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球地理環境所提供的資源包括

地球地理環境所提供的資源包括

發布時間: 2021-02-24 08:09:10

① 什麼是地理資源 它包括什麼類型的資源

地理資源是自然形成的地質地貌、水文氣候和生物資源的總和,它具有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是自然資源的組成部分。(具體類型下面回答正確)

② 地球上的資源有哪些

地球資源通常指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和氣候資源。由於人類過度開發和利用,至2050年,人類將需要額外的1.3個地球才能提供足夠的供可持續使用的資源。

土地資源:地球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公里,其中人類可利用的耕作土地14.5億公頃,牧場34.2億公頃、森林與林地38.8億公頃。由於人類活動而造成的土地退化全球大約20億hm2,相當於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5%。

③ 地球為人類提供哪些資源

不都是例子嘛
話里
由於存在地球大氣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回礦物,在地球上這個合適的溫度條答件下,形成了適合於生物生存的自然環境。人們通常所說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據估計,現有生存的植物約有40萬種,動物約有110多萬種,微生物至少有10多萬種。據統計,在地質歷史上曾生存過的生物約有5-10億種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了。現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層部分、大氣圈的下層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構成了地球上一個獨特的圈層,稱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個獨特圈層。

④ 地球為人類提供了哪些資源

應當有以下這些類型的資源:
1、礦產資源,如鐵、銅礦等
2、能源:如煤、石油等
3、建築材料:如岩石、木材等
4、生物資源:如水稻、牛、馬等

⑤ 地球給人類提供了哪些資源(衣食住行)

你所能感受到的存在都是地球提供給人類的資源

⑥ 地球為人類提供了哪些自然資源的資料

(1)
核是人類在世紀發展的新能源,處理得當,既安全又清潔,然而一旦有個閃失,後果不堪設想。1979年3月28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里島,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核反應堆全面熔塌事件。
但絕對恐怖的核泄露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發生在前蘇聯(現烏克蘭北部)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但是為了切爾諾貝利,無數人付出了生命代價。事故當時就使30多人喪生。數以百萬計的人接觸到了事故產生放射污染。僅參與事故搶險工作,就有超過50萬人之多,其中很多人已經犧牲,很多人在事故現場工作一分鍾期間所接受的放射性輻射就超過了他們一輩子可接受的當量。為了掩埋燃燒中反應堆,動用直升飛機就有1800多架次。目前僅對切爾諾貝利事件受難者的救濟費用就每年消耗白俄羅斯20%的政府預算,烏克蘭4%的政府預算,和俄羅斯1%的政府預算。
前蘇聯當局的報告,事故泄露的放射性強度有50000萬居里。而後來的一些西方調查,認為應當在1.85至2.5億居里之間。事故遺址將在10萬年間存在放射性污染。在原來有13萬多居民撤離之後,切爾諾貝利周圍方圓30公里的區域至少在未來200年間都將作為不適合人類居住和農作物生長的"死亡區",盡管當地生態環境自1989年以後有所恢復的跡象。
1999年9月30日上午,東京西北130公里處一核工廠的工作人員將35磅的鈾,而不是通常的劑量5.2磅,放入有氮酸成分的凈化池,隨即使核材料產生連鎖反應。事故發生一個小時以後,廠方才向當地政府報告,兩個小時後才開始動員附近的平民撤離。而又一個小時過去,附近的村民才真正開始撤離。一直托到事故發生12小時後,當地政府才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事故到第二天早晨6點多鍾方得到完全控制。
據外電報導,其實事故發生3分鍾後,就在一監測中心上發放射性增強的報告,但諾大政府,竟根本"沒人注意電腦屏幕上到底顯示什麼信息"。更有甚者,當1公里多路程以外的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監測站發現放射性中子已超過正常標准20倍時,監測站人員竟認為監測讀數為信號干擾而沒有採取任何緊急措施。
後來日本媒介揭露,該核工廠1993建廠以來,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原因是廠方為了貪圖方便、節省開支,一直不遵守操作規程。事故受達者包括:接受超高放射性輻射者達83人,其中3名當事人生命垂危,以及30萬人被迫待在家中不得外出。
(2)
礦產資源

地球是人類棲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礦物已知有3300多種,並構成多樣的礦產資源。人類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和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是來自於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一般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等,有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態。
地球資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對礦產資源的過度掘取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必將帶來資源的枯竭和對地球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礦產資源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和「血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命脈。礦產資源不僅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更是全球經濟的產業基礎。
不僅在經濟領域,礦產資源同樣在政治領域顯示著其重要的價值。縱觀上個世紀大大小小幾百次戰爭,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抑或是海灣戰爭,除了對領土的爭奪外,各種礦產資源的佔有權更是常常成為引發戰爭爆發的導火索。而為了保證國家在非常時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很早就著手進行礦產資源的戰略儲備。

人口資源環境

環境問題的三種主要類型是資源利用、人口增長和環境污染。
資源利用:人們所利用的環境中的任何東西都是自然資源。一些自然資源能在一個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自然地恢復或再生,稱為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包括陽光、風和樹木等。一些自然資源是不能被恢復或再生的,我們稱它們為不可再生資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當不可再生資源被過度開發利用時,最終必將會枯竭。
人口增長:隨著醫學、農業的發展和衛生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得到延長,死亡率開始下降,全球人口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對資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長。因此,人口與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矛盾。
環境污染:環境對生物產生負面影響的任何變化稱為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經常是伴隨著有益於人類的活動而產生的,例如煤來發電帶來了大氣污染,用殺蟲劑殺死農作物的害蟲帶來了土壤環境污染等。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活動對地球的侵害。

能源

能源是可以為人類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
煤炭:煤是由遠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種固態化石燃料。
雖然煤炭的燃燒造成環境污染,但在未來的100年裡,煤炭仍然是一種主要的能源。潔凈煤燃燒技術成為當前能源領域開發的熱點,許多國家都在開發保持空氣清潔的煤炭燃燒技術。
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種濃稠的黑色液體,由幾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較淺的內海中的小動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數的石油儲藏在地下砂岩層或石灰岩層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幾億年的時間,從這一點上講,它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
把地下石油開采出來後,通過加熱蒸餾,從原油中可以分離出燃料和其他產品。石油佔全世界能源消費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數汽車、飛機和輪船的燃料。許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葯品和化妝品等都是從原油中提取的。
天然氣:天然氣是儲存於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氣體,它的成因與石油的成因相似。由於它比石油輕,所以常位於石油上部。我國西部也有單獨成礦的天然氣礦藏。
天然氣具有清潔、價格低廉和供應安全等特點,它的缺點是極易燃燒,氣體泄露會引起爆炸,並發生火災。
開發清潔能源:像其他活動一樣,自然資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規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復、地貌的改造等都離不開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環境惡化危害著地球。人類惟一的出路就是尋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能、風能、波動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能、太陽能等等。

⑦ 地球有哪些資源

地球資源指的是地球能提供給人類衣、食、住、行、醫所需要的物質原料,也稱為版「自然資源」。陸權地上重要的自然資源有六種,它們是: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種類、礦山、和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與「不可再生」兩大類。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指的是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可以不斷自己再生的物質。最典型的可再生資源有植物、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氣和其他所有礦產資源。它們經過了上億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這些資源的儲量隨著人類的消耗而越來越少。地球上的生物物種也是寶貴的不可再生自然資源。任何一種生物的滅絕意味著地球永久性地丟失了一個物種獨特而珍貴的基因庫。因此,如果是由人的活動造成的物種滅絕,其損失將無法估量。

⑧ 地球為我們提供什麼資源

由於存在地球大氣圈、抄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礦物,在地球上這個合適的溫度條件下,形成了適合於生物生存的自然環境。人們通常所說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據估計,現有生存的植物約有40萬種,動物約有110多萬種,微生物至少有10多萬種。據統計,在地質歷史上曾生存過的生物約有5-10億種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了。現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層部分、大氣圈的下層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構成了地球上一個獨特的圈層,稱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個獨特圈層。

⑨ 地球上的資源有哪些

1.可再生:

這類資源可反復利用,如氣候資源(太陽輻射、風)、水資源、地熱資源(地熱與溫泉)、水力、海潮。

2.可更新:

這類資源可生長繁殖,其更新速度受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如生物資源,為能生長繁殖的有生命的有機體,其更新速度取決於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環境條件,應有計劃、有限制地加以開發利用。

3.不可再生:

包括地質資源和半地質資源。前者如礦產資源中的金屬礦、非金屬礦、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其成礦周期往往以數百萬年計;後者如土壤資源,其形成周期雖較礦產資源短,但與消費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緩慢的。對這類自然資源,應盡可能綜合利用,注意節約,避免浪費和破壞。這類資源形成周期漫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