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黃帝部落地理位置

黃帝部落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4 10:34:24

⑴ 黃帝炎帝部落那時生活在什麼地方

黃帝和炎帝都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國原始社會後期,是兩個部落的首領。當時,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居住在現在陝西省境內的黃河邊上。後來,又先後沿黃河兩岸向東部遷移。為了爭奪一塊土地,炎帝族同住在中國東部的九黎族發生了戰爭。九黎族的首領蚩尤打敗了炎帝族。炎帝族向黃帝求援,他們聯合起來打敗了蚩尤。九黎族失敗後,一部分逃到了南方,另一部分加入了炎黃二族。後來,炎帝族和黃帝族也發生了沖突,炎帝族失敗後,加入了黃帝部落,黃帝族的力量就更大了。從此,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黃河流域定居下來,繁衍生息,構成了華夏族的主幹。他們共同開發了黃河中下游地區,使這里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從此,這些原來不同部落的居民,都認為自己是黃帝和炎帝的後代,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現在,在陝西省黃陵縣松柏常青的橋山上,還保留著黃帝陵和黃帝廟;湖南省炎陵縣也保留著炎帝陵。黃帝和炎帝的子孫們,世世代代緬懷這兩位中華始祖的豐功偉績。

⑵ 黃帝出生地部落叫什麼

黃帝,是少典的次子,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北),故稱軒轅氏。黃帝幼時聰明異常,既長見識淵博,才幹出眾,遂繼承父親少典被擁立為有熊部落首領,故又稱為有熊氏。

⑶ 黃帝部落起源於黃河流域還是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
以黃帝為首領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國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後來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
鹿、懷來一帶),開始發展畜牧業和農業,定居下來。

⑷ 求原始社會時期,黃帝部落、神農部落和九黎族等的大致分布地點

華夏民族是漢族的前身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
漢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范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遠古傳說,還描述了漢族先民曾經歷漫長的原始公社制時代。在黃帝以前,經過「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見母系氏族制)的階段;關於黃帝的傳說,則標志著由母系氏族部落轉化為父系氏族部落(見父系氏族制),並已進入部落聯盟階段。傳說在黃帝之後相繼以禪讓方式為大部落聯盟首領的堯、舜、禹,被認為是黃帝的子孫
公元前21世紀,中原地區的原始公社制時代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階級社會已經出現在黃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從公元前21世紀以後,相繼出現了夏(約公元前21世紀~前16世紀)、商(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幾個王朝。首先在黃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濟之間以及淮河支流汝、潁上游;繼而發展至淮河、泗水、長江、漢水的廣大地區。西周時,已出現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名, 以與蠻、夷、戎、 狄相區別。但是,這時華夷之辨尚不甚嚴。
春秋(前770~前476)時,華夷貴賤尊卑的觀念已很強烈,當時區分華夏與蠻夷的標准,族類與文化都被重視,文化尤為首要因素。華夷因禮俗、服飾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僅與齊、燕、韓、趙、魏同稱諸夏,而且是兩個最強大的華夏諸侯。七雄合縱、連橫、兼並、爭戰,但族體相同,形成諸夏統一趨勢;於是華夏成為穩定的族體,分布區域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建立了秦朝,隨後漢朝建立,並統治中國400餘年,該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此時漢族人口分布仍集中與黃河、淮河流域,從西晉末年起,五胡亂華,漢族人口逐漸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徙,而從西晉到隋代的建立這一段期間,漢族進入中亞和雲南。到明,清時,南方漢族人口便超過了北方,後滿人禁止漢人出關進入東北,清朝後期為充實邊疆,准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大量引入山東漢族.自明朝起漢族開始零星向東南亞移民,從19世紀起又有漢族向歐洲,北美等地移民。

⑸ 炎帝黃帝蚩尤部落的方位

關於黃帝部族的發祥地,有陝西周原的岐山說、中原新鄭 說(謂黃帝出生在河南中部的新鄭)、古壽丘(今山東曲阜)說和古涿鹿(今河北涿鹿縣境)說等幾種。有關黃帝的發祥地,還是司馬遷的說法更可信一些。他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兩次提到了黃帝與古代的 涿鹿有關:一則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再則曰:「(黃帝)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前一則說的是著名的涿鹿之戰,後 一則說的是黃帝定都在涿鹿,以涿鹿為自己的居邑。所謂「涿鹿之阿」,即涿鹿山下一片廣闊的平地,這兩處涿鹿都是指古上谷地區,即今河北張家口地區的涿鹿。 所謂黃帝「合符於釜山」的釜山。也在涿鹿。實際上,華夏族乃是以姬周族為首的古老部族與各夏商舊族及其他一些入居中原的所謂「蠻夷戎狄」族經過長期交融而後形成的,這些古老部族,特別是姬周族最早並不一定居住在中原。尤其是我們關注的姬 周族,學者早已指出,它當是出自過去的白狄族(徐中舒《先秦史論稿》,巴蜀書社,1992,115頁),而白狄實居住在今陝北、晉北一帶的黃土高原。明白於此,我們對黃帝部族分布在自冀西北到陝北一帶的黃土高原,就不感到意外了。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位於湖北省隨州市,(隨州被稱之為 炎帝神農故里 在每年的農歷 4月26日,炎帝的生日 這天 舉行尋根祭祀活動,來紀念我們的祖先 炎帝。)。傳說炎帝姓姜。相傳他牛頭人身,是以羊為的氏族首領,就是現在的羌族。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洛水流域,另說活動於泗水流域(黃河下游),後來進入黃河中游,與九黎族發生了長時期的沖突。
《歸藏》曰:「蚩尤出自羊水」,《路史》等書所載與此同。羊水,即今桑乾河支流洋河,分別由西洋河、南洋河、東洋河、洗馬林河、古城河、清水河、盤腸河、龍洋河匯合而成。流至今涿鹿縣城東二十里注入桑乾河。洋河主源古稱「羊門水」,「羊水」是「羊門水」之簡稱。「洋河」是「羊水」、「羊門水」的歷史訛變。因此,蚩尤屬於塞外生存的馬背之族,慣於騎戰,勇猛無比,且精通兵法,原為一個部落方國軍事首領,臣服於有熊之後,為黃、炎重臣,曾駐守於有熊部落方國北部重鎮赤城。如《讀史方輿記要》卷十八記:「古赤城,相傳蚩尤所居」;《廣輿記》載:「赤城城堡,即蚩尤所居。考赤城,古在北山,後移平地」;《畿輔通志》曰:「赤城縣城,古炎帝榆罔氏諸侯蚩尤所都也」……
阪泉之戰: 圍繞著鹽池,黃帝部族與炎帝部族展開了「阪泉之戰」,黃帝部族戰勝之後,又與蚩尤部族大戰,斬蚩尤於鹽池,這就是上古時代圍繞著鹽資源爭奪的歷史縮影,正如維柯所說:「神話起源於真實敘述」。運城自古就有傳說,黃帝戰敗蚩尤之後,將蚩尤斬殺,蚩尤的血流入鹽池,化為鹽鹵,後世之人世代食用。過去我們只是簡單的把這看成是戲說,其實從邏輯上看,鹽鹵的確是對動物血液的替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傳說。馬克思都說過,任何神話都是運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西方著名人類文化學者維柯也斷言,神話故事在起源時,都是真實而嚴肅的敘述。因此神話一詞的古希臘語mythos的原意,就是『真實的敘述』。
涿鹿之戰:鹿之戰,指的是距今約46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它也是我國歷史上見於記載的最早的「戰爭」,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雷澤,又名雷夏澤、龍澤,境內古澤,故址在今菏澤城東北60里。華胥履跡雷澤生伏羲,舜漁於雷澤,即此。伏羲是中華民族乃至東亞不少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舜帝是中華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國家的聖祖,他們都與雷澤息息相關。雷澤,在歷史上居於神聖地位,是養育中華先民的生命之澤。
昆吾:據《左氏》昭公十二年《傳》楚靈王說「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該在今河南的許昌縣,而哀公十七年,又說衛國有昆吾之觀,衛國這時候,在今河北的濮陽縣,則昆吾似自河北遷於河南。《史記·殷本紀》說:「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桀敗於有娀之虛,桀奔於鳴條。」《左氏》昭公四年「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韓非子·十過篇》亦有這話,仍作娀,則有娀,即有仍。鳴條為舜卒處,已見上章。合觀諸說,商朝似乎興於今魯、豫之間,湯先乎定了河南的北境,然後向南攻桀,桀敗後是反向東南逃走的。

⑹ 黃帝和炎帝部落活動的地域范圍分別在哪裡

黃帝部落大致分布於黃河以北和西北區域,炎帝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區域,在中原黃河一代有部落領地交叉區域。

炎帝與黃帝為了爭奪中原統治的權力,矛盾日益尖銳,於阪泉之野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阪泉之戰」。經過三天的浴血奮戰,炎帝部落一敗塗地,黃帝最終取得中原各部落盟主的地位。炎帝戰敗後,退回到中原更為南部地域。

連日戰爭過後,遍野橫屍,後天降大雨,導致細菌蔓延,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整個黃帝部落民不聊生。

炎帝戰敗後,無心再戰,苦心反思自己的作為,關注民生疾苦。看到黃帝的中原領域瘟疫橫行,哀鴻遍野,炎帝心憐蒼生,決心發揮自己的醫學特長(炎帝也稱嘗百草的神農氏),拯救黃帝部落的民眾蒼生。



(6)黃帝部落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制耒耜,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耒耜的使用和種五穀,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類由原始游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

2、立市廛,首辟市場。據《周易·系辭下》載,神農"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農發明的以日中為市,以物易物的市場是中國貨幣,商業發展的起源和基石。

3、治麻為布,民著衣裳。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教民麻桑為布帛後,人們才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4、作五弦琴,以樂百姓。據《世本·下篇》載,神農發明了樂器,他削桐為琴,結絲為弦,這種琴後來叫神農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這種琴發出的聲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農之和,能使人們娛樂。

5、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神農始創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6、製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發明前,人們加工處理食物,只能用火燒烤,有了陶器,人們對食物可以進行蒸煮加工,還可以貯存物品,釀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葯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赤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炎帝

⑺ 上古時期,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帝俊部落,上古九黎部落,你感覺哪一個部落的勢力范圍最強大

上古時代,皇帝部落,原地不動,我帝俊部落山谷做我的部落,因為這個時期不一樣,所以沒法評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