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的地理位置
A. 黃土高原的范圍
黃土高原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橫跨中國青、甘、寧、內蒙古、陝、晉、豫7省區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
黃土高原東西長1000餘公里,南北寬750公里,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1)黃土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黃土高原的地理環境:
1、基岩構造
黃土高原基岩構造以六盤山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屬西域塊,東部屬華北陸塊。六盤山以西黃土高原以新生代斷陷盆地為構造特徵,隴中盆地黃土下伏基岩為直接堆積在古老岩層之上的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的甘肅群。
2、地貌情況
黃土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波狀下降。以六盤山和呂梁山為界把黃土高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六盤山以西的黃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黃土高原地勢最高的地區。
3、氣候特徵
黃土高原地理位置處在沿海向內陸,平原向高原過渡地帶,自南而北兼跨暖溫帶、中溫帶兩個熱量帶,自東向西橫貫半濕潤、半乾旱兩個干濕區。高原東部、南部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區,中部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區,西部和北部屬於中溫帶半乾旱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土高原
B. 黃土高原地理位置
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烏鞘嶺以東、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包括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河南等省區,
C. 黃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過濾性特徵十分明顯,試從氣候,植被,農業三方面說明
1、氣候:從半濕潤區向半乾旱區過渡;
2、植被:從森林向草原過渡;
3、農業:從農耕區向牧區過渡.
D. 黃土高原在地圖上的哪個地方
黃土高原(Loess Plateau)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
黃土高原東西長1000餘公里,南北寬專750公里,包括中國太行山以屬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黃土高原屬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地構造單位主要包括陝北隴東地台、華力西褶皺帶、太平洋式燕山褶皺帶、隴西地塊、中條山地塊、呂梁山地塊和汾渭下游沉帶等,並以秦嶺地軸和鄂爾多斯地台為南北二大界線。
(4)黃土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水文情況:
黃土高原區域水系以黃河為骨幹,發源於黃土高原的河流較多,約有200條,較大的有挑河、祖厲河、清水河、黃甫川、窟野河、無定河、北洛河、渭河、沁河、汾河等。河川徑流不包括黃河幹流年徑流總量185億立方米。受暴雨影響,大多數河流汛期洪峰急漲猛落,汛期水量佔全年水量的70%以上。
黃土高原水系含沙量很高,往往一次洪水含沙量佔全年70%-80%以上。高原淺層地下水補給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大部分地區地下水貧乏,埋藏很深,多在50-60米以下,有的達100-200米。
E. 中國旅遊地理黃土地貌分布在那裡
黃土在世界上分布相當廣泛,佔全球陸地面積的十分之一,成東西向帶狀斷回續地分布答在南北半球中緯度的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帶。在歐洲和北美,其北界大致與更新世大陸冰川的南界相連,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中歐和東歐各國、蘇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地;在亞洲和南美則與沙漠和戈壁相鄰,主要分布在中國、伊朗、蘇聯的中亞地區、阿根廷;在北非和南半球的紐西蘭、澳大利亞,黃土呈零星分布。
中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厚度最大的國家,其范圍北起陰山山麓,東北至松遼平原和大、小興安嶺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侖山山麓,南達長江中、下游流域,面積約63萬平方公里。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集中,佔中國黃土面積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肅蘭州九洲台黃土堆積厚度達到336米),發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黃土地貌。
F. 黃土的地理
黃土鎮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西北的隰縣東南部,1984年建鎮、轄11個村民委。61個村民小組,2386戶,,總面積25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近3萬畝,黃土鎮東北、東南分別交口、汾西和蒲縣接壤,西南、西北及西北側與本縣的寨子、陡坡兩鄉為鄰。328省通貫穿全境,8條鄉村公路通達四方,程式控制電話直撥全國各地 。
黃土鎮地處呂梁山東南麓,屬黃土高源溝壑區,境內東部為原始林區,山高林密,峰巒起伏,主峰上天山海拔1996米, 主要樹種有松、柏、楊、樺、橡等,常有野豬、山羊、裼馬雞等禽、獸出沒,盛產猴頭、木耳、蘑菇、蕨菜、黨參豬基等菌類和葯材。地下礦藏分布基間,主要礦種有石灰石、白雲石、花崗石、石英砂岩、陶土、煤、鐵等,其中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岩和煤極具開發價值,前景廣闊。西部由北、南兩條殘垣及東川河谷組成,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易於耕作,主要作物有玉米、穀子、馬鈴薯等,年產量8000噸以上,素有「米糧川」的美譽,其龍頭作物玉米,更以其多項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內在質量促銷河東大地,深受廣大養殖戶的偏愛。
黃土鎮歷史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及石器時代。這是民風淳樸,崇尚耕讀,與流域其它地區的人民一道,共同創造和發展了燦爛輝煌的黃河文化。黃土以南的石坡村,至今留有中國北方遠古村落遺證;黃土村北的小峪溝,有人發現過石斧等石器;正面1公里處也曾出土過戰國和西漢錢幣,足可證明當時戲曲、佛教文化的興盛與發達。諳正村東的寫逢知墓,佔地1000多平方米,石人石石牌坊座落實有序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再配以明來清初一代名將的傳奇典故,又給這塊古老地平添了幾分神秘,單憑境內如「注郎寨」、「點將名」、「排風樓」、「寫創泉」等山水命名和民間傳說,極易使人們聯想到1000多年前宋金對峙、金戈鐵馬、混戰廝殺的慘烈戰爭場面。
黃土鎮又是革命老區。早在1936年春,毛主席親率紅軍長征,曾兩次駐在義泉村。抗戰全面爆發後,著名的決死二縱隊一部和中共洪趙地委先後駐扎在回珠、黃土和柴家村。成百上千的優勢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解放,出生入死,轉戰南北,流血犧牲,至今仍有數十人客居地鄉,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黃土鎮人民勤勞淳樸,忠厚熱情,以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近百年來艱苦創業,繁衍生息在這塊黃土地上。建國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黃土人民劈山改河,戰天斗地,實行科學種田,成績斐然;50年代即受過國務院嘉獎;70年代成為省級科技主范村;80年代至今,堅持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內部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果樹、桑蠶、玉米、馬鈴薯、中葯材和種草圈養六大主導產業,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G. 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黃土高原在我國內陸地區,為什麼
黃土高原東部是沿海平原,西部是西北內陸,
黃土高原正好處於兩者的中間過渡地帶.
另外,它還是濕潤向乾旱過渡,森林向草原過渡,
農業向牧業過渡的地區.過渡地帶的自然要素相互交錯,自然環境條件不夠穩定.
H. 黃土高原的具體地理位置在哪裡
黃土來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青藏源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一,它的大致范圍是北起長城,南倚秦嶺;東臨太行山西麓,西至烏鞘嶺和日月山,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其中黃土覆蓋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跨越山西省的全部和陝西、甘肅、寧夏三省的大部,兼有青海、河南和內蒙古等省(區)一隅,縱橫七省(區)。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遼闊,堆積厚度最大,黃土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區域。區內地貌多姿多嬌,有蔥蔥鬱郁的森林山地,平展展的黃土塬,一馬平川的河谷平原,最引人矚目的則是由於長期強烈的水土流失形成的大片溝壑縱橫、支離破碎、光山禿嶺的黃土梁峁丘陵
I. 黃土高坡地理位置經緯度
黃土高復坡地理位置經緯制度北緯32----41,東經107---114,
黃土高坡在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北部、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內蒙古等省46個地(盟、州、市),282個縣(旗、市、區),面積積62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45.4萬平方千米(水蝕面積33.7萬平方千米、風蝕面積11.7萬平方千米),年均輸入黃河泥沙16億噸,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佔世界黃土分布70%,為世界黃土面積覆蓋最大的高原。黃土厚50-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但由於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沖蝕作用強,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地表支離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
J. 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黃土復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製沉積區。位於中國中部偏北。北緯34°~40°,東經103°~114°。東西千餘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跨山西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及河南省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
記得選我滿意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