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地理環境的差異
⑴ 從各個地理因素對比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匯流、沖積而成。區內水資回源豐富,總量人答均耕地面積大,在低山丘陵地帶還分布有針闊混交林。其地勢低平,在多雨期,江河水迅速匯集,排水不暢,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三江平原還分布著我國最肥沃的土壤黑土,有機質含量高,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農墾區,是小麥、大豆等的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
松嫩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及松遼分水嶺之間。由松花江和嫩江沖擊而成。受最近地質活動影響,地殼抬升,地勢較高,地面受流水切割。在松花江和難江的交匯地帶,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形成了濕地。
松嫩平原是我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糧食主要以春小麥、玉米、高粱為主,經濟作物為大豆、甜菜、亞麻為主。
希望能幫助你!!!!
⑵ 請從自然 人文兩方面分析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環境差異
自然差異:
1、長江三角洲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松嫩平原位於溫帶季風氣候區;
2、長江三角洲的河流主要為長江及其支流,松嫩平原河流多樣,且背靠長白山;
3、長江三角洲主要為紅土地,松嫩平原為黑土地。
人文差異:長江三角洲為中國自古以來的商業繁華地帶,水運發達,松嫩平原為多國交界之地,文化多元,民族多樣。
松嫩平原全區可分為3個地貌單元:即東部隆起區、西部台地區(統稱山前沖積、洪積台地,又稱高平原或漫崗)、沖積平原區。山前台地分布於東、北、西三面,海拔180—300米左右,地面波狀起伏,崗凹相間,形態復雜,現代侵蝕嚴重,多沖溝,水土流失明顯。
長江入海的地方,由於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斷淤積,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於形成坦盪、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2)松嫩平原地理環境的差異擴展閱讀:
松嫩平原中南部流域內有著草原濕地、江湖泥林、林海雪原等自然美景;有著名的扎龍自然保護區,棲息著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禽天鵝、丹頂鶴等野生動物;盛產聞名全國的黑木耳、針蘑、雞腿蘑、猴頭蘑等菌類美食。
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較平坦的地區,地表廣泛發育著黑鈣土,有機質含量4-8%,腐殖質組成以胡敏酸為主,代換性鹽基離子以鈣、鎂為主,屬鹽基飽和土壤,除腐殖質層近於中性外,其他各層為微鹼性,PH值8-8. 5之間,質地適中,結構良好,是僅次於黑土的宜農土壤,特別適於甜菜、向日葵等經濟作物的生長。
長江三角洲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年均最高和最低氣溫都顯著增加,增溫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較高,夏季最低。
大城市站增溫率明顯高於小城鎮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應對大城市氣溫基本上都是增溫作用,其中對平均最低氣溫的增溫率及貢獻率最大,對平均最高氣溫都最小。長江三角洲氣溫變化趨勢和增溫率、城市化效應的增溫率及增溫貢獻率與其他地區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⑶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環境有哪些差異簡略的
地理位置差異,氣候條件差異,土地條件差異,礦場資源差異
⑷ 長江三角洲的地理條件和松嫩平原地理條件的異同
相同點:長江三角洲抄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區,淡水資源豐富
不同點「1.地理位置:長三角位於北緯30度附近,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入海口;松嫩平原位於北緯43~48度間,東北地區中部.
2.氣候條件:長三角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屬溫帶季風氣候,雖雨熱同期,但大陸性氣候較強.
3.土地條件:長三角作物以水稻為主,多為水田,分散分布,人均少;松嫩平原多為黑土,為旱地,集中分布,人均多.
4.礦產條件:長三角礦產資源貧乏;松嫩平原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⑸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各有什麼地理特徵和區域發展特點
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並會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把握區域地理環境的差異是國土整治、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 首先明確區域的要素構成,氣候、地貌、水文、土壤、礦產等自然要素,人口、勞動力、技術、交通等人文要素;其次,了解要素對人類活動影響;第三,整體上評價區位條件和主導要素,確定區域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向. 比如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二者的地理環境差異顯著,深刻影響著二者在農業、工業等產業活動和社會、文化等.1、地理位置差異:首先從緯度位置看:長江三角洲位於北緯30��附近,緯度較低,熱量充足;松嫩平原大致位於北緯43��~48 ��,緯度較高,熱量不太豐富;其次從海陸位置看:長江三角洲地處長江入海口,受海洋影響大,水分充沛;松嫩平原,地處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由於山脈和距海較遠的影響,受海洋的影響較小,大陸性稍強;第三從交通位置看:長江三角洲地處我國東部大陸沿海航線的中部,長江入海口,以及有京滬鐵路和滬杭鐵路,可以實現海陸聯運,腹地廣闊;松嫩平原,地處內陸,有密集的鐵路網,腹地較小.2、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熱量充足,降水豐富,生長期長,一年兩熟至三熟,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地處中溫帶季風氣候區,緯度較高,夏季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溫暖季節短,生長期也較短,一年一熟,雖然也是雨熱同期,但是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總的來說,松嫩平原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江三角洲地區.3、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是由長江攜帶的泥沙沖積而成,土層深厚,經過人們長期耕作改造而形成以水稻土為主的肥沃土壤,由於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耕地多為水田,地塊較小,較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和嫩江攜帶的泥沙沖積而成,土層深厚,地勢高爽,面積廣大,且地塊完整,集中連片,而人口相對較少,人均耕地面積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的耕地多為旱地,且多為有機質含量高的黑土,適宜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4、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地區礦產資源十分貧乏,而該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大;而松嫩平原則有較豐富的石油資源等礦產資源.5、其它條件及存在問題的差異:從其它資源看:長江三角洲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廣闊的水面,生物資源和農業資源豐富,廣闊的海域資源,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以及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而松嫩平原耕地、草場廣闊,有部分土地後備資源,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良好,生產成本低,農畜產品的質量好、商品率高,有利於建成重要的農畜產品基地.從存在問題看:長江三角洲有嚴重的旱澇災害,土地資源日趨減少,水污染及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而松嫩平原有低溫災害,局部地區土地有沙化現象
⑹ 松嫩平原有什麼地理特點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在黑龍江省西南部,南以松遼分水嶺為界,北與小興安嶺山脈相連,東西兩面分別與東部山地和大興安嶺接壤。整個平原略呈菱形。松嫩平原與遼河平原由位於長春市附近的侵蝕低丘——松花江、遼河的分水嶺隔開,又合稱為松遼平原,是東北平原的主體。黑龍江省境內面積為10.3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21.61%。松嫩平原在地質構造上是一個凹陷地區,屬於松遼斷陷帶的一部分。凹陷區的西南部現在還在繼續下沉,東北部則有上升現象。
地理環境
地勢
在小興安嶺和東部山地的山前地帶分布著沖積洪積台地,如克山、拜泉、北安一帶的波狀台地,科洛河和訥謨爾河之間的壟崗狀台地,海倫、綏化一帶的平坦傾斜狀台地以及阿什河以東的丘陵狀台地等。海拔高度約200-300米,相對高度30-100米。地表侵蝕比較嚴重,經流水切割,許多地方溝谷縱橫。松嫩平原的這一地區,其組成物質上部為黃土狀亞粘土,下部為砂礫層,地表廣泛發育著黑土。它是在溫帶濕潤的灌叢草甸或中生雜草類草甸植被,黃土狀母質條件下,經特殊草甸化,即黑土化過程作用下形成的。其有機質含量在墾前高達10%以上。腐殖質組成以胡敏酸為主,其與富里酸的比值在表層為1.38-1.6,最高為2。土壤養分豐富,保水、保肥力強,適合多種作物的生長,是黑龍江省主要的農業土壤資源。
在大興安嶺山前地帶多波狀起伏的侵蝕台地,海拔高度約200-250米。相對高度10-30米。台地上多有風化的碎屑物質和屬於第三紀末到第四紀初形成的白土山組地層的粘土,土壤屬侵蝕淋溶型,土層薄,質地粗,呈酸性反應。
嫩江中、下游兩岸,為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沙丘覆蓋在河漫灘及河流兩岸的一、二級階地上,地勢低平,坡降很小。河漫灘寬10多公里。高出河床平水位幾十公分至三、五米不等。組成物質上部為亞砂土,下部為砂礫石。一級階地高出河床平水位10米左右,地面覆蓋物為黃土狀亞粘土和亞砂土。二級階地高出河床平水位30-50米,組成物為黃土狀亞粘土或砂礫層。這一地區地表有風積的砂崗、沙丘、砂壟和波狀砂地。這些土壤雖有可耕性,但漏水漏肥,風蝕嚴重時易埋藏良田,故宜植樹種草,施有機肥,作為林牧用地,不宜墾殖。
氣候
有「北國春城」美譽的長春市,還擁有「國際汽車城」、「綠色食品城」、「科教文化城」、「電影城」等稱號。長春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季較短,乾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炎熱天氣不多;秋高氣爽,日夜溫差大;冬季漫長、寒冷。全國唯一與省名相同的城市「江城」吉林市,則以美麗的山水聞名於世,有著霧凇仙境,滑雪天堂,素有「南有桂林,北有吉林」之說。而以 「糧倉、肉庫、漁鄉、油海」著稱的松原,是1992年建立的新興石油化工城,吉林油田就坐落於此。境內有「三江、一河、一湖」( 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拉林河、查干湖),是國內為數不多且沒有完全開發的親水城市、濱江城市。2007年7月23日,國家天文台宣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命名公報:小行星1997JZ7被正式命名為「松原星」。
地貌
松嫩平原佔全省面積1/3以上,其中耕地面積559萬公頃。土壤肥沃,黑土、黑鈣土佔60%以上。盛產大豆、小麥、玉米、甜菜、亞麻、馬鈴薯等,是黑龍江省和國家的重要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率佔30%以上;草場集中,包括齊齊哈爾、甘南、龍江、泰來、杜爾伯特、富裕、林甸、大慶、安達、肇東、肇州、肇源等市縣境內草場,約200餘萬公頃,以羊草、小葉樟、野豌豆、星星草等優勢種草組成的一、二、三等草場面積佔76%,畜牧業發達。石油資源豐富,有全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和全國著名的大慶油區。1992年末總人口2003.0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56.8%;其中農業人口1354.9萬人,約佔全省農業人口的67.7%。
松嫩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沖積而成。松嫩平原上分布有嫩江、訥河、依安、克山、德都、五大連池、北安、克東、拜泉、海倫、綏棱、慶安、綏化、望奎、青岡、明水、富裕、林甸、齊齊哈爾、甘南、龍江、泰來、杜爾伯特、大慶、肇源、肇州、安達、肇東、蘭西、呼蘭、哈爾濱、雙城、五常、阿城、賓縣、巴彥、木蘭等37個市、縣(自治縣)。松嫩平原有耕地559萬公頃,土質肥沃,黑土、黑鈣土佔60%以上,盛產大豆、小麥、玉米、甜菜、亞麻、馬鈴薯等,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此外,平原草場集中,畜牧業發達,地下石油資源豐富。
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較平坦的地區,地表廣泛發育著黑鈣土,有機質含量4-8%,腐殖質組成以胡敏酸為主,代換性鹽基離子以鈣、鎂為主,屬鹽基飽和土壤,除腐殖質層近於中性外,其他各層為微鹼性,PH值8-8.5之間,質地適中,結構良好,是僅次於黑土的宜農土壤,特別適於甜菜、向日葵等經濟作物的生長。
在小興安嶺和東部山地的山前地帶分布著沖積洪積台地,如克山、拜泉、北安一帶的波狀台地,科洛河和訥謨爾河之間的壟崗狀台地,海倫、綏化一帶的平坦傾斜狀台地以及阿什河以東的丘陵狀台地等。海拔高度約200-300米,相對高度30-100米。地表侵蝕比較嚴重,經流水切割,許多地方溝谷縱橫。松嫩平原的這一地區,其組成物質上部為黃土狀亞粘土,下部為砂礫層,地表廣泛發育著黑土。它是在溫帶濕潤的灌叢草甸或中生雜草類草甸植被,黃土狀母質條件下,經特殊草甸化,即黑土化過程作用下形成的。其有機質含量在墾前高達10%以上。腐殖質組成以胡敏酸為主,其與富里酸的比值在表層為1.38-1.6,最高為2。土壤養分豐富,保水、保肥力強,適合多種作物的生長,是黑龍江省主要的農業土壤資源。
在大興安嶺山前地帶多波狀起伏的侵蝕台地,海拔高度約200-250米。相對高度10-30米。台地上多有風化的碎屑物質和屬於第三紀末到第四紀初形成的白土山組地層的粘土,土壤屬侵蝕淋溶型,土層薄,質地粗,呈酸性反應。
嫩江中、下游兩岸,為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沙丘覆蓋在河漫灘及河流兩岸的一、二級階地上,地勢低平,坡降很小。河漫灘寬10多公里。高出河床平水位幾十公分至三、五米不等。組成物質上部為亞砂土,下部為砂礫石。一級階地高出河床平水位10米左右,地面覆蓋物為黃土狀亞粘土和亞砂土。二級階地高出河床平水位30-50米,組成物為黃土狀亞粘土或砂礫層。這一地區地表有風積的砂崗、沙丘、砂壟和波狀砂地。這些土壤雖有可耕性,但漏水漏肥,風蝕嚴重時易埋藏良田,故宜植樹種草,施有機肥,作為林牧用地,不宜墾殖。
⑺ 比較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區域差異
1、地理位置:
長江三角洲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沖積平原。長三角位於北緯30度附近;松嫩平原位於北緯43~48度間,大小興安嶺與長白山脈及松遼分水嶺之間的松遼盆地里的中部區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
2、氣候條件:
長江三角洲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年均最高和最低氣溫都顯著增加,增溫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較高,夏季最低;松嫩平原屬溫帶季風氣候,有點亞寒帶的特徵,年溫差較大,降雨量小而且集中在七八月份。
3、土地條件:
長三角是由長江沖擊而成,主要土壤是水稻土。長三角地區生態系統類型復雜,地表覆蓋多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共有6大類14小類,分別是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蓋度草地、中覆蓋度草地和低覆蓋度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坑塘、海塗和灘地)、
建設用地(包括城鎮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和公交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和裸岩石用地)等;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是黑土壤和黑棕壤,土地面積佔全省面積1/3以上,其中耕地面積559萬公頃。土壤肥沃,黑土、黑鈣土佔60%以上。
4、農業條件:
長三角作物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和油菜,多為水田,分散分布,人均耕地面積少;松嫩平原多為黑土,主要作物是春小麥,經濟作物是大豆、甜菜,為旱地,集中分布,人均耕地面積多。
5、礦產條件:
長三角礦產資源貧乏,上海礦產資源相當貧乏,基本無一次常規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松嫩平原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6、人口條件:
長三角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極為豐富;松嫩平原雖然人口也是很密集,但是較之長三角有些不足。
⑻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各有什麼地理特徵
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並會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把回握區域地理答環境的差異是國土整治、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 首先明確區域的要素構成,氣候、地貌、水文、土壤、礦產等自然要素,人口、勞動力、技術、交通等人文要素;其次,了解要素對人類活動影響;第三,整體上評價區位條件和主導要素,確定區域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向。 比如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二者的地理環境差異顯著,深刻影響著二者在農業、工業等產業活動和社會、文化等。1、地理位置差異:首先從緯度位置看:長江三角洲位於北緯30
⑼ 下列關於長江三角洲和東北松嫩平原地理環境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錯,因為長江三角洲緯度低,松嫩平原緯度高,B正確,這和長三角所處的位置有關,專他臨海,受海洋影響明顯,屬有明顯的海洋性特徵,C錯,因為這兩個地方的土地都比較肥沃,東北松嫩平原可是黑土地,肥力極強,D選項,是不對的,要理解水力和水利的區別,所以只有B是對的
⑽ 以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為例,說明地理環境的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自然條件:包括地形、氣候、植被、水文、資源等。
社會經濟條件:包括人口、經濟、文化、歷史等。
地理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位於北緯30。附近,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人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於北緯43。~48。,地處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雖然也是雨熱同期,但大陸性稍強-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也較短。總的來說,松嫩平原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江三角洲地區。
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以經過人們長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為主,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廣泛。水稻土和黑土都是生產力較高的土壤。長江三角洲地區因河網密布,湖泊眾多,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的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而且人口相對較少,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地區礦產資源貧乏,而松嫩平原則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尤為明顯。長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此外還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兩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長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的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地理環境也影響其他生產活動。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又是長江人海的門戶,對內、對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長江三角洲還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松嫩平原則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