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環境與英國飲食

地理環境與英國飲食

發布時間: 2021-02-23 21:05:21

Ⅰ 英國的地理環境氣候對英國人性格的影響要英漢版的

這個島國的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英國人常說:「國外有氣候,在英國回只有天氣」,以此來表明這里天答氣的變化莫測。的確,在一日之內,忽晴忽陰又忽雨的情況並不少見。這種天氣使人變得格外謹慎,看到一位英國人在陽光明媚的早上出門時穿著雨衣,帶著雨傘,外國人可能會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後他就會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後悔。多變的天氣也為人們提供了經常的話題,在英國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歡談論天氣。

因為多雨,他們發明了風衣,風衣可以當小毛毛雨而不用傘,方便了很多。而且內層較滑,方便脫穿。

Ⅱ 英國地理概況

英國地理概況與英國文化

一、英國自然地理概況

(一)英國的國土資源

英國是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及附近許多島嶼組成的島國。東瀕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就到法國。

英格蘭全境面積為13萬平方公里,佔大不列顛島的大部分。這一地區自西向東分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為中心的米德蘭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倫敦盆地;威爾德丘陵。

威爾士面積有2萬余平方公里,境內多山、地勢崎嶇。威爾士境內有1/4的土地被列為國家公園及天然保護區。

蘇格蘭和其周圍的許多小島,面積共為7.8萬平方公里。全境均屬山嶽地帶,只有中部較為低平。

北愛爾蘭面積1.4萬平方公里,隔愛爾蘭海與大不列顛島遙遙相望。北愛爾蘭地區湖泊較多,英國的第一大湖--訥湖卧波其間。沿湖為平原。

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最熱天(7月)平均氣溫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氣溫為4~7℃。英格蘭地勢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區雨量較大,最高可達4,000毫米。

英國主要的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硬煤總儲量1,700億噸。鐵的蘊藏量約為38億噸。西南部康沃爾半島有錫礦。在柴郡和達臘姆蘊藏著大量石鹽。斯塔福德郡有優質粘土。康沃爾半島出產白粘土。奔寧山脈東坡可開采白雲石。蘭開夏西南部施爾德利丘陵附近蘊藏著石英礦。在英國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約在10~40億噸之間。天然氣蘊藏量約在8,600~25,850億立方米左右。

(二)英國的氣候

英國位於北緯50度至60度之間,但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

英國全國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區超過1000毫米,而東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間。英國霧氣較重,主要是島國的潮氣所致。首都倫敦冬季河湖極少結冰,一月平均氣溫在4度(攝氏)以上;夏天則相當涼爽,七月的平均氣溫17度,早晚外出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約600毫米,雨量分布較均勻。至於倫敦過去常見的濃霧,並不完全是自然現象。由於重視環境保護,倫敦目前出現濃霧的次數已大大減少。

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多變的天氣也為人們提供了經常的話題,在英國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歡談論天氣。

受高緯度的影響,英國晝夜長短的變化特別明顯。冬季日短夜長,夏季則日長夜短。夏季是到英國旅遊的最佳季節。夏季日間長,活動時間多,而且溫度適中,天氣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這個季節盡管也有雨,但一般不會連綿不斷,影響行程。
(三)英國的人口與民族

1.英國的人口

據2001年統計顯示,英國人口繼德國(8240萬)和法國(5920萬)後在歐盟國家中居第三位。

根據1995年統計,英國總人口為5860萬,人口出生卒為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總和生育率為1.8。

1991年至2002年間,人口增長率為3.1%,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大於死亡率。2003年出版的《英國2004》(UK 2004)一書稱英國2002年年中的人口統計數字為5920萬,官方估計到2026年英國人口可達6320萬。

2.英國的民族

從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人征服英格蘭,英國歷史上曾先後有幾個民族到該島上定居。

伊伯利亞人:屬地中海種族。

凱爾特族: 第一批為蓋爾人,是蘇格蘭.愛爾蘭人的祖先,使用蓋爾語。第二批為屬凱爾特人的不列顛人,是威爾士人的祖先。不列顛遂

成為聯合王國國名的主體部分。

羅馬人:公元前一世紀來島。帶來了拉丁字母。

日爾曼人:公元5世紀中葉,日爾曼系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等侵入英倫。其中盎格魯人較為強大,稱該島為「盎格魯的土地(Angle-land),

英格蘭(England)一詞便源於此。盎格魯?撒克遜語言也是現代英語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顛人則被趕到威爾士及英格蘭南部。現在的威爾士語便是不列顛的語言。

丹麥人:公元9世紀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他們並非全是維金人。1016年丹麥人克努特徵服英格蘭。

諾曼人:諾曼底公爵威廉頗有名氣。他於1066年即位英格蘭王,確立了貴族制開始了諾曼底王朝。

二、英國人的風俗習慣

現在英國人更加註重生活質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場合穿著很正規,平時追求簡單、舒適的服飾。飲食式樣簡單,注重營養。英氣候溫和、濕潤,英國人喜愛陽光。平時喜歡自己動手做家務,酷愛運動,喜歡外出旅遊度假。另外英國人非常愛好文化活動,如閱讀書刊、寫文章、聽音樂會、看戲等,還喜歡養寵物。

(一)生活中的數字

在英國,成人平均每周22小時從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並以相同數量的時間用於家務勞動。而從事家務勞動的人的性別仍以婦女為最高。但婦女參加工作的越來越多。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婦女參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體力工作部門,婦女佔一半。而在服務行業,婦女則佔一半多,可謂"半邊天"!

英國家庭的消費額1990年至1997年間增長了75%(含通貨膨脹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漲了2.8%。其消費格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1997年,居民用於娛樂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費增加了10%。其支出內容為購買收音機、電視機、電話、電腦和其它耐用品。這部分消費還用於租錄像機和音樂磁帶,購買文體用品,以及教育投資。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價上漲了4.4%,但個別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當屬香煙。

由此可見,現在英國人的生活方式,更加註重生活質量,追求精神享受,並漸漸擺脫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

(二)追求簡單、舒適的生活

西服仍稱得上是英國的國服,但是,雖然上班族西裝革履,甚至在重要場合,男士著燕尾服,女士著低胸晚禮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歡穿休閑服,式樣簡單、舒服合體。

英國人的飲食習慣亦式樣簡單,注重營養。早餐通常是麥片粥沖牛奶或一杯果汁,塗上黃油的烤麵包片,熏鹹肉或煎香腸、雞蛋。中午,孩子們在學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點附近買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發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國人的飯桌上才會豐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類,如烤雞肉、烤牛肉、烤魚等。蔬菜品種繁多,象捲心菜、新鮮豌豆、土豆、胡蘿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裝在盤里,澆上從超市買回的現成調料便食用。主菜之後總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燒煮水果、果料布丁、乳酪、冰激凌等。

(三)公園與綠地

英國氣候溫和、濕潤。一年四季適合各種花草樹木的生長。政府在制定市區規劃時,幾乎在每一個生活小區都專門規劃出一大塊綠地或公園,供人們休息或散步,為孩子們嬉戲提供空間。

由於冬季陰雨多霧,使夏天的太陽對英國人來說變的特別寶貴。在陽光燦爛的周末,假日,公園里,沙灘上到處躺滿了享受太陽浴的人們。更有英國人以把自己的皮膚曬成棕色發亮為時髦。

(四)自己動手做

英國人喜歡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動手修繕房屋,製作傢具,裝修房間,修整花園。甚至自己製作陶瓷工藝品,幾乎無所不能。這不僅僅出於經濟考慮,而是把此看作是培養個人技能,陶冶個人情操,也是休閑的生活方式之一。通過自己動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適,更具個性化。

(五)酷愛運動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在1996至1997年間,有占總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內,至少參加一體育運動。青少年參加校外體育活動的比例更高。

在眾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騎自行車、踢足球、打司諾克球、打網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眾多男女共同愛好的項目。而每天散步兩英里或更長的距離,一直是流行的運動。

三、英國的首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一)英國的首都

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是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倫敦城 (亦稱金融城) 及周圍32個市組成,面積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萬,倫敦始建於二千多年以前,公元四三年羅馬人佔領大不列顛島時已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十一世紀成為商業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紀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國際貿易中心。倫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國最大的銀行、交易所和各種企業管理機構;西倫敦是王官、議會、政府各部門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劇院和高級住宅區;東倫敦以下至河口為倫敦港區、船塢、碼頭、倉庫林立。希思羅機場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一八六四年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馬克恩和恩格斯曾在這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 海格特墓地有馬克思墓。倫敦還有許多著名建築物,如倫敦塔、白金漢宮、西敏寺教堂、聖保羅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天文台1948年遷至倫敦東南96公里處)為地球經度起算點。

1.議會大廈(Parliament)

英國議會亦稱西敏寺,曾為英王室居所西敏寺宮。薩克遜王(Edward The Confessor,一O四二至一O六六年)至亨利八世國王(Henry VIII,一五O九至一五四七年)都曾在此居住。一五一五年西敏寺宮被大火燒毀。修復後,愛德華六世國王於一五四七年把該宮的聖?斯蒂芬教堂撥給下院使用。一八三四年該宮再次被大火燒毀,只剩下西敏寺大廳、教堂地下室等建築物。一八四O年,重建新西敏寺宮,即現在的議會。一八五二年維多利亞女王正式主持議會開幕儀式。現議會大廈為查爾斯?巴里爵士所設計。整個建築為哥德式。包括護宮河在內,總面積為12.5英畝。西敏寺大廳建於一O九七年。一三九九年,經理查德二世國王重修後保留至今。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德國轟炸倫敦時,該廳倖免於難。十三世紀至一八八二年,西敏寺大廳為英國法庭所在地,歷史上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受到審判,其中有湯姆斯?摩爾爵士(SlR Thomas More,一五三O年,英國政治家)、查理士一世國王(一六四九年)等。一九六五年邱吉爾逝世後曾在此停放遺體。議會大鍾造於一八五六年,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監督官本傑明•霍爾爵士的名字命名,叫"BIGBEN"(大本鍾)。原鍾重16噸多,鍾塔高320英尺。一八五七年該鍾出現裂痕,於一八五九年重新鑄造。新鍾重3.5噸。議會分上下兩院,上院座椅為紅色,下院為綠色,以示區別。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女王在上院主持議會開幕,宣讀政府施政綱領。

2.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是英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館之一。一七五三年,英議會通過法案,決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購置了大英博物館現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館名義對外開放。以後不斷擴建,從而使其呈現出今日的宏偉面貌。

該館原由全國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和英國出版物與繪畫收集博物館三部分組成。一九七三年,圖書館部分與英其它圖書館合並組成英國圖書館,在組織上與大英博物館脫離,但仍在大英博物館內保留四個圖書室和閱覽廳。馬克思曾在這里刻苦攻讀,為撰寫《資本論》搜集和抄錄了大量資料。馬克思讀書時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1897至1898年,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倫敦蒙難獲救後,曾在大英博物館研究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制度及經濟、政治、社會狀況,在此基礎上提出關於"民生主義"的理論。

博物館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臘、羅馬、西亞、東方和歐洲中世紀文物,以及各國鑄幣、紀念章、繪畫和人類學方面的文物等。東方館內藏有大批珍貴的中國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卷和宋、明兩代名畫等。

3.白金漢宮(Bukingham Palace)

一七六二年英國王喬治三世購買了當時在現址上的一所房子作為私人住宅。一八二一年開始興建白金漢宮,從維多利亞女王登位(一八三七年)至今一直是英國國王或女王在倫敦的行官。如今女王的重要國事活動,如召見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等都在該宮舉行。此外,來英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也在宮內下榻。

王宮由身著禮服的皇家衛隊守衛。富有特色的換崗儀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舉行。

王宮西側為宮內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廳",建於一八五0年,專為維多利亞女王修建。廳內懸掛有巨型水晶吊燈。藍色客廳被視為宮內最雅緻的房間,擺有為拿破崙一世製作的"指揮桌"。拿氏失敗後,法國路易十八將桌子贈送給當時英攝政王喬治四世。白色客廳是用白、金兩色裝飾而成,室內有精緻的傢俱和豪華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藝術品。御座室內掛有水晶吊燈,四周牆壁頂端繪有十五世紀玫瑰戰爭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當今女王一九五三年加冕時和王夫愛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內還保存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喬治四世加冕時使用的四張大座椅。宮內音樂室的房頂呈圓形,用象牙和黃金裝飾而成,維多利亞女王和王夫艾爾伯特親王曾常在此舉辦音樂晚會。

皇宮花園約佔地18公頃,為英王喬治四世所設計。園內有湖泊、草地、小徑,並有各種花草樹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園內舉行花園招待會,邀請全國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國駐倫敦的外交官參加。

皇宮南側為女王的美術館,館內收藏王室的藝術珍品,一九六二年起對公眾開放。

4.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格林尼治位於倫敦東部泰晤士河畔,地勢險要。十五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攝政王羅斯特公爵在該處山巔建立了一個瞭望站。一六七五年,瞭望站被改建成皇家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之所以舉世聞名,主要是因為院內有決定世界標准時間和時區的子午線標志(用銅條線標出),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一九五0年皇家天文台遷往新址後,該天文台劃歸國家海洋博物館,設有天文站、天文儀器館等,主要供展覽用。展出的天文歷史資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遠鏡、各國早期設計的時鍾、地球儀、渾天儀(其中不少是當時中國的製品,和很多天象發現的經過(如哈雷慧星等)。

5.倫敦塔橋(London Tower Bridge)

倫敦塔橋系泰晤士河上28座橋梁之一,位於倫敦塔附近。建於一八八六至一八九四年。因橋身由4座塔形建築聯接而得名。

倫敦搭橋的兩座主塔高140英尺,兩塔之間跨度為200英尺。橋分上下兩層,下層橋面可以開合,平時通車,橋椅開啟時可容萬噸船隻通過;上層為一條寬闊的懸空人行道,兩旁裝有玻璃窗,行人登橋可欣賞泰晤士河景色。

6.唐寧街10號(No 10Downing Street)

唐寧街10號建於1680年,18世紀以來為英國歷屆首相官邸和辦公處。唐寧街為17世紀後半葉由唐寧爵士開發建築的私人住宅街道,日前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國王將10號辟為首相官邸。11號現為財政大臣官邸,12號是財政大臣的辦公室。

唐寧街10號樓內最有名的房間是內閣室,從室內可遠眺皇家禁衛軍的換崗儀式和聖?詹姆士公園。二戰期間,丘吉爾將地下室的一間房間用作餐廳。二樓有早餐廳、國宴廳、書房及第二會客廳.其中最大的為國宴廳。客廳內掛有名貴油畫,大部分借自博物館和畫廊。

唐寧街本來可自由出入。1989年後為防恐怖分子襲擊時,在街口設禁至今。

7.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 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

Ⅲ 介紹一下英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方面情況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聯合王國,統於一個中央政府和國家元首。英國於歐洲西北面,位於大不列顛群島。英國是世界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一個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英國在18世紀至20世紀早期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後到了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崩潰,失去昔日的榮光。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舉足輕重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的世界強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對安理會議案有否決權。倫敦是歐洲最大和全球最為領先的城市。

中文名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文名稱: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簡稱:英國 所屬洲:歐洲 首都:倫敦 主要城市:利物浦,曼徹斯特,伯明翰等 國歌:《天佑女王》 國家代碼:GBR 官方語言:英語貨幣:英磅 時區:UTC+0(夏時制:UTC+1) 政治體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國家領袖:伊麗莎白二世,戴維·卡梅倫人口數量:62,262,000(2010年) 人口密度:255.6人/平方公里(2010年) 主要民族: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主要宗教:新教國土面積:244,820平方公里 水域率:1.34% GDP總計:2.452萬億美元(2011年) 人均GDP:38,891美元(2011年) 國際電話區號:+44 國際域名縮寫:.uk 道路通行:靠左駕駛 國家格言:天有上帝,我有權利 國花:玫瑰 昵稱:日不落英帝國 吉尼系數:0.34(2005年) 人類發展指數:0.863(非常高,2011年)

地理
英國位於歐洲,是由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和周圍5500個小島(海外領地)組成。地理位置北緯50°~58°東經2度到西經7度,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 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 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 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 36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它的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全境分為四部分:英格蘭東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
河流塞文河(Severn River)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泰晤士河(Thames River)是英國的第二大河,也是英國最重要的河流,全長336公里。
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
資源英國主要的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硬煤總儲量1,700億噸。鐵的蘊藏量約為38億噸。西南部康沃爾半島有錫礦。在柴郡和達臘姆蘊藏著大量石鹽。斯塔福德郡有優質粘土。康沃爾半島出產白粘土。奔寧山脈東坡可開采白雲石。蘭開夏西南部施爾德利丘陵附近蘊藏著石英礦。在英國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約在10~40億噸之間。天然氣蘊藏量約在8600~25,850億立方米左右。

人文

英國(The United Kingdom)英國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國家。英國的藝術、音樂、文化和飲食一直受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人民和民族習慣的影響,並與許多國家有著悠久而密切的聯系。直到現在,它仍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英語國家保持著牢固的關系。英國是歐盟成員國,25年來,在維護和發展歐盟與中國的關系方面,它是始終不渝和熱心的支持者。

英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擁有核武器和世界上第三的軍費開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英國為歐盟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八大工業國組織成員國之一、英聯邦成員國之一、全球前七大經濟體、也是一系列國際組織如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的金融市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眾多公司來此利用英國的商業契機。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紀牛津大學(1185)和劍橋大學(1209)成立的時代。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和其他一些小島。一年中英國景色最美的時間是5月和6月,萬紫千紅的各種花朵一起開放,十分適合旅行。當然,每一個季節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英國天氣多變,雨傘是必不可少的裝備。英國首都倫敦是國際大都市,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

Ⅳ 地理對英國文化有什麼影響。

英國屬於一個島國,在近現代之前,英國都覺得自己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專,因為有海屬域的保護。
初期的英國人是非常勇敢的,後來抗擊暴風雨多了,逐漸形成一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自然神態。
人文地理學裡面有一個結論,就是環境是決定因素,環境決定人的思維習慣,生產方式等。

Ⅳ 英國的地理和飲食習俗分別有什麼

先給你介紹些英國的飲食習俗吧。
英國的地理位置於歐陸西側的大西洋上,其緯度在50度以北,因受北大西洋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調節及西風終年的吹拂,冬暖夏涼,終年有雨。主要發展有:栽種飼料作物及牧草,並發展酪農業,但是,由於其本身的食糧及畜牧產品均不足以自給。英國人一般較喜愛的烹飪方式有:燴、燒烤、煎和油炸。對肉類、海鮮、野味的烹調均有獨到的方式;然而,他們對牛肉類方面又有特別的偏好,如燒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時不僅附上時令的蔬菜、烤土豆,還會在牛排上加上少許的芥茉醬;在佐料的使用上則喜好奶油及酒類;在香料上則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鮮香料。
較為人知的英國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魚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雞(CHICKEN A LAKING)等。英國人喜歡狩獵,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獵期中,就有許多的飯店或餐廳會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雞(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調。而一般烹調野味時,均採用些杜松子或漿果及酒,此做法是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英國人對早餐非常講究,英國餐館中所供應的餐點種類繁多,有果汁、水果、蛋類、肉類、麥粥類、麵包、果醬及咖啡等。 時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傳來自於英國,其較知名的有維多莉亞式(VICTOLIAN STYLE),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包括各式小點、松糕、水果撻(TARTE)及三明治等。 晚餐對英國人來說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們選擇的用餐時間通常較晚,而且都是邊吃邊喝邊聊,以促進用餐人之間的情誼,可想見他們是屬於極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頓晚餐對他們來說可能要花上好幾個鍾頭。
在英國當地,會有許多愛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個產酒國家。英國人在飲酒上的花費比起其它的支出還來的多。

英國全境由靠近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島所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是一個島國。
英國位於北緯50度至60度之間,比我國的黑龍江省還要偏北,但氣候卻溫和得多,可以說是冬無嚴寒,夏無酷署。這溫和的氣候首先要歸功於熱帶的墨西哥灣暖流。這股暖流,有好幾百公里寬。它浩浩盪盪地流向歐洲西北岸,改稱大西洋暖流,為英國帶來了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以倫敦為例,冬天河湖極少結冰,一月份的平溫氣溫在4度(攝氏)以上;而夏天又相當涼爽,七月份的平溫氣溫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線衣才行。年降雨量約600毫米,不算太多,但分布比較均勻。就全國來說,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區超過1000毫米,而東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間。英國的霧氣較重,在夏季晴和的好天中,還有薄薄的煙靄;冬季則經常飛霧迷漫,似雨非雨,若煙非煙,這主要是島國的潮氣所致。至於倫敦過去常見的濃霧,並不完全是自然現象。由於重視環境保護,那裡出現濃霧的次數已大大減少。
這個島國的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英國人常說:「國外有氣候,在英國只有天氣」,以此來表明這里天氣的變化莫測。的確,在一日之內,忽晴忽陰又忽雨的情況並不少見。這種天氣使人變得格外謹慎,看到一位英國人在陽光明媚的早上出門時穿著雨衣,帶著雨傘,外國人可能會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後他就會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後悔。多變的天氣也為人們提供了經常的話題,在英國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歡談論天氣。
受高緯度的影響,英國晝夜長短的變化特別明顯。冬季日短夜長,下午未到3點,天色已灰暗一片,夏季則正好相反,日長夜短,晚上10點多才開始入黑。一般來說,夏天是旅遊英國最好的日子。夏季日間長,活動時間多,而且溫度適中,天氣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這個季節盡管也有雨,但一般不會連綿不斷,影響行程。

Ⅵ 英國自然環境(地形.氣候和河流)

英國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以及平原為主。英國的主要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河流大多數自西向東流,塞文河是英國最大的河流,泰晤士運河是英國的最長的河流。

Ⅶ 英國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英國西北部多低山高原,東南部為平原泰晤士河是國內最大的河流。英國終年受西風和海洋的影響,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適合植物生長。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

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立方米。

Ⅷ 英國地理環境對英國人性格的影響

地理位置和環境特點

英國是大西洋中的群島國家,既離開歐洲大陸,又靠近歐洲大陸,由大不列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及附近許多島嶼組成。東瀕北荷蘭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海,面對比利時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就到法國。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歷史時期對英國的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大不列顛島各海東西最寬處近500公里,沿岸曲折多變,海岸線總長1.145萬公里,有很多深深鍥入內陸的海灣與河口。島上任何地方距離海洋都不超過120公里。

英國有充沛的降水而地形又崎嶇不平,於是造成了頗為密緻而水量豐富的河流網。泰晤士河自西向東流經英格蘭東南部平原,最後注入北海,其河水水位穩定,經年不凍,具有很高的航運價值。英國有面對西歐許多大河的出海口,分別流入北海和英吉利海峽,為英國加強與歐洲特別是西歐各國的聯系提供渠道。

英國是歐盟中能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北海海底豐富的石油資源,對英國的經濟發展極為有利;英國四面環海,還有眾多的河流和湖泊,因此盛產魚類,有豐富的水產資源,是歐洲重要的漁業國之一;全境因受到海洋暖流的影響,終年溫和濕潤,冬暖夏涼,大部分地區不結冰,利於作物生長和內河航運業發展。

英國地理環境對英國國民性格的影響

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將不列顛群島與歐洲其他地區隔開,使之成為孤懸於歐亞大陸之外的島國。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一道天然屏障,幫助英國人成功地抵禦了來自大陸的入侵者,如凱撒大帝兩次入侵英國和拿破崙入侵英國。

因此,居住在島嶼上的英國人很容易產生對島嶼的依賴,並產生了很強的優越感。另一方面,居住在島嶼上的人民比居住在大陸人民擁有更多自由,處在島國的人民,更容易產生向外擴張的動力和慾望。

而從英國歷史進程來看,英國曾多次向歐洲大陸擴張。16世紀時,伊麗莎白在位期間,施行了重商主義策,並鼓勵發展海盜事業,充分利用該島國優越的地理位置,開始向海洋發展,最終戰勝了法國的「無敵艦隊」,為以後英國取得海上霸權奠定了基礎。19世紀末,英國人侵佔了比本土面積大150倍的外國土地,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英國所處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為英國的發展帶了無限契機,使人民對島國形成了牢固的優越感和依賴感,這種情感讓英國人具有自信、民主和開拓精神英國特殊的島國地理環境讓英國人擁有富有的想像力並善於開拓。

在英國的文學作品中,探險和游記素材的小說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很多英國作家都描寫了英國人特有的性格。例如,18世紀丹尼爾·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就是取材於水手亞歷山大·賽爾科克的精彩故事,成為不朽的「海島題材」小說之一。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面對人生困境,魯濱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

Ⅸ 接待英國客戶應該注意什麼,英國的基本地理環境,他們吃什麼,總之詳細點,謝謝了!有急用!!!

www.fobshanghai.com

全國最大外貿論壇

你進去後在外貿禮儀裡面專搜索一下就好了屬

Ⅹ 英國的衣食住行與自然的聯系

因為抄氣候是自然科學,文化是社會科學,經濟建設、衣食住行和健康都受氣候影響地理氣候環境所提供的生存條件和發展基礎中孕育、產生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和其他事業,這也就是在一個較大的國家裡也會有較大差異的地方文化的原因。因此,地理氣候對文化影響的部分則是相對恆定的。只要這種條件繼續存在,其影響就不會消失(當然可以發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