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棲霞區在南京的地理位置

棲霞區在南京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4 00:02:45

Ⅰ 南京的地理位置 ,城市性質

南京是江蘇省地級市,古稱秣陵,簡稱寧,是江蘇省省會。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部蘇皖兩省交界處,江蘇省西南部。東距上海市300餘公里。介於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之間。東鄰鎮江市,西鄰安徽省馬鞍山市、蕪湖市,南接安徽宣城市,北連揚州市。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無霜期237天。東連長江三角洲,西達荊楚,南臨皖浙,北接江淮平原;距入海口380公里,長江穿越境域。面積6597平方公里。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擁有40多種礦產和富的水力資源,其中鍶儲量位居東南亞之首。

地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距140餘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0餘公里,轄區 總面積6582.31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4723.0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13平方公里。境內山巒起伏,河湖縱橫,海拔20~25米。長江橫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鍾山盤繞在東,清涼山雄踞於西,有龍蟠虎踞之勢,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面的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河,北面的滁河,城內的玄武湖等,構成豐富的水系。四周群山環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祖堂山、雲台山、老山、靈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貴山、九華山、北極閣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等聚散於市內,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徵。
截至2002年6月底,南京市行政區劃為11區2縣。11區:玄武區、白下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下關區、浦口區、六合區、棲霞區、雨花台區、江寧區。2縣:溧水縣、高淳縣。在這些區縣中,共設有64個街道辦事處、63個鎮、1個鄉。全市人口總數561.78萬。

Ⅱ 棲霞區的地理環境

棲霞區地質構造屬寧鎮褶皺帶。地勢起伏大,地貌類型多,低山、丘陵、崗地、平原、洲地交錯分布。土壤類型,大致可分低山丘陵區、崗地區和平原(含洲地)區三類。棲霞區地形大勢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崗地連綿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間。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勢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汛期常受洪水威脅,是南京市重點防洪區之一。
棲霞區地形大勢為南高北低。境內無海拔300米以上低山(紫金山海拔448。9米,原為區境內唯一低山,1999年劃入玄武區境),南部有南象山、北象山、棲霞山等丘陵,與崗地呈連片分布。北部為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勢低平。內丘陵分布較廣,以山體單薄,山勢和緩低矮為特徵。以長江南岸幕府山、棲霞山、龍潭東西向一線,海拔50~300米,即寧鎮山脈西段北支。其中有幕府山、直瀆山、南象山、北象山、棲霞山、靈山、青龍山等幾十座。
棲霞山:位於堯化門東北11公里處,北臨大江,東與龍潭擂鼓台相望,西隔九鄉河與南、北象山相對,南與崗地相連,呈孤峰之勢,形如傘,山中多葯草可以攝生,故又稱「攝山」。南朝時建棲霞寺於此,故名「棲霞山」。山體自南而北有三條山嶺組成,南為景緻崗,中為千佛嶺,北由黑石石當、平山頭、三茅峰組成。棲霞山之主峰三茅峰,呈圓錐形,海拔2847米。棲霞山面積約4平方公里,山體主要由石灰岩、砂岩等組成,北麓由帶狀花崗岩分布。地質學上的「棲霞灰岩」源於此。
幕府山:北臨長江,屬寧鎮山脈北支西段。據《景定建康志》載,東晉丞相王導建幕府於此山,故名幕府山。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長6公里,寬約15公里,面積10平方公里左右。山體北側為斷層線,成峭壁,多溶洞。南坡平緩,溝谷發育。山有五峰,主峰名北崮峰,偏於山體西南部,海拔204米。山體西北部有夾蘿峰,俗名「夾騾峰」,峰下有達摩洞、五馬渡等古跡。主產白雲岩和石灰岩。幕府山區尚有炮台山、勞山、豬頭山、煤炭山、鐵石山、烏龜山等低丘。
直瀆山:直瀆山西連幕府山,北臨長江,屬寧鎮山脈北支。曾名岩山、嚴山、觀音山、西十里長山。東西延伸約6公里,主峰海拔187米。山體北側為斷層線,呈北陡南緩之勢。北坡懸崖上,多溶洞,有「嚴山十二洞」之說,以頭台洞、二台洞、三台洞有名。直瀆山和燕子磯相互輝映,構成南京北郊風景區。直瀆山多松、槐等林地分布,北坡有大型採石場多處,1998年始,全面禁采復綠。
象山:南象山、北象山位於堯化門東北4公里處。南、北象山山形似象,故名。南象山長約2公里,西南—東北走向,寬不足1公里,主峰海拔1108米。北象山略呈方形,長寬各約1公里,主峰海拔約807米。東北距棲霞寺約1公里,似棲霞寺的守門雙象。主要由象山群的長石砂岩、粉砂岩及頁岩組成。山區有疏林分布。
靈山:位於堯化門東南約6公里處,清代時稱「林山」,後相傳有大仙在此給百姓送靈芝而改稱「靈山」。山體平面略呈方形,長寬各2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155米,山體由石灰岩組成,有少量松林分布,山北部有靈山煤礦。
青龍山:位於堯化門東北約19公里處,地處龍潭鎮南。原名「蟠龍山」,因所產之石為青色,故亦名「青龍山」。東西走向,長約15公里,南北寬不足1公里,海拔166米。山體由石灰岩組成,是三迭系下統地層青龍組和中統地層上青龍組的命名地。 便民河:現今起點為七鄉河,匯積東山河,連接三江河,中途匯入句容市境內4條泄洪河,與大道河相通,全長17公里,流域面積近110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約40米,最窄為4米左右,攝山境內源頭段河床較窄,平均寬20米,龍潭、營防境內中段河床漸寬,平均25米,在長江入江口附近河床寬約100米。新中國成立後,雖經多次疏浚,但整體河床的淤積情況仍很嚴重。
九鄉河:九鄉河古稱「江乘浦」,源頭在江寧縣湯山鎮瑣石村、青龍山一帶,至棲霞鎮石埠橋村匯入長江。又稱「瑣石溪」、運糧河。據《江寧縣志》載,因其舊時流經瑣石、東流、西流、其林(麒麟)、仙林、長林、衡陽、棲霞、石埠9鄉,而得名。全長23公里,流域面積145平方公里。區內段長7.8公里,流域面積29.6平方公里。新中國成立後,沿河鄉鎮多次對河道疏浚拓寬、理直,逐年逐段實施護砌。現排灌流量為200~250立方米/秒,距河口4公里處,設有一座攔水壩,稱「中壩」。
七鄉河:源於江寧區湯山、孔山諸山,舊時因流經湯山、駱墅、孟塘、孟北、龍泉、東陽、三陽7鄉,故得名。於1974年,重開新河將水直接導入長江,全長約18公里,流域面積108平方公里。區內段長7.5公里,流域面積34.5平方公里。
南十里長溝:位於玄武湖北,承受北崮山、勞山、老虎山、魏家山及紅山一帶來水,在南京火車站西側過韶山路入玄武湖,匯水面積約12.92平方公里。丘陵面積約占匯水面積60%以上。長溝兩岸地帶狹長,地勢較平坦,是城北主要的工業區。分主流和3個支流。主流源於小營,入玄武湖,長約6.25公里。一支源於勞山,經和燕路小市橋流入主流,長約3.65公里。二支亦源於勞山,在黃家圩橋附近流入主流。三支在長營村以上匯集兩條水溝來水,於高家村附近入主流,長3.25公里。
北十里長溝:分為東、西十里長溝,其中,西十里長溝集南京北郊邁皋橋以北山崗之水,至燕子磯附近入長江,全長4.6公里,流域面積7.8平方公里;東十里長溝源於鍾山北麓,納北郊諸崗之水,與西十里長溝匯合後入長江,俗統稱「北十里長溝」。新中國成立後,兩溝分流,在下游另開新河改道至笆斗山附近入長江,長9.6公里,流域面積28平方公里。
百水河:亦名「白水河」,源於紫金山東麓,匯積附近諸崗之水,沿南西向穿馬群鎮至花崗圩段匯入運糧河,長約8公里,匯水面積近20平方公里。河道上口平均寬18米,平均深4.5米。
濱江河:源於堯化鎮岔路口,匯積附近崗丘之水,沿東向偏北流經堯化門鐵路編組站、金陵石化公司化肥廠、金陵石化公司煉油廠後在石埠橋附近入長江,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
三江河:源於便民河楠江橋,北止入江口,全長7公里,是龍潭圩及靖安場一帶排澇主幹河,也是便民河水系泄洪的一個入江水道。控制面積近25平方公里,行洪流量在100立方米/秒左右。
八卦洲河流:50年代,八卦洲鄉開挖拓寬自然河道,形成河道2條及大溝1條。河道為:小江,全長8.6公里(上壩街-下壩街);躍進河,全長5.8公里(臨江六組-長江六組)。大溝,即雙柳河,全長5.2公里(七里四組-中橋七組)。3條主要河道南北東西貫穿八卦洲。70年代中期,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後開挖拓寬自然河溝形成中溝21條,完成八卦洲鄉農田水網化建設。第五節土壤植被 棲霞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帶和季風環流的海洋性氣候區,季風顯著,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資源充沛。長江橫貫東西,江岸線長達81.2公里(含八卦洲環江岸線)。
棲霞區地處中緯度,近地面層受季風交替影響,故季風氣候明顯,並形成冬寒、夏熱、春溫、秋暖四季變化明顯的氣候特徵。春季,大致於3月下旬開始,至5月下旬結束,平均歷時60天左右。天氣特點為:氣溫逐漸升高,天氣寒暖、晴雨多變,常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出現「倒春寒」。夏季,大致從5月下旬到9月中旬,平均歷時120天左右,明顯分為初夏時的梅雨天氣和盛夏時伏旱天氣。秋季,大致從9月中旬到11月中旬,歷時60天左右。出現天高雲淡,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溫濕宜人天氣。冬季,大致從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歷時120天左右。氣候特點是寒冷乾燥。棲霞區常年氣溫平均為15。3℃。一年中,日最低氣溫≤-10℃的日數平均為1天,日最高氣溫≥30℃的日數平均75天,日最高氣溫≥35℃的日數平均16天。全年日照時數約為2100小時,年日照率在47%左右,無霜期為7個月,在江蘇省處於中等偏少的水平。棲霞區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數年平均在110天左右,以降液態的雨水為主,佔全年降水的90%以上,間有少量的雪、冰雹等固態水降落。

Ⅲ 南京棲霞山位於南京哪裡

南京棲霞山,古稱攝山,位於南京市棲霞區中北部。

南京棲霞山位於南京哪裡……這問題太簡單了,無法用更多的文字回答了,不易被判為優質回答。

Ⅳ 南京棲霞區是市區還是郊區

南京棲霞區是市區。

棲霞區位於南京市主城北部,面積395.44平方公里(含長江水面),北起棲霞區龍潭街道馬渡村東長江中心航道,與鎮江市丹徒區、句容市接界;自馬渡村沿便民河至龍潭街道,經東陽至漳橋一線,與句容市接界;再繞西崗果牧場南端,以靈山與南京市江寧區接界。

南以仙林街道、馬群街道,與南京市江寧區、玄武區接壤。西以邁皋橋街道十字街起、至燕子磯街道與南京市鼓樓區毗鄰。北從燕子磯街道渡師石起,繞八卦洲街道北,經棲霞街道,至龍潭街道馬渡村,以長江中心線為界,與南京市六合區及儀征市隔江相望。

(4)棲霞區在南京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廢分封而設郡縣」,在其第五次東巡時,首置江乘縣,此為棲霞地區歷史上最早的獨立行政建置,治所在江乘村,即今西崗街道攝山星城。後至隋開皇九年(589年),江乘縣「被裁分並入江寧、丹徒、句容三縣」,前後歷時近800年。

其間,東晉元帝司馬睿於大興三年(320年),在當時的江乘縣境內寄設僑郡、僑縣,以「安頓隨其南渡之北方流民」,使之「流寓江左,庶有旋返之期,故許其挾注本郡」,皆取與山東原籍相同的名字,分別稱為南琅琊、南東海、南蘭陵、南東平等郡以及臨沂、懷德、即丘、丹都、開陽等縣。

僑立郡縣,起於東晉,定形於劉宋,齊梁稍有變更,至陳亡隋興方告消亡,前後歷時248年。唐上元二年(761年),江寧縣更為上元縣,棲霞地區屬之。

五代十國,世事紛亂,吳天祐十四年(917年),上元縣析為江寧、上元兩縣,棲霞地區分屬江寧、上元、句容三縣,至宋、元、明、清,大體如舊。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江寧、上元縣,設南京府;民國2年(1913年),重置江寧縣,棲霞地區均屬之。

民國23年(1934年),劃江寧縣燕子磯和孝陵衛兩個地區歸南京市,成立燕子磯和孝陵衛兩個鄉區。民國31年(1942年),汪偽維新政府將燕子磯區改為鄉區自治實驗區。

民國34年(1945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廢汪偽建置,改燕子磯鄉區自治實驗區為第九區,孝陵衛區為第十區。民國38年(1949年)1月,一度將八卦洲單設為第十四區,旋於當年6月廢止。

Ⅳ 南京棲霞區在哪

要看棲霞區的什麼地方
我是那邊仙林大學城裡面的到市中心要一個小時左右
打車50幾塊

Ⅵ 南京 地理位置

南京地理優來越,風景佳麗,贏自得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化名人的贊譽。諸葛亮曾贊嘆說:「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贊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今天的南京是中國東部地區一座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全國四大科研和教育中心城市之一,中國華東地區僅次於上海的大商埠。

Ⅶ 南京市的棲霞區屬於市區嗎

棲霞區是南京主城區之一

棲霞區位於南京市主城北部,棲霞區建區始於回民答國二十三年(1934年),源於民國時期的第九區(燕子磯區)和第十區(孝陵區),因「第一金陵名秀山」棲霞山位於境內,故名棲霞區。

棲霞區歷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氏族聚落,文化積淀豐厚,歷史遺存眾多,區內幕府山、太平山、棲霞山沿江風光帶自然、人文景觀眾多,名勝古跡遍布。

(7)棲霞區在南京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棲霞區位於南京市主城北部,面積395.44平方公里(含長江水面),北起棲霞區龍潭街道馬渡村東長江中心航道,與鎮江市丹徒區、句容市接界;自馬渡村沿便民河至龍潭街道,經東陽至漳橋一線,與句容市接界;

再繞西崗果牧場南端,以靈山與南京市江寧區接界。南以仙林街道、馬群街道,與南京市江寧區、玄武區接壤。西以邁皋橋街道十字街起、至燕子磯街道與南京市鼓樓區毗鄰。

北從燕子磯街道渡師石起,繞八卦洲街道北,經棲霞街道,至龍潭街道馬渡村,以長江中心線為界,與南京市六合區及儀征市隔江相望。

Ⅷ 南京棲霞區在哪裡。

南京城的東面,和句容市交界。

Ⅸ 棲霞區在南京是郊區嗎

應該是的,但不是特別偏遠,主城區現在只有鼓樓,秦淮,建鄴,雨花

Ⅹ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是否屬於郊區

不屬於郊區,棲霞區位於南京市主城北部,是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和航運中內心,華東地區現代容工業、科技、人才集中區。是以醫葯電子、機械製造、港口運輸、建材工業、風景名勝、生態農業為主要職能的現代化江濱區。

截至2016年年末,棲霞區轄堯化、龍潭、西崗、棲霞、馬群、仙林、邁皋橋、燕子磯、八卦洲9個街道,共119個居(村)委會。

(10)棲霞區在南京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棲霞區的地理環境

東,北起龍潭街道馬渡村東長江中心航道,與鎮江市丹徒區、句容市接界;自馬渡村沿便民河至龍潭街道,經東陽至漳橋一線,與句容市接界;再繞西崗果牧場南端,以靈山與南京市江寧區接界。

南,以仙林街道、馬群街道,與南京市江寧區、玄武區接壤。

西,以邁皋橋街道十字街起、至燕子磯街道與南京市鼓樓區毗鄰。

北,從燕子磯街道渡師石起,繞八卦洲街道北,經棲霞街道,至龍潭街道馬渡村,以長江中心線為界,與南京市六合區及儀征市隔江相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