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位置對埃及氣候的影響

地理位置對埃及氣候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2-24 07:26:06

❶ 埃及的地理位置與其重要性

地理位置

阿拉抄伯埃及共和國橫跨亞、非兩大洲,其領土的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鄰地中海,東瀕紅海,隔海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望,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

重要性

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這就使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沖。

❷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什麼時候旅遊最好

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

❸ 埃及氣候特徵,地形特點

埃及位於非洲大陸東北部,北部靠近地中海,東部靠近紅海,地形以低矮高回原為主,平均海拔700米。埃及答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自然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部分地區為地中海氣候。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6300年前就有原始文明存在,埃及金字塔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人口數量:9150萬。
首都:開羅。
最大城市:吉薩,蘇伊士,亞歷山大,阿斯旺。
主要旅遊景點:尼羅河(世界最長河流),胡夫金字塔,吉薩金字塔群,帝王谷,埃及國家博物館,蘇伊士運河,斯芬克斯雕像,左塞爾陵墓等。
高等院校: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愛資哈爾大學。

❹ 埃及的位置、地形、氣候、經濟、風土人情等方面

位置:

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沖,北部經地中海與歐洲相通,東部經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

地形:

埃及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紅海沿岸和西奈半島有丘陵山地。沙漠與半沙漠佔全國的95%。西部利比亞沙漠,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二,大部為流沙,間有哈里傑、錫瓦等綠洲;東部阿拉伯沙漠,多礫漠和裸露岩丘。

氣候:

全國乾燥少雨,氣候乾熱。埃及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氣溫較高,晝夜溫差較大。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氣候相對溫和,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

經濟:

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屬開放型市場經濟,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5%,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四大外匯收入來源。

風土人情:

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特別是亞歷山大城,其次是開羅。其間夾雜著黎凡特文化的特點,即法國、希臘、土耳其和敘利亞文化的混合體。埃及城市中,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況和生活方式與歐美居民沒有太大的區別。

以開羅為例,在眾多書店、電影院、新歌劇院、文化團體和大學里,他們有很多機會去分享和體驗國際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於城市貧民來說,雖然與從法老時代以來一直毫無變化的單調的農村生活比起來,城市生活有些樂趣,但仍是相當乏味的。

電視和電影以及公共慶祝活動,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小攤小販在忙碌著出售手工藝品和糖果,這兒也舉辦婚禮,有音樂、苦行僧唱詩、木偶劇、說書和歌舞。

(4)地理位置對埃及氣候的影響擴展閱讀

國家象徵:

1、國名

通常認為,英語中「埃及」一詞是從古希臘語演變而來的。阿拉伯人則將「埃及」稱作米斯爾,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遼闊的國家」。埃及又稱為金字塔之國,棉花之國。

2、國旗

埃及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部分中間有國徽圖案。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埃及過去的黑暗歲月。

3、國徽

埃及國徽為一隻金色的鷹,稱薩拉丁雄鷹。金鷹昂首挺立、舒展雙翼,象徵勝利、勇敢和忠誠,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風暴、在高空自由飛翔的化身。鷹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底部座基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4、首都

開羅(Cairo),面積約3085平方公里,人口800萬(2012年1月)。是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夏季平均氣溫最高34. 2℃,最低20. 8℃;冬季最高19. 9℃,最低9. 7℃。

❺ 埃及在地理位置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專位於亞洲西南角。屬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全境96%為沙漠。最高峰為凱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羅河縱貫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內長1530千米,兩岸形成寬約3~16千米的狹長河谷;入海處形成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僅為國土面積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帶。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千米)。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損壞農作物。 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你哈, - -,

❻ 埃及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人口、人種、語言、宗教、城市、經濟。急。

埃及,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瀕地中海,東臨紅海,地當亞、非、歐三洲交通要沖,海岸線長約2700 千米。該國主要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首都開羅。埃及人口和農業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埃及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古跡眾多。經濟方面主要依賴於農業、石油出口、旅遊業,以及勞務出口。另外,有300萬埃及人在沙烏地阿拉伯、海灣國家和歐洲等地工作。埃及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地和出口國。
自然地理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全境大部屬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紅海沿岸和西奈半島有丘陵山地。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全境96%為沙漠。最高峰為凱瑟琳山,海拔2629米,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縱貫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內長1530千米,兩岸形成寬約3~16千米的狹長河谷;入海處形成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僅為國土面積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帶。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千米)。沙漠與半沙漠廣布。西部利比亞沙漠,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二,大部為流沙,

埃及行政區
間有哈里傑、錫瓦等綠洲;東部阿拉伯沙漠,多礫漠和裸露岩丘。尼羅河縱貫南北,兩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積達4萬多平方公里,構成肥沃綠洲帶。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磷灰石、鐵、錳等。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領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島這一小部分領土在亞洲。在行政上,劃分為8個經濟區,每區包括一個或幾個省,全國共有26個省。埃及地處歐亞非之洲的交通要沖,北部經地中海與歐洲相通,東部經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東西寬1240千米,南北長1024千米,地形平緩,無甚大山,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37米。沙漠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6%。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是「埃及的母親」。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非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全長6670餘千米。它由發源於烏干達維多利亞湖的白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匯合之後流入埃及。從南到北縱貫埃及東部,在埃及境內一段長達1530千米,確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資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羅河的哺育下,發展了其光輝燦爛的古文化。 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一般把埃及分為4個地區——尼羅河流域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西部沙漠地區、東部沙漠地區、西奈半島地區。開羅以南是寬約3~16千米的尼羅河綠色長廊,一般稱為上埃及。開羅以北稱為下埃及。亞歷山大和塞得港之間是尼羅河三角洲的沖積平原,面積約2萬~4萬平方千米。過去,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給三角洲帶來肥沃的沖積物。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發祥地,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地區,埃及絕大部分人口集中於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尼羅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亞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約占埃及面積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窪地,以蓋塔拉窪地面積最大。有地下水的窪地形成綠洲。 尼羅河以東的東部沙漠,亦稱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紅海之濱,地勢由東向西傾斜,紅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的西南部,面積約6.4萬平方千米,占埃及面積的6.38%。地中海沿岸多
西奈半島
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間歇性河流和乾涸的河床。東部為高原,聖卡特琳山海拔2629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傳是摩西受「十誡」的地方。
氣候全國乾燥少雨,

氣候乾熱。埃及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氣溫較高,晝夜溫差較大。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氣候相對溫和,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白尼羅河發源於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區,青尼羅河發源於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兩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全境乾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損壞農作物。
名稱縣數目類型人口(2006.11.11)人口(1996.11.19)面積首府和主要城市1996年人口開羅 Al Qâhirah11U7,786,6406,789,479214開羅 Al Qâhirah6,789,479亞歷山大 Al Iskandarîyah12U4,110,0153,328,1962,679亞歷山大 Al Iskandarîyah3,328,196塞得港 Bûr Sa`îd13U570,768469,53372塞得港 Bûr Sa`îd46[5]9,533蘇伊士 As Suways14U510,935417,61017,840蘇伊士 As Suways417,610代蓋赫利耶 Ad Daqahlîyah31LE4,985,1874,223,6553,471曼蘇拉 Al Mansûrah米特加穆爾 Mit Ghamr369,621101,801布海拉 Al Buhayrah32LE4,737,1293,981,20910,129達曼胡爾 Damanhûr卡夫達瓦爾 Kafr ad-Dawwar212,203231,978西部 Al Gharbîyah33LE4,010,2983,404,8271,942坦塔 Tantâ大邁哈萊 Al-Mahallah al-Kubra371,010395,402伊斯梅利亞 Al Ismâ`îlîyah34LE942,832715,0091,442伊斯梅利亞 Al Ismâ`îlîyah254,477米努夫 Al Minûfîyah35LE3,270,4042,758,4991,532希賓庫姆 Shibîn al Kawm159,909蓋勒尤卜 Al Qalyûbîyah36LE4,237,0033,302,8601,001本哈 Banhâ舒卜拉海邁 Shubra al-Khaymah145,792870,716東部 Ash Sharqîyah37LE5,340,0584,287,8484,180宰加濟格 Az Zaqâzîq比勒拜斯 Bilbays267,351113,608杜姆亞特 Dumyât38LE1,092,316914,614589杜姆亞特 Dumyât78,854謝赫村 Kafr ash Shaykh39LE2,618,1112,222,9203,437謝赫村 Kafr ash Shaykh124,819吉薩 Al Jîzah51UE6,272,5714,779,86585,105吉薩 Al Jîzah2,221,868法尤姆 Al Fayyûm52UE2,512,7921,989,8811,827法尤姆 Al Fayyûm260,964貝尼蘇韋夫 Banî Suwayf53UE2,290,5271,860,1801,322貝尼蘇韋夫 Banî Suwayf172,032明亞 Al Minyâ54UE4,179,3093,308,8752,262明亞 Al Minyâ邁萊維 Mallawi201,360119,283艾斯尤特 Asyût55UE3,441,5972,802,1851,553艾斯尤特 Asyût343,498索哈傑 Sûhâj56UE3,746,3773,123,0001,547索哈傑 Sûhâj170,125基納 Qinâ57UE3,001,4942,441,4201,796基納 Qinâ171,275阿斯旺 Aswân58UE1,184,432973,671679阿斯旺 Aswân219,017紅海 Al Bahr al Ahmar71DF288,233155,695203,685古爾代蓋 Al Ghurdaqah​新河谷 Al Wâdî al Jadîd72DF187,256141,737376,505哈里傑 Al Khârijah​馬特魯 Matrûh73DF339,752211,866212,112馬特魯 Matrûh​南西奈 Janûb Sînâ'74DF149,33554,49533,140圖爾 Janûb Sînâ'​北西奈 Shamal Sînâ'75DF339,752252,75027,574阿里什 Al `Arish100,447埃及 Egypt​​72,579,03059,272,382997,690開羅 Al Qâhirah​斯。說埃及人要分成2部分來說:

首先是古埃及,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埃及人並不是古埃及人的直系後代,從古埃及的壁畫可以看出來,古埃及人主要是類似於亞洲東方的黃種人,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宗教體系,信仰的是以多神教為主的古埃及宗教。後來隨著埃及的衰落外族入侵頻繁,不僅古埃及文明消亡了,那個創造了輝煌燦爛文明的古埃及民族也消失了。

其次是今天的埃及,埃及後期歷史的壁畫中,已經基本看不到黃種人了,而是混合著希臘和閃米特血統的白種人。今天埃及的人種以白種人為主,主要是西亞閃米特人的後裔,南部有少量的黑種人。今天的埃及已經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人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阿拉伯語
官方講阿語標准語,老百姓講阿語土語
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會標准語和英語
一般人的英語水平僅限於問好和數數而已1)經濟 1952年納賽爾推翻法魯克王朝後,對原有較大的工商業、銀行、保險業、運輸業和進出口貿易實行國有化。1974年薩達特總統宣布實行「經濟開放」政策,積極爭取外援,大力引進外資,開發自由區和經濟特區,發展私營企業,促進國營企業。1974~1982年,經濟年增長率達8%。穆巴拉克執政後,繼續調整經濟政策,進行財政、經濟和管理改革,實行「生產性開放政策」。在發展國營企業的同時,繼續放寬對私營企業的限制。強凋增產節約、提高效率、限制進口、鼓勵出口,以自力更生精神克眼經濟困難,經濟有所發展。1991年,由於埃及在海灣戰爭中持反對伊拉克侵吞科威特的立場,受到美國等酉方國家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贊賞,先後有20多個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向埃及提供貸款和緊急援助。另外,美國免去埃及所欠軍債,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和卡達也取消了埃及所欠債務。同年5月,巴黎俱樂部債權國免除埃及約110億美元的債務。埃及經濟困難得到了緩解。1992年國內生產總值1391億鎊。1993年匯率:3.37埃鎊兌1美元。

埃及資源豐富,初步探明儲量:石油60億桶,天然氣3284億立方米,磷酸鹽約12億噸,鐵礦l.82億噸;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滑石等。埃及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石油、銅、鐵、電力、化肥、水泥、機械等重工業有較大發展,石油工業發展尤為迅速,1990~1991年度石油產值達60億美元,實現石油產品自給。1991~1992年度石油產量4400萬噸,為非洲第4大產油國,出口額達12.85億美元。工業產品1992年出口額達20億美元。

農業在埃及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52%。1991年全國可耕地佔全國面積的3.5%。政府極為重視農業發展和擴大耕地面積。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亞麻、花生、水果、蔬菜等。埃及文化燦爛、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宏偉豐富,具有發展旅遊業的極為優越的條件。主要旅遊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愛資哈爾清真寺、古城堡、希臘羅馬博物館、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宮、盧克索神廟、卡納克神廟、國王谷、阿斯旺水壩等。旅遊收入是埃及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

埃及的交通運輸十分便利。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鐵路全長7000千米。開羅第一條地鐵全長42.5千米,第一期工程已於1987年9月竣工通車。公路全長4萬多千米。有海港7個,年吞吐量3050萬噸,主港口有亞歷山大、塞得港、蘇伊士等。有國際機場5個,開羅機場是連結亞、非、歐的重要國際航空港。財政來源除稅收外,主要靠石油、僑匯、運河和旅遊四大項收入。

由於出口商品品種少、量少,外貿年年逆差。隨著工業的發展,出口商品逐漸起了變化,改變了以農產品為主的狀況,石油及石油產品已成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其次為棉花、馬鈴薯、柑橘、紡織品等。進口主要為機械、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牲畜及畜產品、糧食、蔬菜、油料等。

埃及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貿易往來,它的主要貿易對象是美、法、德、意、英、日等國。埃及還較多地接受外國援助。美國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國。向埃及提供援助和貸款的國家和組織還有德國、日本、英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0年海灣戰爭後,西方和海灣國家減免了埃及的債務共255億美元。此外,埃及還從海灣國家、美國、西歐各國、日本、加拿大以及韓國獲得了10億多美元贈款或緊急援助。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正在擬訂一項支持埃及經濟的發展計劃,承諾每年向埃及提供30~50億美元經濟援助,其中10~20億美元為流動資金。

在人民生活方面,埃及政府長期實行家庭補貼制度。另外還對大米、麵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實行物價補貼。

(2)埃及財政金融 財政來源除稅收外,主要靠石油、僑匯、運河和旅遊四項收入。財政預算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埃鎊):

1993/94 1994/95 1995/96

收入 562.30 659.98 711

支出 653.13 712.81 775

赤字 90.83 52.83 63

主要外匯收入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1993/94 1994/95 1995/96

僑匯 61.64 42

旅遊 18 22 30.09

蘇伊士運河 19.41 20 18.8l

石油 15 21 22.26

1995年,埃內外債務總額達659多億美元,其中外債290億美元。1996年,外匯儲備已增至190億美元。

(3)埃及旅遊業 旅遊收入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埃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勝古跡很多,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遊業。1996年,埃旅遊業擺脫了前幾年境內針對外國遊客的恐怖事件影響,外國遊客達到400萬人次,收入30.09億美元,成為埃第二大外匯來源。全國有五星級飯店32家。主要旅遊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水壩等。

(4)交通運輸 埃及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近幾年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

鐵路:總長7000公里;1993/94年度客運量為9.96億人次。開羅地鐵全長42.5公里。

公路:總長48000公里;1993年,埃全國汽車總數已近500萬輛。

水運:1994年共有商船145艘,總載重量為156萬噸;有7條國際海運航線;內河航線總長約3000公里。現有亞歷山大、塞得港、蘇伊士等港口7個,1996年吞吐量5000萬噸。蘇伊士運河是溝通亞、非、歐的主要國際航道,每天通過的船隻50艘左右。1996年蘇伊士運河過境稅收入為18.8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4%。

空運:有民航飛機58架。國際機場現有5個,開羅機場是重要國際航空站。

管道運輸;近年來發展迅速。1988年,天然氣管道及控制網為1927公里,1990年石油管道總長4210公里

(5)文化教育 埃及實行普及義務小學教育制度。文盲佔全國人口近一半。全國有綜合性大學13所,包括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舍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

埃及現有日報7家,期刊70多種,分7個系統。主要為阿拉伯文,有少數法文和英文。報紙為:《金字塔報》、《共和國報》、《晚報》、《消息報》。以上均為阿拉伯文,較有影響的法文報2家:《埃及前進報》、《埃及日報》。期刊均為阿拉伯文,有《金字塔經濟學家》、《最後一點鍾》周刊、《圖畫》周刊、《魯茲·尤素福》周刊。

中東通訊社為國家所辦的唯一通訊社,1956年成立,在倫敦、巴黎、華盛頓、紐約、波恩等地駐有10多名記者。國家廣播電台創建於1928年,用30多種語言向國內外廣播,每天播出約170小時,另有中東廣播電台和亞歷山大廣播電台。埃及電視台為國營,建於1960年,其有3個頻道。
埃及的主要河流為"尼羅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搖籃.尼羅河縱貫南北,全長6670公里,在埃及境內長1350公里。它從蘇丹的喀土穆向北奔流途中,河水在六個地區受阻,形成了著名的尼羅河六大瀑布,阿斯旺建有高壩,形成巨大的納賽庫爾水庫,總面積6000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二(非洲第一)大人工湖。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支流縱橫。多鹽沼、瀉湖。蘇伊士運河是國際重要航道。蘇伊士地峽區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等湖泊。埃及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年溫差在12~16℃間,就化較小,而日溫差卻很大。 沙漠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阿斯旺地區最高溫是34.4℃;西奈半島北部的年平均最 高氣溫達37℃,最低氣溫7℃;中、南部近紅海、多山,冬季山上有冰雪,年平均最高氣溫 是35℃,最低氣溫13℃。每年的4~10月是乾旱期,幾乎無一滴雨水。12~1月地中海 沿岸年降雨量為150~170毫米左右。三角洲地區年降雨量約65毫米。上埃及乾燥少雨,年 平均降雨量不足30毫米。西奈半島臨近地中海區域的年降雨量為127毫米。

❼ 看圖。說一說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埃及地跨抄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襲東北部,只有蘇伊土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瀕地中海,東臨紅海.
埃及位於中東地區三洲五海之地,蘇伊士運河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橫跨亞、非兩大洲,其領土的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鄰地中海,東瀕紅海,隔海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望,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這就使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沖.埃及海岸線長約2700公里,其中地中海沿岸長約1000公里,紅海沿岸長約1700公里.亞洲和歐洲之間除石油以外的一般貨物海運,80%經過蘇伊士運河.

❽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是什麼

地理位抄置: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 埃及地圖
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
氣候:全國乾燥少雨。埃及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氣溫較高,晝夜溫差較大。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氣候相對溫和。

❾ 古埃及的地理情況對古埃及居民的影響

自遠古時代起,埃及在天文上就可大體以今開羅為界分為兩大局部:以北的下埃及和以南的上埃及。下埃及次要是尼羅河三角洲,地形平整開闊,氣候為地中海型;上埃及次要為河谷地帶,地形狹隘,氣候較為枯燥。古埃及的國王自稱「上下埃及之王」,這個稱號反映了河谷和三角洲在天文上的差別,但至於能否真的存在過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獨立的王國以及它們如何完成一致,依然是一個有爭議的成績。普通而言,在古埃及歷史上,上埃及的政治位置高於下埃及。

全長六千多公里的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縱貫埃及南北,它是埃及的母親河。正如希羅多德所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是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高度興旺的農業文明。流經埃及境內的尼羅河由下游的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集合而成。白尼羅河發源於東非高原的維多利亞湖,由於有湖泊調蓄,終年水量波動;而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山區,處於干、濕兩季清楚的寒帶草原氣候區。因而,埃及境內的尼羅河也會在每年7—11月活期眾多。這種眾多一方面浸灌了兩岸乾旱的土地;另一方面,還使兩岸得以堆積少量富含磷酸鹽和腐殖質的淤泥,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沃土。此外,由於淤泥的堆積由於淤泥的堆積使河岸增高,所以眾多時河水不是沖出堤岸,而是慢慢地經過河渠蔓延出去,進而在兩岸的舊河道和低凹處構成許許多多的大小池塘。在進入乾旱期後,池塘中的水倒流出來,既為逐步乾旱的河谷及時補充了灌溉,又把土地中由於先前眾多而發生的鹽分沖洗掉,從而無效地防止了困擾兩河地域的土壤鹽鹼化成績。總之,這一系列良好而波動的自然條件,使古埃及農民簡直只需在每年眾多季完畢後把種子撒在濕潤、肥美的土地上,就可靜待播種季的到來。但這也使古埃及人滿足於「靠天吃飯」,不思工具與技術的改進及創新,因此農業具有很大的自然性,並臨時停留在較低的消費程度上。

古埃及人把尼羅河眾多時沉澱上去的淤泥稱為「凱麥特」,意即「黑土地」。與之相應的是「紅土地」——三角洲和河谷以外的沙漠。沙漠富產各種礦產、石材,還有少量的野生植物,古埃及人一向非常樂於開發這片土地。

上埃及與下埃及、黑土地與紅土地、尼羅河的漲與消......這一切促進了古埃及文明開展進程中共同的「二元對稱」觀念,推進了古埃及人的「平衡」、「調和」思想的發生與開展。

❿ 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戰略意義

戰略意義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橫跨亞、非兩大洲,其領土的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鄰地中海,東瀕紅海,隔海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望,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這就使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沖。埃及海岸線長約2700公里,其中地中海沿岸長約1000公里,紅海沿岸長約1700公里。

亞洲和歐洲之間除石油以外的一般貨物海運,80%經過蘇伊士運河。由於中東地區鋪設了大量的輸油管道,以及公路和鐵路發展迅速,蘇伊士運河面臨著過往船隻、特別是運油船逐年減少的局面,埃及通過對蘇伊士運河上的過往船隻收取的過境費收入也開始下降。1993年2月14日,埃及決定拓寬和加深蘇伊士運河,以增加外匯收入。運河加寬30米,加深1至17米,此項工程於當年底完工。1996年7月24日,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決定進一步增加運河深度,從而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輪和貨輪使用蘇伊士運河,以確保埃及靠蘇伊士運河所得的收入不會下降。
尼羅河對埃及的社會經濟發展作用
1 從人口方面分析:人口主要集中在尼羅河兩岸

2 從農業生產和分布方面來分析 :尼羅河定期泛濫給兩岸帶來肥沃的土壤,故而埃及人賴以生存的農業仰仗尼羅河,土地當然集中在兩岸。

3 從城市分布方面來分析 :埃及沙漠面積廣大,氣候乾燥,人口多的城市自然和水密不可分,城市的建立依託尼羅河了。

4 從旅遊資源方面來分析 :由於埃及歷代帝王建都都在尼羅河附近,因而有旅遊價值的文物古跡遺址應該主要在尼羅河流域。

1.尼羅河對於埃及的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重要作用?
① 創造了古埃及文明,河流沿岸是人口和城市密集分布區,養育了埃及大部分人口

② 河水泛濫,給河流兩岸帶來肥沃的土壤,利於農業的發展。

③ 為農業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為工業和日常生活用水提供淡水資源

④ 促進發電業,養殖業的發展

2.埃及的旅遊業為什麼十分發達?
1.埃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勝古跡很多,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遊業。1996年,埃旅遊業擺脫了前幾年境內針對外國遊客的恐怖事件影響,外國遊客達到400萬人次,收入30.09億美元,成為埃第二大外匯來源。全國有五星級飯店32家。主要旅遊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水壩等。 2.埃及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近幾年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這也是旅遊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3.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意義?
埃及既是亞、非之間的陸上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扼守著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運輸線路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4.埃及的主要礦產和物產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石油分布在北部和東北部;鐵和錳分布在中部、東南部;磷酸鹽分布在中部;棉花、水稻、甘蔗分布在尼羅河兩岸。

結論是: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