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環境與長壽的關系

地理環境與長壽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2-24 19:19:30

地理環境和氣候有關系嗎

因為氣候是自然科學,文化是社會科學,經濟建設、衣食住行和健康都受氣候影專響
地理氣候環境屬所提供的生存條件和發展基礎中孕育、產生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和其他事業,
這也就是在一個較大的國家裡也會有較大差異的地方文化的原因。
因此,地理氣候對文化影響的部分則是相對恆定的。只要這種條件繼續存在,其影響就不會消失(當然可以發展)。

② 地理環境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統一的關系:地理環境的發展,出現了許版多種類的生物權。隨著地理環境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人類。因此大量環境是人類的生存環境,能夠為人類的生存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自然資源、清潔的空//生產和生活空間和水源,能夠容納人類的代謝廢物、生產廢棄物,加以清除的改變。
對立的關系:環境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如果人類的需求超過環境的供給能力,就會出現資源短缺問題;如果人類排放的廢棄物數量過多,超過環境容納、清除能力,就會產生環境污染問題。

③ 風土人情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的關系。一般來講,是後者影響前者。曾經有人說:寒冷地區的人要比熱帶地區的人勇敢、熱情、樂觀。也曾經有個人類學家寫了本書叫《憂郁的熱帶》。觀點雖然知道商榷,但是地理環境對風土人情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舉例說明:

四川西部的康巴藏區,地處川青藏交界地,高原氣。

1、農作物只種植一季,且僅限於耐寒耐旱的豌豆、土豆和青稞。

2、天葬,即將死者軀體分食給天鷹(禿鷲)。 原因1,地廣人稀,只需要一兩個家屬一輛車就能將逝者搬運到天葬地(天葬台);2冬季寒冷,多冰雪凍土,傳統土葬很難掘坑掩埋。

3、迎秋節。 秋收後,冬季來臨之前,舉行祭祀和祈禱活動,感謝一年的豐收,然後翻地,藉助冬天的風雪讓翻起的土地變得鬆散。

4、賽馬會,夏季雪線上升,水草豐茂,牧民圈到高山放牧,冬季雪線下降,氣候寒冷,牲畜和人口都撤回到低窪河畔,躲避風雪,同時親人團聚,舉辦賽馬活動。

(3)地理環境與長壽的關系擴展閱讀:

中國風土人情

漢族:重要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重陽節」「冬至」「七夕」等。信仰儒、道、佛、祖先崇拜。葬禮古代為土葬,近代改為火葬。

彝族:傳統節日以「火把節」最為隆重,此外,還有「密枝節」「插花節」等 民間崇拜「萬物有靈」和祖先神靈的原始宗教活動,有搶婚的遺俗。

白族:「三月街」「本祖節」「火把節」等都較為隆重 服飾各地不同,男子一般頭纏白色或藍色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婦女都穿白色上衣,外套紅,黑,紫色絲絨領褂,下著白色或藍色寬褲,頭戴綉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掛以「三須」,「五須」等銀飾。元代前火葬,後改為土葬。

哈尼族:「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織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對襟上衣 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包頭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婦女服飾因地而異,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喜酸,辣食品。流行姑表優先婚配習俗。人死實行棺木土葬。 喜愛音樂,能歌善舞,喜隨身帶著樂器。

壯族:「三月三」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太大區別,女子則五花八門,各有特色。多穿無領左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束花圍腰。節日有吃五色飯,五色蛋的習俗。實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回族:節日主要有「聖紀節」「開齋節」「宰牲節」 信仰伊斯蘭教,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內通婚。人去世後,要請阿訇站殯禮,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畢用白布裹屍,實行土葬,由阿訇率親友出殯,妻不送葬。

從總體上看,全球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在這個整體的不同地區,卻經常表現出極為顯著的地域差異,地域差異在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說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我們每個人卻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從旅行過程中獲得對地域差異現象的感性認識。從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乾旱的西北內陸,從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頂,都可以觀察到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顯著差異。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組合,不同氣候,又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

④ 生物和地理環境的關系

大多數情況下,生物只能適應環境,而不可能改造環境.在生物界中,對自然環境改變最大的是河狸,它可以伐木築堤,堵塞河流,淤塞成湖,形成湖泊與沼澤.

⑤ 飲食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地理環境是影響飲食習慣的重要因素。

人們的飲食習慣不僅受到地理環境影響,還與當地的物產、文化歷史等一定因素的影響。

比如: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俗是以植物食料為主,主食是五穀,輔食是蔬菜,形成這習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


(5)地理環境與長壽的關系擴展閱讀:

中國的飲食習慣:

中國人民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是以熱食、熟食為主。據說這是和中國文明開化較早和烹飪技術的發達有關。很早以前,中國人的飲食歷來以食譜廣泛、烹調技術的精緻而聞名於世。在南朝時的廚師烹飪技術就非常高超,非常令人驚嘆。

中國人在飲食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點,中國人的飲食方式就是聚食制。這種方式的起源比較早,它的長期流傳,是中國重視血緣親屬關系和家族家庭觀念在飲食方式上的反映。

從文化遺存的發掘中就可以知道古代炊間和聚食的地方是統一的,炊間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煙,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圍火聚食。

中國人的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是使用筷子,在古代,把筷子叫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殷商時代,已經使用筷子進食。筷子一般以竹製成,一雙在手,運用自如,即簡單經濟,又很方便。

許多歐美人看到東方人使用筷子,嘆為觀止,贊為一種藝術創造。實際上,東方各國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國。中國人的祖先發明筷子是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⑥ 健康與長壽有什麼關系

人們總是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其實不是簡單的吃喝,運動的問題。而是你心情的問題,心情好了就不一樣哦!讓你正確的認識怎麼才能夠健康長壽!

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等總結出的長壽之道一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就是: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佔25%,其它佔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佔到了50%。
這影響長壽因素佔一半原因的「心理平衡」究竟怎麼理解?我們又該如何做到呢?
「壓力激素」會損傷身體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產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
《聖經》也曾說到:「喜樂的心,乃是良葯。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

現代醫學發現: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等,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因此,這類病被稱為心身性疾病。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發怒、緊張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心血管系統也會由於長期過勞而變得格外脆弱。
人在快樂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鬆,產生快感,這種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狀態,可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多的分泌快樂的「益性激素」,減少「壓力激素」呢?

一、確定一個目標,勤於思考
新的研究表明,「目標感很強」對健康有益。因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進而決定其生理狀況。
勤於思考的人的腦血管處於舒展狀態,因此,經常用腦可以促進腦部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6-18

二、助人為樂有治療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給予別人「物質上」的幫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給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因為與人為善,常做好事,心中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進而降低了壓力激素水平,促進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學專家甚至說: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是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的良方。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約12:24-25

三、家庭和睦是長壽的秘密
美國有兩位心理學教授積20年的研究發現: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際關系」。他們說,人際關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鍛煉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
人際關系不僅包括和朋友的關系,還包括和家人的關系。因此,家庭和睦、與朋友相處愉快是長壽的秘訣之一!
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15:17

四、付出友善就會收獲友善
當我們對別人微笑時,別人也會以微笑相迎。無論是和朋友在一起,還是微信跟老同學聊天,記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
這個友善包括:贊美、幽默、微笑、尊重、禮讓、隨和、包容、寬恕、體諒、同情、忠誠、傾聽等。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收獲別人的友善,心情也會更好哦!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其實,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僅僅是吃和運動,還有喜樂的心情和積極的心態也是十分重要的!聖經告訴我們,真正的喜樂是從愛而來的,神就是愛,讓我們都來認識這位慈愛又有豐盛的恩典的神吧!

⑦ 長壽村的地理環境

長壽村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西北56公里處摩天嶺腳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回村以來,村民少答病絕癌,世代長壽,壽命均在85歲以上,故稱長壽村。
沿深褐色石板路進村,在村邊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純的泉水從山岩之中噴涌而出,匯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礦物質和中草葯成分,村民們常年飲用,少病益壽,故稱長壽泉。
到這里的遊人都要坐在泉邊的茶桌旁石凳上,在欣賞深谷幽林美景的同時,從熱情的山村小姑娘手中接過盛滿泉水的杯子,一飲而盡,品味清涼爽口、回味綿甜的天然甘泉。喝完後再灌上兩瓶,以備上山之用。登241精緻台階便到達清目泉。

⑧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一)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1.地理環境是人類出現、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人類是地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沒有對人類出現和生存適宜的地理環境,就沒有人類。地球具有太陽系其他星體所沒有的適合於生物和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地球上之所以有人類出現,人類之所以能夠繼續生存、繁衍,地理環境是根本的前提。

地理環境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廣泛的空間、豐富的資源和適當的氣候條件。地球總面積為5.1×108 km2,其中海洋為3.61×108 km2,陸地為1.49×108 km2,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場所。盡管世界人口已達60億,盡管在一部分地區由於人類不適當的經濟活動而使地理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目前地球上仍有大片的陸地沒有人類居住。地理環境不僅為人類提供了居住空間,而且還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各種能源資源等。這些資源是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基本條件。

2.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影響的形式

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分為兩種形式,即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1)地理環境的直接影響

地理環境對社會的直接影響在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城市和區域發展、工農業布局等方面都有反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指的是山地環境對四川交通的直接影響。重疊的險峰、陡峻的峭壁、兇猛的山洪、泥石流和塌方等,是古代交通巨大的障礙。山區和平原修建運力相同的鐵路,造價相差三倍以上。甘泉釀美酒,名酒產地大都有優質水源。由於油田自然狀況的差別,長慶、四川、延長和江漢油田的開采成本等於大慶油田的兩倍以上。京漢鐵路沿線位於太行山沖積扇地帶,地下水豐富,地表有一定坡度,可灌可排,歷史上一直是我國政治和經濟活躍的地區。

(2)地理環境的間接影響

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多數影響是間接的,通過媒介來體現。第一類間接影響是「自然—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型連鎖反應。我國東南沿海盛產柑橘、菠蘿等水果和水產,罐頭工業原料豐富,成為我國罐頭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美國芝加哥在附近農牧業基礎上,發展肉類加工工業、食品工業和農業機械製造業。它們的背景都是適宜的農業地理環境。第二類間接影響是「自然—上層建築—經濟」型連鎖反應。地理環境通過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築要素對經濟活動產生間接反應,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實際上這類間接影響廣泛地存在於世界各個角落。在世界地圖上可以看到不少國界與山脈、河流、湖泊等自然體一致。如以山為界的有中國和尼泊爾之間的喜馬拉雅山等,以河為界的有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格蘭德河等,以湖為界的有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四個大湖等。這些自然體,一旦成為政治邊界,對於邊界兩側的社會經濟分異就會產生間接影響。

3.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影響的階段性

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斷變化,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1)採集和狩獵經濟階段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人類的衣食住行對地理環境的依賴性較大。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自然界的氣候、地形和動植物分布的制約。只有在少數動、植物資源豐盛的地區,人類的生息才比較活躍。

(2)農業社會階段

在該階段,栽培的作物、馴化的家畜、家禽是主要的生活來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供灌溉的河水、溫暖的氣溫、充足的日照,這些是農業社會的自然基礎。亞熱帶和暖溫帶中的大河流域沖積平原、三角洲、盆地,是農業文明的發祥地。如我國的黃河與長江、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恆河與印度河。

(3)工業社會階段

煤、石油、水力等能源,鐵礦、銅礦等金屬資源,航道、港口等交通要道,是傳統工業和商品貿易的基礎。地理環境包含的自然條件對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自然條件可以從經濟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豐富的生活資料自然資源,如肥沃的土地、富有魚類的水等;另一類是豐富的勞動手段自然資源,如可航行的河道、樹木、金屬、煤炭等。在人類文化初期即相當於農業社會階段,前一類自然資源有決定作用;在較高的發展階段即工業社會階段,後一類自然資源起決定作用。

(4)後工業化階段

新技術產業興起,自然資源對社會的整體影響相對下降,環境質量對社會的整體影響上升。新技術產業區主要在環境質量優異的地區落腳,如日本九州、德國南部都是環境質量較好的地區。新技術產業區必然是知識密集區,優異的環境才能吸引科技人員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新技術產業集聚效應。此外,環境優異有利於提高新技術產品的質量。

(二)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程度是有明顯差異的。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人類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日益密切,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規模越來越大,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刻,特別是對環境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響。

在人類誕生以後的漫長歲月中,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人類僅僅是為了生存而適應和利用環境,進行採集和狩獵,很少有意識地改造環境。在長期的實踐中,人類學會了栽種植物和馴化動物,從而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這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又出現了集市貿易、城鎮和手工業。人類利用自然的規模有所擴大,程度逐步加深,改造環境的作用日趨明顯。但總的來說,這一時期人類以利用自然資源和條件為主,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很大,生產方式原始、落後,生產工具簡單,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由於人類生產活動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只考慮對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利用,而沒有考慮對它們的保護,從而產生了較多的環境問題。大量砍伐森林,過度放牧,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盲目興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鹽鹼化和沼澤化。這些都會促使土地退化,甚至產生荒漠化。有些古代經濟、文化很發達的地區也因此而淪為廢墟或荒漠。

從18世紀中葉開始,出現了現代化工業,人與環境的關系從此進入了新的階段。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在生產中,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人類利用和改造環境的能力大大增強。同時,人口迅速增長,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消耗劇增,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類通過工農業活動,使環境的組成和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人類活動范圍明顯擴大,食品和其他物品的消費快速增長。現代化工業的生產主要是生產資料的生產,礦產資源與能源以空前的規模被開采出來,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廢水、廢氣和廢料等「三廢」又以空前的規模被排放出去,主要在城市及其周邊地區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空中煙霧籠罩,地面污水橫流,工業垃圾和廢物堆積如山,工廠和交通運輸產生的噪音在空中回響。有些「三廢」對生物和人類有很大的毒性,給人們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甚至常常造成人員死亡。

20世紀以來,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繼續加劇。人類更大規模地開采和耗用自然資源,發明並大量使用內燃機,大規模地發展有機化學工業,這些都使環境污染變得更加嚴重。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一些新技術和交通運輸工業的發展,地球上過去未受嚴重污染的區域也受到很大影響。世界上發生了許多致使人員傷亡的事件,如著名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因吸入含SO3 和H2 SO4 的氣體,導致5天內4000人死亡。眾多巨型油輪在海洋上航行,海上鑽井設施投入普遍使用,使海洋污染越來越嚴重。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使高空大氣的污染日益加劇。就連人跡罕至的高寒山區和兩極地區,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今,地球上已經很難發現潔凈的、未受污染的地區。

開采和利用礦產資源和能源是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最強烈的影響形式之一。其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有以下幾種形式:①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把可燃性礦物轉變為CO2和碳酸鹽類,消耗、分散經地質作用積聚而形成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形成化學成分發生變化的新的地理環境;②通過挖掘和堆積作用而破壞土地,在露天或井下開采礦石、建築材料和煤,會造成大量的地表堆積物和許多地下空洞;③岩土體的平衡狀態受到破壞,容易誘發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④影響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條件,降低地下水位,改變水文網狀態,影響河流的侵蝕與沉積作用;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⑥污染大氣,在開采和堆積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塵埃,在加工冶煉礦石(特別是含硫化物礦石)和燒燃料時都會對大氣產生污染;⑦含硫和其他元素的重金屬礦周圍的土地極易受到污染;⑧海洋受到污染,運輸石油、礦石,從海底開采礦產(特別是石油),從陸地向海洋排放礦渣,這些活動都會造成海洋污染。此外,開采和加工礦石有時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如礦井塌方造成的傷亡事故、吸入粉塵導致的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等。

⑨ 長壽鎮的地理環境

長壽鎮山丘崗地資源豐富,林果業發展潛力巨大。匯源集團入駐鍾祥給長壽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鎮黨委、政府確立以「沿河、沿路、沿山」為重點,實行優質、高效、區域化種植,按照「一年開發1萬畝,三年開發3萬畝,林果總面積達到4萬畝,林果總產達到10萬噸,總產值突破億元」的總體規劃突破性發展林果生產。2009年,以摩天嶺基地為重點,全鎮已開發定植白桃樹苗1萬畝,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長壽鎮將變成一個花和果的世界。
長壽的水域面積有2.2萬畝,養殖水面2萬畝,長壽鎮大力推廣「豬—沼—魚」生態養殖高效模式,農業資源得到了綜合利用。全鎮實行「豬—沼—魚」模式養殖的農戶已達1200戶,配套養殖的生豬達到8萬頭,配套養殖的水面達1.8萬畝。農民每年因此增收500多萬元,「豬—沼—魚」生態養殖模式,已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途徑。
長壽鎮歷來是糧、棉、油、畜、禽生產大鎮,2009年全鎮糧食總產達到了59300噸,出欄生豬16萬頭,水產品產量7500噸,湯林村的萬畝優質西瓜,楊畈村的養鴨業也正在蓬勃發展。長壽特色優質農產品已成為長壽的一張名片,讓長壽美名蜚聲荊楚大地。
大規模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屏障。全鎮共投資5000萬元。整治水庫17座,改造小型堰塘3000口,平整、改造低產田2800畝,50000畝農田配套修築了溝路渠,橋涵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大增強。全鎮擁有各類農業機械總動力64400千瓦,大田耕種、收割90%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機械擁有量和機械化程度位於全市前列。
2013年,長壽鎮實現農業產值,5.9億元。 工業發展勢頭強勁:長壽鎮立足支柱產業——糧食加工,形成了以湖北省華田農工貿實業有限公司長壽分公司為龍頭的20多家大米加工企業,年加工量達10萬噸,年銷售收入近億元,其中生產的大米、飼料遠銷香港、珠江三角洲等地。2002年全鎮新增個體經營戶48家,實現利稅7898萬元。
2013年,長壽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3446億元。

⑩ 長壽和環境有關系嗎

這還有可說的嗎?當然農村好了。城市生活是方便,但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不好。因此發生居室宗和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