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鄴城的地理位置
『壹』 曹魏為什麼選鄴城
鄴城抄的人口多,長期是冀州的治襲所,而冀州是黃河以北最大的州。(曹操佔領冀州後看了戶籍有三十萬戶,連聲叫道大州)
鄴城的地理位置重要,它有黃河和漳水做為險阻。
鄴城的農業發達,因為靠近黃河,灌溉方便,所以糧食的產量較高。
『貳』 三國鄴城在哪
鄴城,古代著名都城。遺址范圍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鄴北城、鄴南城遺址等)、河南安陽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帶。遺址主體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境內,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陽市18公里,北距邯鄲市40餘公里。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占據鄴城,營建王都。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1957年考古工作者對鄴城遺址進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鄴城遺址被公布為臨漳縣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月,鄴城考古隊在臨漳縣北吳庄發現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東魏、北齊石造像及殘件,是目前所知建國以來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學、北朝文化的大型遺址。
古鄴城遺址主體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境內,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的香菜營鄉鄴鎮村、習文鄉一帶,南距安陽市中心18公里,北距邯鄲市40餘公里。
鄴南城與鄴北城均在臨漳縣
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先後以此為都。鄴城遺址范圍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鄴北城、鄴南城遺址等)、河南安陽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帶。
鄴本有二城。鄴北城為曹魏在舊城基礎上擴建,東西七里,南北五里,北臨漳水,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台、銅雀台、金虎台三台,即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香菜營鄉鄴鎮、三台村以東鄴城遺址。鄴南城興建於東魏初年,東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較北城大,在今漳河南北兩岸(今臨漳縣境內,右側地圖虛線范圍為鄴北城與鄴南城遺址均在臨漳縣)。
曹丕代漢建魏後定都洛陽,魏以洛陽為京師,長安、譙、許昌、鄴城、洛陽為「五都」,足見鄴之重要。
鄴城作為魏晉、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我國城市建築史上佔有輝煌地位,堪稱中國城市建築的典範。全城強調中軸安排,王宮、街道整齊對稱,結構嚴謹,分區明顯,這種布局方式承前啟後,影響深遠。特別是它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的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著很大借鑒和參考價值。
『叄』 曹魏時期的鄴城對應在如今何處
鄴城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附近。但滄海桑田,這個地方如今已大部分在漳河底下了,只有專城西的屬銅雀台一帶,還位於漳河岸上,可見到基址。因此說起曹魏時期的鄴城,只能在文獻資料中見到了。例如酈道元(466~527)的《水經注》中就有記載,此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晉時的一尺約為0.245米,故此城為東西3087米,南北2205米。「西北有三台,皆因為之基」,「中曰銅雀台,南則金虎台,北曰冰井台」。其中銅雀台最為有名了。杜牧《赤壁》詩曰:「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台是一種高敞之處,登高望遠,可謂游賞之好去處。
『肆』 曹魏時期的鄴城有什麼特點
鄴城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附近。但滄海桑田,這個地方如今已大部分在漳河底下了,只有城西的銅雀台一帶,還位於漳河岸上,可見到基址。因此說起曹魏時期的鄴城,只能在文獻資料中見到了。例如酈道元(466~527)的《水經注》中就有記載,此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晉時的一尺約為0.245米,故此城為東西3087米,南北2205米。「西北有三台,皆因為之基」,「中曰銅雀台,南則金虎台,北曰冰井台」。其中銅雀台最為有名了。杜牧《赤壁》詩曰:「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台是一種高敞之處,登高望遠,可謂游賞之好去處。
曹魏是分裂時期的一個國家,所以它的都城雖然也比較完整,但規模不大。鄴城作為都城,最大的特點在於形制的創新。鄴城為扁矩形,中軸線北端是宮城,其東為一組官署,官署後部為後宮,是曹操的宮室。在後宮和官署的東面(城的東北角)為皇家貴族的住所,稱「戚里」。城的南部為居住、商業區,約佔全城面積的五分之三。由此可知,這種都城布局與前面說的《周禮·考工記》中所規定的形制已很不相同了。鄴城的布局對後世影響不小。如後來的隋唐長安,與此比較相近。
『伍』 簡述曹魏鄴城的布局及其在中國都城史上的影響
鄴城,古代著名都城。遺址范圍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鄴北城、鄴南城遺址等)、河南安陽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帶。遺址主體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境內,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陽市18公里,北距邯鄲市40餘公里。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占據鄴城,營建王都。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1957年考古工作者對鄴城遺址進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鄴城遺址被公布為臨漳縣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月,鄴城考古隊在臨漳縣北吳庄發現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東魏、北齊石造像及殘件,是目前所知建國以來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學、北朝文化的大型遺址。
影響:
曹丕代漢建魏後定都洛陽,魏以洛陽為京師,長安、譙、許昌、鄴城、洛陽為「五都」,足見鄴之重要。
鄴城作為魏晉、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我國城市建築史上佔有輝煌地位,堪稱中國城市建築的典範。全城強調中軸安排,王宮、街道整齊對稱,結構嚴謹,分區明顯,這種布局方式承前啟後,影響深遠。特別是它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的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著很大借鑒和參考價值。
『陸』 鄴城在哪
鄴城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的漳河岸畔,是一處重要的古都遺址
『柒』 三國時魏都鄴城是指哪裡
鄴城遺址是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和北齊時期的都城遺址。
鄴城遺址在今安陽市北18公里處的漳河岸畔,是一處重要的古都遺址,是殷鄴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自公元前11世紀商王國滅亡之後,直到1500年前,這里再度崛起,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從東漢末年起,歷經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6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達126年。公元580年,鄴城被毀,當時的相州、魏郡、鄴縣南遷至安陽城,安陽亦稱鄴。
鄴城初建於春秋時期,相傳為齊桓公所築。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鄴,把鄴城當作魏國的陪都。此後,鄴城一步步成為侯都、王都、國都。
戰國時,西門豹為鄴令。西門豹治河投巫的故事,幾乎婦孺皆知。曹魏時建北鄴城,東西長7里,南北長5里,外城有7個門,內城有4個門。曹操還以城牆為基礎,建築了著名的三台,即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兒子們在這里宴飲賦詩,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為後世留下了「建安風骨」的美譽,是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東魏建南鄴城,東西長6里,南北長8里18步。增修了許多奢華建築,如太極殿、昭陽殿、仙都苑等。高歡不僅在這里興建樓台廟宇,還在這里安置了能自己演奏器樂的機器人,留下不朽的美談。
這一時期,統治者特別崇尚佛教,不惜動用大批力量修建佛教石窟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物名勝,如靈泉寺、萬佛溝、北齊石窟、響堂山石窟、洪谷寺風景區等,其中一些景點與著名的少林寺有著千絲萬屢的因緣。
鄴 都 各 王
曹魏之魏都
公元204年,曹操攻克鄴城。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國。公元216年曹操晉魏王,鄴城成為曹魏王都。公元219年曹操死曹丕為魏王,仍以鄴城為都。先後歷16年。
三國?魏
自公元204至265年,鄴城作為三國之魏都,歷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奐諸王,共52年。
東晉十六國時期
後趙
公元375年,石虎遷都於鄴,歷石遵、石鑒、石祗諸王,共15年。
冉魏
公元350年石閔殺石鑒自立為帝,仍在鄴城建都,共2年多。
前燕
公元357年,前燕遷都鄴城,歷慕容雋、慕容(日韋),公元370年,為前秦所滅,共13年。
南北朝時期
東
『捌』 為什麼地理位置不好的鄴城在魏晉南北朝如此重要
鄴城的地理位置不好?
從軍事意義上來說,鄴城看起來周邊都沒有太大的防線,但是看遠一點,北方一馬平川到幽燕地區,所以只要控制幽燕則北方無虞;西邊是太行山脈,控制幾個關口就足以保證西部安全;東部從來就不是什麼需要防範的地方;南部則有黃河。戰略上來說,鄴城並不難守。就算是看近一點,鄴城緊鄰漳水,甚至可以直接拿漳水做護城河,只要城高有糧,這就很容易守住,所以軍事上來看鄴城的位置不差。
從經濟上來看,鄴城更是不亞於長安、洛陽。經濟上主要就是亮點——農業和交通。鄴城從西門豹治鄴開始就是大農產區,而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關中地區、河洛地區都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所以農業發達的鄴城就成了相當重要的地區——畢竟從漢代開始這里就是河北(黃河以北)第一大城。而交通上來說,鄴城的交通怎麼看都很發達,不緊陸路好走一大片平地,水運也很發達,通過運河可以直接跨越多個流域。
從政治或者說全圖上來說,鄴城比較靠近天下中心,到各處都不算遠,屬於很中的中原地區。
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可供選擇的大城不多,北方開始只有三個——洛陽、許昌、鄴城。所以曹操被封為魏王——封在鄴,因為另外兩個都是漢的都城,不能封。一下子成了曹魏的「舊都」,什麼地位都上去了,不管如何都會很重要。
『玖』 三國都城的曹魏鄴城
鄴本有二城。北城為曹魏在舊城基礎上擴建,東西七里,南北五里,北臨漳水,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 昔日鄴城銅雀台
銅雀、金虎三台。近代漳水南移,故址大都已在漳水之北,即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三台村迤東一帶。南城興建於東魏初年,在今漳水之南,東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較北城大,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境內。 曹丕代漢建魏後定都洛陽,魏以洛陽為京師,長安、譙、許昌、鄴城、洛陽為「五都」,足見鄴之重要。
『拾』 三國時期的鄴城和攀城分別是什麼地方
鄴城遺址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地處華北平原的中心區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內位。鄴城遺址包括鄴北容城和鄴南城,兩城南北銜接,大體呈「日」字型結構。鄴北城也稱曹魏鄴城,先後是曹魏(204~265)、後趙(335~350)、冉魏(350~352)、前燕(357~370)的國都。鄴南城又稱東魏北齊鄴城,是北魏分裂後東魏(534~550)、北齊(550~577)王朝的首都。建築於鄴北城西城牆之上的銅雀三台遺跡,是指曹操在東漢末年始建的三個宏偉的高台建築群,現在鄴城遺存幾乎消失殆盡,惟有三台中的金虎、銅雀二台屹立於漳河之濱,經歷著鄴城遺址1800餘年的興衰棄建。
攀城?是邳城吧,就在現在的江蘇省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