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斯巴達地理位置

斯巴達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1-22 12:27:40

❶ 西安斯巴達地址在哪

斯巴達汽車養護連鎖

地址:北三環匯能汽車用品廣場A4-33-34號(近太華路)

❷ 雅典和斯巴達地理位置是什麼

斯巴達城邦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

❸ 古希臘城邦斯巴達,現在具體在什麼地方

斯巴達現在屬於希臘共和國,具體位置:拉哥尼亞平原的南部,歐羅塔斯河的西專岸。斯巴達位於希臘屬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拉哥尼亞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塊小平原,扼守著泰格特斯山脈。

解析:由於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而拉哥尼亞平原即拉科尼亞是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部分的區域,並且希臘共和國由半島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和愛琴海中的3000餘座島嶼共同構成。因此斯巴達現在屬於希臘共和國。

(3)斯巴達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斯巴達以其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斯巴達的政體是寡頭政治。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及其同盟者戰勝雅典軍隊並霸佔整個希臘。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後,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

「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約在公元前11世紀,一批叫做多利亞人的希臘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亞,他們毀掉原有的城邦,在這里居住下來,這就是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不過它既沒有城牆,也沒有像樣的街道。斯巴達人就是指來到這里的多利亞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斯巴達

網路—斯巴達城

網路—拉哥尼亞

網路—希臘

❹ 古代希臘的地理位置及特徵

一、地理位置

古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扼歐、亞、非三洲要沖。他的地理范圍大致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殖民地。在希臘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開闊平原,連綿不絕的山嶺河川將陸地隔成小塊。

但是,浩瀚的海域卻賦予希臘先民以廣闊的發展空間,這裏海岸曲折,綠島相連,港灣眾多,地中海氣候溫和宜人,海洋資源得天獨厚。山嶺溝壑,耕地缺乏,土地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人地矛盾突出。迫使希臘從事海外貿易,海外殖民和經濟文化交流。

二、特徵

第一特點是平面構成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廳堂,大殿,周圍是柱子,可統稱為環柱式建築。這樣的造型結構,使得古希臘建築更具藝術感。

因為在陽光的照耀下,各建築產生出豐富的光影效果和虛實變化,與其他封閉的建築相比,陽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閉牆面的沉悶之感,加強了希臘建築的雕刻藝術的特色。

第二特點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種柱式:1. 陶立克柱式,2.愛奧尼克柱式,3.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這四種柱式是在人們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後面的柱式總與前面柱式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而貫穿四種柱式的則是永遠不變的人體美與數的和諧。柱式的發展對古希臘建築的結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並且對後來的古羅馬,歐洲的建築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第三特點是:建築的雙面披坡屋頂形成了建築前後的山花牆裝飾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臘建築中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等裝飾手法,創造了獨特的裝飾藝術。

第四特點是:由平民進步的藝術趣味而產生的崇尚人體美與數的和諧。古希臘人崇尚人體美,無論是雕刻作品還是建築,他們都認為人體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築師維特魯威轉述古希臘人的理論:「建築物……必須按照人體各部分的式樣制定嚴格比例。」

所以,古希臘建築的比例與規范,其柱式的外在形體的風格完全一致,都以人為尺度,以人體美為其風格的根本依據,它們的造型可以說是人的風度、形態、容顏、舉止美的藝術顯現,而它們的比例與規范,則可以說是人體比例、結構規律的形象體現。

所以,這些柱式都具有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因為,它們表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自豪與高貴。

第五特點是:建築與裝飾均雕刻化。希臘的建築與希臘雕刻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可以說,希臘建築就是用石材雕刻出來的藝術品。

從愛奧尼克柱式柱頭上的旋渦,科林斯式柱式柱頭上的由忍冬草葉片組成的花籃,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態自如的少女,各神廟山牆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藝術。

由此可見,雕刻是古希臘建築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雕刻創造了完美的古希臘建築藝術,也正是因為雕刻,是希臘建築顯得更加神秘,高貴,完美和諧。

(4)斯巴達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古希臘時代經濟相當發達,工商業雖然規模不大,不過仍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除了斯巴達採取管制經濟的體制外,其他各城邦大都寬松且自由。不過各城邦都有貧富懸殊的情況。

希臘化時代各國,尤其是埃及與西亞對於工商業和對外貿易採取嚴格的控制。托勒密王朝在埃及幾乎每一鄉村都設置政府經營的工廠或商店,用來充實財政,對於私營工商業也是嚴格管理;西亞的政府也有相似的手段,只不過規模較小。

但是,貧富懸殊的情況,以及工資下降和物價上升的情形相當普遍,這些現象讓人民的生活相當辛苦。

另外,大都市的興起亦為希臘化世界的特色。敘利亞的安提亞克在百年之內人口成長四倍,底格里斯河上的塞流西亞從渺無人煙之地成長為數十萬人口之多,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為當時最大城市,大約有一百萬人口。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古希臘

❺ 雅典和斯巴達的地理位置特點有何不同

斯巴達在希臘南部,國內多平原;雅典在希臘東南沿海,海岸線曲折,海上專交通便利。
斯巴達屬當時是一個港口,(當時希波戰爭是波斯帝國就是從港口斯巴達開始攻的,)
是尤羅萊姆平原的工農業中心,水果、穀物、橄欖油、葡萄酒等貿易甚盛.
而雅典,則是三面環山,然後一邊是平原.
雅典是希臘的經濟、財政、工業、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歐盟商業中心之一.

❻ 雅典、斯巴達、羅馬文明形成的地理條件

羅馬:羅馬坐落在靴形的義大利半島中部的第伯河谷,而義大利半島則位於地中海地區的內中心。這容一地理位置示義大利占據了可以控制整個地中海地區的戰略地位,以海路南連非洲,西及今天的法國和西班牙,東通希臘、小亞和敘利亞。可以說,這一通達歐、亞、非三洲的要沖之地,為羅馬文明的崛起和後來的擴張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斯巴達:地中海東側,以農業為主,尚武,平等者公社,統治階級

雅典:瀕臨愛琴海,多良港 境內三面環山,中間為平原

❼ 斯巴達和巴格達地理位置

  1. 斯巴達城位抄於中拉哥尼襲亞平原的南部,埃夫羅塔斯河的西岸。斯巴達城是個戰略要沖,三面環山,扼守著塔伊耶托斯山脈,塔伊耶托斯山脈上的隘口是進入拉科尼亞和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必經之路,斯巴達城並不靠海,離她的海港吉雄有27英里的距離。

  2. 巴格達,古稱報達,伊拉克首都,同時它也是伊拉克巴格達省的首府,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地區,底格里斯河流過巴格達市區,而距幼發拉底河約30千米。巴格達人口約577萬,在阿拉伯世界位於開羅之後列第二位。

❽ 古希臘地理位置

古希臘文明的興起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版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權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300年,希臘完全陷入沉寂狀態,封閉又貧窮,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滿意請採納

❾ 從地理位置,政治,經濟比較雅典和斯巴達異同

共同點
一:小國寡民的城邦
二:都是奴隸制國家
三:古希臘地區最強大的兩個城邦
不同點
一:綜觀雅典政體,民主是其重要特點最高元首為行政官;斯巴達的政體是寡頭政治,最高元首為國王
二:雅典尚文,斯巴達尚武
三:雅典靠貿易繁榮、強大;斯巴達靠農業繁榮,靠武力征服強大
四:雅典人有文化,對世界有貢獻;斯巴達人沒文化,只能隨歷史長河黯然逝去

雅典:實行奴隸主民主政治,文化學術發達,雅典隨著社會的發展,平民上層(富商、船主和手工業作坊主)參政機會不斷擴大.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

形成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其中有幾次較大的社會政治改革運動,對民主政治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提秀斯改革:公元前8世紀,提秀斯統一阿提卡半島上的4個部落,建立統一的雅典國家;放棄君主政體,實行共和政體.提修斯改革跨出了摧毀氏族制度的第一步.
(2)德拉古改革:公元前7世紀(621年),德拉古制定了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典,由公民大會抽簽選舉政府官員,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3)梭倫改革:公元前6世紀(594年),梭倫實行改革,頒布「解負令」,取消了公私債務,提高中小財產所有者的經濟地位,使之成為共和制的階級基礎;改革政治機構,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力,設常設機構四百人會議,使它成為雅典城邦的權力中心.梭倫改革完成了雅典由貴族寡頭政治向奴隸主民主政治的轉變,梭倫是雅典民主政治體制的奠基人.梭倫改革的重大歷史功績在於,通過廢除公民集體內部的債務奴役,以及相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措施,調整了公民集體中不同階層的相互關系,使得以前由於貧富分化日益劇烈而分崩離析的雅典公民改變了發展方向,逐漸轉向擴大公民人數、協調不同階層利益,加強內部團結、共同對外的軌道上來.債務奴役的廢除,使為數眾多的中小所有者,首先是農民,擺脫了淪為奴隸賣往異邦的厄運;同時,又使雅典走上只能靠剝削來自外部的奴隸發展奴隸佔有制經濟的道路.

(4)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廢除了按血緣家族劃分選區的傳統,改為按地域劃分選區,因而徹底破壞了氏族組織,分散了氏族貴族的勢力,每個區域都有若干個村社,村社既是自治組織,也是部落的基層行政單位,所有自由民都在所在村社登記戶口,從而享有公民權,因此,許多早已失去氏族族籍的雅典自由民和外邦人,都取得了公民權,從而擴大了民主力量;改四百人會議為五百人會議;設十將軍委員會;實行貝殼放逐法,此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奴隸民主政治的確立,維護了民主政治的成果.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對貴族斗爭的一次決定性勝利,標志著百餘年來雅典平民反對氏族貴族斗爭的勝利結束.首先,克里斯提尼改革徹底消滅了氏族制度的殘余,標志雅典國家的最終形成.其次,克里斯提尼改革結束了一個多世紀的雅典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把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推向高鋒,標志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後確立.

斯巴達:斯巴達國家形成之後,在統治形式上採用的是奴隸主貴族寡頭政體,尚武,注重軍事訓練.在斯巴達,氏族制度的殘余根深蒂固,強固的國家生活與氏族制度相結合形成的寡頭專政,這是斯巴達國家制度的主要特點.
斯巴達的國家機構由兩個國王、長老會議、公民大會和監察官委員會組成.國王有二人,分別由兩個家族世襲,平時,主持國家祭祀和處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戰時,一個國王外出領兵作戰,權力較大.公民大會由年滿30歲的斯巴達男子組成.實際作用不大,對長老會議的提議無權討論,只有表決權,表決時以呼喊聲的高低決定,聲高即表示通過.長老會議成員和監察官由公民大會選出,選舉方式也是以呼喊聲的高低來對候選人表示意見.長老會議是最高權力機關,成員共30人,除去兩個國王外,其餘28人都是年逾60的貴族.任職終身,如有缺額,仍須從年逾60的貴族中補選.一切國家大事先由長老會議討論決定,然後交公民大會通過.如不能通過,長老有權宣布休會.長老會議又是最高司法機關,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國事案件都由它來審理.監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會一年一選,年滿30歲的公民皆可當選.它擁有指揮國家一切政治生活的實權,成為奴隸主貴族寡頭政治的代表和體現者.他們代替國王召開和主持長老會議和公民大會,隨同國王出征以監視國王的軍事行動,審理國王不法行為,監察公民生活和鎮壓希洛人的反抗.同時它還負責徵募國民軍,領導外交事務和財政,並握有司法權.
斯巴達實行軍事化教育,整個社會過著軍事化的生活,孩子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軍事訓練.斯巴達人崇尚武力精神,整個斯巴達社會等於是個管理嚴格的大軍營.因此,它擁有一支全希臘最強的的陸軍.斯巴達貴族憑借這支軍隊,對內鎮壓希洛人的反抗,對外進行侵略擴張,形成了斯巴達同盟.斯巴達國家依靠這個同盟常常干預希臘各邦的內政,支持希臘各邦的貴族寡頭派,充當維護貴族寡頭政體的堡壘.

原因:
項目 雅典 斯巴達
地理環境 瀕臨愛琴海,多良港 境內三面環山,中間為平原
經濟活動 航海工商業發達 農業較發達
政治制度 奴隸主民主政治 少數奴隸主貴族專政
社會生活 文化學術發達 尚武,注重軍事訓練
政治改革 主要有四次改革 氏族制度的殘余根深蒂固,缺少改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