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普洱大葉種曬青茶地理環境

普洱大葉種曬青茶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4 09:14:15

Ⅰ 2006年的勐庫特級普洱茶,原料是大葉種曬青茶,這茶好嗎

勐庫大葉種茶內含物質豐富,多酚類和氨基酸含量高,具有優良的發酵性,是生產加工「精品普洱茶」最好的原料,有「茶之味精」的美稱。

Ⅱ 普洱茶的自然地理

為保持溝(穴)內土壤濕潤,最佳方法是現開現栽。
栽植茶苗時,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將土填入溝(穴)中,逐層填土,層層壓實,將土壤覆蓋至不露須根,用手將茶苗輕輕向上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後再適當加細土壓緊,隨即澆足「定根水」,再在茶苗根部覆些鬆土。一般栽到埋沒根頸處為適度。 幼齡茶園的定型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
修剪時間: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時進行,第二次在栽後第二年2月中下旬進行,第三次在定植後第二年六月中旬進行或第三年春茶采後4月下旬—5月上旬進行。
修剪高度與方法:第一次在離地15厘米處用整枝剪剪主枝,第二次在離地25厘米—30厘米處,剪去上部枝梢,第三次在離地40厘米—45厘米處,剪去上部枝梢,要求剪口光滑。第二、三次定型修剪也可採用平形修剪機修剪。 輕修剪。輕修剪的對象是成齡茶園,通過剪去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枝,平整冠面,控制樹高,便於採摘。
輕修剪每年可進行1次—2次,時間宜在春茶采後(5月上中旬)或秋末(10月中下旬)進行。
方法:用修剪機或籬剪剪去冠面3厘米—5厘米的枝葉,即把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梢剪除。 深修剪。茶樹經多次輕修剪和連年的采扎,樹冠衰退,分枝密集,瘦弱,形成「雞爪枝」層,葉張單薄,對夾葉增多,應採用深修剪,剪除「雞爪枝」層,以形成新的樹冠。 深修剪一般4年—6年左右進行一次,具體應視樹冠情況而定。時間宜在春茶後(5月中下旬)進行。 重修剪。重修剪對象是未老先衰的茶園和一些樹勢衰老,但骨幹枝仍較健壯的茶園。 修剪時間:宜於春茶提早結束後(5月中下旬)進行。 方法:一般離地35厘米—40厘米處剪去上部枝梢,先用籬剪剪去粗枝,後用修剪機進行。 普洱茶茶青的採收從每年2月下旬至11月中旬都可進行,思、普地區種植的大葉種茶樹,一年可發5~6輪,生長期在300天以上。由於雲南當地的氣候特點。按照傳統的劃分方法,清明至穀雨所採的茶葉稱為「春尖」,芒種至大暑所採的茶葉稱為「二水」,白露至霜降所採的茶葉稱為「谷花」。一般說來,「春尖」及「谷花」兩個時期的茶品質最好。
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及同等嫩度的對夾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合理留葉。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手工採摘要提手采;機采要保證鮮葉質量,保證無害化,防止污染。
鮮葉分級指標

特級:一芽一葉佔70%以上,一芽二葉佔30%以下
一級:一芽二葉佔7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葉佔30%以下
二級:一芽二、三葉佔6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葉佔40%以下
三級:一芽二、三葉佔5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葉佔50%以下
四級:一芽三、四葉佔7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葉佔30%以下
五級:一芽三、四葉佔5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葉佔50%以下 鮮葉攤放:鮮葉分級攤放至含水量70%左右進行殺青。
殺青:殺青要殺透、殺勻,無青草氣味和煙氣味。殺青葉及時揉捻成條。
揉捻:揉捻加壓不宜過重,時間為30分至40分。
解塊:解散結塊茶。
日光乾燥:必須以日光曬干,其間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條緊結,曬青茶含水量≤10%。 普洱茶(生茶)
1.曬青茶精製:對曬青茶進行篩制和拼配。
2.篩制:通過篩分、風選、揀剔,達到分級要求。
3.拼配:根據擬生產的普洱茶品質要求合理拼配。
4.蒸壓成型: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蒸壓前須測定每批預制茶含水率並計算確定稱茶量。
5.乾燥:乾燥溫度≤60℃,至茶葉含水量≤13%。
普洱茶(熟茶)散茶 曬青茶後發酵:根據茶葉等級和氣候條件合理確定茶水比例,對曬青茶進行後發酵。發酵過程中應適時翻堆解塊,堆溫控制在65℃以下。 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乾燥:完成發酵的茶葉經自然乾燥至含水量≤12%。 精製:對發酵好的茶葉進行篩制和拼配。 篩制:通過篩分、風選、揀剔,達到分級要求。 拼配:根據擬生產的普洱茶品質要求合理拼配。 普洱茶(熟茶)緊壓茶 蒸壓成型: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蒸壓前須測定每批預制茶含水率並計算確定稱茶量。 乾燥:乾燥溫度≤60℃,至茶葉含水量≤12.5%。

Ⅲ 普洱茶種植的主要地區是哪些

  1. 產地分布

  2. 普洱茶最早產於雲南省普洱府(今普洱市)。今產地已經擴展到雲南的勐海、勐臘、普洱、耿馬、滄原、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貴州的盤縣、榕江,廣西的扶綏、昭平,福建的南靖,廣東的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的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

  3. 普洱茶 (一種茶類名)

  4.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

  5. 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成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

  6. 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沖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

  7.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該地具有終年雨水充足、雲霧彌漫、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污染等優勢。

  8. 普洱茶(一種茶類名)_網路

    http://ke..com/link?url=MSQZo88QaBCiY_qLIK-sod7JZHP44D_3RSoaqhA6GSXlT-dtFXLWNS6hAGXs9t8fjxcin-#2_1

Ⅳ 茶需要什麼地理環境

茶葉種植地理環境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雲南茶區),日照較少利於茶樹越冬和養分積累,利於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4)普洱大葉種曬青茶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茶葉的保存技巧:

1、有條件的可將裝入鐵罐內的茶葉用抽氣機抽去罐內空氣,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貯藏茶葉二三年,如條件不夠,可用熱水瓶膽貯藏,因為水瓶膽與外界空氣隔絕,茶葉裝入膽內,加塞蓋嚴後,以白蠟封口,外包膠布,簡單易行,易於家庭保管。

2、普通的瓶、罐等保管茶葉,用設有內外雙層蓋或以口小腹大的陶罐為好,可以減少容器內的空氣接觸,容器蓋要與容器身結合嚴密,以防止濕氣進入。

3、茶葉的包裝材料要求無異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盡可能密閉,有良好的防潮性能,減少與空氣接觸,要求存放在乾燥、清潔、無異味的地方。

4、利用冷藏室或電冰箱貯藏,貯藏時注意將茶葉密封後再放入。

5、用生石灰或高級乾燥劑,如硅膠吸收茶葉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較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葉

Ⅳ 普洱茶種植什麼地理位置較好

1、景邁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景邁茶區涵蓋瀾滄縣惠民鄉景邁村與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種植歷史的萬畝栽培型古茶園,是目前雲南省所發現最大規模的古茶園。古茶林內,老茶樹上所寄生之槲寄生植物螃蟹腳,具有清熱解毒之效。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香氣高揚持久,湯質醇滑,上顎中後段的清甜略帶花蜜香為其特色,茶青顏色青綠,條索較短,以輕發酵甜香著稱之茶區,上顎中後段的清甜略帶花香為其特色,與舌面中段甘韻表現佳,喉韻密香甘潤。
2、邦崴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雲南省思茅地區瀾滄縣,瀾滄江畔富東邦崴古茶區的喬木老樹生長環境,雲霧繚繞,溫暖濕潤山高林密,遠離污染,是大自然孕育而成的天然綠色食品。它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氣中持續發酵,存放越久茶香越醇。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茶。
特色:其香氣高銳持久,香甜質量飽滿,是雲南大葉種特有的獨特香型,它滋味濃烈,醇厚穩健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微苦澀,甘韻強而集中於舌面,香型層次明顯。湯色清澈明亮,越陳越香。隨著陳期的延伸,品質越佳。
3、秧塔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雲南景谷秧塔大白茶種植歷史始於清道光二十年,在清代製成【白龍須貢茶】(把把茶的前身)向朝廷納貢、首創「二度漿」(分兩次輕揉捻)的做工方式,以減低大葉種茶的苦澀度。為雲南八大名茶之一。名聲遠揚乃茶中佳品。
生長形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茶。
特色:芽葉披滿茸毛,成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白、獨有橄欖清香回甘,茶湯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飲而著名於世。
4、景谷苦竹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雲南省景谷,景谷鄉海拔二千二百米,四季氣溫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5度。有著悠久的種植、生產及經營茶葉的歷史。據史載,早在咸豐年間,景谷鄉的民眾就在文筆山大石寺、苦竹山、馬鹿山等地種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約1500畝,散生於箐邊雜樹林中。歷史上茶農一直在採摘利用,加工,銷售。小景谷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現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樹群落絕大多數直徑有碗口粗細,樹齡約200年以上。
生長形態和茶種:雲南大葉種茶。
特色:此茶香高揚、水甜柔,甘醇順滑回甘綿長與易武茶品相近。
5、馬鄧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雲南省鎮沅縣,鎮沅是世界茶樹起源地之一。境內九甲鄉千家寨有一顆2700餘年的世界古茶王列為金氏世界記錄。鎮沅縣者東鄉馬鄧村位於哀牢山西坡,海拔1780米,馬鄧先民種茶歷史悠久,史料記載已有800多年。現存栽培型古茶樹約有500多畝,均為喬木型古茶樹,當地農民歷來都在採摘利用馬鄧茶,歷史上馬鄧茶是用馬鄧特有的古茶樹品種的原料加工曬青茶,是鎮沅的歷史名茶,

Ⅵ 普洱的種植范圍

中國雲南原產~~~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茶葉發酵:

早期人們都認為茶葉發酵全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但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科學家發現茶葉能在無菌狀態下進行發酵作用,因此認為茶葉發酵有部分環節是由酵素所控制而與微生物無關。在普洱茶的世界裡,因為沒有高溫乾燥,茶葉內的酵素與菌類都能維持一定的活動力,無論在製程中,還是完成成品後,仍能對茶葉產生發酵作用。

制前發酵(冷發酵):
在鮮葉萎凋、殺青、揉捻過程,或在揉捻後毛茶乾燥前,使用特有手法將發酵度提高,茶品活性物質轉化、氧化現象,不同於一般普洱茶後發酵程序,稱之制前發酵;因發酵過程不若渥堆發酵產生高溫,所以亦稱之冷發酵。

後發酵:
茶品因製程差異分為不發酵(綠茶類)、發酵茶(烏龍、鐵觀音等),以及後發酵茶(普洱、六安、六堡、千兩茶等)。後發酵的關鍵在於製程沒有過度高溫使酵素酶停止作用,散制或緊壓成品後,利用茶葉本身無氧發酵以及氧化,茶品依舊能繼續發酵陳化,經過多年自然環境陳放而不劣變,越陳越醇厚為後發酵茶的物質,與綠茶及烏龍類等發酵烘焙茶不同。

灑水渥堆發酵(熱發酵):
20世紀70年代所發展的人工快速發酵工序,經灑水渥堆、加溫加濕方式降低茶鹼、多酚類等活性刺激性內涵物,使之口感較為滑順、甜水。渥堆過程中,堆心溫度高達60~65攝氏度,此為普洱茶熱發酵製程,口感香氣明顯渥堆味,產生茶品即為坊間所稱普洱熟茶。

萎凋:
剛採摘下來的鮮葉水分含量高達75%~80%,萎凋主要目的在於減少鮮葉與枝梗的含水量,促進酵素產生復雜之化學變化。萎凋及發酵過程所產生的化學作用牽涉范圍甚廣,與茶葉香氣、滋味、湯色有絕對相關。

鮮葉採摘後,應立即攤開即置,避免堆置。目前雲南普洱茶製作,時常可見葉底紅變的現象,這時常與不當堆置有關。避免發類似情形,可將鮮葉置於儲菁槽上,保持適當溫濕度;依當時當地氣候調整,靜置萎凋時間最好在8~10小時之間。

萎凋時間與方式依採摘時間、季節、氣候、鮮葉嫩度、廠家設施與觀念來決定,方式分為日曬萎凋、靜置萎凋、攤浪萎凋、熱風萎凋。

殺青:
普洱茶主要殺青方式分為鍋炒殺青、滾筒式殺青。大型廠或一般台地茶多為滾筒式機器殺青,少數民族與野生野放茶則多為鍋炒手工殺青。其他茶類殺青目的在於利用高溫停止酵類酶繼續作用,而普洱茶殺青則只是減緩其發酵速度並增加其發酵速度並增加其柔軟度以利揉捻,以及去除青味。滇青茶殺青溫度依鮮葉實際情形來判斷溫度與時間,通常鍋內壁溫度180度左右,鍋外溫度較高。

揉捻:
藉由外力使茶葉表面與內部細胞組織破壞,組織液體附著於茶菁表面,利於沖泡時增加香氣口感,以及讓內涵物質均勻釋出。

少數民族與小廠多以手工揉茶,使用茶菁多為野生野放茶;機器揉茶以盤式揉茶機,使用茶菁以台地茶為主。普洱茶揉捻目的主要在於使茶菁條索狀,並使茶葉表面裂而不破,易使茶葉內含物均勻而充分釋出。揉捻不足,條索成片、口感清淡;揉捻過度,茶菁無光澤、湯色混濁、苦澀度高,乾燥儲存後易有雜味。

復揉:

早期手工揉茶時,因茶菁粗細、施力不均,粗老葉與梗容易揉不均、不成型;此時,必須重新以手工挑揀枝梗與粗老葉,再次揉捻,稱之「復揉」。

解塊:

鮮葉揉捻完畢後,盡快將揪解的茶葉分開,迅速降低溫度,以避免產生悶味及乾燥不足,產生悶酸現象。解塊另一優點,能將多餘的水汽排除,快速冷卻鮮葉能保持乾燥後的茶菁保持翠綠有光澤。

曬青毛茶:
不同於綠茶、烏龍茶的毛茶乾燥方式為炒干、烘乾,普洱茶的鮮葉經萎凋、殺青、揉捻、攤晾後,經日曬乾燥即成曬青毛茶,簡稱青毛茶、滇青;因日曬所產生的「太陽味」,是曬青毛茶無可取代之特殊風味。乾燥後茶菁含水量9%~10%左右。乾燥時,溫度更減緩殘余酵素的作用;過於高溫,將完全停止普洱茶陳化,易產生劣變。

篩分:
台地茶菁毛茶以器械依細嫩度篩分五級十等,野生茶多以芽葉多寡、細嫩度區分級數。茶菁篩分後,以利後續茶菁分類儲存與拼配使用。

蒸壓:
將茶菁置於鋁甌,以蒸汽蒸軟茶菁,加以緊壓。使用工具分傳統煮水蒸汽與鍋爐加溫加壓,因茶葉內果膠質而產生固定形狀。時間與溫度因應茶菁重量、嫩度、生熟茶、蒸壓工具、加工者需求等等不同因素而有所不同。

石模:
在機器鐵模尚未出現之前,雲南用以緊壓茶品的器具多為石制模具,簡稱石模。文獻記載中,早期使用時重量約25千克,現今遵循傳統製程的石模,多以0.33~0.37千克居多。因應不同的需求,石模有不同的形狀與重規格,餅型較古樸而圓潤。通常石模壓制的餅茶緊壓度較為勻稱,不若鐵模般緊壓及中心點與邊緣緊壓度不同。因緊壓較為鬆散,石模緊壓製做的茶品相對陳化速度較快,湯質較滑,但香氣偏弱。

鐵模:
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亦稱機器模。鐵模的緊壓度較高,相對陳化速度較慢,但茶質較易保存。與緊壓度有相關的因素,除了對蒸汽時間及壓力,與茶菁的細嫩度、殺青溫度、乾燥溫度也有關連,不同原因導致其間的差異。

成品乾燥:
降低茶品內水分含量9%~12%之間,以避免茶品發霉劣變。一般分低溫乾燥、日曬乾燥、高溫烘乾三種方式,以低溫乾燥方式較符合普洱茶長存久放原則。若乾燥不足則會產生霉變,乾燥溫度過高容易使茶品回潮質變,日曬乾燥則易導致茶菁紅變、酸化薄水。

烘培
高溫乾燥方式將茶品水分烘乾,可藉此將茶品香氣進一步提升;然而此方法會將茶品中酵素酶等有益菌停止作用,並不適用於後發酵茶類。普洱茶有幾個基本條件,雲南生產、曬青毛茶等,最主要必須符合能長期存放、越陳越醇厚的特質。經過高溫乾燥,或是蓄意高溫烘焙的茶品,能使茶品持續後發酵的因子都已消失,這類茶品只有葉質沒有碳化,產生致癌物質,原則上都是好茶品,但已不能稱之為普洱茶,因為已經無法再陳化及後發酵了。

成品日曬乾燥:
鮮葉經過萎凋、殺青、揉捻後,水分含量比例遠比鮮葉大幅降低;在毛茶乾燥工序時,茶葉本身可說沒有溫度與濕度可言,經過四五小時的日曬乾燥與風干,茶質在短時間內並不產生日光臭與油耗味。此為毛茶日曬乾燥不會產生劣變的原因,與毛茶經過蒸壓完成後日曬,是完全不同的狀況。

茶品經過蒸壓後,使茶葉內再次增加了溫度(遠比日光高的溫度),增加大量水分(遠比原來茶菁內的水分高許多),更多了壓力(再一次破壞茶葉表面與內質)。如果此時將未乾燥的茶品經過日曬,會增加紫外線對葉綠素與兒茶素的「快速」破壞。請注意「快速」二字因為就算是已經乾燥的成品,再長時間經過日曬與過度氧化,也是一樣會產生日光臭與油耗味,只是時間慢一些。所以,任何茶在光線曝曬下或過於通風環境中,只是時間長短而已,都會產生日光臭與油耗味。

燒心:
緊壓茶品時,蒸壓溫度過高、時間過長,產生緊壓茶中心茶菁黏糊、茶菁條索不分明的情況。再因緊壓過度,茶菁表面遭受破壞,水分散發不易,進而導致快速發酵,產生茶品紅變、熟化現象,稱之「燒心」。此現象容易出現在鐵餅茶、大型磚、大型餅、雲南緊壓千兩茶柱類。

Ⅶ 大葉種曬青茶是生茶還是熟茶

大葉種曬青復茶是生茶,熟茶還需制要一道工序。

大葉曬青也稱曬青綠茶或滇青,是製作普洱的原料,是選用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經殺青、揉捻後,採用太陽光曬干而成的綠茶。

生茶是指新鮮的茶葉採摘後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的茶。生茶茶性較烈,刺激,新制或陳放不久的生茶有強烈的苦味,澀味、湯色較淺或黃綠。

(7)普洱大葉種曬青茶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大葉種曬青毛茶加工過程

曬青毛茶,多以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及同等嫩度的對夾葉、單片葉為採制原料。茶農製作曬青,殺青多用2尺4的鐵鍋,一次投葉2千克左右,低溫悶炒至葉質柔軟透清香,隨即出鍋攤涼。

用手工在簸箕、篾笆上揉捻搓條,揉成茶條後,抖散粘結的茶葉團塊,薄攤在日光下曬至五成干;待茶條濕胚顏色由黃綠色轉為黑綠色時,仍用手工進行第二次復揉,復揉後仍需抖散粘結的茶葉團塊,抖直茶條,繼續在日光下曬至足干。

足干後的曬青毛茶即可儲藏或銷售,也可進行「渥堆發酵」而轉變為普洱熟茶。

Ⅷ 茉莉大葉曬青茶是普洱茶嗎

茉莉大葉曬青茶不是普洱茶。


按原料分類

普洱茶製作選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質也不同,價格更加懸殊。其制茶原料分為「人工種植型原料」、「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

1、人工種植型原料

人工種植型,茶農稱「台地茶」是從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園里採取茶青原料,經加工製成的普洱茶。台地茶發芽期長而蔭芽周期短,茶質沒有適當的積累期,芽葉外表肥壯而質薄,且茶樹沒有合理的休養期,對茶樹的生長和來年的茶質都有較大影響。台地茶由於養分不足,內質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還有耕種施肥行為,只能體現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價格低廉。

2、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

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又稱「古樹茶」純料。一般以300年為限才可嚴格的成為「古樹茶」,且都生長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樹經過時間的沉澱,其內質的表現力不同。古樹茶獲取土壤深層的礦物質成分,能以內質豐富的最佳狀態將各山頭的獨特性體現出來。此類原料製成的普洱茶為「飲茶發燒友」追捧,較之人工種植型原料的高產,古樹茶原料有限,市面上價格較高。但其獨特內質更能體現普洱茶的「茶文化」。

Ⅸ 茉莉大葉曬青茶 屬於普洱茶嗎還是一般的花茶

還是一般的花茶??10就是七彩雲南的普茶花韻~算是普洱茶嗎?補充: 不是普洱的話版 應該屬於什麼茶權? 滿意答案戀上普洱的小4級2011-02-14你說的應該是普洱茶中人工加入了茉莉的香味!普洱茶的定義一般是這樣說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所製成的茶葉!按你的描述那個就是普洱茶,她不過是在製作的過程中窨制了茉莉花的香味!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上面的回答說的是熟茶的顏色哦!生茶的顏色要稍淡一些,淡黃偏綠!魚兒oO遙 的感言: 謝謝啦~ 2011-02-14其他回答(1)小呆瓜2級2011-02-13不屬於普洱茶,普洱茶是普洱茶, 補充: 一般的 茶我 還是 知道的,雖然普茶花韻沒見過,不是很懂,普洱茶是發酵茶,是褐黑色的,還有一些半發酵茶,我也 不是 很懂,呵呵

Ⅹ 什麼樣的普洱茶是真的

普洱茶是以來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自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有益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順滑、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普洱茶因集散地——雲南古普洱府而得名。

採摘大葉種茶鮮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