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流程圖
1. 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系統原理是什麼
最簡單地來說,GIS是以測繪測量為基礎,以資料庫作為數據儲存和使用的數據源,以計算機編程為平台的全球空間分析即使技術。這是GIS的本質,也是核心。
物質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時空的烙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和地理空間位置有關。地理信息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簡稱 GIS)作為獲取、存儲、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重要工具、技術和學科,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迅猛發展。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時代的來臨,理論上來說,GIS可以運用於現階段任何行業。 從技術和應用的角度, GIS 是解決空間問題的工具、方法和技術;
從學科的角度, GIS 是在地理學、地圖學、測量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具有獨立的學科體系;
從功能上, GIS 具有空間數據的獲取、存儲、顯示、編輯、處理、分析、輸出和應用等功能;
從系統學的角度, GIS 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簡而言之, GIS 是一個基於資料庫管理系統( DBMS )的分析和管理空間對象的信息系統,以地理空間數據為操作對象是地理信息系統與其它信息系統的根本區別。
GIS即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經過了40年的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一門相當成熟的技術,並且得到了極廣泛的應用。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強大的地理信息空間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徑優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GIS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地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體的支持下,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的理論,科學管理和綜合分析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以提供管理、決策等所需信息的技術系統。簡單的說,地理信息系統就是綜合處理和分析地理空間數據的一種技術系統。
2. 地理信息系統有哪些採集數據的方式
應該說主要有幾種途徑,一是對原始紙質數據、電子數據(表格、圖形文件、遙感影像、航片等)的矢量化,二是利用衛星、飛機、各種採集儀器(全站儀、GPS數據採集車等)直接採集數字化的數據。
3. 地理信息系統(GIS)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計算機科學、地理學、測量學、地圖學等多門學科綜合的技術。目前國際上普遍承認。雖然GIS是一門多學科綜合的邊緣學科,但其核心是計算機科學,基本技術是資料庫、地圖可視化及空間分析,是處理地理數據的輸入、輸出、管理、查詢、分析和輔助決策的計算機系統。地質環境評價主要是綜合考慮影響環境地質諸多方面的要素,藉助恰當的數學模型和專家經驗,對研究區的環境地質進行分區。
利用GIS可以實現地質環境信息的管理、可視化、查詢、輸出等功能,操作簡單、移植性強。把GIS技術應用在地質環境評價與災害預測中,其優點固然很多,但總的說來也存在如下的一些問題:
(1)在生態環境評價中,一般的GIS軟體雖然都能夠提供諸如數據檢索、疊加分析、屬性統計分析、數字地面模型(DTM)等各種空間分析功能,但是要想滿足為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的專業分析的數據要求,僅僅依靠這些空間分析方法往往還很不夠,這就要求我們在GIS基礎軟體平台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拓展其空間分析功能,提取我們感興趣的信息,但是具體如何操作,目前仍是一個亟需與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們相互協作、共同探討的問題。
(2)地質環境評價具有多因素、多層次、不確定性強等特點,目前在利用GIS眾多的評價預測模型中,不管是多災種還是單災種評價,人們都在努力尋求一種普遍適合的模型來解決地質環境的評價。雖然普遍的評價模型在宏觀決策中有重要的意義,適合建立面向大眾和政府的決策支持系統,但對中小尺度范圍的評價時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尋求特定地區特定的地質環境評價模型很有必要。
(3)地質環境評價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數據採集和處理的工作量非常大,會涉及到地層、水文、地震及人類活動等各個方面,對於這些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必然會涉及輸入到GIS中資料的准確性問題,因為GIS所能完成的工作只是依據所得到的資料,對其作出相應的處理,也就是說「如果輸入GIS的數據是『垃圾』,輸出的結果也只會是『垃圾』,這不會因昂貴的設備和高級技術人才而改變」。因此,我們必須對所有的資料做出必要的、合理的取捨,以保證輸入GIS的數據合理。
(4)從GIS在地質災害研究中的應用來看,就兩者的結合方式而言,大部分應用都集中在將GIS用於數據的前後期處理和結果的顯示輸出方面,兩者的結合還處於低階水平。作為緊緊追隨工業標准化要求發展的GIS技術,標准化適當數據的缺乏也構成其廣泛應用的桎梏;此外,GIS軟體處理分析能力以及對於數據誤差分析能力的不足、GIS處理包括時間在內的四維能力的不足、災害模型建立的高難度性以及機構間協調不夠而造成的成果用戶面太窄等因素都暫時限制了GIS在地質災害研究中的應用。
4.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都包含哪些
-關於數據質抄量 質量:是一襲個用來表徵人造物品的優越性或者證明其所具有技術含量的多少或者表示其藝術性高低的常用術語。 近年來由於一下原因,關注數據質量: 1, 增加私營部門的數據生產 。 2,進一步利用地理信息作為決策支持工具。 3,日益依賴二手數據來源。—空間數據質量的概念: 1,誤差:反映了數據與真值或者大家公認的真值之間的關系。 2,數據的准確度:被定義為結果計算值或估計值或公認值之間的接近程度。 3,數據的精密度(儀器本身):是指在數量上能夠辨別的程度,指數據的有效位數,表示測量值本身的離散程度。解析度影響到一個資料庫對某個具體應用的適用程度。 4,不確定性:是關於空間過程和特徵,不能被准確確定的程度。
5.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如何採集
主要有三種途徑
一種是數字化,就是把野外測量好的數據或者地圖數字化後版的數據利權用手工輸入的辦法錄入,是現在精確度最高的建庫方法
第二種是從老MIS系統掛接,但這只限於屬性數據
第三種是通過遙感影像,這是最廉價最高效的採集方式,但是由於現在地物識別技術有待發展,所以准確度有限,比如管線地理信息系統,裡面的水管啊,氣管啊就不能有遙感來實現入庫
6.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來源及獲取方式(明天考試,急)
GIS的數據源,是指建立的地理資料庫所需的各種數據的來源,主要包括地圖、遙感圖像、文本資料、統計資料、實測數據、多媒體數據、已有系統的數據等。
①地圖
點――居民點、采樣點、高程點、控制點等。
線――河流、道路、構造線等。
面――湖泊、海洋、植被等。
注記――地名注記、高程注記等。
②遙感數據
遙感數據是GIS的重要數據源。遙感數據含有豐富的資源與環境信息,在GIS支持下,可以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球生物、軍事應用等方面的信息進行信息復合和綜合分析。遙感數據是一種大面積的、動態的、近實時的數據源,遙感技術是GIS數據更新的重要手段。
③文本資料
文本資料是指各行業、各部門的有關法律文檔、行業規范、技術標准、條文條例等,如邊界條約等。這些也屬於GIS的數據。
④統計資料
國家和軍隊的許多部門和機構都擁有不同領域(如人口、基礎設施建設、兵要地誌等)的大量統計資料,這些都是GIS的數據源,尤其是GIS屬性數據的重要來源。
⑤實測數據
野外試驗、實地測量等獲取的數據可以通過轉換直接進入GIS的地理資料庫,以便於進行實時的分析和進一步的應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所獲取的數據也是GIS的重要數據源。
⑥多媒體數據
多媒體數據(包括聲音、錄像等)通常可通過通訊口傳入GIS的地理資料庫中,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輔助GIS的分析和查詢。
⑦已有系統的數據
GIS還可以從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統和資料庫中獲取相應的數據。由於規范化、標准化的推廣,不同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和可交換性越來越強。這樣就拓展了數據的可用性,增加了數據的潛在價值。
7. 關於地理信息系統(電子地圖的製作)
如果你想做矢量的類型的話,那就是以個浩大的工程了哦,那個矢量化有點惱火,起碼要花了兩個星期哦,都弄不下來.如果做單機版本的話就用VB+MO,原來我們做過一個查詢系統,很簡單,你是不是GIS專業的哦
8. 求地理信息系統的論述題答案啊(回答了的話就把分值提到100哈)非常急!!!
還是找本地理信抄息系統襲的教材看看吧,裡面關於空間分析的部分。
1# 溫度分布根據海域內的各個觀測點構造一個不規則三角網,然後跟距日平均氣溫的值再生成等值線就可以了。溫度變化是利用溫度差值算得到等值線,方法一樣。
2# 需要當地的DEM數據,人口分布數據,耕地分布數據,還有就是蓄水後的水面海拔高度值。利用GIS軟體統計出蓄水後的海拔高度下的范圍就是淹沒的范圍,再進一步統計裡面的耕地和移民數量就可以了。
3# 就是典型的地理空間分析的選址問題,先統計容易到達公路的地區,然後再找依山傍水的地區,最後找個那個面積最大的。按照條件一步一步來就可以了。
4# 和 2# 基本相同, 其它的基本上都是教材上的了。
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概念的東西忘記得差不多了。:)
9.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來源
GIS(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源有:地圖數據 ,遙感數據,文本數據,統計數據,實測數據,多媒體數據和已有系統的數據。 (1)空間數據:野外數據採集和地圖數字化。對於大比例尺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統而言,野外數據採集可能是一個主要手段。野外數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