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旅遊對地理環境及區域發展
『壹』 你怎麼看待黑色旅遊
我支持黑色旅遊。歐美的黑色旅遊活動由來已久,2005年,颶風襲擊新奧爾良後,當地一家旅行社推出了"卡特里娜災難之旅"作為對遇難者的懷念,每位遊客所付出的35美元團費當中,有3美元直接用於災區救助。對於黑色旅遊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國外成功案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國內也有很多黑色旅遊資源值得我們去體驗。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遺址,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遺址,東北五大連池火山遺址等等。這些地方都值得一去,讓我們牢記歷史,紀念在災難中去世的同胞。
『貳』 紅白黑旅遊資源
(一)觀賞性和體驗性
旅遊資源與一般資源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它有美學特徵,具有觀賞價值,其作為資源所共有的經濟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過觀賞性來實現的。盡管旅遊動機因人而異,旅遊內容與形式多種多樣,但觀賞活動幾乎是所有旅遊過程都不可缺少的。沒有觀賞性,也就不構成旅遊資源,旅遊資源的觀賞性越強,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同時,體驗性也是旅遊資源區別於其他資源的又一特性,許多民俗旅遊資源,如民族歌舞、民族婚慶等表現出的可參與性對異質文化區域的旅遊者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二)時限性和區域性
時限性和區域性是旅遊資源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特點。旅遊資源的時限性是由所在地的緯度、地勢和氣候等因素所決定的,這些因素造成的自然景觀的季節變化使旅遊業的發展在一年之中會出現明顯的淡旺季之分。由於許多特色旅遊資源只有在某些特定時段內才能被開發利用,所以不同類型旅遊資源的組合,能有效延長旅遊地可開發利用的時限。另外,旅遊資源是地理環境的重要構成要素,地理環境的區域分異必然導致其各地域賦存資源的差異化,故而旅遊資源的區域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區域差異反映到旅遊資源上便形成獨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三)多樣性和綜合性
由旅遊資源的定義可知,它是一個集合概念任何能夠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轉化為旅遊資源。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旅遊資源存在於自然和社會的各方面,其多樣性和廣泛性為其他資源所不及。此外,旅遊資源各要素間,處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環境中,共同形成和諧的有機整體。區域旅遊資源的構成要素種類越豐富、聯系越緊密,其生命力就越強,就越能吸引旅遊者。旅遊資源的綜合性特點使其能滿足旅遊者的多元化需求,成為旅遊開發的優勢所在。
(四)壟斷性和不可遷移性
旅遊資源的可模仿性差,難以移植或復制,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旅遊資源,都因為地理上的不可移動性而具有壟斷性的特點。如我國的長江三峽、桂林山水、九寨溝黃龍的彩池群等,均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盡管許多主題公園仿製了逼真的諸如竹樓、蒙古包等少數民族的村寨或居室,但它缺乏地域背景、周邊環境與民族習俗的依託,在遊客的視域中,真假分明,從而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魅力。那些歷史感強烈的資源,更無法離開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否則其歷史價值與觀賞價值難以體現。(五)永續性和不可再生性
永續性是指旅遊資源具有可重復使用的特點。與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隨著人類的不斷開采會發生損耗不同,旅遊者的參觀游覽所帶走的只是印象和觀感,而非旅遊資源本身。因此,從理論上講,旅遊資源可以長期甚至永遠地重復使用下去,但是,實踐證明,旅遊資源如果利用和保護不當也會遭到破壞。一種使用過度的有形旅遊資源可能被毀壞,甚至不可再生;一種維護不當的無形旅遊資源一旦遭到破壞,也是短期內難以修復的。這就要求旅遊資源的開發工作必須與保護和管理相結合,必須以科學可行的旅遊規劃為依據,有序、有度地進行。
『叄』 黑色旅遊發展前景
當代旅遊主要以娛樂為目的的,但很多像紅色旅遊、「追祖」旅遊等也比較有競爭力。黑色旅遊適合一些比較嚴肅、沉穩但大膽的年輕人,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
『肆』 旅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留著地理寢室的是一個主要體現是什麼?體現是正常。午休好地方別擔多的
『伍』 什麼是黑色旅遊總感覺黑色旅遊是在二次揭瘡疤
天災人禍發生地點利用這一事件發展的旅遊業就被稱為黑色旅遊。災區的人如果不介意,並且旅遊業能為災區帶來好處就可以。但是如果以人們在災害中的痛苦作為宣傳噱頭就太殘忍了。
『陸』 這道題怎麼做:農作物熟制:指一定時
(1)緯度來較低,熱量充足;自地處盆地內部,熱量不易散失;北部高大山脈阻擋冷空氣南下,冬季氣溫較高。 (2)地處成都平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常綠闊葉林(森林植被茂盛);河流眾多。 (3)距離產地較近,水陸交通便利,歷史原因。 (4)促進環境質量改善;增加經濟收入(增加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帶動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
『柒』 黑色旅遊的發展前景
春節前想帶孩子去三亞玩,想找一家家庭公寓入住,公寓的地點最好交通方便,比如:出行坐車方便、買東西方便、取錢方便,咨詢了訂點網,給我推薦的是一家在藍海三期的房間,一室一廳的海帶廚房,才兩百多
『捌』 什麼是「黑色旅遊」
黑色旅遊是指人們到死亡、災難、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劇發生地旅遊的一種現象。
黑色旅遊就是利用人們對死亡、戰爭、災難以及悲劇的敏感度和深刻記憶來激發人們的旅遊興趣,它對旅遊的人們以精神和情感上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紀念意義。「5·12汶川大地震」舉世矚目,盡早開放地震遺址旅遊可帶動四川旅遊業全面振興,也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玖』 旅遊活動對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1、風景名勝區等各類區域實際上都已開展旅遊活動為由甚至輻射到周邊地區,在生態旅遊規模和綜合產值上要遠遠超過自然保護區,成為了潛在威脅。
2、在旅遊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遺跡遭到破壞,給景區環境帶來很大壓力。
3、文化旅遊產業園存在盲目建設風潮,圈地現象嚴重,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4、一些文化旅遊企業環保意識不強,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置環境於不顧。
5、一些當地居民在經商的同時對環境造成污染。
(9)黑色旅遊對地理環境及區域發展擴展閱讀:
要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生態旅遊的體制機制:
1、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生態旅遊的宏觀管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制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發展戰略。
2、正確認識生態旅遊,制定並提交與當地各項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的生態旅遊總體規劃,使之與保護區總體規劃相一致。
3、制定相應政策,將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保護職能與運營職能分開,建立旅遊收入反饋機制,確保部分旅遊收入能夠有效返還保護區,用於資源管理和保護。
4、加強監測,量化保護區生態旅遊帶來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旅遊承載能力,為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提供依據。應盡快開展保護區生態旅遊專項研究,理清不同保護區生態旅遊的重疊現象,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拾』 中國黑色旅遊的特色在哪裡
Q:紅色旅遊時中國黑色旅遊資源之一,大家都知道。但針對中國特殊的旅遊市場和資源特色,如何體現出中國黑色旅遊的特色呢?A:中國有著豐富的黑色旅遊資源和事件,相關的學術研究和旅遊實踐卻很少,甚至無人關注。而歐美地區,這種「另類旅遊」早已收到旅遊研究專家的關注,黑色旅遊在旅遊實踐中也受到了旅遊者的青睞。黑色旅遊往往涉及到歷史的陰暗面,相對於其他形式的旅遊產品來講具有較強的敏感性,盡管此種旅遊形式在國外已具有某種程度的發展,但總體來看,國內外對黑色旅遊開發方面的問題探討位數不多。國內對黑色旅遊的認識和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雖然其產品形式已得到市場認同,但對黑色旅遊的總體認識並未形成體系,更缺乏深入探討和研究。中國的黑色旅遊還需要進行深入開發、推廣和研究。個人認為突出中國黑色旅遊的特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個人之見,權當拋磚引玉):①從人們對黑色旅遊的意識形態入手,即旅遊者心理、需求等,充分研究旅遊者對黑色旅遊的認識並推廣此種旅遊形式以擴大黑色旅遊效應;②充分研究國外黑色旅遊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案例,論證和探討其黑色旅遊特徵、特點;③了解和掌握中國歷史,提煉中華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生活習慣等不同他國的特色所在;④了解黑色旅遊的含義、特徵、分類等,建立黑色旅遊認知體系;⑤充分挖掘中國黑色旅遊資源和事件等,將其歷史、起因、演變、環境、結果等形成研究框架,結合國內外不同文化、習慣等進行同類黑色旅遊產品對比,注入中國特色的文化內涵、習俗習慣,進而突出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