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的地理位置
❶ 大渡河在哪裡
❷ 大渡河 安順場具體在什麼地方呢
大渡河,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歷史上被作為中國長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大渡回河發源於答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阿尼瑪卿山脈的果洛山南麓。
安順場位於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距石棉縣城11公里。是太平天國著名的軍事將領翼王石達開率領部隊全軍覆沒的地方,也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戰役獲得勝利的革命紀念地。
大渡河流域為中國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2212處,以滑坡和泥石流為主。大渡河水力理論蘊藏量豐富,可開發裝機2336.8萬千瓦。
(2)大渡河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大渡河水文特徵:
流域上游上段為冬冷夏涼,全年少雨的高原山地氣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以降雪為主,積雪期可達5個月。其餘地區屬季風氣候,一般具冬暖、夏熱、濕潤多雨的特徵。
社會經濟:
流域水產資源豐富,魚類有16科105種,以鯉科最占優勢。有特色的魚種有大渡裸裂尻魚、長須裂腹魚、齊口裂腹魚、青石爬鮡等。大渡河口原有銅魚天然產卵場。
❸ 金沙江和大渡河簡介
金沙江:
是中國長江的上游,長江江源水系匯成通天河後,到青海玉樹縣境進入橫斷山區,開始稱為金沙江。金沙江流經雲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賓接納岷江為止。
全長2,316公里,流域面積34萬平方公里。由於流經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水流湍急,向東南奔騰直下,形成著名的虎跳峽,虎跳峽兩岸山嶺與江面高差達2,500∼3,000公尺,是世界最深峽谷之一。
大渡河: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巴顏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別流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
長1155公里。主源大金川發源於青海在四川丹巴縣與小金川匯合後稱大渡河,至樂山縣入岷江,長909公里,流域面積82,700平方公里,其中在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峽谷最為著名,被譽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園」。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安排,金沙江水電開發序列按照從下游、中游向上游推進的格局進行。
金沙江上遊河段:上段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四省,規劃12級左右,總裝機約為1400萬千瓦,平均每級裝機100多萬千瓦,正處於普查勘測階段。
金沙江中遊河段:中段主要流經雲南省境內,規劃8級,總裝機2100多萬千瓦,平均每級裝機200多萬千瓦。計劃開發上虎跳峽、兩家入、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岩等「一庫八級」電站,總裝機規模超過三峽。
金沙江下遊河段:下段是雲南、四川兩省的界河,規劃4級,總裝機4000 多萬千瓦,平均每級裝機達1000萬千瓦。規劃有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和白鶴灘四座梯級水電站,總裝機規模相當於「兩個三峽」。
主要向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送電。其中,金安橋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已經建成。
(3)大渡河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一、名稱演變:
1、金沙江是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的上游,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成書的《禹貢》中將其稱為黑水,隨後的《山海經》中稱之為繩水。
三國時期,稱為瀘水,諸葛武侯「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首次對金沙江水系做了詳細描述,但未能言明金沙江與長江幹流的關系。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實地考察後提出「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從而確認了金沙江作為長江上源而糾正了自《禹貢》以來「岷山導江」延續兩千年的謬誤。
2、大渡河:它過去的名字叫打箭爐,大渡河流域還有眾多的風景和名勝古跡。康定是甘孜州首府,是全州經濟、文化中心,又是通往西藏的門戶和軍事重鎮,這是有蜀漢丞相諸葛亮派監軍郭達鑄箭的遺址。城外的跑馬山是藏歷四月八日藏胞們轉經的地方,頗具民族風情。漢源縣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富林文化」遺址
二、水文特徵
1、金沙江:降雨徑流主要來源於石鼓以下及其支流雅礱江。因玉樹巴塘河口—石鼓區間屬於橫斷山區,流域狹窄,而且又位於金沙江縱向河谷少雨區,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徑流深小於250毫米,兩岸無較大支流匯入,因此金沙江上段區間徑流約只佔27%。
石鼓以上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424億立方米,石鼓站多年平均流量1343立方米/秒;在中段由於降水量增大,又有最大支流雅礱江匯入。多年平均年徑流量攀枝花為572億立方米,支流雅礱江小得石為524億立方米,兩者幾乎相當。屏山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1428億立方米,約占長江宜昌以上總徑流量的1/3。
2、大渡河:流域上游上段為冬冷夏涼,全年少雨的高原山地氣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以降雪為主,積雪期可達5個月。其餘地區屬季風氣候,一般具冬暖、夏熱、濕潤多雨的特徵。
年降水量1000毫米,瀘定、石棉右岸地區1200-1500毫米,下游部分地區可到1400-1900毫米。暴雨多集中於中、下游地區的5-9月,7、8兩月尤為突出。
❹ 大渡河在哪裡啊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
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阿尼瑪卿山脈的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為麻爾柯河、阿柯河,在久治縣)經阿壩縣於馬爾康縣境接納梭磨河、
綽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後稱大金川,向南流經金川縣、丹巴縣,於丹巴縣城東接納小金川後始稱大渡河,再經瀘定縣、石棉縣轉向東流,經漢源縣、峨邊縣,於樂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長1062公里。
(4)大渡河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長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戰斗: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5日晨,紅一團開始強渡大渡河。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一團第一營營長孫繼先從第二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
戰前,先遣隊首長親自向領導領導交代任務,一起制定渡河方案,並強調這次渡河,關系全軍成敗,一定要戰勝一切困難,完成任務,為全軍打開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迫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
突擊隊分成兩批,熊尚林帶領第一批8人先渡河,孫繼先帶領第二批8人再渡河。十八名勇士冒著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沖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十八名勇士戰勝了驚濤駭浪,沖過了敵人的重重火網,終於登上了對岸。
敵人見紅軍沖上岸灘,便往下甩手榴彈。智能雙全的勇士們,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階死角作掩護,沿台階向上猛烈沖殺。
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們擊退了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隨後,紅一軍團第一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❺ 紅軍長征中的大渡河是哪裡
大渡河在四川中西部,是岷江的支流。瀘定橋就在大渡河上。
❻ 石達開當年想搶度大渡河是在那段啊 現在具體在那個位置、
四川石棉縣安順場以西5里,松林河東岸,清朝時叫「紫打地」,是石內達開搶渡大渡河的容地方。(注意,和紅軍渡河的安順場不是一個地方,還要再往西,一直走到松林河邊)
石棉縣城古稱「老鴉漩」,是石達開最後駐軍的地方,石達開搶渡不成,彈盡糧絕,率軍突圍至老鴉漩。
❼ 大渡河發源地在何處
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玉樹境內的巴顏喀拉山南麓,全長1155千米。經過四川阿壩、甘孜、雅安、涼山、樂山。在樂山縣流入岷江,流域面積82700平方千米。
大渡河是岷江水系最大的一級支流,於甘洛縣黑馬鄉北部進入涼山,又由烏斯大橋出境,是甘洛縣與雅安漢源縣的界河,州內長35公里,水面寬130米。州內流域面積4526平方公里。
(7)大渡河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有關大渡河的歷史事件: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從雲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准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
蔣介石急令第2路軍前線總指揮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進擊;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今漢源)沿大渡河左岸築堡阻擊;以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區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禦力量。企圖憑借大渡河天險南攻北堵,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群山,地勢險要,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1師第1團,經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此地由川軍2個連駐守,渡口有川軍第24軍第5旅第7團1個營築堡防守。
當晚,紅1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2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1營冒雨分三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鍾戰斗,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了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隻木船。
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從第2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迫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
突擊隊冒著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沖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
突擊隊迅速登岸,並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奮勇沖殺,擊退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隨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政府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❽ 大渡河的水利概況
據1987年統計,屬於大渡河流域里的壤塘、金川、小金、馬爾康、丹巴、瀘定、石棉、漢源、全口河區、甘洛、峨邊、峨眉等12個縣、市、區,已經在眾多支流上建起了434處水電站,總共裝機520台,容量總計達到8萬千瓦。部分屬於大渡河流域的阿壩、紅原、康定等13個縣、市,已建小水電站339處,裝機411台,裝機容量達6萬千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大渡河的水力資源。位於小涼山區的峨邊彝族自治縣里,大渡河和它的42條大小支流,如官料河、西河、長灘河、茨竹河、白沙何、楊河等共擁有水能資源125萬干瓦,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就有87處,裝機容量可以達到32萬干瓦。到1988年底,全縣已建成小水電站44座,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年發電量7千多萬度;縣內人平裝機容量近100瓦、人均年發電量達到561度。現在正建的大堡電站、五渡電站和楊河電站,完成後可再裝機2.3萬多千瓦。目前,全縣已有100%的鄉、95%的村、88.1%的組和91%的農戶用上了電。農村用電可靠率達到90%,城區供電可靠保證率達到97%。實現了初級農村電氣化。
幹流電站
深溪溝水電站,為大渡河幹流規劃的第十八級電站,電站安裝4台單機容量165兆瓦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660兆瓦,電站以50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電力系統。2006年4月主體工程開工,2011年6月29日,4台機組全部投產。
大崗山水電站,大崗山水電站位於大渡河的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境內,為大渡河幹流規劃的第14個梯級電站。壩址距下游石棉縣城約40公里,距上游瀘定縣城約75公里。水電站裝機總容量260萬千瓦,計劃安裝4台65萬千瓦機組,是大渡河流域第二大水電站,電站建成後,將以500千伏一級電壓接入四川電網,並以網對網方式參與「西電東送」。 壩型為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約210米,設計正常蓄水位1130.00米,工程計劃2014年底首台機組投產發電,2015年7月全部投產發電,2016年竣工,施工總工期95個月。大崗山水電站是大渡河幹流中游上段具有周調節性能的高壩大型水電站,電站樞紐建築物由混凝土雙曲拱壩、水墊塘及二道壩、泄洪隧洞、引水及尾水建築物、發電廠房、開關站等組成,發電廠房為地下式,廠內安裝四台水輪發電機組,每台裝機容量為650兆瓦,總裝機容量2600兆瓦。工程於2005年正式動工修建,2011年9月大壩第一倉砼開始澆築。
瀑布溝水電站,是大渡河幹流梯級規劃22個電站中的第17個梯級電站,是大渡河中游的控制性水庫,是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攔沙等綜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電站下游是已建的龔嘴、銅街子水電站,距成都市直線距離200公里,地理位置適中,對外交通方便。電站壩址位於大渡河中游尼日河匯合口上游覺託附近,地跨四川省西部漢源和甘洛兩縣境,瀑布溝水電站採用壩式開發,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68512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流量1230立方米/秒,年逕流量388億立方米,總庫容53.9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10.56億立方米,調節庫容38.82億立方米,為不完全年調節水庫。電站總裝機容量330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45.8億千瓦.h。瀑布溝水電站由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設計。電站前期工程於2001年11月動工,主體工程2004年正式開工,2005年11月截流,計劃2009年第一台機組發電、2011年工程完工、總工期93個月。工程靜態投資約169億元,動態總投資203億元,水庫移民101830人。
龔嘴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70萬千瓦,位於四川樂山,是大渡河下游末端的第二個水電站,兩岸高山峽谷,懸崖峭壁,東臨峨眉山、西接小涼山。大渡河全長1050公里,流域面積為77400平方公里,屬青藏高原東南的延伸部份,發源於青海果洛山南麓,流經草鞋渡匯入青衣江,於樂山注入眠江。電站距樂山市40公里。成都165公里、西昌190公里、重慶285公里,故位置較為適中。地質列系花崗岩,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後式廠房,分地面、地下布置。大壩底寬74公尺,高85公尺,頂寬21.6公尺,長447公尺,總庫容為3.1億立方米。大渡河的徑流來源是降雨,降雨量上游600~700毫米、下游130毫米,且集水面積大,故其徑流豐沛,多年平均流量為1530秒立方米。電站於1966年6月施工,71年12月26日第一台機組發電,78年12月30日全部投產發電。電站總資約5億元。電站設計水頭為48公尺,過流量為240秒立方米。
銅街子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境內,是大渡河流域梯級開發下游最後一級電站。電站距上游龔嘴水電站33公里,距成昆鐵路軫溪車站17公里,以發電為主,兼顧漂木和下游通航。裝機容量60萬千瓦,保證出力13萬千瓦,多年平均年發電量32.1億千瓦·h。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79m。工程於1985年開工,1992年12月第1台機組發電。電力納入四川電力系統。壩址以上流域面積7.64萬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9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73億m,500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13100立方米/秒,萬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16400立方米/秒,設計洪水水位474.6m,校核洪水水位477.7m,正常蓄水位474m,汛期限制水位469m,死水位469m。總庫容2.0億立方米,調節庫容0.3億立方米,為日、周調節水庫。
沙灣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葫蘆鎮河段,為大渡河幹流下遊河段梯級開發的第一級水電站,上游梯級為已建的銅街子水電站,下游梯級為正在籌建的安谷水電站。壩址距樂山市44.5公里,距成昆鐵路軫溪火車站約7公里,壩址左岸有省道103公路通過,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工程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灌溉和航運。水庫正常蓄水位432.0m,相應庫容4554萬立方米,水庫總庫容4867萬立方米。電站安裝4台單機容量120兆瓦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裝機總容量480兆瓦。工程樞紐由左岸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閘壩儲門槽段、泄洪沖沙閘、發電廠房、右岸接頭壩、尾水渠等建築物組成。已於2009年4月投產發電。
安谷水電站,是大渡河幹流梯級開發中的最後一級,樞紐位於樂山市沙灣區嘉農鎮(左岸)和市中區安谷鎮(右岸)接壤的大渡河幹流上。壩址位於樂山安谷河段的生薑坡,距上游在建沙灣水電站35公里,下游距離樂山城區15公里。安谷水電站將安裝4台19萬千瓦和1台1.2萬千瓦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7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31.44億千瓦時。按照2011年二季度價格水平測算,工程靜態總投資82.05億元,動態總投資96.99億元。該電站為二等大(2)型工程,擋水建築物洪水標准按100年一遇設計,2000年一遇校核。施工採用樞紐明渠導流方式,工程設計總工期54個月。電站投產以後,以220千伏一級電壓接入四川電網系統。
支流電站
南椏河梯級水電規劃為「一庫六級」方案,自下而上分別為大渡河邊電站、洗馬姑電站、南瓜橋電站、姚河壩電站、栗子坪電站和冶勒電站(龍頭水庫)。姚河壩電站和冶勒電站已分別於2001年9月和2005年12月建成投產,栗子坪電站2013年年內投產發電。
洗馬姑電站,它位於石棉縣境內,60年代建成發電,裝機2萬千瓦。南瓜橋電站,也位於石棉縣境內,1983年建成,裝機3台容量12萬千瓦,年發電量達6.53億度。
南椏河發電廠,系南椏河流域第三級電站,位於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境內,閘首距石棉縣城21公里,廠房距石棉縣城11公里。電廠總裝機容量12萬千瓦,年發電量7.48億千瓦時,現有在冊職工374人,其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30人,具有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67人。電廠始建於1971年7月,1984年5月竣工,工程造價2.1億元。
五渡水電站,位於峨邊縣五渡鄉境內,大渡河龔嘴至銅街子河段間的支流足漕溪上。電站為水庫區移民安置的補償性舉措,由地方集資興建,屬五個鄉共同聯辦的鄉鎮企業。電站為徑流引水式,設計水頭178m,最大引用流量3.78立方米/秒,裝機容量5000千瓦,保證出力1528千瓦,年平均發電量2915萬千瓦·h。首部樞紐壩型為底欄柵壩。
汗牛河水電站,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甘孜州丹巴縣境內,為阿壩州小金縣汗牛河流域水電規劃三級開發方案中的最後一級水電站。電站採用低閘引水式開發,額定水頭473m,正常蓄水位2464.5m,電站裝機容量6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2.733億千瓦.h,年利用小時4560h,工程總投資48211.09萬元。汗牛河水電站已於2012年5月開工建設,計劃於2015年3月建成投產,總工期34個月。 沫江堰,修建於1971年,從沙灣區譚壩鄉大溝處引水,沿大渡河右岸山脈開渠,穿羅一隧洞、石灰廠隧洞、草壩隧洞,主幹渠在挺心渡槽出口處結束,全長22.19公里。乾渠從挺心渡槽出口經挺心分水閘至碧山二級站結束,全長11.53公里。乾渠以下分右乾渠和中乾渠。2005年,受沙灣電站建設的影響,取水口向上游延伸至大溝處,採用深井式閘門引水,工程全長94.5公里,設計灌溉面積8.15萬畝,灌溉沙灣區、市中區和五通區3個區9個鄉鎮77個村474個組的6.28萬畝有效灌面。同時為樂山市挺心水電站提供發電用水及沫江堰灌區10多萬人畜飲用水。
紅貓堰,始建於明朝,屬中型引水自流灌溉工程。設計引水流量3.5立方米/秒,取水口位於大渡河叉河,沙灣區姚河壩,1998年,由於河床變遷,沙灣堤防工程整治,取水口改為沙灣區豐都廟,引流經1.5公里的河床進入首部樞紐,樞紐有攔河溢流壩,渠道有進水節制閘和沖河閘各一座。灌區有乾渠1條14公里,支渠1條3.3公里,斗渠10條,灌溉沙灣區加農鎮、市中區羅漢鎮和水口鎮25個村,150個組,設計灌溉面積1.76萬畝,1984年「三查三定」核定全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52萬畝,其中自流1.37萬畝,2002年起,工程灌溉面積為1.25萬畝,按現行水價,年徵收水費38萬元。
泊灘堰,渠首位於樂山市市中區西南的安谷鎮境內,於大渡河右岸,無壩明渠引水,屬中型渠堰。引水流量7.5立方米/秒。配套乾渠1條長27公里,支渠4條長27公里,斗龍渠80條長150公里,以及渠系建築物等。灌溉大渡河右岸與岷江右岸的農田,包括安谷、車子、冠英、西容四鎮,共53個村(社)。灌面5.8萬畝,目前減至2.8萬畝。逾2.6萬戶、8.8萬人受益。據明萬曆《嘉定洲志》載,安谷壩等利於農耕,在明代就有泊灘堰、楠木堰、隧山堰、回龍堰、周村堰、無底堰、田坎堰、暇蟆堰、順山堰等九堰。其中,泊灘堰水量最大,灌面達7000餘畝。當時,堰頭進水口在古佛寺山麓的泊灘渡口(今中梁壩貓耳洞渡口),引沫水(大渡河),流經安谷壩、車子、楊家、冠英至西壩老木孔流入岷江。明清以來該堰幾經擴建擴灌,進水口已上移4次,將九堰並連後通稱泊灘堰。 流域水產資源豐富,魚類有16科105種,以鯉科最占優勢。有特色的魚種有大渡裸裂尻魚、長須裂腹魚、齊口裂腹魚、青石爬鮡等。大渡河口原有銅魚天然產卵場。
大渡河,流域遼闊,氣候多樣,物產豐富。金川以下,北有連綿起伏的高原,擋住了北方寒冷氣流的入侵,同時峽谷地形閉塞,熱量不易散失,因此河谷底部終年溫暖,年平均氣溫在12~18℃,無霜期達180~320天,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到三熟,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金川、漢源等河谷階地,農業相當發達。由於熱量條件優越,這里中稻種植區可以達到海拔2200米,是四川省中稻分布最高的地區之一。中下遊河谷平原還宜雙季稻生長。高寒地區氣溫雖低,但陽光輻射強烈,日照豐富,可以種植春小麥、青稞和馬鈴著作物分布高程高達3500米左右。上游氣候涼爽,牧草豐茂,飼養著數以萬計的綿羊、氂牛、馬等牲畜,是四川省主要畜牧基地之一。
大渡河西岸的崇山峻嶺中,生長著茂密的原始森林,它的面積要佔全省森林面積的15.3%,木材積蓄量佔全省總量的26.1%,在各大江流域中僅次於雅礱江。這里參天蔽日的雲杉、冷杉、鐵杉、樺木,材質優良,每年都有大量的木材順江而下:流放到樂山、宜賓,支援省內外建設。在濃陰覆蓋下的深山老林里:還生活著許多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羊和白唇鹿等珍稀動物。
大渡河流域的植物資源也十分引人注目。3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區,盛產亞熱帶到溫帶的各種水果,金川、漢源的雪梨,以皮薄、核小、水多、味甜而享譽中外;漢源的核桃、柑桔,瀘定的香桃,金川的柿子、名山的蒙頂茶等土特產也名聞全國;越西等地已成為四川省蘋果生產基地,還有那暢銷國內外的貝母、蟲草、大黃、羌活、麝香、鹿茸等名貴葯材以及油桐、白蠟、蠶桑、茶葉、花椒等林副產品,也是大渡河的驕做,其中漢源的花椒具有香濃、麻味足、油質重、色澤好等優點,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大渡河也稱銅河,據說,這河的兩岸富有銅礦,自古冶銅業就很興盛。傳說峨眉山寺廟里許多銅佛像和銅鑄品,當初就是在這一帶冶煉鑄造的。其實,在大渡河流域里,銅礦並沒有金銀礦多。小金縣,便是一座著名的黃金城,盛產金銀。大渡河埋藏著種類繁多的礦產。金川、瀘定等地的金、銀開來歷史悠久,丹巴的雲母、寶興的漢白玉、石棉縣的石棉等儲量大、質量好。尤其是石棉縣的石棉更馳名全國,成為中國最大的新型石棉礦區,產品暢銷國內外。煤、鐵、銅、鉛鋅、菱鎂礦、石膏、磷和稀有元素也應有盡有,十分豐富。
大渡河,主要流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久治縣、班瑪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縣、壤塘縣、阿壩縣、馬爾康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康定縣、瀘定縣、雅安市的石棉縣、漢源縣,樂山市的峨邊縣、沐川縣、樂山市城區。上游是著名的農牧區,下游的樂山市是四川重要的工業城市,工業門類齊全、發展基礎較好,形成了「3+3」六大產業集群,包括以電子信息(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製造為主的新興產業,以鹽磷化工、冶金建材、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傳統產業。新興產業佔比35%、提高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605.9億元、增長153.9%。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旅遊經濟總量居全省第2位,峨眉是全國首批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市)之一。全市有國家A級以上景區20處,其中峨眉山、樂山大佛2處為國家5A級景區,峨眉山大佛禪院、夾江天福觀光茶園、東方佛都、烏木文化博覽苑、峨邊黑竹溝、郭沫若故居、仙芝竹尖生態園、嘉陽·桫欏湖等國家4A級景區8處。 大渡河流域還有眾多的風景和名勝古跡。康定是甘孜州首府,是全州經濟、文化中心,又是通往西藏的門戶和軍事重鎮,它過去的名字叫打箭爐,這是有蜀漢丞相諸葛亮派監軍郭達鑄箭的遺址。城外的跑馬山是藏歷四月八日藏胞們轉經的地方,頗具民族風情。漢源縣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富林文化」遺址:下遊河畔峨眉山市境內的峨眉山,更是享譽中外的旅遊勝地,為中國佛教「四大聖地」之一,最高峰金頂海拔3098米:氣勢雄偉磅礴,從金頂到山腳報國寺,垂直分布可分為寒帶、溫帶、亞熱帶三種氣候,山上植物約1452種,僅醫用植物就可分為118科480種,相當於一座天然植物園。山上峰巒疊翠、林繹幽深,以其雄、秀、奇、險而「秀甲天下」。山林中古剎巍峨,文物豐富。建干明代的報國寺紫銅鑄華嚴塔,建於宋代的萬年寺內青銅鑄普賢騎象,皆為稀世珍品。樂山市凌雲山懸崖上的石刻彌勒坐佛,人稱「樂山大佛」,更加膾炙人口,它比山西雲崗大佛要高出3倍。緊接著的烏尤寺,也是一處著名景點,江邊絕壁上所刻「中流砥柱」四字,相傳是明代樂山人彭汝實所書,筆力道勁。
貢嘎山,被譽為「山中之王」,在藏語中稱為「木雅貢嘎」就是白雪的意思。它不僅為旅遊、體育人士所嚮往,還是科學工作者研究地學和生物學的理想基地,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地理景觀、高大陡險兼備的自然風光和復雜多樣的垂直氣象帶譜,是多種動植物同存的奇異世界。貢嘎山是橫斷山脈中大雪山的主峰,在地貌上是一座極高山。山體呈南北走向,宛如四川西部的一座風屏。山脊海拔高程在5000米上下,峰巒重迭,高聳入雲,其中逾6000米的孤峰獨嶺就有30餘座。地表全為大面積的中生代砂板岩所覆蓋,經侵蝕剝蝕後山體巍峨雄渾。主峰居康定、瀘定兩縣的交界處,出露淺綠色花崗閃長岩組成的岩體,結構緻密,質地堅硬,坡陡如削。外部形態近似一等腰三角錐,極目遠眺,恍如一座規模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群峰之上。大渡河在它的腳下橫流,具有典型的狹谷性河流特徵,「抬頭一線天,俯首萬丈淵」,是這種地貌形態的逼真寫照。雪山起伏,冰川崢嶸是貢嘎山的另一醒目特色,還有層出不窮的古冰川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貢嘎山周圍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並且古生物與現代動植物共存。植物區系復雜、種類繁多以及完整的生態環境,使這里成為中國目前研究生物學及生態環境學的理想實驗室。鬱郁蔥蔥的森林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條件,於是金絲猴、扭角羚、蘇門羚,小熊貓、豹、熊、野豬、盤羊及貝母雞、白馬雞、畫眉等珍禽奇獸,尤其是小熊貓這第三紀殘余種屬,都能在這里安家落戶。
海螺溝,位於瀘定縣境內,距成都320公里。有「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牌」勝景。海螺溝30多公里長,景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上段平面形態恰似一條海螺。最引人注目的是這里的原始森林和現代冰川。這里的原始森林,面積達70平方公里,由於高差特大,既可以看到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植物,還能看到東北林海的古木,黃上高原的白楊,新疆的樺林。這些植物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二、三類植物就達16種,那些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的風光交結成一體,構成一幅多彩多姿的畫卷,相當於一首情韻別致的山水長詩。無論春夏秋冬,遊憩於這原始森林之中,會感到頓然進入仙境。那山色、水色不僅有童話世界之奇,同時還有瑤池仙境幻化之美。海螺溝冰川全長14.7公里,是貢嘎山眾多山嶽冰川中規模最大,也是國內海拔最低的冰川。它由「冰川舌」、「大冰瀑布」、「粒雪盆」三個階梯組成。海螺溝溝內的溫泉有三處,上游有熱水溝溫泉、中游有油坪溫泉、下游有渺樹坪溫泉,其中熱水溝溫泉的流量高達8900噸。水溫層次豐富,高的達80多攝氏度,能煮熟食物;依次在下60-40-30-10攝氏度不等,自然生成調節出:沸、熱、溫、冷泉皆備,任君挑選,其開發價值很高。
金口大峽谷,位於四川省西部的金口河、漢源、甘洛三區縣交界處,全長26公里,東西寬14公里,谷深達2600米,谷寬不足200米,堪與長江三峽、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媲美,被譽為「地質天書、曠世幽谷」。峽谷兩岸山峻,峰奇,石怪;大渡河灘險,浪急,兩岸飛禽走獸出沒其間,絕壁深谷連為一體,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西起漢源縣烏斯河,東至樂山市金口河,長26公里,谷底寬一般70至200米,局部小於50米,谷肩最大寬度約8公里,谷深達2600米。峽谷出口處河谷最低海拔約580米,峽谷北岸的大瓦山海拔3222米,使峽谷最大谷深達到2600餘米,其連續完整的峽谷長度和險峻壯麗程度世所罕見。由於地處橫斷山東緣地殼強烈上升地段,又是我國一、二級地形階梯階坎上高差極大的部位,加上構成峽谷的基岩主要為堅硬的、層理呈水平狀的白雲質灰岩,使得金口峽成為我國大型河流上最為典型的嶂谷和隘谷,其特點是谷坡直立、谷地深窄、谷底幾乎全為河槽占據,河灘不發育。而兩側的眾多支溝,更是呈現深不見底、窄如刀縫、絕壁深澗一線天的奇觀。金口大峽谷有罕見的立體通道可供進入:沿河有金-烏公路和成昆鐵路並行,山上有二戰時修建的樂西公路盤旋於驚險萬狀之中。大渡河金口大峽谷,2001年被國家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10月,被中國知名雜志《中國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瀘定城西的鐵索橋,原是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梁。這座橋建於1708年,橋身由13條鐵索組成,兩頭與兩岸的懸崖相連,鐵索上鋪著木板,橋長100餘米,寬3米。瀘定是四川通往西康大路的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解放戰爭時期,紅軍經過此橋強渡大渡河。 《史記》:司馬相如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沫若水(大渡河)。
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大渡河土著恃險驕恣,益州刺史、名將陳顯達襲破之。
唐長壽元年(692),吐蕃酋長曷蘇率部落歸附,唐將張玄遇率軍迎之,軍至大渡河西,曷蘇事泄,為國人所擒。
唐大歷末年(779),吐蕃、南詔入侵四川,唐朝名將李晟追破之於大渡河。
唐貞元十七年(801),韋皋使黎州經略使王有道率軍渡過大渡河,深入吐蕃界。
唐太和三年(829),南詔將領嵯顛攻克邛州,直取成都,攻陷外郭。節度使杜元穎保牙城拒之,尋大掠而去,自大渡河南還。次年,李德裕為帥,在大渡河邊築仗義城。
唐咸通十年(869),南詔攻清溪關,官軍退屯大渡河北,蠻乘船筏爭渡,官軍潰還,南詔攻陷雅州、黎州。
唐乾符二年(875),高駢遣騎兵追南詔至大渡河,殺獲甚眾,修復邛崍關、大渡河諸城柵。
五代梁乾化四年(914),南詔入侵黎州,前蜀高祖王建遣王宗范等追敗之於大渡河,溺死者數萬人。
元朝,蒙古忽必烈平大理,出大渡河,至金沙江。
明初,傅友德平西南夷,設大渡河千戶所。
120多年前,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帶著2萬太平軍,轉移到這里(當時叫紫打地),其時,水寒刺骨,不能泅渡,流勢迅猛,又難架橋。一猶豫,竟釀成千古恨事。正逢五月,冰雪融化促使江流分外湍急;加上第二天忽然大雨滂沱,水位迅速上漲,渡河更難,石達開在這種情況下不得已下令暫時安營,觀察水勢,相機渡河。一連20多天,他的部隊多次搶渡,均遭失敗,滿清總督駱秉璋乘機包圍了太平軍,還脅迫彝族兄弟一齊向太平軍發動攻擊。這時石達開的太平軍所處形勢十分險峻。他不得不率領6000人,向東突圍,一直奔到銅河右岸的支流松林河老鴉漩旁。在前有天險、後有追兵的絕境中,他的妻兒用白裙遮面,跳入洶涌的大渡河裡,無數軍民也紛紛隨著投入急流,一場空前壯烈的悲劇,就這樣永遠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大渡河成為歷史的可靠見證。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和取得「遵義戰役」的輝煌戰果之後,主力部隊和軍委機關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在廣大彝族群眾的支持和幫助下,翻越大涼山區,先遣部隊以一晝夜160里的速度趕到了這里。國民黨軍隊調兵遣將,圍追堵截。紅軍首先在安順場強渡成功,並擊潰了對岸的全部敵人,佔領了渡口。兩岸紅軍夾河機動轉移,北攻瀘定,奪取了瀘定橋,順利通過大渡河。
❾ 毛主席的詩句「大渡橋橫鐵索寒」中的「大渡橋」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四川省
「大渡橋」就是「瀘定橋」,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城西,人們常稱之為大渡河鐵索橋,是甘孜州的門戶,康藏交通的咽喉,是四川內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