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地理環境
1. 美國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美國,是美洲第二大的國家,領土包括美國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面積937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15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約17萬平方公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面積為963萬平方公里,如果只計陸地面積,美國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在加拿大之前。
美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
美國橫跨西五區至西十區,共六個時區。每個時區對應一個標准時間,從東向西分別為東部時間(EST,西五區,包括大西洋沿岸及近大陸的1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代表城市是華盛頓)、中部時間(CST,西六區,包括芝加哥和新奧爾良兩個地區)、山地時間(MST,西七區)、太平洋時間(PST,西八區,包括太平洋沿岸的4個州,有洛杉磯等城市)、阿拉斯加時間(AKST,西九區)、夏威夷時間(HST,西十區)。按照「東早西晚」的規律,各遞減一小時。所謂西部時間是指太平洋時間。
2. 南北美洲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概況】
名稱 北亞美利加洲,簡稱北美洲.
位置:位於西半球北部.東濱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
范圍:大陸東至聖查爾斯角(西經55°40′,北緯52°13′),南至馬里亞托角(西經81°05′,北緯7°12′),西至威爾士王子角(西經168°05′,北緯65°37′),北至布西亞半島的穆奇森角(西經94°26′,北緯71°59′).北美洲除包括巴拿馬運河以北的美洲外,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的西印度群島.
面積:2422.8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地理區域 分為東部地區(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地區)、中部地區(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西部地區(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北段,落基山脈是本區骨架)、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九個地區.
【居民】
人口 46 2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絕大部分分布在東南部地區,其中以紐約附近和伊利湖周圍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千米在200人以上;而面積廣大的北部地區和美國西部內陸地區人口稀少,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
民族:大部分居民是歐洲移民的後裔,其中以盎格魯薩克遜人最多;其次是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種人.此外還有因紐特人、波多黎各人、猶太人、日本人和華人等. 語言 通用英語、西班牙語,其次是法語、荷蘭語、印第安語等.
宗教:居民主要信基督教和天主教.
【自然環境】
海岸線 大陸海岸線長約6萬千米.西部的北段、北部和東部海岸比較曲折,多島嶼和峽灣;南半部海岸較平直.
半島與島嶼:半島總面積約為210萬平方千米.島嶼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居各洲之首,格陵蘭島為世界最大島.
地形:全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20%,海拔200?00米的平原和丘陵約佔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徵是南北走向的山脈分布於東西兩側與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於中部.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區.東部山地和高原:聖勞倫斯河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勢南高北低,海拔一般為300- 500米.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沿大西洋有一條狹窄的海岸平原,西側逐漸下降與中部平原相接.中部平原: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得孫灣,南至墨西哥灣,縱貫大陸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屬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屬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條平行山地,東帶為海拔2 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脈,南北延伸5 000千米,是北美洲氣候上的重要分界線;西帶南起美國的海岸山嶺,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的沿海島嶼,海拔一般為1 000-1 500米;中帶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的海岸山脈、美國的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嶺等.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山海拔6 194米,為北美洲最高峰.東帶和中帶之間為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底部海拔1 300-1 800米,盆地南部的死谷低於海平面86米,為西半球陸地的最低點.
火山與地震: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是太平洋沿岸火山帶的一部分.北美洲有活火山90多座,其中阿留申群島有28座,阿拉斯加有20座,中美洲有40多座.北美洲西部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和多強烈地震的地帶.
水系:北美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88%,其中屬大西洋流域的面積約佔全洲的48%,屬太平洋流域的各約佔20%.除聖勞倫斯河外,所有大河都發源於落基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佔全洲面積的12%,主要分布在美國西部大盆地及格陵蘭島.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長度為世界第四大河.其次為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等.北美洲的河流上多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是美國西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約塞米蒂瀑布,落差達700米.尼亞加拉瀑布,落差51米,寬1 240米.北美洲是個多湖泊的大陸,淡水湖總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陸的北半部.中部高原區的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總面積為245 273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以蘇必利爾湖面積最大,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氣候: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北部在北極圈內,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熱帶颶風侵襲.大陸中部廣大地區位於北溫帶.由於所有的山脈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從太平洋來的濕潤空氣僅達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來的冷空氣可以經過中部平原長驅南下;從熱帶大西洋吹來的濕潤空氣也可以經過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氣候很不穩定,冬季時而寒冷,時而解凍,墨西哥灣沿岸的亞熱帶地區,冬季也會發生嚴寒和下雪的現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低於0℃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3/4;整個北極群島(北美大陸以北、格陵蘭島以西眾多島嶼的總稱)及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都低於-32℃,格陵蘭島中部低達0℃,成為西半球的寒極區.夏季全洲普遍增溫,最熱月(7月,沿海多為8月)平均氣溫格陵蘭島中部為0-3℃,成為北半球夏季最涼的地區;其餘廣大地區都在0-32℃之間,其中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區面積較小.美國西南部的死谷,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6.7℃,為全洲最熱地區.北美洲東部地區降水較多.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的東南部、美國的東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年降水量約為500-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達2 000毫米以上,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區;佛羅里達半島、落基山脈東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毫米;加勒比海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區是美國大盆地西南部、科羅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東南部常受颶風侵襲,往往造成嚴重災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強烈的暴風和陸龍卷風.西風在翻越落基山脈後,於東麓形成欽諾克焚風.
【自然資源】
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已經過勘查.主要礦物是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鎳、鈾、鉛、鋅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30%,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產達格拉斯黃杉、巨型金針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紅杉、鐵杉等林木.草原面積佔全洲面積14.5%,約佔世界草原面積的11%.北美洲可開發的水力資源蘊藏量約為24 800萬千瓦,佔世界水利資源蘊藏量的8.9%,已開發的水利資源為5 360萬千瓦,佔世界的34.7%.
北美洲沿海漁場的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20%,西部和加拿大東部的邊緣海區為主要漁場,盛產鮭、鰈、鱈、鯖、鰻、鯡、沙丁、比目、薩門等魚類,在加拿大東部邊緣海區還產鯨.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極熊等.
【經濟簡況】
工業 美國和加拿大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能力巨大、科學技術先進.農、林、牧、漁業也極為發達.北美洲其他國家除墨西哥有一些工業基礎外,多為單一經濟國家.北美洲采礦業規模較大,主要開採煤、原油、天然氣、鐵、銅、鉛、鋅、鎳、硫磺等,而錫、錳、鉻、鈷、鋁土礦、金剛石、硝石、銻、鉭、鈮以及天然橡膠等重要的戰略原料幾乎全部或大部靠進口.主要工業品產量在世界總產量中的比重為:生鐵、鋼、銅、鋅等均佔20%左右,鋁佔40%以上,汽車約佔37%.
農業:北美洲農業生產專門化、商品化和機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農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棉花、大豆、煙草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麥產量在世界農業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島諸國和地區主要生產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熱帶作物.
交通:北美洲鐵路總長420 000多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55 000多千米.公路四通八達.美國東北部是交通最發達的地區,其次是美國中部、東南部、西部沿海地區;加拿大東南部;墨西哥東部,以公路和鐵路運輸為主.古巴的糖廠鐵路專用線較發達.加拿大中部地區的夏季河運、冬季雪橇運輸也很重要
3. 美國紐約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紐約州的面積為128401平方公里,位於美國東北部。聖羅倫斯低地區位於該州的北方,該地區西起亞歷山卓灣,並以聖羅倫斯河與加拿大為界。艾迪朗戴克高地區位於紐約州東北方,其中有艾迪朗戴克山脈。位於紐約州西北方的大湖低地區緊鄰著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哈德遜-莫哈克低地區位於紐約州的中部以及東南方,其中包括了哈卵泛右約莫哈克河的河谷。紐約州南方的東部邊界,有一半以上是屬於新英格蘭高地區。該地區由尚普蘭湖一直延伸到曼哈頓島。大西洋沿岸平原區包括了史丹頓島、長島(Long Island)以及沿岸地區。
紐約州有204公里的海岸線,沿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有600公里的湖岸線。全州有8000個湖泊,9條主要河流。尼亞加拉瀑布是東北部主要的風景勝地,水電資源豐富。
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冬寒夏涼,年均降水量820-1100毫米,多陰濕天氣。紐約州氣候屬冷溫帶,1月平均氣溫0℃以下,7月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介於889~1143毫米。紐約市1月平均氣溫為-0.7℃;2月為-0.8℃,3月為3.3℃。7月平均氣溫為23℃;8月為22℃。年降水量為1063毫米。紐約州西北部冬雪很豐富。
紐約州天然森林資源很豐富。捕漁業主要在長島以外,近年由於海水污染嚴重,產值逐年減少。礦產有鐵、鉛、鋅、銀、石油,但產量不多。由於建築業極發達,砂、石塊、粘土、卵石、石膏、滑石較重要。
較有價值之礦產資源主要為非金屬礦產,包括水泥、砂石、石膏等。金屬礦產包括鉛、鋅、鐵、銀。水力資源豐富,水力發電占紐約全州總發電量之四分之一。
4. 美國俄勒岡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俄勒岡州位於美國西北部,太平洋西北沿岸,西部有喀斯喀特山脈和海岸山脈,東半部全為高原。 面積為25萬km²,居美國50州第9位。
位於哥倫比亞河畔的波特蘭 (Portland)是深水良港,海輪可以直達,為全州的交通和貿易中心,也是該州最大城市。全州各類飛機場100多座,國際機場在波特蘭市。
俄勒岡州是美國的一個州,位於美國的太平洋沿岸,該州南面為加利福尼亞州,北面為華盛頓州,氣候溫和,季節分明。俄勒岡州的經濟極為發達,人均GDP高達8.7萬美元,是美國重要的高科技中心和金融中心。
該州原為土著印第安人聚居區。1778年,英國船長傑·科克率船員到此收購海狸皮。1792年,波士頓人羅·克雷發現哥倫比亞河並為其命名。
1830年以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從中西部遷移到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在他們走過的俄勒岡小道上,還可見當年篷車壓出的車轍。
1848年建立俄勒岡地區。1859年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第33州。
5. 美國的地理環境
位置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位於西半球,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等.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西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全國最低點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的東南方,與內華達州接壤;最高點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位於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脈的中段.
氣候
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地跨寒、溫、熱三帶,本土處於溫帶),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洪水泛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影響美國氣候的主要是北極氣流,每年從太平洋帶來了大規模的低氣壓,這些低氣壓在通過內華達山脈、洛磯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時夾帶了大量水分,當這些氣壓到達中部大平原時便能進行重組,導致主要的氣團相遇而帶來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時這些暴雨可能與其他的低氣壓會合,繼續前往東海岸和大西洋,並會演變為更激烈的東北風暴(Nor'easter),在美國東北的中大西洋區域和新英格蘭形成廣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廣闊無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許多世界上最極端的氣候轉變現象.
水文
美國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基山以東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密西西比河是美國的母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屬冰川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密歇根湖屬美國,其餘4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匯入聖勞倫斯河,流入大西洋.
6. 美國的地理環境
美國是美洲第二大的國家,領土包括美國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面積937261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15.896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約17萬平方公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面積為963萬平方公里,如果只計陸地面積,美國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在加拿大之前。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列明9,372,610平方公里。1997年變更至9,629,091平方公里,2004年變更至9,631,418平方公里,2006年至9,631,420平方公里。 美國國土地形變化多端,地勢西高東低。東海岸沿海地區有著海岸平原,南寬北窄,一直延伸到新澤西州,在長島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積平原。在海岸平原後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帶,延伸到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和新罕布希爾州、高1830米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為止。
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是美國中央大平原,地勢相對平坦,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流域——世界上第四大的河域也位於這里。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內部平原的地形開始上升,最後進入美國中部面積廣闊而地形特色稀少的大平原。
在大平原西部則有高聳的落基山脈,從南至北將美國大陸一分為二,在科羅拉多州的最高峰到達4270米。西海岸地區有內華達山脈和海岸山脈。以前落基山脈還有頻繁的火山活動;現在只剩下一個區域(懷俄明州黃石國家公園的超級火山—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國最高的山峰是麥金利山,海拔6193米,也是北美洲第一高峰。 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礦物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截至2010年底,美國已探明原油儲量206.8億桶,居世界第13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7.71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已探明煤儲量4910億短噸,居世界第一。2011年美國原油產量20.65億桶,進口41.46億桶,出口10.67億桶。天然氣產量28.58萬億立方英尺,進口3.46萬億立方英尺,出口1.51萬億立方英尺。
7. 北美洲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1)整體性。北美總體上處於中高緯度地區 且山脈平原高原地形種類齊全專 決定了其屬處於溫帶與嚴寒帶接壤處這回從緯度 也就是熱量上決定它的整體性 也就是內部各要素相互關聯(1)差異性。西側科迪勒拉山系 以及加利福尼亞寒流 還有西風與副高控制下的地中海於溫帶海洋以及溫帶沙漠氣候 決定了西部不同於東部的 有低矮的阿巴拉契亞山脈所形成的偏海洋性的 以亞熱帶帶季風與溫帶季風為主的氣候 加之東部有 墨西哥灣暖流的經過 就更加劇了東西部的差異性此外地形方面 不同的地型決定了不同的熱量與降雨(鋒面雨) 以及中央大平原的西北寒冷空氣南下所形成的短時大范圍降溫 都加劇了各地的差異性
8. 拉丁美洲的地理環境
拉丁美洲全稱:拉丁亞美利加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地處北緯32°42′和南緯56°54′之間,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拉丁美洲是一個政治地理概念,就美洲居民的語言而論,英語和拉丁語占統治地位,由於本區都隸屬拉丁語族,因此,美國以南的眾多國家,被稱為拉丁美洲國家,這個地區被稱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東臨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長11,000多公里,東西最寬處5,100多公里,最窄處巴拿馬地峽僅寬48公里。北部有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面積2 056.7萬平方公里。人口5.77億人(2008年)。主要是印歐混血種人和黑白混血種人,次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種人。
所屬國家
拉丁美洲共有三十四個國家和地區: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貝多、格瑞那達、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哈馬、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西、厄瓜多、秘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還有仍處於美、英、法、荷統治下的十多個殖民地。 拉丁美洲是指從墨西哥起的西半球南部的整個地區。它東瀕加勒比海和大西洋,與非洲大陸最短距離約2494.4千米;西臨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北界墨西哥與美國界河布拉沃河(即格蘭德河),與美國為鄰。它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陸。在歷史上,這一地區主要是拉丁語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拉丁美洲。此外,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島與拉美具有相同的歷史遭遇,在地理劃分上,習慣地把它同拉美劃在同一范疇,統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從地理位置上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范圍東起南美洲大陸的最東端、巴西東北部的布朗庫角(西經34°46′),西至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西經117°09);北起科羅拉多河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北緯32°42′),南至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弗羅瓦德角(南緯53°54′)。而與弗羅瓦德角隔麥哲倫海峽相望的火地群島
最南部的合恩角,則處在南美洲的最高緯度上(南緯55°59′)。這就是說,拉美陸地是從北緯32°左右到南緯55°左右,跨越南北兩個半球,但其大部分處在南半球。它的主要部分處在赤道線下和南北兩條回歸線之間。赤道線穿過厄瓜多首都基多以北幾千米處和亞馬孫河入海口巴西的貝倫市不遠的地方。南回歸線穿過南美洲大陸第一大工業區聖保羅以北的郊區;而北回歸線則穿過墨西哥灣,在靠近哈瓦那的緯度上。可以說,除烏拉圭外,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均處在或部分地處在南北兩條回歸線之間。 拉美大陸半島較少,主要有與中美洲交界的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18萬平方千米)、墨西哥北部的加利福尼亞半島(14.3萬平方千米)、南美洲北部的瓜希拉半島(1.4萬平方千米)和智利南部的泰陶半島(1萬平方千米)。拉美地區島嶼較多,島嶼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北部、東部和南美洲大陸南端的沿海地區。加勒比地區島嶼由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和巴哈馬群島組成,其中最大的島為古巴島,位於大安的列斯群島中,北距美國佛羅里達半島180千米,面積11.086萬平方千米。南美洲大陸南端沿海島嶼主要有隔麥哲倫海峽與大陸相望的火地群島和位於南大西洋和南極洲之間水域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後者西距阿根廷領土500多千米,現今為阿根廷與英國有主權爭議的島嶼。在亞馬孫河入海口處有世界最大的由河水沖積形成的馬拉若島,面積近5萬平方千米,植物生長繁茂,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生態旅遊勝地,當地的一種長紅色羽毛的鳥是當地的特有動物。此外,拉美一些國家在遠離陸地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有一些群島和島嶼。
在大西洋上,距巴西本土1100千米有特林達島和馬丁-瓦斯島,距巴西本土900千米有聖佩德羅-聖保羅島,距巴西最東端布朗庫角345千米有被巴西辟為國家海洋公園的費爾南多-德諾羅尼亞島。在太平洋上,有距南美洲大陸最遠的智利的復活節島(距智利海岸3700千米),島上有上千尊每個重90噸的「毛阿依斯」人頭巨石雕像以及至今未能破譯的文字元號,給這個小小的島嶼增添了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距大陸600千米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其中的馬斯地島是美洲最古老的陸地之一,因據傳是《魯賓遜飄流記》故事的發生地而久負盛名。此外,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島嶼還有智利的薩拉-戈麥斯島;在距厄瓜多海岸900千米正處在赤道線下有加拉帕戈斯群島,那裡多種復雜的氣候條件、起伏多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和物種,為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的物種進化論假說和《物種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據。 人口與種族
拉美地區林業資源豐富,是森林覆蓋面積較大的大陸。南美洲森林面積達920萬平方千米,佔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3%。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各島嶼的森林面積合計約70萬平方千米。這一地區的熱帶雨林是現今世界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總面積550萬平方千米,其中 330萬平方千米在巴西境內,佔地區熱帶雨林面積的60%,其餘40%分布在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玻利維亞境內。拉美地區動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據統計,亞馬孫熱帶雨林中的動植物品種之多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僅植物品種就多達8.6萬~9萬種。生長著許多可供食用、葯用和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例如紅木、檀香木、桃花心木、香膏木、蛇桑木、肉桂、金雞納樹和各種椰樹、棕櫚樹等;在安第斯山區和中美洲生長著一些名貴的雲杉、雪松等經濟林;沿海地帶還生長著耐鹽鹼的紅樹、栲膠樹等;在河漫灘地帶生長著抗澇的樹種和其他植物。 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海岸線綿長,東西有兩洋環抱,又面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漁業資源豐富,有許多天然漁場,如秘魯、智利沿海,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巴西沿海以及南大西洋等海域都是世界重要的漁場,盛產沙丁魚、金槍魚、鱸魚、鯖魚、鱈魚以及多種蝦類。捕魚量居世界前列。此外,拉美地區內河盛產淡水魚,其種類多達2500~3000種以上。
9. 中美洲的地理環境
中亞美利加洲,簡稱:中美洲(Central America)
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大陸中部地區。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是連接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狹長陸地。包括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7個國家,其中除貝里斯外,6國皆說西班牙語。面積52.32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537萬。大部分為印歐混血種人,余為印第安人、白種人和黑種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平原狹窄。太平洋一側伸展著長達1300多千米的火山帶,其最高峰塔胡穆爾科火山海拔4220米。瑪雅文化發祥地。16世紀起,先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9世紀20年代起,先後獨立。經濟以農業為主,尤以供出口的香蕉、咖啡、甘蔗等熱帶經濟作物最重要,此外還產棉花、煙草、可可、劍麻、穀物等。畜牧業和林業也較重要。工業以輕工業特別是食品工業為主,多為小型企業;還有采礦、建築材料、塑料、金屬加工、化學、煉油、冶金等部門。巴拿馬運河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地理位置優越。
區別:中部美洲
中部美洲(Mesoamerica)是一些德國學者、尤其是愛德華•澤勒(1849-1922年)首先使用的,意指墨西哥中部、南部以及與之毗鄰的中美洲各國印第安文化高度發達的地區。中部美洲不止是一個地理名詞,它還涉及土著高度發達的文化與文明在不同時期以各種形式得到發展與傳播的地區。亦譯為「中美文化區」。
10. 美國新澤西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新澤西州一般分為北,中,南三部分。北部和紐約關系親密,很多居民在紐約城裡工作。中部版大多是權居民區,南部則受費城影響。這樣的分法非官方方式,所以邊界並不清楚。
高地地區,其中包含薩塞柯斯郡、莫里斯郡、華倫郡、杭特頓郡、以及桑莫賽郡。
海岸地區,其中包含孟莫斯郡以及海洋郡。
德拉瓦河地區,其中包含莫塞郡、伯靈頓郡、肯頓郡、格洛斯特郡、以及沙侖郡。
環大西洋城地區,其中包含大西洋郡。
南方海岸地區,其中包含坎伯倫郡以及五月岬。
高點峰位於薩塞柯斯郡中的蒙塔哥鎮,是新澤西州的最高點,其海拔為1803英尺(5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