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的地理位置
㈠ 阿壩縣在四川的那個地理位置
1、阿壩抄縣位於阿壩州自治州西北部之之川、青三省交匯處。介於北緯32°18'~33°37'、東經101°18'~102°35'之間。東鄰若爾蓋縣、紅原縣;南與馬爾康縣毗連;北面和西面分別與甘肅省瑪曲縣、青海省久治縣、班瑪縣和四川省壤塘縣為界。
2、看地圖
㈡ 阿壩州在哪裡
在四川,是一個地方少數民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簡稱阿壩州,是版四川省的一個自治權州,以少數民族為主要人口 。位於四川西北部,與青海、甘肅交界處。全自治州以高海拔山區為主。其北部傳統上屬於安多地區,西部金川縣、小金縣傳統上屬於康區。
轄區面積83,426平方公里,州政府駐馬爾康縣,下轄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等13縣。阿壩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中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區。
阿壩州有九寨溝、黃龍等世界自然遺產。阿壩州被世界旅遊專家譽為世界生態旅遊最佳目的地。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㈢ 阿壩州在哪兒
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
㈣ 阿壩洲是個什麼地方
美麗富饒的新阿壩邁向藏區第一州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的結合部,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緊鄰成都平原。幅員8.42萬平方公里,轄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等13縣。2004年底總人口85萬,其中:藏族佔53.8%,羌族佔18.4%,回族佔3.2%,漢族佔24.5%,其他民族佔0.1%。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我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區。
這里,山清水秀,草原遼闊,雪山聳列,江河縱橫,融氣勢磅礴、廣袤寬闊、俊秀幽深於一體。這里,地形地貌復雜、溝谷交錯、氣候多樣,構成獨特的地理環境。保留了世界上別的地方早已絕跡的動植物資源,如熊貓、珙桐等活化石;保留了在工業文明中難以找到的靜謐、古樸的壯麗自然景觀,如九寨溝、黃龍等世界自然遺產。阿壩州被世界旅遊專家譽為世界生態旅遊最佳目的地。當你拿起相機隨便按下快門,攝下的就是一張張精美的明信片。
千百年來,我國古代的氐羌諸部、鮮卑、吐蕃、漢、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勞動和無窮的智慧共同開發了阿壩,他們在這里互相融合,共同進步,逐步構成這塊土地的主要民族:藏、羌、回、漢。他們在這里,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風、獨特民情,當你走進藏寨、羌村,映入眼簾就是一幅幅燦爛的民族風情畫卷。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歷經的最艱苦、最危險的行軍在阿壩州,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了5次政治局會議,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走過了人跡罕至的水草地,建立了少數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權之一--格勒德沙共和國中央革命政府,創造了驚天動地的人間奇跡。阿壩州的各族人民用氂牛和青稞支援紅軍北上抗日,不少藏、羌青年跟著紅軍告別家鄉,參加了革命。紅軍在阿壩州轉戰停留16個月,有9 個縣114個鄉鎮被命名為革命老根據地。
1952年阿壩州全境獲得解放,年底建州。到2003年,已經走過了整整50年的歷程。沐浴黨的陽光雨露,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自治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繼上世紀50年代各族人民踴躍投身民主改革、禁煙禁毒、發展生產,實現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區域自治,完成了史稱"一步跨千年"的從封建農奴制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跨越之後,30餘年森林工業的發展,大力支援了國家建設。改革開放20餘年來,阿壩州正如毛澤東同志在《長征》中所預言的那樣「三軍過後盡開顏」,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阿壩州抓住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迎難而上,一曲曲華彩樂章在新世紀奏響。
昔日,牧民逐水草而居,農民刀耕火種,今日,全州牧區實現了"人草畜"三配套,一座座現代氣息的牧民新村拔地而起,一車車反季節蔬菜源源不斷地送往發達的都市。
昔日,僅有羊腸小道和茶馬古道與內地相通,今日,國道、省道縱貫全州,通車里程6000餘公里,黑色路面1000多公里,實現了油路到縣,藏、羌人民嚮往的「神鷹」已經在九寨黃龍機場降落,阿壩離北京更近了,阿壩離世界更近了。現代通信更是日新月異,互聯網和高速寬頻網路走進藏寨羌村,現代化的外部世界--「香巴拉並不遙遠」。
昔日,松脂照明是奢華,今日,全州水能開發189 萬千瓦,明亮的電燈照亮了草原、照亮了溝谷,實現了送電到鄉、廣播電視到村,成為川電東送的重要基地。
昔日,阿壩美景深鎖閨閣無人曉,今日,九寨風光、阿壩風情遐邇聞名,旅遊業已經成為阿壩州的第一大支柱產業,省委、省政府正舉全省之力打造大九寨國際旅遊區,阿壩州已經成為四川國際旅遊的大通道。
昔日,能識一些藏文的只有少數喇嘛、扎巴,今日,凡是有村寨的地方都可以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凡是有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地方,那裡一定是我們可愛的學校;昔日,鴉片毒害著各民族的身心,今日,自治州建立起了完整的民族醫療衛生體系和網路,醫療條件大為改善。
阿壩州抓住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五年來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全州生產總值保持了兩位數增長,2004年GDP 達到62.7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62.4%。五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0多億元,2004年完成65.3億元,是2000年17.68 億元的3.76倍。2004年實現一般財政預算收入4.24 億元,比2000年增長97.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634元,比五年前增長46%,五年來,29.9 萬貧困農牧民實現了低層次越溫脫貧。近三年來,GDP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收入等指標的增幅從多年來的四川省末位躍升至前茅,創造了建州以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紀錄。旅遊業由一般產業躍升為阿壩州的主導產業,以水電為主導的工業開發在全州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已經確立。大力發展了民營經濟,引進了一批有實力的民營和外資企業,所有制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三次產業結構的比重由2000年的30:35:35調整到了2004年的21.5:41.9:36.6,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2003年7 月,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來阿壩州調研時,提出把阿壩州建成全國藏區第一州。建設全國藏區第一州是省委、省政府對阿壩州寄予的殷切希望,也是阿壩州加快發展難得的機遇。目標宏偉,振奮人心,激勵鬥志。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集中全州人民的智慧,廣泛徵求省、州領導和專家的意見,在2004年初召開的阿壩州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阿壩州建設全國藏區第一州的總體方案》。總的目標是:2004年至2007年,全州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到2007年,全州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建成最大的國際旅遊精品區,最大的氂牛產品加工區,最優的水電工業經濟區和最優的特色農產品加工區。通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使阿壩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的進展,為四川基本建成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做出貢獻,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特色經濟優勢突出,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就,各民族受教育的程度顯著提高,社會保持長治久安,貧困人口整體解決溫飽,多數城鄉居民過上較寬裕的小康生活。
--立足富集旅遊資源優勢,以九寨、黃龍、大熊貓三大精品為載體,以達古冰川、紅石公園、大唐松州、藏羌民族文化走廊及紅軍文化旅遊開發等新項目為重點,整合旅遊資源,推進旅遊資源資本化,加速旅遊經濟發展,把大九寨國際旅遊區建設成為四川國際旅遊的大通道,提升卧龍-四姑娘山九寨西環線的品位,以九寨黃龍機場為平台,大力開拓入境游市場,建成最大的國際旅遊精品區。
--立足氂牛資源優勢,以阿壩青藏高原氂牛經濟園區為依託,建設紅原、若爾蓋、阿壩、壤塘、松潘核心示範區,帶動全州畜牧業經濟的發展,輻射周邊地區和整個青藏高原區,建成9個科技示範園和3個畜產品商品生產基地,打造世界氂牛經濟加工園,建成最大的氂牛產品加工區。
--立足水電資源優勢,以水電工業為龍頭,建設能源經濟區,帶動工業經濟的發展,實現水電強州。4年內,完成投資240億元,投產項目新增裝機320萬KW,在建項目裝機366萬KW,2007年總裝機達到550萬KW,配套建設環保型高載能工業園區,建成最優的水電工業經濟區。
--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光熱等自然條件,發展綠色經濟,不斷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實現綠色立州。4 年內,投資48億元,用於綠色優質蔬菜、特色水果、中葯材人工撫育、青稞、豆薯等基地建設與特色林木經濟建設,大力促進農區畜牧業發展,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到2007年,力爭建成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100 萬畝以上,把阿壩州建設成為最優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區。
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命令,目標就是責任。阿壩州各族人民正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按照中央關於到21世紀中葉把西部建成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生態農牧業、生態旅遊和生態能源,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努力提高各族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州各級幹部自覺地肩負起了建設全國藏區第一州的神聖責任,用這個宏偉目標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統攬各項工作,堅定不移地為實現這個宏偉目標而努力。
回顧過去,滄桑巨變,輝煌成就。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美麗富饒的新阿壩正朝著全國藏區第一州的宏偉目標跨越式前進。
㈤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地理環境
阿壩州蘊藏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迄今為止,已發現礦種54個,大型礦床12處,中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36處。優勢礦種有金、鋰、花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礦泉水、石榴子石、泥炭、溫泉等。
已探明黃金儲量116噸,約佔四川省的49%。隨著地勘工作的不斷深入,金礦儲量還會逐步增加。
鋰輝礦分布在馬爾康、金川兩縣境內,探明儲量(礦石量)1546.5萬噸,居四川省第二位,平均品位1∽1.2%。呈現集中、埋藏淺、易開采等特點,且鋰礦與國內緊缺的鈮鉭礦共生。
大理石已探明儲量1239萬立方米,佔四川省的33%,優勢品種「蜀金伯」被列入全國80個「名特石材品種」,主要分布在小金和汶川兩縣境內,品種主要有「夾金花」、「竹葉青」等,其中「夾金花」被列入全省40個花崗石「名特石材品種」。
水泥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汶川境內,已探明儲量5000萬噸,佔全省的22%,遠景資源儲量在20億噸以上,居四川省第一。
泥炭已探明儲量5000萬噸,遠景資源儲量在19億噸以上,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在紅原、若爾蓋、阿壩縣境內。
石榴子石為四川省內獨有,已探明儲量1398萬噸,分布在理縣、汶川境內。
礦泉水境內礦泉水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泉水有九寨溝、松潘、理縣、若爾蓋等6處。水溫在35∽62度之間,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價值。 阿壩州境內江河縱橫。黃河在阿壩州流經165公里。長江上游四川境內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均發源於阿壩州。岷江幹流及最大支流大渡河縱貫全境,其流域內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全州大小河流530餘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46億m3。水能理論蘊藏量1933萬千瓦,佔四川省水能蘊藏量的14%;可開發量1400萬千瓦,佔四川省的11%;水能資源特點是河流落差大,距離負荷中心近,年發電小時長,各類電站單位造價低。
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發電額定裝機容量358 萬千瓦,並網投運裝機容量318.3萬千瓦。其中:「5·12」汶川特大地震後恢復裝機容量253.16萬千瓦,正在恢復36.6萬千瓦。特大地震後,新增柳坪、獅子坪等8座水電站,總裝機68.3萬千瓦。裝機190萬千瓦的大渡河雙江口電站已經進入前期准備階段。
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已恢復110千伏—500千伏電網變電容量261.56萬千伏安。恢復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電網輸電線路1460公里,未恢復175公里。 經四川省統計局審定,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7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25億元,增長4.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4%,拉動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25.31億元,增長5.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0%,拉動經濟增長3.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85.23億元,增長5.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6%,拉動經濟增長1.9個百分點。
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0:51.6:33.4調整為15.0:50.6:34.4,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1.0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比重不變。
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3.28億元,比上年增長7.2%,佔GDP的比重達45.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65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66.08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26.55億元,增長10.3%。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同期低1.9個百分點,其中: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五漲三跌」,食品類上漲3.4%,居住類上漲2.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4.1%,購進價格(IPI)下降1.7%。 2014年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6.5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9%,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服務業分別增長7.5%、5.4%、3.4%、24.3%和6.1%。年末,灌溉面積22850公頃,其中農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7000公頃。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0.69萬千瓦,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73.7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9%。全年農村用電量2.11億度,增長0.8%。年末耕地面積6.05萬公頃,增長0.2%。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7.9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770公頃,增長2.3%。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37萬公頃,增長2.0%;糧食總產量16.48萬噸,增長5.5%;蔬菜產量63.21萬噸,增長13.9%;園林水果產量15.34萬噸,增長27.8%。
加快推進現代林業產業和各項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新建林業產業基地3.65萬畝,低產改造0.45萬畝。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防沙治沙省級配套資金1.48億元,生態功能轉移支付項目1.13億元。造林面積共計13446公頃,其中封山育林4434公頃,人工造林(一般造林)9012公頃。森林撫育11434公頃。全州森林覆蓋率24.95%。
全年出欄生豬38.86萬頭,比上年增長8.1%;出欄牛38.1萬頭,增長6.3%;出欄羊32.82萬只,增長3.3%;出欄兔62.77萬只,增長9.2%。年末豬存欄33.71萬頭,增長3.5%;牛存欄175.64萬頭,下降1.5%。全年肉類總產量7.77萬噸,增長6.6%。其中:豬肉產量2.78萬噸,增長9.1%;牛肉產量4.22萬噸,增長5.3%。奶類產量11.8萬噸,增長2.3%。 2014年,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02.66億元,比上年增長7.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0%,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工業化率為4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6%。輕工業發展快於重工業,分別增長30.7%和17.5%。主要產品中,鐵礦石原礦產量增長99.5%,碳化鈣增長6.8%,中成葯增長27.8%,鐵合金增長62.4%,鋁合金增長34.9%,水泥增長3.3倍,發電量增長9.6%,葡萄酒增長40.2%。
2014年末,全州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3戶,總資產501.48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14億元,增長18.3%。實現利稅總額16.61億元,增長74.8%。產品銷售率90.4%,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2014年末,全州具備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共有28戶,其中有工作量的企業27戶,比上年增加3戶。全年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9.4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總產值1.59億元,下降22.4%。竣工產值6.67億元,下降11.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6.58萬平方米,增長19.3%。 2014年末,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58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稅收收入15.71億元,增長11.7%;非稅收入12.87億元,增長23.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92.3億元,增長9.4%。其中:交通運輸增長57.2%,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5.8%,科學技術支出下降1.1%,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1.4%,住房保障性支出增長44.2%,商業服務業等事務增長15.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3.5%。
2014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73.6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164.55億元,增長11.0%;各項貸款余額205.68億元,增長10.3%,其中:短期貸款38.64億元,增長5.3%;中長期貸款165.13億元,增長11.4%。
2014全年保費總收入4.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人身險1.07億元,增長13.9%;財產險3.34億元,增長37.9%。已決賠案件數4.1萬件,增長6.2%;已決賠案件金額1.55億元,比上年增長0.4%。 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50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769元,比上年增收2035元,增長8.8%。家庭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分別為23142元、2400元、425元,分別增長8.7%、2.5%、92.1%,轉移性收入2068元,下降11.6%。人均消費支出16310元,增長15.2%。
2014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866元,比上年增收1073元,增長15.8%。其中,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分別為2299元、4351元、143元、1073元,分別增長14.6%、19.9%、30.2%、2.3%。
㈥ 請問阿壩州屬於哪個地區什麼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歸屬於四川省。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轄自治州,緊版鄰成都平原,全州地表整體輪廓權為典型高原,地勢高亢,境內垂直氣候顯著;轄1縣級市、12縣,總面積84242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01萬人。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有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及卧龍·四姑娘山大熊貓棲息地等世界級旅遊景區。
(6)阿壩州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風景名勝:
1,九寨溝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5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總面積64297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
2,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
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核心景點為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幺姑娘山(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大姑娘山。四姑娘山山勢陡峭,現代冰川發育。
㈦ 阿壩州有幾個縣
截至2019年6月,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轄12個縣、1個縣級市,分別是:馬爾康市、金川縣、小金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九寨溝縣、黑水縣。
1、馬爾康市
馬爾康市(原馬爾康縣),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轄的縣級市,亦是該州首府。位於青藏高原南緣,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壩、紅原大草原,南與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小金四姑娘山緊鄰,距離省會成都365公里。面積6633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6月,馬爾康鎮轄4鎮10鄉,分別是馬爾康鎮、卓克基鎮、松崗鎮、沙爾宗鎮、梭磨鄉、白灣鄉、黨壩鄉、木爾宗鄉、腳木足鄉、龍爾甲鄉、大藏鄉、康山鄉、草登鄉、日部鄉。馬爾康市人民政府駐馬爾康鎮達薩街299號。
2、九寨溝縣
東臨甘肅省文縣,北與甘肅省舟曲縣、迭部縣交界,西接若爾蓋縣,南同平武縣、松潘縣接壤,介於北緯32°53′-33°43′,東經103°27′-104°26′之間,總面積528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6月,九寨溝下轄3個鎮、14個鄉,另設有1個牧場、1個管理局。九寨溝縣人民政府駐永樂鎮濱河路。
3、金川縣
地理位置位於州境西南部,介於東經101°13'~102°19',北緯30°04'~31°58'之間。幅員面積5432平方公里,東鄰小金縣,西南與甘孜州的道孚縣、丹巴縣接壤,西北與壤塘縣毗鄰,東北與馬爾康縣相連。
截至2019年6月,金川縣轄3個鎮、20個鄉:金川鎮、觀音橋鎮、安寧鎮、沙耳鄉、慶寧鄉、咯爾鄉、勒烏鄉、萬林鄉、河東鄉、河西鄉、卡撒鄉、曾達鄉、獨松鄉、馬爾邦鄉、馬奈鄉、集沐鄉、撒瓦腳鄉、卡拉腳鄉、二嘎里鄉、俄熱鄉、太陽河鄉、阿科里鄉。
4、若爾蓋縣
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位於四川省北部,系四川通往西北省區的北大門,四鄰分別與甘肅省瑪曲縣、碌曲縣、卓尼縣、迭部縣和阿壩州內阿壩縣、紅原縣、松潘縣、九寨溝縣接壤。土地總面積10436.58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6月,若爾蓋縣轄個鎮,15個鄉:達扎寺鎮、班佑鄉、阿西鄉、轄曼鄉、紅星鄉、麥溪鄉、嫩哇鄉、凍列鄉、崇爾鄉、熱爾鄉、占哇鄉、降扎鄉、巴西鄉、求吉鄉、阿西茸鄉、包座鄉、唐克鄉,1個國有牧場,1個省屬牧場。
5、紅原縣
地處青藏高原東部,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與若爾蓋縣相接,東西與松潘、黑水、阿壩縣相鄰,南與馬爾康縣、理縣相連。縣境南北長154公里,東西寬55公里,總面積8439.94平方公里。縣城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蘭州640公里。
截至2019年6月,紅原縣下轄4鎮7鄉,分別為:邛溪鎮、刷經寺鎮、安曲鎮、瓦切鎮、色地鄉、麥窪鄉、阿木鄉、龍日鄉、壤口鄉、江茸鄉、查爾瑪鄉。共有33個行政村。
㈧ 阿壩在哪裡
四川
㈨ 阿壩地理人文情況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的結合專部,位於四屬川省西北部,緊鄰成都平原,車牌編號:川U。幅員8.42萬平方公里,轄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等13縣。2003年底總人口84.7萬,其中:藏族佔52.3%,羌族佔17.7%,回族佔3.2%,漢族佔26.6%,其他民族佔0.2%。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我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區。
㈩ 阿壩州在哪裡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簡稱阿壩州,是四川省的一個自治州,以少數民回族為主要人口 。位於答四川西北部,與青海、甘肅交界處。全自治州以高海拔山區為主。其北部傳統上屬於安多地區,西部金川縣、小金縣傳統上屬於康區。
轄區面積83,426平方公里,州政府駐馬爾康市,下轄2市11縣(馬爾康市、九寨溝市、小金、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金川縣、黑水縣)。阿壩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中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區。
阿壩州有九寨溝、黃龍等世界自然遺產。阿壩州被世界旅遊專家譽為世界生態旅遊最佳目的地。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