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八上地理自然環境思維導圖

八上地理自然環境思維導圖

發布時間: 2021-02-24 22:55:24

Ⅰ 八年級上冊地理的重要圖

【知識鏈接1】東、西半球的劃分和中國所處的東、西半球位置
20°W和160°E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圈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個半球。20°W向東過0°經線至160°E之間為東半球,主要包括歐洲、非洲和亞洲、大洋洲;20°W向西過180°經線至160°E的范圍為西半球,主要包括北美洲、南美洲,而南極洲地跨東、西兩個半球。
【總結】中國位於20°W至160°E兩條經線間的范圍,為東半球,從大洲和大洋的位置關系看,中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知識鏈接2】南、北半球的劃分和中國所處的南、北半球位置
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緯線圈,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總結】中國位於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的北溫帶。
【知識鏈接】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地球上各個不同的緯度每年接受到不同的太陽熱量,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這幾條重要的緯線把地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這五個溫度帶。
【分析1】從俄羅斯、加拿大在地球上所處的五帶位置來看,這兩個國家大部分國土分別位於北溫帶和北寒帶,緯度較高,氣候寒冷;而巴西大部分國土位於熱帶地區,緯度較低,氣候炎熱。
【總結】中國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地區位於中緯度的北溫帶,南部只有小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地區分布有寒帶。這樣的緯度位置和南北的氣候差異,有利於農業的多種經營,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分析2】從海陸位置來看,蒙古是亞洲的內陸國,由於不臨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日本是太平洋的島國,四面環海,沿海又多良港,海上交通十分便利。
【總結】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部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開發海洋資源;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便於與陸上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

Ⅱ 八上的地理提綱簡潔

第一章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聚,小集中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和利用山區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49、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主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7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為是以電子和信息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Ⅲ 七年級到八年級的所以地理思維導圖圖片

1.區域的認定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注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為「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准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2.區域的比較與分析試題以地圖、示意圖、圖表、資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氣象、資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也有【政區、人口、城市、農業、農產品、工業、工業品、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開發與發展】等人文方面的內容。題目要求考生對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回答相關問題。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看出:區域比較、分析,是運用題目提供的信息或「條件」,針對題目的設問,進行信息組合、明確正確選項進行認定的過程;是針對設問,進行知識整合、組織答案的復雜思維活動。比較、分析的內容多為區域要素的比較、分析;區域特徵的比較、分析;特徵成因的比較、分析;區域差異的認定、比較與分析。在區域比較、分析過程中,往往要運用高中地理學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關的理論。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要求區域地理的復習,具有基礎性和常識性的特點,又有綜合性的特點。高三復習應從區域地理出發,最後再回到區域。從區域出發是指,在高中地理復習之前先安排復習區域地理,也就是初中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關內容,這時的復習突出基礎性和常識性,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線及重要的區域特徵,為系統地理復習打下基礎。如高考說明中所要求的我國和世界八個國家的位置、范圍和輪廓以及重要的經線和緯線及其穿越的地區和國家等。回到區域主要是因為區域具有綜合性的特徵,任何一個區域都是由多個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尤其是地理選修下冊,就是以中國區域為背景進行國土整治。因此區域地理自然成為高考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復習以區域作為綜合和運用知識的基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綜合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構建師生「腦中的地圖」在剛剛開始復習地理時,學生常常會忽視使用地理圖表,只對教材上的文字感興趣。而在地理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佔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共34幅)。教師要不時對學生強調,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學好地理圖表,尤其是地圖。要讓學生經常性地填繪地理圖表,使他們養成以圖表輔助思維和記憶的習慣。尤其是復習有關經緯線、時區計算、太陽高度角和中國、世界區域地理的分布、氣候等內容時,圖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大量地填繪地圖,盡快幫助學生形成「腦中的地圖」,這將會使學生今後的學習事半功倍。2.運用地圖,「認識」區域復習區域地理,要緊的是建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各區域的空間觀念。把區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內容落實到相應的地圖上。要運用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聯系和空間差異。還要明確地理事物空間發展的變化過程和規律。運用地圖,「認識」區域的復習宜細不宜粗,中國地理總論和分區的復習,世界地理總論和分區及重點國家的復習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經緯網的空白圖上進行填圖訓練。要求學生能做到區域不論大小,內容不論詳略的區域圖都能正確認定。3.突出區域特徵及差異的復習區域地理復習也要依據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特點,編制相應的知識結構,運用知識結構,全面地、系統地進行復習並突出「主幹」內容的掌握。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地域性是其突出的特點。區域內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區域地理特徵以及各個區域之間明顯存在的差異是區域地理復習中必須突出的重點。4.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高考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考對「熱點」問題較為關注,高考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國家出台的許多重要方針、政策、區域開發中許多重大工程都沒有編人教材,但這些重大的「地理時事」均可能成為命題的「素材」出現。比如西部開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內容,在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在國外,一些重要的「國際時政」內容,一些「熱點地區」也應是區域復習時密切關注的內容。建議考生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聯播」電視節目,及時關心國內外大事。5、專題復習,講練結合,以練為主根據具體情況,專題有大有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於學生掌握,就可以設立專題。可以是知識歸納性的專題,如「湖泊」、「島嶼」、「最」等,也可以是方法技能性的專題,如「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圖象分析」專題等。我們可以把專題分為陳述性的專題和練習性專題兩類。部分因學生能力所限歸納起來有困難或太費時間的專題,教師可以將知識以陳述性的句子寫下來,印發給學生。而大部分的專題,應以練習的形式給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精心編制題目或提示,學生歸納,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有效地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更顯著。在這些專題中,應體現地理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動手,熟練掌握運用必要的地理技能,並在動手的同時加深以知識的理解和記憶。6.練習題要精選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要適當做些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考生要對所做的練習題目進行精選(建議任課教師幫助選擇)。所選題目應該是立意明確,考察目標清晰。試題的情境設置和設問角度巧妙、科學、合理、恰當。題目使用的材料、數據准確;題目涉及的地圖、圖表規范,注記清晰;題目的答案准確,表述規范。在綜合復習階段,教師需有針對地編制一系列的綜合練習,綜合練習不易過深,過難。及時講評練習,查缺補漏。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整心理素質,提高應考能力。考生做練習要強調實效,要通過做練習題檢查自己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具體的內容分析(一)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和民族命題趨勢走向⑴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⑵國土構成:領土面積和疆域的四至點;領海、內海和國家管轄的海域;主要的半島、島嶼、海峽及分布⑶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⑷行政區劃:三級行政區劃的設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⑸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命題時,往往將這部分知識與地形、氣候、交通線、工農業生產、商業和旅遊業等結合起來考查;同時還常作為時政熱點的切入點,考查與政治、時事歷史與今後規劃發展的有關問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二)中國的地形和氣候命題趨勢走向⑴中國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地勢階梯劃分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⑵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如地勢階梯界線、河流流域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區界線、溫度帶界線、一月0℃等溫線和8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山脈等等⑶地形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各類地形對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⑷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⑸冬夏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溫度帶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降水的季節變化。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干濕地區⑺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⑻主要災害天氣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⑼天氣預報知識

Ⅳ 八上地理一二章思維導圖

八上地理不同版本的內容不同,思維導圖也不同,建議根據這些結構,自己手寫最好

Ⅳ 八年級下地理各章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1、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

2、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現為故宮博物院。

3、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4、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

5、前門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有許多中華老字型大小。

6、南方地區的位置: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南海。

7、地形特點: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8、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有: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9、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是本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10、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

11、南方地區盛產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12、成為「魚米之鄉」的原因:這里以平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這里河湖眾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

13、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14、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聯系③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工業用水,淡水產品。

15、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華門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堡。

16、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上海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17、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8、江蘇的周庄、同里,浙江的烏鎮、西塘等,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19、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是首都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號,「鳥巢」「水立方」是現代北京的符號。

20、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21、北京的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22、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3、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四川盆地被稱為「紫色盆地」,雲貴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區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棉花、油菜等。

Ⅵ 跪求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的思維導圖

下面這個

點擊可看大圖

Ⅶ 初二地理思維導圖

不用整理的,只要書抄上的基本上看一遍就好了,會考不是開卷考試嘛,初二的比較多,到時候翻翻書就可以了,初二學的地理很雜,一張紙肯定是不夠滴,看看書就可以了,翻起來很快的,不是還有附加題的嘛,加點分什麼的九十幾肯定有的,只要多看書,考試時記得那個知識點在書上哪裡就行了

Ⅷ 初一上冊地理 天氣和氣候思維導圖怎麼做

一.天氣及其影響

1.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來描述天氣。

2.天氣的特版點:⑴天氣反映了一個權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他是經常變化的。

⑵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二.明天的天氣怎麼樣

1.衛星雲圖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雨區。

2.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的主要環節:獲取情報→接受信息→製作成圖表→得出結論→電視播報

3.天氣預報的內容: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的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A.氣溫:大氣冷熱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為0,表示肯定」無雨「。

C.風向是風的來向。風力是風的強弱,共13級,次數越大,風力越強,所用符號一杠表示二級。

4.天氣圖:按照專門規定的數字元號,把收集到的同一地點的氣象觀測記錄填在地圖上,這種圖叫天氣圖,天氣圖是氣象工作者預報天氣的主要工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