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各市地理位置
A. 遼寧一共有多少個城市
遼寧省共有14個地級市: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鐵嶺,朝陽,盤錦,葫蘆島。其中沈陽市和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遼寧,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簡稱「遼」,遼寧省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中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也是東北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
1、沈陽,簡稱「沈」,別稱盛京、奉天,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全市下轄10區、2縣,代管1縣級市,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1萬人,城鎮化率80.55%,是環渤海以及東北唯一的特大城市。
2、大連,別稱濱城,舊名達里尼、青泥窪,是遼寧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港口、工業、旅遊城市。
3、鞍山,簡稱鞍,遼寧省省轄市,是遼寧省第三大城市,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遼中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國務院批準的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因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
4、撫順市為遼寧省下轄地級市,是遼寧省重要的工業基地,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位於遼寧省東部,東與吉林省接壤,西距省會沈陽市45公里,北與鐵嶺毗鄰,南與本溪相望。
5、本溪,遼寧省地級市,是遼寧省東部的中心城市,是以鋼鐵、化學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國務院批準的十三個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之一,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心城市,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6、丹東,遼寧省地級市,地處遼寧省東南部,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界鞍山,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
7、錦州市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部,是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錦州市是遼寧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醫療、物流中心,是環渤海經濟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遼寧省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遼寧沿海第二大城市、遼寧省區域物流中心城市,已被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國家戰略。
8、營口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大遼河入海口處。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曾是東北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宗教文化傳播中心及各種物資的集散地。
9、阜新,是遼寧省轄地級市,位於遼寧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區,是遼寧省西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 ,為沈陽經濟區重要城市之一。
10、遼陽古稱襄平、遼東城,是遼寧省下轄的地級市,是以石化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城市,遼中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11、鐵嶺市地處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段,是遼寧省14個省轄地級市之一,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鐵嶺市南與沈陽市、撫順市毗鄰,北與吉林省四平市相連,東與撫順市、吉林省遼源市接壤,西與沈陽市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為鄰。
12、朝陽市別稱「龍城」。位於遼寧西部。遼寧省省轄市,東連遼寧中部工業城市群,南臨渤海之濱秦皇島市,西接京、津、冀經濟圈,北依內蒙古腹地,海陸兼備,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地區進關的重要通道。
13、盤錦市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石化工業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遼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帶。
14、葫蘆島市是遼寧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原名錦西,地處遼寧省西南部,是環渤海最年輕的城市之一。
(1)遼寧各市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截至2016年底,遼寧省下設14個地級市、16個縣級市、25個縣(其中8個少數民族自治縣)、59個市轄區。
遼寧省為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教育強省、農業強省 ,是中國工業門類較為齊全的省份,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國近代開埠最早的省份之一 ,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做出了貢獻 ,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B. 遼寧省有哪些市
遼寧省轄14個地級市(其中沈陽、大連為副省級城市),分別是: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錦州市、營口市、阜新市、遼陽市、鐵嶺市、朝陽市、盤錦市、葫蘆島市。
1、沈陽市
簡稱「沈」,別稱盛京、奉天,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全市下轄10區、2縣,代管1縣級市,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1萬人,城鎮化率80.55%,是環渤海以及東北唯一的特大城市。
沈陽位於東北亞的地理中心、遼寧中部,是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沈陽聯勤保障中心駐所,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東北振興以及輻射東北亞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向東北亞、東南亞延伸的重要節點。
2、大連市
是遼寧省下轄地級市,是中央確定的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別稱濱城,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總面積12573.85平方千米,下轄7市轄區、2縣級市、1縣;2017年戶籍人口594.9萬人。
3、鞍山市
簡稱鞍,遼寧省省轄市,是遼寧省第三大城市,中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遼中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是國務院批準的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因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
鞍山總面積9252.35平方公里,轄4個市轄區(鐵東區、鐵西區、立山區、千山區),1個縣級市(海城市),1個縣(台安縣),1個自治縣(岫岩滿族自治縣)城區面積797平方千米。共轄58個鎮、7個鄉、48個街道辦事處。
4、撫順市
為遼寧省下轄地級市,是遼寧省重要的工業基地,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位於遼寧省東部,東與吉林省接壤,西距省會沈陽市45公里,北與鐵嶺毗鄰,南與本溪相望。
地理坐標為東經123°55',北緯41°52',撫順境內平均海拔80米,地處中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市區位於渾河沖積平原上,三面環山;轄四個市轄區及三個縣;總面積11271.03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210.7萬。
5、本溪市
遼寧省地級市,是遼寧省東部的中心城市,是以鋼鐵、化學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國務院批準的十三個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之一,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心城市,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本溪市下轄4個市轄區(平山區、明山區、溪湖區、南芬區),兩個自治縣(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本溪市共35個街道辦事處(兩縣各一個)、24個鄉鎮、229個社區、289個村民委,另設有國家遼寧(本溪)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本溪經濟技術開發區、本溪水洞溫泉旅遊度假區。
6、丹東市
遼寧省地級市,地處遼寧省東南部,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界鞍山,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23°22′至125°42′ ,北緯39°43′至41°09′之間。
東西最大橫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0公里,海岸線長120公里,總面積15222平方公里,下轄3個市轄區、1個自治縣,2個縣級市。2016年總人口237.9萬人。
7、錦州市
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部,是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下轄黑山、北鎮、凌海、義縣和凌河區、古塔區、太和區、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山新區、錦州龍棲灣新區10個縣(市)區,總面積10301平方公里,海岸線124公里,人口302.6萬。
8、營口市
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大遼河入海口處。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曾是東北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宗教文化傳播中心及各種物資的集散地,被譽為「東方貿易總匯」和「關外上海」之稱。
2012年,營口市轄四個行政區一個新區及兩市(縣):鮁魚圈區、站前區、西市區、老邊區、沿海新區、大石橋市、蓋州市。面積:540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35.45萬,市轄區面積981.99平方公里,城區常駐人口120.6萬。市政府駐沿海新區(產業基地)新聯大街。
9、阜新市
是遼寧省轄地級市,位於遼寧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區,是遼寧省西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 ,為沈陽經濟區重要城市之一。
內蒙古高原和東北遼河平原的中間過渡帶,全區呈現長矩形,中軸斜交於北緯42°10′和東經122°00′的交點上。東西長170千米,南北寬84千米,總面積10445平方千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南高,東北低。轄五區二縣,2017年總人口186.2萬人。
10、遼陽市
古稱襄平、遼東城,是遼寧省下轄的地級市,是以石化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城市,遼中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位於遼寧省中部,是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新興的現代石化輕紡工業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截至2013年,遼陽市轄5個市轄區(白塔區、文聖區、宏偉區、弓長嶺區、太子河區)、代管1個縣級市(燈塔市)、1個縣(遼陽縣)。
11、盤錦市
是遼寧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遼寧省中南部,地處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是遼河入海口城市;地勢地貌特徵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漸傾斜;地處北溫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轄一個縣、三個區;2017年總人口129萬人,總面積4071平方千米。
12、鐵嶺市
遼寧省轄地級市,地處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段,地勢大體是東高中低、北高南低,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1.3萬平方千米,轄2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3個縣;2017年總人口293.7萬人。
13、朝陽市
別稱「龍城」。位於遼寧西部。遼寧省省轄市,東連遼寧中部工業城市群,南臨渤海之濱秦皇島市,西接京、津、冀經濟圈,北依內蒙古腹地,海陸兼備,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是東北地區進關的重要通道,自古便有「金朝陽,銀赤峰,拉不敗的哈達,填不滿的八溝」之稱。戶籍總人口336.5萬人。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朝陽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
14、葫蘆島市
是遼寧省下轄地級市,原名錦西,地處遼寧省西南部,中心地理方位為東經120°38`,北緯40°56`,東鄰錦州,西接山海關,南臨渤海遼東灣,與大連、營口、秦皇島、青島等市構成環渤海經濟圈,是中國東北的西大門。
葫蘆島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依山傍海,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下轄3區2縣1市,總面積10434平方千米;總人口280萬人。
C. 遼寧的地理位置如何
遼寧,戰國時屬燕國,秦屬遼東、遼西等郡,漢屬幽州,遼金時屬東京,回元置遼陽行省,清初為盛京答,後改奉天省,1929年改為遼寧省。吉林,古為肅慎地,漢屬夫余,唐為渤海地,遼為上京、東京等道,金為上京,元屬遼陽行省,明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黑龍江,古為肅慎地,漢屬夫餘地,遼屬東京、上京道,金屬上京路,元屬嶺北和遼陽行省,明為女真地,清末置黑龍江省。
D. 遼寧省地理位置最高點的是哪個市縣
遼寧省地形概貌大體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勢大致為自北向南,自東西兩側向中部傾斜回,山地答丘陵分列東西兩廂,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馬蹄形向渤海傾斜。遼東、遼西兩側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為平均海拔200米的遼河平原,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峰有老禿頂子山(1325米)和花脖子山(1336米,為省內最高點)
E. 遼寧地理概況有哪些
歷史溯源遼寧省歷史悠久,古文化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遼寧地區就有人類勞動、繁衍、生息活動。在營口大石橋南金牛山發現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遺址,距今已有28萬年,是迄今為止遼寧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一處人類棲息地。在朝陽市喀左縣發現的鴿子洞遺址及出土的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類遺址,距今有5萬年左右。約在7000年前,遼寧地區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沈陽新樂遺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顯示了遼寧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繁榮景象。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年,從出土的祭壇、積石冢、神廟和女神彩塑頭像、玉雕豬龍、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這里存在一個初具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標志著遼寧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紀夏朝進入奴隸社會後,遼寧地區逐步與之建立了隸屬關系。據中國最早的史書《禹貢》記載,遼寧地區最早為冀、青2州之城,夏商為幽州、營州之地。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全面設置郡縣,在遼寧地區設置遼東、遼西、左北平郡。兩漢、三國時隸屬幽州。西晉隸屬平州。東晉為營州。隋朝時置遼東郡、柳城郡、燕郡。唐朝時在安東都護府的管轄下。遼代為東京道、中京道、金代為東京路、北京路。元代置遼陽行省。明代時為遼東都司。
遼寧地區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發祥地,至今遺存下來的沈陽故宮、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政治、文化、歷史面貌。民國初沿襲清制,公元1929年(民國18年)奉天省改為遼寧省,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遼寧地區曾一度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國初期,遼寧地區劃分為遼東和遼西兩省,以及沈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5個中央直轄市。1954年8月撤消遼東、遼西兩省建制,合並改為遼寧省。
地理簡報遼寧省簡稱遼,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地理座標處在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東西端直線距離最寬約550公里,南北端直線距離約550公里。遼寧省陸地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1.5%。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全長2178公里,佔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里佔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布大小島嶼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里。沿黃海的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里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和大、小鹿島等;沿渤海主要島嶼有菊花島、大小筆架山、長興島、鳳鳴島、西中島、東西螞蟻島、虎平島、豬島和蛇島等。
遼寧省東北與吉林省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西南與河北省毗連,以鴨綠江為界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瀕浩瀚的渤海和黃海。
氣候點評遼寧省地處歐亞大陸東岸,屬於溫帶大陸型季風氣候區。境內雨熱同季,日照豐富,積溫較高,冬長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東濕西干。全省陽光輻射年總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間,年日照時數2100~2600小時。全年平均氣溫在7~11℃之間,受季風氣候影響,各地差較大,自西南向東北,自平原向山區遞減。年平均無霜期130—200天,一般無霜期均在150天以上。
遼寧省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間。東部山地丘陵區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區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區;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較適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
F. 遼寧有多少個城市
遼寧省共有14個地級市: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鐵嶺、朝陽、盤錦、葫蘆島。其中沈陽市和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
1、沈陽市,簡稱沈,別稱盛京、奉天,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沈陽位於中國東北亞的地理中心、遼寧中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向東北亞、東南亞延伸的重要節點。
2、大連市,別稱濱城,大連是遼寧省下轄地級市,是中央確定的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
3、鞍山市,簡稱鞍,遼寧省省轄市,是遼寧省第三大城市,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遼中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因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鞍山地處環渤海經濟區腹地,遼東半島中部,位於沈大黃金經濟帶的重要支點,是遼寧中部城市群與遼東半島開放區的重要連接帶。
4、撫順市為遼寧省下轄地級市,是遼寧省重要的工業基地,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位於遼寧省東部,東與吉林省接壤,西距省會沈陽市45公里,北與鐵嶺毗鄰,南與本溪相望。
5、本溪市是遼寧省東部的中心城市,是以鋼鐵、化學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國務院批準的十三個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之一,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心城市,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6、丹東市,地處遼寧省東南部,丹東是中國海岸線的起北端起點,位於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是東北亞經濟圈與環渤海、黃海經濟圈的重要交匯點,是一個以工業、商貿、物流、旅遊為主體的沿江、沿海、沿邊城市,是國家級邊境合作區、全國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
7、錦州市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部,是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錦州市是遼寧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醫療、物流中心,是環渤海經濟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遼寧省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已被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國家戰略。
8、營口市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大遼河入海口處。是東北亞重要的出海通道,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交通節點之一,國際海鐵聯運大通道的重要樞紐。
9、阜新市是遼寧省轄地級市,位於遼寧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區,是遼寧省西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 ,為沈陽經濟區重要城市之一。
10、遼陽市古稱襄平、遼東城,是遼寧省下轄的地級市,是以石化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城市,遼中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11、鐵嶺市地處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段,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鐵嶺市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是吉林、黑龍江兩省通往其它省、市和出海港口的重要通道。鐵嶺地區是中國的糧食主產區、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新興的煤電能源之城。
12、朝陽市別稱「龍城」。位於遼寧西部。朝陽市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三燕古都。東連遼寧中部工業城市群,南臨渤海之濱秦皇島市,西接京、津、冀經濟圈,北依內蒙古腹地,是東北地區進關的重要通道。
13、盤錦市位於遼寧省中南部,地處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是遼河入海口城市;地勢地貌特徵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漸傾斜
14、葫蘆島市是遼寧省下轄地級市,原名錦西,地處遼寧省西南部,東鄰錦州,西接山海關,南臨渤海遼東灣,與大連、營口、秦皇島、青島等市構成環渤海經濟圈,是中國東北的西大門。
(6)遼寧各市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遼寧省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南瀕黃、渤二海,遼東半島斜插於兩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遙相呼應;西南與河北省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東北與吉林省為鄰;東南以鴨綠江為界與朝鮮隔江相望。
遼寧省地形概貌大體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勢大致為自北向南,自東西兩側向中部傾斜,山地丘陵分列東西兩廂,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馬蹄形向渤海傾斜。遼東、遼西兩側為山地丘陵;中部為遼河平原;遼西渤海沿岸為狹長的海濱平原,稱遼西走廊。
遼寧省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雨熱同季,日照豐富,積溫較高,冬長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東濕西干。
G. 遼寧省朝陽市的地理位置
遼寧省朝陽市的地理位置:
朝陽市別稱「龍城」,位於遼寧省西部,遼寧省省轄市。東臨錦州市,南接葫蘆島市,西南臨渤海之濱秦皇島市,西接京、津、冀經濟圈,北依內蒙古腹地,海陸兼備,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地區進關的重要通道,自古便有「金朝陽,銀赤峰,拉不敗的哈達,填不滿的八溝」之稱。
朝陽市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三燕古都。旅遊資源豐富,有鴿子洞古人類遺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園等旅遊景區。朝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燦爛的紅山文化,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有著「東方佛都」的稱號。
H. 遼寧省省會是哪
沈陽變為直轄市及新的遼寧省行政規劃,新的省會是鞍山 為了加快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步伐,黨中央、國務院已將沈陽市確定為「十一五」期間新的國家直轄市,根據目前東北地區的狀況及現有的行政區劃,從未來東北地區的定位來看,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東北地區的核心城市——沈陽市,直轄事在必行!
未來沈陽直轄市,將包括現在的沈陽市、撫順市和鐵嶺市。直轄市內將不設地級市只設地級區。
新的沈陽直轄市將包括:和平區(含瀋河區)、大東區、皇姑區(含鐵西區)、東陵區、蘇家屯區、於洪區、新城子區、撫順區(含撫順市內四區及撫順縣)、鐵嶺區(含銀州區、調兵山市及鐵嶺縣)、新民市、開原市(含清河區)、法庫縣、康平縣、遼中縣、昌圖縣、西豐縣、清原滿族自治縣和新賓滿族自治縣。18個縣(市)區。其中市轄區9個,縣級市2個,縣5個。自治縣2個。土地總面積達37237平方公里,總人口1200萬人。
調整後的沈陽市行政區劃,將使「新沈陽」的城市規模達到500—700萬城市人口,從而使之成為我國特大都市之一,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的全國第三大城市。
盤點沈陽直轄市
1、主城區——新的和平區、大東區、皇姑區、東陵區、蘇家屯區、撫順區和鐵嶺區。一流的環境優美的理想居住地,集科研、教育、醫療於一體的科教基地;貫穿清代文化的歷史古城區;涉及眾多行業、領域的商業發展區及國際金融中心區。
2、沈陽及撫順區:建成以清代文化歷史名城的旅遊商貿區;以沈陽故宮和撫順薩爾滸為主線的清代旅遊示範區。
3、渾南新區、鐵西新區和道義開發區:建成合資、獨資企業密集區;以信息技術產業為重點的高科技發展區;高教基地;新型汽車工業發展區;內聯企業發展基地;重特大工業密集區;服務於重特大工業行業的高科技研發與推進區。
4、蘇家屯、虎石台、沈陽西部及鐵嶺北部:建成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示範區;農產品深加工區、內聯企業發展延展區。
四大旅遊特**:
——以新的主城區(含撫順區)為主的歷史古城特色旅遊區。
——以沈陽植物園、怪坡、夏宮、新樂遺址、清福陵、昭陵、918紀念館為主體的特色旅遊及愛國主義教育游。
——以鐵嶺龍首山、大夥房水庫、清河水庫、遼代白塔為主體的回歸自然游。
——以開原老城、調兵山古城、昌圖文化遺址為主體的古城遺址游。
三大交通樞扭區:
——充分發揮沈陽作為東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的地位,沈陽市的鐵路密度居全國首位,是東北地區和關內相互交通的必經之路。沈陽北站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站,哈大、長大、沈丹、沈吉、京哈、秦沈客運專線等都以沈陽為交點。
——沈大、沈丹、沈撫、沈四、京沈、沈山、沈陽環城、環遼寧中部城市群高速公路也都是以沈陽為起點。並與遼寧省各市實現了市市通高速公路的道路網路建設。
——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是東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與國際、國內眾多城市通航。現已開辟眾多直飛日、韓、歐洲、美洲及國內航線。東塔機場為沈陽市的軍用機場。
為了應對這個變化,遼寧已在全省范圍內重新規劃布局,將重點上馬未劃入直轄市地區與沈陽接軌的項目。
新的遼寧省省會:鞍山市(國家早就研究定論,鞍山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經濟發展潛力是遼寧所有城市中最理想的選擇,最大的問題就是鞍山的環境問題)
新的鞍山市轄:現在的鞍山市和遼陽市。
將包括:鐵東區(含鐵西區)、立山區(含千山區部分),遼陽區(含遼陽市內四區),海城區(不含騰鰲、南台、西柳及長大鐵路沿線以西至與台安縣接壤部分)、西柳區、南台區、湯崗子區(含千山區部分)、騰鰲區、首山區(不含遼陽縣東部及與遼陽和弓長嶺接壤部分地區)、弓長嶺區(含遼陽縣部分地區)以及燈塔市、台安縣、岫岩滿族自治縣,13個縣(市)區。全市土地總面積13982平方公里,總人口580萬,使「新鞍山」的城市規模達到200—300萬城市人口,進入我國特大城市前列城市,使之促進我國北方遼河流域經濟圈的發展。
新的遼寧省行政區劃設地級市12個。
分別為:鞍山市(新省會城市)、大連市、丹東市、秦皇島市、本溪市、錦州市、營口市、葫蘆島市、盤錦市、阜新市、朝陽市和興城市。
1、鞍山、遼陽市合並,成立新的鞍山市,鞍山市人民政府在鐵東區(具體情況見上文)
2、調整秦皇島市行政區劃:將秦皇島市由河北省政區劃入遼寧省政區,並成立縣級山海關市,撫寧縣與盧龍縣合並,成立新的撫寧縣,縣人民政府設在撫寧。
秦皇島市轄:海港區、北戴河區、山海關市、青龍縣、昌黎縣、撫寧縣6個縣(市)區。
3、調整興城市行政區劃:將興城市從葫蘆島市劃出,並成立地級興城市。將雙樹鎮、四家屯鎮、元檯子鎮撤鎮建區,分別成立縣級雙樹區、四家屯區、元檯子區,興城市內合並成立縣級興城區,興城市其餘地區合並成立縣級興城縣,縣人民政府設在曹庄鎮。將綏中縣由葫蘆島市政區劃入興城市政區,由地級興城市管轄。
興城市轄:興城區、雙樹區、四家屯區、元檯子區、興城縣、綏中縣6個縣(區)。
4、調整葫蘆島市行政區劃:撤消南票區,成立縣級南票縣,將凌原市由朝陽市政區劃入葫蘆島市政區,由地級葫蘆島市管轄。
葫蘆島市轄:連山區、龍港區、凌原市、南票縣、建昌縣5個縣(市)區。
5、調整朝陽市行政區劃:將凌原市由朝陽市政區劃入葫蘆島市政區,其餘不變。
6、調整阜新市行政區劃:撤消清河門區,成立縣級清河門縣。將清河門區與蜘蛛山、伊馬圖、卧鳳溝、佛寺、東架、新民、國華、大板、蒼土等九個鄉鎮合並組成清河門縣,縣人民政府設在清河門。
阜新市轄:海洲區、太平區、新丘區、細河區、清河門縣、彰武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7個縣區。
沈陽直轄市及新的遼寧省行政區劃的重大調整,將積極打造我國北方,特別是東北地區的新興中心都市圈工程和「遼河三角洲」,並形成「大沈陽+大鞍山+大大連」的新沈大經濟帶,這必將形成我國北方新的經濟熱點,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進程中,新沈大經濟帶和遼寧南部遼河流域將成為我國東北的經濟中心,從而形成我國新的三角洲——遼河三角洲和都市圈。
在這里我還要特別提到2個城市
第一個是大連。國家及省給予的待遇不變,城市等級仍為副省級計劃單列市,但如果東北振興有了顯著的效果,環渤海經濟帶持續高速發展,東北亞安全局勢趨向緩和,只要滿足了這三條,大連可能被國家設立為經濟特區或類似的區域。這里東北亞國際局勢未來的走向是直接決定因數,因為大連的特區主要對象就是面對韓國和日本,吸收他們的資金和技術,成為振興東北和環渤海地區的開放前沿陣地。
第二個是丹東。
另外也有經濟專家多次建議將遼寧省的丹東市劃歸吉林省,給吉林省一個出海港口,這樣同時也有利於加快促進丹東的發展建設,這種劃歸背後也有更深遠的目的,那就是為日後朝鮮的改革開放做好准備,對接朝鮮的邊境城市新義洲。盡快將丹東建設的強大後,有利於增強對朝鮮改革開放的促進和影響輻射力度。使朝鮮改變國策,改革開放一直是中央的對外戰略目標,這對中國的國際安全環境的改善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關繫到東北亞的穩定平衡和中國的持續改革開放政策。吉林省早就放出話來:如果國家將丹東劃歸吉林管轄,吉林一定將丹東建設成為東北的第二個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