著下游地區的萬頃良田和千百座村鎮,而且攔蓄的豐富水源為航運、發電、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泄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澤湖水生資源豐富,湖內有魚類近百種,以鯉、鯽、鱅、青、草、鰱等為主;洪澤湖的螃蟹也是遠近馳名的。此外,洪澤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蘆葦幾乎遍布全湖,繁茂處連船隻也難以航行。蓮藕、芡實、菱角在歷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雞頭、菱角半年糧"的說法。
5. 微山湖
微山湖位於山東省的微山湖亦名南四湖,位於中國山東、江蘇交界處的微山縣,由微山湖、昭陽湖、南陽湖、獨山湖四個彼此相連的湖泊組成。微山湖南北全長230公里,寬6.8公里至27.6公里,周長451公里、總面積為1266平方公里,可控蓄水量為17.3億立方米,最大庫容量47.31億立方米。
平均水深1.7米,汛期最深為3米。流域面積31700平方公里,京杭大運河縱貫全湖南北,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狹義微山湖是指1960年在微山湖湖腰建成了攔湖大壩的下級湖,同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構成廣義微山湖。
(10)隔湖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淡水湖(Freshwater Lake)是指以淡水形式積存在地表上的湖泊,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的淡水湖大多位於高山或內陸區域,沒有明顯的河川流入和流出;開放式的淡水湖面積可能相當大,湖中有島嶼,並有多條河川流入流出。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為水源可以更新補充,淡水湖的水鹽分很低。
參考資料網路——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