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lng船相關地理知識

lng船相關地理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25 01:18:48

『壹』 關於地理知識

「中東」一般是指歐、亞、非三洲連接的地區,主要是亞洲西部一帶。這個名稱的版來源是過權去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按距離遠近把東方各地分別稱為「近東」、「中東」和「遠東」。
「中東」地區的范圍,沒有明確的劃分,特別是「中東」和「近東」沒有嚴格的界限。現在一般所說的「中東」包括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國家。總面積為7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多。中東地區大多數是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東」范圍之內。

『貳』 LNG船的介紹

動力船尚在發展中,其前景非常好。其中LNG運輸船是國際公認的「三高」產版品,LNG船是在零下163攝氏權度(-163℃)低溫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 是一種「海上超級冷凍車」,被喻為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現只有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和歐洲的少數幾個國家的13家船廠能夠建造。

『叄』 地理知識

全球氣候帶和氣候型
全球氣候是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性質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形成的。根據世界各地區氣候基本特徵及其成因的差異性,可將全球氣候分成若干氣候帶。在同一氣候帶內,一方面氣候具有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於帶內各地的海陸位置、距海遠近、洋流性質、地勢高低和局部環流狀況等的不同,氣候又存在差異性。據此,可將有的氣候帶分出若干氣候型,例如,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內,一般都可劃分出東岸、內陸和西岸三種氣候型。

世界氣候帶分布特徵

氣候帶與氣候型的劃分,關鍵是確定氣候帶與氣候型的界線。然而迄今學術界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標准。這是因為在自然界所有的氣候帶和氣候型都是漸變的,不存在明顯的分界線,至於氣候類型分布圖上的分界線,是人為劃分出來的,實際上是具有一定寬度的過渡帶。當前氣候帶的劃分通常以等溫線為指標,而氣候帶內氣候型的劃分,通常考慮降水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
氣候學上通常用等溫線作為劃分氣候帶的界線。一般用最熱月均溫10º等溫線作為寒帶和溫帶分界線,用最冷月均溫18º等溫線作為溫帶和熱帶分界線。溫帶所跨緯度最寬,高、低緯之間氣溫差別很大,所以習慣上又在溫帶范圍內進一步劃分出亞寒帶和亞熱帶。前者是溫帶向寒帶的過渡地帶,後者是向熱帶的過渡地帶。在每個氣候帶內,根據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在空間上和時間上不平衡分布的特點,又進一步劃分出各種氣候類型。從世界氣候分布圖上可以看到,各大陸氣候類型的排列、組合盡管復雜多樣,但是緯向地帶性規律的烙印仍然清晰可見,從赤道到極地,各種氣候類型基本上是按緯度更替的。
在大陸的低緯和高緯地帶,氣候的緯向地帶性表現得尤其明顯,因為在這兩個緯度地帶,冷與暖的矛盾處於比較穩定有常的狀態。前者接收太陽光熱多,暖空氣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高溫,長夏無冬;後者接收太陽光熱少,冷空氣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低溫,長冬無夏。因而在低緯和高緯地帶,各種氣候類型均按緯度南北更替,多呈帶狀分布,有的甚至橫貫大陸東西。例如低緯地帶的赤道多雨氣候、熱帶干濕季氣候、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高緯地帶的極地冰原氣候、極地長寒氣候、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等,都是體現緯向地帶性較顯著的氣候類型。
氣候分類法有多種,各有利弊。我國氣候學家以斯查勒的動力氣候分類法為基礎,加以適當修改,將全球氣候分為三個緯度帶和高地氣候,在各緯度帶中又分若干氣候型。

(一) 陸地低緯度氣候
低緯度氣候主要受赤道氣團和熱帶氣團的控制,全年高溫,月平均氣溫最低也在15℃以上。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熱帶輻合帶、信風、赤道西風、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等。這些系統的季節移動,導致降水量的季節變化。
陸地低緯度氣候帶包括赤道帶和熱帶。它由赤道多雨氣候、熱帶海洋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干濕季氣候和熱帶乾旱和半乾旱等5種氣候類型所組成。除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分布至南、北緯30°外,其他氣候類型均出現在南、北緯25°之內。具體來說,陸地低緯度氣候帶包括:
1.赤道多雨氣候
亦稱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於赤道兩側南、北緯各5°—10°的范圍內,包括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以及亞洲馬來群島的絕大部分地域。這里地處低緯,是赤道氣團的源地,同時位於赤道低壓帶,南北半球的信風在此輻合上升,多對流雨。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溫為25—28℃,日較差比年較差稍大。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過60mm。地帶性土壤為熱帶雨林磚紅壤。

2.熱帶干濕季氣候
亦稱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於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外圍,一般可達南、北緯15°左右,也可伸至25°左右。包括非洲的蘇丹草原、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奧里諾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亞北部等地區。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之分。乾季時受信風控制,盛行熱帶大陸氣團,乾燥、少雨;雨季時則受赤道低壓帶控制,赤道氣流輻合帶移來時,濕潤多雨。植被土壤類型為熱帶稀樹草原紅棕色土。
3.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主要分布於南、北回歸線兩側的內陸和西部,大體介於南、北緯15°—30°之間。典型的熱帶乾旱氣候區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納米布沙漠,西亞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亞的塔爾沙漠,澳大利亞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等。這里常年處於副熱帶高壓和信風控制之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候炎熱乾燥。例如,世界「熱極」和「干極」都出現於本類型區內,非洲索馬里半島北部的柏培拉,曾有極端最高氣溫63℃的記錄,成為世界「熱極」;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於0(阿里卡城實測為0.7 mm),從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間從未下雨,被稱為世界「干極」。至於熱帶半乾旱氣候則分布於乾旱氣候區的外緣,分別向熱帶干濕季氣候區和亞熱帶夏干氣候區過渡。植被土壤類型為熱帶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於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在太陽高度角大的季節,赤道低壓槽向北伸展到北緯30°左右,加上海陸熱力因子的影響,在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形成一個熱低壓,此時盛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即夏季風,因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陽高度角小的季節,赤道低壓槽南移,再加上海陸熱力的差異,次大陸的西北部有弱高壓發育,此時就盛行東北季風,即冬季風,因降水量少,形成千季。此外,有的地區還可細分為涼季和熱季。本區氣候長夏無冬,年平均溫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為1 500—2 000 mm,甚至更多。
5.熱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於南、北緯10°—25°信風帶的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的若干島嶼,包括中美洲東岸和西印度群島、南美巴西高原東側沿岸的狹長地帶、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沿岸地帶以及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島等。這些地區均處於信風的迎風海岸,終年盛行熱帶海洋氣團,加之信風登陸後遇到沿海山地而抬升,故形成高溫多雨的氣候,具有海洋性的特點。這里形成的植被土壤類型與赤道多雨氣候條件下相同,為熱帶雨林磚紅壤。

(二)陸地中緯度氣候
中緯度地帶是熱帶氣團和極地氣團相交綏的地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極鋒、盛行西風、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副熱帶高壓和熱帶氣旋等,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和降水的季節變化均較大。陸地中緯度氣候帶是冷、暖氣流相互角逐的地區,氣溫、降水的季節變化和非周期性變化都很顯著。按熱量情況,陸地中緯度氣候帶分為陸地溫帶和亞熱帶。由於全球大陸在中緯度地區被海洋分割得最為厲害,所以往往出現大陸東、西兩岸和大陸內部不同的氣候現象和特徵,而表現出干濕帶性,並由此影響到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
1.陸地溫帶氣候
陸地溫帶主要分布在35°~60°N的地區,南半球由於只有較小的陸地延伸到40°N以南地區,所以溫帶面積不大。由於受大洋分割作用的影響,溫帶地區存在著明顯的東西分異現象。一般在大陸東岸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或溫帶季風氣候,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二者之間的內陸為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1)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
主要分布在35°~55°N之間的北美大陸東部和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即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和北美大陸100°W以東大約在40°~60°N的地區等。這種氣候的氣溫、降水狀況與溫帶季風氣候有些相似,但風向、風力的季節變化不如溫帶季風氣候明顯。在成因方面,它的冬季寒冷乾燥不是由於大陸季風的作用所致,而是由於從海洋吹來的西風人陸已深,經過了大陸變性作用,故氣溫較低,降水較少;夏季有對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如溫帶季風氣候那樣顯著。

(2)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部,包括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部和南部,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北美加拿大科迪勒拉山地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南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脈以西地區以及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和紐西蘭等地。這里全年盛行西風和溫帶海洋氣團,沿岸又有暖流經過,於是形成了冬暖夏涼、年較差小、全年有降水以及秋冬季雨量稍多的氣候特點。此外,這里陰雨日較多,雲霧多,日照也較少。

(3)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35°—55°N左右的東亞地區,包括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域、朝鮮半島、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南部。氣候成因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相似。冬季受溫帶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且南北氣溫差別大;夏季受溫帶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且南北氣溫差別小。此外,四季分明、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顯著,也是溫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由於上述幾種溫帶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徵主要表現為濕潤(中國的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為半濕潤),因此較普遍的發育了溫帶闊葉林景觀(中國的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為森林草原景觀),但也存在著某些差異。東亞的闊葉樹種類較歐洲豐富,有蒙古櫟、遼東櫟以及槭屬、椴屬、樺屬等雜木;歐洲西部往往形成單一樹種組成的純林,如山毛櫸林、櫟林等;北美洲的闊葉林景觀(包括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亞山脈、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則以美洲山毛櫸和糖槭為主。整個溫帶濕潤闊葉林帶主要發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壤,半濕潤的森林草原帶發育的是褐土和黑土。
(4)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亦稱溫帶荒漠和溫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於亞洲和北美大陸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亞洲和北美的此類氣候區距海遙遠,深入內陸,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擋,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到達,終年盛行溫帶大陸氣團,於是形成了冬冷夏熱、乾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一般而言,乾旱氣候的年平均降水量為250 mm以下,半乾旱氣候則為250—500 mm。南美的此類氣候區地處西風帶的大陸東岸,是西風帶的雨影區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脈,西風過山後下沉,絕熱增溫,乾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經過,空氣穩定,降水稀少。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條件下植被稀疏,植被土地類型為溫帶荒漠土;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地帶的植被土壤類型為溫帶草原栗鈣土。
2.陸地亞熱帶氣候
陸地亞熱帶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40°之間的地區。由於受到副熱帶高壓和海陸位置等因素作用,在大陸東岸一般為亞熱帶濕潤氣候或亞熱帶季風氣候;大陸西岸為亞熱帶夏干氣候(地中海式氣候);二者之間為亞熱帶大陸性乾旱和半乾旱氣候。
(1)亞熱帶濕潤氣候
主要分布於北美大陸東部25°—35°N的地帶和南美的巴西高原東南緣、巴拉那河中、下游以東和潘帕斯東部。此外,在非洲的東南海岸和澳大利亞的東南岸也有分布,但面積較小。其主要特點是冬夏溫差比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比季風區均勻。這些地區在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大陸東岸)方面,都與東亞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相似,但由於所處的大陸面積和相鄰的海洋面積都較小,海陸熱力差異不如後者突出,故未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
(2)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於亞熱帶的亞洲東部,主要包括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區以北的地帶,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端。冬夏海陸氣溫不同引起氣壓配置的變化是形成本區氣候的主要原因。冬季亞洲大陸為高氣壓所控制,盛吹由陸地向海洋的西北風即冬季風,降水較少;夏季亞洲大陸為低氣壓所控制,盛吹由海洋向陸地的東南風即夏季風,降水較多。
常綠闊葉林是亞熱帶濕潤氣候和季風氣候條件下的主要植被,與之相應的土壤類型為紅壤和黃壤。
(3)亞熱帶夏干氣候
亦稱地中海式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地區的夏干氣候范圍最大,特徵最明顯,此外還包括美國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亞南端等地。亞熱帶大陸西岸的行星風系正常分布,這里氣候深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的季節性交替控制。夏季本區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以下沉氣流為主,氣候炎熱乾燥;冬季受西風帶控制,盛行溫帶海洋氣團,氣旋活躍,降水較多。因此,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便成為地中海式氣候的主要特徵。該類型氣候區主要形成常綠硬葉林帶,以常綠灌叢林為主,發育著褐色土。

(4)亞熱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大陸的內部,包括西亞的伊朗高原和安納托利亞高原、美國西部的內陸高原以及南美的格蘭查科等地。乾旱氣候的形成是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遠或因有山地阻擋,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到達,又兼這里地處亞熱帶,故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半乾旱氣候屬於由乾旱氣候向其他氣候的過渡類型。這里的植被類型屬於荒漠草原,通常生長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屬於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三)陸地高緯度氣候
陸地高緯度氣候帶主要包括北半球50』N以北的亞寒帶和北極圈內的陸地寒帶,以及南半球的南極大陸地區。北冰洋和南極冰原分別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源地,西伯利亞和加拿大又分別是亞洲和北美洲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在冰洋氣團與極地氣團交綏的冰洋鋒上有自西向東行進的氣旋活動。這里氣溫低,有世界寒極、北半球寒極。主要氣候類型為亞寒帶大陸性氣候、極地長寒氣候和極地冰原氣候。幾個氣候帶的特點是:
1.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亦稱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一般分布於50°—70°N之間,大陸西岸則在60°—70°N之間,包括北亞大部,歐洲北部,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這里的氣候主要受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並為極地大陸氣團產生的源地。在冬季,冰洋氣團侵入機會很多;在暖季,熱帶大陸氣團也能夠伸入。氣候特徵是大陸性強烈,冬季漫長嚴寒,暖季短促,氣溫年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發弱,屬於冷濕環境。西伯利亞東北部的維爾霍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1月平均氣溫-50℃,絕對最低氣溫-73℃,成為北半球的寒極。維爾霍揚斯克的絕對年較差曾達101.8℃,成為全球氣溫年較差最大之地。

2.極地長寒氣候
亦稱苔原氣候,主要分布於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及島嶼,緯度大致介於70°—75°N之間,這里已位於北極圈以內,所以極晝、極夜現象明顯。氣候特徵為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為0—IO~C,降水稀少,大都屬於冰洋鋒上的降水,多半為降雪,雲霧多,蒸發弱。
3.極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布於南極大陸、北冰洋、格陵蘭島的絕大部分地區。這里緯度最高,極晝和極夜最長的時間可達半年之久。長年處在極地高壓控制下,為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源地。全年嚴寒,降水量極少,暴風雪常見,因長年積累,形成巨厚冰原。南極地區是全球的寒極、風極和最乾燥的冰雪大陸,北極地區則是冰蓋和浮冰的大洋。

(四)高地氣候
主要分布於亞洲的喜馬拉雅山系、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等地。由於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隨地勢增高而呈垂直變化,從而形成了垂直氣候帶結構。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垂直氣候帶結構,即或是同一個山地或高原,由於其內部坡向、高度與位置等的差異,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氣候帶結構。

二、世界氣候的分布規律

氣候也與一切自然現象一樣,它的分布和變化並非雜亂無章,而是異中有同,變中有常,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在綜合考慮形成氣候諸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構成氣候差異的基本矛盾,即冷與暖、干與濕以及高氣壓與低氣壓的矛盾,並結合與自然景觀的關系,可以把錯綜復雜的世界氣候加以簡化和歸納,劃分出若干氣候型。具有相同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因而在全球大氣環流中所處地位相同的地區,往往屬於同一氣候型,而各氣候型之間的具體界線,則受制於地形等因素。所謂世界氣候分布規律,直接體現在各氣候型排列組合上。形成氣候的主導因素,即太陽光熱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熱力差異和由此產生的全球性氣壓帶、風帶及其季節位移,導致各氣候型普遍具有按緯度更替的趨向,這是世界氣候分布的基本規律——緯向地帶性。另一方面,海陸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又不同程度地破壞了氣候的緯向地帶性,使在同一緯度地帶的氣候,出現西岸、內陸和東岸的差異,以及由不同地形條件引起的差異,這是世界氣候分布的非緯向地帶性。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一幅世界氣候型分布圖式,就是它們對立統一的產物。

(一)、氣候的緯向地帶性
按得到的太陽光熱的多寡,地球表面被分為五個基本氣候帶:熱帶、南溫帶和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在各大陸的赤道兩側,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亞洲東南部的一些群島等,為赤道多雨氣候(也稱赤道雨林氣候)分布地區,它以終年高溫多雨為特徵,沒有季節變化,各月平均氣溫為25—28º,日較差比年較差稍大;年降水量在 2000 mm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在60 mm以上,多雷陣雨。濕熱的氣候對植物生長非常有利,樹種繁多,茂密成層,四季常青。

在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大致到南、北緯15°的地帶,屬熱帶干濕季氣候(也稱熱帶草原氣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有大面積分布。這一氣候類型的形成同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位移有密切關系。
以北半球為例,冬季陽光直射在南半球,這里處於東北信風帶,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候乾燥;夏季陽光直射在北半球,信風帶相應北移,這里受赤道低氣壓控制,盛吹來自赤道海面的西南風,降水顯著增加。因此,氣候有明顯的干、溫季之分,年降水量1000 mm左右;本帶仍具有低緯地帶高溫的特色,但氣溫年較差已稍大於赤道多

雨氣候。因受水分條件限制,樹木漸稀,形成稀樹草原景色,隨著緯度升高,漸為草原取代。濕季時,生機旺盛,遍地生長稠密的高草和灌木,雜有稀疏喬木;乾季來臨,土壤乾裂,草叢枯黃,樹木落葉。

熱帶干濕季氣候區以外,大致在南、北回歸線兩側的大陸內部直到大陸西岸,平均位置約在南、北緯15°—30°間,屬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也稱熱帶荒漠氣候),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熱帶乾旱氣候分布地區常年處於副熱帶高壓和信風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流下沉,所以氣候的主要特徵為炎熱、乾燥。氣溫相當高,世界的「熱極」(利比亞阿濟濟亞絕對最高氣溫58°)就出現在該氣候類型區,但晝熱夜涼,氣溫的日較差特別大。降水極為

稀少,一年不足 200 mm,且變率極大,甚至連續多年無雨,一年的降水往往集中在幾次陣性暴雨中;加以終年萬里無雲,日照強烈,蒸發旺盛,更加劇了氣候的乾燥。熱帶半乾旱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有一個短暫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 500 mm,它分布於熱帶乾旱氣候區外緣,分別向熱帶干濕季氣候區和亞熱帶夏干氣候區過渡。前者短暫雨季出現在夏季,其成因與熱帶干濕季氣候相似;後者短暫雨季出現在冬季,氣溫不如前者高,其成因與亞熱帶夏干氣候類同。
在極地及其附近地區,包括格陵蘭、北冰洋諸島和南極大陸,屬極地冰原氣候。整個冬季處於永夜狀態,夏半年雖是永晝,但陽光斜射,所得熱量微弱,因而氣溫終年在冰點以下,在南極極點附近已觀察到-94.5°的絕對最低氣溫,是世界「寒極」所在。地面為巨厚冰層覆蓋,多凜冽風暴,植物難以生長。
冰原氣候以南,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緣,延伸著一條極地長寒氣候帶(也稱苔原氣候)。它的特徵是冬季酷寒漫長,夏季涼爽短暫,一年中只有2—3個月的月均溫在冰點以上,但不超過10°,年降水量約 200—300 mm,以雪為主,地面有永凍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尚能生長。

緊接極地長寒氣候帶的是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帶(也稱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約在50°—70°N間橫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這里冬季仍然漫長嚴寒,但夏季已相當溫暖,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高者可達18—20°,氣溫的年較差特別大;年降水量增至300—600 mm,以夏雨為多,因蒸發弱,相對濕度很高。在這樣氣候條件下,已適宜松、柏、杉一類針葉樹的生長。
非洲輪廓較之世界其他大陸單一,地面起伏不大,而且主要位於低緯地區,所以氣候緯向地帶性體現,氣候類型按緯度更替,排列近乎對稱。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部處於高緯,陸地寬廣,氣候緯向地帶性也表現顯明。各氣候類型從北向南依次更替,特別是極地長寒氣候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均呈帶狀分布,橫貫大陸東西。

二、氣候的非緯向地帶性

海陸的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海陸間氣溫、氣壓、風向、降水等隨季節的變化,產生了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基本差異,尤其是在中緯地區,同一氣候帶內可以明顯區分出西岸、內陸、東岸三種不同類型的氣候。海洋性氣候主要特徵為:冬暖夏涼,秋溫高於春溫,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小,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熱月出現時間較遲(如北半球溫帶地區最冷月在2月,最熱月在8月);濕度大,雲霧多,降水豐富,季節分配均勻,冬雨較多。大陸性氣候的主要特徵大致和海洋性氣候相反:冬寒夏熱,春溫高於秋溫,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大,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熱月出現時間較早(如北半球溫帶地區最冷月在1月,最熱月在7月);濕度小,雲霧少,降水不多,且集中於夏季。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在世界各大陸的分布也呈現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凡受海洋氣團影響的地區,就帶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凡受大陸氣團影響的地區,就帶有大陸性氣候特點。因此,由海洋走向內陸,氣候的海洋性逐漸減弱,大陸性則逐漸增強。但實際情況還要復雜一些,這特別體現在沿岸氣候差異上。大陸東岸和西岸同是瀕臨海洋,氣候卻截然不同,有的具有大陸性,有的具有海洋性,還有的是海洋性與大陸性氣候的混合型或過渡型。這主要由大氣環流所引起的海風的向、背決定的,同時沿岸洋流性質、地形因素也產生很大影響。其次,就各緯度地帶來說,如前所述,在低緯和高緯地帶,尤其是在赤道多雨氣候、極地長寒氣候和極地冰原氣候分布范圍內,冷與暖的矛盾處於比較穩定、有常的狀態,因而氣候的海洋性與大陸性對比不明顯,東、西岸的氣候差異也不大。而中緯地區,冷暖空氣經常處於斗爭轉化狀態,氣溫、降水等季節變化和非周期變化都十分明顯,加以陸地面積特別寬廣(北半球),因此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對比顯著,大陸性氣候尤為明顯,大陸東、西岸氣候有重大差異。在歐亞大陸西岸,40°N以上的地區,終年處在西風帶,深受海洋氣團影響,沿岸有暖流經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在22°以下,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較多,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在山地迎風面可達 2000—3000 mm以上,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這里植物生長茂盛,林木郁閉,遍布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在40°—30°N的地區,由於副熱帶高壓帶的季節位移,冬季處於西風帶,盛行極地海洋氣團,溫和濕潤;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和東北信風控制,盛行熱帶大陸氣團,炎熱乾燥;年降水量約750mm,70%以上集中於冬季。這是亞熱帶夏干氣候(也稱地中海式氣候),它冬季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夏季具有大陸性氣候特徵,相應的植被類型為硬葉常綠喬木和各種灌木叢。在30°N以南的地區,終年處在信風帶,東北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氣候極端乾燥,沙漠直抵海邊。這是一種沿岸型的熱帶乾旱氣候,它與同緯度內陸型熱帶乾旱氣候的差異在於沿岸因有寒流經過,所以夏季不那麼炎熱,年較差較小,霧日很多,相對濕度亦高,有時稱其為熱帶多霧荒漠氣候。以上幾種氣候類型,在地球上各大陸西岸的相應緯度內均有分布,並以溫帶海洋性氣候—亞熱帶夏干氣候—熱帶乾旱氣候的次序更替,在高緯地帶與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相接,在低緯地帶與熱帶干濕季氣候相連。但由於地形影響,它們分布范圍卻有很大不同。例如在美洲大陸西部,巨大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南北縱貫,使大陸西岸的氣候類型均成狹長的條帶狀分布,范圍有限。亞歐大陸西部,地勢平坦,海岸曲折,海風可以深入內陸,加之有地中海水體存在,所以西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亞熱帶夏干氣候分布范圍很廣。在北非和澳大利亞西部也無巨大地形障壁,西岸熱帶乾旱氣候與內陸熱帶乾旱氣候連為一體。在歐亞大陸東岸,冬夏風向和洋流分布與同緯度西岸適成顯明對照,因而氣溫、降水及其季節分配完全不同。40°N以北的地區,冬季因為大陸上有高壓存在,吹西北和北風,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加以沿岸又有寒流經過,因此寒冷而乾燥,氣候具有大陸性;夏季,大陸上溫度高氣壓低,可攝引海洋的東南風登陸,降水較多。由此可見大陸東部與同緯度西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地區有很大差異。40°—30°N的地區,風向、氣溫和降水的季節變化與同緯度的西部地區類似,但因地處亞熱帶緯度,氣溫升高,降水增加,氣候特徵主要表現為冬季涼而干,夏季熱而濕,這也顯然有別於同緯度西岸屬亞熱帶夏干氣候。30°N以南的地區,因地處信風帶東岸位置,終年面迎海風,沿岸又有暖流經過,所以氣溫高,降水豐沛,季節分配較均勻,但以夏雨為多,具有低緯海洋性氣候特徵,與同緯度西岸屬熱帶乾旱氣候恰好相反。
各大陸由於面積廣狹不一,在大陸東岸海陸因素對氣候的影響有一定差異。亞歐大陸東部地處世界上最大陸地和最大海洋之間,海陸的熱力差異特別大,在季節性高壓和低壓控制下,冬夏風向、風力、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顯著,形成特殊的季風。

『肆』 地理知識有哪些

太多了,在大學學了很多,什麼水文,地質,氣象,環境,區域規劃等等.

『伍』 有關地理知識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體水庫」之稱。
111、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右圖)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112、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113、因覆蓋著厚厚的黃土而得名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14、雲貴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勢比較平坦的山間小盆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壩子」。
115、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廣泛,形成奇異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聞名的雲南路南石林和貴州的龍宮、打雞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天山以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馬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118、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 天山以北。由於降水較多,農牧業發達,被譽為「塞北江南」。
119、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里鹽礦豐富,據初步估計,足夠全世界的人食用1萬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121、東北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122、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
123、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12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勢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鄉」之稱。
12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稻米和淡水魚主要產區,所以有「 魚米之鄉」的美稱。
126、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是 泰山(山東)、西嶽是華山(陝西)、北嶽是恆山(山西)、南嶽是 衡山(湖南)、中嶽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處中國東部,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歷代皇帝和許多名人,都攀登過泰山,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128、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陸』 2015年沉船事件及相關的地理知識

先解釋下龍卷風怎麼形成的,再後面的就是答案了
龍卷風從外觀看是從回積雨雲底答向下盤旋的一個漏斗狀雲體,或者是從地面升起的旋轉的塵雲。龍卷風是一種類似台風的大氣渦旋,但比台風還猛烈。
龍卷風的形成是受到氣候以及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極不穩定的雷暴天氣,大氣中發生空氣強烈對流運動。雷暴雲層下,強烈的上升氣流與各方向的切變風相互作用,使得氣流中部開始旋轉,並向上下擴展,形成柱狀空氣渦旋。其旋轉直徑逐漸變小,旋轉速度越來越快,空氣渦旋越來越猛烈。當渦旋慢慢向下擴展到地面時,使地面上產生了強大的負壓,這就是極具摧毀力的龍卷風了。
【長江此時是6月份,正直冷暖鋒觸碰的季節,在時間發生當晚,正下著暴雨,典型的雷暴天氣。夜晚湖面船隻少,湖面寬廣,使得大氣的對流運動直接作用於水面,在水面上形成大風,使得船隻底部與水面分離,再加上風力達到12級,形成龍卷風,船隻樹立不穩,就側翻了】

『柒』 有關地理知識的問答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地球上獲得太陽光熱最多的地方在( )
A.北半球B.南半球C.熱帶地區D.回歸線附近
2.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指示的方向為( )
A.東方B.西方C.南方D.北方
若某人沿40°N,從0°經線開始向西走,請回答3~7題。
3.經過的大洲依次是( )
A.歐洲、亞洲、北美洲B.歐洲、北美洲、亞洲
C.亞洲、北美洲、歐洲D.北美洲、歐洲、亞洲
4.經過的大洋依次是( )
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
C.印度洋、大西洋D.北冰洋、印度洋
5.經過的東、西半球依次是( )
A.西半球、東半球B.東半球、西半球
C.西半球、東半球、西半球D.東半球、西半球、東半球
6.在亞歐大陸上經過的氣候類型依次是( )
A.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D.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7.經過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是( )
A.美國、加拿大B.美國、中國
C.中國、印度D.印度、俄羅斯
一、填空題:(20分,每題2分)
1、地球的平均半徑是 千米,赤道周長是 千米。
2、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 ,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是 。
3、地球表面71%是 、 是陸地。
4、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是 ,最小的大洲是 。
5、世界上最大大洋是 ,第三大洋是 。
二、選擇題:(40分,每題2分)
1、地球公轉軌道面與地軸的夾角是( )
A、1800 B、900 C、23.50 D、66.50
2、蘇伊士運河是哪兩大洲的分界線( )
A、亞洲和歐洲 B、亞洲和非洲 C、非洲和歐洲 D、南美和北美
3、海拔高、相對高度大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4、陸地上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 )
A、12點 B、13點 C、14點 D、15點
5、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 )
A、0.6C0 B、6C0 C、5C0 D、0.5C0
6、地球上的水中占水體總量最多的是( )
A、海洋水 B、河水 C、冰川水 D、地下水
7、下列術語中,用來描述天氣的是( )
A、四季分明 B、昆明四季如春 C、冬季寒冷 D、今天大雪紛飛
8、一個人站在南極,他的左側方向是( )
A、正東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9、當北極圈出現極晝時,城關一中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的地區表示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11、往往成為重要的海上航道的是( )
A、海溝 B、海峽 C、邊緣海 D、內海
12、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是( )
A、亞洲 B、歐洲 C、大洋州 D、南極洲
13、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塊大陸是( )
A、亞歐大陸 B、非洲大陸 C、南極大陸 D、美洲大陸
14、在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 )
A、陸地 B、海洋 C、雲雨區 D、陰雨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一般情況下,低緯氣溫低 B、一般情況下,低緯氣溫高
C、夏季陸地氣溫高而海洋更高 D、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更低
16、目前世界人口總數已達( )億。
A、60 B、62 C、50 D、52
17、南北回歸線附近和大陸內部降水情況是( )
A、年降水量較多 B、大陸內部少而回歸線附近多
C、都比較少 D、都較豐富
18、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大的語言是( )
A、漢語 B、英語 C、日語 D、法語
19、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
A、中國 B、俄羅斯 C、巴拿馬 D、埃及
20、地跨亞洲和非洲的國家是( )
A、俄羅斯 B、土耳其 C、巴西 D、美國
三、填圖題:(40分)
1、讀右圖,圖中代號所表示的
大洲是① ②
③ ④
⑤ ,
A是 大洋B是 大洋。

2、標注下列天氣符號。

3、讀下圖,填空。

『捌』 地理知識大全

增長點地理知識

長城有多長?
21196.18千米
珠穆朗瑪峰有多高?
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有多低?
海拔-154米
長江有多長?
6397公里
黃河有多長?
5464公里
京杭大運河有多長?
1710公里
故宮面積有多大?
72萬平方米
中國有多少人?
超13.73億人
漢字有多少個?
85568個
中國有多少位皇帝?
408位
秦朝2位,漢朝31位,
三國11位,晉朝16位,
五代十六國78位,
南北朝59位,隋朝3位,
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
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
元朝18位,明朝16位,
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
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
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
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
加起來一共408位。

人們必知的常識雖然常掛在嘴上,
但具體是這些你都知道嗎?
三山
黃山〖安徽〗
廬山〖江西〗
雁盪山〖浙江〗
【五嶽】
東岳泰山(山東)
南嶽衡山(湖南)
中嶽嵩山(河南)
西嶽華山(陝西)
北嶽恆山(山西)
【五嶺】
越城嶺
都龐嶺
萌諸嶺
騎田嶺
大庾嶺

【五湖】
鄱陽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太湖〖江蘇〗
洪澤湖〖江蘇〗
巢湖〖安徽〗
【四海】
渤海
黃海
東海
南海
【四大名橋】
廣濟橋
趙州橋
洛陽橋
盧溝橋
【四大名園】
熙和園〖北京〗
避暑山莊〖河北承德〗
拙政園〖江蘇蘇州〗
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
靈岩寺〖山東長清〗
國清寺〖浙江天台〗
玉泉寺〖湖北江陵〗
棲霞寺〖江蘇南京〗
【三大名樓】
岳陽樓〖湖南嶽陽〗
黃鶴樓〖湖北武漢〗
滕王閣〖江西南昌〗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縣〗
陶然亭〖北京先農壇〗
愛晚亭〖湖南長沙〗
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
景德鎮〖江西〗
佛山鎮〖廣東〗
漢口鎮〖湖北〗
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陝西西安〗
孔廟碑林〖山東曲阜〗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南門碑林〖台灣高雄〗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
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
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
千尋塔〖雲南大理崇聖寺〗
【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肅敦煌〗
雲崗石窟〖山西大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
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
嶽麓書院〖湖南長沙〗
嵩陽書院〖河南嵩山〗
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玖』 十個有趣的地理知識或地理新聞有哪些

1、海洋的鹽足以讓陸地高出150米。

2、閃電溫度數倍於太陽表面溫度。 一束落到地面的閃電攜帶有1億至10億伏的電力;溫度能達到5萬華氏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3至4倍。

3、地球上每一秒就會發生100次雷擊。每次打雷時;都會產生臭氧。這給大氣層上部的臭氧層源源不斷注入原料——你知道嗎;臭氧層的大洞使我們不得不使用防曬油來抗拒毒辣的光線。

4、土星的密度低於水;如果你將這顆行星放入海洋;它甚至能浮在上面( 5、既然黑鐵木不能在水上漂浮;不妨試一試火山浮石。火山浮石的密度低於水;所以能在水上漂浮。

5、如果大小相當於一角硬幣的中子星碎片落到地面;它的重量會驟然升至1億噸( 7、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青蛙雨」出現在2005年的塞爾維亞;倫敦在1998年也曾遭遇相同的「青蛙雨」?2006年;印度下了場「魚雨」;而威爾士在2004年同樣經歷了「雨中有魚」的奇妙一景。

6、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口的10%;現在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從古到今一共有大約600億人;十分之一;也就是60億還活著。

7、地球和太陽的距離遙遠 當一個剛落地的嬰兒乘坐新干線去太陽時 他已經80幾歲了 ;但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只要8分鍾。

8、 紅海 ,位於非洲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因沿岸水中生長著許多紅色藻類;海水因此發紅。

9、 黃海 ,位於中國渤海與東海之間;因黃河帶入大量黃色泥沙而呈黃色。

10、 綠海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之間;因曾有過大量綠色藻類;而得名綠海。

『拾』 地理常識,地理知識大全

1、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最低的大洲歐洲
3、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風最顯著的地區東亞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
7、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火山國"之稱。
8、世界(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東南亞
9、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11、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1中國 2印度 3美國)
12、世界石油儲量(出產、輸出)最多地區中東地區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歐洲(3‰)。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大部;北美洲東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區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
16、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7、世界最高大而綿長的兩條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日本,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泰國。
19、世界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東南亞
20、世界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南極洲
21、世界上,國家和地區的數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
23、日本之最:
A 最大的島本州島B 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C 最大的貿易對象美國
24、東亞之最:
A 最大的半島朝鮮半島B 最大的群島日本群島C 唯一內陸國蒙古
25、東南亞之最:
A 最大的平原湄公河平原B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C 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D 唯一內陸國寮國
26、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
27、世界環境日:每年6月5日,呼籲世界各國保護並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世界林業節:每年3月21日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每年6月17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每年9月16日 世界動物日:每年10月4日
28、重要地理數據:
A、赤道半徑6378km
B、赤道周長40000km1度緯線或經線長=111km
C、地球極半徑6357km
D、地球平均半徑6371km
E、地球上海洋面積佔71%
F、地球上陸地面積佔29%
G、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中,海洋水佔96%
H、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全球水的總儲量的7/10萬
I、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
29、重要地理公式:
G、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K、人口密度(人/km2)= 該地區人口數量(人)/ 該地區土地面積(km2)
L、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即(-0.6℃/100m)
30、易混淆的概念:
M、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N、等溫線:在地圖上,把氣溫相同的地點連接起來,就是等溫線
O、等壓線:在地圖上,把同一時間氣壓值相同的點用曲線連起來,就是等壓線
P、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深線
Q、等降水量線:在地圖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地點用線連接起來,就是等降水量線
31、重要地理界線(世界)1:
R、熱帶和(北)溫帶(北)回歸線, 熱帶和(南)溫帶(南)回歸線
S、(北)寒帶和(北)溫帶(北)極圈,(南)寒帶和(南)溫帶(南)極圈
T、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U、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
V、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Z、南極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得雷克海峽
32、重要地理界線(中國)2:
a、地形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b、地形二級階梯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d、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e、中國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嶺——淮河
33、
A、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
B、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適當,應該看在一定社會歷史時期,一定的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和人口資源結合和利用的程度。
C、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水資源的豐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徑流總量(R)為主要指標。
外流河:P-E-R=△S 內流河:P-E=△S
D、 Chinese、English、Russian、French、Spanish、Arabian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34、世界最大的湖泊裏海,世界最大的內陸湖裡海, 世界最大的鹹水湖裡海。
35、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36、世界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世界人口最多的內陸國衣索比亞
37、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6600km,(亞馬遜河6400km;長江6300km;密西西比河6200km)
38、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遜河
39、世界擁有牛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度
40、世界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
41、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42、世界出產咖啡、甘蔗、香蕉、劍麻最多的國家巴西
43、世界出口牛肉最多的國家阿根廷
44、世界陸地表面最低點(世界上最低的窪地或世界上最鹹的湖泊 鹽度24%)死海(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地殼斷裂陷落形成)
45、世界最大的大裂谷東非大裂谷(地殼斷裂形成)
46、世界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和北非
47、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770多萬km2)
48、世界降水最大最多的地區乞拉朋齊(印度東北部,年降水量11000多mm)
49、世界最高氣溫記錄出現的地方阿齊濟耶(北非利比亞,57.8℃)
50、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歐洲
51、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淡水湖) 世界第二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52、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交界)(目前)
53、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54、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洲大洋州
55、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世界最狹長的國家智利
56、世界水資源(江河年徑流量)排列: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中國
57、世界可開發的水能排列:中國>俄羅斯>巴西>美國>加拿大
58、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玻利維亞與秘魯邊界)
59、世界羊毛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澳大利亞。
60、世界鈾礦儲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澳大利亞。
61、美洲最高峰(西半球最高峰)漢科烏馬山(7010m,玻利維亞與秘魯邊界)。
62、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南非。
63、世界上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幾內亞。
64、世界上面積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65、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歐洲。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歐洲。
66、世界上東西向最狹長跨經度最廣的國家俄羅斯(跨170經度)
67、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歐洲。
68、世界上最乾燥、最寒冷、風雪最多、風力最大的大洲南極洲。
69、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的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
70、世界上工業發展最早的國家英國
71-81非洲之最:
71、最高山峰:乞力馬扎羅山
72、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
73:最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74、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75、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
76、分布面積最大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77、最大的半島:索馬里半島
78、南部最發達國家:南非
79、最大的島:馬達加斯加島
80、最後獨立的國家:納米比亞
81、非洲第一大城市即阿拉伯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開羅
82-87歐洲之最:
82、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3600km,注入裏海)。
83、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經九個國家)。
84、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德國。
85、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法國(工農業都發達)
86、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
87、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位於法國比利牛斯山脈東部山麓。
88、世界海拔最高的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6723m,智利和阿根廷交界)。
89、世界上核能發電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法國、俄羅斯、日本)。
90、世界上核能發電量占本國總發電量比重最大的國家是法國(佔72.7%)
91、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是莫三比克海峽,最大的暖流是墨西哥灣暖流。
92、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和金融貿易區是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區。
93、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和商業貿易活動頻繁的重要工業地帶是西歐。
94、世界上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美國。
95、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東亞(中國東部、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南亞、西歐和美國東北部。
96、世界上人煙稀少的地區是北美洲和亞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帶、撒哈拉、中亞和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帶以及亞馬遜河、剛果河流域的濕熱地帶。
97、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約243萬平方千米,亞洲)
98、世界上高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7000米以上山峰50多座,亞洲-中國、尼泊爾等)
99、世界上最大盆地剛果盆地(約337萬平方千米,非洲)
100、世界上最大三角洲恆河三角洲(約8萬平方千米,亞洲)
101、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 南美洲
102、世界最大的火山口 阿蘇山(周長100多千米) 亞洲(日本)
103、世界噴發次數最多的活火山 埃特納火山(已達210次) 歐洲(義大利)
104、世界最深的洋 太平洋(平均深度4028米)
105、世界最淺的洋 北冰洋(平均深度約1200米)
106、世界最深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最大深度11034米) 太平洋
107、世界最大的海 珊瑚海(約479萬平方千米) 太平洋
108、世界最小的海 馬爾馬拉海(約1.1萬平方千米) 歐、亞洲之間
109、世界最淺的海 亞速海(平均深度8米) 歐洲
110、世界透明度最大的海 馬尾藻海(目視深度可達72米) 大西洋
111、世界最年輕的海 紅海(4000萬年) 亞、非洲之間
111、世界最大的陸間海 加勒比海(約275萬平方千米) 北美洲
112、世界鹽度最低的海 波羅的海(平均鹽度7%一8%) 大西洋
113、世界水溫最高的海 紅海(表層年平均水溫27℃) 亞、非洲之間
114、世界島嶼最多的海 愛琴海(約1400多個) 大西洋
115、世界沿岸國家最多的海 加勒比海(20多個) 大西洋
116、世界最重要的洋際海峽 馬六甲海峽(全長1185千米) 太平洋、印度洋之間
117、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大堡礁(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 大洋洲(澳大利亞)
118、世界分屬國家最多的湖泊 裏海(5個國家) 亞、歐洲之間(俄羅斯、伊朗、哈薩克、土庫曼、亞塞拜然)
119、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37.6千克/立方米) 亞洲(中國)
120、世界最長的運河 京杭運河(長1801千米) 亞洲(中國)
121、世界最長的河流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6千米) 亞洲(中國)
122、世界流徑國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9個國家) 歐洲
123、世界貨運量最大的國際運河 蘇伊土運河(每年平均通過約1800多艘次,年平均貨運量4、2億噸以上) 亞、非洲之間
124、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安赫爾瀑布(高979米) 南美洲
125、世界最寬的瀑布 伊瓜蘇瀑布(洪水期寬4000 米) 南美洲
126、世界最大的海灣 孟加拉灣(面積217平方千米) 印度洋
127、世界最深的裂谷帶 雅魯藏布大峽谷(最深6009米) 亞洲(中國)
128、世界最長的洞穴 猛獁洞(總長240千米) 北美洲(美國)
129、世界最大的石筍 丁馬洞中(高63米,底寬134米) 北美洲(古巴)
130、世界最長的鍾乳石 內爾哈溶洞中(長59米) 歐洲(西班牙)
131、世界人口最少的國家 梵蒂岡(約1000人) 歐洲
132、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哈薩克(1.18人/平方千米) 亞洲
133、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摩納哥(14700人/平方千米) 歐洲
134、世界民族語言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00多種) 亞洲
135、世界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澳大利亞(20100多千米) 大洋州
136、島嶼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3667個)* 亞洲
137、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 蓋亞那(佔全國面積90%以上) 南美洲
138、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 中國(21個) 亞洲
139、世界兩國邊界最長的國家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140、世界世界最熱的地點 巴土拉(極端最高氣溫58.8℃) 亞洲
141、世界世界最寒冷的地點 東方站(極端最低氣溫-89.2℃) 南極洲
142、世界年溫差最大的地點 上揚斯克(年溫差l07.7℃) 亞洲(俄羅斯)
143、世界年溫差最小的地點 基多(年溫差0.6℃) 南美洲(厄瓜多)
14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點 夏威夷(12244毫米/年平均) 太平洋
145、世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點 阿里卡(0.5毫米/年平均) 南美洲(智利)
146、世界年降雨天數最多的地區 菲利克斯灣(325天/年) 南美洲(智利)
147、世界風力最大的地區 阿爾德(年平均風速19、4米/秒) 南極洲
148、世界最大的風浪區 好望角(年平均110天、浪高6~7米) 非洲
149、世界最長的城牆 萬里長城(總長6700多千米) 亞洲
150、世界最長的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9332千米) 亞、歐洲(俄羅斯)
151、世界最長的公路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152、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蓋亞那90%

153、世界最大的平原 亞馬遜平原

154、離赤道最近的國家首都 厄瓜多首都基多

155、世界最長的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156、非洲最大的礦業國家 南非

157、畜牧業產值最多的國家:美國
158、穀物產量前四位的國家: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
159、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
160、小麥產量最多的國家:中國,美國(出口最多: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和阿根廷)
161、稻米產量居首位的國家:中國,印度(出口最多:泰國)
162、玉米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美國
163、甘蔗產量最多的國家:巴西,印度,中國、古巴(蔗糖出口量最多:古巴,巴西)
164、大豆產量最多的國家:美國,巴西,中國(出口最多:美國,巴西,阿根廷)
165、棉花產量最多的國家: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烏茲別克(出口最多:美國)
166、橡膠產量居首位的國家: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167、棕油產量和出口量居首位的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68、椰子產量居首位的國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出口最多:菲律賓)
169、胡椒產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170、奎寧(金雞納霜)產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171、可可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象牙海岸(產量第二:巴西)
172、咖啡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巴西
173、香蕉出口量最多的國家:厄瓜多
174、世界兩大黃麻生產國:印度,孟加拉國
175、茶葉產量最多的國家:印度,中國,斯里蘭卡(出口最多:斯里蘭卡)
176、養牛最多的國家:印度
177、羊毛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
178、奶製品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法國
179、葡萄酒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法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