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基爾海峽地理位置

基爾海峽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3 19:51:27

1. 世界上著名的海峽和運河都有哪些

1、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是緬甸海里的東南狹長海域、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亞所屬的的蘇門答臘島,東岸是西馬來西亞和泰王國的南部,面積為65000㎞²。

海峽長度為800千米,狀似漏斗,其南口寬只有65千米,向北漸寬,到印度尼西亞的沙璜市和泰王國南部的克拉地峽之間的北口已寬達249千米。

馬六甲海峽因在馬來亞海岸上的貿易港口馬六甲(Melaka,原稱Malacca)而得名,該城在16和17世紀時是重要的港埠。

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長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面。蘇伊士運河的建成使得非洲大半島變成非洲大陸,埃及橫跨亞非,西南亞、東北非以及南歐的貿易更繁忙。

2. 高三地理基爾運河利弊

弊:基爾運河長度大,寬度大,建設工程量大。有彎曲,通行受影響。
利:有天然低地可以利用,修建後船隻不必繞道丹麥海峽,縮短航程

3. 為什麼馬六甲海峽能成為世界十大海峽之一呢

眾所周知,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海上生命線”,而丹麥的“厄勒海峽”則是歐洲的頸動脈。它們都占據險要的地理位置,早在15、16世紀就是極其繁榮的、連接亞歐的重要海上通道。到了20世紀,兩者也愈加國際化,成為國際海道。

可如今馬六甲海峽是世界十大海峽之一,厄勒海峽卻只是歐洲的重要海峽,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馬六甲海峽和厄勒海峽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1、戰略地位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達拉島之間,聯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厄勒海峽處於瑞典的南部和丹麥西蘭島之間,連接波羅的海和大西洋。

馬六甲海峽很早就是中東等地區的國家穿越印度洋進入太平洋風浪最小、載量最大、比較平穩的通道,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15世紀,在奧斯曼土耳其占據地中海,歐洲人將目光投向大西洋後,丹麥的厄勒海峽就成了歐洲國家北上大西洋,對亞洲、美洲等貿易的一塊寶地。


上圖_ 厄勒海峽大橋

從地方海峽變成國際性海峽,馬六甲海峽和厄勒海峽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鄰近的國家合作建設支持。如今,馬六甲海峽鄰近的國家都紛紛出資出力,爭取更好利用和保護馬六甲海峽。

而瑞典和丹麥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厄勒海峽修建了厄勒大橋,提升了瑞典等通行丹麥的交通效率,使得丹麥北歐“醫葯谷”的名氣越來越盛,厄勒海峽也越來越有活力

4. 俄羅斯西北角通過什麼海與什麼海峽溝通什麼海

東面(抄遠東及堪察加地區):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屬太平洋。北面(北極沿岸地區):北冰洋。西面:無直接瀕臨的大洋,但通過一系列海域可以連接到大西洋。西部:1。聖彼得堡瀕臨芬蘭灣,由此可進入波羅的海,再經過挪威/瑞典與丹麥之間的海峽或德國北部基爾運河可進入北海(大西洋邊緣海區);2。「飛地」加里寧格勒(地圖上與俄羅斯本土不連接的一小塊俄羅斯屬地,在波蘭以北)直接面向波羅的海;3。頓河入海口及高加索沿海地區瀕臨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可進入地中海,進而可進入大西洋。裏海屬於內陸湖泊。與大洋不相連。

5. 英吉利海峽、馬六甲海峽、基爾運河、聖勞倫斯水道分別連接哪兩個水域

英吉利海峽位於英國和法國之間北邊是北冰洋,南邊大西洋

馬六甲海峽是位於馬內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容海峽。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東南端連接太平洋

基爾運河溝通德國北海與波羅的海。

聖勞倫斯水道連接安大略湖和聖勞倫斯灣

6. 世界上各個重要的海峽,並說明其地理位置和連接的海洋!

通常位於兩個大陸或大陸與鄰近的沿岸島嶼以及島嶼與島嶼之間。其中有的溝通兩海(如台灣海峽溝通東海與南海),有的溝通兩洋(如麥哲倫海峽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有的溝通海和洋(如直布羅陀海峽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全世界有上千個海峽,其中著名的約50個。
海峽是由海水通過地峽的裂縫經長期侵蝕,或海水淹沒下沉的陸地低凹處而形成的。一般水較深,水流較急且多渦流。海峽內的海水溫度、鹽度、水色、透明度等水文要素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變化較大。底質多為堅硬的岩石或沙礫,細小的沉積物較少。
海峽在軍事及航運上都有重要意義。根據海峽水域同沿岸國家的關系,分為:
①內海海峽,位於領海基線以內,系沿岸國的內水,航行制度由沿岸國自行制定,如中國的瓊州海峽;
②領海海峽,寬度在兩岸領海寬度以內者,通常允許外國船舶享有無害通過權。如海峽兩岸分屬兩國,通常其疆界線通過海峽的中心航道,其航行制度由沿岸國協商決定;如系國際通航海峽,則適用過境通行制度。
③非領海海峽,寬度大於兩岸的領海寬度,在位於領海以外的海峽水域中,一切船舶均可自由通過。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較大的海峽有50多個。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是莫三比克海峽,長達1670千米。因它既寬又深,可通巨輪,成為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重要通道。

頭戴兩項「世界之最」桂冠的是位於南美大陸和南極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最深處達5 248米。同時它又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南北寬達9 704米,成為世界各地通向南極的重要通道。

馬六甲海峽,人稱東南亞的「十字路口」。英吉利海峽的日通行船隻在5 000艘左右,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出口。從霍爾木茲海峽開出的油輪,源源不斷地將石油運往歐美各國,被人們稱為「西方世界的生命線」。

白令海峽則身兼多職,它是連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也是兩大洲(亞洲和北美洲)、兩個國家(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半島(阿拉斯加半島和楚克奇半島)的分界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也從白令海峽的中央通過。
中國有台灣海峽

先說說海峽吧
1、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南海與印度洋,是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與南亞、西亞、非洲、歐洲國家之間的聯系通道,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2、霍爾木茲海峽伊朗與阿拉伯半島之間,連接波斯灣與阿拉伯海,是波斯灣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為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峽。

3、土耳其海峽連接黑海與愛琴海、地中海,是亞洲、歐洲的分界線,也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門戶。

4、直布羅陀海峽伊比利亞半島與非洲大陸之間,連接地中海與大西洋,是地中海沿岸國家通往大西洋的「咽喉」。

5、英吉利海峽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之間,連接北海與大西洋比斯開灣,是西歐與北歐各國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世界貨運最繁忙、通過船隻最多的海峽。

6、麥哲倫海峽南美大陸與火地島之間,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國際航線。

7、莫三比克海峽非洲大陸東南部與馬達加斯加島之間,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是世界最長的海峽。

8、白令海峽楚科奇半島與阿拉斯加半島之間,連接北冰洋與太平洋,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北冰洋間的惟一通道。

9、朝鮮海峽連接日本海與東海,是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10、德雷克海峽南美洲與南極半島之間,連接大西洋與南太平洋,是南美洲與南極洲的界線,各國科考隊赴南極考察必經之路

下面是運河

名稱
長度(千米)
所屬國家

京杭運河
1801
中國

伊利運河
581
美國

蘇伊士運河
173
埃及

阿爾貝特運河
130
比利時

莫斯科運河
128
俄羅斯

伏爾加河-頓河運河
101
俄羅斯

北海-波羅的海運河
(基爾運河)
98.7
德國

約塔運河
87
瑞典

巴拿馬運河
81.3
巴拿馬

曼徹斯特運河
58
英國

7. 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為何遠超厄勒海峽,能成為世界十大海峽之一

眾所周知,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海上生命線”,而丹麥的“厄勒海峽”則是歐洲的頸動脈。它們都占據險要的地理位置,早在15、16世紀就是極其繁榮的、連接亞歐的重要海上通道。到了20世紀,兩者也愈加國際化,成為國際海道。可如今馬六甲海峽是世界十大海峽之一,厄勒海峽卻只是歐洲的重要海峽,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馬六甲海峽和厄勒海峽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 1、戰略地位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達拉島之間,聯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厄勒海峽處於瑞典的南部和丹麥西蘭島之間,連接波羅的海和大西洋。

馬六甲海峽很早就是中東等地區的國家穿越印度洋進入太平洋風浪最小、載量最大、比較平穩的通道,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15世紀,在奧斯曼土耳其占據地中海,歐洲人將目光投向大西洋後,丹麥的厄勒海峽就成了歐洲國家北上大西洋,對亞洲、美洲等貿易的一塊寶地。

上圖_ 厄勒海峽大橋

從地方海峽變成國際性海峽,馬六甲海峽和厄勒海峽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鄰近的國家合作建設支持。如今,馬六甲海峽鄰近的國家都紛紛出資出力,爭取更好利用和保護馬六甲海峽。

而瑞典和丹麥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厄勒海峽修建了厄勒大橋,提升了瑞典等通行丹麥的交通效率,使得丹麥北歐“醫葯谷”的名氣越來越盛,厄勒海峽也越來越有活力

文:夏禎

8. 基爾運河在德國的位置(圖)

基爾運河在聯邦德國北部,橫貫日德蘭半島,溝通波羅的海和北海,也稱北海一波羅的海運河。

基爾運河也是一條人工挖掘的運河,1887—1895年開鑿,1907—1914年擴建。在運河結構上,可謂是兼具了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特點。

基爾運河通過幾次擴建,每端三座船閘,分別適應不同噸位和尺度的船舶。並且按照船舶尺度、不同船型、吃水大小每端各編為6組。

(8)基爾海峽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基爾運河的特點

單從規模上來看,基爾運河確實非常的平凡,他既不像巴拿馬運河那樣壯觀,也沒有蘇伊士運河那樣荒漠,既沒有寬大的河床,也沒有陡峭的岸壁,它就如同田間的一條普通水渠,毫不張揚的躺在日德蘭半島大平原的綠蔭之間。但是,基爾運河及兩岸的田園風光之美卻是驚人的。 尤其在春夏兩季,基爾運河就如同中國江南水鄉,優雅秀麗,如十八歲花季少女,溫情多姿,秀色可餐。基爾運河,就像一條五色的綵帶,纏繞在日德蘭半島的腰際。

基爾運河的過河效率一直為人稱道。科學嚴格的管理制度提升了過河的工作效率。通關、過河的手續既簡單又便捷,在過去船舶通訊尚不成熟的時候,過河船舶只需要到達後通過代理提交一份船員名單和貨物清單即可。如今通訊手段發達後,過河的通關效率更是大大提高,只需要在抵達前將船員名單和貨物清單發給代理,抵達後即可通關過河,十幾分鍾的時間就能辦好手續。

9.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基爾運河的各所在國家、溝通海洋和地理意義或獻運價值

蘇伊士運河屬於埃及。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版近土權地的最近的航線,也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巴拿馬運河屬於巴拿馬。連接加勒比海和巴拿馬灣,即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提供從歐洲、非洲至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最近航線。
基爾運河屬於德國。連接北海和波羅的海,基爾運河的開通極大地縮短了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的航程,又名北海-波羅的海運河。

10. 圖中為世界著名的運河、海峽、港口所在地的經緯度,甲乙丙為氣溫降水圖表,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圖中A

由經緯度位置可判斷,A是基爾運河,B是直布羅陀海峽,C是摩爾曼斯克港.
(1)A基爾運河屬於德國,連接了波羅的海和北海,該國人口分布比較均勻,中小城市特別發達,在第三次工業技術推動下,新興工業逐步向 南發展.運河沿岸地區氣候類型與圖中的 甲相同,是溫帶海洋性氣候,該氣候類型在本地區分布最廣的原因有:①常年受中緯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②地形以平原為主,高大山脈多東西向,利於水汽深入③大陸輪廓:海岸線曲折,多半島與島嶼,海洋深入到大陸內部,利於水汽深入;
(2)B直布羅陀海峽位於 亞歐板塊與 非洲板塊之間的 非洲邊界,表層海水由 西向 東流動,按成因劃分屬於 密度流,海峽沿岸典型的植被類型為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3)C摩爾曼斯克港為 北冰洋沿岸著名的港口,該港終年不凍的主要原因是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故答案為:
(1)波羅的;北;比較均勻;中小;南;甲;①常年受中緯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②地形以平原為主,高大山脈多東西向,利於水汽深入③大陸輪廓:海岸線曲折,多半島與島嶼,海洋深入到大陸內部,利於水汽深入;2)亞歐;非洲;非洲;西;東;密度;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3)北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