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信息系統中空間數據的組織與管理方式

地理信息系統中空間數據的組織與管理方式

發布時間: 2021-02-24 02:09:23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轉換主要包括哪兩種

應該是柵格數據和矢量數據的相互轉換吧

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數據結構主要有柵格結構和矢量結構,它們是表示地理信息的兩種不同方式。柵格結構是最簡單最直觀的空間數據結構,又稱為網格結構(raster或grid cell)或象元結構(pixel),是指將地球表面劃分為大小均勻緊密相鄰的網格陣列,每個網格作為一個象元或象素,由行、列號定義,並包含一個代碼,表示該象素的屬性類型或量值,或僅僅包含指向其屬性記錄的指針。因此,柵格結構是以規則的陣列來表示空間地物或現象分布的數據組織,組織中的每個數據表示地物或現象的非幾何屬性特徵。矢量結構是通過記錄坐標的方式盡可能精確地表示點、線、多邊形等地理實體。在地理信息系統中柵格數據與矢量數據各具特點與適用性,為了在一個系統中可以兼容這兩種數據,以便有利於進一步的分析處理,常常需要實現兩種結構的轉換:

1. 柵格數據向矢量數據的轉換
柵格向矢量轉換處理的目的,是為了將柵格數據分析的結果,通過矢量繪圖裝置輸出,或者為了數據壓縮的需要,將大量的面狀柵格數據轉換為由少量數據表示的多邊形邊界,但是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將自動掃描儀獲取的柵格數據加入矢量形式的資料庫。

2. 矢量數據向柵格數據的轉換
許多數據如行政邊界、交通干線、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類型等都是用矢量數字化的方法輸人計算機或以矢量的方式存在計算機中,表現為點、線、多邊形數據。然而,矢量數據直接用於多種數據的復合分析等處理將比較復雜,特別是不同數據要在位置上一一配准,尋找交點並進行分析。相比之下利用柵格數據模式進行處理則容易得多。加之土地覆蓋和土地利用等數據常常從遙感圖像中獲得,這些數據都是柵格數據,因此矢量數據與它們的疊置復合分析更需要把其從矢量數據的形式轉變為柵格數據的形式。

② 地理信息系統中常用的空間數據模型有哪些類型

一樓啊,,,,您還是六級呢。您那是資料庫建庫的三個步驟啊。
gis中量常用的數據模型分為專場模型和對屬象模型。場模型在gis中就對於柵格數據結構,對象模型對應矢量數據結構,而矢量數據結構根據是否包括拓撲關系可分為一般矢量模型(面條模型)和拓撲矢量模型,如TIN(traingulated irrugular network)。

③ 地理信息系統中空間數據的組織與管理方式

具體網路吧,或者系統學習下《地理信息系統教程》,湯國安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章 空間數據組織與管理。

④ 海量空間數據管理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是採集、管理、分析和顯示空間對象數據的計算機系統,它以空間數據為研究對象,因此,空間資料庫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重要技術之一(黃釗、韋燕飛,2003)。空間數據,特別是柵格數據,一般都具有較大的存儲量。因此,研究海量空間數據管理技術,也就成為空間資料庫技術的重要內容,也是其難題之一。海量空間數據管理技術,對數字流域、資源規劃、電子政務、軍事管理等信息化建設都有重要的意義,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支撐技術。

隨著對地觀測技術的飛速發展,快速獲取高解析度遙感影像已不再困難。高解析度意味著大數據量,對於同一地區不同解析度的遙感影像,解析度越高,數據量越大,兩者之間並不是簡單的線性增加,而是呈指數倍增長(方濤等,1997)。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所採用的基礎數據源就是多種解析度的遙感影像,包括TM/ETM+、SPOT-5、QUICKBIRD等,原始的基礎數據經過融合、鑲嵌等處理過程,形成的成果也是影像數據。這些成果資料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也是其他專業應用子系統進行分析的基礎。因此,所產生的遙感影像成果應存入綜合資料庫中,並實現數據的快速查詢、調用。此外,塔里木河流域所採集的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正射影像圖(DOM)、數字柵格圖(DRG)等基礎數據也有著較大的存儲量,這些數據都可以歸類為柵格結構的數據。因此,海量空間數據管理技術,最重要的就是對遙感影像等柵格結構數據的存儲管理。

海量空間數據管理作為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中的一項內容,說明其不僅需要從資料庫技術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多的需要是從地理信息技術角度考慮數據的存儲管理。目前,多數GIS軟體都可以將遙感影像、矢量數據、DEM、DRG等數據進行套合顯示。但隨著數據量的增大,很多GIS軟體都難以組織、調度、存儲與管理這樣的海量數據,更沒有考慮多數據源、多比例尺、多時相影像數據的統一管理和集成的問題。而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的建設,又迫切需要高效、快捷地存儲與管理這樣的影像數據。為滿足系統建設的需要,除了採用先進的GIS基礎軟體平台作為管理平台外,還需要採取一種新的技術方式來管理、分發這些海量數據,以適應各部門的快速瀏覽和管理需要。通過「影像金字塔」技術可以大大減少磁碟I/O數量,提高系統查詢響應速度,實現對影像數據的高效存儲管理。

塔里木河流域綜合資料庫系統對遙感影像、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正射影像圖(DOM)、數字柵格圖(DRG)等柵格數據,均建立了獨立的存儲表空間。為了獲得高效率的存取速度,在數據的組織上使用了金字塔數據結構和網格分塊數據結構(朱雷等,2006);對影像數據進行了壓縮,以縮短數據抽取時間。以高解析度為底層,通過逐級抽取數據,建立不同解析度的影像數據金字塔結構,逐級形成較低解析度的遙感影像數據,在數據查詢檢索時,調用合適級別的遙感影像數據,以提高瀏覽和顯示速度。這種方法通常會增加20%左右的存儲空間,但卻可以提高影像數據的顯示速度。

⑤ 地理信息系統中常用的空間數據模型有哪些

1、概念模型來(場模型:自用於描述空間中連續分布的現象;對象模型:用於描述各種空間地物;網路模型:可以模擬現實世界中的各種網路)
2、邏輯數據模型(矢量數據模型,柵格數據模型和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等)
3、物理數據模型(概念數據模型在計算機內部具體的存儲形式和操作機制,即在物理磁碟上如何存放和存取,是系統抽象的最底層.)

⑥ 地理信息系統中空間數據有什麼特徵

空間數據具有三個基本特徵:空間特徵(定位)、屬性特徵(非定位)、時間特徵(時間尺度)。

1、空間特徵。又稱幾何特徵或定位特徵,一般以數據坐標表示。

2、屬性特徵。表示現象的特徵,例如變數,分了類和名稱。

3、時間特徵。指現象或物體隨時間的變化。

空間數據是數據的一種特殊類型。它是指凡是帶有空間坐標的數據,如建築設計圖、機械設計圖和各種地圖表示成計算機能夠接受的數字形式。

(6)地理信息系統中空間數據的組織與管理方式擴展閱讀:

用來表示物體的位置、形態、大小分布等各方面的信息,是對現世界中存在的具有定位意義的事物和現象的定量描述。根據在計算機系統中對地圖是對現實教想的存儲組織、處理方法的不同,以及空間數據本身的幾何特徵,空間數據又可分為圖形數據和圖像數據。

數據結構即指數據組織的形式,是適合於計算機存儲、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邏輯結構。空間數據是地理實體的空間排列方式和相互關系的抽象描述。數據結構是對數據的一種理解和解釋。

不說明數據結構的數據是毫無用處的,不僅用戶無法理解,計算機程序也不能正確地處理。對同樣一組數據,按不同的數據結構去處理,得到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內容。空間數據結構是GIS溝通信息的橋梁,只有充分理解地理信息系統所採用的特定數據結構,才能正確有效的使用系統。

⑦ 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數據指的是

空間數據是指用來表示空間實體的位置、形狀、大小及其分布特徵諸多方專面信息的數據,它屬可以用來描述來自現實世界的目標,它具有定位、定性、時間和空間關系等特性。空間數據是一種用點、線、面以及實體等基本空間數據結構來表示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世界的數據。

簡單的說就是點、線、面、體等圖形數據+屬性數據

⑧ 什麼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數據採集與處理

空間數據的採集可以通過:實地調查,測量,現有地圖,航空影像,遙感影像圖專片以及過去的資料獲取屬。
處理手段主要有:誤差修正(設定容許值,連接接點,重建拓撲關系)邊界匹配,數據格式的轉換,投影變化,坐標變換,圖像糾正,圖象解譯,精度評價。這些是主要流程

⑨ 地理信息系統中空間數據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基礎內容包含很多,圖形信息,屬性信息。還有就是數據本身的組織結構和分層分內類情況,這些都要有相容應的標准。比如1:500基礎地形圖空間數據標准等等,這一系列的標准就規定了空間數據的內容。地理信息系統要根據具體的應用或行業來選擇相應的空間數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