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通城縣地理環境

通城縣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4 22:23:48

1. 咸寧的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咸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版東臨陽新,南接崇陽權,西界蒲圻,北交武昌,東南與通山接壤,西北與嘉魚毗鄰,總面積986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咸寧市地勢南高北低,根據全國地貌區劃可以分為3個地貌區:沿江湖沖積平原區:位於咸寧市西北部,為赤壁市茶庵嶺至咸安區雙溪以北的大片地區。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區:位於咸安市中部,通山縣高潮至沙店一線以北,茶庵嶺至雙溪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幕阜山侵蝕構造中山地區:位於咸寧市通山高潮至沙店一線以南地區,為花崗岩、變質岩組成的穹窿褶皺斷層山陡坡地形。
氣候
咸寧市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41.4℃,極端最低的氣溫為零下15.4℃。

2. 為什麼說通城縣天岳關在古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

天岳關,海拔840米,位於湖北省通城縣麥市鎮的黃龍山與湖南省平江縣虹橋鎮以及江西省修水縣白嶺鎮的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此關因地勢險要,歷為兵家必爭之地,實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 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地理位置及氣候情況

地理位置:通城縣位於湖北省東南端,東徑113°36′~ 114°4′,北緯 29°2′~ 29°24′。湘、鄂專、贛三省交界處屬,最東端位 於塘湖鎮黃袍,最南端位於馬港鎮彭洞村,最西端位於北港鎮貫青村,最北端位於沙堆鎮方家灣。
氣候情況:通城地處中緯度,四季分明,屬亞熱季風氣候,光照適中,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C至16.7°C。7月最熱,1月最冷, 最高氣溫為39.7°C,最低氣溫為-15.2°C。無霜期為258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至1600毫米。

4. 湖北咸寧在哪裡

咸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隸屬湖北省,與湖南、江西接壤

地圖位於武漢正南方,路程大約100公里左右。

5. 咸寧管轄哪些地方你們知道嗎

咸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有「湖北南大門」之稱。東與黃石市的陽新縣交界,南與江西省的修水縣、湖南省的平江縣接壤,西與湖南省的臨湘市相連,北與荊州市的洪湖市隔江相望,與武漢江夏區、鄂州市、大冶市毗鄰。國土面積9861平方公里。咸寧市人民政府駐咸安區溫泉辦事處。

2003年咸寧市轄嘉魚縣、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赤壁市、咸安區四縣一市一區,共設11個鄉、51個鎮、6個辦事處,下轄1271個村民委員會、11585個村民小組。

其中,咸安區轄汀泗橋、官埠橋、雙溪橋、馬橋、高橋、橫溝橋、賀勝橋、向陽湖、桂花9個鎮,浮山、永安2個辦事處和大幕1個鄉,溫泉經濟技術開發區轄溫泉辦事處;嘉魚縣轄陸溪、高鐵嶺、官橋、魚岳、新街、渡普、潘家灣、牌洲灣8個鎮;赤壁市轄趙李橋、新店、中伙鋪、官塘驛、茶庵嶺、赤壁、柳山湖、神山、車埠9個鎮,赤馬港、蒲圻、陸水湖3個辦事處;通城縣轄麥市、塘湖、關刀、五里、馬港、雋水、沙堆、石南、北港9個鎮,四庄、大坪2個鄉;崇陽縣轄沙坪、石城、桂花泉、天城、青山、路口、白霓、金塘8個鎮,肖嶺、銅鍾、港口、高梘4個鄉;通山縣轄通羊、南林橋、黃沙鋪、廈鋪、闖王、洪港、大畈、九宮山8個鎮,大路、楊芳林、慈口、燕廈四個鄉

6. 吉克雋逸的黃黑皮膚,是跟遺傳有關系嗎

吉克雋逸的黃黑皮膚我覺得跟遺傳肯定是有一定關系的,不過我覺得遺傳並不是絕對的,這跟她後天的生活的習慣也是有一定的關系的,一個人膚色的深淺確實和父母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一個人的父母皮膚都比較黑,那麼通常這個人的皮膚也不會太白,但凡是總有一些例外,也不絕對是這樣,如果孩子的母親在孕期的時候多吃一些比較有營養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那麼孩子的膚色相對來說也是會白一些的,所以說影響一個人膚色的原因有很多,基因的影響肯定是比較大的,但通過後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改變的。

但我覺得吉克雋逸這樣的膚色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駕馭,對於亞洲人來說我覺得還是黃皮膚最合適不過了,那麼如果你的膚色已經無法改變了,但是又想讓自己的孩子白一些,那麼就建議在孕期的時候多吃一點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

7. 通城縣總體規劃

通城縣城(雋水鎮)於1983年編制第一輪總體規劃,1990年進行修編。兩次規劃對原通城城區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指導作用,使當時的城區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觀。
1995年又由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城區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6年的實踐證明,95年的總體規劃對縣城的建設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指導作用。
1.縣域城鎮等級規模結構規劃和職能分工較為合理。但隨著2001年的全縣鄉鎮區劃調整,亦有必要作修編與深化。
2.原規劃確定的城市性質,雖不是十分全面,但抓住了重點;確定的規模亦較為合理,與2000年的現狀人口比較接近。
3.原規劃確定的向北發展的用地方向基本合理,較好地保持了城區發展的延續性。現城區雋水北已接近建設完畢,急待確定新的城區用地發展方向。
4.原規劃的道路骨架基本合理,且已部分實施或正在實施。
(二)上一輪總體規劃評價
但上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也有如下問題:
1.原規劃的用地發展方向在新的形勢下須作大的調整。
2.原規劃西遷106國道似無必要。實際狀況是,106國道過境交通極少,且將進一步萎縮。
3.原規劃保留的城區工業企業既產生污染,又無發展的前景(目前已瀕破產),須進一步調整。
二、本次總體規劃編制的背景
(一)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進入21世紀後,通城縣以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部門轉化為特徵的城鎮化進程大大加快,為此須作出全縣生產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通過縣域城鎮體系對未來城鎮化的發展水平,各級城鎮的合理布局、等級匹配、職能分工作出宏觀的調控和引導。
(二)行政區劃的變更
2001年全縣的鄉鎮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原來的21個鄉鎮調整為11個鄉鎮。由此,須重新確定縣域城鎮體系,進一步發揮縣域各級城鎮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三)城市形象塑造的需要
我國各地城鎮普遍進入了重視城市形象塑造的階段。通城縣城具有良好的山水自然條件,適於建設山水園林邊陲城市。而原規劃在這方面著力不多,須進一步強化這方面內容。
(四)縣城東環路的建設
目前縣城東環路已開工建設,該路雖作為南大線的拓寬工程而動工,但它勢必帶動縣城向東發展,影響到城區用地發展方向及總體格局的變化,因而須未雨綢繆,預先規劃。
(五)五年一修編的要求
上一輪總體規劃修編距今已有6年,按國家規劃法規定,亦須作出新的規劃修編。
三、本次總體規劃的依據、期限、指導思想與原則
(一)規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2.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
3.《咸寧市域城鎮體系規劃》(1999年);
4.《通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及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5.《通城縣志》;
6.《通城城區總體規劃(修編)》(1995年3月);
7.通城縣建委提供的1:10000地形圖及其它基礎資料。
(二)規劃期限
近期:2001年-2005年;遠期:2006-2020年,以及2020年以後的城市遠景設想。
(三)規劃指導思想
在充分考慮通城縣經濟社會現狀及其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結合城鎮自然地理和生態環境,本著合理規劃、穩步發展、優化環境的宗旨,以歷史的、發展的觀點,對通城城鎮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研究城鎮布局形態及其運行機制的合理性與適應性,努力實現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
(四)規劃原則
1.兩個強化
(1)強化中心功能。通城城區歷來是通城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應進一步強化其對縣域經濟社會的輻射功能和內向帶動作用,促進通城社會、經濟、文化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強化產業特點。即強化通城獨特的經濟產業特點,充分發揮其商貿活躍的優勢,使其在咸寧地區的城市職能分工體系中保持獨特的優勢。
2.兩個創造
(1)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即把保持生態平衡、優化人居環境作為規劃的重要原則,處理好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三者之間的關系,促使城鎮建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2)創造優美的城市特色。即充分體現通城的地理地貌特徵,構築環境優美、富有特色的邊陲山水城市風貌。

8. 赤壁的地理環境

赤壁市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傾斜,南部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最高為趙李橋鎮柘坪村的觀音尖,海拔852米。中部為丘陵地帶。北部長江沿岸地區為海拔50米左右的沖積平原,最低處神山鎮的聶家泉(海拔19.3米)。
赤壁市地形自西南至東南一帶偏高,西北到東北一帶略低,形成自南向北傾斜,山地、丘陵、崗阜、平原、湖泊依次排列,構成六山兩水兩分田。南部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葯姑山脈的老鴉尖、風打尖、金紫山諸峰自西向東,連綿逶迤,與湖南省臨湘縣、本省崇陽、咸安兩縣區形成天然分界線。境內大小山丘共有百餘座,最高為趙李橋境內的柘坪觀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京廣鐵路沿線為海拔200米左右的崗地地帶。北部濱江湖地區為50米左右的沖積平原,最低處是西良湖鄉聶家泉,海拔只有19.3米。
全縣分為三大區域:西南起觀音尖,東抵大竹山,長約62公里,寬約1——3公里為丘陵地帶。西起余家橋境內的中壩山,東至汀泗橋,東北抵西梁湖畔的御屏山,海拔高50-250米,個別在20米以下,系崗地平原地帶,佔全縣版土面積的一半以上。平原主要分布在赤壁、黃蓋湖一帶,面積約118平方公里。
赤壁市構造溶蝕地貌比較典型,由歷次地質運動和長期地質淋溶,在崗地平原地帶,各類型地貌交叉出現,高低懸殊,構成各種坡、嶺、灘、沖、壟、畈等微域地形。志留紀頁岩構成的剝蝕地貌在全市各地交叉出現。而在陸水、蟠河、汀泗河等河流兩岸及長江南岸又多形成侵蝕堆積地貌。 赤壁市自南向北有蟠河、陸水、汀泗河縱貫全境,與黃蓋湖、柳山湖、西梁湖等大小湖泊相連,並注入長江,構成黃蓋湖、陸水、西梁湖3大水系。
長江過境江段:自黃蓋湖白沙洲入境,西東流向,經太平口、九宮庵、黃家碼頭、垸子洲、赤壁山、流經咀灣、窯咀、余家墩、蔡家墩、月堤角至洪廟口匯陸水出境,全長12.54公里,是赤壁市上通川湘,下達漢滬的主要航道。
黃蓋湖水系:由蟠河(亦名新店河)匯合柳林港、松峰港、伴旗河、益陽港諸水注入黃蓋湖構成。全流域面積1553平方公里,市境內456平方公里。主流蟠河發源於十字坳,全長57.2公里,流經趙李橋、新店、余家橋3個鄉鎮,注入黃蓋湖,經鴨棚口、鐵山咀,於太平口外洲入江。
陸水水系:由主流陸水納白石港、赤馬港、霞落港、白蒓港、八蛇港、栗柴港、斗門港諸水注入長江而構成,全流域面積3950平方公里。主流陸水,以源於鄂、贛兩省交界處幕阜山北麓的通城縣黃龍山,全長183公里,河面平均寬約100米,流經通城、崇陽、赤壁、嘉魚4縣,由洪廟注入長江。上游稱雋水,自崇陽、赤壁交界處洪下起稱陸水,又名蒲圻河,以三國東吳大將陸遜曾駐軍於此而得名。在赤壁市境內長84.5公里,為長江中游較大支流之一。

9. 九江的自然環境

九江地處東徑113o57'--116o53',北緯28o47'--30o06'.全境東西長270公里,南北寬140公里,總面積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回省總面積的答11.3%,其中市區規劃面積71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8平方公里.東與波陽縣和安徽省-東至縣毗鄰,南接新建縣,安義縣,靖安縣,奉新縣和銅鼓縣等五縣,西與湖南省-平江縣和湖北省-崇陽縣,通城縣,通山縣,陽新縣等四縣搭界,北與湖北武穴市,黃梅縣及安徽宿松縣,望江縣等兩縣隔江相望. 九江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區海拔20米),修水九嶺山海撥1794米,為九江最高峰,星子縣蛤蟆石附近的鄱陽湖底,海拔-9.37米,為全市最低處.全市山地佔總面積的16.4%,丘陵佔44.5%,湖泊佔18%,耕地365.22萬畝,俗稱"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園". 九江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年平均氣溫16-17°C;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無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霧日在16天以下.

10. 湖北省地級市有哪些

地級市: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 市、咸寧市、隨州市

拓展資料:

1、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全省國土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2、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有70萬革命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湖北水資源豐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是中部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有「中國立交橋」之稱,武漢新港是中部首個億噸大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