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古代地理位置
1. 秦朝中國古代都城咸陽,在今的地理位置是那裡
古代咸陽是今天的陝西咸陽。
咸陽,陝西省地級市,是中國首個封建王朝「大秦帝國」的都城,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
咸陽東鄰省會西安,西接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西北與甘肅接壤。轄2區2市9縣,總面積10189.4平方公里(其中644.56平方公里被西安託管,亦未包含楊陵區)。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7.60萬,中心城區人口91.5萬,位居陝西省第三位,僅次於西安、寶雞。
咸陽是中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地熱城、全國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市及中華養生文化名城。
(1)陝西古代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先秦咸陽:
咸陽市政區建置始於夏代,公元前21世紀,市境西部為有邰氏封地,東南部為有扈氏管轄
原始氏族部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殷商時期,發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國,市區在市境東南部。
公元前1066年(武王十一年),周武王滅商紂,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封其弟姬高於畢(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咸陽原)。
穆王發兵攻犬戎,俘其五王。將犬戎從犬丘(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興平東南)逐到市境西部至隴山一帶。
公元前909年(懿王元年),因儼狁侵擾自鎬徙都犬丘。
公元前350年(顯王十九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建都咸陽,次年自櫟陽徙都咸陽。
參考資料:咸陽網路
2. 陝西省地理位置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位於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地處東經內105°29′~容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居於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我國大地原點就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
3. 陝西的地理位置
關中
4. 陝西關於古代地名的問題
七俠鎮在山西西南的運城,已基本查得鐵證如山。已經可以確定,寧財神描寫的七俠鎮應該在山西西南的運城地區。
一、七俠鎮在關中,鐵一般的事實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
函谷關位於豫陝晉三省交界的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屬三門峽市。所以七俠鎮在河南三門峽境內也是符合關中之名的。
大散關在陝西寶雞縣南大散嶺上,扼南北交通要道,為秦、蜀往來的咽喉。
武關是秦地的「南大門」,舊為「秦楚之衿要」。位於陝南商洛丹鳳縣東40公里的商山谷澗之間。
漢朝的蕭關原本位於今寧夏固原東南。北宋時,政府為了防禦西夏,又在漢代蕭關故址以北200里,重築蕭關,位置是今寧夏同心縣南。
從這個意義上講,七俠鎮肯定位於陝西中部,甘肅的東部(平涼和慶陽一帶),寧夏東南部,河南的三門峽,以及山西的西南部運城地區。
二、排除法
1.排除陝西境內,因為佟湘玉在「去火星」一集中,明確說過陝西是不去的。
2.排除寧夏與甘肅,第一集中,邢育森在佟湘玉店中喝了不少汾酒,山西的酒。以古代的運輸條件,寧夏與甘肅的小鎮怎麼可能有上好的汾酒呢?
但是有人說,西涼河是典型的甘肅地名,在平涼和慶陽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西涼河是杜撰的地名。萃微山、十八里鋪和 廣陽府,也是如此,不足以為憑。
3.現在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山西運城一帶,二是河南三門峽一帶。兩者都有可能。
但是筆者認為,山西西南的運城最符合寧財神的意見。
理由是:
(1)汾酒是山西的。
(2)佟湘玉的原型是《新龍門客棧》的老闆娘金鑲玉,大家知道龍門在哪裡嗎?山西運城的河津啊!
龍門位於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黃河岸邊。東西兩山夾河,懸崖絕壁,相對而立,形狀似門。傳說春季三月,鯉魚逆水而上,躍登此門,化而為龍,故名此門為「龍門」。
這一條最有說服力!
(3)佟湘玉說七俠鎮離漢中有1000多里地,(運城離漢中正好約1000里)
有人說,河南的三門峽也有可能啊,因為要飯的小米是河南人,強盜謝等人也是河南人,而豫西伏牛山的強盜正是天下聞名的。
再加上,《天龍八部》上好像說過,丐幫的總部在洛陽,《武林外傳》中,幫中首腦人物的四大長老,常常出現在七俠鎮。
解釋一下:要知道,從洛陽伏牛山到山西運城,就是一條黃河加上百來里地啊。強盜們到山西做案也是有可能性。而且如果七俠鎮在河南,為什麼他們以前不知道這些伏牛山的強盜?
而且這正說明了七俠鎮不在寧夏和甘肅,因為小米是河南人,到甘肅和寧夏去要飯,太誇張了吧!河南強盜到寧夏和甘肅做案,也不可能,因為甘肅和寧夏本身有許多強盜,這些伏牛山強盜去人家的地盤,不想混了?
另外,四大長老渡過黃河,從洛陽去一下山西走走也不是很不方便的。
為什麼叫同福客棧,我已經查明了,因為尚導和劇組都是空軍電視藝術中心的,空政的辦公樓在什麼地方呀?呵呵,就在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同福夾道胡同四號院。
有據為證:近日,尚敬又帶著他的「炊事班」,演繹《武林外傳》。2005年7月9日,80集古裝大型喜劇《武林外傳》在北京平谷關機。這部電視劇的主要故事都發生在燈市街同福客棧里。這個名稱取自空軍電視藝術中心所在地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同福夾道胡同。盡管取名帶有隨意和玩笑,但多少反映了這批主創人員的「空政情結」。
5. 陝西的地理位置能介紹一下嗎
陝西
陝西省地理位置
陝西省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東部的黃河中游,地處東經105°29′~111°15′和北緯31°42′~39°35′之間,東隔黃河與山西相望,西連甘肅、寧夏,北鄰內蒙古,南連四川、重慶,東南與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
全省以秦嶺為界南北河流分屬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涇河、洛河、無定河和漢江、丹江、嘉陵江等。
全省土地面積為20.58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中耕地面積415.4萬公頃,園地面積68.1萬公頃,林地面積1020.3萬公頃,草地面積313.4萬公頃,其它農用地30.3萬公頃,未利用土地面積130.8萬公頃。
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積741.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36.0%;高原面積926.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5.0%;平原面積391.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9.0%。
陝西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9-16攝氏度,年降水量396-802毫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就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
【陝西地型地貌】 陝西地勢的總特點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特點也很明顯。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陝北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陝北黃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約佔全省總面積45%。其北部為風沙區,南部是丘陵溝壑區。經過50年來的建設,陝北防護林體系、生態農業、沙漠綠洲等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畜牧業較為發達,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
關中平原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平均海拔520米。東西長360公里,面積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9%。這里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糧油產量和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華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陝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嶺、巴山和漢江谷地,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6%。秦嶺在省境內東西長400~5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區是林特產的寶庫,漢江谷地土質肥美,物產豐富。
【陝北高原】 陝北黃土高原位於「北山」以北,是我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總面積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構成的古地形基礎上,覆蓋新生代紅土和很厚的黃土層,再經過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蝕而形成的。基本地貌類型是黃土塬、梁、峁、溝、塬,是黃土高原經過現代溝壑分割後留存下來的高原面。梁、峁,是黃土塬經溝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黃土丘陵,或是與黃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繼承關系。溝大都是流水集中進行線狀侵蝕並伴以滑塌、瀉溜的結果
6. 陝西的歷史地位
【歷史概抄要】陝襲西歷史源遠流長,民族文化聞名遐邇。這里是中國古人類和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現代中國革命的聖地,為炎黃子孫的生存、繁衍和人類歷史文明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文明發祥】陝西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大約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開始製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採集果實和狩獵鳥獸。1963年發現的「藍田猿人」,是全國發現的時間最早、最為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化石。約三四萬年前,關中地區的原始人類逐步進入氏族公社時期。1953年發現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農業發祥】陝西是我國農業生產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大約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這里從事農業生產,飼養家畜,打獵捕撈,採集果實。當時種植的穀物主要是粟。傳說中最早從事耕種稷和麥的人,是陝西關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有了新的發展,並向其他地區傳播。
7. 陝西在中國的地理緯度位置
陝西省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東部的黃河中游,地處北緯31°-39°35』東京105°29』-111°15』,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接壤。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70公里,東西寬約200-500公里,土地總面積20.5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145%。因位於陝原以西,故名「陝西」。
陝西境內山塬起伏,河川縱橫,地形復雜。其本特徵是:南北高,中間低。以北山和秦嶺為界,全省可分為陝北高原、關中平原和秦巴山地三大地貌區。 陝北黃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約佔全省總面積的45%。畜牧業較為發達,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
關中平原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平均海拔520米,東西長360公里,面積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9%。是全省的精華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陝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嶺、巴山和漢江谷地,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6%。秦嶺在省境內東西長400-500公里,南北寬120-180公里,海拔1000-3000米。巴山們於本省最南部,長約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區是林特產的寶庫,漢江谷地土質肥美,農產豐富。陝西地處內陸中緯度地帶,形成顯著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從北到南跨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三個氣候帶。
8. 陝西在歷史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什麼
陝西,春秋戰國時為秦國地;秦代為內史及漢中郡、上郡;漢屬司隸、和並、益州專;唐屬關內屬、山南等道;宋初置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清為陝西省。甘肅,古為雍、梁二州地;春秋戰國時屬秦和西戎;秦置隴西部,西部屬月氐;漢為涼州;元屬甘肅和陝西行省;清置甘肅省。青海省古為西戎地;漢為羌地;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為吐番地;清代東北部屬甘肅省西寧府,北為青海蒙古部,南為玉樹等土司地;1928年建青海省。寧夏秦屬北地郡;漢屬朔方;宋為西夏和秦鳳路地;元置寧夏路;明清置寧夏府;1928年置寧夏省。新疆漢屬西域都護府;唐設北庭和安西都護府;宋為遼西地;清置新疆省。
9. 歷史上很多朝代定都西安,西安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優越嗎
在地理位置上。首先西安位於八百里關中平原的中部,它南依秦嶺,北臨渭水。其所在關中平原,位於我國地理中心,交通便利。進可攻退可守,在經濟上處於內陸平原富饒之地,曾被稱之為“天府之國”,可想而知這里是多麼繁榮。
從安全上,雖然入主中原了,成為了“天下之主”,但周邊仍然有不少“蠻夷”,而且很多朝代定都時,天下其實仍然很不太平,這天下仍然有可能改姓,而以國都的重要性無異於一個人的大腦,所以就必須考慮安全性問題了。
西安經過多個朝代的經營,西安的城防、經濟基礎也十分優越。所以歷代王朝也願建都於此。
所以綜合這幾方面來看,當時的朝代都選擇定都在西安。
10. 西安曾被很多朝代作為都城,它在地理位置上很優越嗎
第一西安所處關中平原,東西長約三百六十千米,南北寬窄不一。總面積大約4.7萬平方公里,由斷層陷落地帶,涇河,渭河及其支流沖積形成。關中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古代重要的小麥產區。此外還有玉米,豆類,蔬菜等作物種植。西安所處關中平原南側。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是適合居住,適合發展為古代特大城市的好地方。
東漢史學家班固的《西都賦》中寫到“漢之西都,在於雍州,實曰長安。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眾流之隈,汧涌其西。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禦之阻,則天地之隩區焉。”這無一不是對西安天然地理位置的贊嘆。也正是因為西安天然的地理環境,成為了13朝古都,孕育出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