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識對出差的影響
Ⅰ 地理老師9日一早將臨時去濟南出差、9日一早地理老師將臨時去濟南出差,哪個說法對是不是兩個說法都對
地理老師9日一早將臨時去濟南出差、9日一早地理老師將臨時去濟南出差,這兩個說法都是回正確的。但是強調的關答鍵詞不同。地理老師9日一早將臨時去濟南出差,強調的是地理老師要去濟南出差;9日一早地理老師將臨時去濟南出差,強調的是9日一早這個時間。意思是如果你有什麼事情要找地理老師就盡快辦,地理老師9日一大早就出差走了。
Ⅱ 旅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留著地理寢室的是一個主要體現是什麼?體現是正常。午休好地方別擔多的
Ⅲ 工作出差的好處
1、游覽大好名山;
2、吃遍大江南北;
3、多報費用支出;
Ⅳ 有關地理知識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體水庫」之稱。
111、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右圖)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112、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113、因覆蓋著厚厚的黃土而得名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14、雲貴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勢比較平坦的山間小盆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壩子」。
115、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廣泛,形成奇異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聞名的雲南路南石林和貴州的龍宮、打雞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天山以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馬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118、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 天山以北。由於降水較多,農牧業發達,被譽為「塞北江南」。
119、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里鹽礦豐富,據初步估計,足夠全世界的人食用1萬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121、東北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122、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
123、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12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勢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鄉」之稱。
12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稻米和淡水魚主要產區,所以有「 魚米之鄉」的美稱。
126、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是 泰山(山東)、西嶽是華山(陝西)、北嶽是恆山(山西)、南嶽是 衡山(湖南)、中嶽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處中國東部,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歷代皇帝和許多名人,都攀登過泰山,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128、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Ⅳ 地理和衣食住行有什麼聯系
吃飯穿衣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1.對衣著的影響:氣候的不同,會影響穿衣的多少和布料等等。
2.對食品的影響:由於土壤和氣候不同,造成了東方吃辣除濕,西方吃酸中和鹼土的現象,南方作物和北方作物不同,南甜北咸。
3.對住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水熱條件不同,南方以竹樓或牆體較薄的樓為主,樓間距較小,北方牆體較厚,樓間距較大,更看重風水,吸收陽光。
4.對行的影響:南方河網密布,主要以船和其他工具為主,北方河流較少,主要以各種陸上交通為主。
(5)地理知識對出差的影響擴展閱讀:
人們的穿著與地理知識中的「氣候」有關。
氣候炎熱時,人們會穿薄點。
氣候寒冷時,人們會穿厚點。
補充:自然地理知識包括 地質學、地貌學、岩層學、礦物學、氣象學、氣候學 、 水文地理學 、 土壤地理學 、 生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 化學地理學 、 醫學地理學、冰川學 、凍土學、 物候學 、火山學 、地震學等。
因為氣候是自然科學,文化是社會科學,經濟建設、衣食住行和健康都受氣候影響。
地理氣候環境所提供的生存條件和發展基礎中孕育、產生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和其他事業,
這也就是在一個較大的國家裡也會有較大差異的地方文化的原因。
因此,地理氣候對文化影響的部分則是相對恆定的。只要這種條件繼續存在,其影響就不會消失(當然可以發展)。
Ⅵ 日常生活與地理知識有關的實例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服飾的材料、樣式、飲食習慣和方式,住房的式樣與特點等,都與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一、服飾與地理
1、人類服飾的材料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森林裡,披掛的樹葉、獸皮就成為衣服。後來,人類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纖維與動物皮毛為原料,紡織各種布匹,出現了原始的服裝。絲、麻、棉就是人類利用最早的纖維材料。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但由於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2、服飾的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飾的變化與季節更替有關。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換,人們的服飾也隨著之變化。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服裝。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二、飲食與地理
1、菜餚方面。中國的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魯、川、粵、閩、浙、蘇、湘、皖等「八大菜餚」。每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特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方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味偏辣,江浙一帶偏甜,北方菜味濃香並喜歡放蔥蒜,而廣東菜偏鮮偏淡。飲食和各地方的氣候與地形等因素有關,如西南地區較濕,尤其冬季更加陰濕,吃辣是為了驅寒去濕。
2、主食方面。由於地域差異,水熱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種植也不同。我國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麵食為主,南方米飯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國的茶葉品種繁多,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菊花茶等,由於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較大的差異,江南一帶喝綠茶居多,寒冷地區喝紅茶偏多。喝茶受地區的影響特別大,如氣候、地理條件、地勢差異等。酒文化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制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起伏與自然災害的程度。由於地區氣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飲酒習慣,酒的品種也不同,如寒冷地區的烈性白酒、少數民族地區的米酒等。
三、住房與地理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根據降雨的特點,北方農村以平房、土房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為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裡購買商品房時,更需要綜合考慮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區的交通、周邊的配套設施、環境質量狀況、居住區的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隔等因素。
四、出行與地理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用峽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區,人們有時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的時間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飛機,可選擇乘坐火車;易發泥石流的地方,適逢雨季,就不能到這樣的地區去旅遊。外出要會閱讀地圖,通過讀圖迅速了解與熟悉新的環境,從而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
Ⅶ 學地理有什麼好處,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我高中也是學地理的,是一種興趣才學的。到現在總結下學地理的好處就是:一、豐富自版己權的知識,走到哪裡都會用的上。(我工作在山東出差的,對分析地理方位,人文風俗都有好處)二、提高自己的實用應用。比如你喜歡旅遊的,那學了地理,你會自然地理 比如雲南地區的喀斯特地貌,山清水秀、園林建築很是欽佩。比如路途上對重要的鐵路交通線,國道、省道的標記你都會情有獨鍾的分享你的快樂。
我自己覺得,地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有時候,你看到樹葉在動,你也會進行分析(地理的魅力)。有時候,有人問我為什麼天氣會變冷,我就有一種自豪的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呵呵。。。滔滔不絕啊!!!
Ⅷ 知識經濟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1)主導產業知識密集化
(2)傳統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知識化
(3)知識經濟的發展,使一些落後的區域因知識密集型工業的布局展現出新的面貌
(4)對企業規模產生影響
(5)改變產業布局——漢高機械
Ⅸ 旅遊地理知識對旅遊從業人員有什麼意義
旅遊地理知識對旅遊從業人員尤其是導游顯得至關重要。
身為導游,如果很熟悉、很了解某地的內情況,那麼講容解和介紹的時候就能口若懸河,彷彿演說家一般,而遊客們也會聽得很認真,如痴如醉。
大家都會覺得你很有水平,很盡心,願意和你成為朋友。
你為旅遊公司帶來了效益,領導們會很高興,覺得你是個寶貝;
遊客們對你的講解很滿意,對你有好評,他們會覺得自己不虛此行,錢花的很值;
而你自己呢?能受到公司上層的表揚,也容易收到遊客們的小費和禮品。
這樣一來,各方都很滿意,何樂而不為?
所以呢,平時要多充電,知識面廣,從事旅遊行業就會具有很大優勢。
Ⅹ 我在機場工作!經常要給客人提供一些地理知識!但是我對地理方面的東西不太了解!
呵呵 給你介紹個網站 多查一查吧 然後 多積累下吧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