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皮里爾河谷地理位置
A. 誰記得舊千年有帝王谷版本的練級路線
大概記得是1000以下打黑忍者
1000-1100打狂犬
1100-1200打忍者
1200-1400打黑牛或和赤風
1400-1600打犀牛
1600-1800打黃老虎
1800-2000打蠍子內或山賊
2000-2300打赦龍組容
刷雪蜘蛛的時候大概記得是掛的什麼輕的刀法來著。東海野獸王那邊是掛的什麼槌法,時間太久了,N年沒玩都忘記了,呵呵 不好意思哈
B. 大連和美國哪個城市在同一緯度
大連的緯度是38°43′~40°10′ ,
巴特勒(Butler) 西經94.20 北緯38.17 UTC/GMT-06:00
吉拉多角(Cape Girardeau) 西經89.35 北緯37.14 UTC/GMT-06:00
奇利科西(Chillicothe) 西經93.35 北緯39.46 UTC/GMT-06:00
哥倫比亞(Columbia) 西經90.56 北緯38.58 UTC/GMT-06:00
克雷格(Craig) 西經95.24 北緯40.13 UTC/GMT-06:00
埃靈頓(Ellington) 西經90.58 北緯37.14 UTC/GMT-06:00
尤里卡(Eureka) 西經90.37 北緯38.30 UTC/GMT-06:00
法明頓(Farmington) 西經90.24 北緯37.46 UTC/GMT-06:00
弗洛里森特(Florissant) 西經90.19 北緯38.48 UTC/GMT-06:00
森林之城(Forest City) 西經95.13 北緯40.00 UTC/GMT-06:00
蓋恩斯維爾(Gainesville) 西經92.21 北緯36.39 UTC/GMT-06:00
格蘭特城(Grant City) 西經94.17 北緯40.30 UTC/GMT-06:00
漢尼拔(Hannibal) 西經91.21 北緯39.42 UTC/GMT-06:00
黑澤伍德(Hazelwood) 西經90.23 北緯38.45 UTC/GMT-06:00
因皮里爾(Imperial) 西經90.22 北緯38.22 UTC/GMT-06:00
獨立市(Independence) 西經94.25 北緯39.05 UTC/GMT-06:00
傑斐遜城(Jefferson City) 西經92.10 北緯38.34 UTC/GMT-06:00
喬普林(Joplin) 西經94.30 北緯37.09 UTC/GMT-06:00
堪薩斯城(Kansas City) 西經94.33 北緯39.07 UTC/GMT-06:00
柯克斯維爾(Kirksville) 西經92.33 北緯40.06 UTC/GMT-06:00
拉馬爾(Lamar) 西經94.12 北緯37.32 UTC/GMT-06:00
梅斯維爾(Maysville) 西經94.21 北緯39.56 UTC/GMT-06:00
墨西哥(Mexico) 西經91.54 北緯39.11 UTC/GMT-06:00
莫伯利(Moberly) 西經92.26 北緯39.24 UTC/GMT-06:00
尼歐肖(Neosho) 西經94.16 北緯36.52 UTC/GMT-06:00
紐頓(Newtown) 西經93.20 北緯40.20 UTC/GMT-06:00
諾伯恩(Norborne) 西經93.42 北緯39.21 UTC/GMT-06:00
奧法倫(O' Fallon) 西經90.40 北緯38.48 UTC/GMT-06:00
奧西歐拉(Osceola) 西經93.40 北緯38.00 UTC/GMT-06:00
波普拉布拉夫(Poplar Bluff) 西經90.25 北緯36.46 UTC/GMT-06:00
岩石港(Rock Port) 西經95.35 北緯40.26 UTC/GMT-06:00
羅拉(Rolla) 西經91.43 北緯37.59 UTC/GMT-06:00
聖查爾斯(Saint Charles) 西經90.31 北緯38.46 UTC/GMT-06:00
聖約瑟夫(Saint Joseph) 西經94.50 北緯39.45 UTC/GMT-06:00
聖路易斯(Saint Louis) 西經90.16 北緯38.38 UTC/GMT-06:00
塞克斯頓(Sikeston) 西經89.36 北緯36.53 UTC/GMT-06:00
錫代利亞(Sedalia) 西經93.33 北緯38.43 UTC/GMT-06:00
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 西經93.17 北緯37.12 UTC/GMT-06:00
特倫頓(Trenton) 西經93.42 北緯40.12 UTC/GMT-06:00
C. 想要一份高中所有地理的重點地區的地理位置的整理或者說一個具體的知識點總結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
第一單元 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範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單元 地球運動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 途中時間
1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捨五入) 區時差=時區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准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1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 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9、公轉 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2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6、典型的季節現象
地理現象 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 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 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 雪線上升 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 夏李風影響,降水多 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 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台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 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害 滑坡、泥石流較多 較少
第三單元 大氣專題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並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雲,氣溫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布: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溫年較差: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12、水準方向氣壓與氣溫: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3.風的形成:大氣的水準運動叫風,水準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14、風向:(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1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16、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準運動並相遇)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後,出現雨雪、降溫天氣。 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出現的沙塵暴。
18、氣壓系統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
①氣旋(低氣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 ②反氣旋(高氣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19、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三圈環流(垂直分布)
畫出右面三圈環流迴圈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準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北撇南捺」)
③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2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風環流:海陸熱力差異使亞洲、太平洋中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2、東亞、南亞季風環流:(如右圖)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南亞: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①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梅雨(准靜止鋒)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 進入「伏旱」(反氣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③旱澇災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旱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24、氣候形成因數: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2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º——40º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º--60º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º--55º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北半球為例分析):
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
27、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乾旱、台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台風 旱澇災害 寒潮
發生的時間 夏秋季節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發源地 熱帶洋面或副熱帶洋面 蒙古、西伯利亞
影響地區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范圍 除青藏、雲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
天氣變化 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風、雨雪、凍雨
28、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O3)、酸雨(SO2、NO2)
29、溫室效應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②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④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30、綠化的環境效益:
①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②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③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第四單元 水環境
1、水迴圈: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布(畫一畫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 ③影響航海 ④影響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秘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裏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 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第五單元 陸地環境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岩石成因分類:岩漿岩(噴出岩和侵入岩)、沉積岩(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岩。
4、地殼物質迴圈:岩漿冷卻凝固→岩漿岩-外力→沉積岩-變質→變質岩-熔化→岩漿
5、地質作用: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岩塊-地壘、下沉岩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10.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①流水侵蝕——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積——山麓沖積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③風力侵蝕——風蝕溝谷、風蝕窪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
④風力沉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
1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境要素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1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1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①山地所處的緯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陽坡、陰坡;④迎風、背風坡。
14、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風坡)
1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1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禦:提高建築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第六單元 季節知識專題
學習好季節知識的關鍵:①北半球與南半球季節相反,即北半球與南半球在同一時間處於不同的季節。
②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方向;晨昏線與經線和晝夜的位置關系;晝夜長短的變化;
③北半球的四個重要節氣: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D. 帝王谷的重要陵墓
許多發掘出的陵墓都坐落在東谷,這里也是遊客最多的地方。
KV1
Ramesses VII的陵墓。
KV2KV2
Ramesses IV的陵墓。
KV4
Ramesses XI的陵墓。
KV5 – Ramesses II 之子
主條目:KV5
最近重新發掘了 Ramesses II 之子的陵墓。該陵墓現知有120個墓室,發掘工作還在進行中。它可能是帝王谷中最大的陵墓。並未向公眾開放。
KV6KV6
Ramesses IX的陵墓。
KV8KV8 – Merenptah 的陵墓。
主條目:KV8
Merenptah的陵墓是向公眾開放的陵墓之一,盡管它在2005年暫時關閉。KV9
也稱為Tomb of Memnon或La Tombe de la Métempsychose, 是Ramesses V 和Ramesses VI的陵墓。
KV10
Amenmesse的陵墓。
KV11KV11 – Ramesses III 的陵墓。
主條目:KV11
Ramesses III的陵墓 (或Bruce's Tomb, The Harper's Tomb) 是帝王谷中最大的陵墓之一,並向公眾開放。它位於靠近中央休息區,通常是遊客必經的陵墓之一。
KV14
Twosret的陵墓, 後來被Setnakhte使用。
KV15
Seti II的陵墓。
KV16
Ramesses I的陵墓。
KV17
Seti I的陵墓也被稱為Belzoni's tomb, the tomb of Apis, 或the tomb of Psammis, son of Necho.
KV18
Ramesses X的陵墓。
KV34KV34
Thutmose III的陵墓。 、
KV35
這個陵墓最初是Amenhotep II的陵墓。 大約幾十個木乃伊,多數是皇家的,被重新安置在此 (see list).
KV38
Thutmose I的陵墓。.
KV39
也許是Amenhotep I的陵墓。
KV43KV43 – Thutmose IV的陵墓。
KV46
貴族Yuya和Tjuyu的陵墓, 他們也許是王後Tiy的父母。一直到圖坦卡蒙的陵墓被發現前,它一直是帝王谷中保留最完整的陵墓。
KV47
Siptah的陵墓。
KV55 – 也許是 Amarna 時期的木乃伊隱藏地
該陵墓也許是另一個木乃伊窖藏,並且可能埋藏著皇室成員 – Tiy 和 Smenkhkare/Akhenaten.
KV57 – Horemheb的陵墓
KV62KV62 – Tutankhamun的陵墓
Howard Carter於1922年11月4日在這里的發現也許是西方考古學上最重要的發現,整個清理以及保存過程持續到1932年。Tutankhamun陵墓是第一個發現並保持完整(盡管盜墓賊曾經光臨過)的皇家陵墓。 它也是帝王谷中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發現。 盡管在墓中的藏品相當豐富,Tutankhamun仍然被認為是一個次要的帝王,其他的墓葬中也許有更大量的珍寶。 Carter所領導的考古隊中的一些成員和後來的考古學家通過食品或動物(特別是昆蟲)感染上了當地的致命病毒,並引發了法老的詛咒的傳說。
Panoramic view of the Valley 西帝王谷的排序在東帝王谷之後,並且只存在四個已知的陵墓和幾個窖藏。
WV22 – Amenhotep III的陵墓
這里是Egyptian 新王國時期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Amenhotep III的陵墓。它被重新發掘,尚未向公眾開放。
WV23 – Ay的陵墓
新修的Ay陵墓是西帝王谷中唯一向公眾開放的陵墓。
WV25 – 也許是 Akhenaten的陵墓
該墓也是是為Akhenaten修建的,但是它並沒有完成。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首都在尼羅河東部的底比斯,但新王國的大多數法老都埋葬在尼羅河西岸的穆魯克帝王谷。帝王谷與盧克素神廟,卡納克神廟隔河相望,那些巨大的廊柱、寺廟,依然顯露著昔日的威嚴氣象。
公元16世紀中葉,法老圖特摩斯一世選中了這里作為他的重聲之地。他下令在尼羅河西岸的峭壁上開鑿洞室,建造了一條陡峭的隧道作為墓穴,用來安葬遺體。此後的500年裡,歷代法老和王室顯貴都沿用這種方法在這里構築岩穴陵墓,墓室里堆放著各種隨葬品,雕像、戰車、太陽船、珠寶、武器、飾物、傢具、繪圖應有盡有,豐盛的陪葬品保證了帝王們在俄里西斯世界中能中能夠繼續享受他們生前的待遇。
然而珍寶發掘者的嗅覺是靈敏異常的,他們知道在那裡能找到那些價值連城的東西,自從商博文破譯了古埃及文字,冒險家、考古學家、文物販子都長上了飛往埃及的翅膀,大量的文物車載船裝,被運到充滿現代文明的城市博物館或者就藏在一些人家的地下室里。
帝王谷不再平靜。1817年10月,文物愛好者、義大利冒險家貝爾左尼在底比斯附近的畢班·埃爾——穆魯 克山谷發現了一批古墓,其中有西索斯一世的陵墓,於是,從此開始,帝王谷橫遭罹難,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被明目張膽或者偷偷摸摸地弄走了。僅僅100年之後,帝王谷陵墓碩果僅存的就是只有圖坦卡門的陵墓了。
圖坦卡門陵墓的發現者和發掘者是霍華德`卡特,他的背後的支持者英國貴族卡馮勛爵。卡特是一位嚴謹的富於考古知識並且對考古充滿熱情和責任心的人,卡特建議勛爵把注意力放在帝王谷,因為他憑自己的經驗認定那裡不像人們說的那樣已經一無所有,那裡肯定有一座陵墓還沒有被發掘出來,那就是圖坦卡門的陵墓。
經過10年的艱苦發掘工作,1922年11月5日,他們最終找到了傳說中的神秘墓穴的入口。當台階清理干凈之後,蓋著戳的墓門出現了。那個封戳證明這就是圖坦卡門的墓穴。
圖坦卡門法老`伴著5000多件大大小小的陪葬品安睡了3000多年,他的長夢終於被攪醒了。不過,這位年輕得才只有18歲的法老雖然在位9年,但其建樹卻不見多少記載,因此,卡特幽默地說:「據我們所知,圖坦卡門的一身惟一出色的成績是他死了並且被埋葬了」,應當在加上一條,那就是,在最後的關頭,他有被挖了出來,並帶出了 古代埃及文明的盛景。
然而在陰森的墓道里,刻著法老的咒語:「不論是誰攪擾了法老的寧靜,『死神之翼』降臨他的頭上。」5個月後,卡那馮勛爵死於被墓穴中蚊蟲叮咬引起血液中毒導致的急性肺炎。卡特也在1939年3月神秘的死去。此後,參加過墓穴發掘工作的人員接二連三地因為各種原因而死去,使法老的咒語顯得撲朔迷離而且更加使人心生畏懼。
年輕的圖坦卡門法老,依然躺在墓中的石英棺里,但是幾乎所有曾經陪伴他的珍寶都在開羅的埃及博物館里,包括那些溫柔地保護他的守護神也已經被迫離開他的身邊。 不過,對於這一切,法老也許不在意了,因為如今,他和國王谷的其他國王們一樣了,那兒的60多座陵墓都已經被發掘出來了。看來,即使埋在地下最隱蔽的地方,也不是到達永恆的方式。 帝王谷
Imperial Valley
亦譯因皮里爾河谷。
北美洲科羅拉多沙漠灌溉地區。大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的帝王縣。自索爾頓湖(Salton Sea)南端向南延伸80公里(50哩)入墨西哥境內。為科切拉(Coachella)谷地和加利福尼亞灣之間槽地的一部分,幾乎全境在海平面以下;索爾頓湖邊緣低達-72公尺(-235呎)。原為加利福尼亞灣的一部分,後被科羅拉多河三角洲的沖積扇切斷。當地具有炎熱的沙漠氣候,氣溫日差較大。谷地四周為沙丘和荒山環抱。1901年帝王運河開鑿以前無人居住。1905~1907年洪水氾濫,灌溉渠道被毀並形成索爾頓湖。胡佛壩(1935)和泛美運河(1940)建成後開發迅速。灌渠總長4,800公里(3,000哩),受益面積約200,000公頃(500,000畝)。農產品有蔬菜、苜蓿、棉花和甜菜。並有牧業。商業中心為埃爾森特羅(El Centro)、布勞利(Brawley)、卡萊克西科(Calexico)和墨西哥的墨西卡利(Mexicali)。
E. 世界地理知識點
世界地理知識詳版解權
http://www.dlgw.net/XuanXiuJiaoC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9
F. 地理歌詞大徵集
歌曲記憶復並非是最好的方法,不見製得對每個學生有用.有些人唱歌要錢,但同樣有些人唱歌要命,我就是唱歌很要命的那類型,比如叫我去唱什麼歌,比登天還難,更別說記歌詞了.
我是過來人,當年中學學地理,沒花功夫,每次都能輕松拿滿分.我覺得地理,最主要是學生會懂得聯想記憶,不要把地理當作是文科,而要把地理當作理科,就我感覺,裡面的大部分考點,都可以根據常識邏輯推理得到.比如黃土高原以前曾是大片的森林,就可以由地下埋藏豐富的煤炭資源得到.再例如記憶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以前是8848(1975年測得)現在是8844(2005年重新測得),可以利用諧音聯想為:爸爸,試試.叫他老爸爬爬試試.一般情況下,如果聯想的場景中有學生本人的話,記憶會更深刻.如果你上課的時候,跟自己的學生說:再不聽課我就把你們賣到山西大同當黑窯工挖煤!(記得開玩笑哦)估計這學生一輩子都知道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礦基地了
G. 地理!求一個地理區域的具體資料!!例如亞洲西部,歐洲西部
一)世界上的陸地與海洋
海陸面積與比率:地球表面總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29%,海洋面積為3.61億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71%。
地球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其中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大洋洲介於亞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環繞。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絕大部分在南極圈內,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環繞.
拉丁美洲含義和范圍:按照語言使用情況,人們通常把美國以南主要使用拉丁語南美洲地區叫做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人們又合稱為美洲。
各大洲之間陸地上的主要界線:
歐洲與亞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g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大西洋位於歐洲、南北美洲和非洲之間。
印度洋位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大洋洲之間。
北冰洋位於北極圈內,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圍。
(二)亞 洲
1.亞洲概況
亞洲是世界第一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
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臨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島嶼環列,自北而南有千島群島、庫頁島、日本群島、台灣島和菲律賓群島。南部有三大半島,自東而西是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東南和南部海面還有許多島嶼如馬來群島。亞洲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約佔全洲面積3/4,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南有德於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著名的大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的外圍。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亞洲地勢起伏很大,有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和世界最低的死海窪地,整個地勢為中部高,逐步向四周傾斜的形勢。
亞洲的大河主要發源於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注入北冰洋的大河在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注人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和循公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恆河、印度河等。著名的湖泊有: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死海是世界上最鹹的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
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十分顯著。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中部和西部為溫帶大陸性氣侯;西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北部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和極地氣候。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區為高寒氣候及垂直氣候帶.
亞洲有48個國家和地區.按地理方位,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和西亞、中亞和北亞。
2.東亞
東亞指亞洲東部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和蒙古五個國家.
日本:位於亞洲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側的一個群島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統稱日本群島。北方四島為前蘇聯佔領,現仍被俄羅斯佔領。人口1.2億多,是個地狹人稠的國家。日本屬多山地形,山地、丘陵占國土總面積3/4。關東平原為最大平原。海岸線曲折、多優良,著名的海港有神戶和橫濱。多火山、地震,富士山為活火山。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礦藏資源貧乏。屬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電子、化學、紡織等
日本經濟有以下三方面特點:①資源貧乏,對外依賴性大。②生產力分布極不平衡,工業大部分集中在本州南部太平洋沿岩地區,京濱區(東京一橫濱)、販神區(大皈一神戶)、名古屋區、九州島州北部和懶戶內海沿岸是日本主要工業區。③農業生產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但現代化水平較高。
朝鮮:為多山的半島國家,四臨黃海,東瀕日本海,北面隔鴨綠江和圖門江與我國接壤,東北部與俄羅斯相鄰,南部與韓國接壤。面積12.3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2100萬季風氣候顯著,有豐富的森林和礦產資源。朝鮮北部重工業較發達,主要工業部有電力、機械、化學、紡織等,還有棉花、煙草等經濟作物。高麗人參是著名特產。此外還盛產蘋果。首都平壤人口約200萬是朝鮮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韓國:為多山的半島國家,西臨黃海,東瀕日本海,北部與朝鮮接壤。面積99000平方千米,人口4300多萬。全稱大韓民國,於1948年成立。海洋性氣候特點顯著。森林資源、水力資源、沿海水產及海鹽資源豐富。近二十年來經濟發展很快,工業部門主要有石油化工、電工、機械。化學、造船、電子等部門;農業以種植水稻、大麥為主。首都漢城,人口837萬,為韓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仁川、釜山是主要海港。
蒙古:介於中國、俄羅斯兩國間,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1500米,氣候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多戈壁沙漠,經濟以畜牧業為主,首都烏蘭巴托,是畜產品加工中心。
3.東南亞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有11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是: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和東帝漢。
東南亞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十字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東南亞是世界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有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金雞納、胡椒等經濟作物。礦產主要有錫和石油。中南半島的平原地區是稻十的重要產地。此外,東南亞還是華僑和華裔最多的地區,佛教盛行的地區。
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棕油、錫居世界首位;菲律賓的椰子、蕉麻佔世界首位,泰國的稻米大量出口,天然橡膠、錫和抽木為泰國四大物產。稻米、袖木、紫檀都是緬甸的重要出口物資。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有「千島之國」之稱。印尼是世界金雞納霜和木棉的最大產地。
新加坡:是一個著名的花園城市國家。經濟以轉口貿易和航運為基礎,發展了煉油、造船、電子、紡織、食品等工業。旅遊業收人是新加坡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於1967建立,簡稱東盟。汶萊在1984年加人,越南在1995年加人,寮國和緬甸在1997年加人,柬埔寨在1999年加人。在成立初期,東盟強調用和平手段解決區域內部爭端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探索經濟合作途徑。在80年代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
4 南亞
南亞:是指從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共8個國家:北部有尼泊爾、錫金、不丹三個內陸山國,中部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個臨海國;南部印度洋上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兩個島國。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其他地區隔開,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所以也稱南亞次大陸。南亞有三大河流: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南亞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東北部,地處西南季風的迎風面,降水豐沛,乞拉朋齊降水量達11000毫米,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印度:大部分在印度半島上面,東北部和西北部與我國為鄰,印度洋三面環繞,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10億,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是世界上的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國之一。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是最大的城市和麻紡工業中心,盂買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印度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
巴基斯坦:為灌溉農業發達的國家,首都是伊斯蘭堡,卡拉奇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海港和工業中心;也是重要的國際航空站,位於南部沿海。
5.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坦、土庫曼、塔吉克五國。
中亞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D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湖,位於中亞的西部。
中亞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有煤、鐵和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等。
早在古代,中亞就是亞歐大陸東西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著名的古代「絲綢之路』就是從中亞南部穿過。現在,鐵路交通東起中國太平洋沿岸,西達歐洲大西洋沿岸,中亞位於聯系太平洋和大西洋、橫貫亞歐大陸的由鐵路構成的「亞歐大陸橋」的中心環節。
哈薩克:是中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首都是阿拉木圖。
烏茲別克斯:首都是塔什干。盛產棉花有「白金之國」之稱。
吉爾吉斯坦:首都是比什凱克。
土庫曼:首都是阿什哈巴德。
塔吉克:首都是杜尚別。
6.西亞
西亞: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十亞平原和小亞細亞半島,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是:伊朗、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塞普勒斯、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西亞地處亞、非、歐三洲交界處,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之間,所以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
西亞有重要的海峽和運河,蘇伊士運河溝通廠地中海和紅海,連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土耳其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峽、達達尼爾海峽)是黑海通向地中海的門戶。曼德海峽是印度洋進人紅海的要道。霍爾木茲海峽是石油運輸的要道。
西亞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居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世界上的阿拉伯人主要聚集在西亞和北非。
西亞還是世界石油寶庫,以波斯灣為中心的巨大石油帶是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區,波斯灣沿岸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重要石油生產國,西亞生產的石油90%以上供輸出,石油輸出量約佔世界石油總輸出量的60%,主要輸往西歐、日本和美國。
灌溉農業和畜牧業:農業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的綠洲上。椰棗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是伊拉克等國的出口特產。西亞畜牧業較發達,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等畜產品都很著名。用羊毛織成的地毯,是伊朗等國的出口商品
(三)非 洲
1.非洲概況
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歐洲的南面;東臨印度洋及紅梅,西面和北面臨大西洋和地中海。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海岸平直,西面的幾內亞灣是非洲最大的海灣,東南面的馬達加斯加島是非洲最大的島嶼,東南的索馬里半島有「非洲之角」之稱。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東部和南部分布著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山脈有阿特拉斯山和德拉肯斯堡山分布在西北部和東南部,非洲最高峰是乞力馬扎羅山。縱貫東非高原和衣索比亞高原的東非裂谷帶經紅海延伸到亞洲的約旦地溝,長約6000千米,帶內多連串湖泊和火山、地震,東非裂谷帶有陸地表面「最大傷疤」 之稱。北非分布著面積達770萬平方千米的撒哈拉大沙漠。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
非洲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和贊比西河四大河流,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流程最長的河流。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
非洲有「富饒大陸」的稱號,非洲的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南部非洲盛產黃金和金剛石,撒哈拉區和幾內亞灣沿岩盛產石油,扎伊爾與尚比亞毗鄰處有舉世聞名的「銅帶」,阿特拉斯區是世界最大的磷酸鹽蘊藏區,非洲還是熱帶作物咖啡、椰棗、油棕和香蕉的故鄉。
非洲還是黑人的故鄉,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沙漠以北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在南部非洲有歐洲移民的後裔。
非洲現在56個國家和地區,按照地理方位,把非洲分為北非、西非、中非、東非和南非五部分。
2.北非
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礦藏有磷。錳、石油和天然氣等。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臨地中海和紅海,有蘇伊土運河連接兩海,並以蘇伊士運河作為亞非兩洲的分界線。埃及的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尼羅河灌溉兩岸及三角洲,成為一條「綠色的走廊」,尼羅河三角洲盛產的長絨棉世界著名。首都開羅是非洲最大城市,亞歷山大中是埃及主要港口。
3.西非
指幾內亞灣沿岸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已獨立國家有茅利塔尼亞、奈及利亞、幾內亞、賴比瑞亞、迦納、馬里、尼日等。礦藏有:黃金(迦納)、鉛土礦(幾內亞),還有金剛石、鐵、銅、錫、認鈾、石油等。奈及利亞盛產油棕,棕油的產量和出口量在世界均占重要地位。首都拉各斯。
4.中非
中非有扎伊爾、剛果、安哥拉、中非等國家。熱帶高級哺乳動物,如大猩猩、河馬、非洲象、斑馬、長頸鹿等是非洲珍奇動物。
扎伊爾是中部非洲最大的國家。金剛石的產量佔世界首位。首都金沙薩。
5.東非
主要指衣索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主要國家有:衣索比亞、索馬里、肯亞、坦尚尼亞等。索馬里半島被稱為「非洲之角」,經濟以畜牧業為主,首都摩加迪沙。衣索比亞盛產咖啡。坦尚尼亞是世界上出產劍麻和丁香著名的國家,首都達累斯薩拉姆。
6.南非
包括尚比亞、莫三比克、南非、納十比亞、馬達加斯加等國家和地區。繞過好望角的航線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西方稱這條航線為「海上生命線」。
南非位於南非高原南部,大部分是黑人,白人有荷蘭人、英國人的後代;首都比勒陀利亞;南非盛非黃金和鑽石,也是世界主要產鈾國之一,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
(四)歐洲
1.歐洲概況
位於亞洲西面,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是歐亞大陸西部向大西洋伸出的一個大半島。
歐洲海岸曲折多港灣,主要內海有南部的裏海、愛琴海、亞得里亞海和北部的波羅的海;主要海峽有西南端的直布羅陀海峽和西部的英吉利海峽。
歐洲主要半島有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南部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和伊比利
亞半島;主要島嶼有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和冰島,南部的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海,直布羅陀海峽是歐非兩洲的分界線
歐洲的地形以平原為主,佔全洲面積的2/3,阿爾卑山是歐洲南面的年輕褶皺山系。歐洲有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中心的大陸冰川和阿爾卑斯山脈為中心的山嶽冰川,冰川地形廣布。
歐洲的氣候溫和濕潤,西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氣候,向東過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南
歐洲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北冰洋沿岸為苔原氣候。
歐洲河網稠密,水量豐富,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河,也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
歐洲的居民絕大部分屬白色人種,語言屬印歐語系,分拉丁語、日耳曼語、斯拉夫語三個語族。歐洲經濟共同體是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組成的一個政治和經濟聯盟。目前已有12個國家參加。歐洲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城市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長率低的一洲。
歐洲現共有44個國家和地區,按地理方位分為五部分:東歐、西歐、南歐、北歐與中歐。
2.南歐
南歐指巴爾干、亞平寧和伊比利亞三個半島和附近一些島嶼。有西班牙、葡萄牙、摩納哥、安道爾、義大利、聖馬利諾、梵蒂岡、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等17個國家。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亞平寧半島上的義大利\巴爾干半島的羅馬尼亞等國是面積較大的國家。摩納哥安道爾、梵帝岡、聖馬利諾、馬爾他等是世界上面積少、人口最少的幾個國家。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
義大利:首都羅馬位於半島四側,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政治、文化中心;有許多古羅馬帝國的古跡,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威尼斯位於東北部沿海,是著名的水上城市。
3.西歐
西歐:瀕臨大西洋和北海,范圍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六國。北海是世界著名漁場。西歐是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二次大戰期間,西歐受到消弱。戰後,西歐一些國家在經濟貿易方面採取了一些共同政策,組成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及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英國是西歐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是英國首都和最大港口,也是全國新興工業、金融、貿易。交通和文化中心。著名工業中心:伯明翰、曼徹斯特、格拉斯哥。
法國:整個領土大致呈六邊形。法國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農業,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洛林鐵礦區和里爾煤礦區是傳統的鋼鐵工業區。鋼鐵工業中心有敦刻爾克和福斯。法國的鐵、鋁、鈾的藏量居歐洲前列。法國是歐洲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首都巴黎,馬賽是地中海沿岸的最大港口和煉鋁工業中心。
4.北歐
北歐:地處高緯,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五國和法羅群島(丹)。北極因通過挪威、瑞典和芬蘭的北部,芬蘭因境內湖群密布,所以被稱為「千湖之國」。北歐五國部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以瑞典面積最大人口最多,首都斯德哥爾摩綠化面積大,環境幽美。經濟以冶金、木材加工和造船為主。挪威的漁業、航運久負盛名,石油為新興工業。芬蘭是紙漿和紙張的重要出口國。丹麥的經濟支柱是乳肉畜牧業和家禽養殖業。冰島是以漁業為主的國家。
5.中歐
中歐位於阿爾卑斯山脈和北海、波羅的海之間,由德國、瑞土、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等九國組成。
德國:二戰後,德國分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兩德重新統一,稱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首都柏林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德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區為魯爾區和薩爾區,工業中心有慕尼黑、科隆、漢堡、萊比錫和柏林。
瑞士:瑞士經濟發達,以技術水平高的鍾表、精密儀器、精密機床等著名。日內瓦是著名游覽城市,首都為伯爾尼。
6.東歐
東歐也就是前蘇聯的歐洲部分。它們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俄羅斯: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1.5億中,俄羅斯人佔81%以上,有100多個民族中通用語言是俄語。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地處高緯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位於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羅斯歐洲部分是它的政治、經濟核心地區,全國大部分工業、人口和城市集中在那裡。兩大工業區:一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二是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
首都莫斯科是俄羅斯最大城市和綜合工業中心也是交通中心,主要港口聖彼得堡濱芬蘭灣,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主要港口,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終年不凍港。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烏克蘭:首都基鋪。
摩爾多瓦:首都基希必烏。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五)北 美 洲
1.概述
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北部。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東北隔丹麥海峽、格陵蘭海與歐洲相望,南以巴拿馬運河同南美洲分界,范圍主要包括北美大陸、中美地峽、西印度群島,為世界第三大洲。
北美洲海岸曲折,多島嶼、半島與海灣。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一大島,東南部的西印度群島環繞形成的加勒比海是大西洋經巴拿馬運河通往太平洋的要道。
北美洲的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為低緩的高地。
北美洲的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東西兩岸的氣候有明顯的差異性:太平洋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為地中海式氣候;墨西哥灣沿岸為亞熱帶濕潤氣候;中美地峽及印度洋群島為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北冰洋沿岸為極地氣候。寒潮與大西洋上的颶風是北美洲的災害性天氣。
北美有廣闊的溫帶草原和溫帶森林。中部平原有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安大略湖、伊利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發源於美國北部的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
北美洲有三億六千多萬人口,種族成份復雜,有白、黃、黑三大人種,也有混血人種。白人佔80%以上,印第安人是北美的原有居民,歐洲殖民者到達之後,對印第安人進行屠
殺,現在僅有幾十萬人。北部寒冷地區住著因紐特人,南部中美洲以黑人和混血人種為
主。
北美洲有37個國家和地區,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是其中面積較大的國家。
北美自由貿易區:為了形成一個與歐盟相抗衡的共同幣場,1998年1月1日,美國和加拿大正式簽署「美加自由貿易協定」,1991年6月,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就建立美、加、墨自由貿易區開始談判,於1991年1月建成北美自由貿易區,井決定於15年內分階段取消關稅壁壘,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區域性經濟集團。不過,北美貿易區並沒有完全局限於北美洲,1994年12月在邁阿密召開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決定於2005年建立一個包括北美、中美和南美的「美州自由貿易區」。
2.加拿大
位於北美洲北部,三面臨海,北極圈通過北部,地廣人稀。面積居世界第二位。加拿大紙漿產量和新聞紙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紐芬蘭漁場是世界大漁場之一。勞倫高地,被稱為「礦藏寶庫」。在北冰洋沿岸分布著少數因紐特(愛斯基摩)人,以漁業和狩獵為主,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北的居民。
首都握太華位於東南部是全國政治中心。多倫多是全國第一大城幣和金融中心。蒙特利爾是全國最大港口,溫哥華是太平洋沿岸海港。
3.美國
(1)位置和居民 美國領土的主要部分在北美洲中部,北接加拿大,南臨墨西哥灣,並與墨西哥接壤。東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與太平洋上的夏威夷也是美國領土。全國而積93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7億。美國居民絕大部分是歐洲白種人移民的後裔。有色人種居民有黑人、印第安人等。華人和華僑也不少。
(2)礦產資源 美國的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石油、銅、鉛。鋅等。
(3)農業的現代化和專門化 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它生產的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煙草、乳肉等都居世界前列,不僅能滿足本國需要,還有大量糧食出口,成為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
美國從事農業的人,不到全國人口的3%。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耕種、灌溉、施肥、鋤草、收割、脫粒、貯藏、運輸全部機械化,效率高,產量大。
美國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地區產專門化。根據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市場需要,美國農業生產可分為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或農業區。
(4)工業分布和主要城市 美國工業現代化的程度很高,工業生產總值居世界首位,鋼鐵、汽車、宇航、飛機、石汕、電子、化學等工業都居世界前列。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也是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美國工業分布,可分為三大地區。
①東部地區 這里的阿巴拉契亞山區有豐富的煤礦,五大湖西部有大量的鐵礦,大西洋沿岸有許多優良海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運便利,是全國的鋼鐵、汽車、化學等工業的集中分布區。
紐約是本區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聯合國總部設在紐約。首都華盛頓,工業、交通中心芝加哥也在本區。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在開發區應用新資源、新技術的基礎L,加快了南部和西部工業的發展,形成了新的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業區。這就是人們常講的「陽光地的興起。
②南部地區 這里是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的分布區。其中,墨
西哥灣西北是美國主要的石油產地,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發展中心。
③西部地區 美國的居民和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帶。其中,加利福尼亞州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宇航、電子、飛機製造等工業發展較快;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矽谷」是新興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礬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產飛機、精密機械等;好萊塢是美國電影、電視工業中心。
4.墨西哥
位於美國南部,北回歸線穿過中部。五十是墨西哥的主要糧食作物,墨西哥是玉米的故鄉。首都墨西哥城,人口l000多萬,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5.中美洲
包括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和貝里斯七個
國家。中美洲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巴拿馬運河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世界重
要的海上通道、中美洲盛產香蕉、咖啡,是世界上香蕉生產的集中地區。
6.西印度群島
位於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大西洋之間,有古巴、海地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古巴
以生產甘蔗著名。
(六)南美洲
1.概述
南美洲位於西半球南部,西臨太
H. 加州疫情重災區主要來自哪幾個城市
加州指加利福尼亞州
主要來自洛杉磯、聖迭戈(聖地亞哥)、聖何塞(聖荷西)、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聖貝納迪諾、長灘、奧克蘭、弗雷斯諾、貝克斯菲爾德、薩克拉門托(州府)這幾個美國加州人口大城。
望採納~
I. 帝王之谷埋葬著幾位法老,有多少寶藏
希望對你有幫助帝王谷內主要開放的墓室有:
、拉美西斯三世葬祭殿:保存有表現拉美西斯三世應用事跡的浮雕:討伐敵人、捕殺野牛等。第2院落內有由24根石柱組成的列柱室,頂部保存有色彩鮮艷的浮雕。
2、阿蒙荷太普二世(第十八王朝):墓室內的2根柱子上繪有奧塞里斯神、阿努比斯神、哈物爾神、荷魯斯神及阿蒙荷太普二世。
3、圖坦卡門(第十八王朝):法老的木乃伊仍安置於墓室之中。墓室正面的牆上,繪有以奧塞里斯神形象出現的圖坦卡門王,以及其繼位者阿伊王。
4、荷萊拇赫布王((第十八王朝):內有精美壁畫。
5、西蒂二世(第十九王朝):有木乃伊。
6、美耐普塔(第十九王朝):紅色花崗岩製成的石棺。
7、塔烏塞爾托女王(第十九王朝):西蒂二世妻子墓地。
8、拉美西斯一世(第十九王朝):精美壁畫。
9、拉美西斯三世(第二十王朝):豎琴演奏者的石像。
10、拉美西斯四世(第二十王朝):巨大的石棺。
11、拉美西斯六世(第二十王朝):保存良好的壁畫。
12、拉美西斯九世(第二十王朝):小於拉美西斯六世之墓。
13、圖特摩斯三世(第十八王朝):墓內的線條構圖十分漂亮,是目前帝王谷中最後被發現的一座法老墓,也是唯一一座未遭破壞的墓 【重要陵墓】 參見 List of burials in the Valley of the Kings 的完整陵墓列表 帝王谷內的墓室壁畫
陵墓以從Ramesses VII (KV1)到Tutankhamun (KV62)的發現順序編號, 盡管一些陵墓古時就被發掘,而 KV5 最近才被重新發掘。有些陵墓是空的,有些的主人仍然未知,還有些只是用來儲物的坑。下面只列舉主要的陵墓(向公眾開放的或著名的)。
東谷
許多發掘出的陵墓都坐落在東谷,這里也是遊客最多的地方。
KV1
Ramesses VII的陵墓。
KV2KV2
Ramesses IV的陵墓。
KV4
Ramesses XI的陵墓。
KV5 – Ramesses II 之子
主條目:KV5
最近重新發掘了 Ramesses II 之子的陵墓。該陵墓現知有120個墓室,發掘工作還在進行中。它可能是帝王谷中最大的陵墓。並未向公眾開放。
KV6KV6
Ramesses IX的陵墓。
KV8KV8 – Merenptah 的陵墓。
主條目:KV8
Merenptah的陵墓是向公眾開放的陵墓之一,盡管它在2005年暫時關閉。
KV9
也稱為Tomb of Memnon或La Tombe de la Métempsychose, 是Ramesses V 和Ramesses VI的陵墓。
KV10
Amenmesse的陵墓。
KV11KV11 – Ramesses III 的陵墓。
主條目:KV11
Ramesses III的陵墓 (或Bruce's Tomb, The Harper's Tomb) 是帝王谷中最大的陵墓之一,並向公眾開放。它位於靠近中央休息區,通常是遊客必經的陵墓之一。
KV14
Twosret的陵墓, 後來被Setnakhte使用。
KV15
Seti II的陵墓。
KV16
Ramesses I的陵墓。
KV17
Seti I的陵墓也被稱為Belzoni's tomb, the tomb of Apis, 或the tomb of Psammis, son of Necho.
KV18
Ramesses X的陵墓。
KV34KV34
Thutmose III的陵墓。 、
KV35
這個陵墓最初是Amenhotep II的陵墓。 大約幾十個木乃伊,多數是皇家的,被重新安置在此 (see list).
KV38
Thutmose I的陵墓。.
KV39
也許是Amenhotep I的陵墓。
KV43KV43 – Thutmose IV的陵墓。
KV46
貴族Yuya和Tjuyu的陵墓, 他們也許是王後Tiy的父母。一直到圖坦卡蒙的陵墓被發現前,它一直是帝王谷中保留最完整的陵墓。
KV47
Siptah的陵墓。 Thutmose III上的碑文
KV55 – 也許是 Amarna 時期的木乃伊隱藏地
該陵墓也許是另一個木乃伊窖藏,並且可能埋藏著皇室成員 – Tiy 和 Smenkhkare/Akhenaten.
KV57 – Horemheb的陵墓
KV62KV62 – Tutankhamun的陵墓
Howard Carter於1922年11月4日在這里的發現也許是西方考古學上最重要的發現,整個清理以及保存過程持續到1932年。Tutankhamun陵墓是第一個發現並保持完整(盡管盜墓賊曾經光臨過)的皇家陵墓。 它也是帝王谷中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發現。 盡管在墓中的藏品相當豐富,Tutankhamun仍然被認為是一個次要的帝王,其他的墓葬中也許有更大量的珍寶。 Carter所領導的考古隊中的一些成員和後來的考古學家通過食品或動物(特別是昆蟲)感染上了當地的致命病毒,並引發了法老的詛咒的傳說。
Panoramic view of the Valley
西帝王谷
西帝王谷的排序在東帝王谷 之後,並且只存在四個已知的陵墓和幾個窖藏。 地理位置
WV22 – Amenhotep III的陵墓
這里是Egyptian 新王國時期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Amenhotep III的陵墓。它最近被重新發掘,尚未向公眾開放。
WV23 – Ay的陵墓
新修的Ay陵墓是西帝王谷中唯一向公眾開放的陵墓。
WV25 – 也許是 Akhenaten的陵墓
該墓也是是為Akhenaten修建的,但是它並沒有完成。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首都在尼羅河東部的底比斯,但新王國的大多數法老都埋葬在尼羅河西岸的穆魯克帝王谷。帝王谷與盧克素神廟,卡納克神廟隔河相望,那些巨大的廊柱、寺廟,依然顯露著昔日的威嚴氣象。
公元16世紀中葉,法老圖特摩斯一世選中了這里作為他的重聲之地。他下令在尼羅河西岸的峭壁上開鑿洞室,建造了一條陡峭的隧道作為墓穴,用來安葬遺體。此後的500年裡,歷代法老和王室顯貴都沿用這種方法在這里構築岩穴陵墓,墓室里堆放著各種隨葬品,雕像、戰車、太陽船、珠寶、武器、飾物、傢具、繪圖應有盡有,豐盛的陪葬品保證了帝王們在俄里西斯世界中能中能夠繼續享受他們生前的待遇。
然而珍寶發掘者的嗅覺是靈敏異常的,他們知道在那裡能找到那些價值連城的東西,自從商博文破譯了古埃及文字,冒險家、考古學家、文物販子都長上了飛往埃及的翅膀,大量的文物車載船裝,被運到充滿現代文明的城市博物館或者就藏在一些人家的地下室里。
帝王谷不再平靜。1817年10月,文物愛好者、義大利冒險家貝爾左尼在底比斯附近的畢班·埃爾——穆魯 克山谷發現了一批古墓,其中有西索斯一世的陵墓,於是,從此開始,帝王谷橫遭罹難,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被明目張膽或者偷偷摸摸地弄走了。僅僅100年之後,帝王谷陵墓碩果僅存的就是只有圖坦卡門的陵墓了。
圖坦卡門陵墓的發現者和發掘者是霍華德`卡特,他的背後的支持者英國貴族卡馮勛爵。卡特是一位嚴謹的富於考古知識並且對考古充滿熱情和責任心的人,卡特建議勛爵把注意力放在帝王谷,因為他憑自己的經驗認定那裡不像人們說的那樣已經一無所有,那裡肯定有一座陵墓還沒有被發掘出來,那就是圖坦卡門的陵墓。
經過10年的艱苦發掘工作,1922年11月5日,他們最終找到了傳說中的神秘墓穴的入口。當台階清理干凈之後,蓋著戳的墓門出現了。那個封戳證明這就是圖坦卡門的墓穴。
圖坦卡門法老`伴著5000多件大大小小的陪葬品安睡了3000多年,他的長夢終於被攪醒了。不過,這位年輕得才只有18歲的法老雖然在位9年,但其建樹卻不見多少記載,因此,卡特幽默地說:「據我們所知,圖坦卡門的一身惟一出色的成績是他死了並且被埋葬了」,應當在加上一條,那就是,在最後的關頭,他有被挖了出來,並帶出了 古代埃及文明的盛景。
然而在陰森的墓道里,刻著法老的咒語:「不論是誰攪擾了法老的寧靜,『死神之翼』降臨他的頭上。」5個月後,卡那馮勛爵死於被墓穴中蚊蟲叮咬引起血液中毒導致的急性肺炎。卡特也在1939年3月神秘的死去。此後,參加過墓穴發掘工作的人員接二連三地因為各種原因而死去,使法老的咒語顯得撲朔迷離而且更加使人心生畏懼。
年輕的圖坦卡門法老,依然躺在墓中的石英棺里,但是幾乎所有曾經陪伴他的珍寶都在開羅的埃及博物館里,包括那些溫柔地保護他的守護神也已經被迫離開他的身邊。 不過,對於這一切,法老也許不在意了,因為如今,他和國王谷的其他國王們一樣了,那兒的60多座陵墓都已經被發掘出來了。看來,即使埋在地下最隱蔽的地方,也不是到達永恆的方式。
2,美國帝王谷
帝王谷
Imperial Valley
亦譯因皮里爾河谷。
北美洲科羅拉多沙漠灌溉地區。大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的帝王縣。自索爾頓湖(Salton Sea)南端向南延伸80公里(50哩)入墨西哥境內。為科切拉(Coachella)谷地和加利福尼亞灣之間槽地的一部分,幾乎全境在海平面以下;索爾頓湖邊緣低達-72公尺(-235呎)。原為加利福尼亞灣的一部分,後被科羅拉多河三角洲的沖積扇切斷。當地具有炎熱的沙漠氣候,氣溫日差較大。谷地四周為沙丘和荒山環抱。1901年帝王運河開鑿以前無人居住。1905
J. 怎樣更好的琵地理位置
1、在讀圖中識記
2、地理記憶順口溜 1、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行星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 ①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扁平。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①。 ①溫,指溫度。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 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 經線指南北,東西緯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 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亞洲 亞洲地形雜,中高四周窪。 沖積平原廣,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資源可誇。 (2)歐洲 半島緣海多,形體分節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東部高原聯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東西相間高大陸,世稱湖海在其間。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東部平原高原區。 地形多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脈為最長,亞馬遜河流域廣。 熱帶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數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號稱大陸高原洲, 東部高原連一體,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積小,分兩區, 一大陸,二島嶼。 大陸東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極洲 四周環三洋,多年冰雪積; 超過二千米,海拔數第一。 11、海底地形 淺海大陸架,外緣大陸坡; 洋盆海溝嶺,洋底不可測。 12、地形變化 地形變化,內外力加。 滄海桑田,內部力大; 板塊運動,拉伸擠壓, 斷層褶皺,出現高窪; 火山地震,板塊緣發。 外部力量,不可輕它; 風浪水冰,侵蝕變化, 天長日久,削高填窪。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短時陰晴雨雪冷熱風 氣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氣溫分布規律 氣溫分布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 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 地勢高低也影響,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變暖危害 大氣污染,地球變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採取措施,刻不容緩。 16、風的形成 溫高氣上升,低壓下形成; 氣自高壓來,流動形成風。 17、地球氣壓帶 高氣壓帶四,低氣壓帶三: 南北五度間,高溫氣上翻, 赤道低氣壓,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氣流下偏轉, 副熱高氣壓,少雨常乾旱; 極地氣壓低,靠近兩極點; 南北六十度,副極低壓然。 18、地球風帶 氣壓帶相隔,風帶共有六: 信風赤道摟,東風兩極出, 南北西風帶,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條件 空汽飽,氣溫降; 凝結核,相碰撞; 體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規律 赤道熱,降水多: 兩極寒,降水難。 回歸線,分兩邊; 陸西岸,副高帶, 信風吹,降水虧; 陸東岸,季風故, 氣候溫,降水富。 中緯度,居內部; 距海遠,氣候干。 21、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氣候因素,四個方面兼顧; 緯度位置第一,赤道兩極懸殊; 其次要看海陸,遠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風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來水富。 22、陸地自然帶分布與特徵 地表氣候不一般,植被動物隨著變。 九自然帶分布談,熱溫類型各有三; 亞寒苔原冰原帶,另外高山垂直變。 熱帶雨林赤道邊,高溫多雨樹參天; 猩猩猿猴時常現,河馬大象不少見。 熱帶草原夾兩邊,非洲南美最廣泛; 干濕兩季南北反,稀樹密草動物歡; 獅犀斑馬長頸鹿,乾季向著水草遷。 熱帶沙漠回歸線,非澳兩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鴕鳥駱駝耐餓旱。 溫帶沙漠居陸間,亞美澳非都可見; 夏季高溫冬季寒,植被較少能耐干。 溫帶草原四季顯,多位北半球中間; 雨水較少草尤短,黃羊野兔最常見。 溫帶森林闊葉繁,熊貓梅花鹿罕現。 北部亞寒針葉林,松樹雲杉能耐寒; 亞美北部歐大半,動物冬夏羽毛換。 苔原氣候冬長寒,亞歐美洲最北邊; 植物地衣和苔蘚,特有動物馴鹿焉。 南極冰原和冰山,企鵝海豹近海岸; 北極點與格陵蘭,白熊海象不畏寒。 23、世界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生存條件; 耕林草建,伐墾泛濫, 流失沙化,人增地減, 採取措施,齊抓共管。 (2)水資源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資源。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滿足需要,比較困難。 保護資源,節用當先; 植樹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為期較遠。 (3)森林資源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濕度; 防風護田,保持水土; 調凈空氣,①「自然調度」。 保護資源,植伐同步。 ①調,調節大氣成分。凈,凈化。 (4)礦產資源 礦產種類實不少,煤鐵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國鐵礦儲量高; 煤礦要數中美俄,亞歐北美煤質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東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亞洲東部南部; 北美東部歐洲,人口稠密在數; 地屬沿海平原,氣候濕潤溫暖; 農業歷史悠久,工交城市發展。 25、人口問題 人口發展過快,環境資源受害; 人口城市遷移,帶來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電,醫教就業問題。 26、世界人種問題 世界人種分清,要看膚發眼睛。 白居歐洋北美①,黃人主在亞東, 黑人非洋美國,種族歧視受輕。 ①洋,大洋洲,後面「洋」字亦同。 27、世界主要語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語言。 漢語使用最多,亞洲中國東南; 英語使用面廣,英澳北美印度; 俄語比較集中,拉美西語侵佔; 法語世稱美麗,主要法國內焉; 阿拉伯語亞非,國際重要語言。 28、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蘭。 基督徒十億,歐美洋廣泛①;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蘭, 六億穆斯林,亞非最多見。 ①歐美洋,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29、世界人口過一億的前10個國家 中印美尼俄①,巴日尼孟巴②。 ①印,印度。尼,印度尼西亞。 ②巴,第一個「巴」字指巴西,第二個「巴」字指巴基斯坦。尼,奈及利亞。本句可用形象語言「終因沒米(尼的諧音)餓,八日你夢巴(鍋巴)」來幫助記憶。墨西哥是第11個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 30、有關世界國家問題 世界國家近二百,面積俄加中最大, 領土領水海陸空,兩邦之間國界劃。 政治制度分社資,多數國家不發達; 國際交往要平等,五項原則維護它。 31、世界區域劃分 世界區域分十三,依據人地和自然①。 亞洲區域數有五:東西南中和東南; 非洲區域兩部分,撒拉劃分南北線; 美洲區也分兩段,拉丁美洲佔南邊; 歐分西東聯北亞②,南極大洋獨成片。 ①人地,人文地理因素和地理位置。 ②東聯北亞,歐洲東部和北亞聯合為一個區域。 32、東亞各國 東亞有五國:中朝韓日蒙①。 蒙古居內陸,畜牧業較盛; 朝鮮分南北②,北朝資源豐; 南韓經濟發,與日稱「小龍」; 中國更重要,後面另外評。 ①朝,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②朝鮮,指朝鮮半島。 33、東亞地形 東亞海岸線曲折,半島島嶼似星羅; 西部高原和山地,東部平原丘陵多; 地勢西高東部低,東流入海是江河。 34、東亞季風氣候 東亞季風顯著,東海西部大陸。 海陸比熱不同,氣壓隨季擺動。 夏陸增溫較快,形成低氣壓帶; 海水吸熱較遲,低溫高氣壓在; 季風從海到陸,近海降水豐富。 氣候還分兩種,溫帶亞熱季風。 35、東亞沿海與內陸差異 東亞之沿海,溫濕人稠密; 平原耕地廣,稻茶絲產地; 沿海多良港,經濟貿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氣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島,本洲最重要; 海岸線曲折,人稠地狹小; 地震活動頻,海洋季風顯; 森林水力富,礦產資源少; 經濟發展快,科技水平高; 經濟四要區,原料進口靠; 對外貿易港,神橫本州島。 東京為樞紐,鐵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匯,捕魚北海道; 地小靠機械,農業單產高; 文化東西兼,櫻花國代表。 37、東南亞地理狀況 「南洋」東南亞,共十個國家; 最大群島國,印度尼西亞。 歐洲向東行,必經馬六甲; 印太兩洋間,「十字路口」卡。 半島山河間,分布呈縱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寬且緩,沖積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農業興。 群島多火山,三大板塊間; 印度尼西亞,「火山國」名兼, 農民不怕險,火山口種田。 38、東南亞兩種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赤道邊,馬來半島群島焉; 全年對流雨為主,一載降水過二千; 雨熱充足植物茂,四季農作不休閑。 熱帶季風分雨旱,中南半島菲北邊; 六至十月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種收在旱。 39、東南亞居民和物產 東南亞人稠,物產多量大: 橡膠油棕錫,盛產在馬來①; 椰子和蕉麻,菲律賓可誇; 稻米為主食,泰國質量佳; 印尼汶萊國,石油在開發; 人稠多信佛,建築出精華; 柬寨吳哥窟,仰光大金塔; 經濟有發展,華人貢獻大。 ①馬來,馬來西亞。 40、新加坡 馬來半島新加坡,形如獅子市島國; 島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華人多。 「十字路口」馬六甲,太印航行必經過。 資源貧乏靠進口,獨立新興工業國。 地理優越港口良,對外貿易航運多; 開放吸資引技術,工業發展「小龍」活。 花園城市環境美,旅遊行業創匯頗。 41、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群島國最大。 產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納①; 石油輸出口,本區亦最大; 熱帶雨林景,翡翠鏈項掛; 萬隆環境雅,療養旅遊佳; 都城雅加達,位於島爪哇。 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納,金雞納。 42、南亞地理氣候 南亞次大陸,地形分三部: 北部為山地,三國居內陸; 南德干高原,土肥礦產富; 中間農業區,平原連成弧。 三條大河流,沖積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恆布下游匯①。 氣候熱季風,降水有偏護。 ①恆,恆河。布,布拉馬普特拉河;本河源於中國境內,在中國稱雅魯藏布江。 43、印度 南亞最大國,首都新德里; 人口世居二,耕地亞洲一; 麻茶世界首,棉蔗屬經濟; 孟加兩大港①,棉麻工業地。 ①孟,孟買。加,加爾各答。 44、印度主要作物 水稻小麥棉花茶,還有花生甘蔗和黃麻。 45、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南亞西,工業棉紡織第一; 農業主要靠灌溉,乾旱恆河解危機; 伊斯蘭堡為首都,最大城港卡拉奇。 46、中亞 中亞有五國,哈塔吉土烏①。 歐亞鐵路橋,「絲綢之路」古; 五國內陸居,高原平原主; 氣候多乾旱,卡拉沙漠著②; 河湖多內流,灌溉引阿姆③。 民族一百三,奉教伊斯蘭。 「白金之國」烏④,產棉世第三。 礦產儲量大,煤鐵石油天⑤。 烏都塔什干,大城樞紐站。 ①哈,哈薩克。塔,塔吉克。吉,吉爾吉斯斯坦。 土,土庫曼。烏,烏茲別克;下面④也指此國,不再另注。 ②卡拉沙漠,卡拉庫姆沙漠。 ③阿姆,阿姆河。⑤天,天然氣。 47、哈薩克 中亞哈薩克,世界最大內陸國; 民族俄羅哈薩克①,耕地草原面積闊, 能源采礦工業體,石油煤礦儲產多, 卡拉干達工業地,阿斯塔那為國都。 ①俄羅,俄羅斯。 48、西亞和北非居民及地理位置 西亞和北非,阿拉伯人多; 教奉伊斯蘭,西亞除四國①。 五海三洲地,西亞交通活; 古有絲綢路,海陸空今說。 北非國六個,臨海港口多, 塞亞的阿卡②,蘇伊士運河, 溝通兩大洋,運油經此過。 ①四國,指以色列、塞普勒斯、亞美尼亞、喬治亞籌四國。這幾個國家主要信奉基督教。 ②塞,塞得港,亞,亞歷山大。的,的黎波里。阿,阿爾及爾。卡,卡薩布蘭卡。 49、西亞北非的地形和氣候 兩區地形高原主,北回歸線過中部; 副高東北信風帶,炎熱乾燥沙漠布; 農業主要靠灌溉,山地綠洲可放牧; 冬季降水地中海,西亞北非均分布。 50、西亞和北非石油 兩區石油最富饒,儲產出口世最高。 七大石油生產國①,埋藏淺且油質好。 輸往西歐和美日,方式油船和管道。 到日須經馬六甲,歐美多繞好望角。 ①七大石油生產國,指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等。 51、西亞北非各國物產 西亞北非好物產,紫羔皮產阿富汗; 安拉羊毛土耳其①,伊朗羊毛織地毯; 椰棗特產伊拉克,摩哥盛產油橄欖②。 ①安拉,安卡拉。 ②摩哥,摩洛哥。 52、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熱帶沙漠國。 地形高原主,淡水資源薄。 儲產居世先,石油之王國。 沙土變農田,投資舉新措。 麥加稱聖城,首都利雅得。 53、埃及 埃及位置重,亞非歐要沖。 地跨兩大洲,蘇伊士居中①。 尼羅貫全境②,「綠色走廊」青。 阿斯旺大壩,金字塔奇景。 河谷三角洲,長絨棉著名。 工業採石油,運價收入升③。 首都古開羅,非洲最大城; 亞歷山大港,地位不可輕。 ①蘇伊士,蘇伊士運河。 ③尼羅,尼羅河。 ③運,運河。僑,僑匯。埃及勞動力資源豐富,前往西亞工作的人很多,每年有大量的僑匯收入。 54、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狀況 撒哈拉以南,地形多高原。 東非大裂谷,陷落地層斷。 乞力馬扎羅,非洲最高巔。 維多利亞湖,屬盆地凹陷。 中部有盆地,剛果河其間。 幾內亞海灣,大西洋沿岸。 馬達加斯加,大島位西南。 南非好望角,大陸西南端。 55、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 非洲熱帶大陸,赤道橫貫中部。 氣候略成帶狀,南北對稱分布。 中部熱帶雨林,終年高溫雨足。 三邊熱帶草原,干濕南北季反。 熱帶沙漠規律,南北回歸不誤①。 地中海式南端,冬雨夏干特殊。 ①回歸,回歸線。 56、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資源 資源動植物,出名有礦產。 珍貴木材種,花梨木和檀①, 波巴布樹壽,生長熱草原。 動物非特有②,猩河象鹿斑③; 衣索比亞,天然動物園。 黃金金剛石,儲產均世端。 幾內亞鋁土,儲油也可觀。 ①檀,檀木。 ②非,非洲。 ③猩,大猩猩。河,河馬。象,非洲象。鹿,長頸鹿。斑,斑馬。 57、象牙海岸 象牙海岸,「象牙海岸」。 農業為主,墾林為園。 「可可王國」,第一出產①。 咖啡木材,非洲之巔。 阿比讓市,「小巴黎」贊。 多樣農產,擺脫困難。 ①第一出產,產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 58、亞洲綜述 (1)氣候 氣候復雜千萬象,水熱分布差異大。 東部季風多雨雪,西部大陸多風沙。 南部低緯號暖國,北部高緯稱寒極。 (2)高原山地 帕米爾高原,四周山脈環; 喜馬拉雅山,珠峰世界巔; 天山阿爾泰,興都庫什南。 青藏最高原,北蒙南德干; 中西伯利亞,伊阿隔海灣。 (3)湖泊河流 裏海最大湖,西北屬於歐; 死海貝加爾,最咸最深屬。 長江第一河,黑湄入太波②; 北流勒時鄂③,南流恆印河。 ①伊阿,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 ②黑湄入太波,黑龍江、湄公河都注入太平洋。 ③勒葉鄂,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 59、歐洲西部輪廓 認清歐洲大陸西,記住四三和二一。 四個半島居南北①,三個內海波地黑②, 二個島記列顛冰③,一個北海屬邊緣, 還有一灣比斯開。 ①四個半島,指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和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②波地黑,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黑海。 ③列顛冰,指不列顛群島和冰島。 60、歐洲西部地形氣候 歐西地形分三,山地平原相間; 地表錯綜復雜,侵蝕受自冰川。 氣候西部特點,溫帶海洋明顯; 東屬溫帶大陸,遠海洋性逐減; 南部地中海式,北部夏爽冬寒。 61、歐洲西部居民和國家 歐洲西部區,國家三十多。 最小梵蒂岡,稱為「袖珍國」。 居民白主人,人口增長弱。 工業中心密,多為發達國。 旅遊業興旺,名勝古跡多。 62、英國 「聯合王國」西歐英,英多海峽位置重①, 三面環海屬島國,英法海底隧道通。 海岸曲折多港灣,倫敦利物浦馳名。 早期工業近煤炭,戰後新區又形成: 汽車飛機和電子,倫敦蘇南英蘭中②; 北海沿岸石油產,重要中心阿伯丁。 氣候濕潤宜農畜,貿易出口品製成。 大港倫敦稱「霧都」,首都游覽多名勝。 ①英多海峽,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 ②蘇南,蘇格蘭南部。英蘭中,英格蘭中部。 63、法國 法國領土六邊形,國家輪廓須記清。 歐西面積為最大,科西嘉島也附從。 塞納河經巴盆地①,地勢東南西北傾。 平原丘陵土肥沃,氣候溫濕宜興農。 糧食產出世重要,園藝葡萄酒聞名。 洛林鐵礦里爾煤,地中海岸煉鋁興。 水核發電能源補,巴黎盆地工業精。 首都巴黎多古跡,化妝烹調享盛名。 ①巴盆地,巴黎盆地。 64、德國 中歐須說德,陸上鄰九國。 鐵路連四方,「十字路口」說。 水運頗便利,溝通多運河。 居民德意志,奉教信基督。 地勢階梯布,南北農差多。 工業現代化,褐煤鉀鹽富。 魯爾重工區,慕黑新區落①。 首都位柏林,波恩聯邦德②。 法蘭航空港③,漢堡易北河。 ①幕黑,慕尼黑。 ②波恩聯邦德,被恩是原聯邦德國的首都。 ③法蘭,法蘭克福。 65、義大利 地中海岸義大利,靴踢撒丁西西里。 北部阿爾卑斯山,隧道與內相聯系; 南部山脈亞平寧,中部平原屬沖積。 南多火山和地震,汞鋁硫磺和園藝①。 波河平原農業區,絲稻小麥和玉米②。 米蘭都靈熱那亞,工業發達三角地。 鋼鐵大廠塔蘭托,水上城市威尼斯。 首都羅馬世皆曉,游覽勝地多古跡。 ①鋁,鋁土礦。 ②絲,蠶絲。 66、俄羅斯 東歐俄羅斯,地跨兩大洲。 面積世最大,重心居於歐。 平原高原山,自西向東走。 冬季長且寒,極地氣候有。 「母親伏爾加」,歐最長河流。 貝湖世最深①,西伯利亞屬。 資源蘊藏富,煤鐵林水油。 工業重為主②,莫聖區居歐③; 烏拉爾新西④,二戰間後有。 農業不穩定,穀物需進口。 首都莫斯科,東歐鐵路稠; 聖彼得堡港,海參崴港口; 摩爾曼斯克,不凍有暖流; 伊爾庫茨克,東部交通紐。 東區正開發,經濟發展有。 ①貝湖,貝加爾湖。 ②工業重為主,工業以重工業為主。 ③莫聖區,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和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 ④新西,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67、烏克蘭 東歐西南烏克蘭,丘陵低地布相同。 黑土肥沃宜興農,氣候大陸性草原; 克半島南是黑海①,風景優美「珍珠」贊。 煤錳鐵水資源富,頓煤克鋼第水電②。 向有「糧倉」之美謄,麥薯玉米向葵甜③。 首都基輔第河畔④,敖德薩港黑海邊。 ①克半島,克里木半島。 ②煩煤,頓巴斯煤礦。克鋼,克里沃羅格鋼鐵基地。第水電,第聶伯河水電站。 ③薯,馬鈴薯。向葵,向日葵。甜,甜菜。 ④第河,第聶伯河。 68、北美概述 北美美國加拿大,英法後裔英語主。 本地居民印第安,因紐特人居北部。 經濟均屬發達國,地形可分三大部: 西部高山平行數,海陸板塊不穩固; 東部山地和高原,阿巴拉契亞拉布①; 中部平原五大湖,「地中海居美大陸」。 溫帶大陸氣候廣,北寒南熱少特殊; 西部高山濕氣擋,降水自東移內陸; 中部平原貫南北,冬夏氣溫變化速。 ①阿巴拉契亞,阿巴拉契亞山。拉布,拉布拉多高原。 69、北美氣候 東部季風區,冬寒夏熱雨。 中部大陸性,南北少差異。 西部臨大洋,氣候類型齊。 夏受颶風侵,冬有寒潮襲。 70、加拿大 美洲北部加拿大,面積第二大國家。 地廣人稀密度低,林海雪原好景誇。 南部走廓宜工農,人口集中也在它。 蒙特利爾多倫多,國家首都渥太華。 領土一半為森林,「楓葉之邦」是說加。 鈾鋅鈦礦世居一,水資豐富電可發。 寒暖流匯紐芬蘭,著名漁場別忘它。 工農牧業均發達,人少生產機械化。 71、美國 (1)領土和居民 美國共分五十州,哥倫比亞特區屬; 阿拉斯加夏威夷,兩處領土也在數。 人口二億五千萬,居民白種人為主; 有色人種黑和印①,「唐人街」上華人住。 人口遷移向西南,「陽光地帶」人較疏。 (2)自然條件 美國領土大,溫帶緯度跨; 還有寒亞寒,位於阿斯加②; 亞熱在南部,熱帶海洋夏③。 三面臨海洋,良港海運便。 平原面積廣,耕地也可誇。 五湖密西比④,灌航電也發。 礦林草原富,煤鐵銅油佳。 資源耗費多,進口量很大。 (3)農業 世界農業大國美,農產出口世無雙。 事農人少機械化,農業特點第一項; 第二生產專門化,五大區帶記心上; 乳畜帶位東北方,南部棉花種植廣; 中部北部小麥旺,機械化早生產糧; 中低平原玉米香,大豆世界高產量; 西部畜牧灌農區,各帶區間無嚴框。 (4)工業和城市 工業高度機械化,產值世界數它大。 分布主要三大區,東北資本最早發, 煤鐵豐富工業便,交通水運條件佳; 聯國總部在紐約⑤,大西洋岸首屈它。 首都位於華盛頓,中部工交在芝加⑥。 南部工業屬新興,休敦宇航和石化⑦。 西部工業集沿岸,加州經濟最發達⑧; 舊金山洛兩大港⑨,好塢影視世皆誇⑩。 ①印,印第安人。 ②阿斯加,阿拉斯加。 ③夏,夏威夷。 ④密西比,密西西比河。 ⑤聯國,聯合國。 ⑥芝加,芝加哥。 ⑦休敦,休斯敦。 ⑧加州,加利福尼亞州。 ⑨洛,洛杉磯。 ⑩好嗚,好萊塢。 72、西印度群島和巴拿馬運河 西印度群島,麥哲倫首過; 加勒比海上,古巴最大國。 中美地峽連,南美墨西哥; 巴拿馬運河,兩洋捷徑握。 73、拉美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脊樑」安第斯①; 亞孫平原大陸北②,熱帶雨林少人煙; 巴西高原世最大;鐵礦蘊藏在其間; 南部平原阿根廷,發展畜牧大草原。 ①安第斯,安第斯山。 ②亞孫平原,亞馬孫平原。 74、拉美氣候 氣候濕熱主,全年降水多。 冬季無酷寒,夏季無暑熱。 高山貫南北,氣候分兩邊; 東部濕又暖,西部熱多干。 高山區特殊,垂直變化顯。 75、拉美的居民和經濟 拉美種族雜,混血比重大; 人口密度小,分布有偏差; 增長速度快,城市人口發。 屬於發展國,工業不發達; 咖啡蔗香蕉,群島中美峽①。 糧食玉米主,墨西哥是家②。 ①群島,西印度群島。中美峽,中美地峽。 ②墨西哥是家,指墨西哥為玉米故鄉之意。 76、巴西 巴西拉美第一國,面積人口經濟說。 熱帶面積世最大,平原熱帶雨林闊。 人口一億四千萬,東部沿海居民多。 亞馬孫河第二長,量大域廣數此河。 熱帶雨林遭破壞,采措保護別耽擱。 農產世界占首位,咖啡香蕉劍麻蔗。 巴西高原鐵礦富,水電伊泰普合作。 巴西利亞環境美,首都建築頗獨特; 港城裡約熱內盧,工業中心聖保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