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縣良田鎮竹山村地理位置
Ⅰ 湖南省衡南縣有多大面積,多少人口,管轄內有多少個鄉鎮
衡南縣
概況
衡南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湘江中游。總面積2621平方千米。總人口100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雲集鎮,郵編:421001。代碼:430422。區號:0734。拼音:Hengnan Xian。
行政區劃
衡南縣轄22個鎮、3個鄉:雲集鎮、向陽鎮、廖田鎮、茶市鎮、冠市鎮、江口鎮、寶蓋鎮、花橋鎮、鐵絲塘鎮、泉溪鎮、洪山鎮、三塘鎮、譚子山鎮、雞籠鎮、泉湖鎮、柞市鎮、茅市鎮、硫市鎮、栗江鎮、近尾洲鎮、車江鎮、咸塘鎮、相市鄉、洲市鄉、松江鄉;以及川口辦事處。
歷史沿革
1952年析衡陽縣置衡南縣,因在衡山之南,故名。2004年1月19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4]11號)同意衡南縣人民政府駐地由衡陽市石鼓區中山北路遷至衡南縣雲集鎮。
?年,衡南縣轄19個鎮、4個鄉:三塘鎮、車江鎮、江口鎮、向陽鎮、花橋鎮、近尾洲鎮、茅市鎮、雞籠鎮、洪山鎮、茶市鎮、冠市鎮、柞市鎮、泉湖鎮、泉溪鎮、鐵絲塘鎮、栗江鎮、硫市鎮、譚子山鎮、廖田鎮、松江鄉、寶蓋鄉、相市鄉、洲市鄉。
2000年,衡南縣轄21個鎮、3個鄉。總人口982217人,各鄉鎮人口: 雲集鎮 36940 向陽鎮 40816 廖田鎮 25068 茶市鎮 29934 冠市鎮 40944 江口鎮 50965 寶蓋鎮 43229 花橋鎮 48131 鐵絲塘鎮 19245 泉溪鎮 47816 洪山鎮 38952 三塘鎮 75736 譚子山鎮 44664 雞籠鎮 42624 泉湖鎮 34262 柞市鎮 29216 茅市鎮 53800 硫市鎮 41370 栗江鎮 57525 近尾洲鎮 27860 車江鎮 42946 相市鄉 27089 洲市鄉 37901 松江鄉 42576 川口鎢礦虛擬鎮 260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1]34號):將衡南縣的雨母山鄉劃歸衡陽市蒸湘區管轄。
2004年底,衡南縣轄22個鎮、3個鄉。 (www.xzqh.org根據《湖南省縣及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2004年》整理)
100 雲集鎮 轄:保合圩、黃金、新橋、新城、堆子嶺、中北王6個居委會;雲集、黃金、保合、濱河、高堡、石塘、栗坪、白沖、小白竹、江新、古塘、杉峰、普賢、班竹、東屋、新塘埠、雲市、泉梓、新塘站、回龍、楊柳、陽家坪、河市、毛塘、渡口25個村委會。
101 向陽鎮 轄:水口、街道、向陽、疆塘、黃獅塘5個居委會;向陽、水口、和平、祝山、蘇湖、車荷菜場、蓮花、彭祠、祝沖、安福、良石、洞清、金台、日升、天竹、連塘、界牌、雅田、團結、靈覺、黃獅、湘江、漁市、朝陽、資富、堰頭、高嶺27個村委會。
102 廖田鎮 轄:廖田街、瓦園街2個居委會;長力、黎明、上寶、新茶、郭市、瓦園、大眾、江桂、楊合、陽光、利民、西里坪、曙光、復興、紅星、城塘、茅岡、勤豐、青沖、同心、陸堡、正光、湘雅、平山、黃石、河口26個村委會。
103 茶市鎮 轄:華光、昌閣、謝家塘3個居委會;茶市、石子、關頭、界洲、功勝、廠塘、金古、賀新、吉慶、高屋、楊枝、江家、海會、怡古、黃泥、子肖、糧塘、大興、何祠、杉壁、林目、石橋、冠山、僚塘、杜橋、大陂、白田、董家28個村委會。
104 冠市鎮 轄:河街、北門口、黃市、街口4個居委會;古豐、五一、大牧、石六、吐泉、公塘、大橋、黃竹、旦陂、光復、柳樹、陳祠、西頭、舊田、引田、芳沖、足田、畔壁、冠市、南嶽、楓山、洲上、坪田、梅鹽、竹林、虎形、新塘、楊武、柏潭、青山30個村委會。
105 江口鎮 轄:上街、新街、正街、丁字街4個居委會;中甲、大安、周田、袁家、江洲、江口、丹成、三沖、玉碧、金堂、大嶺、福文、杉林、池塘、犁頭、公坪、太石、關美、花開、楠木、延壽、農發、鹽沙、沙子塘、合心、斯陂、德勝、三坪、泉邊、白馬、浦塘31個村委會。
106 寶蓋鎮 轄:寶蓋樓、樟樹腳2個居委會;寶蓋、皂田、茶園、散市、鹽合、雙田、新城、車陂、泰益、連魚、黃田、橋頭灣、光華、幸福、福全、雙河口、泉塘、梅塘、雙園、羅陂、三口、樟樹、橫江、良田、小泉、龍豐、高山、泉山、南澗、網山、良叢31個村委會。
107 花橋鎮 轄:花橋、橫街、竹鎮3個居委會;篩托、四一、屯佳、竹橋、鐵鋪、杉玉、管沖、歐東、金龍、清瑞、接觀、漸佳、六順、畔塘、龍溪、龍皮、東沖、主西、塘灣、竹鎮、杜塘、麥元、石丘、山峰、竹山、高新、坦塘、上古、九眼塘29個村委會。
108 鐵絲塘鎮 轄:鐵絲、香巷、下街3個居委會;上楓林、楓林、荊家、鐵絲、力山、丹水、毛塘、甲山、桃溪、歐沖、石河、白壁、江水、花泉、仁光、南北沖、望江17個村委會。
109 泉溪鎮 轄:石獅、何家坪、劍山、黃鴨嘴4個居委會;喇叭、提升、劉家坪、老龍頭、楊浦、泉長、高沖、木蔸、白沙、馬安、大基、乾子塘、石嶺、知明、殷老龍15個村委會。
110 洪山鎮 轄:、雙王廟、獅塘、石塘鋪、前門4個居委會;楊名、六德、工農、新沖、高原、淳陂、光輝、太和、關田、降塘、道塘、珍珠、新境、小山、麥坪、古城、同心、五里牌、石塘、白荊、敖塘、興隆、花田、譚陂、墨江、城裡、洪市、五塘、鐵沖、雙合、青山、豆塘32個村委會。
111 三塘鎮 轄、老街、泉塘、龍頭嶺、振興4個居委會;三塘、三元、中湖、衛星、三福、象古、四門、群雄、洪山、四塘、前進、大廣、松山、熬興、龍喚、高峰、神山、赤衛、雙豐19個村委會。
112 譚子山鎮 轄:、水蓮、背銀、車站3個居委會;司馬、蓮塘、興隆、水井、味子、翔龍、炮公、清福、五塘、滿塘、上塘、工聯、民主、楓樹、木譚、宋橋、探山、樂加、林陵、白龍、楊湖、增市、同福、團嶺、香花、銀花、石村、大田、長丘、楊梅、高沖、馬塘、常江、農科站34個村委會。
113 雞籠鎮 轄:馬橋、笑一塘2個居委會;雞籠、春光、赤堰、中山、泉井、棟塘、五星、賜山、井邊、大塘、花山、永興、日光、葉江、雙溪、燈塔、長康、太平、新文、石堰、中心、泉口、團集、朝陽、大江25個村委會。
114 泉湖鎮 轄:泉龍、九蓮塘、龍秀3個居委會;紅湖、七塘、金光、大星、高興、小江、聯盟、雙口、新河、紅花、先鋒、太宏、核心、建偉、鳳山、神沖、金盤、清水、八塘、新化、龍秀、上游、花岳、康龍、中伍、龍頭、上白、青葉、雙獅、觀山、源泉31個村委會。
115 柞市鎮 轄:柞市坳、連豐2個居委會;羅祠、代泉、赤橋、河陽、灣市、永和、凡榮、三角、紅岩、桃元、陽興、大元、柞市、師塘、沙溪村、洪堰、蒼塘、藕池、羅元、虎嶺、打龍、陽雅、廣寺、城沖、羅家25個村委會。
116 茅市鎮 轄:一拱橋、三拱橋、玉泉3個居委會;曹家、油麻、槐花、斗山、井沖、興隆、早山、占禾、齊天、白才、培遠、燈芯、同古、八石、城門、龍波、李家、萬福、茅市、榮貴、寶樹、友愛、安寧、梅花、汛市、陂林、柿花、大儒、青益、鳳凰、坪山、泉江、同春、黃江、九龍、寶山、小豐、長沙塘、三星、上宗、同德、五嶺42個村委會。
117 硫市鎮 轄:文昌、新建2個居委會;大步、西洲、龍鶴、慶瑞、洋江、福民、江河、樂玉、集福、桂田、大利、新橋、新華、水尾、四合、硫市、玉升、玉蘭、貞元、栗木、平陽、侍郎、聯合、集沙、大橋、盤古、里岳、水江、東山、綠水、新春、榮華、萬龍、古山、石峰、天勝、白蓮、排樓、太陽、蒼翠、大石、大祝、禮仁43個村委會。
118 栗江鎮 轄:爐鋪、人和、紙糟、城基、石灘、江東6個居委會;打石、洞井、頃田、石灘、石龍、大泉、赤土、中和、上家、隆市、大漁、界牌、上伎、長沖、六合、檀市、紅星、柘田、四升、和鳳、白石、長坪、意志、東方紅、接龍、梅峰、青峰、五龍、林泉、青田、青林、田洲、栗江、余嶺、白洲、白面、新月、憩山、隴洲、西山、新橋、合力、里魚43個村委會。
119 近尾洲鎮 轄:蒸湘、近尾洲2個居委會";蒸市、羊角、中於、福員、勝利、雙合、沿途、八寶、滿平、龍門、蘭秀、扶竹、荷花、中直、沙塘、義仁、紅葉、朱雅、義山、同社、三合、卿雲、東沖、新育、合家、清江、臨江、管山、泮水、湘水、泥灘、南木、大子33個村委會。
120 車江鎮 轄:大山坪、福泉、大橋、牌樓邊、友誼、鐵關鋪6個居委會;恆星、白水、古城、友誼、車江、豐富、日升、霞山、雙龍、花橋、宣陂、高田、新發、神龍、振興、長合、鐵市、上龍、唯一、金星、金馬、樟樹、勝栗、沙龍24個村委會。
121 咸塘鎮 轄:水口山、蜈蚣橋、犁頭嘴3個居委會;花江、毛坪、王江、歐陽、咸塘、長塘、桐岡、谷皂、高橋、鄭家灣、柴沖、大堰、南山、白雲、南沖15個村委會。
200 相市鄉 轄:金子、大友、同子、曹家、翻身、虎塘、白衣、煙竹、王家、托塘、新塘、艷山、下吾、柿子、荷塘、沿江、直壁、楊木老、仰山、廖家、江泉、上壁、梅元、合西、良田、黃西、黃金、折壁、許田、八仙30個村委會。
201 洲市鄉 轄:豪富、長春、南甫、橋頭、大沖、曲龍、群英、上迎、學塘、大山、江華、岳龍、竹元、馬井、靈官、竹塘、樂洪、芷江、溪田、洲市、車山、和平、寶慶、雲盤、響塘25個村委會。
202 松江鄉 轄:高江、金盆、松竹、瀟湘、黃塘、湖林、滿意、北田、周家、觀梓、滿足、西橋、群力、中高、泉水、大洲、滿金、珍玉、腰塘、月堡、龍泉、荷豐、因果、東塘、鍾嶺、勤學、靄市、基趾、尚豐、楊樓、白竹、長嶺、陽波、宗睦、興復、涼亭、太平、鹽井38個村委會。
400 川口辦事處 轄:川口居委會;高沖、赤水、豹泉、川口、白水、天光、樓屋、畔沖、金石、龍橋、大沖、黃坪、三塘、敏東、三田、源頭、馬署、高堰、淺潭、將軍20個村委會。
402 衡南縣原種場 轄:蓮花村委會。
406 衡南縣岐山森林管理局 轄:中華、芳沖、岐山村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衡南縣轄22個鎮、3個鄉。
2006年11月27日,湖南省民政廳批復同意將衡南縣咸塘鎮王江、茅坪2個村劃歸衡陽市珠暉區酃湖鄉管轄。12月8日舉行交接儀式,王江村、茅坪村正式劃歸酃湖鄉管轄。
Ⅱ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在哪裡
桃花抄源在重慶東南部的酉陽,是襲全國眾多「桃花源景區」中,與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原型最吻合的景區。
景區位於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的武陵山區腹地,總面積50平方公里,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戶外運動訓練基地。優美的自然田園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把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是人們棲息疲憊心靈的精神家園。
(2)陸川縣良田鎮竹山村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景區由古桃源、伏羲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廣場、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二酉山世外桃源民俗生態旅遊文化主題公園、桃花源風情小鎮等部分組成。自古因武陵山地區「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皇命戒律,桃花源在武陵大山沉睡了1600年。
1、伏羲洞全長約2500米,洞寬10∽25米,高度20∽60米。因洞口頂部一塊天然巨石板酷似易經中伏羲龍圖的平面圖案而得名;
2、酉州古城全長1.3公里,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展示了800年州府的恢弘氣勢,是土家族民俗、建築、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3、桃花源廣場佔地8.6萬余平方米,是武陵山區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綜合性文化廣場,在這里,動可舞擺手歡歌,靜可覓木葉情韻。
Ⅲ 道縣有哪些鎮
縣人民政府駐道江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道縣轄9個鎮、10個鄉、4個民族鄉。 道江鎮 為道縣縣城。轄:城中、西洲、濂溪、寇公樓、東陽、良田、獅子嶺、小江口、石廚頭、荷葉塘10個社區居委會。地處盆地中心,瀟水、濂溪河匯合處,背山面水,形如不規則長方形。東與上關鄉隔河相望,南與萬家莊鄉毗連,西與營江鄉接壤,北與富塘鄉、東門鄉交界。鎮人民政府駐道州北路。原轄城中、前進、建設、紅星、五星、西州、民生、東陽、東坊、次山、濂溪、小江口、石廚頭、荷葉塘、高山腳、羅漢壩、大坪子等17個居委會,2004年3月合並劃為10個社區居委會。 道江鎮是歷史悠久的古城。漢朝時,營浦縣城從橋頭遷來此地後,一直到現在都是州、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解放前為舂陵鎮,以舂陵山(都龐嶺)定鎮名。後改文安鎮,以何凌漢(東門人,書法家何紹基父)之謚號命名。解放後,1950年為縣轄鎮,改名道江,寓鎮在道縣瀟水江邊之意。1958年建立道江鎮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道江鎮公所。1969年復為道江鎮。 全鎮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41.3公頃,林地173.6公頃,18783戶,64948人。境內街道主要有:道州路、瀟水路、紅星路、文化路、月岩路、營江路、濂溪南岸路、濂溪北岸路、長征路、狀元路、荷葉塘路、富塘路、小江口路、公園路、東洲路、紹基路、寇公街、舂陵街、次山街、灣里街、寶珍街、勝利街、民生街、豆子街、渾水塘街等。鎮內駐有:道縣縣委、縣人民政府以及公安局、氣象局、廣播電視局、鄉鎮企業局、旅遊局、電業局、審計局、財政局、勞動局、煙草局、烤煙辦、經貿委、農機局、物價局、郵政局、電信局、供銷社、林業局、技監局、縣科協、縣科委、物資局、商業局、外貿局、房產局、國土資源局、城管局、環保局、市場服務中心、交通局、公路局、縣法院、縣人民檢察院、地稅局、濂溪山莊管委會、教育局、移民局、工商局、政法委、人武部、房改辦、衛生局、水電局、民政局、司法局、國稅局、縣紀委、人事局、農業局、計生委、城建局、糧食局、縣祁劇團、汽車站、人民銀行、農業銀行、信用聯社、發展銀行、人民醫院、中醫院、縣皮膚病醫院、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指導站、保險公司、移動公司、道州賓館、雅園賓館、新天賓館、金通賓館、穗興賓館、鴻雁大酒店、曙光超市、好運多超市、城中超市、紅星大市場、城中農貿大市場和工業品批發大市場、糖、果、酒批發大市場。工業有:永州市棉紡廠、縣建材廠、瓷廠、氮肥廠、化工廠、皮革廠、汽車修配廠、大米加工廠、縣一中印刷廠、飼料公司等。轄區內年工農業總產值25767萬元,年財政收入26.7萬元。
梅花鎮 轄:梅花、虎頭碑、江南、斜皮渡、蔣莫、赤源、大路邊、砂路源、修宜、盤家、西田、正鵠、黃土洞、貴頭、石下渡、車頭、井頭、仙田、上仙田、直洲、玉崗、斯屋、司空岩、廊洞、新屋、洞中、社灣、老母宅、周家、棠下30個村委會。 壽雁鎮 轄:道全、壽清2個居委會;壽雁、壽佛、社下、芽洞、排樓屋、雁峰、周家嶺、陽家鋪、塗家、萬家、何家、太家洞、農科站(陽家)、義家、大塘、禾述塘、鐵樂灣、平地尾、水源頭、下壩、下蓮塘、潭福、太家、永豐、伍家、大劉、下龍洞、胡家、唐家、小劉、接龍頭、丙田、長田、鯉魚壩、文家、上李家、新竹洞、龍腹、朱子腹、社尾、大洞、李家洞、高梘、石壩、上螺海、金家寨、山口鋪、深田、新村、李家、梅子園、下螺海、牛路口、杜蓮、周塘、蔣家灣、上灣、坦背、汪家、白芒、安村、井頭、水尾洞、毫福、斯屋嶺、白石寨66個村委會。 仙子腳鎮 轄:塘頭、嶺背、蔣家嶺、齊家灣、仙子腳、楊梅嶺、仙熊家、羅敏、洞尾、小尾、小洞尾、黃田崗、周家洞、存富、白土塘、大源口、煙竹坪、沙熊家、向明、竹王廟、車田洞、下石塘、下柏、水頭壩、堡子嶺、下壩洞、下源、老福田、石山腳、沙田、布竹源、大尾、神仙頭、長余洞、紅鞍嶺35個村委會。 清塘鎮 轄:小坪、中坪、棉竹源、小月田、上面、廖家、蔣家、土牆、清塘、石梘、月岩、獅子頭、幸福洞、大塘、洪家宅、上塘家、大神山、新立、達一、達二、蓮塘、上塘面、孟家、新久佳、塘梘、老久佳、尹家、泥鰍塘、陳熊、室家、樓田31個村委會。 祥霖鋪鎮 轄:向陽、園田、分江頭、岑江渡、興坪、港口、白面下、赤竹元、赤壩塘、常青、光明、筆架山、胡家、板塘、大車、幸福洞、趙家洞、白露塘、吊高樓、郎龍、祝福、達頭山、白家田、祥霖鋪、青松、石家、上渡、顧家、銀山、小盤、大盤、王家、田廣洞、立福洞老村、立福洞新村、大井、香花、下蔣、朱家、陽家、張家、農科站、致福、鄭家、毛坪、土壩頭、麥山洞47個村委會。 蚣壩鎮 轄:金雞洞、沿河塘、蓮花塘、木累洞、黃家、新油榨、上雲壩、馬家嶺、桃李園、蚣壩、後江橋、下福洞、豐村洞、中福洞、沙仂江、洪家壘、草魚塘、光家嶺、長興洞、長江圩、軍洞、南塘尾、金星、興橋、神背、松柏塘、小塘復、許家、葉子山、油榨屋、豹岩、蓮塘尾、夏柳、麥子塘、張家、洲背、塘榨屋37個村委會。 四馬橋鎮 轄:東關嶺、卜石塘、滴水營、廖家(八畝洞)、社頭、魏家、陳家、楊家、塘坪、三角洞、婆仂園、早禾田、毛里坪、羅家山、周塘營、鄭家、彭家、大井頭、富足灣、四馬橋、農科站、密里洞、華山、梁木洞、岩頭、上屋沖、燕山腳、立山腳、周家山、鳳興洞、雞公神、坳背洞、麻汪、金獅庵34個村委會。 白馬渡鎮 轄:鴨子坪、社福、白馬渡、東山、瓜地、清溪、報國、海龍、南沖、泉家塘、大陽、泥江口、唐家山、雷家洞、申尾、樟武坊、武家灘、廟頭、宜山坪、青口、古木洞、倒水洞、大坪地23個村委會。 富塘鄉 轄:五候、鳥梨樹、李家園、石板沖、旦家塘、富塘、春秋塘、上莫、立埠、塘背、曹家、五里牌12個村委會。 樂福堂鄉 轄:大蓮塘、土橋、塘碑、龍山角、泥口灣、石橋頭、樂福堂、車弄、圳頭、中村坊、清塘坪、龍村、楊柳塘、甘塘坪、富頭15個村委會。 橋頭鄉 轄:石馬山、獅子山、大車壩、漢舂陵、落洞、大地夫、丘塘、石排樓、會譚、上壩、橋頭、三桂、大江洲、坦口、桂宅岩、鄧家、魚田、神仙背、熊家灣、烈馬、白竹田、石硯、沖嶺、坪崗24個村委會。 營江鄉 轄:小洞、白地頭、雙橋、曾家、芒頭寨、上源頭、崗下、陽家、唐家、正崗頭、社頭、車邊、陽樂田、勝利14個村委會。 萬家莊鄉 轄:幸福、七一、長興、青山、小清塘、上洞、萬家莊、五一、五洲、下六洲、華岩、天堂福、下洞、沿河14個村委會。 新車鄉 轄:上車洞、洞尾、秀水洞、土崗、新車、老高壩洞、藕塘、新高壩洞、貓兒山、桐溪尾、百丈洞、三十工、祥樂福、龍眼塘、雷洞、莫家洞、八家、下汶、上汶、新屋、麻元里、石壩頭、新茶、塘下、壩背、寺下、蔣家洞、午田28個村委會。 上關鄉 轄:七里崗、白石岩、上關、水南、湘源、虎子岩、鄭家、向陽、龍江橋、東方、丁塘、蓮塘、東源、車崗、石門、壩子塘、董家沖、鹿家、寶塔19個村委會。 白芒鋪鄉 轄:楊家嶺、牛橋、龍嶺頭、陀仂復、木柵、黎家興、柱興、仁和圩、小甲、岩口、西源、馬壘、洞仂口、精華、鄧家、三里井、楊家、吳家、彭家、潘家、白泥山、灣田、繞塘、下洞、白芒鋪、竹山、何家、野竹福、廣文鋪、黑泥山30個村委會。 柑子園鄉 轄:五福、新屋牆、內嶺、三海洞、善祥、周鄺、燕石洞、岩口、柑子園、興隆、同心、劉家、軍民、洲子上、糧林、小江口(農科站)、油湘、脈地、欣榮、黃金20個村委會。 東門鄉 轄:下塘、白泥塘、北門、上塘、東洲山、甫口、烏家山、高車、下關、香元樹、東門、馮家、崔家13個村委會。 審章塘瑤族鄉 轄:審章塘、黃泥洞、黃土壩、九井、皂角壩、馬家車、葫蘆岩、茶園、黃家、馮家、上追塘、送洲、鴨婆井、洞民、松柳、向榮、蓮花宅17個村委會。 井塘瑤族鄉 轄:魯草坪、福六田、井塘、馬江口、桃花井、加六洲、沙子河7個村委會。 橫嶺瑤族鄉 轄:蓮花、文明、大坪嶺、大河、民族、棉竹江、兩岔河、深海、老屋地、浪石、沙窩、小路窩、菖梧洞、楓木山、枇杷山15個村委會。 洪塘營瑤族鄉 轄:大洞田、插花坪、牛欄洞、老何家、陳家、東江腳、貓兒嶺、黃家塘、香花樹、太平坳、洪塘營、灣子嶺、佳竹洞、浪泥湖、楠竹坪、東江源、陡山灣17個村委會。 道縣月岩林場 轄:桐絲井、營樂源、長樂、小塘、空樹岩5個村委會。 道縣橋頭林場 轄:庄村、奔塘、毛巾田、龍塘江、蔣包、清壽源、臘樹坪、倒江原、黃公漯、謝家、半沖漯11個村委會。 道縣大坪鋪農場 道州網,道縣古稱道州,位於湖南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1°17′—111°56′,北緯25°09′—25°50′。全境南北縱長77公里,東西橫跨62.6公里,土地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場、576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72萬。 道縣區位獨特。緊鄰廣東、廣西,素有「襟帶兩廣、屏蔽三湘」之譽,自1988年原零陵地區(即永州市前身)被國務院列為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以來,道縣就成為湘南改革開放的重要前沿,對沿海發達地區的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具有良好的吸納作用,在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協作中,發揮了承東啟西、通南達北的樞紐作用。被稱為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 道縣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自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縣以來,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其間1500多年為郡、州、府所在地。 道縣文化燦爛。境內玉蟾岩出土的稻穀遺存和陶片,被列為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距今120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標本和陶片,道縣因此被譽為「天下谷源,人間陶本」。 道縣地靈人傑。這里孕育了宋代大思想家、理學鼻祖周敦頤,晚清大書法家何紹基,我黨早期革命活動家、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何寶珍;唐代著名文學家元結、宋朝名相寇準等在此為官。紅軍師長陳樹湘等眾多革命先烈在道縣留下許多氣壯山河的英雄事跡。2008年,道縣被列為革命老根據地。 道縣交通便捷。洛湛鐵路、207國道縱穿南北,323省道橫貫東西,通鄉、通村水泥硬化道路遍布全縣鄉村。建設中的廈蓉、道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規劃中的福貴(福州至貴州)鐵路、洞道(洞口至道縣)高速也將從道縣經過。從道縣北上長沙,南下廣州,西出南寧,均可半天抵達,距桂林國際機場、永州機場也只有兩小時車程。 道縣資源豐富。水稻、臍橙、厚朴、油茶、蔬菜等均在全省佔有一定位置,優質稻、優質水果、優質工業原料林、優質煙、優質蔬菜、優質家禽等已發展成新農村建設的「六優」產業。道縣是湘南重要的有色金屬儲藏區,已探明的礦藏有錳、鉛、鋅、錫、鎢、鋰、銣等30多種,其中錳鐵礦儲量居全省之冠,具有發展冶煉工業的獨特優勢。道縣山水旖旎,風景秀美,唐朝文學家劉禹錫贊為「營陽(即道縣)鬱郁,山水第一」,玉蟾岩遺址、鬼崽嶺祭祀遺址和湘源溫泉、周敦頤故里、月岩等風景名勝分別在國內、省內擁有較高知名度,特別是月岩,岩洞酷似三輪形狀各異的月亮,堪稱天下奇觀。境內水系發達,水能蘊藏總量達36.2萬千瓦。特產方面,道州皮鞋、道州蔬菜、道州紅瓜子、道州灰鵝等久負盛名,遠銷沿海及港澳市場。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自2006年啟動以來,已完成131個示範村的規劃編制工作,改造空心房12.6萬平方米;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400公里,完成水利工程64處;規劃建設了白馬渡大陽萬畝臍橙示範片、祥霖鋪下蔣萬畝臍橙示範片、蚣壩金星冰糖橙示範片、四馬橋鎮後山烤煙示範片、洪塘營大洞田萬畝厚朴示範片,清塘鎮久佳養魚示範片、壽雁白石寨萬畝優質稻示範片、新車鄉桐溪尾臍橙烤煙示範片等八大產業片,較好地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與此同時,農村醫療衛生、文化等事業也得到了協調發展。 道縣經濟發展迅速。近年來,道縣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加速崛起,躋身全省經濟強縣」目標,全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大力深化改革,強力招商引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全力夯實發展基礎,經濟社會得到了全面、快速發展。2008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59.04億元,增長13.6%,三次產業比為31.9:22.9:4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5億元,增長44.9%;實現財政收入2.16億元,增長2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4788元,增長18.3%。特別是工業經濟來勢較好,完成工業總產值35.8億元,增長27%,農林產品加工、冶煉、電子、化工、紡織、模具等產業發展較快,道縣工業園初步建成製鞋、五金電子模具、能源化工、紡織制衣、紙品包裝五大基地;以優質稻、優質水果、優質工業原料林、優質煙、優質蔬菜、優質家禽等 「六優」產業為主的農業經濟平穩發展,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6億元,增長8.8%,萬畝基地、萬頭豬場不斷涌現,規模農業實現新的突破。目前,道縣已被確定為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試點縣,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厚朴生產基地縣、秸桿養牛示範縣、長江流域柑桔優勢帶項目縣以及全省外向型蔬菜基地縣、生豬調出大縣和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Ⅳ 陸川縣各鎮郵編
陸川縣轄11個鎮、3個鄉:
溫泉鎮郵政編碼:537700、米場鎮版郵政編碼:權537713、馬坡鎮郵政編碼:537712;
珊羅鎮郵政編碼:537722、平樂鎮郵政編碼:537711、沙坡鎮郵政編碼:537714;
大橋鎮郵政編碼:537715、烏石鎮郵政編碼:537716、良田鎮郵政編碼:537717;
清湖鎮郵政編碼:537718、古城鎮郵政編碼:537719、沙湖鄉郵政編碼:537723;
橫山鄉郵政編碼:537724、灘面鄉郵政編碼:537726。
(4)陸川縣良田鎮竹山村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1、陸川縣地理環境
陸川縣地處桂東南端,是廣西的南大門,南與廣東廉江、化州市接壤,從縣城到湛江138公里;北靠玉州區,東接北流市,西南連博白縣。
2、陸川溫泉
分布在縣城范圍的溫泉群,中心溫泉處在縣城中心的溫湯河與九洲江的交接處,控制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每天可供5萬人使用。礦泉水資源豐富,聞名區內外的茶花山礦泉水,是第一個獲國家礦泉水天然綠色食品和中國首家通過醫療保健鑒定的產品。
Ⅳ 竹山官渡鎮是十堰的嗎
是十堰的
我就來是十堰人啊
位於竹山縣官自渡鎮。始於驢頭峽口,止於官渡鎮,有皮艇、木船50多艘,全程漂流20餘公里。2005年10月驢頭峽下的松樹嶺電站蓄水發電,峽谷將永沉水底。現驢頭峽已改漂流為水上游。
特色就是一些水果
橘子
獼猴桃
桃子
等等
Ⅵ 江西省吉水縣有多少個鎮
截至2019年6月,江西省吉水縣有15個鎮。
15個鎮分別為:文峰鎮、阜田鎮、盤谷鎮、楓江鎮、黃橋鎮、金灘鎮、八都鎮、雙村鎮、醪橋鎮、螺田鎮、白沙鎮、白水鎮、丁江鎮、烏江鎮、水南鎮。
吉水縣地處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吉安市東北部。
地跨地經11438』~11536』、北緯2652』~2733』。東與永豐縣接壤,南與青原區相連,西與吉州區、吉安縣毗鄰,北與峽江縣交界。
吉水縣南距吉安市23公里,東至永豐縣城38公里,北至峽江縣城(水邊鎮)52公里,至省會南昌196公里。縣境南北相距80公里,東西最狹處22公里,吉水縣幅員面積2509.73平方公里。
(6)陸川縣良田鎮竹山村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吉水縣的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冬,廢府,吉水縣直屬江西省。
民國三年(1914年),劃江西為豫章、潯陽、廬陵、贛南四道,吉水縣屬廬陵道。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縣直屬省。
1934年紅軍北上後,蘇區根據地淪為國統區。1935年,吉水縣屬江西省第三行政區。
1949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中共江西省委決定成立吉安分區。
1949年7月14日,吉水縣全境解放。
7月15日,中共吉水縣委、吉水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隸屬吉安分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9月,改吉安分區為吉安區,吉水縣屬之。
1955年,改吉安區為吉安專區。
1968年,改吉安專區為井岡山專區。
1971年,改井岡山專區為井岡山地區。
1979年,改井岡山地區為吉安地區。吉水縣隸屬不變。
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吉安地區,設立地級吉安市,吉水縣隸屬吉安市。
Ⅶ 陸川縣的行政區劃
陸川縣轄11個鎮、3個鄉:溫泉鎮、米場鎮、馬坡鎮、珊羅鎮、平樂鎮、沙坡鎮、大橋鎮、烏石鎮、良田鎮、清湖鎮、古城鎮、沙湖鄉、橫山鄉、灘面鄉。155個行政村。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1843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如下表: 名稱人口(人)所轄地區溫泉鎮 113600縣政府駐地,轄:新洲、長安、文昌、街道、城郊5個社區,萬丈、四良、碰塘、中興、泗里、溫泉、東山、白坭、中屯、長河、官田、洞心、安寧、風淳14個行政村;武警虛擬居委會 米場鎮 43059轄:米場、五柳、南中、橋魯、旺同、平塘、旺薦、樂寧、新民9行政村 馬坡鎮 69548轄:馬坡社區;馬坡、硃砂、東西、清秀、六平、良厚、界垌、大興、雄英、大良、新山、靖東、靖西13行政村 珊羅鎮 42049轄:珊羅、大山、田龍、長納、鶴山、四樂、六燕7行政村 平樂鎮 35002轄:平樂、六鳳、新興、石村、三安、橋頭、長旺7行政村 沙坡鎮 52626轄:沙坡、北安、仙山、高慶、大連、六潘、龍灣、秦鏡、中心、和平、白馬、橫山、六高13行政村 大橋鎮 41794轄:大橋、雅松、瓜頭、陸透、塘候、大垌、三善、平山、大塘、美坡、北桑11行政村 烏石鎮 89012轄:烏石社區;沙井、沙江、龍化、吹塘、紫恩、子良、謝魯、塘域、老圩、那壤、雙垌、坡腳、蒙村、王沙、旺嶺、坡子、月垌、水花、安東、陸選、陸龍、黎洪、陸河23行政村 良田鎮 62416轄:良田社區;三聯、新村、馮杏、甘片、蓮塘、龍口、良田、文官、鹿垌、石垌、竹山、車田、旺垌13行政村 清湖鎮 47561轄:清湖、塘寨、三水、陸坡、旺山、永平、平安、水亭、那若、官沖、新官、塘欖12行政村 古城鎮 46223轄:古城、長徑、良村、八角、陸因、北豆、陸落、樓腳、盤龍、清耳10行政村 沙湖鄉 20639轄:新街、長沙、官山、永旺、永安5行政村 橫山鄉 30892轄:稔坡、高沖、石塘、旺坡、四和、旱塘、同心、清平、譚村、陸洪、良塘11行政村 灘面鄉 24018轄:灘面、坡頭、上旺、新旺、覃村、佳塘6行政村
Ⅷ 廣西陸川縣有哪些鄉鎮
截止到年8月31日,廣西陸川縣有14個鎮:沙坡鎮、大橋鎮、烏石鎮、溫泉鎮、馬坡鎮、珊羅鎮、米場鎮、平樂鎮、良田鎮、清湖鎮、古城鎮、灘面鎮、沙湖鎮、橫山鎮,各鄉鎮所轄區域如下:
1、溫泉鎮:泗里、溫泉、東山、新洲、長安、萬丈、中屯、長河、官田、四良、碰塘、中興、白坭、文昌、街道、城郊、洞心、安寧、風淳。
2、米場鎮:平塘、旺薦、米場、五柳、旺同、南中、橋魯、樂寧、新民。
3、馬坡鎮:馬坡、硃砂、六平、大良、新山、良厚、界垌、大興、雄英、東西、清秀、靖東、靖西。
4、珊羅鎮:珊羅、大山、鶴山、四樂、田龍、長納、六燕。
5、平樂鎮:三安、平樂、六鳳、橋頭、新興、石村、長旺。
6、沙坡鎮:沙坡、北安、和平、白馬、大連、六潘、中心、仙山、高慶、橫山、龍灣、秦鏡、六高。
7、大橋鎮:三善、平山、大橋、雅松、塘候、大垌、大塘、瓜頭、陸透、美坡、北桑。
8、烏石鎮:陸選、塘域、沙井、蒙村、王沙、沙江、紫恩、水花、安東、子良、謝魯、那壤、雙垌、坡腳、旺嶺、坡子、月垌、老圩、陸龍、龍化、吹塘、黎洪、陸河。
9、良田鎮:良田、石垌、三聯、新村、文官、鹿垌、蓮塘、龍口、竹山、馮杏、甘片、車田、旺垌。
10、清湖鎮:清湖、水亭、那若、塘寨、旺山、官沖、三水、陸坡、新官、永平、平安、塘欖。
11、古城鎮:北豆、陸落、古城、長徑、陸因、樓腳、良村、八角、盤龍、清耳。
12、沙湖鎮:官山、新街、長沙、永旺、永安。
13、橫山鎮:同心、清平、稔坡、高沖、四和、旱塘、譚村、石塘、旺坡、陸洪、良塘。
14、灘面鎮:上旺、新旺、灘面、坡頭、覃村、佳塘。
(8)陸川縣良田鎮竹山村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陸川縣位於廣西東南部,北接嶺南都會玉林,南鄰粵西廉江、化州兩市,因轄區內有九洲江等6條主要河流而得名。陸川縣是廣西第二大客家人聚居縣,是打響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第一槍的紅土地。唐朝武德天寶年間就因「溫水多而質好」,曾置「溫水縣」「溫水郡」,素有「溫泉之鄉」的美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陸川縣
參考資料來源:陸川縣人民政府—本地概況
Ⅸ 諸佛庵鎮的行政村社區介紹
俊卿社區位於諸佛庵鎮東部,由原俊卿、霍興、霍民、街道「三村一街道」合並而成。東與黑石渡接壤,南與獅山村相連,西與大幹澗、小堰口兩村相毗鄰,北與小干澗交界。全社區轄28個居民組,2015戶,6211人,現有勞動力2930人。社區總面積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59.5畝,有林地面積6800畝。2008年為霍山縣「整村推進」重點村。俊卿社區是鎮政府的所在地,是全鎮經濟、文化、政治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大別山紅色革命老區之一,著名歌唱家吳雁澤在棘手的革命歷史紀念塔下深情演唱的一曲「再見吧大別山」!為這塊紅色土地再添光彩,
社區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發揮資源和集鎮區位優勢,依託三線企業遺留廠房,大力發展以毛竹、茶葉為主導產業的農副產品的加工和銷售,不斷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現有各類工商戶500餘家,個私企業70餘家,從業人員1500餘人。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完成了三個村莊規劃點建設,改善了居民居住環境,實施了「綠化、美化、亮化、潔化」工程,強化了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6公里水泥路,實現了組組通車,戶戶通路。興建了農民文化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豐富了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計劃生育、民生工程、平安創建等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推進。
隨著諸佛庵集鎮建設蓬勃發展,給社區人民帶來了巨大商機,帶動了社區二、三產業,個私企業和生態家園建設迅速發展,勤勞的社區人民在黨的政策指引下,奮力趕超,不久的將來,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社區將會展現在這片紅色土地上。 獅山村位於諸佛庵鎮東南部,由原龍須坳,深山兩村及茶培場、石灰廠合並而成,因天生獅山睡美人而得名,東與黑石渡鎮隔河相望,南與仙人沖村和落兒嶺毗鄰,西與小堰口村接壤,北和俊卿社區相連,總面積17.5平方公里,轄張家沖、孫家沖、宋家橋、路西、路東、宋家院、許家沖、賀家院、高橋、龍須坳、河灣、龍壇灣、園藝場、獅山岩、杭家沖、深水河、茶培場、油坊灣、小嶺子、放馬灘、了桿沖、木家畈、銀孔、吳家灣、黃龍崗、仙人沖26個村民組,共3100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1860畝,茶園1500畝,毛竹2500畝,山場總面積2萬畝,我村毛竹、茶葉生產資源十分豐富。
獅山村是諸佛庵鎮的東大門,「霍諸」公路貫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諸佛庵中學、「651」變電所座落在本村境內,當年劉沛西烈士領導的諸佛庵紅色革命兵變指揮部就在境內的諸佛庵寺內,國防工辦三線軍工企業—皖西、皖化兩廠廠址也在境內。
諸佛庵鎮利用皖西、皖化兩廠遺留的廠房興辦了第一工業園區,我村積極搞好服務,使園區實現了水電路三通。現園區內進駐規模企業有安徽富邦竹業有限公司、隆興竹業有限公司、明輝板業、長興電源、躍飛食品有限公司、裕民出口產品加工廠,為我村群眾創造了較多的就業機遇,群眾工資性收入明顯增加,同時也為我村率先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了積極貢獻。 西石門村位於諸佛庵鎮中部,地處江淮分水嶺,東南與小堰口村相連,西與上谷,石家河兩村毗鄰,北與大嶺,大幹澗兩村接壤。由原建華,西石門兩村合並而成。總面積13.7平方公里,轄31個村民組,3670人,全村現有耕地1841畝,桑園914畝,茶園942畝,竹園5100畝,境內釩、鈦、磁鐵礦蘊藏豐富,2005年宏發礦業已開采生產,原國防工辦三線軍工企業,第一大廠—江北廠曾在此建廠。
西石門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依託鎮第三工業園區,大力以毛竹、茶葉為主導產業的農副產品的加工和銷售,不斷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現有各類私營企業50餘家,從業人員500餘人,年產值達850萬元。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推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交通通訊網路已逐步形成,實現了組組通車,戶戶通路,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村,固定電話裝機達到95%以上,衛生電視、廣播網路基本普及。
西石門村人民將按照黨的「十一五」規劃要求,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立足村情,著力做大做強,以竹、茶、加工為龍頭的支柱產業,帶動全村的經濟增長,加快社會事業的進步,努力建設一個文明和諧的小康西石門。 小堰口村地處諸佛庵鎮西南部,東與俊卿社區、獅山村接壤,北與西石門村相連,總面積9.2平方公里,轄25個村民組,599戶,2135人,山場1.31萬畝,水田850畝,旱地140畝,茶園420畝,桑園340畝,毛竹園面積6500畝,板栗150畝,有桃源河河流穿境而過,縣道「諸黃」路,鎮道「諸桃」路縱橫貫通,交通便利。萬畝竹海中心區和護國寨旅遊點座落在境內,為我鎮獨具特色的旅遊景觀。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狠抓村級黨組織建設工作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村級黨組織嚴格按照三會一課制度執行,每月開展幹部群眾面對面活動,解決群眾實際生產,生活中困難和矛盾糾紛,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強化治安防範,完善綜治隊伍,我村被縣委、政府授予「平安村」光榮稱號。良好的治安環境給我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村兩委一班人緊緊圍繞「發展、和諧」兩大主題,正在帶領全村人民銳意進取,齊心協力,譜寫建設更美好家園的新篇章。
我村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首先是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修建村級主幹道水泥路,小桃水泥路及小西水泥路總長11.2公里,全面改變25個村民組的交通條件,徹底消除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低級交通局面。其次是對村級支柱產業毛竹、茶葉低產林改造,我村地處「萬畝竹海」中心區,毛竹園面積佔有林地面積80%以上,但毛竹畝產出效益較低,根據這種情況,鎮村兩級積極爭取,聘請浙江林學院李教授來我村指導,實施毛竹中心區長嶺片培養筍竹兩用林工程,該工程於2009年開始實施,計劃用五年時間,以墾復、施肥、拔殺柴草,定期噴水,毛竹鉤梢等方式實施,將低產、野生竹林培養成為經營耕作式高效優質筍竹兩用林。茶葉生產方面,實行老茶園改造,科學經營管理,並不斷引進早茶新品種發展新茶園,通過近幾年的改造和發展,茶葉收入與前三年翻一番,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石家河村地處霍山縣西北,位於金寨縣響洪甸水庫上游,東與大嶺村交界,南與西石門、上谷村交界,西與沿河村交界,北與金寨縣張沖、響洪甸兩鄉鎮毗鄰,由原石家河村、下谷村、韓沖林場兩村一場合並而成,村部座落在原石家河鄉政府大院內,全村總面積17.1平方公里,轄24個村民組,總人口3046人,耕地1460畝,毛竹園8000畝,有機茶園2450畝,桑園650畝,是一個集紅色革命老區、庫區為一體的山區村。
革命戰爭時期,紅一方面軍的後方醫院座落於此,蘇家埠戰役、麻埠戰役的傷員全部送此救治,余家茶行即是當年改建的紅軍醫院,其舊址仍然保存,成立民團長等36位革命烈士安息在石家河集鎮的後山崗上,後人為了紀念他們的英雄事跡,在烈士墓前建起了烈士塔和英烈亭。大革命時期,石家河即成立了黨小組,江道之等一批無產階級革命老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為建設新中國做出了無畏的犧牲,在冊的就有近20位革命烈士,石家河是塊紅色的土地,他們的英友事跡永遠昭示著石家河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和建設和和諧家園而努力奮斗。
新中國成立後,石家河群眾顧大體,識大局,為國家的響洪甸水庫建設讓出萬余畝土地,安置了近千餘名庫區移民,全村人民戰無平地,劈山改河,新改良田千畝,新造茶園近二千畝,新栽毛竹近三千畝,新造杉木林近萬畝,徹底改變了當時人多地少,資源不足的問題。改革開放後,石家河人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為目標,辛勤勞動,勤勞致富,98%的農戶住上了新居,家家戶戶看上了彩電,通上了電話,購買了摩托車,還有空調,冰箱、熱水器等進入了大部分農戶家,近50戶人家購買了家庭轎車,在縣城,省城購買了住房,新建的兩新校舍,讓全村適齡兒童全部得到了良好的教育,60%農戶的子女進入大學得到了深造,回到社會後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桃源河村位於諸佛庵鎮西部,與金寨縣接壤,海拔平均500餘米,面積28平方公里,是東西走向,南北寬25公里,東西長11.2公里,27個村民組,878戶,3050人(由原桃源河、茅山、西邊山三村合並而成的中山村)。農業資源豐富,其中毛竹基地1.3萬畝,有機茶760畝,優質板栗基地300畝,全村現有中心小學一所,境內擁有萬畝竹海、嵩山瀑布、原始森林、黑龍深潭、嵩山奇觀等自然景觀和皖西著名革命烈士劉淠西故居,皖清舉人程武舉故居及桃源河暴動舊址,革命烈士墓等人文景觀。
桃源河村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文環境,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關注,被列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霍山縣新農村建設「一鎮十六村」示範村,進行了重點規劃、扶持。我村村莊布點規劃已完成,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修建完工14公里「村村通」水泥路。2、新建12間農民文化活動中心綜合樓,並修建了農民體育健身廣場,安裝了籃球架和室外乒乓球桌。3、維修改建擴建村級衛生室一所,實行村級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4、修建了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使150餘戶近700人用上了安全清潔衛生的自來水。5、安裝了十六盞路燈,為山村夜色添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6、修建一處垃圾中轉站,沿中轉站上下3公里沿路住戶統一配備垃圾桶,招聘一名清潔環保人員。7、建成100口沼氣池,大都投入了使用,村民用上了環保清潔能源。
桃源河村廣大幹群正以飽滿的熱情,全力以赴投入到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我們堅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桃源河村制定的宏偉藍圖一定會如期實現。 仙人沖村,位於諸佛庵鎮東南,距縣城15公里。南與落兒嶺鎮接壤,西於本鎮三河村相連,面積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42畝,毛竹園8348畝,茶園678畝,桑園356畝,轄22個村民組,農戶571戶,人口2056人。
仙人沖,一個充滿詩意和神秘色彩的地方,歷史悠久, 文化厚重,遠近馳名。相傳一汪姓青年,上山打柴,來到一之 平整山頂,只見兩個須髯飄飄,神情矍礫的老者正在那裡下棋,就在那呆看了起來。當那青年回到家時,己無人能認出。 後來一問,哪知己過百年。原來下棋兩老者,一為成仙得道的左元放,一為他的師兄弟,仙人沖因此而得名。仙人沖山勢奇特,風景優美:祥雲寨,巍峨磅礴,若牆一而立;勒馬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石門山,「一」字山巒,鬱郁蔥蔥;貓兒寨,山峰聳峙,沒入雲端。仙人沖葬以其火成岩典型地貌而聞名。奇峰羅列,險壁懸崖,怪石嶙殉。師祖岩、鬼門關、鬼推磨、棋盤岩、仙人裂(也稱之為「一線天」)等,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一線天下有兩座寺廟:一上一下,一新一舊。新的金碧輝煌,氣勢雄偉;舊的古樸典雅,古色古香。廟內的神仙菩薩,或木雕,或泥塑,披金戴銀,各具神態,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宗教和文化價值。這里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這里是修身養性的仙樂園。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隨著支農惠農政策的逐步落實,隨著民生工程的不斷出台,仙人沖村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精神面貌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2000年這個村被縣委政府列為全縣49個貧困村之一。2004年就被縣政府調整為首批「老村整體推進村」之一,可見發展速度之快。整體推進工作受到了縣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08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江晨光到仙人沖村調研整鄉鎮推進工作時,對村兩委的工作和這個村的老百姓奮發精神給予高度的贊賞。 上谷村地處諸佛庵鎮邊陲,與金寨縣張沖鄉毗鄰,平均海拔700米,面積9.8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組,423戶,1570人口,一所「金穗」希望小學建於2008年。境內有水田864畝,茶園1000畝,毛竹積蓄量15萬根,兩座水庫興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2007年興修的5公里水泥路經村部貫穿南北。
2006年在鎮招商辦的共同努力,引進溫洲企業家投資的「宏發礦業」總投資2000萬元,礦區在上谷村夾竹山境內,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
上谷綠茶尤為著名,制茶工藝較為復雜,從採摘、殺青、揉捻、炒坯、毛合、員合等工序都極為講究。上谷綠茶,湯色明凈,香味持久,回味甘甜、耐泡,且杯具內不存茶垢,其聲名遠揚,遠銷海內外。
上谷油茶原有茶林160畝,新造林面積150畝,2009年村兩委對原有茶林進行了撫育,其茶油不僅營養價值高,且能降血脂、降血壓,是天然綠色油類,茶餅是上茶,田間的好肥料,而且具有除蟲功效,亟待有識之士前來開發。 三河村位於諸佛庵鎮政府西南部,平均海拔450米左右,龍、南臨金寨縣大坳口,西至連接本鎮桃源河村,總面積15.3平方公里,全村轄21個村民組,480餘戶,1750餘人,現有耕地1500畝,毛竹園300畝,杉木林1500畝,茶園1650畝,其中有機茶園600畝,無性系良種茶園400畝,桑園600畝,國家生態林1.2萬畝。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調整產業結構,栽培無性系良種茶園300畝,葯百合生產100畝,基礎設施「村村通」工程,新修村級主幹道桃坳路6公里,長嶺路3.7公里,長江路3.4公里,梧桐嶺路2.2公里,計全村水泥路15.3公里,得到66%村民組通往水泥路。林業生產有豐富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國家公益林1.2萬畝,毛竹園300畝,杉木林1500畝,滿山遍野覆蓋著綠色銀行。通訊設圖示、移動機站、覆蓋全村,電信設備通往千家萬戶,寬頻、電腦上網致富信息給群眾帶來了發家致富的生機,電力生產、上有高板岩水電站一庫、兩站下有縣公司書房崗電站,年發電量300千瓦時,農網改造,群眾用電安全正常,醫療衛生,新建了三河村級標准化衛生室,總建築面積216平方米,徹底改善了原有的醫療衛生環境,鞏固了農村合作醫療的成果,方便了群眾就醫,建立了健全了城鄉衛生服務體系,更為今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飲用水工程,受益4個村民組120戶,480人,力爭2010年新修長沖河組主體飲用水工程,受益本村5個村民組,同時受益桃源河村2個村民組,受益人口1000餘人。。三河有較強的發展空間,全村總面積位於全鎮第四位,有利於發展畜牧業養豬、養牛、養殖山羊。葯材種植、葯百合、天麻、蓖麻等,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多,有利就業,我們在不久的將來,為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區,建設成一個美好的新家園。 大嶺村位於諸佛庵鎮西北邊陲,東連大幹澗,南接西石門,西鄰石家河,北望金寨響洪甸。全村總面積12.1平方公里,現擁有山場15100畝,其中毛竹園8531畝,茶園510畝,耕地724畝,現轄14個村民組,475戶,1715人,是一個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園的山區村。 大嶺村物產豐富,其中竹園面積和毛竹積蓄量均佔全鎮前列,祠堂村民組的礦藏,稀有金屬-- 礦,朱家灣的金礦,西灣的磁鐵,花石浪的花崗石等,吸引眾多客商來 探,考察。
大嶺村人傑地靈,是一塊紅色土地,早在大革命時期,我村進步青年就積極參加紅軍赤衛隊,少年參加童子團,婦女、老人組織擔架隊、支前隊,為大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老紅軍張振鐸,王贊宏就是大嶺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的傑出代表。也有如赤衛隊大隊長吳墩和為代表的數十名烈士為紅色政權獻出了寶貴生命。
小干澗村位於諸佛庵鎮東北部,2004年村級規模調整時由原楊泗嶺村和原小干澗村整制合並而成,東與裕安區西河口鄉龍門沖村相鄰,南與本鎮俊卿社區相連,西與大幹澗村交界,北與金寨縣麻埠鎮齊山村接壤,諸賽路、楊齊公路穿境而過。全村總面積17.8平方公里,轄19個村民小組,680戶2400人口。全村林地總面積為2.4萬畝,耕地788畝,茶園1200畝,桑園500畝,毛竹園1.1萬畝,板栗200畝,毛竹、茶葉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是一個典型的邊界山區村。 小干澗村設黨總支一個,下設2個黨支部,分別是村務支部和農業支部,四個黨小組,共有中共正式黨員63名,其中女黨員9人,平均年齡50歲,高中文化12人,初中21人,小學28人,中專2人,30年以上黨齡12人。村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長期堅持,黨員主題教育活動成效明顯,支部和黨員作用充分發揮。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在鎮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特別是在市人防辦等幫扶單位大力支持下,村「兩委」本著量力而行、先急後緩的原則,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捆綁資金搞建設,切實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群眾生產生活環境不斷改善。2008年在縣物價局支持下投資近5萬元,對村黨員活動場所進行了改建和擴建,建設了農民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修繕了村級計生活動室和辦公室,添置了電腦、遠程教育、桌椅等辦公用品。交通建設方面:新修了聖沖水泥路,建設了大沖、楊泗嶺兩座大橋,拓寬改造了楊泗嶺、木耳沖公路、楊齊公路連接工程2009年通車,楊泗嶺公路硬化項目2010年春立項,九月份全面開工建設。2008年建設了村級人畜安全飲水工程,總投資75萬元,主管道4.5公里,涉及12個村民組,近千人受益,村民用上了安全放心水。2009年建設了楊泗嶺、河心三處通信機站,手機信號覆蓋率95%,通訊環境全面改善。
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村經濟由傳統的種植業向現代農業和二、三產業轉變與發展。全村毛竹園達1萬畝以上,2008年全鎮實施毛竹提升工程,每年對毛竹園進行復墾,2009年進行毛竹勾梢示範,毛竹單位產量大大提高,人均毛竹收入千元以上,毛竹大戶年收入達5萬元。全村有毛竹加工企業3家,手工作坊100餘戶。茶園低產改造已全推開,青色沖瓜片和小峴春名茶均產於該村,茶葉遠銷省內外。同時,葯百合、蓖麻等特色農業發展迅速,雷竹種植、土雞養殖獲得成功。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村有一所完小和一處單班教學點,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近80人,完小配套設施齊全,教學環境優美,教學質量優良,群眾反映較好。2009年建設了村級農民體育運動健身工程,投資近3萬元,主體工程包括籃球場、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農民體育運動得到發展。村級現有衛生室一所和醫療點一處,職業醫生5人,加大了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村級醫療水平不斷提高,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以緩解。同時,隨著文化設施的逐漸完善,農民文化娛樂也不斷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得到充實。 大幹澗村位於諸佛庵鎮西北部,東與小干澗村、俊卿社區交界,南與西石門村接址,西與大嶺村相連,北於小干澗村毗鄰。由原鹿角沖村、大幹澗村、東沖林場合並而成。全村轄20個村民組,201戶,2575人,其中移民人口達623人。全村總面積15.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006畝,茶園430畝,毛竹7300畝,板栗376畝。是一個以木竹茶葉,板栗為主要經濟支柱的農業大村。
大幹澗村黨組織設總支一個,下設兩個黨支部,即村務支部和農業支部,共有黨員65名,村兩委班子有4人組成。其中支委3人,村委4人,書記、主任一肩擔。
大幹澗村通訊、交通較為方便,村內現有移動塔一座,電信塔一座,通訊覆蓋面達85%。村境內共有兩條總長10.3公里,寬4米的水泥路。木竹資源相當豐富。村內共有毛竹加工廠16家,主要生產竹簾、竹筷、竹拉絲、竹安全笆、小礦笆等竹製品。年需加工原條毛竹達48萬根。實現產值達1200萬元,獲利潤100萬元,有效解決了部分勞動力就業,增加了群眾收入。村內共有小綠茶,初制加工廠8家,年生產干毛茶24萬斤,年產值達130萬元,獲利潤達13萬元,帶動了茶葉生產的大發展。
大幹澗村現有村小學一座,總用地面積4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34平方米,該小學建於2007年,校名為「德仁希望小學」,現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102人。各類教育教育設施齊全。改善了教學環境,學生以健康成長。 沿河村位於霍山縣諸佛庵鎮西北部,與金寨縣張沖鄉接壤,連接金寨、霍山兩縣的「黃齊」公路貫穿全村。村東與石家河村相連,南與上谷村交界,西北部分別與金寨縣張沖鄉黃畈村、沿河村毗鄰,屬金寨縣響洪甸水庫淹沒區,集山區、庫區為一體,既是淹沒區的庫區村,又是移民安置村。
沿河村總面積10.3平方公里,轄十五個村民組,420戶1680人,其中水庫移民486人,占總人口28.9%,村黨支部有黨員29名,其中女性黨員4名,村有小學一所,村級規范化衛生室一所,村委會、黨員活動室一處。全村有耕地面積872畝,其中水田682畝,旱地190畝,人均耕地佔有量僅0.52畝;有桑園800畝,茶園800畝,人均分別佔有0.48畝;退耕還林67.8畝,國家級公益林10577畝,中國電信在該村建有固定電話機房一處,電信機站一處,中國移動在該村建有機站一處,現十五個村民組組組通電話,通訊覆蓋全村。村建有中心水泥路一條,長3.2公里,各村民組均通機耕路,交通比較方便。
沿河村為山區型農業村,茶葉、毛竹、蠶桑、葯材是本村四大支柱產業,茶葉以生產黃芽、炒青為主,年產量30噸,產值150萬元,銷售毛竹6萬根,產值90萬元,正常年景年養蠶800張種,葯百合生產種植處於示範推廣階段。村內有竹加工企業2家,茶葉生產經營戶4戶,交通運輸戶7戶,農產品經銷戶8戶,小商品農資零售戶5家,村外從事交通運輸戶40餘戶,大多數都集中在江蘇省無錫市從事客運和水泥砼罐裝車運輸。
該村村級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尤其是村級經濟空白,村基礎設施較差,村內仍有水毀工程多處無力恢復,雖然每個村民組都通機耕路,但路況較差,不能保證晴雨通車,村內勞動者文化素質不高,主導產業不強,農產品加工水平低,農業產業效益不高,這些問題既是本村的不足,同時也是發展的空間所在。
今後發展方向和重點:圍繞生產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圍繞產業基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圍繞農業增效,發展勞務經濟;圍繞整體素質,培育新型農民;圍繞新農村規劃,共建和諧家園。
Ⅹ 湖南婁底雙峰縣分幾個村
雙峰縣處於東經111度51分43秒至112度31分7秒,北緯27度12分31秒至此7度45分51秒之間。總面積1715平方公里,約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截至2007年末,全縣總人口為91.6萬人,其中,男性人口46.8萬人,女性人口44.8萬人,城鎮人口16.98萬,農村人口74.62萬人。下轄13個鎮、3個鄉(永豐鎮、梓門橋鎮、井宇鎮、荷葉鎮、杏干鋪鎮、蛇形山鎮、甘棠鎮、洪山殿鎮、三塘鋪鎮、青樹坪鎮、花門鎮、鎖石鎮、走馬街鎮、印塘鄉、石牛鄉、沙塘鄉)。永豐鎮
轄:五里、光輝、城中、天青、文星、復興、和塘、城關、城北、城西、園藝11個社區居委會;諸家侖、紅旗、顏家、鏡坪、一心、炭山、黃家、馬段、檀山、金山、四安、土橋壠、桑園、桃樹、馬山、新龍、東華、東塘、銀星、洪殿、福壽、峽龍、高托、楊柳、茅坪、橫塘、定源、南岸、磨石沖、楊樹、聯陽、楊村、毛塘、泥灣、月龍、定勝、松坪、風江、金田、源石、白楊、青杉、城坪、五四、光彩、石坪、紅 荷、磨刀、西沖、紹塘、井灣、犁頭、元宵、煙灣、何家嶺、洋荊56個村委會。
荷葉鎮
轄:賀家坳社區居委會;曾國藩故居
沙溪、豐田、木皮、石牌、珠目、石魚、金魚、龍吟、鳳鳴、神沖、泥魚、大勝、新民、橋桂、天坪、桂華、荷塘、建設、橫木、海秋、星球、雙江、清泉、攸永、聯盟、豐石、石塘、紅日、永鎮、長塘、豪勝、雙合、富托、石林、新耀、禾村、湯佳、新高、上新、太源、當先、金鳳、硤石、白泥、尖石、大坪、江邊、九峰、良江、聯石、花貝、石虎、泥塘、獅院、寒坡、象形、小村、新建、益嘉坪、荷葉、岳飛、正江、黃騰63個村委會。
井字鎮
轄:關聖殿社區居委會;扶溪、松庄、坪石、同德、增峰、世仁、萬里、石泉、黃巢、前程、蓮塘、井字、觀樹、新雲、同豐、同樂、石奇、花橋、花山、三石、紅光、黃峰、石口、水灣、芳桂、樟葉、竹山、石咀頭、石球、楊球、洪山、長灣、觀祖、陳家、約溪、喬木36個村委會。
梓門橋鎮
轄:低坪、銅鈴、粟灣、中江、八仙、茶亭、陰山、街埠、新堤、石咀、光明、永和、澗山、東山、山田、匡沙、牌頭、金坑、龍王殿、附鈴、白山、仁里、長勝、永勝、復興、雙林、坪灣、源泉、東灣、新莊、黃石、土橋、水洲、同華、周井、大村、星星、時來、跳石、黃馬、新華、犀牛、厚田、石、株模潭、大沖、龍加、完西、青峰、灣頭、檀山壩、東灣里、梓橋、星火、青蘭、梅龍、良田、英雄、石門、梓木、升堂、星輝、蘇家坳、金袁、千金65個村委會。
杏子鋪鎮
轄:高加、慶樂、石笏、王毛、西亨、花樹、松桂、合意、斗鹽、沿河、梅子、泥溪、雙沖、吳合、西塘、梓源、溪口、雙源、景、床石、合心、杏子、亭子、模家、品端、花家、大樹、江口、桂花、同心、歐源、清源、石壁、新安、合塘、石壩、雲庭、大坪、泉壩、新輝、樂業、長和、龍返、高泥、聚珍、同勝、虎塘、雙石、水泥、測水、龍塘、大康、白沙、小窯、琥珀、萬年、必家、和目、和豐、先鋒、紅陽、和家、學堂、大豐、坪上、宣峰、高光、馬義、樟目、坳頭、紅勝、嚴喬、民主、立愛74個村委會。
走馬街鎮
轄:香泉、香花、金蚌、金坪、燕岩、金龍、石澗、龍口、馬仙、泉水、湄水、雙灣、印台、石沖、石潭、洋潭、高沖、大源、杉樹、萬家、五異、巨輪、屈灣、楓樹、官托、保豐、大塘、大星、同裕、同意、水口、箭樓、同福、雅安、新鋪、泉井、秋塘、大碼、走馬、托塘、萬福、和民、宋家、將軍、金鄰、石溪、九溪、秧沖、定星、增新、塘星、周家、彩石、立新、古田、石門、益豐、豐星、山塘、繁榮、下白楊、峽山塘、柏樹、神山、高樓、界坪、蕉橋、蕉溪、梅山坪、梅峰70個村委會。
蛇形山鎮
轄:立新社區居委會;楓樹台、洪福、曹來、青嶺、蛇形、鳳形、石灣、洪橋、沖口、檀灣、萬富、南塘、泉口、秋湖、當家、丁祝、泥凼、秦侖、泥沖、雙泉、泉山、越山、泉沖、新洋、杉河、康南、進步、姚橋、恆中、高塘、新連、新紅、南口、黃井、花橋、天井、赤典、日升、農升、杉木、上杉木、金溪、大路、麻洋、鄢家、龍潭江、光耀、新增、萬乾、喬家、白竹、壩塘、鞍山、泉塘、扶洲、世瑞、新來57個村委會。
洪山殿鎮
轄:中心、太平寺2個社區居委會;古塘、梓木、塹塘、楊柳、四方、新中、觀沖、臘樹、扶沖、雙橋、清靖、柞子、南溪、建新、片玉、小段、前塘、栗心、松木、新邊、咸加、新湖、咸新、龜靈、新塘、亞家坪、大旗、菊花、楊林、永忠、熬頭、油鋪、洲上、高橋、永紅、盤金、太平、太和、公益、新檀、檀木41個村委會。
甘棠鎮
轄:企石、山峰、長沖、蔡家、伍林、桃林、大塘、山井、楓樹、山洲、山斗、合心、西坪、蘇林、劉家、松家、鹽井、栽樹坪、新陽、同心、大吉、龍安、金石、白龍潭、潭上江、和平、紅旗、井塘、甘棠、寧家、湖橋、劉家沖、莘耕、潭江、仰書、石龍、雙龍、芭蕉沖、甘沖、八一、岩門、集、五一、賽田、雙建、匡家沖、田心、龍嘶、雙洲、大富、大石、加祥、香花、羅家、同家、芭蕉、木排、虎邊、兩峰、接草、青山、石洞、向陽、楊林、景福、曹林、石塘邊、長沖坪、塘底、二步山、金華、金家、羅白沖、龍團、旺興、興無、南沖、楊倉、躍進、雙中、湖禧沖、荷葉、曹路83個村委會。
三塘鋪鎮
轄:朝陽、城中2個社區居委會;高峰、長田、黃河、長沖、馬蹄井、芒擔石、楓樹山、勝雲、石牌上、石邊橋、八灣、架子塘、山沖、光沖、正沖、豐木、柳村、大名、大馬沖、柳界、九房頭、兩頭塘、坪豐、東合、灘頭灣、欣榮、茶沖、東星、雞公塘、東方、長江、三星、大楓、三塘、火車、淘沙、集輝、雲、羅塘、相思、金橋、柘木、松山、新江、黃洲、朝陽、虎沖、新田、華上、岩泉50個村委會。
青樹坪鎮
轄:南門、北門、闖門、癩頭山4個社區居委會;青樹坪、青龍、紅星、從豐、金城、從宜、全團、從新、從德、建勝、巡民、側石、大聯、雙田、人和、合心、栗山、單家井、水田、興旺、田凼、維新、衛星、望日、黃田、五星、界塘、大新、界峰、界牌、三聯、裕民、竹華、國、雙華、經礎、業稼、農稼、高星、石子江、洪泉、建全、薦樓、大坪里、繁新、新石、共同、秧塘、石力、湘華、鍾旺、中心、茶園坳、人幸、勞田、民興、銀神、兩宜、廣義、長樂、大泉、金沙、金陵、凡平64個村委會。
花門鎮
轄:荷瑞、春山、理江、楊梅、端嚴、深江、藕壩、張山、杉林、風咀、瓦窯、扶搓、黃龍、龍山、山、黃山、大山、喬心、合建、人民、民益、群喜、青華、新民、益農、建江、軍山、花門、中坪、青和、仁山、幸福、紅愛、增加、石咀、明星、楚橋、峽山、石域、光前、富家、台洲、珠江、長聯、勝利、坪田、大旺、青山、群樓、東橋、雙泉、社義、洲上橋、杉元、寶台、大托、石龍、南方、大壩59個村委會。
鎖石鎮
轄:南陽、景星、西田、祝甲、龍須、鎖石、集同、大街、雙溪、和合、車田、梽木、團結、聯合、譚家、石江、金紫峰、坪上、冷山、山底、壕口、堤吉、金星、白元、橫石、塘、雙安、雨田、群力、家、辦沖、雙聯、新橋、十竹、新溪、利民、齊心、建雙38個村委會。
石牛鄉
轄:新勝、岩石、新立、柿梓、永家、仙女殿、金峰、紅衛、排形山、橋亭、新農、白竺、式谷、杉山、天獅嶺、小洞、龍上、柏樹、灣洲、樹山、樹新、雙河、黃泥、油園、木山、新豐、集福、小水、桃林、魚形、長豐、石 牛、良龍、採桑、橫城、洪家、稻稼、山口、七帳、八角、馬鞍、雙新、天明、常漢、五一、上段、小源、辦田、雙江、滴水、茶園、高梘、天津、古雲、城沖、南沖、九峰、水口、石龍、兩絲60個村委會。
沙塘鄉
轄:大西、荊陽、黃土壩、橫田、荊林、雙永、臘樹、荊民、沙田、水源、石橋、燕宵、濕水、紅雲、大石、洪田、沙坪、沙塘、善塘、響水、板洞、輝田、石星、白石、石峰、紫峰、密塘、上燕、梓田、梓星、忠實31個村委會。
印塘鄉
轄:東風、鐵馬山、湄水、石灰堂、觀嶺、段家灣、梅子坳、白馬、河田、鹽井灣、澎沙灣、仙神寨、蘇龍、茅侖、大橋、岳家、建強、四灣、楊柳井、吳灣、光華、龍華、大楓、金塘、思誠、大井、謝塘、大埠、印泉、印塘、金開、宋江、石灣里、戴家灣、石峽、段家、麥園、新園、楊眉、澤石、花街、進前、新澤、土畲、大橋邊、大元、全心、柿灣、愛心、大坪、石龍殿51個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