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特徵

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2-23 15:34:20

A. 松嫩平原內山地及平原地區等地形的分布特點

(1)大興安嶺位於西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松嫩平原位於中部,地勢平坦;小興安嶺位於東部(或東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3點,各2分)
(2)由西南流向東北(或先自西向東流,再自西南向東北流)(2分)
春汛,形成原因主要是季節性積雪融水(2分) 夏汛,形成原因主要是雨水(大氣降水)補給(2分)
(3)生產規模大;糧食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農業科技水平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高(任答3點,6分)
試題分析:
第(1)題,本題考查我國東北地區山地及平原等地形區的分布特點。由圖可知:大興安嶺位於西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松嫩平原位於中部,地勢較為平坦;小興安嶺位於東部(或東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
第(2)題,本題考查河流的流向及河流的補給形式。根據圖示河流在圖中的分布,可知哈爾濱以下河段由西南流向東北。又由圖可知,我國東北地區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兩個汛期,因為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形成春汛,由於雨水(大氣降水)補給,形成夏汛。
第(3)題,本題考查松嫩平原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其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為商品穀物農業,生產特點主要表現在生產規模大;糧食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農業科技水平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高等方面。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圖,明確我國東北地區的地理環境特徵與農業地域類型特點,考查了學生對所學地理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B. 比較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區域差異

1、地理位置

長江三角洲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沖積平原。長三角位於北緯30度附近;松嫩平原位於北緯43~48度間,大小興安嶺與長白山脈及松遼分水嶺之間的松遼盆地里的中部區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

2、氣候條件:

長江三角洲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年均最高和最低氣溫都顯著增加,增溫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較高,夏季最低;松嫩平原屬溫帶季風氣候,有點亞寒帶的特徵,年溫差較大,降雨量小而且集中在七八月份。

3、土地條件:

長三角是由長江沖擊而成,主要土壤是水稻土。長三角地區生態系統類型復雜,地表覆蓋多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共有6大類14小類,分別是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蓋度草地、中覆蓋度草地和低覆蓋度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坑塘、海塗和灘地)、

建設用地(包括城鎮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和公交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和裸岩石用地)等;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是黑土壤和黑棕壤,土地面積佔全省面積1/3以上,其中耕地面積559萬公頃。土壤肥沃,黑土、黑鈣土佔60%以上。

4、農業條件:

長三角作物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和油菜,多為水田,分散分布,人均耕地面積少;松嫩平原多為黑土,主要作物是春小麥,經濟作物是大豆、甜菜,為旱地,集中分布,人均耕地面積多。

5、礦產條件:

長三角礦產資源貧乏,上海礦產資源相當貧乏,基本無一次常規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松嫩平原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6、人口條件:

長三角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極為豐富;松嫩平原雖然人口也是很密集,但是較之長三角有些不足。

C. 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共同點

長江三角洲位於北緯30º附近,緯度較低,熱量充足;松嫩平原大致位於北緯43º~48 º,緯度較高,熱量不太豐富;所以選D

D. 求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氣候類型。主要農作物。

地理位置:來

松嫩平原位於大、自小興安嶺與長白山脈及松遼分水嶺之間的松遼盆地的中部區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西以景星——龍江朱家坎——甘南太平湖一線與大興安嶺相接,東部及東北部以科洛河——七星泡——小興安——南北河西——鐵力——巴彥龍泉鎮與小興安嶺為界。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農作物:黑木耳、針蘑、雞腿蘑、猴頭蘑、大豆、小麥、玉米、甜菜、亞麻、馬鈴薯等。

(4)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特徵擴展閱讀

地貌特徵:

松嫩平原全區可分為3個地貌單元:即東部隆起區、西部台地區(統稱山前沖積、洪積台地,又稱高平原或漫崗)、沖積平原區。山前台地分布於東、北、西三面,海拔180—300米左右,地面波狀起伏,崗凹相間,形態復雜,現代侵蝕嚴重,多沖溝,水土流失明顯。

沖積平原海拔110—180米左右,地形平坦開闊,但微地形復雜,溝谷稀少,排水不暢,多鹽鹼湖泡、沼澤凹地,且風積地貌發育,沙丘、沙崗分布廣泛。

E. 松嫩平原地形特徵

松嫩平原在大地構造上屬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二沉降帶北部,亦稱松遼斷陷。燕山運動以後,形成一地塹式盆地,四周為斷裂所限,東西兩側為海西褶皺帶,中部為地台構造,已具現代地貌的雛形。
松遼斷陷開始於白堊紀,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表現為東淺西深。基底為前震旦紀結晶片岩,東部在結晶岩上部有晚古生代沉積岩系和岩漿岩,西部基底由早古生代變質岩系組成。燕山運動時期,發生了北北東向的斷裂活動,盆地內形成了一些互不相通的斷陷湖盆地,但尚未形成與周圍有顯著差異的構造單元。早白堊世地殼運動加劇,形成大的凹陷,湖盆擴大,開始形成與周圍地區差別較大的構造單元,沉積了厚約600米的湖相含油地層,以後盆地逐漸縮小。第三紀早期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盆地周圍山地再次上升,東部隆起,遭受剝蝕。到第三紀晚期,盆地開始向西偏移,湖盆移至依蘭——大慶——肇源以西,堆積了200—280米的內陸湖相地層。第四紀初,小興安嶺上升,使松嫩平原與蘇聯的結亞河盆地隔開,松遼分水嶺隆起,分成松、遼兩大水系,從此松嫩平原的基本輪廓才告形成。盆地中央下沉,湖盆向南移動形成了以林甸、杜爾伯特為中心的大湖,沉積黑色淤泥質亞粘土。全新世以來除了間歇性上升形成一級階地外,仍然處於下沉狀態。
松嫩平原區內第四紀地層的厚度及分布情況是:山前台地區以沖積洪積層為主,厚約10—100米,多數為10—20米。沖積平原區以沖積、湖積物為主,沼澤、風積次之,第四系最厚可達100—150米,一般為40—60米,東部薄,西部厚,在齊齊哈爾至杜爾伯特之間厚度達150米。岩相的變化是:由山地邊緣台地區過渡到平原中部,由砂、砂礫石或粘土夾碎石逐漸變為粘土或黃土狀亞粘土,下部為細砂,底部為砂、礫石

F.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各有什麼地理特徵

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並會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把回握區域地理答環境的差異是國土整治、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 首先明確區域的要素構成,氣候、地貌、水文、土壤、礦產等自然要素,人口、勞動力、技術、交通等人文要素;其次,了解要素對人類活動影響;第三,整體上評價區位條件和主導要素,確定區域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向。 比如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二者的地理環境差異顯著,深刻影響著二者在農業、工業等產業活動和社會、文化等。1、地理位置差異:首先從緯度位置看:長江三角洲位於北緯30

G.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各有什麼地理特徵和區域發展特點

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並會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把握區域地理環境的差異是國土整治、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 首先明確區域的要素構成,氣候、地貌、水文、土壤、礦產等自然要素,人口、勞動力、技術、交通等人文要素;其次,了解要素對人類活動影響;第三,整體上評價區位條件和主導要素,確定區域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向. 比如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二者的地理環境差異顯著,深刻影響著二者在農業、工業等產業活動和社會、文化等.1、地理位置差異:首先從緯度位置看:長江三角洲位於北緯30��附近,緯度較低,熱量充足;松嫩平原大致位於北緯43��~48 ��,緯度較高,熱量不太豐富;其次從海陸位置看:長江三角洲地處長江入海口,受海洋影響大,水分充沛;松嫩平原,地處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由於山脈和距海較遠的影響,受海洋的影響較小,大陸性稍強;第三從交通位置看:長江三角洲地處我國東部大陸沿海航線的中部,長江入海口,以及有京滬鐵路和滬杭鐵路,可以實現海陸聯運,腹地廣闊;松嫩平原,地處內陸,有密集的鐵路網,腹地較小.2、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熱量充足,降水豐富,生長期長,一年兩熟至三熟,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地處中溫帶季風氣候區,緯度較高,夏季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溫暖季節短,生長期也較短,一年一熟,雖然也是雨熱同期,但是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總的來說,松嫩平原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江三角洲地區.3、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是由長江攜帶的泥沙沖積而成,土層深厚,經過人們長期耕作改造而形成以水稻土為主的肥沃土壤,由於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耕地多為水田,地塊較小,較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和嫩江攜帶的泥沙沖積而成,土層深厚,地勢高爽,面積廣大,且地塊完整,集中連片,而人口相對較少,人均耕地面積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的耕地多為旱地,且多為有機質含量高的黑土,適宜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4、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地區礦產資源十分貧乏,而該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大;而松嫩平原則有較豐富的石油資源等礦產資源.5、其它條件及存在問題的差異:從其它資源看:長江三角洲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廣闊的水面,生物資源和農業資源豐富,廣闊的海域資源,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以及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而松嫩平原耕地、草場廣闊,有部分土地後備資源,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良好,生產成本低,農畜產品的質量好、商品率高,有利於建成重要的農畜產品基地.從存在問題看:長江三角洲有嚴重的旱澇災害,土地資源日趨減少,水污染及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而松嫩平原有低溫災害,局部地區土地有沙化現象

H. 松嫩平原的地貌特徵

松嫩平原全區可分為3個地貌單元:即東部隆起區、西部台地區(統稱山前沖積、洪積台地,又稱高平原或漫崗)、沖積平原區。山前台地分布於東、北、西三面,海拔180—300米左右,地面波狀起伏,崗凹相間,形態復雜,現代侵蝕嚴重,多沖溝,水土流失明顯。沖積平原海拔110—180米左右,地形平坦開闊,但微地形復雜,溝谷稀少,排水不暢,多鹽鹼湖泡、沼澤凹地,且風積地貌發育,沙丘、沙崗分布廣泛。
(一)三面是台地 松嫩平原東部、北部、西部分別被東部山地、小興安嶺和大興安嶺所包圍。僅南部敞開通向吉林省的松遼分水嶺。地勢北高南低,呈明顯的馬蹄形結構。其外緣是東部山地及大、小興安嶺的山前剝蝕丘陵,由此向內則進入松嫩平原。在山前地帶,均為台地區,可以稱為山地與平原的過渡地帶,但在地貌劃分上乃屬平原區。山前台地依其特點和分布可以分為:
1.大興安嶺東坡侵蝕剝蝕台地 大興安嶺東坡侵蝕剝蝕台地位於平原西部大興安嶺丘陵山前地帶,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延伸,呈條帶狀分布,東西較狹窄,寬約0.5—20公里左右,海拔高度200—260米。檯面較平坦,為山前夷平面,但整個台地處於新構造運動上升區,因而被來自大興安嶺山區的河流所切割。在大地形上呈波狀起伏,相對高度20—40米,個別殘丘海拔可達275米。台地上有10—20米厚的風化殼,上部由第四系更新統灰白色粘土夾砂礫石組成,局部地方上部還覆蓋著沖積礫石層,底部為白堊紀砂頁岩及火山岩組成。
2.小興安嶺及東部山地西側山前沖積洪積台地 小興安嶺及東部山地西側山前沖積洪積台地位於松嫩平原東部沿小興安嶺及東部山地西側山前地帶,北起嫩江,經德都、北安、克山、拜泉、明水、望奎、綏化,南至哈爾濱、雙城、五常等縣市,南北長約540公里,東西寬約180公里,面積7.36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15.41%。
台地海拔高度200—300米,處於新構造運動上升區,經流水切割,檯面呈波狀起伏,有壟崗狀、丘陵狀、波狀和平坦傾斜狀等形態,相對高度30—100米。
台地表層全由第四系更新統沖積、洪積黃土狀亞粘土、砂礫石及坡積、殘積粘土夾碎石組成。第四系厚度約為10—100米,依地區的不同有較大的變化。其分布情況是:東北部及山前地帶較薄,一般為10—20米,有的為3—10米,部分地區甚至無第四系復蓋,基岩直接裸露地表。由於升降幅度不一,各地區砂礫石的多少不一,如從北安——通北——沿通肯河以西——青岡——肇東——火石山——明水——拜泉——克山之間,砂礫石很少分布,第四紀含水層很少。而在南部綏化、哈爾濱一帶曾經形成過獨立的盆地,第四紀地層較厚,可達100米左右,在黃土狀亞粘土下部有砂礫石層分布,含有豐富的地下水。
由於第四紀初期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該台地曾經緩慢上升,形成高出沖積平原(一級階地)20—40米的檯面,由於坳谷切割而成波狀起伏,加之第四紀初盆地邊緣斷裂重新活動,造成了岩漿活動的通道,火山噴發活動頻繁,在東部形成了科洛、二克、五大連池等火山群,從而使起伏更為明顯。從德都遠望火山丘,猶如大海中的孤島。但在台地的中部與南部則起伏和緩,檯面平坦,溝谷較寬,谷坡平緩,坡度大多為3—5度。有的地區現代侵蝕較強,在坳谷中有沖溝發育,水土流失嚴重。
由於檯面形態和第四紀覆蓋物的特點各地不同,可劃分成不同的台地區:薄層粘土覆蓋丘陵台地主要分布在科洛至五大連池一帶;砂礫覆蓋丘陵、壟崗狀強起伏台地主要分布在九三農場至北安一帶;亞粘土覆蓋、現代溝蝕為主的波狀台地主要分布在克山、拜泉一帶。以上3種台地崗川相間,突起部分稱為「漫崗」,凹下部分稱為「漫川」。平坦傾斜狀台地主要分布在綏棱、慶安、蘭西、青岡、海倫、望奎、綏化等地區,一般為黃土狀亞粘土覆蓋。台地坡面侵蝕和溝谷侵蝕都比較嚴重。
(二)中部是平原 由台地向平原內部是松嫩沖積平原,位於大興安嶺以東,小興安嶺及東部山地山前洪積台地西側,松遼分水嶺以北,面積4.92萬平方公里,占松嫩平原的39.36%,佔全省的10.30%。構造上屬松嫩斷陷的中央凹陷區,全平原被第四系更新統黃土狀亞粘土覆蓋。
松嫩沖積平原大地形平坦,地貌簡單,以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為中心,呈現出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觀。海拔120—200米。處於嫩江和松花江的河間地帶,主要由河漫灘和一級階地組成,地表物質以亞粘土為主。地面坡降約1/7000。在廣闊的平原上分布有許多高差不大的小丘和窪地。
松嫩沖積平原的特點:
1.河漫灘寬廣 松嫩沖積平原主要由河漫灘和一級階地構成。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及嫩江兩側,沿江、河成帶狀分布,寬窄不一,約在2—10公里之間,一般是自上游至下游逐漸展寬,左岸比右岸寬。高出水面幾十厘米至3—5米,微地貌較復雜,其上有天然堤、鬃崗、迂迴扇、牛軛湖和湖沼。其組成物質具二元結構,上部為亞粘土和亞砂土,下部為砂礫石。
另外,松花江的「自由式曲流」也很典型,曲流帶寬達2—12公里,河床由沙和粉沙組成。深槽一般深5—6米,最深可達10幾米。
2.一級階地廣大 一級階地在嫩江、訥謨爾河、烏裕爾河右岸都是斷續條帶狀分布,時隱時現,經常缺失。但在嫩江左岸則是廣泛分布,最寬可達150公里,其分布范圍大致在拉哈——富海——依龍——中和鎮一線之西南,包括林甸、杜爾伯特、富裕大部分和明水一部分,是構成平原的主體。海拔150—180米,高出河床平水位5—20米,沿河漫灘兩側分布,地面較平坦寬廣,有湖沼、線形窪地、天然堤、沙丘、沙崗等微地貌,構成了不同形式的組合。階地的組成物質,上部為黃土狀亞粘土和亞沙土,下部為砂礫石。
北部的階地平原上,因烏裕爾河、雙陽河消失在林甸和杜爾伯特北部,水流分散,使搬運物質迅速堆積,形成了寬廣的泛濫三角洲地帶,掩蓋了組成階地的地層,形成埋藏階地。
3.沼澤濕地廣布 松嫩沖積平原上沼澤濕地面積很廣,嫩江下游尤其普遍,嫩江與松花江會流處以北,肇州、安達、杜爾伯特之間,為大片濕地分布區,南北長約170—180公里,東西寬約50—60公里,其他各處也有濕地零星分布,在濕地上點綴著大小不一的湖泊(泡子)。沼澤濕地的成因,系受氣候、地質、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降水量較多、蒸發不強、解凍時翻漿、地面低平、牛軛湖、古河道、風蝕窪地等使地面排水不暢,地殼下沉,地下存在不透水層等諸多因素。
4.湖泊(泡)眾多 多數湖泊(泡)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區。(詳見第二章第四節)。
5.易受洪澇 松嫩沖積平原西南部為閉流區,有無尾河形成,如烏裕爾河、雙陽河等。由於第四紀更新世以來,平原區地殼處於緩慢的沉降狀態,使地表排水不暢,河流侵蝕下切力量微弱,溝谷很少,嫩江與松花江極為彎曲,江水泛濫時低地即被淹沒。在嫩江左岸寬闊的平原中,僅有兩條無尾河下游遺留的河道旱谷(亦稱旱河),在安達、杜爾伯特一帶無一條自然的河流。雨季時,無尾河(雙陽河、烏裕爾河)從台地進入沖積低平原,因下蝕力量微弱,無固定河道,極易泛濫成散流,淹沒大片低平地區。1932年特大洪水,平原內大部分地區被淹沒,洪水曾由雙陽河經大同鎮直至頭台鎮進入松花江,沿途鹽鹼湖泡水被淡化。
6.風沙地貌突出 松嫩沖積平原風沙地貌突出,主要分布在嫩江中下游兩岸。
7.平原類型多樣 松嫩沖積平原面積廣大,各地地形特點,覆蓋物的組成等差異很大。 微起伏鹽鹼平原分布在林甸、安達一帶,地面物質組成為第四系更新統、全新統黃土狀亞粘土及亞沙土。大地形平坦,坡降1/7000,但微地形復雜,多相對高度為0.5—1米的崗地與凹地,無天然河流,僅有古河道式旱河凹地,其中分布一系列湖泡、沼澤、鹽鹼地等。海拔高度大部分為140—150米,最高可達180米左右。第四紀地層深厚,地下水豐富,並有大片的草原。 被鹽鹼、湖沼、沙丘覆蓋的平原分布在富裕——杜爾伯特——大慶——肇東古龍以東至嫩江河漫灘邊緣的廣大地區,地面物質為第四系更新統——全新統黃土狀亞粘土及全新統風積沙層。境內沼澤廣布,在富裕、杜爾伯特有零星沙丘分布。而在杜爾伯特——古龍以東嫩江河漫灘區,沙丘密集,連片分布,呈沙丘、沙崗、沙壟等形態出現,相對高度5—10米,海拔高度140—150米左右。第四紀沉積較厚,有豐富的地下水。
河谷泛濫平原分布在布西——齊齊哈爾——肇源——哈爾濱地區的嫩江、松花江河漫灘,寬約10—20公里,河曲發育,並有牛軛湖及沼澤分布,在齊齊哈爾、富裕一帶有沙丘分布,河道變化頻繁,易受洪水淹沒。海拔高度117-160米。地面物質為第四系全新統亞砂土、砂礫卵石,表層為薄層亞粘土。 沼澤及沙丘覆蓋沖積平原分布在嫩江右岸,諾敏河、阿侖河、音河、雅魯河下游沖、洪積扇地區及山區進入平原地帶,地勢低凹,河流下切微弱,河道多變,河水易於漫流,加之受嫩江天然堤的影響,故在河流出口處形成大片沼澤地。在龍江、泰來一帶有沙丘、沙崗分布,風蝕嚴重,並有鹽漬土分布。
松嫩平原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南以松遼分水嶺為界,北與小興安嶺山脈相連,東西兩面分別與東部山地和大興安嶺接壤。
松嫩平原由於受地質歷史時期地殼抬升的影響,地勢較高,除哈爾濱—齊齊哈爾—白城的三角形地區外,海拔多在200—250米。地面受流水切割,出現緩崗淺谷的波狀起伏。在松花江與嫩江匯流的地帶,由於地勢低窪、水流不暢,以及氣候方面的原因,形成了面積較廣的沼澤和濕地,如肇源、大安、安達等地都有大片沼澤。松嫩平原是中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地區之一。糧食作物以春小麥、玉米、高粱、穀子為主,局部地區栽種早熟的粳稻。經濟作物以大豆、甜菜、亞麻為主。
整個平原略呈菱形。松嫩平原與遼河平原由位於長春市附近的侵蝕低丘——松花江、遼河的分水嶺隔開,又合稱為松遼平原,是東北平原的主體。黑龍江省境內面積為10.3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21.61%。松嫩平原在地質構造上是一個凹陷地區,屬於松遼斷陷帶的一部分。凹陷區的西南部如今還在繼續下沉,東北部則有上升現象。第三紀和第四紀的沉積物已上升為台地,當地稱之為崗。松嫩平原的表面具有波狀起伏,因而也被稱為波狀平原。平原表面海拔120-300米,中部分布著眾多的濕地和大小湖泊,地勢比較低平,嫩江與松花江流經西部和南部,漫灘寬廣。平原的西南部為閉流區,有無尾河形成。嫩江東岸,富裕到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一帶有砂丘分布。

I.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點是

答案D
松嫩平原位於東北平原的中部,並不臨海洋,有嫩江和松花江流經,也沒有大河在此注入海洋。長江三角洲基本上位於30°N以北,松嫩平原位於43°N~48°N,同屬於北溫帶。選項C描述的不是位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