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規范
❶ 地理信息資料庫建庫順序
建立省級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必然要設計和開發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版管理系統,並解決大數據量權、多種類型空間數據的集成管理問題.介紹和討論最近完成的浙江省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1 : 10 000示範庫)管理系統中諸如系統總體框架、系統功能、空間數據序結構、海量多源數據組織、空間索引建立等有關技術問題.試驗結果確定了比較合適的空間索引數據,從而獲得了對海量數據較好的訪問性能,示範庫的建設工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可以詳細的看
http://bbs.3s001.com/?fromuid=1061470
❷ GB/T 20258.1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
已上傳到網路文庫,下載地專址:屬
http://wenku..com/view/ddcbe8116c175f0e7cd13743.html
❸ 基於ArcGis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採集處理方法研究
1 引言
為專題或應用型GIS(如電力GIS、電信GIS和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等)採集數據是目前測繪技術應用的主要領域。與GIS數據採集最密切的測繪技術是數字化測圖技術,它們的最大區別是,前者在採集地理實體幾何數據的同時,還要調查其屬性信息。 另外,為了保證採集數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為GIS採集的數據必須經過檢驗和進一步的處理才能進入GIS,一方面地理實體的空間位置、幾何形狀和一些屬性信息等需要參照地理底圖才能檢驗其正確性,例如某些地理實體與周圍地理要素的相對位置關系是否正確等;另一方面有些地理實體的幾何圖形和屬性信息需要參照地理底圖才能確定,例如一些地理實體的幾何圖形需要參照周圍地理要素才能繪制完整,有些地理實體的位置描述等不便編碼的屬性信息需要參照地理底圖才能較好地確定;有些地理信息則需要直接從地理底圖上採集。可見,GIS數據採集是一項遠比數字化測圖技術復雜的工作,因此,根據專題或應用型GIS的特點和要求,研究其數據採集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為電力GIS、電信GIS和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等GIS採集數據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全站儀或GPS採集地理實體的空間數據,同時填寫地理實體的屬性信息表,這種方法速度慢且容易出錯,所以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考慮到AUTO CAD具有較強的圖形繪制和編輯功能,目前大部分數字化測圖內業處理工作都是在基於AUTO CAD開發的軟體下進行的,本文參照數字化測圖技術提出了基於AUTO CAD數字化採集GIS數據的方法。其工作流程如表1所示:
表1:基於AUTO CAD數字化採集GIS數據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
外業採集數據
外業採集
第二步
數據轉入AUTO CAD
內業處理
第三步
檢查與處理數據
第四步
數據轉出AUTO CAD
該方法需要解決以下3個問題:一是地理實體屬性信息的編碼,二是實體信息在AUTO CAD圖形資料庫中的存放方法,三是數據從AUTO CAD轉入GIS的方法。
2 屬性編碼
地理實體的屬性信息是用來描述地理實體的屬性(如名稱、質量、數量和等級等)特徵的信息[1],這些屬性信息可以分為數字的(如描述實體各種數量屬性的面積、長度等)和文字的(如實體的名稱、性質等),其中文字的屬性信息又可分為可編碼的(如實體的性質和質量)與不可編碼的(如宗地的四至等實體的位置描述信息),在文字形式的屬性信息中,可編碼的屬性信息佔大多數。
在為GIS採集數據時,為了避免填寫實體屬性信息調查表,便於進行數字化調查,需要把實體可編碼的屬性信息進行編碼(不可編碼的屬性信息可在內業處理時參照地理底圖和已調查的屬性信息確定),這也是GIS管理地理信息的要求。編碼的實質就是把文字形式的屬性信息轉換成數字編碼(代碼)以便於計算機處理,也是GIS定性查詢信息的主要依據和手段[1]。
本文以城市部件調查為例介紹實體屬性信息編碼的方法。屬性編碼除了遵循「科學性、唯一性、完整性、可擴充性、適用性和規范性」等一般的原則外,應該盡可能減少代碼的位數,以便於記憶和外業使用。例如,城市部件的歸屬或管理部門可參照表1進行編碼。
表2 城市部件歸屬部門代碼表
序號
單位類別
大類
單位編碼
專業部門名稱
1
行政機關
1
01
城管大隊
…
…
2
事業單位
2
01
園林綠化局
…
…
3
企業單位
3
01
自來水公司
…
…
為了節省計算機空間,有時可將兩個屬性聯合起來進行編碼,用一位數字表示兩個屬性。例如,部件的狀態和現勢性是指現狀使用情況,分完好、破損、佔用、丟失四種情況填寫。現勢性則是指部件在使用還是廢棄了,可參照下表編制代碼。
表3 部件現勢性與狀態代碼表
現勢性
狀態
編碼
顏色
在用
完好
1
紅色
在用
破損
2
黃色
在用
丟失
4
青色
在用
佔用
6
紫色
作廢
破損
3
綠色
作廢
丟失
5
藍色
作廢
佔用
7
白色
作廢
完好
8
灰色
外業調查時在測量部件位置的同時,可用如下代碼格式確定其屬性信息
❹ 目前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數據源都有哪些
在目前的狀態下很多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採集部門往往存在基礎數據更新周期長內,數據更新質容量差等問題,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在基礎數據的更新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基礎地理數據的更新模式上,現在很多的部門是採取了重新測量、入庫的方式來進行的,在發生變化的地方,重新進行基礎數據的採集工作,然後再重新錄入到資料庫中,這樣可能在資料庫中存在有多套數據,容易導致某一地區數據的不一致,因此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採集部門,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盡量利用各種工程竣工測量資料來對基礎地理數據進行更新,這樣可以加快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的速度,保證其准確性。
1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更新
2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更新
3城市地理信息系統更新
❺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數據 1:400數據的坐標是什麼
這個你在下載它的網站上應該可以找到的,
或者你的數據應該不是從原始網站上下的
如果找不到可以私信加我幫你看看
記得採納!
❻ 海洋科學數據元數據標准和規范
元數據是描述數據及其環境的數據。它不僅可以幫助數據生產單位有效地管理和維護空間數據,建立數據文檔,還可以提供有關數據生產單位數據存儲、數據分類、數據內容、數據質量等信息,並能夠幫助用戶了解數據及其是否能滿足需求。因此,元數據是使數據充分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之一。對此,對元數據標準的研究也是整個數據共享的核心內容之一。
中國科學院在 21 世紀初已經把 「科學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作為科學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納入信息化建設的重大項目,其中標准與規范的建設、數據資源和系統平台建設成為科學資料庫的三大建設任務,在標准與規范中首要的一點就是研究科學資料庫元數據標准體系的建立。同樣,中國科技部正在進行的國家科學數據共享工程項目,對標准和規范的研究也是列在各項研究的前面。依託於上述的項目,海洋信息元數據標准化工作也在標準的統一、共享標準的制定、國際標准採用等方面有所側重。
從國際看,目前主要有三個組織進行元數據標準的研究工作,分別是歐洲標准化組織(CEN/TC 287)、美國聯邦地理數據委員會(FGDC)以及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211)。表 3.2 給出了這三個組織的元數據內容對比。
表 3.2 元數據內容組成
在 CEN/TC 287 中,元數據分為數據集標識信息、數據集綜述信息、數據集質量元素、空間參照系信息、范圍信息、數據定義、分類信息、管理信息、元數據參考以及元數據語言,並用這 10 個部分來描述數據集,每一部分又有各自的組成元素。FGDC 的元數據內容由標識信息、數據質量信息、空間數據組織信息、空間參照系信息、實體和屬性信息、發行信息以及元數據參考信息 7 部分組成。包含 7 個主要子集和 3 個次要子集,共有460 個元數據實體和元素。它是目前國際上許多元數據標准體系的藍本。在 ISO/TC 211中,元數據的內容標准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標准化部分,它是用戶必須遵循的標准; 另一部分是信息化部分,它用於通過提供示例等方法來幫助指導用戶,以便更好地理解標准。標准化部分是元數據內容的核心,它定義了描述地理信息所必需的規則以及元數據的元素組成,共由 8 個部分組成,依次為標識信息、數據質量信息、數據集繼承信息、空間數據表示信息、空間參照系信息、應用要素分類信息、發行信息以及元數據參考信息。這三個組織雖然在元數據標準的制定上各有一套體系,但都遵循著一些相似的原則,即保留一些必需元數據信息,對一些輔助的信息用可選項進行描述。表 3.3 列出了元數據的必選項,表 3.4 列出了元數據的可選項。
表 3.3 各種元數據標准中元數據必選項的說明
表 3.4 各種元數據標准中元數據可選項的說明
通過對 CEN/TC 287 、FGDC 和 ISO/TC 211 等元數據標准體系的分析以及對整個數字地理信息標准化理論前提的研究,我國已經制定了一套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NFGIS)元數據標准草案。該體系由 12 個部分組成,其中標准化內容包括標識信息、數據質量信息、數據集繼承信息、空間數據、表示信息、空間參照信息、實體和屬性信息、發行信息以及元數據參考信息 8 個部分。另外還有 4 個部分是標准化部分中必須引用的信息,它們為引用信息、時間范圍信息、聯系信息及地址信息。
在上述元數據標準的基礎上,根據海洋信息的特點,研究制定海洋元數據標准。海洋信息元數據標准規定海洋科學數據共享元數據的內容、提供有關數據採集源、採集單位、數據標示、覆蓋范圍、數據質量、空間和時間模式、空間參照系統、信息分發和用戶限制等信息。
在本數據集成平台的設計中,在參考我國元數據標准草案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數據種類,設計具體的元數據內容(表 3.5)。
表 3.5 各種類型數據集的元數據內容設計
續表
❼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包括哪幾類信息資源(中文名稱和英文縮寫)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簡稱,是一項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新興技術,圍繞著這版項技術的研權究、開發和應用形成了一門交叉性、邊緣性的學科,是管理和研究空間數據的技術系統,在計算機軟硬體支持下,它可以對空間數據按地理坐標或空間位置進行各種處理、對數據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種空間實體及相互關系。通過對多因素的綜合分析,它可以迅速地獲取滿足應用需要的信息,並能以地圖、圖形或數據的形式表示處理的結果。GIS 的基本構成分5個主要部分:系統硬體、系統軟體、空間數據、應用人員和應用模型。
❽ 幾種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方法的比較
0引言基礎地理信抄息數據是襲作為統一的空間定位框架和空間分析基礎的地理信息數據,該數據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有關自然和社會要素的位置、形態和屬性等信息。地理信息具有時效性,地理信息數據的現勢性反映了該數據對地理信息現狀的反映程度。地理空間數據信息的現勢性是GIS的靈魂,它遠遠高於幾何精確性[1]。由於國家建設的飛速發展,地物地貌和各種信息數據日新月異,地理信息的現勢性往往不能與實際要素發生的變化保持同步,從而不能及時反映最新現狀。為了滿足各種應用的需求,地理信息的更新就變得非常重要.在地理信息的應用中,矢量數據的應用占據著非常大的比重,本文以1∶50 000地形資料庫的更新實驗中的幾種不同更新方法進行比較分析。1地理信息的變化情況地理信息變化,從地理信息變化狀態分析,地理信息的變化主要包括新增地理信息要素,原有地理信息要素的消失,信息還存在,但存在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從地理信息的變化量分析,地理信息的變化量與地理信息要素類別、經濟發展狀況、地理位置、間隔時間等都有很大關系。不同類型的地理信息要素,發生的變化量也存在不同,與人類活動的影響息息相關。
❾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中道路文字注記原則
第一個,參見GB 917-2009,公路路線標示規則;GB/T 14395-2009,城市地理要素——道路、街坊內、管線編碼規則;容GB/T 23705-2009,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編碼規則。
第二個,包括屬性一致性、格式一致性、分層一致性、關系一致性、語義一致性、拓撲關系的正確性、多邊形閉合等。
❿ 5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 有哪些地理要素 和數據層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是存儲和管理全國范圍多種比例尺、地貌、水系內、居民地、交通、容地名等基礎地理信息,
包括柵格地圖資料庫、矢量地形要素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地名資料庫和正射影像資料庫等。
延伸: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形成數字信息服務的產業化模式為目標,通過對各種不同技術手段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進行採集、編輯處理、存貯,建成多種類型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並建立數據傳輸網路體系,為國家和省(市、自治區)各部門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它是一個面向全社會各類用戶、應用面最廣的公益型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實用化的、長期穩定運行的信息系統實體。是我國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NSDI)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信息系統網路體系中的一個基礎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