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華北平原地理位置
① 華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徵,謝謝老師。
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開闊;
水源:有海河,黃河,淮河等多條河流;
② 華北平原的地理情況
華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 ;Hua-pei P'ing-yuan;Huabei Pingyuan),是中國第二大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於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所致,多數地方的沉積厚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丘、徐州一帶達5000米。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擴大。
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海河、淮河、灤河沖積而成。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百年來,黃河在這里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公里。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
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由於黃河挾帶大量泥沙以致黃河決溢、泛濫、改道頻繁。1949年後進行了改造治理。由於春季蒸發量上升,降水量較少,河流徑流量較少,加之以人為原因,華北平原常會出現春旱的問題。 華北平原在中生代為隆起區,局部發育了斷陷盆地;新生代斷塊活躍,古近紀形成一系列次級斷陷盆地;新近紀、第四紀堆積范圍擴大,形成連片的大平原;同時邊緣斷塊山隆起;新生代相對下沉,形成較厚的沉積。
黃河在孟津下形成巨大的沖積扇;沖積扇中軸淤積較高,成為分水脊,將淮、海河分隔南北。
黃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沖積扇,扇緣向東直逼魯西南山地丘陵的西側。黃河沖積扇的中軸部位淤積較高,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分水脊」,並將淮河、海河兩大水系分隔南北。歷史時期黃河頻繁遷徙,北至天津、南及蘇北的廣大平原遍受黃河影響。黃河沖積扇上尚保留有決口改道所遺留的大量沙崗、窪地、故道等地形。 華北平原地帶性土壤為棕壤或褐色土。平原耕作歷史悠久,各類自然土壤已熟化為農業土壤。從山麓至濱海,土壤有明顯變化。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及山東山地邊緣的山前洪積-沖積扇或山前傾斜平原,發育有黃土(褐土)或潮黃壚土(草甸褐土),平原中部為黃潮土(淺色草甸土),沖積平原上尚分布有其他土壤,如沿黃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大河的泛道有風沙土;河間窪地、扇前窪地及湖淀周圍有鹽鹼土或沼澤土;黃河沖積扇以南的淮北平原未受黃泛沉積物覆蓋的地面,大面積出現黃泛前的古老旱作土壤──沙姜黑土(青黑土);淮河以南、蘇北、山東南四湖及海河下游一帶尚有水稻土。 黃潮土為華北平原最主要耕作土壤,耕性良好,礦物養分豐富,在利用、改造上潛力很大。平原東部沿海一帶為濱海鹽土分布區,經開墾排鹽,形成鹽潮土。
③ 華北平原是指哪裡
華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 ;Hua-pei P'ing-yuan;Huabei Pingyuan),又稱黃淮海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回分。位於北緯32°~40°,東答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1/5。
④ 華北平原的地理位置
華北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稱黃淮海平原。位於北回緯32°~40°,東經答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1/5。中國首都北京即位於大平原北部。
⑤ 華北平原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和人文特徵
華北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稱黃淮海平原。位於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1/5。
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於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所致,多數地方的沉積厚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丘、徐州一帶達5000米。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擴大。
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百年來,黃河在這里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公里。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
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由於黃河挾帶大量泥沙以致黃河決溢、泛濫、改道頻繁。1949年後進行了改造治理。由於春季蒸發量上升,降水量較少,河流徑流量較少,加之以人為原因,華北平原常會出現春旱的問題。
⑥ 華北平原的自然條件
中國北部的大平原。由黃河、海河、淮河等沖積而成,面積310,000平方公里。海拔在100公尺以下,大部分不足50公尺。地勢平坦,便於耕作,加以土質肥沃,夏季炎熱多雨,年降水量在600∼900公釐,歷來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區。但由於黃河挾帶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遊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4公尺,有的地方高出10公尺,而歷代對黃河疏於防治,以致黃河決溢、氾濫、改道頻繁。黃河下遊河道的改道遷徙又影響海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宣洩,使華北平原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淺平窪地,排水不暢,加重了洪澇威脅。低平窪地還容易使土壤鹽鹼化。華北地區春雨只佔全年降水10%左右,春旱時有發生,因此旱、澇、鹼是華北平原的主要治理問題。黃河南、北的旱、澇、鹼危害出現頻率不同,一般洪澇南大於北,旱害、鹼害北重於南。1949年以來,黃河下游1,800公里長的大堤每年都維護培修,保證了黃河30多年的安全行洪。還在黃河兩岸放淤造田,治鹼改土,引水灌溉。淮河、海河也得到大規模的治理。現華北平原已是中國小麥、棉花、花生、芝蔴、烤煙等作物種植面積最大的農業區,也是溫帶果品蘋果、梨、柿和核桃、板栗、紅棗等的主要產區。沿海平原又是重要海鹽產地。目前已在規畫興建「南水北調」水利工程,引長江水到華北平原,根本解決華北平原乾旱問題。華北平原周邊富產煤炭,近年又在平原發現豐富的石油資源,已建成大港、勝利、華北、中原等油田。重要的工業城市有北京、天津、鄭州、石家莊、邯鄲、濟南、徐州等。
華北平原是中國的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
根據華北平原不同的區域特徵,可分為四個亞區平原:
遼河下游平原,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以外的平原,是由遼河沖積形成的,沼澤地較多,局部有鹽漬化,平均氣溫低,但夏季仍然可以種植水稻,主要農作物以高粱、水稻、玉米為主;
海河平原,燕山以南,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是由海河和黃河沖積形成的,所以也被稱為黃海平原,是中國糧棉的重要產區,南北距離達500多千米,所謂「千里平原」,主要作物為小麥、玉米和棉花。可以達到一年小麥、玉米兩熟。
黃泛平原,位於海河平原和淮北平原之間,是黃河沖積形成的,包括泛濫沉積,鹽鹼、沙化土地較多,但平均氣溫高,適合喜溫抗沙作物生長,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水稻、棗等。
淮北平原,淮河以北,黃泛區以南,是黃河泛濫和淮河沖積形成的,氣溫高,水源充沛,由於以前黃河泛濫,淤積淮河幹道,造成這一帶經常性災荒,淮河經過疏通治理後,淮北平原成為中國小麥的主產區之一。
華北平原人均水資源量僅為335立方米/年,不足全國的1/6。地表水時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為華北平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北京、石家莊、邢台、邯鄲、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開采量已佔總供水量的70%以上。
調查表明,華北平原地下水天然資源為227.4億立方米/年。淺層地下水可開采資源168.3億立方米/年,深層地下水可采資源24.2億立方米/年。
2000年華北平原地下水開采量為212.0億立方米。其中,淺層地下水開采量為178.4億立方米,占總開采量的84.2%。深層地下水開采量為33.6億立方米,占總開采量的15.8%。
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總體上為106%,深層地下水為139%。由於開采布局不合理,深層地下水頭持續下降,全區深層地下水頭低於海平面的范圍已達到76732平方千米,占平原區總面積的55%。並且造成海水入侵,使土壤鹽鹼化。
為保障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前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在調查評價的基礎上,圈定了23處應急供水地下水源地,應急供水潛力為10億立方米/年。
⑦ 華北平原地理環境特徵
中國第二大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大部分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華北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中國的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
⑧ 簡要評價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市位於東8區,華北平原中部,黃土高原東側,位於環渤海經濟圈內,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有利於成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⑨ 跪求:華北平原的地理環境特徵,,,,急,求大神解答
中國第二大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大部分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華北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中國的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
⑩ 華北平原的地理位置
位於東部偏北,在燕山,太行山,淮河之間,是我國的第二大平原,地勢平坦,由三條河流沖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