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生存環境有哪些

地理生存環境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23 15:55:05

❶ 城市地理環境包括什麼

城市地理環境不但包括城市中的建築物、交通設施、休閑綠地、工、內商、學、仕等容的辦公設施,還包括城市周邊的自然環境,山水等,還有城市周圍的交通設施,以及整個城市是否適合居住等等.氣候也包括在這個城市環境中.總的來說,城市地理環境是綜合性的概括,天文地理、風土人情、交通便利與否,居住的環境等等.

❷ 地理環境具有哪些特點

(1)具有來自地球內部的內能和主要來自太陽的外部能量,並在專此相互作用;

(2)它具屬有構成人類活動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條件,即常溫常壓的物理條件、適當的化學條件和繁茂的生物條件;

(3)這一環境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人類的飲食、呼吸、衣著、住行。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組成物質和形態不同,水、熱條件不同,地理環境的結構具有明顯的地帶性特點。因此,保護好地理環境,就要因地制宜地進行國土規劃、區域資源合理配置、結構與功能優化等。

❸ 生活中的地理有哪些

生活中的地理有地震、氣候、降水、山脈、河流等。

1、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2、氣候

氣候是大氣物理特徵的長期平均狀態,與天氣不同,它具有穩定性。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氣候以冷、暖、干、濕這些特徵來衡量,通常由某一時期的平均值和離差值表徵。研究氣候的學科是氣候學。

3、降水

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並降落到地表的現象,它包括兩部分,一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和霧淞,又稱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稱為垂直降水。但是單純的霜、露、霧和霧淞等,不作降水量處理。

4、山脈

山脈,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且有某種整體性質可以一起稱呼,而稱之為山脈。主要是由於地殼運動中的內營力作用,有明顯的褶皺,從而區別於山地,而山地則是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褶皺現象不明顯。

5、河流

河流通常是指陸地河流經常或間歇地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河流一般是在高處作源頭,然後沿地勢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的終點。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環的重要路徑,是泥沙、鹽類和化學元素等進入湖泊、海洋的通道。著名的河流有長江,黃河,亞馬遜河,尼羅河等。

❹ 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特性

1、氣候多變,季風影響顯著 。

2、地勢西高東低,地貌復雜,以山地為主。

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

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

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

(4)地理生存環境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比前蘇聯和美國多一倍,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如此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為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多元化和中華文化的多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地處地球的北溫帶,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氣候宜人,眾多的江河湖泊,使廣闊的土地可墾可耕,供人們衣食。

因此,與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華文化產生和延續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同埃及文化囿於尼羅河流域,巴比倫文化囿於兩河流域相異,中華文化滋生地不是依託一個江河流域,而是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大的區段。

❺ 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都包括哪些因素

人文環境: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回 聚落,政治,社答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自然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貌、大氣、水圈、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組成。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並不斷進行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推動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

❻ 生活中的地理有哪些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服飾的材料、樣式、飲食習慣和方式,住房的式樣與特點等,都與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一、服飾與地理
1、人類服飾的材料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森林裡,披掛的樹葉、獸皮就成為衣服。後來,人類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纖維與動物皮毛為原料,紡織各種布匹,出現了原始的服裝。絲、麻、棉就是人類利用最早的纖維材料。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但由於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2、服飾的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飾的變化與季節更替有關。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換,人們的服飾也隨著之變化。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服裝。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二、飲食與地理
1、菜餚方面。中國的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魯、川、粵、閩、浙、蘇、湘、皖等「八大菜餚」。每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特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方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味偏辣,江浙一帶偏甜,北方菜味濃香並喜歡放蔥蒜,而廣東菜偏鮮偏淡。飲食和各地方的氣候與地形等因素有關,如西南地區較濕,尤其冬季更加陰濕,吃辣是為了驅寒去濕。
2、主食方面。由於地域差異,水熱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種植也不同。我國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麵食為主,南方米飯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國的茶葉品種繁多,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菊花茶等,由於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較大的差異,江南一帶喝綠茶居多,寒冷地區喝紅茶偏多。喝茶受地區的影響特別大,如氣候、地理條件、地勢差異等。酒文化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制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起伏與自然災害的程度。由於地區氣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飲酒習慣,酒的品種也不同,如寒冷地區的烈性白酒、少數民族地區的米酒等。
三、住房與地理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根據降雨的特點,北方農村以平房、土房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為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裡購買商品房時,更需要綜合考慮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區的交通、周邊的配套設施、環境質量狀況、居住區的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隔等因素。
四、出行與地理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用峽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區,人們有時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的時間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飛機,可選擇乘坐火車;易發泥石流的地方,適逢雨季,就不能到這樣的地區去旅遊。外出要會閱讀地圖,通過讀圖迅速了解與熟悉新的環境,從而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

❼ 什麼是自然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間,是地球氣相、固相和液相三種物質的交界面, 是有機界和無機界相互轉化的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

❽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因素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地形地貌因素、氣候因素、河流水文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
自然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貌、大氣、水圈、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組成。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並不斷進行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推動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
人文環境: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❾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

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