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統1000例實驗資源
⑴ 精通ArcGIS地理信息系統——隨書實驗資料下載。求隨書數據下載!!!
這個網路資源應該很多啊……實在找不到的話就聯系我,我有……
⑵ 誰有ArcGIS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實驗教程一書的光碟資料
是科學出版社 湯國安編寫的嗎?
我有 你怎麼不留個地址呢?
⑶ 誰有《ArcGIS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實驗教程》一書的光碟資料
傳給你了,郵箱是[email protected]
⑷ 地理信息系統專題內容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和資料庫技術對以華北為主的地區進行了關於前寒武紀古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是建立以華北為主的前寒武紀同位素年代學資料庫和與前寒武紀古地理相關的圖形資料庫為基礎的前寒武紀古地理信息系統。前寒武紀古地理信息系統將資料庫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於中國前寒武紀的研究,在多學科交叉中的新方法、新技術進行了一些探索。 前寒武紀同位素年代學資料庫的資料來自1980~2000年發表在若乾重要的學術刊物上及有關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專著上的原始資料。通過對上千條數據的篩選和整理,以Visual FoxPro為平台共建成12個(子)關系型資料庫,鈾鉛同位素年齡資料庫、釤釹同位素年齡資料庫、銣鍶同位素年齡資料庫等核心資料庫和輔助資料資料庫。通過對同位素年代學資料的詳細了解,設置了關鍵詞、主索引和普通索引等,便於輸入、鏈接和查詢等。同位素年代學資料庫構建了有關同位素年代資料庫的基本框架,為今後很方便地與Microsoft Access、Misrosoft Excel、文本編輯器等通用軟體格式相轉換,在輸入和輸出方面具有圈套的靈活性。初步實現了同位素年代學資料庫管理和應用的可視化。該研究不僅建立了關系型資料庫與GIS之間的關系,而且代表了資料庫建設的新方向。 與前寒武紀古地理有關的圖形資料庫主要以《中國古地理圖集 》(王鴻禎主編,1985)和中國地層分區(王鴻禎,1999)等圖件為基礎,以Mapinfo 、Arcview為平台,以華北地台為重點,以中上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為主,建立了從中上元古界到寒武紀的古地理圖、剖面露頭點圖、古構造圖等圖形資料庫和相應的屬性資料庫。同時對1∶50萬地質圖資料庫中個別圖幅也補充了屬性數據。 以上述兩個資料庫為基礎,以Arcview為平台,集成了應用型地理信息系統——前寒武紀古地理信息系統。與古大陸再造軟體的結合,進一步完善了古大陸再造地理信息系統。論文研究中初步實現了前寒武紀地質的可視化,利用華北地區的同位素年代學資料和圖形數據,對前寒武紀古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性功能進行了實驗性研究。通過同位素年齡可視化、分布統計、等值線圖等實例性研究,實驗了資料庫結構的合理性及應用於前寒武紀地殼演化、古大陸再造方面的主要功能!
⑸ 請問能分享一下ArcGIS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實驗教程的光碟文件嗎
我有ArcGIS完美破解版,支持32和64位電腦系統,永不過期,帶有破解補丁
⑹ 求地理信息系統生活中的實例~~
金土工程」是國土資源部這幾年工作的重點。「金土工程」指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通過建立結構完整、功能齊全、技術先進並與國土資源管理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國土資源信息系統,來帶動國土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形成完整的國土資源信息化體系。
為促進國土資源地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建設用地申報審批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增強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實現信息的社會共享與服務,限制各種違法行為,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浙江省國土局決定建設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
浙江省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流程圖
目標:省市縣縱向共享
浙江省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的總體目標是:
根據建設用地管理現狀,分別設計省、市、縣三級內部使用的建設用地審批公文流轉系統,實現建設用地審批信息的錄入、處理、存儲、分析、查詢、輸出、傳遞和管理的智能化,並可方便地調用相關圖形進行輔助審查。
在國土資源信息網的基礎上,建設連接省、市、縣三級試點單位的國土資源系統內部的縱向網,實現用地審批信息共享、數據快速上報下傳、均衡負荷及分布處理,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用地信息的網上發布,從而提高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社會公眾形象。
最後,在試點單位投入運行後的未來兩三年內,系統將在全省范圍內推廣,真正實現上聯國土資源部,下聯市、縣國土地資源局的多級建設用地申報審批管理運轉體系。
結構:三層體系
浙江省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框架採用上海數慧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業務基礎平台(DAP)和數慧地理信息平台(DGP)實現系統建模、數據共享和互操作,基於業界標準的三層體系結構。採用這種體系結構無論從平台的角度還是從開發的方面,均是一個結構靈活,便於調整的應用體系。
表示層
在浙江省建設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中,表示層提供用戶服務,通過可視化的用戶界面表示信息和收集數據,是用戶使用應用系統的介面。表示層使用基於ArcGIS Engine(ArcObjects)開發的DGP/Dist-Map作為用戶的地圖表現界面,文本、報表等業務信息通過組件提供,整個客戶端軟體風格遵循於MS Office界面風格,兼顧用戶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及專業應用要求顯示業務信息,收集客戶數據;系統的伺服器端負責處理客戶通過客戶端發出的各種數據請求,專項數據分析處理則實現分布式處理。
業務層
業務層是實際業務規則的執行部分。業務層通過將正規的過程和業務規則應用於相關數據來實現客戶通過表示層發出的業務請求。在此三層體系框架中,專有的GIS模塊在業務層中使用COM+和Web Service技術。
數據層
數據層是空間數據和業務數據的存放地。通常數據層使用一個空間數據引擎(如ESRI的ArcSDE)來實現空間數據的集中管理,同時使用一個關系型資料庫來實現數據的存儲,數據集中管理,實現業務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災難防護。
功能:管理審批同步
浙江省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的功能包括:
建設用地審批管理,實現建設用地從預審、農轉用審批到具體供地的整個過程,提供所有業務流程的數據輸入、加工、流轉、數據輸出等基本功能。
農轉用指標管理,該部分功能是建設用地審批業務和規劃指標間的主要關聯紐帶,從中可以實現計劃指標的下達,查詢計劃指標、折抵指標、周轉指標的下達情況(數據來源)、使用情況和結余情況,輔助規劃審批,並實現省、市、縣三級指標庫的統一管理,使建設用地審批在各個級別實現數據基礎的一致。
數據外部交換功能,實現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內部的業務數據上報和審批、下遞(包括業務所涉及的圖形數據),為數據的同步提供技術保障。
GIS圖形數據管理,提供和建設用地相關圖件的入庫、查詢、圖屬關聯定位、輸出,以及基於圖形的基本統計分析功能。
GIS輔助決策功能,通過建設用地項目的相關圖件(勘測定界圖)和基礎圖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等)的分析,得出數據和調查數據進行比較,為決策者提供分析數據。
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實現對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業務的管理,記錄申請及驗收批準的數據,並通過和指標庫的關聯實現和建設用地審批業務的聯動。
規劃農保管理,根據建設用地審批的需要對相關的規劃業務數據進行輔助管理,實現規劃項目的錄入、輸出、查詢等。
報表統計、數據備案,統計是國土資源管理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需要對建設用地審批、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土地利用規劃業務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內容進行統計,生成符合要求的電子報表,並對系統涉及的業務數據進行數據備案,同時提供對業務辦理信息的統計。
OA事務管理,提供業務流轉的基礎平台功能,包括檔案袋收發、流轉、許可權控制、過程查詢、業務督辦等。
系統管理,提供對用戶管理、業務流程管理、表單管理、數據字典維護等功能。
⑺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它作為地學領域專家的有力工具受到越來越普遍的關注,開始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GIS是對地球空間數據進行採集、存儲、檢索、分析、建模和表示的計算機系統。它不僅可以管理數字和文字(屬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空間信息(圖形),並能提供各種空間分析的方法,對多種不同的空間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解釋,解決空間實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分析在一定地理區域內發生的各種現象和過程。GIS為地質學家提供了在計算機輔助下對地質、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等多源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解釋的有力工具。由於GIS具有互動式處理能力和快速運算能力,通過反復嘗試,使地質學家能夠比較容易地完善自己的知識模型。
GIS按其研究開發的目的可以分為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和企業地理信息系統等等;按其研究開發針對的范圍可分為全球的、區域的和局部的地理信息系統;按其時空模型可分為二維(位置模型)、三維(位置模型+數字高程模型)和四維(三維+時間模型)地理信息系統或動態地理信息系統。
除了軟體和硬體外,數據是地理信息系統的關鍵。GIS獲取數據的主要手段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DTS(數字全站儀)、DPS(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和RS(遙感技術)。
GIS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地學界得到應用。美國地質調查局在1985年建立了GIS實驗室,鼓勵專業人員應用新技術。僅僅幾年時間在基礎地質、環境與災害、礦產資源評價和區域地質調查方面的信息管理項目即達幾十個。
GIS在地學中的應用前景很廣。信息經GIS分析處理,可繪出用常規測繪難以到達的地區如戈壁、沙漠、高原、雪山等的地形圖。目前GIS在地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
(1)地質找礦及礦產資源預測評價
德國發射的SPOT衛星主要用於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產的調查。它可對地貌進行立體觀測,產生高解析度、高精度的圖像。使用該圖像,在前期勘探階段能准確、迅速查明地形、地表露頭、岩性組合和覆蓋區地下構造的基本形態。
(2)國土資源管理
我國於1990年利用GIS建立了1:100萬全國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和1:400萬全國自然資源綜合開發決策信息系統及某些省、市、縣的國土規劃與管理信息系統,用於國家與區域的經濟建設和規劃。
(3)自然災害的評估與防治
我國於1990年建立了洪水險情預報系統。在1991年我國江淮地區發生的特大洪災和1994年閩江和珠江流域等地發生的大洪災中,太湖流域的1:25萬GIS信息系統和1:20萬GIS土地規劃信息庫結合遙感圖像分別對洪水進行了監測,對災情進行了准確的評估,使洪災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日本應用GIS分析1995年大阪神戶地震引起的滑坡也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在抗震設防區劃和抗震防災規劃方面,利用GIS編制的抗震防災規劃具有應用方便、資料實用性強和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等特點。
(4)建立地學信息庫和編制地學圖件
目前,不少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和中國等均已利用GIS進行了這方面工作。
⑻ ArcGIS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實驗教程的圖書目錄
導論
1.1地理信息系統
1.1.1基本概念
1.1.2 GIS系統構成
1.1.3 GIS功能與應用
1.1.4 GIS技術與發展
1.2 GIS空間分析
1.2.1空間分析
1.2.2基於GIS的空間分析
1.2.3常用GIS平台空間分析功能比較
1.3 ArcGIS 9概述
1.3.1 ArcGIS 9體系結構
L 3.2 ArcGIS 9軟體特色
1.3.3 ArcGIS 9空間分析 ArcGIS應用基礎
2.1 ArcMap基礎
2.1.1 ArcMap的窗口組成
2.1.2新地圖文檔創建
2.1.3數據層的載入
2.1.4數據層的基本操作
2.1.5數據層的保存
2.2 ArcCatalog應用基礎
2.2.1 ArcCatalog基礎操作
2.2.2 目錄內容瀏覽
2.2.3數據搜索
2.2.4地圖與圖層操作
2.2.5地理數據輸出
2.3 Geoprocessing空間處理框架
2.3.1空間處理框架的基本介紹
2.3.2ArcToolbox應用基礎
2.3.3 ArcToolBox內容簡介 空間數據的採集與組織
3.1 Shapefile文件創建
3.1.1創建Shapefile和dBASE表
3.1.2添加和刪除屬性項
3.2 Coverage文件創建
3.2.1創建新的Coverage和INFO表
3.2.2建立拓撲
3.2.3定義Coverage的坐標系統
3.2.4 Coverage維護操作
3.3 Geodatabase資料庫創建
3.3.1 Geodatabase概述
3.3.2 Geodatabase建立的一般過程
3.3.3創建一個新的Geodatabase
3.3.4建立資料庫中的基本組成項
3.3.5向Geodatabase載入數據
3.3.6進一步定義資料庫
3.4數據編輯
3.4.1圖形編輯
3.4.2屬性編輯
3.5實例與練習
3.5.1某地區地塊的拓撲關系建立
3.5.2某市區幾何網路的建立 空間數據的轉換與處理
4.1投影變換
4.1.1定義投影
4.1.2投影變換
4.1.3數據變換
4.2數據格式轉換
4.2.1數據結構轉換
4.2.2數據格式轉換
4.3數據處理
4.3.1數據裁切
4.3.2數據拼接
4.3.3數據提取
4.4練習:數據更新變換 空間數據的可視化表達
5.1數據符號化
5.1.1矢量數據符號化
5.1.2柵格數據符號化
5.2專題地圖編制
5.2.1版面設計
5.2.2制圖數據操作
5.2.3地圖標注
5.2.4地圖整飾
5.2.5地圖輸出
5.3實例與練習——製作上海市行政區劃圖 GIS空間分析導論
6.1空間分析的數據模型
6.2 GIS空間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6.2.1柵格數據分析的模式
6.2.2矢量數據分析方法
6.2.3空間統計分析與內插
6.2.4三維空間分析
6.3 ArcGIS 9空間分析模塊和功能 矢量數據的空間分析
7.1緩沖區分析
7.1.1基本概念
7.1.2緩沖區的建立
7.2疊置分析
7.2.1圖層擦除(Erase)
7.2.2識別疊加(Identity)
7.2.3交集操作(Intersect)
7.2.4對稱區別(symrnetrical Difference)
7.2.5圖層合並(Union)
7.2.6修正更新(Update)
7.3網路分析
7.3.1網路的組成和建立
7.3.2網路分析的預處理
7.3.3網路分析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7.4實例與練習
7.4.1市區擇房分析
7.4.2最短路徑問題分析與應用 柵格數據的空間分析
8.1設置分析環境
8.1.1載入分析模塊
8.1.2設置工作路徑
8.1.3設置單元大小
8.1.4設置分析區域
8.1.5選擇坐標系統
8.1.6管理過程文件
8.2距離制圖
8.2.1距離制圖基礎
8.2.2直線距離
8.2.3區域分配
8.2.4成本距離加權
8.2.5最短路徑
8.3密度制圖
8.4表面分析
8.4.1柵格插值
8.4.2等值線繪制
8.4.3地形因子提取
8.4.4山體陰影
8.5統計分析
8.5.1單元統計
8.5.2鄰域統計
8.5.3分類區統計
8.6重分類
8.6.1新值替代
8.6.2舊值合並
8.6.3重新分類
8.6.4空值設置
8.7柵格計算
8.7.1數學運算
8.7.2函數運算
8.7.3柵格計算器
8.8實例與練習
8.8.1學校選址
8.8.2尋找最佳路徑
8.8.3熊貓分布密度制圖
8.8.4 GDP區域分布圖的生成與對比
8.8.5山頂點的提取 三維分析
9.1創建表面
9.1.1柵格表面的創建
9.1.2 TIN表面的創建
9.2表面分析
9.2.1計算表面積與體積
9.2.2坡度與坡向的計算
9.2.3可視性分析
9.2.4提取斷面
9.2.5表面陰影
9.2.6表面長度的計算
9.3 ArcScene三維可視化
9.3.1要素的立體顯示
9.3.2設置場景屬性
9.3.3飛行動畫
9.4數據轉換
9.4.1二維要素三維化
9.4.2表面數據的矢量轉換
9.5實例與練習
9.5.1地形指標提取
9.5.2地形特徵信息提取
9.5.3表面創建及景觀圖製作
9.5.4污染物在蓄水層中的可視化
9.5.5模擬場景飛行 地統計分析
10.1地統計基礎
10.1.1基本原理
10.1.2克里格插值
10.1.3 ArcGIs地統計分析
10.2探索性數據分析
10.2.1數據分析工具
10.2.2檢驗數據分布
10.2.3尋找數據離群值
10.2.4全局趨勢分析
10.2.5空間自相關及方向變異
10.2.6多數據集協變分析
10.3空間確定性插值
10.3.1反距離加權插值
10.3.2全局多項式插值
10.3.3局部多項式插值
10.3.4徑向基函數插值
10.4地統計插值
10.4.1克里格插值基礎
10.4.2普通克里格插值
10.4.3簡單克里格插值
10.4.4泛克里格插值
10.4.5指示克里格插值
10.4.6概率克里格插值
10.4.7析取克里格插值
10.4.8協同克里格插值
10.5練習:克里格方法內插生成高程曲面 水文分析
11.1無窪地DEM生成
11.1.1水流方向提取
11.1.2窪地計算
11.1.3窪地填充
11.2匯流累積量
11.3水流長度
11.4河網的提取
11.4.1河網的生成
11.4.2 Stream Link的生成
11.4.3河網分級
11.5流域的分割
11.5.1流域盆地的確定
11.5.2匯水區出水口的確定
11.5.3集水流域的生成
11.6實例與練習
11.6.1山脊、山谷線的提取
11.6.2地形鞍部的提取
11.6.3溝谷網路的提取及溝壑密度的計算 空間分析建模
12.1空間分析模型與建模
12.1.1空間分析模型及其分類
12.1.2空間分析建模
12.2圖解建模
12.2.1基本概念及類型
12.2.2圖解模型的形成過程
12.2.3實例分析
12.3腳本文件
12.3.1簡介
12.3.2腳本編寫基礎
12.3.3創建腳本文件
12.4實例與練習
12.4.1明暗等高線製作
12.4.2提取坡向變率(SClA)
參考文獻
⑼ 急需ARCGIS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實驗教程(湯國安)光碟數據,
哈哈,只有五分
⑽ 誰有《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實驗教程》那本書的光碟數據啊!!
濃密的樹葉正在腐爛、變黑。
曠野上秋風颼颼。
在這寒冷、清新、陰沉的白晝,
我遠離村落,整整一天哈哈
在無拘無束的草原上漫遊。
馬蹄聲令我似睡非醒,
我憂喜參半地諦聽
風怎樣用一個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