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古希臘的地理環境狀況

古希臘的地理環境狀況

發布時間: 2021-02-24 22:23:42

『壹』 古代希臘的地理環境給它帶來了什麼影響

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
希臘半島多山,連綿不絕、山勢陡峭的山脈將陸地阻隔為一個個地理上相互隔絕的小單位,這為後來形成一系列「小國寡民」、獨立自治城邦國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響.平原的缺少與土地的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季風氣候則有利於種植葡萄和橄欖,因此,通過海外貿易換取糧食成為維系希臘人生存的基本途徑;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殖民以緩解人地矛盾成為謀求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就決定了古希臘民族基本上是一個工商、航海業居主導地位的民族,而環海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線、眾多的海灣良港則為這種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希臘人也在征服大海的過程中鑄就了勇於開拓、樂於求索的民族性格.要求以自由貿易、平等交換、兼顧整體利益為原則的商業活動必然會推動古希臘人養成自由平等觀念及公平競爭意識,從而為民主政治的產生提供基本條件.
以古希臘工商業城邦的代表雅典為例,雅典境內多山,土質貧薄,只有幾片不大的平原和河流谷地適於種植穀物,農業相對斯巴達等城邦落後.山坡上適於栽種葡萄、橄欖等果樹,山中蘊藏著大量的銀礦、優質陶土和為希臘建築所需要的大理石這有利於雅典人在農業基礎上發展手工業和商業.同時,由於雅典所處的阿提卡半島是中希臘和愛琴海世界聯系的前緣地帶,因而為航海業和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解決糧食危機,雅典大量輸入穀物等糧食作物和其它原料,同時將自身的手工業品輸往各地,有力的促進了雅典商品經濟的發展.
古希臘地理上的多中心決定了經濟上的多中心,而經濟上的多中心又決定了政治上的多中心.山脈縱橫、島嶼眾多的自然條件將整個希臘世界分為三百個左右的城邦.希臘城邦的一大特點就是小國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也不過8400平方公里,人口總計約40萬,而雅典則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國寡民的特點使經常召開全體公民大會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為可能.
此外,地處歐、亞、非三洲交通要沖的地理位置,也便利了古希臘在東西文化交流中吸收來自亞非的先進文明.可見,人類早期文明的生長往往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簡單敘述了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古希臘的地理環境對希臘民主政治有何影響

希臘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對民主制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古希臘由於海洋和山巒的阻隔,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現了多個奴隸制城邦國家。城邦面積狹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參與政治活動,更積極地追求民主權利。在古代君主專制盛行的情況下,雅典民主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治基礎上的選舉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運作方式。這一偉大的創舉為後世民主政治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叄』 材料一反映出古希臘地理環境和經濟狀況各有何特點

歷史老師應該會講啊。我這些都是歷史課聽來的,以及自己的一些總結。半島,小島散亂的專點屬綴在地中海,愛琴海中。海岸線曲折漫長。多山。平原,耕地很少。這樣的環境,迫使希臘人不能像我國,印度一樣經營農業。只有走向海洋,經商。海洋民族都具有這個特徵。海洋民族,商業民族對外界的交流頻繁,思想開放,民主思想傳播較早,廣。民主政治有群眾基礎。希臘地形的支離破碎,不利於統一,形成小國寡民政治形式。希臘的政治有多種選擇的可能,選擇的多樣性,有利於民主政治的誕生。並且,城邦間的競爭,對民主制的興衰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肆』 古希臘地理環境的特徵是怎麼樣的

古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其范圍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殖民地。因其氣候溫和宜人、多山環海,故以種植葡萄、橄欖和擁有眾多海灣良港著稱。

『伍』 古希臘的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求求求求!!!

地勢:多山環海,地勢崎嶇不平,僅有小塊平原,並且山勢陡峭的山脈將陸地內阻隔。導致耕地不容足,土壤貧瘠。
海岸線曲折,島嶼密布,多良港。
氣候: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氣候溫和濕潤。有利於種植葡萄和橄欖。
資源:銀礦、優質陶土和為希臘建築所需要的大理石這有利於雅典人在農業基礎上發展手工業和商業。淡水資源匱乏。
區位:地處歐、亞、非三洲交通要沖的地理位置,有利於東西文化的交流。

『陸』 古希臘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1.海洋資源得天獨來厚.
2.連綿源不絕的山嶺溝壑將陸地隔成小塊,沒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開闊平原.
而自然地理環境對民主政治的影響是可以從以上兩點看出來的:
從第一點可以自然而然的知道,希臘人較早地進行海外工商業貿易和殖民活動,從而逐漸形成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觀念,為民主政治的產生提供基本歷史條件.
從第二點可以看出希臘國土封閉,造成了小國寡民的情況,所以這里容易產生直接民主,公民有較多的直接參與政治事務的權利,這也是為什麼君主專制始終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當然還有一點,城邦公民積極參與城邦政治事務,普遍具有較高的素質,是民主政治產生的人文因素.

『柒』 古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最主要的影響是

多山地,港灣眾多,沒有遼闊的平原土地,多種經濟形態並存.山脈把陸地分割成小塊內,有利於容小國寡民形成,不易建立領土廣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同時人們可以早出晚歸,相互間比較熟悉,一切國家政務比較簡單,易於在公民大會中討論和發表;土地貧瘠,生產力不發達,促使人們產生積極,勇敢和富於進取的精神;海外貿易興盛,以平等交換為原則,有助於人們平等觀念的形成與民主政治的建立.

『捌』 古希臘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古希臘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今日土耳其西南岸、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東岸,都屬於古希臘范圍。在這種海洋性的地理條件中,希臘不是以農耕,而是以海上開拓謀求生存。希羅多德在《歷史》第一卷中指出,希臘人已在全世界我們所知道的氣候和季節最優美的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因為伊奧尼亞周邊的任何地方,不管是北方、南方、東方還是西方,都不像它那樣得天獨厚。在其他地區,氣候不是寒冷和陰濕,就是暑熱和乾燥,使人非常煩惱。而在希臘,氣溫介於冬夏之間,處於適中狀態。氣候越趨於適中的地方,那裡的大自然越發明亮和愉悅,便越廣泛地表現在生氣勃勃和聰明機智的形象上,表現在果斷和大有作為的特點中。在這樣適宜的氣候中,人們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藝術創造上來,包括建築藝術。

『玖』 古希臘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希臘城邦什麼特點

造就了希臘城邦獨立性。

希臘地處地中海沿岸,有著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旱,冬季溫暖潮濕。地形位於巴爾干半島,起伏較大,有沿海平原。沿海平原平坦地形有利於大型建築的建造。

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希臘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築、文學、戲劇、雕塑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同名的還有圖書作品。

(9)古希臘的地理環境狀況擴展閱讀:

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代表的希臘城邦,在公元前5世紀經歷了繁榮時期。從公元前4世紀起逐漸衰落 。由於公民中貧富分化加劇,公民權與土地的關系日趨鬆弛,公民集體內部矛盾增加,公民兵制開始瓦解。

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以及公元前323~前30年的希臘化時代許多國王對希臘的奴役,剝奪了希臘絕大多數城邦的政治獨立,瓦解了原有的公民集體,使這些城邦演變成在龐大的中央集權管轄下的地方自治單位。

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許多以城市為中心的小國出現在小亞細亞西海岸和希臘各地,它們在歷史上被稱為城邦,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城邦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拾』 古代希臘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一、 地理環境對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
所謂兩河流域,指的是發源於西亞塔失魯山和扎格羅斯山的兩條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及其支流流過的地區。這兩條河流在巴格達附近幾乎相匯有分開,到距離波斯灣大約八十公里的地方才相匯。從巴格達以下,兩河流域所造成的肥沃沖積平原,就是兩河流域古文明孕育和成長的地方。這塊沖積平原的南半部古時成為蘇美爾,北半部稱為阿卡德,又可以成為巴比倫,巴比倫的北面成為亞述。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在乾燥環境中的水分充足的沖積地。兩河的水源是土耳其東部的積雪,它們每年泛濫程度的大小取決於積雪融化的快慢,泛濫的時間一般在四月到六月。從水源頭到三角洲的距離很短,所以沖積的比較劇烈。兩河流經大片的沼澤地時,河水大量蒸發,在到達三角洲入海口時沉澱了大量的鹽分,所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直存在鹽鹼化的問題。幼發拉底河河床的中間部分比周圍高,泛濫的河水就會在幾個星期中停留在臨近的泛濫盆地中,盆地因此沉積了大量的鹽分。要保持土壤的肥力,兩河流域的人們需要修建灌溉網路來控制河水的泛濫。如果不做維護,任河水泛濫,兩河流域的平原將不能夠耕作。在歷史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不斷有棄耕的土地,古代文明中心不斷北移,從蘇美爾到阿卡德再到亞述,於土地棄耕有一定的關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北部,河流比較婉轉曲折,因為北部多山。隨著時間的推移,河道有所改變。從烏魯克晚期到烏爾第三王朝,居民主要集中在三角洲地區,但是隨著南部鹽鹼化的不斷加劇,居民逐漸北移。
在沒有先進的水利技術的條件下,北部河谷地區很難維持灌溉網路,隨著水利技術的不斷提高,帝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興修水利工程,北部逐漸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部的鹽鹼化問題變得越來越重。在一個時期,農作物的產量下降了一半,但是需要種子的數量卻增加了一倍多。長期連續的耕作,不做設當的休耕,加速了鹽鹼化的進程;常年的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保持在很高的位置,鹽分不能被沖刷掉,停留在地表上層。鹽鹼化的一個重要後果就是人們不斷地北移,從蘇美爾到阿卡德再到亞述,三角洲地區再也沒能恢復往日的輝煌。
二、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
古埃及文明發源於非洲北部一片廣袤的沙漠地區。尼羅河自南向北從這里流過,留下了一條狹長的河谷,與河谷相對應的是兩邊的沙漠地帶,河谷和沙漠構成了古埃及人生活環境的組成部分 。埃及的東西兩邊都是沙漠,北面是地中海,地理位置上比較孤立,這種孤立性是古埃及人對外交流比較困難,但另一方面這種孤立性使埃及不容易遭到外敵的入侵,有利於保持文明的延續性。希羅多德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意義。可以說,在乾燥的北非沙漠中,如果沒有尼羅,也就不會有埃及的文明。尼羅河發源於非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湖,主要有兩條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白尼羅河的水量比較穩定。尼羅河全長六千多公里,在埃及境內有一千多公里,流經開羅時分為五條支流呈放射狀流入地中海。古埃及人把尼羅河三角洲稱為「下埃及」,把開羅以南比較狹長的地帶稱為「上埃及」,古埃及的國王自稱「上下埃及之王」,這個稱號反映了河谷與三角洲在地理上差別。
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為河谷帶來了大量的沃土,使之成為古代埃及人的樂園。每年的七月,尼羅河的水位逐漸上漲,並溢出河床流向河谷,每年的九月份達到高潮,整個河谷都淹沒在河水中,河水退後,留下了一層淤泥,這些淤泥富含磷酸鹽和腐殖質,是農作物生長的沃土。由於河水在大多數的時候都定期泛濫,及時帶來天然化肥,使得這個地區的農業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尼羅河不僅為農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且還避免了兩河流域的鹽鹼化問題。在收獲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幾個月的乾旱,使水澇和鹽鹼化問題得以避免。此外,由於淤泥的沉澱,河兩岸地面升高,河水泛濫不是沖破堤岸,而是順著河渠慢慢地流出去,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的小池塘。在盛水期,這些小池塘可以儲存許多水,在枯水期的時候在倒流出來。這一方面可以使土壤充分地吸收水分,避免了鹽鹼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補充灌溉。
沙漠雖然不能讓古埃及人居住,但是沙漠中的資源對古埃及人有著較大的吸引力。西部沙漠地勢相對平坦,分布著幾個綠洲,綠洲中產一些寶石,西部沙漠對古埃及人的影響僅限於此。東部沙漠對古埃及人的生活較為密切。這里的山比較多,石料豐富,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所用的石料大都是從這里弄得;東部沙漠和南部沙漠中還有儲量較豐富的金礦,這是最吸引古埃及人的地方。對沙漠中各種礦產資源的開采,是埃及人經濟生活的重要環節。沒有積極開發沙漠的願望和勇氣,就不會有金字塔和卡納克神廟的奇跡,和令後世贊嘆不已的其它成就。
三、 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
古代希臘人的故鄉既包括被愛琴海環繞的巴爾干半島,也包括海洋周圍的其它地區,愛琴海上有許許多多的島嶼,這些島嶼就成為古代希臘人向外拓展的墊腳石。希臘半島的東部比西部發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東部的海岸線比較曲折,航海條件較好,而且面朝東方的古代文明發達地區,有條件汲取埃及、西亞文明的成果並與之進行各種交流。位於半島的科林斯地峽延長了動不得海岸線,形成幾個獨立的島嶼,並將它們推向大海的懷抱,使得古代歷史上重要的商貿中心都集中在東部。
希臘半島上多山,一系列崎嶇的山地將希臘與巴爾干半島的北部分割開來,北部成為馬其頓。希臘半島上的山不高,最高的不過一萬英尺,但是這些比較陡峭,不易翻越,這就使希臘南部免遭北部民族的入侵,這也是古希臘能形成城邦政治的一個原因。希臘半島上沒有大平原,也沒有利於農業灌溉和交通的大河,農業不是很發達。希臘的海岸線比較曲折,幾乎所有的城邦離海岸線都不超過四十公里。對當時的希臘人來說,半島上唯一的交通途徑就是崎嶇的泥路,陸路交通既緩慢有昂貴;海上經常有風,而且海盜很多,走海路很不安全,所以當時的希臘大都不願意出門,這可能是希臘形成城邦政治的部分原因。希臘半島的礦產資源較豐富,礦產資源的開采較早。希臘屬於地中海氣候,冬季潮濕多雨,夏季乾燥少雨。冬季只有高山地區有雪,其餘的地方基本不下雪,但是也會有大風和寒冷的天氣。每年的降雨量很不一樣,農業收成不穩定,時好時壞。希臘人自己認為除了偶爾的自然災害外,當地的氣候是全世界最理想的。亞里士多德相信氣候決定著人們的政治命運,希臘的天氣不冷也不熱,對希臘人的體力和智力發展都有好處。他們能保持自由,並創造出最好的政治制度,如果他們能在自己的心中保持政治上的統一,他們就能征服整個世界。
綜上所述,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古文明的產生、發展。西亞之所以有這樣的文明,埃及之所以有那樣的文明,希臘之所以有不同於它們的文明,跟地理環境是有很大的關系的,為什麼金字塔出現在埃及而不是出現在希臘,為什麼城邦政治盛行於希臘而不是西亞,這跟地理環境是有一定的關系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