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從地理位置方面分析亞洲中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從地理位置方面分析亞洲中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1-02-23 16:01:57

Ⅰ 世界人口分布圖簡要分析人口分布疏密的原因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個地區是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這四個地區專的共屬同特點是:①在海陸位置方面中低緯度近海地區;②在氣候方面溫暖濕潤;③在地形方面平原地區。
2、世界人口稀疏地區及原因: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是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南美洲北部是氣候濕熱的雨林地區 ,南極洲是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亞洲中部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3、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其次是非洲,最少的是大洋洲(南極洲除外)。

Ⅱ 請從氣候條件分析亞洲西部和亞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nb...

亞洲西部氣候乾旱,氣溫高,多沙漠,不適宜人口居住;亞洲北部氣溫極低。

Ⅲ 說說為什麼亞洲有的地區人口稠密,有的地區人口稀疏

這不僅僅是在亞洲,世界上任何地區都是一樣的。
出現地區性人口稠密,專區域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一屬方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學過地理的人都知道亞洲的地勢是中間高四周低,從高山發源的河流就會一直流向海洋,這樣就勢必會周圍地勢低的地方沖刷出一片平原,而平原地勢平坦,十分適宜人類居住。就會導致大量人口往平原地區遷徙。高原山地地區人口就會比較少。另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原因,我們知道平原地區人口密集,就說明人口流量大,經濟勢必會發展,就越會吸引人們前往,就比如我國的珠三角與長三角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凈人口流入地。除此之外,政策原因也會影響人口分布,不過政策帶來的影響遠遠沒有前兩者的影響那麼大。

Ⅳ 請你從地理位置方面分析亞洲中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亞洲中部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有各個山脈。例如天山,昆侖山,喜馬拉雅山等。山地面積廣,地形復雜。不適合人居住。

Ⅳ 結合氣候條件,分析亞歐大陸北部和亞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

位於內陸,屬於
,乾旱少雨,晝夜溫差大.

亞洲北部,氣候寒冷,光照少.

都不利於農版作物生長,
吃的不能種,
也少權.亞洲西部:北回歸線從亞洲西部的中部穿過,大部分地域處於副熱帶高壓和乾燥的東北信風控制之下,同時,本區西南臨乾旱的北非,加之高原邊緣有高大山系環繞,所以氣候乾燥,多屬熱帶和亞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很少,蒸發強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較多地區一般也不超過500毫米,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帶降水較豐富。地中海東岸為冬雨夏乾的地中海式氣候。阿拉伯半島等地降水稀少,是世界著名的乾燥氣候區。受降水和地形的制約,本區內陸流域及無流區面積廣大,地表徑流貧乏,河網稀疏。除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外,多為短小河流,大部分發源於高原邊緣山地,靠冰川融雪水補給,河流水量較小,季節變化顯著。都不利於農作物生長。

亞洲北部,氣候寒冷,光照少.,不利於農作物生長,

Ⅵ 亞洲人口稀少的原因

亞洲人口不算稀少。如果說是指相對的話,原因如下:1、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廣闊,不適合居住;2、沙漠面積廣,人口集中在東部沿海和中部地區。

Ⅶ 亞洲中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因為亞洲中部是高山高原

Ⅷ 請從氣候條件分析亞洲西部和亞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而乾旱的荒漠,寒冷專的極地,空氣稀屬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都不適宜於大量人口長期居住.亞洲西部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氣候炎熱乾燥,沙漠面積廣大.很多地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數年滴雨不下.不適合人類的居住.亞洲北部地處高緯度,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也不適合人類的居住.
故答案為:亞洲西部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氣候炎熱乾燥,沙漠面積廣大.很多地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數年滴雨不下.不適合人類的居住.亞洲北部地處高緯度,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也不適合人類的居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